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7033A -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7033A
CN108967033A CN201810670808.9A CN201810670808A CN108967033A CN 108967033 A CN108967033 A CN 108967033A CN 201810670808 A CN201810670808 A CN 201810670808A CN 108967033 A CN108967033 A CN 108967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ttle cap
culture
culture bottle
com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08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茂连
杨益明
王雷
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SHEN NONG MUS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HEN NONG MUS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HEN NONG MUS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HEN NONG MUS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08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70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7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70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01G18/68Cultivation bott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3/0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 B67B3/02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by applying flanged caps, e.g. crown caps, and securing by deformation of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3/0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 B67B3/02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by applying flanged caps, e.g. crown caps, and securing by deformation of flanges
    • B67B3/06Feeding caps to capping hea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培养料;(2)装瓶:将培养料装入栽培瓶中,并且栽培瓶的培养料上成型出一个通往栽培瓶底部的接菌通道,然后在栽培瓶上盖上瓶盖;(3)灭菌:进行抽真空高温灭菌处理,灭菌结束后进行冷却;(4)接种、培养:待栽培瓶的温度冷却至22℃以下进入接种室内,打开瓶盖,往栽培瓶的培养料中植入菌种,然后盖上瓶盖后进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发菌;(5)搔菌:菌丝培养成熟后,打开瓶盖进行搔菌处理;(6)催蕾、出菇;(6)采收。本发明采用栽培瓶进行食用菌的栽培,便于管控,能够实现定向出菇,采收效率高,减少采摘工作量,而且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大家比较喜欢的食材。它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能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身体机能。
食用菌栽培方法多是塑料袋栽培,使用塑料袋的方式进行栽培出的食用菌植株往往不规则的分布在套袋袋体上,不易采摘;同时利用塑料袋栽培不便于管理控制,不利于实现机械化生产,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管控,采收效率高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4%~66%,pH值为8~9;
(2)装瓶:将培养料装入栽培瓶中,并且栽培瓶的培养料上成型出一个通往栽培瓶底部的接菌通道,然后在栽培瓶上盖上瓶盖;
(3)灭菌:将装好瓶盖的栽培瓶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抽真空高温灭菌处理,灭菌结束后进行冷却;
(4)接种、培养:待栽培瓶的温度冷却至22℃以下进入接种室内,打开瓶盖,往栽培瓶的培养料中植入菌种,然后盖上瓶盖后进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发菌;
