CN108989927A - 头戴式听筒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听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9927A
CN108989927A CN201810479618.9A CN201810479618A CN108989927A CN 108989927 A CN108989927 A CN 108989927A CN 201810479618 A CN201810479618 A CN 201810479618A CN 108989927 A CN108989927 A CN 108989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head type
shell
internal frame
loudspeak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9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井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89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99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提高壳体的刚性从而抑制从扬声器单元向壳体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所述头戴式听筒具备:包括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4A)、和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A)的背面侧的壳体(5A)的左右一对或者左右任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A),壳体(5A)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端接合,并且在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设置有真空层(9),扬声器单元(4A)以闭塞了壳体(5A)的开口部(5a)的状态配置。

Description

头戴式听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听筒。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头戴式听筒中,为了提高隔音性,实施提高收纳扬声器单元的壳体(框体)的刚性(机械强度)(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有头戴式听筒,其具备扬声器单元、安装了扬声器单元的隔音板、以及以覆盖扬声器单元的背面侧的方式安装于隔音板的头戴式听筒外壳,通过使构成头戴式听筒外壳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空洞成为负压,从而提高该头戴式听筒外壳的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528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头戴式听筒中,头戴式听筒外壳由塑料制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构成。该情况下,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本身的刚性变低,因此在上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多个凸片而对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之间进行加固。
然而,在成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因夹设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凸片,从扬声器单元的背面侧放出的声音的振动从形成头戴式听筒外壳的内侧的第一外壳向形成外侧的第二外壳传递。因此,对经由这样的头戴式听筒外壳而向外部传播的振动进行抑制较为困难,声音再现性也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的状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提高壳体的刚性,从而抑制从扬声器单元向壳体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手段。
〔1〕一种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具备左右一对或者左右任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该头戴式听筒主体包括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和配置于上述扬声器单元的背面侧的壳体,
上述壳体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外框体以及内框体,在上述外框体的内侧收纳了上述内框体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部的前端接合,并且在上述外框体与上述内框体之间设置有真空层,
上述扬声器单元以闭塞了上述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配置。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框体和内框体为具备侧面和底面的有底筒状,
上述真空层存在于外框体的底面与内框体的底面之间以及外框体的侧面与内框体的侧面之间,
上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内框体的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3〕根据上述〔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框体和上述内框体为具备侧面和底面的有底筒状,
上述真空层存在于上述外框体的底面与上述内框体的底面之间以及上述外框体的侧面与上述内框体的底面之间,
上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内框体的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4〕根据上述〔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框体和上述内框体为具备侧面的筒状,
上述真空层存在于外框体的侧面与内框体的侧面之间,
上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内框体的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有使上述外框体与上述内框体的彼此的开口端接合的接合端部,
