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3493A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3493A
CN108983493A CN201810836705.5A CN201810836705A CN108983493A CN 108983493 A CN108983493 A CN 108983493A CN 201810836705 A CN201810836705 A CN 201810836705A CN 108983493 A CN108983493 A CN 108983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ce component
plate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6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连燕
丘永元
陈盛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367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3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3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上的扩散板;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发光组件之间的安装部以及由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支撑所述扩散板,以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隔。通过设置支撑件,使得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在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形成空气层,从而解决发光组件拼接处的光学品味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动态范围成像(High-Dynamic Range,简称HDR)技术的发展,HDR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字摄影、电影艺术、电视机等领域。要在电视机中实现HDR技术,对电视背光提出了特殊的设计需求,电视背光应该能够实现分区块控制。
在大尺寸显示器中,一般采用拼接方案,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大尺寸显示器中使用导光板拼接实现分区设计,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拼接公差,以及在拼接过程中有组装公差,造成拼接交界处光学品味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导光板上方与扩散板之间形成空气层(Air gap)来减小拼接处的光学品味问题的影响。一般可通过在导光板上成型凸点来支撑扩散板。该种方式简单易行,无需添加另外的辅助结构。但是此方法中,空气层的高度与凸点的大小是强相关的关系,比较容易带来凸点处的品味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可有效解决背光模组拼接处的光学品味问题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
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上的扩散板;以及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发光组件之间的安装部以及由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支撑所述扩散板,以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优选地,所述多个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发光组件,所述第三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上的第一导光板;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上的第一灯条;
所述第三发光组件包括第二竖直板、由所述第二竖直板的第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板上的第二导光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板上的第二竖直板的第二灯条;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第一灯条的发光面面向其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的第二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的第二灯条的发光面面向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面,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板和/或所述第二灯条和/或所述第二水平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光组件还包括由其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水平板,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第三水平板位于其所述第一灯条上方且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的第二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发光组件还包括由其所述第二竖直板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二水平板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水平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四水平板位于其所述第二灯条上方,并且所述第四水平板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的第二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或者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第一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安装部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板上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安装部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且所述安装部的末端穿设所述第五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灯条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四水平板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所述第一安装脚的末端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安装脚的末端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安装脚穿设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安装脚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三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由接触部和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朝相反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抵接于邻近的两个所述第三发光组件的第二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或者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第一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邻近的第三发光组件第二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和矩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中框、前框和任一种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中框罩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且设置于所述中框上,所述前框罩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支撑件,使得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在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形成空气层,从而解决发光组件拼接处的光学品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的剖面图;
图2A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图1中A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2C为图1中A处的又一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多个发光组件20、支撑件30和扩散板40,多个发光组件20设置在背板40上,扩散板40设置于多个发光组件20上。其中,支撑件30包括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发光组件20之间的安装部31以及由安装部31朝向扩散板40延伸的接触部32,接触部32支撑扩散板40,以使扩散板40与多个发光组件20之间具有预定间隔。通过设置支撑件,可使得扩散板与导光板保持一定的间距,形成一定的混光高度,同时可防止大尺寸的扩散板由于跨度较大,造成坍塌的风险。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光学膜片80,光学膜片80设置于扩散板40上。
具体地,多个发光组件2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发光组件23,第三发光组件23设置于第一发光组件21和第二发光组件22之间。其中,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第一水平板210以及位于第一水平板210上的第一导光板211。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第一竖直板220以及安装在第一竖直板220上的第一灯条221。第三发光组件23包括第二竖直板230、由第二竖直板230的第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板231、位于第二水平板231上的第二导光板232以及安装在第二竖直板230上的第二竖直板230的第二灯条233。进一步地,第二发光组件22的第一灯条221的发光面面向其邻近的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与第一发光组件21邻近的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灯条233的发光面面向第一发光组件21的第一导光板210的入光侧面,安装部31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板230和/或第二灯条233和/或所述第二水平板231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发光组件23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灯条233的发光面面向邻近的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上。