(5)搔菌:菌丝培养成熟后,打开瓶盖进行搔菌处理;
(6)催蕾、出菇:催蕾过程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出菇过程菇房内温度控制在8~22℃,相对湿度以控制80%~95%,CO2浓度应控制1500~5000ppm;
(7)采收。
进一步的,步骤(6)的出菇过程中现蕾期菇房内温度控制在8~22℃,现蕾期之后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3℃~15℃;现蕾期菇房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现蕾后至采收前3~4天,菇房内相对湿度应控制85%~95%,采收前3~4天,菇房内相对湿度控制80%~85%;现蕾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2000~5000ppm,生长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1500~5000ppm,成菇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1500~3000ppm;现蕾期和生长期每1~2小时给予3~5分钟的光照,抑制期给予每天3~4小时的光照,成菇期每2小时给予3分钟左右的光照。
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接菌通道的成型是在成型装置上进行,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用以输送摆放着栽培瓶的框体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向下插入栽培瓶内培养料中的通道成型棒,所述通道成型棒上方设置有在通道成型棒插入培养料中时挤压培养料上表面的压板,所述压板的直径小于栽培瓶瓶口内径。
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上盖是在上盖装置上进行,所述上盖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瓶盖输送滑道,瓶盖输送滑道出料端上侧设置有在瓶盖部分露出瓶盖输送滑道下端时压住其上端面以防止其落下的弹性压片,瓶盖输送滑道下方设置有用以输送栽培瓶的瓶体输送带,栽培瓶随瓶体输送带从瓶盖输送滑道出料端下方通过时带动瓶盖脱离弹性压片并一起向前运动;瓶盖输送滑道出料端前方设置有将栽培瓶上的瓶盖压紧的压辊。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装置还包括将瓶盖送入瓶盖输送滑道中的瓶盖送料机构,所述瓶盖送料机构包括位于瓶盖输送通道上方的瓶盖分配室,瓶盖分配室内部宽度略大于瓶盖厚度,瓶盖分配室下部被分隔成多个与瓶盖输送通道一一对应并仅可供一个瓶盖向下通过的下料通道,瓶盖输送通道进料端位于对应的下料通道相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分配室后侧壁开设有位于下料通道上方的横向槽道,横向槽道外旁侧具有沿横向设置并可横向往复移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间隔设置有穿过横向槽道伸入瓶盖分配室中的扰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瓶盖送料机构还包括位于瓶盖分配室后方并沿竖向设置的链板输送带,链板输送带后侧设置有用以放置瓶盖的料仓,料仓前侧被链板输送带封住,所述链板输送带上的链板朝向料仓内腔一侧设置有用以带动瓶盖提升的人字形提升条,所述提升条上开设有与瓶盖大径段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料仓两侧上部设置有位于链板输送带两侧的瓶盖出料口,所述瓶盖出料口处连接有通往瓶盖分配室的下料滚道。
进一步的,步骤(5)中的搔菌处理是在搔菌装置上进行,所述搔菌装置包括用以输送阵列摆放着栽培瓶的框体的进料输送装置,进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一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座,升降座上设置有可相对升降座转动的转动平台,所述进料输送装置出料端另一侧设置有将框体推入转动平台的推进气缸;转动平台下方阵列分布有在升降座下降时可伸入栽培瓶中的搔菌刀,转动平台的上、下侧分布设置有用以压紧固定住栽培瓶和框体的可升降限位板。
进一步的,位于升降座远离进料输送装置一侧设置有出料输送装置,出料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一座板,所述座板上阵列分布有可向栽培瓶中喷水的喷水管,所述座板上还设置有用以感应框体的第二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采用栽培瓶进行食用菌的栽培,便于管控,能够实现定向出菇,采收效率高,减少采摘工作量,而且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减少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可实现大批量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成型装置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成型装置的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成型装置成型后的栽培瓶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上盖装置构造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B剖面图;