上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内框体的形成上述接合端部的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6〕根据上述〔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戴式听筒主体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遍及整周地安装于上述扬声器单元的外周部而对上述扬声器单元与上述内框体之间进行密封。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戴式听筒主体在使上述外框体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上述扬声器单元以及上述壳体。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戴式听筒主体是内耳型或者耳道型。
〔9〕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戴式听筒主体是顶带型、颈带型或者耳挂型。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提高壳体的刚性,从而抑制从扬声器单元向壳体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头戴式听筒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其他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其他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A~1E…头戴式听筒;2A~2E…头戴式听筒主体;3…头带;4A~4E…扬声器单元;4f…凸缘;4o…开口部;11…密封部件;5A~5G…壳体;5a、5e、5f、5j…开口部;5d、5h、5i、5k…接合端部;9…真空层;6…耳垫;12…罩部件;7…外框体;7b…底面;7s…侧面;7d…接合端部;7ds…小径部;7dl…大径部;7r…内框体接受部;7t…锥部;8…内框体;8b…底面;8s…侧面;8d…接合端部;8ds…小径部;8dl…大径部;8t…锥部;10…伸出部;13…耳塞;14…主体外壳;14a…嵌合凹部;15…头戴式听筒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如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头戴式听筒1A进行说明。此外,图1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A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A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A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A是头顶型的头戴式听筒,大致具备左右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A、和连结这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A的头带3。
此外,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A在隔着头带3的两侧左右对称地安装。另外,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A除了成为左右对称的构造以外,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将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A列举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A具有:扬声器单元4A、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A的背面侧的壳体5A、以及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A的前表面侧的耳垫6。
扬声器单元4A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而产生声音,其驱动方式等未特别限定。一般地,扬声器单元4A具有包括磁回路、能够在磁回路的磁间隙中自由移动的音圈、安装于音圈的振动板、以及支承磁回路以及振动板的框架的扬声器主体SP,通过对音圈供给电信号,与该电信号对应地使振动板振动,从而能够产生声音。
在该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部形成有环状的槽部4a,在该槽部4a嵌装有密封部件11。密封部件11例如是硅酮橡胶等橡胶、弹性体等弹性部件。密封部件11与内框体8的伸出部10的形状匹配而形成为环状。对于这一点,在以下进行说明。
壳体5A具有足够覆盖扬声器单元4A的背面侧的比较扁平的形状,具有其一端以圆形状开口的开口部5a。在该开口部5a收纳有扬声器单元4A。
壳体5A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端接合,并且在上述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设置有真空层9。外框体7与内框体8的开口端在径向上相互对接的状态下接合而形成壳体5A的接合端部5d。
上述外框体7是一端开口的有底筒状,具有底面7b、和从底面7b的周端立设而设置的侧面7s。外框体7的底面7b也可以不平坦,如图2所示那样,也可以在中央设置有凹陷。而且,该凹陷可以平缓地形成,也可以具有阶梯而形成。外框体7的侧面7s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优选在底面7b与侧面7s之间形成有柔和的曲线。
内框体8也是一端开口的有底筒状,具有底面8b、和以从底面8b的周端缓缓地逐渐扩径的方式设置的侧面8s。在内框体8的侧面8s的内表面,环状的伸出部10遍及整周突出地设置。
轴向的外框体7的侧面7s的长度大于内框体8的侧面8s的长度。因此,在外框体7的底面7b与内框体8的底面8b之间存在有真空层。
另外,如上述那样,外框体7的侧面7s从底面7b的周端立设而设置,相对于此,内框体8的侧面8s以从底面8b的周端缓缓地逐渐扩径的方式设置,因此在外框体7的侧面7s与内框体8的侧面8s之间存在有真空层。设置于侧面之间的真空部的厚度从底面朝向侧面的前端(接合端部5d)逐渐变小。
上述外框体7的侧面7s的前端、与内框体8的侧面的前端通过在径向上接合从而形成壳体5B的接合端部5d。
具有上述形状的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例如由不锈钢、钛等金属构成。例如能够通过在被减压(抽真空)为高真空的腔室内,利用密封材料堵塞设置于外框体7的中央部的脱气孔7a,从而形成真空层9。
对于壳体5A而言,通过具有这样的真空双层构造,从而成为利用内压(真空压)与外压(大气压)之差始终相对于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施加张力的状态,这些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的机械强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壳体5A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A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扬声器单元4A以闭塞壳体5A的开口部5a的方式使其背面侧以朝向壳体5A的内侧的状态配置。
