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3049B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73049B CN108973049B CN201810963098.9A CN201810963098A CN108973049B CN 108973049 B CN108973049 B CN 108973049B CN 201810963098 A CN201810963098 A CN 201810963098A CN 108973049 B CN108973049 B CN 1089730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op plate
- bottom plate
- core print
- roc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5/4084—Progressive ej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旨在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与顶出机构,下模板上设置有型芯座;顶出机构包括顶板与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一级顶针,顶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二级顶针;顶出机构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二次顶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翘板、设置于下模板底部的下压杆。在对型芯座上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底板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板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与二级顶针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起;而下压杆逐渐进入下压孔内,并向下挤压翘板的翘起端,使翘板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底部,从而使顶板相比较与底板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指将原料加热达到熔融状态后高速、高压注入到具有所需形状的模具当中,冷却后打开模具得到成型品的方法。随着塑料原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各行业的零件将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使用塑料模型的比例日趋增大,同样对注塑模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158123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和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拉料杆和针板,仅将顶针与针板固定连接,而在针板上对应拉料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拉料杆的另一端中的一者具有变截面结构,所述变截面结构使得当针板向动模方向移动时拉料杆滞后于针板移动,从而使得在开模后的顶出过程中的针板向动模方向移动的初期,仅顶针和该顶针所推动的产品随针板移动,而拉料杆及该拉料杆所推动的废料保持不动;当针板移动一段距离之后,由于产品与废料不能保持同步移动,所以彼此之间的拉伸力导致产品和废料自动分离;然后接着移动针板,此时当针板移动时拉料杆也随针板一起移动,带动废料从动模中推出,从而实现了产品和废料的自动分离,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但是当注塑产品体型较小时,顶杆与注塑产品之间容易黏连细小的废料,并使得产品表面与顶杆连接部位造成粘粉现象,使得顶杆头部与产品难以分离,增大了脱模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具有二次顶出使产品与顶针分离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设置于下模板下方的顶出机构,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型芯的型芯座;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与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一级顶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二级顶针;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所述二次顶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翘板、竖直向下设置于下模板底部的下压杆;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下压杆的端部穿过的下压孔,所述翘板的一端与顶板底部抵接、另一端于下压孔内翘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型芯座上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底板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板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与二级顶针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起;而在顶板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压杆的端部逐渐进入下压孔内,并向下挤压翘板的翘起端,使翘板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底部,从而使顶板相比较与底板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解决一些小产品与顶针顶端粘连导致脱模困难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共设有两个,两个翘板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两侧中间,且两者的旋转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翘板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翘板同时对顶板进行二次抬升,并利用导向杆进行导向,而导向杆的位置靠近两个翘板,且与两个翘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得导向效果更好、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的翘起端上设置有承压斜面,所述下压杆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承压斜面贴合的挤压斜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承压斜面代替翘板端部的尖角与下压杆接触,减少翘板与下压杆接触面的磨损;且当下压杆将翘板的端部下压到水平位置时挤压斜块与承压斜面相互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下压效果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与顶板底部抵接的一端设置有施压斜面,所述施压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翘板另一端的翘起角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