图8是图5的K向视图;
图9是图7中A-A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搔菌装置构造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K向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搔菌装置上的限位板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0-栽培瓶、2000-框体、3300-输送装置、3400-通道成型棒、3410-压板、3500-第一气缸、3600-第一传感器、4100-瓶盖输送滑道、4110-弹性压片、4120-连接板、4130-固定板、4140–导杆、4150-弹簧、4160-限位卡环、4200-瓶体输送带、4300-压辊、4400-瓶盖分配室、4410-下料通道、4420-横向槽道、4430-活动板、4440-扰动杆、4450-第二气缸、4500-链板输送带、4510-提升条、4520-滑槽、4600-料仓、4610-瓶盖出料口、4700-下料滚道、4900-瓶盖、5300-进料输送装置、5310-挡板、5400-升降座、5410-升降气缸A、5420-电机A、5500-转动平台、5510-限位板、5511-限位孔、5520-升降气缸B、5600-推进气缸、5700-搔菌刀、5710-旋转刀杆、5800-出料输送装置、5810-座板、5820-喷水管、5830-第二传感器、5900-动力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2所示,一种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4%~66%,pH值为8~9;
(2)装瓶:将培养料装入栽培瓶中,并且栽培瓶的培养料上成型出一个通往栽培瓶底部的接菌通道,然后在栽培瓶上盖上瓶盖;
(3)灭菌:将装好瓶盖的栽培瓶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抽真空高温灭菌处理,灭菌结束后进行冷却;
(4)接种、培养:待栽培瓶的温度冷却至22℃以下进入接种室内,打开瓶盖,往栽培瓶的培养料中植入菌种,然后盖上瓶盖后进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发菌;
(5)搔菌:菌丝培养成熟后,打开瓶盖进行搔菌处理;
(6)催蕾、出菇:催蕾过程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出菇过程菇房内温度控制在8~22℃,相对湿度以控制80%~95%,CO2浓度应控制1500~5000ppm;
(7)采收。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6)的出菇过程中现蕾期菇房内温度控制在8~22℃,现蕾期之后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3℃~15℃;现蕾期菇房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现蕾后至采收前3~4天,菇房内相对湿度应控制85%~95%,采收前3~4天,菇房内相对湿度控制80%~85%;现蕾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2000~5000ppm,生长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1500~5000ppm,成菇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1500~3000ppm;现蕾期和生长期每1~2小时给予3~5分钟的光照,抑制期给予每天3~4小时的光照,成菇期每2小时给予3分钟左右的光照。
本发明栽培方法适用的食用菌包括海鲜菇、草菇、香菇、杏鲍菇、猴头菇、平菇、羊肚菌、牛肝菌、茶树菇、白玉菇、鸡腿菇、红菇、灵芝等。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接菌通道的成型是在成型装置上进行,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用以输送摆放着栽培瓶1000的框体2000的输送装置3300,输送装置3300上方设置有可向下插入栽培瓶1000内培养料中的通道成型棒3400,所述通道成型棒3400上方设置有在通道成型棒插入培养料中时挤压培养料上表面的压板3410,所述压板3410的直径小于栽培瓶瓶口内径,每个框体内可以阵列摆动多个栽培瓶,通道成型棒的数量与每个框体内的栽培瓶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利用瓶栽的方法对食用菌进行培育,通过通道成型棒能在栽培瓶的培养料上塑造成型出接菌通道,便于菌种足量植入,利于培养期内的菌丝分化发育,并能对培养料上表面进行挤压,培养料表层密度高,表层以下部分密度低,使装入菌瓶内的培养基料充足均匀,一致性好,利于菌丝生长发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垂下的第一气缸3500,第一气缸驱动端与压板上侧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道成型棒下方设置有位于输送装置一侧用以感应栽培瓶的第一传感器3600,