更具体而言,若将扬声器单元4A嵌入内框体8的内侧,则设置于扬声器单元4A的密封部件11与设置于内框体8的伸出部10接触。如上述那样,密封部件11与伸出部10的形状匹配地形成为环状。这样,扬声器单元4A经由伸出部10和密封部件11,以非接触的状态安装于壳体5A。
对于头戴式听筒主体2A而言,在扬声器单元4A闭塞了壳体5A的开口部5a时,密封部件11弹性变形并且成为遍及整周地紧贴于伸出部10的状态。由此,能够利用密封部件11来密封扬声器单元4A与内框体8之间。另一方面,头戴式听筒主体2A在使外框体7从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扬声器单元4A以及壳体5A。
此外,扬声器单元4A不局限于经由上述的密封部件11而以与内框体8(壳体5A)非接触的状态安装的结构,也能够成为省略密封部件11,以使其一部分与内框体8(壳体5A)接触的状态安装的结构。
耳垫6通过足够覆盖耳的大小的环状的缓冲材料形成,以覆盖使扬声器单元4A的扬声器主体SP产生的声音放出的放音部4b的周围的方式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A的前表面侧。在放音部4b安装有设置了多个孔部12a的罩部件12。此外,扬声器主体SP也可以为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A的背面侧或者前表面侧的任一个的结构。
对于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A而言,通过具有上述的真空双层构造的壳体5A,能够提高该壳体5A的刚性。由此,能够获得抑制从扬声器单元4A向壳体5A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1A。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A而言,即使由于从扬声器单元4A的背面侧放出的声音而使壳体5A的内框体8振动,也通过真空层9来阻止振动从内框体8向外框体7的传播。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壳体5A向外部传播的振动。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A而言,在内框体8的内侧嵌入有扬声器单元4A的状态下,扬声器单元4A经由遍及整周地紧贴于伸出部10的密封部件11而以与壳体5A非接触的状态安装。由此,能够成为简单的构造,并且防止来自扬声器单元4A的不必要的振动向壳体5A传递。另外,扬声器单元4A相对于壳体5A的安装也较容易,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如对图3以及图4所示的头戴式听筒1B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B进行说明。此外,图3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B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B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B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B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头戴式听筒1A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B是头顶型的头戴式听筒,除了具备图3以及图4所示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B以外,其他具有与上述头戴式听筒1A相同的方式。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B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B具有扬声器单元4B、和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侧的壳体5B。
扬声器单元4B具有与上述扬声器单元4A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与头戴式听筒1B的形态匹配而形状等不同。
另外,扬声器单元4B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壳体5B的安装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A相对于壳体5A的安装方法不同。因此,在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设置有埋入有壳体5B的接合端部5d的环状的槽部4c。
另外,在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设置有开口部4o。该开口部4o未设置于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整个面,优选以使背面板开口的方式设置。通过像这样设置开口部4o从而在扬声器单元4B形成有背面凸缘4f。
此外,对于头戴式听筒主体2B而言,与上述头戴式听筒主体2A的耳垫6同样,在扬声器单元4B(扬声器主体SP)的前表面侧配置有耳垫,但不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因此省略其图示。
壳体5B与上述壳体5A同样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端接合,并且在上述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设置有真空层9。
该壳体5B具有足够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侧的比较扁平的形状并且具有其一端以圆形状开口的开口部5a。
上述外框体7是有底筒状,具备底面7b和侧面。该侧面具有:从底面7b的周端逐渐扩径的锥状侧面7s、和从锥状侧面7s的周端立设的接合端部7d。成为外框体7的底面7b的大致圆形底面部也可以不平坦,如图4所示那样,也可以在中央设置有凹陷。而且该凹陷可以平缓地形成,也可以具有阶梯而形成。
内框体8是大致圆板形状,具有底面8b、和从底面8b的周端立设而设置的圆筒状的侧面亦即接合端部8d。
另外,内框体8的底面8b的一部分成为向与真空层9侧相反一侧膨出的穹顶状的膨出部8a。由于在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设置有开口部4o,所以允许该膨出部8a膨出。
作为上述外框体7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接合端部7d的长度与作为上述内框体8的侧面的接合端部8d的长度几乎一致。另外,上述外框体7的接合端部7d的内周面、与内框体8的接合端部8d的外周面在径向上接合,从而形成壳体5B的接合端部5d。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框体7的底面7b与内框体8的底面8b之间存在有真空层,同时在外框体7的锥状侧面7s与内框体8的底面8b之间也存在有真空层。