施压斜面同样达到了减少两者接触面磨损的效果,且当翘板的该侧端翘起时,承压斜面与顶板底部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翘板对顶板的抬升效果更好、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的两端上与承压斜面和施压斜面的衔接处均设置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圆角进一步减少翘板的两端与顶板和下压杆之间的磨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竖直向下贯穿顶板与底板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抵在下模板底部、下端抵在顶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复位弹簧对顶板进行复位,使顶出机构在回位时顶板能够重新与底板贴合,回到顶出初始状态,完整一个顶出周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能够对型芯座进行定位的夹紧机构;所述型芯座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从顶端朝对应侧壁方向斜向下倾斜的斜槽,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斜槽相配合的两根夹持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相对设置的两根夹持杆与斜槽配合对型芯座进行限位,使型芯座无法水平移动的同时无法朝上方运动,从而将型芯座固定在下模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联动座,所述联动座的顶端设置有横槽,所述横槽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侧槽;所述夹持杆的下端部设置有能够于侧槽内沿侧槽横向运动的限位块,所述夹持杆的上端向上贯穿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设置有与夹持杆配合的斜孔,所述斜孔的倾斜方向与斜槽相同,且斜孔两端的空间延伸能够与斜槽衔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块与联动座配合,将底板与下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移化为夹持杆沿斜槽方向的斜向位移,从而能够精确控制夹持杆的夹持位置与深度,且当夹持杆沿斜向下方向从斜槽中脱出时,型芯座便能够竖直向上从下模板上取下,反之便对型芯座进行夹持;而当底板向上升起进行顶出脱模时,联动座同步上升并带动夹持杆向上运动,而夹持杆在导向块的导向作用下只能沿斜向运动,使得夹持杆的下端在向上升起的同时沿侧槽进行横向移动,夹持杆的上端则沿斜槽向上运动,从而辅助顶出机构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出,增强顶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座的底部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联动座向上穿过的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起下模板而底板不动,使夹持杆在联动座的限位下斜向下运动,从而松开型芯座;而由于注塑时的余料可能会导致夹持杆卡在斜槽中,使得下模板在升起时,夹持杆的两端受到相反方向的拉扯,导致夹紧机构造成损坏;因此在升起下模板之前,将联动座底部与底板分离,若夹持杆卡在型芯座上,则下模板升起会带动联动座同步上升,避免夹持杆受损;此时利用外力或是在夹紧机构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夹持杆与型芯座分离,则联动座能够通过滑孔落在底板上,再对联动座与底板进行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对型芯座上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底板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板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与二级顶针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起;而在顶板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压杆的端部逐渐进入下压孔内,并向下挤压翘板的翘起端,使翘板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底部,从而使顶板相比较与底板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解决一些小产品与顶针顶端粘连导致脱模困难的情况;
2、由于注塑时的余料可能会导致夹持杆卡在斜槽中,使得下模板在升起时,夹持杆的两端受到相反方向的拉扯,导致夹紧机构造成损坏;因此在升起下模板之前,将联动座底部与底板分离,若夹持杆卡在型芯座上,则下模板升起会带动联动座同步上升,避免夹持杆受损;此时利用外力或是在夹紧机构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夹持杆与型芯座分离,则联动座能够通过滑孔落在底板上,再对联动座与底板进行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剖示意图,用于展示二次顶出装置;
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用于展示翘板;
图5是本发明的正剖示意图,用于展示夹紧机构;
图6是图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用于展示夹持杆与斜槽;
图7是图5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用于展示夹持杆与联动座。
附图标记:1、下模板;11、型芯座;111、斜槽;12、导向柱;121、复位弹簧;13、导向块;131、斜孔;2、顶出机构;21、顶板;211、二级顶针;212、下压孔;213、导向杆;214、滑孔;22、底板;221、一级顶针;222、导向孔;23、二次顶出装置;231、翘板;2311、承压斜面;2312、施压斜面;2313、圆角;232、下压杆;2321、挤压斜块;3、夹紧机构;31、夹持杆;311、限位块;32、联动座;321、横槽;322、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板、下模板1、顶出机构2与驱动机构,下模板1上通过夹紧机构3固定有用于放置型芯的型芯座11。
如图1、图2所示,顶出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21与底板22、二次顶出装置23。其中底板22上固定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21、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四根一级顶针221,顶板21上固定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两根二级顶针211,其中一级顶针221为高出型芯座11上端面的定位顶针,因此二级顶针211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一级顶针221;二次顶出装置23包括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22上的两个翘板231、竖直向下固定于下模板1底部的两根下压杆232,顶板21上开设有两个供下压杆232的端部穿过的下压孔212,而两个翘板231的一端与顶板21底部抵接、另一端则于下压孔212内翘起。当底板22向上运动使能够带动顶板21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221与二级顶针211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11上顶起进行脱模,而在顶板21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压杆232的端部逐渐进入下压孔212内,并向下挤压翘板231的翘起端,使翘板231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21底部,从而使顶板21相比较与底板22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解决一些小产品与顶针顶端粘连导致脱模困难的情况。