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栽培瓶到达通道成型棒下方,便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上盖是在上盖装置上进行,所述上盖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瓶盖输送滑道4100,瓶盖输送滑道4100出料端上侧设置有在瓶盖部分露出瓶盖输送滑道下端时压住其上端面以防止其落下的弹性压片4110,瓶盖输送滑道100下方设置有用以输送栽培瓶1000的瓶体输送带4200,栽培瓶1000随瓶体输送带4200从瓶盖输送滑道4100出料端下方通过时带动瓶盖脱离弹性压片4110并一起向前运动;瓶盖输送滑道4100出料端前方设置有将栽培瓶1000上的瓶盖压紧的压辊4300,瓶盖的小径段和大径段之间形成一个90°的槽口,位于瓶盖输送滑道最下方的瓶盖露出一半时,被弹性压片4110压住,使得瓶盖卡在瓶盖输送滑道的出料端,只有在栽培瓶从其下方经过时,栽培瓶的瓶口边沿恰好卡入瓶盖下侧的槽口中,栽培瓶继续向前移动时便会拖动瓶盖一起向前移动,而弹性压片则被迫抬起,瓶盖完全离开瓶盖输送滑道后,在压辊的挤压下扣紧,而弹性压片则卡住下一个瓶盖;只有在有栽培瓶通过时才会带动被卡住的瓶盖落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盖输送滑道100为多个并沿横向并排设置,所述瓶体输送带上设置有用以阵列摆放栽培瓶的框体2000,框体2000内横向的每排栽培瓶数与瓶盖输送滑道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瓶盖输送滑道4100出料端的弹性压片4110连接于横向设置的连接板4120上,连接板4120上方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瓶盖输送滑道上的固定板4130,连接板4120上设置有穿过固定板4130并与其滑动配合的导杆4140,导杆4140上套设有夹于连接板和固定板之间的弹簧4150,导杆上设置有位于固定板上方的限位卡环416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辊4300为两个,并一前一后设置,后方的压辊安装高度略高于前方的压辊安装高度,第一个压辊先实现将瓶盖压扣在栽培瓶的瓶口上,第二个压辊在实现彻底扣紧。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将瓶盖送入瓶盖输送滑道中的瓶盖送料机构,所述瓶盖送料机构包括位于瓶盖输送通道上方的瓶盖分配室4400,瓶盖分配室4400内部宽度略大于瓶盖厚度,瓶盖分配室下部被分隔成多个与瓶盖输送通道一一对应并仅可供一个瓶盖向下通过的下料通道4410,瓶盖输送通道进料端位于对应的下料通道相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盖分配室4400后侧壁开设有位于下料通道上方的横向槽道4420,横向槽道4420外旁侧具有沿横向设置并可横向往复移动的活动板4430,所述活动板上间隔设置有穿过横向槽道伸入瓶盖分配室中的扰动杆4440,所述活动板由第二气缸4450驱动往复运动,活动板往复运动带动扰动杆4440活动,防止瓶盖在下料通道上方卡死,保证顺利下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盖送料机构还包括位于瓶盖分配室后方并沿竖向设置的链板输送带4500,链板输送带4500后侧设置有用以放置瓶盖的料仓4600,料仓4600前侧被链板输送带4500封住,所述链板输送带4500上的链板朝向料仓内腔一侧设置有用以带动瓶盖提升的人字形提升条4510,所述提升条4510上开设有与瓶盖大径段相配合的滑槽4520,所述料仓4600两侧上部设置有位于链板输送带两侧的瓶盖出料口4610,所述瓶盖出料口处连接有通往瓶盖分配室的下料滚道4700,下料滚道4700内部通道的宽度也是略大于瓶盖厚度;由于提升条上设置有与瓶盖大径段相配合的滑槽4520,那么落在提升条上的瓶盖,如果是大端朝内,那么瓶盖的大径段便会落入滑槽中,瓶盖便会停留在提升条上;而如果是瓶盖的小端朝内,那么瓶盖便无法停留在提升条上,在随着链板输送带上行时便会落下;而能够停留在提升条上的瓶盖,上行到瓶盖出料口处时,便会滚入下料滚道中,通过提升条和滑槽的配合,实现了对瓶盖的筛选操作,落在提升条上的瓶盖只有大端朝内才能被保留下来,如果小端朝内便会在落入料仓中,因此保证进入瓶盖分配室的瓶盖都能够保持大端朝前,小端朝后,那么可以保证落入瓶盖输送滑道的瓶盖全部小端朝下,大端朝上。
该上盖装置的工作方法,瓶盖输送滑道内的瓶盖下滑至部分露出瓶盖输送滑道下端时被弹性压片压住,使得瓶盖卡在瓶盖输送滑道的出料端,当栽培瓶该其下方经过时,该瓶盖下侧的90°槽口刚好搭在栽培瓶的瓶口边沿上,栽培瓶继续向前移动时便会拖动瓶盖一起向前移动,使得弹性压片则被迫抬起,瓶盖完全离开瓶盖输送滑道后,弹性压片则卡住下一个瓶盖,落在栽培瓶瓶口上的瓶盖在压辊的挤压下扣紧。