对于壳体5B而言,通过具有这样的真空双层构造,从而成为利用内压(真空压)与外压(大气压)之差始终对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进而上述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的机械强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壳体5B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B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扬声器单元4B在使其背面侧朝向壳体5B的内侧的状态下,以闭塞了壳体5B的开口部5a的状态配置。
更具体而言,两者以在设置于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的槽部4c埋入壳体5B的接合端部5d的方式配置。
如上述那样,在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以形成开口部4o的方式形成有凸缘4f。因此,扬声器单元4B的凸缘4f与内框体8的底面8b的周边部接触。
如上述那样,壳体5B的接合端部5d与设置于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的环状的槽部4c的内侧嵌合,因此头戴式听筒主体2B在使外框体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扬声器单元4B以及壳体5B。另外,扬声器单元4B成为从壳体5B的前表面侧向外部露出的状态。
对于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B而言,通过具有上述的真空双层构造的壳体5B,能够提高该壳体5B的刚性。由此,能够获得抑制从扬声器单元4B向壳体5B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1B。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B而言,即使由于从扬声器单元4B的背面侧放出的声音而使壳体5B的内框体8振动,也通过真空层9阻止振动从内框体8向外框体7的传播。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壳体5B而向外部传播的振动。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B而言,以使作为扬声器单元4B的一部分的凸缘4f接触于内框体8的底面8b的状态将扬声器单元4B安装于壳体5B。由此,能够成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防止来自扬声器单元4B的不必要的振动向壳体5B传递。另外,扬声器单元4B相对于壳体5B的安装也较容易,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例如对图5以及图6所示的头戴式听筒1C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C进行说明。此外,图5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C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C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C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头戴式听筒1A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C是耳道型的头戴式听筒(耳机),大致具备左右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C。此外,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C除了成为左右对称的构造以外,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图5以及图6所示的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C列举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C具有:扬声器单元4C、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C的背面侧的壳体5C、以及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C的前表面侧的耳塞13。
扬声器单元4C具有与上述扬声器单元4A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与头戴式听筒1C的形态匹配而形状等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C相对于壳体5C的安装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A相对于壳体5A的安装方法不同。因此,在扬声器单元4C的背面设置有嵌合凹部4d。
耳塞13由例如硅酮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通过插入耳孔(外耳道),能够佩戴头戴式听筒主体2C。在耳塞13设置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放音孔13a。耳塞13通过在扬声器单元4C(扬声器主体SP)的前端插入放音孔13a,从而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C。
壳体5C与上述壳体5A同样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端接合,并且在上述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设置有真空层9。
该壳体5C具有足够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C的背面侧的比较扁平的形状,并且具有其一端以圆形状开口的开口部5a。
上述外框体7具有:底面7b、从底面7b的周端逐渐扩径的锥形状的侧面7s、以及以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侧面7s的端部凸缘亦即接合端部7d。外框体7的底面7b也可以不平坦,如图6所示那样,也可以在中央设置有凹陷。
内框体8具有:底面8b、从底面8b的周端立设而设置的圆筒状的侧面8s、以及以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侧面8s的中途的凸缘亦即接合端部8d。上述底面8b也可以不平坦,如图6所示那样,也可以朝向外框体7的底面7b具有膨出部分。
上述外框体7的接合端部7d与内框体8的接合端部8d在轴向上接合,从而形成壳体5C的接合端部5d。上述外框体7的接合端部7d的突出宽度小于内框体8的接合端部8d的突出宽度。因此,若将外框体7的接合端部7d的突出端、与内框体8的接合端部8d的突出端配置于同一面,则在外框体7的侧面7s与内框体8的侧面8s之间存在有真空层。
另外,在外框体7的底面7b与内框体8的底面8b之间也存在有真空层。