具体地,第二发光组件22还包括由其第一竖直板220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水平板223,第二发光组件22的第三水平板223位于其第一灯条221上方且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上,这样可防止第一灯条221漏光。
具体地,第三发光组件23还包括由其第二竖直板230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二水平板23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水平板234,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第四水平板234位于其第二灯条233上方,并且第四水平板234抵接于邻近的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上或者抵接于邻近的第一发光组件21的第一导光板211的入光侧面上。
下面通过几个不同实施方式来说明支撑件30的连接方式。
如图2A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安装部31包括第一安装脚311和第二安装脚312,第一安装脚311和第二安装脚312间隔设置。第一安装脚311的末端设有第二凸起313,第二安装脚312的末端设有第三凸起314。第二竖直板230与第二导光板232间隔设置,第二竖直板230的面向第二导光板232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30a,第二灯条23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33a,第四水平板234上开设有第四通孔234a。第二灯条23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33a,第二通孔233a与第一通孔230a连通。第一安装脚311穿设第四通孔234a,第二凸起313穿设于第二通孔233a和第一通孔230a中,第二安装脚312夹设于第二竖直板230与第二导光板232之间,第三凸起314穿设于第一通孔230a中。这样可以将支撑件30稳定地固定在第二竖直板230和第二灯条233上。
如图2B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竖直板230与第二导光板232间隔设置,第二竖直板230的面向第二导光板232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30a,安装部31夹设于第二竖直板230与第二导光板232之间,安装部31的末端设有第一凸起310,第一凸起310穿设于第一通孔230a中,这样安装部31稳定地固定在第二竖直板230上。
如图2C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竖直板230与第二导光板232间隔设置,第二水平板231上开设有第五通孔231a,安装部31夹设于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之间,且安装部31的末端穿设第五通孔231a。进一步地,安装部31的末端第四凸起315和第五凸起316,第四凸起315和第五凸起316的延伸方向相反,且第四凸起315和第五凸起316分别抵接于第二水平板231的背向第二导光板232的表面上,可防止支撑件30的脱落。其中,第五通孔231a为长条形通孔,在安装时先将支撑件30旋转一定的角度,以使得第四凸起315和第五凸起316穿过第五通孔231a,接着旋转支撑件30使得第四凸起315和第五凸起316抵接于第二水平板231的背向第二导光板232的表面上,实现定位。
以上三种实施方式仅作为优选方案,并不对支撑件30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来固定支撑件30。
具体地,背光模组还包括若干第一反射片50,第一反射片50设置于第三水平板223和第四水平板234上,且第一反射片50的边缘抵接于相邻两侧的第二导光板232或者抵接于相邻的第一导光板211和第二导光板232。一方面,可利用第一反射片50将从扩散板40反射回来的光线反射上去,以进一步提高拼接处的光学品味;另一方面,第一反射片50可防止灯条漏光。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还包括若干第二反射片60和若干第三反射片70,第二反射片60设置于第一导光板211和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相对的侧面上。第三反射片70设置于第一导光板211与第一水平板210之间,部分第三反射片70设置于第二导光板232和第二水平板231之间,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反射片60和第三反射片70,可防止第一导光板211和第二导光板232漏光。
具体地,支撑件30还包括由接触部32和安装部31的连接处朝相反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限位部33和第二限位部34。当支撑件30位于第一发光组件21和第三发光组件23之间时,第一限位部33抵接于第一发光组件21的第一导光板211的出光面上,第二限位部34抵接于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出光面上。当支撑件3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三发光组件23之间时,第一限位部33和第二限位部34分别抵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导光板232的出光面上。
进一步地,接触部3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和矩形中的任意一种。接触部32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所需的混光高度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优选实施例,支撑件30的材质优选为透明材质,例如聚碳酸酯(PC)。第一水平板210、第一竖直板220、第三水平板223、第二竖直板230、第二水平板231和第四水平板234的材质优选为铝挤或者铝钣金,其中。第一竖直板220和第三水平板223一体成型,第二竖直板230、第二水平板231和第四水平板234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将多个侧入式的发光组件拼接形成直入式的背光模块,减小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同时有利于实现背光的分区块控制。另外同时设置支撑件,使得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在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形成空气层,从而解决发光组件拼接处的光学品味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200、中框300、前框400和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100,中框300罩设于背光模组100上,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相对设置,且显示面板200设置于中框300上,前框罩设于显示面板200上。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在可实现分区块控制的同时,减少了发光组件拼接处的光学品味问题,有利于光源的均匀出射,同时背光模组的厚度较薄,减小了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厚度。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0);
设置于所述背板(10)上的多个发光组件(20);
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20)上的扩散板(40);以及
支撑件(30),所述支撑件(30)包括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发光组件(20)之间的安装部(31)以及由所述安装部(31)朝向所述扩散板(40)延伸的接触部(32),所述接触部(32)支撑所述扩散板(40),以使所述扩散板(40)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20)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组件(20)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发光组件(23),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和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之间;
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包括第一水平板(21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210)上的第一导光板(211);
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第一竖直板(220)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板(220)上的第一灯条(221);
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包括第二竖直板(230)、由所述第二竖直板(230)的第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水平板(231)、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板(231)上的第二导光板(232)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上的第二竖直板(230)的第二灯条(233);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的第一灯条(221)的发光面面向其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灯条(233)的发光面面向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的第一导光板(210)的入光侧面,所述安装部(31)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板(230)和/或所述第二灯条(233)和/或所述第二水平板(2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还包括由其所述第一竖直板(220)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水平板(223),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的第三水平板(223)位于其所述第一灯条(221)上方且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还包括由其所述第二竖直板(230)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第二水平板(23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水平板(234),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四水平板(234)位于其所述第二灯条(233)上