如图3所示,两个翘板231对称设置于底板22的两侧中间,且两个翘板231与顶板21底部抵接的一端相对设置;而顶板21上于两个翘板231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根导向杆213,底板22上则开设有导向孔222,导向杆213竖直向下穿设于导向孔222内。利用两个翘板231同时对顶板21进行二次抬升,并利用导向杆213进行导向,而导向杆213的位置靠近两个翘板231,且与两个翘板231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得导向效果更好、更加稳定。
如图3、图4所示,翘板231的翘起端上设有承压斜面2311,下压杆232的端部则一体成型有能够与承压斜面2311贴合的挤压斜块2321,利用承压斜面2311代替翘板231端部的尖角与下压杆232接触,减少翘板231与下压杆232接触面的磨损;且当下压杆232将翘板231的端部下压到水平位置时挤压斜块2321与承压斜面2311相互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下压效果更加稳定。而翘板231的另一端上设有施压斜面2312,施压斜面2312的倾斜角度与翘板231另一端的翘起角度相等,利用施压斜面2312同样达到了减少两者接触面磨损的效果,且当翘板231的该侧端翘起时,承压斜面2311与顶板21底部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翘板231对顶板21的抬升效果更好、更加稳定。且翘板231的两端上与承压斜面2311和施压斜面2312的衔接处均开有圆角2313,能够进一步减少翘板231的两端与顶板21和下压杆232之间的磨损。
如图1、图5所示,下模板1的底部还固定有两根与下压杆232十字交错设置的导向柱12,导向柱12竖直向下贯穿顶板21与底板22;且导向柱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21,复位弹簧121的上端抵在下模板1底部、下端抵在顶板21上,能够对顶板21进行复位,使顶出机构2在回位时,其顶板21能够在复位弹簧121的回弹力作用下重新与底板22贴合,回到顶出初始状态,完整一个顶出周期。
如图5、图6所示,型芯座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斜槽111,其中两个斜槽111相对设置在型芯座11两侧,另一斜槽111设置于两个斜槽111之间的型芯座11一侧,而型芯座11内还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定位孔与三个斜槽111呈四角均匀排布。斜槽111从型芯座11的顶端朝该侧方向斜向下倾斜,而夹紧机构3包括分别与三个斜槽111相配合的三根夹持杆31、通过螺栓连接于底板22上的联动座32,利用相对设置的两根夹持杆31夹持杆31沿斜向与斜槽111配合能够对型芯座11进行限位,使型芯座11无法水平移动的同时无法朝上方运动,从而将型芯座11固定在下模板1上;而底板22上设有一根向上穿设进定位孔内的定位杆,定位杆与三根夹持杆31配合能够增强型芯座11的稳固性,同时增强型芯座11各个方向上的承受能力。
如图5、图7所示,联动座32的顶端开设有横槽321,横槽321的两侧侧壁上水平开设有侧槽322,而夹持杆31的下端位于横槽321内且于端部固定连接有能够于两侧侧槽322内滑动的限位块311,则在限位块311与侧槽322的作用下夹持杆31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联动座32进行移动;下模板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导向块13,导向块13内开设有与夹持杆31配合的斜孔131,斜孔131的倾斜方向与斜槽111相同,且斜孔131两端的空间延伸能够与斜槽111衔接,三根夹持杆31能够斜向上穿过对应的斜孔131并嵌入对应的斜槽111内。利用导向块13与联动座32配合,将底板22与下模板1之间的相对位移化为夹持杆31沿斜槽111方向的斜向位移,从而能够精确控制夹持杆31的夹持位置与深度,且当夹持杆31沿斜向下方向从斜槽111中脱出时,型芯座11便能够竖直向上从下模板1上取下,反之便对型芯座11进行夹持;而当底板22向上升起进行顶出脱模时,联动座32同步上升并带动夹持杆31向上运动,而夹持杆31在导向块13的导向作用下只能沿斜向运动,使得夹持杆31的下端在向上升起的同时沿侧槽322进行横向移动,夹持杆31的上端则沿斜槽111向上运动,从而辅助顶出机构2将产品从型芯座11上顶出,增强顶出效果。
如图5、图7所示,通过升起下模板1而底板22不动,使夹持杆31在联动座32的限位下斜向下运动,从而松开型芯座11,而由于注塑时的余料可能会导致夹持杆31卡在斜槽111中,使得下模板1在升起时,夹持杆31的两端受到相反方向的拉扯,导致夹紧机构3造成损坏;因此通过螺栓从底板22底部向上与联动座32进行固定,则在升起下模板1之前,将联动座32底部的螺栓拆除,使联动座32与底板22分离,若夹持杆31卡在型芯座11上,则下模板1升起会带动联动座32同步上升,避免夹持杆31受损。而顶板21上开设有供联动座32向上穿过的滑孔214,且松开过程中下模板1上升高度小于滑孔214的深度,因此当利用外力或是在夹紧机构3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夹持杆31与型芯座11分离后,联动座32能够通过滑孔214落在底板22上的原位置,从而便于再对联动座32与底板22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1)、设置于下模板(1)下方的顶出机构(2),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型芯的型芯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21)与底板(22),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21)、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一级顶针(221),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二级顶针(211);所述顶出机构(2)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23),所述二次顶出装置(23)包括设置于底板(22)上的翘板(231)、竖直向下设置于下模板(1)底部的下压杆(232);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供下压杆(232)的端部穿过的下压孔(212),所述翘板(231)的一端与顶板(21)底部抵接、另一端于下压孔(212)内翘起;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还包括能够对型芯座(11)进行定位的夹紧机构(3);所述型芯座(1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从顶端朝对应侧壁方向斜向下倾斜的斜槽(111),所述夹紧机构(3)包括分别与两个斜槽(111)相配合的两根夹持杆(31);所述夹紧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底板(22)上的联动座(32),所述联动座(32)的顶端设置有横槽(321),所述横槽(321)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侧槽(322);所述夹持杆(31)的下端部设置有能够于侧槽(322)内沿侧槽(322)横向运动的限位块(311),所述夹持杆(31)的上端向上贯穿下模板(1),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导向块(13),所述导向块(13)内设置有与夹持杆(31)配合的斜孔(131),所述斜孔(131)的倾斜方向与斜槽(111