对于壳体5C而言,通过具有这样的真空双层构造,从而成为利用内压(真空压)与外压(大气压)之差始终对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进而上述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的机械强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壳体5C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C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扬声器单元4C在使其背面侧朝向壳体5C的内侧的状态下,以闭塞了壳体5C的开口部5a的状态配置。
更具体而言,扬声器单元4C以使其背面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与内框体8的侧面8s接触的状态安装。换言之,内框体8的侧面8s与设置于扬声器单元4C的背面的嵌合凹部4d的内侧嵌合。由此,头戴式听筒主体2C在使外框体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扬声器单元4C以及壳体5C。另外,扬声器单元4C成为从壳体5C的前表面侧向外部露出的状态。
对于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C而言,通过具有上述的真空双层构造的壳体5C,能够提高该壳体5C的刚性。由此,能够获得抑制从扬声器单元4C向壳体5C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1C。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C而言,即使由于从扬声器单元4C的背面侧放出的声音而使壳体5C的内框体8振动,也通过真空层9阻止振动从内框体8向外框体7的传播。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壳体5C而向外部传播的振动。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C而言,在使扬声器单元4C的一部分与形成壳体5C的接合端部5d的内框体8的接合端部8d接触的状态下,扬声器单元4C安装于壳体5C。由此,能够成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防止来自扬声器单元4C的不必要的振动向壳体5C传递。另外,扬声器单元4C相对于壳体5C的安装也容易,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对例如图7以及图8所示的头戴式听筒1D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D进行说明。此外,图7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D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D的外观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D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头戴式听筒1A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D是耳道型的头戴式听筒(耳机),大致具备左右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D。此外,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D除了成为左右对称的构造以外,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图7以及图8所示的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D列举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D具有:扬声器单元4D、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D的背面侧的壳体5D、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D的前表面侧的耳塞13、以及配置于壳体5D的背面侧的主体外壳14。
扬声器单元4D具有与上述扬声器单元4A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与头戴式听筒1D的形态匹配而形状等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D相对于壳体5D的安装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A相对于壳体5A的安装方法不同。
耳塞13通过在扬声器单元4D(扬声器主体SP)的前端插入放音孔13a,从而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D。
壳体5D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端接合,并且在上述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设置有真空层9。
上述外框体7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并具有大径部7dl、小径部7ds、以及将大径部7dl与小径部7ds平缓地连接的锥部7t。在外框体7中,轴线方向的大径部7dl的长度大于小径部7ds的长度。
上述内框体8也是两端开口的筒状,并具有大径部8dl、小径部8ds、以及将大径部8dl与小径部8ds平缓地连接的锥部8t。在内框体8,轴线方向的大径部8dl的长度小于小径部8ds的长度。
轴线方向的上述外框体7的长度与上述内框体8的长度相同。由于具备这样的形状,所以若将外框体7与内框体8组合,则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真空层9。
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5D中,外框体7的大径部7dl的端部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的端部以成为同一面的方式配置,使外框体7的大径部7dl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的外周面接合,从而形成壳体5D的接合端部5h。配置于同一面的外框体7的大径部7dl的端部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的端部成为壳体5E的开口部5e。
另外,外框体7的小径部7ds的端部与内框体8的小径部8dl的端部以成为同一面的方式配置,使外框体7的小径部7ds的内周面与内框体8的小径部8ds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合,从而形成壳体5D的接合端部5i。配置于同一面的外框体7的小径部7ds的端部与内框体8的小径部8ds的端部成为壳体5E的开口部5f。
对于壳体5D而言,未成为通过密封材料来堵塞上述壳体5A的那样的脱气孔7a的结构,例如,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利用焊接接合了一方的开口端侧后,在被减压(抽真空)为高真空的腔室内,利用钎焊来接合另一方的开口端侧,由此在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形成真空层9。