方,并且所述第四水平板(234)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入光侧面上或者抵接于邻近的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的第一导光板(211)的入光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直板(230)的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232)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30a),所述安装部(3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凸起(310),所述安装部(31)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之间,所述第一凸起(310)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30a)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板(231)上开设有第五通孔(231a),所述安装部(31)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之间,且所述安装部(31)的末端穿设所述第五通孔(231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竖直板(230)的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232)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30a),所述第二灯条(23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33a),第二通孔(233a)与所述第一通孔(230a)连通,所述第四水平板(234)上开设有第四通孔(234a);所述安装部(3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脚(311)和第二安装脚(312),所述第一安装脚(311)的末端设有第二凸起(313),第二安装脚(312)的末端具有第三凸起(314),所述第一安装脚(311)穿设所述第四通孔(234a),所述第二凸起(313)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33a)和所述第一通孔(230a)中,所述第二安装脚(312)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板(230)与所述第二导光板(232)之间,所述第三凸起(314)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30a)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0)还包括由接触部(32)和所述安装部(221)的连接处朝相反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限位部(33)和第二限位部(34),所述第一限位部(3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4)分别抵接于邻近的两个所述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出光面上或者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的第一导光板(211)的出光面上以及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21)邻近的第三发光组件(23)的第二导光板(232)的出光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3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和矩形中的任意一种。
10.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200)、中框(300)、前框(400)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所述中框(300)罩设于所述背光模组(100)上,所述显示面板(200)与所述背光模组(100)相对且设置于所述中框(300)上,所述前框(400)罩设于所述显示面板(200)上。
CN201810836705.5A 2018-07-26 2018-07-26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Pending CN108983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6705.5A CN108983493A (zh) 2018-07-26 2018-07-26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6705.5A CN108983493A (zh) 2018-07-26 2018-07-26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3493A true CN108983493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5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6705.5A Pending CN108983493A (zh) 2018-07-26 2018-07-26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34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914A (zh) * 2019-05-29 2019-08-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6302U (zh) * 2010-06-18 201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2889505A (zh) * 2011-07-19 2013-01-23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区域动态背光模块
CN105158969A (zh) * 2015-08-18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KR20160062546A (ko) * 2014-11-25 2016-06-02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균일한 휘도를 위한 기판을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6526972A (zh) * 2016-12-30 2017-03-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597744A (zh) * 2016-12-30 2017-04-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677330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6773297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6302U (zh) * 2010-06-18 201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2889505A (zh) * 2011-07-19 2013-01-23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区域动态背光模块
KR20160062546A (ko) * 2014-11-25 2016-06-02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균일한 휘도를 위한 기판을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5158969A (zh) * 2015-08-18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6773297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526972A (zh) * 2016-12-30 2017-03-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597744A (zh) * 2016-12-30 2017-04-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677330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914A (zh) * 2019-05-29 2019-08-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33914B (zh) * 2019-05-29 2021-12-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0027B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
US7407318B2 (en) Spacer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367622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I285719B (en) Backlight module
JP2004206916A (ja) 面状光源
CN107422531B (zh) 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686633B (zh) 背光模組
CN210514884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4056247A1 (zh) 背光模组
KR20150009860A (ko) 광 확산 렌즈, 이를 구비한 발광 디바이스
CN101988688A (zh) 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3645583A (zh) 背光模组
CN114740652B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543016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08983493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9976037B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及其显示装置
CN201748290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1430053B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平面显示器
CN110441959A (zh) 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
CN11029735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面板
CN215449820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9005651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879597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392588U (zh) 背光结构及包含有该背光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21572919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