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4709A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54709A CN108954709A CN201810715317.1A CN201810715317A CN108954709A CN 108954709 A CN108954709 A CN 108954709A CN 201810715317 A CN201810715317 A CN 201810715317A CN 108954709 A CN108954709 A CN 1089547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air conditioning
- control
- temperature
- ai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0192 crystall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5035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8068 Cymbidium aloifol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3 Optic Dis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该方法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从而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 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电风扇等空气调节设备逐渐出现在成千上万的 家庭和办公场所中。目前,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垂直导风条,用户可以通过按下遥控器的左右 扫风按键,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实现左右来回送风。当用户再次按下遥控器的左右 扫风按键时,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停在当前位置送风。
[0003] 然而,申请人发现,在实际使用中,现有的空气调节设备主要将风量输出至空气调 节设备的正前方,使得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空气调节设备所 在空间内的环境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用于解决相关 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主要将风量输出至空气调节设备的正前方,使得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 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的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0005] 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6] 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 置处的环境温度;
[0007]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 量。
[0008]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09]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
[0010]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 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0011]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 制冷量或制热量。
[0012]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13]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 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 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0014] 本申请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 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调节设备的 控制方法。
[0015]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 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量调整后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温度分布示 意图;
[0020]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5] 本申请主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主要将风量输出至空气调节设备的正 前方,使得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 环境的舒适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0026]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27]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 备。
[0028]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9] 如图1所示,该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步骤101,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 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0031]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可以是空调、空气净化器和电风扇等家电设备。
[003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包括环境温度检测装置,可以通过 环境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环境温度分布。
[0033] 可选地,该环境温度检测装置可以为温度传感器,例如,该环境温度检测装置可以 为N行M列的阵列式传感器(N*M),可以采用N行M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各送风位置处的环 境温度,或者,该环境温度检测装置还可以为其他温度传感器,对此不作限制。其中,阵列式 传感器可以包括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0034]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温 度分布示意图。其中,阵列传感器为24行32列的传感器(24*32),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 为制冷模式。由图2可知,阵列传感器第3列传感器〜第26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环境温度处 于[24.3°C,25.5°C]之间,温度较为舒适,而第1列传感器〜第2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环境温 度的最大值为26.4°C、第27列〜第32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环境温度最大值为27.9摄氏度, 温度较高,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0035] 步骤102,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 量。
[0036]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得到环境温度分布后,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空气 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0037]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确定一个参考值,而后可以将各送风位置处的环 境温度与该参考值作差,得到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进而可以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 值以及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例如,当送风位置处的温度差值越大,且空气调节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空气 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越大,而当送风位置处的温度差值越小,且空气调节调 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越小。或者,当送 风位置处的温度差值越大,且空气调节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空气调节设备 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热量越大,而当送风位置处的温度差值越小,且空气调节调节设备的 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热量越小。
[0038] 其中,参考值,可以根据各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均值确定。
[0039] 或者,参考值,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确定,例如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 温度可以为空气调节设备的内置程序预先设置的,或者可以由用户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 制。举例而言,当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参考值可以为24°C,当空气调节 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参考值可以为26°C。
[0040] 或者,参考值,可以根据至少一个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
[0041] 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量或制热量具体可以是通过送风量调整的。
[0042] 举例而言,当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时,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可以通 过下式确定:
[0043] Q0= (ic-io) * G(kJ/h) ; (I)
[0044]其中,Qo表示制冷量或制热量,和iD分别表示蒸发器前后的空气焓值,G表示送风 量。k和iD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压缩机的功率进行调整。
[0045] 因此,当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 量需要增加时,可以通过在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送风量G,来增加空气调 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而当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 的制冷量或制热量需减小时,可以通过在(ic-iD)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送风量G, 来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制冷量或者制热量。
[0046]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量调整后的阵列式传感器检 测得到的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其中,阵列传感器为24行32列的传感器(24*32),空气调节 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当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 冷量后,阵列传感器第1列传感器〜第32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环境温度处于[24.7°C,25.3 °C]之间,相比于图2,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用户的舒适性较 尚。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同样可以根据环境温 度分布,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热量,使得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 温度分布较为均匀。