对于壳体5D而言,通过具有这样的真空双层构造,从而成为利用内压(真空压)与外压(大气压)之差始终对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进而上述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的机械强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壳体5D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D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上述耳塞13通过在扬声器单元4D(扬声器主体SP)的前端插入放音孔13a,从而安装于扬声器单元4D。
如图8所示,扬声器单元4D以闭塞壳体5D的前表面侧的开口部5e的方式以使其背面侧朝向壳体5D的内侧的状态配置。更具体而言,扬声器单元4D以使其背面侧外周面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接触的状态安装于壳体5D。
由此,头戴式听筒主体2D在使外框体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扬声器单元4D以及壳体5D。
另外,扬声器单元4D成为从壳体5D的前表面侧向外部露出的状态。
另外,在头戴式听筒主体2D以闭塞壳体5D的背面侧的开口部5f的状态安装有主体外壳14。更具体而言,壳体5D的背面侧的接合端部5i与设置于主体外壳14的前表面的嵌合凹部14a的内侧嵌合。
另外,对于头戴式听筒主体2D而言,也可以构成为取代上述壳体5D而例如具备图9所示那样的壳体5E。此外,图9是表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D的其他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壳体5D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9所示,壳体5E具有如下真空双层构造: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的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端接合,并且在上述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设置有真空层9。
上述外框体7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并具有侧面7s、和从侧面7s的端部向内框体8的内侧折弯的内框体接受部7r。在内框体接受部7r的内周面抵接地接合有内框体8的一端部。因此,优选内框体接受部7r的前端内周面为局部平面。
上述内框体8也是两端开口的筒状,并具有大径部8dl、小径部8ds、以及将大径部8dl与小径部8ds平缓地连接的锥部8t。在内框体8,轴线方向的大径部8dl的长度小于小径部8ds的长度。
轴线方向上的从上述外框体7的侧面7s的前端直至内框体接受部7r的内周面前端部的长度与上述内框体8的长度相同。
由于具备这样的形状,所以若将外框体7与内框体8组合,则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真空层9。
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5E中,外框体7的侧面7s的端部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的端部以成为同一面的方式配置,使外框体7的侧面7s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的外周面接合,从而形成壳体5E的接合端部5h。配置于同一面的外框体7的侧面7s的端部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的端部成为壳体5E的开口部5e。
另外,在外框体7的内框体接受部7r的内表面,通过使内框体8的小径部8ds的端部对接而接合从而形成有壳体5E的接合端部5i。如上述那样,外框体7的内框体接受部7r从侧面7s的端部向内框体8的内侧折弯,因此位于内框体接受部7r的内侧的周端成为壳体5E的开口部5j。
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具有上述形状,因此前表面侧的开口部5e的直径大于背面侧的开口部5j的直径。
对于壳体5E而言,与上述壳体5D同样,例如,在外框体7的内侧收纳了内框体8的状态下,利用焊接接合了一方的开口端侧后,在被减压(抽真空)为高真空的腔室内,利用钎焊接合另一方的开口端侧,由此在外框体7与内框体8之间形成真空层9。
对于壳体5E而言,通过具有这样的真空双层构造,从而成为利用内压(真空压)与外压(大气压)之差始终对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上述外框体7以及内框体8的机械强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壳体5E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E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如图9所示,扬声器单元4D以闭塞壳体5E的前表面侧的开口部5e的方式在使其背面侧朝向壳体5E的内侧的状态下配置。更具体而言,该扬声器单元4D在嵌入内框体8的内侧,并使其外周面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以及锥部8t接触的状态下安装。
由此,在使外框体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扬声器单元4D与壳体5E。另外,扬声器单元4D从壳体5E的前表面侧向外部露出。
另外,主体外壳14以闭塞壳体5E的背面侧的开口部5j的方式安装于壳体5E。更具体而言,壳体5E的背面侧的接合端部5i与设置于主体外壳14的前表面的嵌合凹部14a的内侧嵌合。
对于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D而言,通过具有上述的真空双层构造的壳体5D、5E,能够提高该壳体5D、5E的刚性。由此,能够获得抑制从扬声器单元4D向壳体5D、5E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1D。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D而言,即使由于从扬声器单元4D的背面侧放出的声音而使壳体5D、5E的内框体8振动,也通过真空层9阻止振动从内框体8向外框体7的传播。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壳体5D、5E而向外部传播的振动。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D而言,在使扬声器单元4D的一部分与内框体8的大径部8dl(图8)或者大径部8dl以及锥部8t(图9)接触的状态下,将扬声器单元4D安装于壳体5D、5E。由此,能够成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防止来自扬声器单元4D的不必要的振动向壳体5D、5E传递。另外,扬声器单元4D相对于壳体5D、5E的安装也较容易,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例如对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头戴式听筒1E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E进行说明。