本发明的上盖装置实现了栽培瓶瓶盖上盖操作的机械化,使用方便,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中的搔菌处理是在搔菌装置上进行,所述搔菌装置用以输送阵列摆放着栽培瓶1000的框体2000的进料输送装置5300,进料输送装置5300出料端一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座5400,升降座5400上设置有可相对升降座5400转动的转动平台5500,所述进料输送装置5300出料端另一侧设置有将框体2000推入转动平台的推进气缸5600;转动平台5500下方阵列分布有在升降座下降时可伸入栽培瓶中的搔菌刀5700,转动平台5500的上、下侧分布设置有用以压紧固定住栽培瓶和框体的可升降限位板5510,转动平台5500通过180°转动实现上、下侧框体的位置调换,搔菌刀5700伸入到转动平台下侧框体中的栽培瓶中,通过搔菌刀转动去除表层的老菌种块和菌皮,在上侧框体转动至下侧之前,限位板5510通过压紧栽培瓶使得栽培瓶和框体能够被固定在转动平台上,保证栽培瓶和框体转动至下侧时不至于掉下;升降座5400位置降到下位时,转动平台5500与进料输送装置5300平齐,此时搔菌刀伸入到下侧框体中的栽培瓶内,推进气缸5600将进料输送装置5300出料端的框体推到转动平台上,原本位于转动平台上侧装有已经完成搔菌操作栽培瓶的框体被由推进气缸5600推入的下一个框体顶出去,然后升降座向上移动一定高度到达上位,搔菌刀从下侧的栽培瓶中退出,转动平台5500旋转180°,使得转动平台上、下侧框体位置对调;升降座移动到上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搔菌刀从下侧的栽培瓶中退出。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升降座5400远离进料输送装置一侧设置有出料输送装置5800,出料输送装置5800上方设置有一座板5810,所述座板上阵列分布有可向栽培瓶中喷水的喷水管5820,所述座板上还设置有用以感应框体的第二传感器5830,装有完成搔菌操作栽培瓶的框体再被顶住转动平台后,进入到出料输送装置上,然后在座板5810下方停住,通过座板上的喷水管5820向栽培瓶中喷洒一定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输送装置5300和出料输送装置5800垂直设置,进料输送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挡住框体的挡板5310,所述挡板5310上设置有用以感应框体2000的接触式传感器,当进料输送装置5300上的框体到达出料端并触碰到接触式传感器时,进料输送装置5300停止运行;升降座5400的两端下方设置有驱动升降座上下移动的升降气缸A5410,升降座5400一端设置有驱动转动平台转动的电机A5420;升降气缸A两侧具有与其平行的竖向导轴,所述竖向导轴穿过升降座并与其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刀5700下方连接有旋转刀杆5710,所有旋转刀杆下端转动安装于转动平台下方的动力座5900上,旋转刀杆5710与旋转刀杆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中一根旋转刀杆与电机B的转轴同轴连接,然后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递给其余旋转刀杆,所有与刀杆同步转动,但转向可以不同;所述动力座上侧面为斜面,斜面的较低侧可以设置用以收集废料的料框(图中未示出),那么落在动力座5900上的废料便能够顺着斜面滑到料框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平台5500两侧分布设置有驱动限位板5510升降的升降气缸B5520,所述限位板上阵列分布有可扣在栽培瓶上部的限位孔5511,升降板的限位孔与栽培瓶上部锥形的瓶颈部位相配合,通过压紧栽培瓶同时达到压紧框体的目的。
本发明搔菌装置将栽培瓶倒置后,搔菌刀伸入栽培瓶中进行搔菌,废料可以直接落下易于清理,搔菌效果好,使用方便,节省人力,效率高,可实现大批量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该搔菌装置的工作方法:升降座5400位置降到下位时,转动平台5500与进料输送装置5300高度平齐,此时转动平台上侧的限位板向上抬起,搔菌刀伸入到转动平台下侧框体中的栽培瓶内,搔菌刀转动去除表层的老菌种块和菌皮;推进气缸5600将进料输送装置5300出料端的框体推到转动平台上,原本位于转动平台上侧的框体(该框体上的栽培瓶已经完成搔菌操作)被由推进气缸5600推入的框体顶出去并进入出料输送装置,转动平台上侧的限位板向下运动重新压紧转动平台上侧的栽培瓶和框体,然后升降座向上移动一定高度到达上位,搔菌刀从转动平台下侧框体上的栽培瓶中退出,转动平台5500旋转180°,使得转动平台上、下侧的框体位置对调,然后升降座5400位置再次降到下位。
在本实施例中,搔菌前和搔菌过程中定期需对搔菌刀进行火焰消毒,当不小心搔到污染瓶时,应立即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进入出料输送装置的框体移动到座板下方时,通过座板上的喷水管相栽培瓶内喷洒一定的水。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4%~66%,pH值为8~9;
(2)装瓶:将培养料装入栽培瓶中,并且栽培瓶的培养料上成型出一个通往栽培瓶底部的接菌通道,然后在栽培瓶上盖上瓶盖;
(3)灭菌:将装好瓶盖的栽培瓶放入灭菌设备中进行抽真空高温灭菌处理,灭菌结束后进行冷却;
(4)接种、培养:待栽培瓶的温度冷却至22℃以下进入接种室内,打开瓶盖,往栽培瓶的培养料中植入菌种,然后盖上瓶盖后进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发菌;
(5)搔菌:菌丝培养成熟后,打开瓶盖进行搔菌处理;
(6)催蕾、出菇:催蕾过程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出菇过程菇房内温度控制在8~22℃,相对湿度以控制80%~95%,CO2浓度应控制1500~5000ppm;