)相同,且斜孔(131)两端的空间延伸能够与斜槽(111)衔接;所述翘板(231)共设有两个,两个翘板(231)对称设置于底板(22)的两侧中间,且两者的旋转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翘板(231)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杆(213),所述导向杆(213)的上端与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与导向杆(213)配合的导向孔(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231)的翘起端上设置有承压斜面(2311),所述下压杆(232)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承压斜面(2311)贴合的挤压斜块(2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231)与顶板(21)底部抵接的一端设置有施压斜面(2312),所述施压斜面(2312)的倾斜角度与翘板(231)另一端的翘起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231)的两端上与承压斜面(2311)和施压斜面(2312)的衔接处均设置有圆角(23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竖直向下贯穿顶板(21)与底板(22)的导向柱(12),所述导向柱(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21),所述复位弹簧(121)的上端抵在下模板(1)底部、下端抵在顶板(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座(32)的底部与底板(22)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供联动座(32)向上穿过的滑孔(2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3098.9A CN108973049B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3098.9A CN108973049B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73049A CN108973049A (zh) | 2018-12-11 |
CN108973049B true CN108973049B (zh) | 2023-07-07 |
Family
ID=6454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63098.9A Active CN108973049B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730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3221B (zh) * | 2019-05-24 | 2023-11-28 | 宁波隆威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水杯滑盖注塑模具 |
DE102019130648A1 (de) * | 2019-11-13 | 2021-05-20 |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 Greifvorrichtung für einen Robotergreif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Greifvorrichtung |
CN115556309B (zh) * | 2022-09-16 | 2024-04-09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倒钩塑胶件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764151U (zh) * | 2012-07-13 | 2013-03-06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八字形摆杆式二次脱模机构 |
CN205929343U (zh) * | 2016-08-05 | 2017-02-08 | 浙江三雷模塑有限公司 | 内分型汽车保险杠模具机械式顶出机构 |
CN207128219U (zh) * | 2017-08-15 | 2018-03-23 | 东莞秦汉汽车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的简易加速顶出结构 |
CN108058347A (zh) * | 2017-12-11 | 2018-05-22 | 浙江艾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外饰件模具单顶板二次顶出机构 |
CN208867488U (zh) * | 2018-08-22 | 2019-05-17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2018
- 2018-08-22 CN CN201810963098.9A patent/CN10897304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73049A (zh) | 2018-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73049B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113320104A (zh) |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 |
CN212888753U (zh) | 一种显微镜加工用镜座成型模具 | |
CN203919553U (zh) | 一种加速顶出装置 | |
CN111590801A (zh) | 一种一次性餐盒切割装置 | |
CN215396648U (zh) | 一种具有新型抽芯结构的模具结构 | |
CN208867488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5889773U (zh) | 保险杠注塑模具变形空间让位机构 | |
CN210308859U (zh) | 一种滑块内带斜顶模具 | |
CN108032492A (zh) | 多向对称侧抽芯注塑模具 | |
CN210174011U (zh) | 一种两次顶出的模具 | |
CN209521230U (zh) | 脱模力最大化的顶出机构模具模架 | |
CN22179367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 |
CN21039000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 | |
CN218366315U (zh) | 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 | |
CN107030994B (zh) | 一种便于注塑模具内高柱位产品脱模的顶出结构 | |
TWM602952U (zh) | 打頭裝置 | |
CN111136882A (zh) | 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直顶块潜伏浇口脱模装置 | |
CN216065378U (zh) | 一种自动脱模落料哈夫模 | |
CN21974878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 |
CN217414776U (zh) | 模具斜顶结构 | |
CN221717684U (zh) | 哈呋模动模板结构 | |
CN220052649U (zh) | 一种便于注塑产品顶出脱料的注塑模具定模机构 | |
CN219686439U (zh) | 一种模具的脱模结构 | |
CN222020564U (zh) |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外壳成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