此外,图10是表示头戴式听筒1E所具备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E的外观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E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头戴式听筒1A、1D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E是耳道型的头戴式听筒(耳机),并大致具备左右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E。此外,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2E除了成为左右对称的构造以外,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2E列举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E具有:扬声器单元4E、配置于扬声器单元4E的背面侧的壳体5F、配置于壳体5F的背面侧的主体外壳14、以及与扬声器单元4E电连接并且从主体外壳14向外部被拉出的头戴式听筒线缆15。
扬声器单元4E具有与上述扬声器单元4A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与头戴式听筒1E的形态匹配而形状等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E与壳体5F的安装方法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4A与壳体5A的安装方法不同。此外,对于头戴式听筒主体2E而言,与上述头戴式听筒主体2D的耳塞13同样,在扬声器单元4E(扬声器主体SP)的前表面侧配置有耳塞,但由于不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其图示。
壳体5F除了与头戴式听筒1E的形态匹配而形状等不同以外,其他具有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壳体5D基本相同的结构。由此,与壳体5D同样,能够提高壳体5F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F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另外,对于头戴式听筒主体2E而言,也可以构成为取代上述壳体5F而具备例如图12所示那样的壳体5G。此外,图12是表示头戴式听筒主体2E的其他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壳体5G除了与头戴式听筒1E的形态匹配而形状等不同以外,其他具有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壳体5E基本相同的结构。由此,与上述壳体5E同样,能够提高壳体5G的刚性。另外,能够实现壳体5G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扬声器单元4E在使其背面侧朝向壳体5F、5G的内侧的状态下,以闭塞壳体5F、5G的前表面侧的开口部5e的状态配置。更具体而言,该扬声器单元4E在嵌入内框体8的内侧的状态下,以使其外周面的一部分遍及整周地与内框体8接触的状态安装。由此,头戴式听筒主体2E在使外框体7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扬声器单元4E以及壳体5F、5G。另外,扬声器单元4E从壳体5F、5G的前表面侧向外部露出。
另外,主体外壳14以闭塞壳体5F、5G的背面侧的开口部5f、5j的方式安装于壳体5F、5G。更具体而言,壳体5F、5G的背面侧的接合端部5i与设置于主体外壳14的前表面的嵌合凹部14a的内侧嵌合。
对于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E而言,通过具有上述的真空双层构造的壳体5F、5G,能够提高该壳体5F、5G的刚性。由此,能够获得抑制从扬声器单元4E向壳体5F、5G传递的不必要的振动,并且声音再现性优秀的头戴式听筒1E。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E而言,即使由于从扬声器单元4E的背面侧放出的声音而使壳体5F、5G的内框体8振动,也通过真空层9阻止振动从内框体8向外框体7的传播。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经由壳体5F、5G而向外部传播的振动。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头戴式听筒1E而言,在使扬声器单元4E的一部分与内框体8接触的状态下,扬声器单元4E安装于壳体5F、5G。由此,能够成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防止来自扬声器单元4E的不必要的振动向壳体5F、5G传递。另外,扬声器单元4E相对于壳体5F、5G的安装也较容易,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此外,本发明不一定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头戴式听筒1A~1E不一定限定于经由与头戴式听筒主体2A~2E电连接的头戴式听筒线缆15而和例如声音设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数码设备等连接,收听在这些设备播放的音乐等的结构。例如,也能够构成为:通过附加Bluetooth(注册商标)等以近场无线标准为基准的无线通信功能,以无线收听在具有该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等播放的音乐等。
另外,作为头戴式听筒的方式,除了上述的头顶型的头戴式听筒、耳道型的头戴式听筒(耳机)以外,例如可举出:通过将安装于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卡扣钩挂于耳轮而能够佩戴的耳挂型的头戴式听筒、从颈部的后侧经由颈带而将一对头戴式听筒主体连结的颈带型的头戴式听筒、通过钩挂于耳屏而能够佩戴的内耳型的头戴式听筒(耳机)等。
另外,也可以是仅具备左右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的单耳型的头戴式听筒。并且,也可以如耳麦那样,构成为将左右任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与麦克风组合。

Claims (9)

1.一种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具备左右一对或者左右任一方的头戴式听筒主体,该头戴式听筒主体包括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和配置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背面侧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真空双层构造,该真空双层构造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金属制的外框体以及内框体,在所述外框体的内侧收纳了所述内框体的状态下使它们彼此的开口部的前端接合,并且在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设置有真空层,