(7)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的出菇过程中现蕾期菇房内温度控制在8~22℃,现蕾期之后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3℃~15℃;现蕾期菇房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现蕾后至采收前3~4天,菇房内相对湿度应控制85%~95%,采收前3~4天,菇房内相对湿度控制80%~85%;现蕾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2000~5000ppm,生长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1500~5000ppm,成菇期菇房内CO2浓度应控制1500~3000ppm;现蕾期和生长期每1~2小时给予3~5分钟的光照,抑制期给予每天3~4小时的光照,成菇期每2小时给予3分钟左右的光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接菌通道的成型是在成型装置上进行,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用以输送摆放着栽培瓶的框体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可向下插入栽培瓶内培养料中的通道成型棒,所述通道成型棒上方设置有在通道成型棒插入培养料中时挤压培养料上表面的压板,所述压板的直径小于栽培瓶瓶口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上盖是在上盖装置上进行,所述上盖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瓶盖输送滑道,瓶盖输送滑道出料端上侧设置有在瓶盖部分露出瓶盖输送滑道下端时压住其上端面以防止其落下的弹性压片,瓶盖输送滑道下方设置有用以输送栽培瓶的瓶体输送带,栽培瓶随瓶体输送带从瓶盖输送滑道出料端下方通过时带动瓶盖脱离弹性压片并一起向前运动;瓶盖输送滑道出料端前方设置有将栽培瓶上的瓶盖压紧的压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装置还包括将瓶盖送入瓶盖输送滑道中的瓶盖送料机构,所述瓶盖送料机构包括位于瓶盖输送通道上方的瓶盖分配室,瓶盖分配室内部宽度略大于瓶盖厚度,瓶盖分配室下部被分隔成多个与瓶盖输送通道一一对应并仅可供一个瓶盖向下通过的下料通道,瓶盖输送通道进料端位于对应的下料通道相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分配室后侧壁开设有位于下料通道上方的横向槽道,横向槽道外旁侧具有沿横向设置并可横向往复移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间隔设置有穿过横向槽道伸入瓶盖分配室中的扰动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送料机构还包括位于瓶盖分配室后方并沿竖向设置的链板输送带,链板输送带后侧设置有用以放置瓶盖的料仓,料仓前侧被链板输送带封住,所述链板输送带上的链板朝向料仓内腔一侧设置有用以带动瓶盖提升的人字形提升条,所述提升条上开设有与瓶盖大径段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料仓两侧上部设置有位于链板输送带两侧的瓶盖出料口,所述瓶盖出料口处连接有通往瓶盖分配室的下料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搔菌处理是在搔菌装置上进行,所述搔菌装置包括用以输送阵列摆放着栽培瓶的框体的进料输送装置,进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一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座,升降座上设置有可相对升降座转动的转动平台,所述进料输送装置出料端另一侧设置有将框体推入转动平台的推进气缸;转动平台下方阵列分布有在升降座下降时可伸入栽培瓶中的搔菌刀,转动平台的上、下侧分布设置有用以压紧固定住栽培瓶和框体的可升降限位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升降座远离进料输送装置一侧设置有出料输送装置,出料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一座板,所述座板上阵列分布有可向栽培瓶中喷水的喷水管,所述座板上还设置有用以感应框体的第二传感器。
CN201810670808.9A 2018-06-26 2018-06-26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89670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0808.9A CN108967033A (zh) 2018-06-26 2018-06-26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0808.9A CN108967033A (zh) 2018-06-26 2018-06-26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7033A true CN108967033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3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0808.9A Pending CN108967033A (zh) 2018-06-26 2018-06-26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70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8164A (zh) * 2019-10-03 2019-12-13 连云港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栽培瓶的搔菌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754A (zh) * 2011-06-24 2011-12-07 郑雪平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02668878A (zh) * 2012-05-08 2012-09-19 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以莞香木屑食用菌培养基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202738493U (zh) * 2012-06-26 2013-02-20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玉菇的掻菌系统
CN103141303A (zh) * 2012-04-18 2013-06-12 金英爱 蘑菇栽培瓶加盖装置
CN103222393A (zh) * 2012-06-07 2013-07-31 金英爱 蘑菇栽培瓶培养料打孔装置
CN104823706A (zh) * 2015-04-22 2015-08-12 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754A (zh) * 2011-06-24 2011-12-07 郑雪平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03141303A (zh) * 2012-04-18 2013-06-12 金英爱 蘑菇栽培瓶加盖装置
CN102668878A (zh) * 2012-05-08 2012-09-19 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以莞香木屑食用菌培养基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3222393A (zh) * 2012-06-07 2013-07-31 金英爱 蘑菇栽培瓶培养料打孔装置
CN202738493U (zh) * 2012-06-26 2013-02-20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玉菇的掻菌系统
CN104823706A (zh) * 2015-04-22 2015-08-12 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8164A (zh) * 2019-10-03 2019-12-13 连云港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栽培瓶的搔菌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02482B1 (ko) 승강 식 버섯 종균 액 접종 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버섯 종균 액 자동 정량분사 접종 장치
CN107896827B (zh) 双孢菇装料覆土的方法
CN102884939A (zh) 真姬菇的栽培方法
CN102204474A (zh) 杏鲍菇的出菇方法
CN208836710U (zh) 金针菇大批量采收装置
CN108934793A (zh) 一种能够保证金针菇品质的金针菇采收装置及方法
CN106069189A (zh) 一种海鲜菇的工厂化培养方法
CN103011945A (zh) 荷叶离褶伞固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菌种制作方法
CN108782008A (zh) 一种利用食用菌栽培瓶培育食用菌的方法
CN108967033A (zh) 瓶栽食用菌栽培方法
CN109006199A (zh) 金针菇工厂化采收-菌渣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7173057A (zh) 一种平菇的工厂化瓶式栽培方法
CN108901638B (zh)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系统
CN106212048A (zh) 蚕蛹虫草自动接种设备及其接种培育方法
CN110547142A (zh) 一种瓶栽中国美味蘑菇的方法
CN105230343A (zh)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系统
KR101026910B1 (ko) 직선식 버섯배지의 입병장치
CN111837618A (zh) 一种叶菜收获打包机
KR101527598B1 (ko) 버섯 재배용 자동 배지 입병시스템
CN110558164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瓶的搔菌机
CN208446226U (zh) 瓶栽食用菌上盖装置
CN2476168Y (zh) 袋栽食用菌枝条接种机
CN102550294A (zh) 一种姬菇菌种的液体发酵培养方法
CN109349006A (zh) 一种高效金针菇采收-废料回收系统及方法
JP2667975B2 (ja) 種菌充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