所述扬声器单元以闭塞了所述内框体的开口部的状态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体和内框体为具备侧面和底面的有底筒状,
所述真空层存在于外框体的底面与内框体的底面之间以及外框体的侧面与内框体的侧面之间,
所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框体的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体和所述内框体为具备侧面和底面的有底筒状,
所述真空层存在于所述外框体的底面与所述内框体的底面之间以及所述外框体的侧面与所述内框体的底面之间,
所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框体的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体和所述内框体为具备侧面的筒状,
所述真空层存在于外框体的侧面与内框体的侧面之间,
所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框体的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彼此的开口端接合的接合端部,
所述扬声器单元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框体的形成所述接合端部的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戴式听筒主体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遍及整周地安装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外周部而对所述扬声器单元与所述内框体之间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戴式听筒主体在使所述外框体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一体地保持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戴式听筒主体是内耳型或者耳道型。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戴式听筒主体是顶带型、颈带型或者耳挂型。
CN201810479618.9A 2017-05-31 2018-05-18 头戴式听筒 Pending CN1089899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8251 2017-05-31
JP2017108251 2017-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9927A true CN108989927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9618.9A Pending CN108989927A (zh) 2017-05-31 2018-05-18 头戴式听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207484A (zh)
CN (1) CN108989927A (zh)
TW (1) TW20190430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32834U (zh) * 2013-11-01 2014-06-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音话务耳机
CN104105034A (zh) * 2013-04-03 2014-10-15 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069274U (zh) * 2014-10-10 2014-12-31 量子精工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降噪蓝牙耳机
CN205584443U (zh) * 2016-04-29 2016-09-14 杨文伍 防噪音耳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034A (zh) * 2013-04-03 2014-10-15 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32834U (zh) * 2013-11-01 2014-06-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音话务耳机
CN204069274U (zh) * 2014-10-10 2014-12-31 量子精工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降噪蓝牙耳机
CN205584443U (zh) * 2016-04-29 2016-09-14 杨文伍 防噪音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207484A (ja) 2018-12-27
TW201904306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0080B2 (en) Balanced armature based valve
US9219953B2 (en) Earphone microphone
US9516404B2 (en) Wireless earplug with improved sensitivity and form factor
WO2010005039A1 (ja) イヤホン
US11197082B2 (en) Sound output device
KR101620371B1 (ko) 맞춤형 이어폰
KR20180135553A (ko) 골전도 스피커를 내장한 이어셋
WO2021219052A1 (zh) 声学装置
US20230276156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WO2016000380A1 (zh) 一种耳机
CN108989927A (zh) 头戴式听筒
JP2021064867A (ja) 聴取装置、及びイヤホン
CN215682575U (zh) 一种减少骨传导能量传递损失的耳挂结构
WO2017134968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US20190174216A1 (en) Sound output apparatus
JP5079881B2 (ja) イヤホン
CN21140624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JP7289133B2 (ja) 両面試聴イヤホン
US11503403B2 (en) Sound output device
JP2017135446A (ja) 送受話装置
CN218103449U (zh) 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JP2012085114A (ja) イヤホン
JP2018148339A (ja) 骨伝導型イヤホン
WO2007063726A1 (ja) イヤースピーカ
JP2020113925A (ja) 挿入式パッシブ・ノイズキャンセル・イヤホ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