[0048]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49]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图4 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0] 如图4所示,该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1] 步骤201,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 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0052] 步骤201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1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0053] 步骤202,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0054]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参数可以包括:送风的风速、导风条的摆动速度、和/或、导 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等。各控制参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即可以采用单个控制 参数进行控制,或者采用至少两个控制参数结合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0055]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 度与参考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而后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确定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 参数。
[0056] 具体地,一个送风角度可以对应一组送风位置,针对每个送风角度,可以确定该送 风角度对应的一组送风位置中,每个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与参考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进而 确定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而后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确 定该送风角度对应的控制参数。
[0057] 或者,针对每个送风角度,可以确定该送风角度对应的一组送风位置中,每个送风 位置的环境温度与参考值之间的温度差值,进而确定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 而后确定所有送风角度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将该具有最大温度差值的送 风位置,作为目标送风位置,进而根据目标送风位置的最大温度差值,确定目标送风位置对 应的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0058] 步骤203,采用控制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0059] 具体地,为了实现对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行调整,可以具体采用调整风速、调整导风 条摆动速度和暂停摆动时长等多种控制手段,而且还可以将几种控制手段结合,提高制冷 量或制热量的调整效率。下面将对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0060]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 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空 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大,从而送风角度对 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 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小,从而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 热量越小。
[0061]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 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导风条的摆动速度。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大,在 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小,从而该送风角 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 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 量或制热量越小。
[0062] 作为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 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 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大,从而 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 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小,从而该送风角 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0063] 作为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 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和导风条的摆动速度。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 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大,且 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小,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置的温度 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 风速越小,且导风条的摆动速度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小。
[0064] 作为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 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和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其中,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中 的最大值越大,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的送风的风速越 大,且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大,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越大,而送风位 置的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越小,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对应的送风角度时,相应 的送风的风速越小,且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越小,从而该送风角度对应的制冷量或制热 量越小。
[0065] 由此,经过预设时长后,例如30分钟后,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可以 趋于较为均匀状态,环境温度分布图可以如图3所示。
[0066]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67]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图5 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8] 如图5所示,该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69] 步骤301,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 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0070] 步骤301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1的执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0071] 步骤302,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值之间的温度 差值。
[0072]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环境温度分布后,可以确定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 后分别将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值作差,即可获得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 考值之间的温度差值。
[0073] 步骤303,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确定具有最大温度差值的目标送风位置。
[0074]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可以确定具有最大温 度差值的目标送风位置。
[0075] 步骤304,根据目标送风位置,确定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
[0076] 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采用阵列式传感器中第m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目标送风位置 的环境温度。
[0077]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控制参数为送风的风速或导风条的摆动速度时,如果m 大于或等于预设值X,则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
为阵列式传感器的总列数;如果m小于预设值X,则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0,
其中,预设值X为预先设置的,例如,X可以为2。
[0078]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控制参数为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时,目标送风 角度的表征值可以为:
[0079] 步骤305,根据最大温度差值,确定控制参数比值;其中,控制参数比值,是目标送 风角度的控制参数,与非目标送风角度的预设控制参数之比。
[0080]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最大温度差值的取值范围不同时,控制参数比值不同。举例而 言,当最大温度差值较大时,此时,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温差较大,为了使得空气调 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控制参数比值应该设置的相对大些,而当最 大温度差值较小时,此时,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温差较小,控制参数比值应该设置的 相对小些。并且,当控制参数不同时,控制参数比值也是不同的。
[0081] 具体地,可以预先将最大温度差值(Th-Ta)的取值范围划分为预设个数的取值区 间,而后,分别为每个取值区间设置对应的控制参数比值。
[0082] 例如,参见图2,以参考值为各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均值示例,标记参考值为TaJlJ Ta = 25. TC,遍历环境温度分布示意图,可以确定具有最大温度差值的目标送风位置的环 境温度,为列式传感器中第30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的,S卩m = 30,M=32。标记目标送风位置的 温度值为Th,则Th = 27.9 °C。
[0083] 而后,将最大温度差值(Th-Ta)的取值范围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为:[3°C,+ m)、 [2.5°C,3°C)、[2°C,2.5°C)、[1.5°C,2°C)、[ 1°C,1.5 °C)。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仅以上述5 个区间示例,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区间的大小和个数,对此不作限制。
[0084] 示例一:当控制参数为送风的风速时,控制参数比值的设置规则可以如表1所示。
[0086] 表1控制参数比值设置规则(控制参数为送风的风速)
[0087] 假设预设控制参数(原始风速)为40%,由于图2中,1'11 = 27.9°(:,了& = 25.1°(:,则111-Ta = 2.8,则对应的控制参数比值为1.4。可知,控制参数(送风的风速)为1.4*40 % = 64 %。 并且,假设x = 2,则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
1〇〇%3 〇:
[0088] 示例二:当控制参数为导风条的摆动速度时,控制参数比值的设置规则可以如表2 所示。
*[0090]~表2控制参数比值设置规则(控制参数为控制参数为导风条的摆动速度) '
[0091] 假设预设控制参数(原始摆动速度)为6°/s,由于图2中,Th = 27.9°C,Ta = 25.rC, 贝IjTh-Ta = 2.8,则对应的控制参数比值为0.6。可知,控制参数(导风条的摆动速度)为0.6* 6°/s = 3.6°/s。并且,假设x = 2,则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
[0092] 步骤306,根据控制参数比值和预设控制参数,确定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0093]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控制参数比值和预设控制参数,可以确定目标送风角度 的控制参数。
[0094] 例如,根据步骤305中的示例一,可以得到控制参数,即目标送风角度对应的送风 的风速为1.4*40% =64%。并且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87.5%,100%]。则可 以控制空气调节设备以风速64%,在目标送风角度[87.5%,100%]内送风。
[0095] 根据步骤305中的示例二,可以得到控制参数,即目标送风角度对应的导风条的摆 动速度为〇.6*6°/S = 3.6°/s,并且,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87.5%,100%],则 可以控制空气调节设备以导风条的摆动速度为3.6°/s,在目标送风角度[87.5%,100%]内 送风。
[0096] 进一步地,当控制参数为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时,可以直接根据最大温度差值, 确定控制参数。具体地,当最大温度差值的取值范围不同时,控制参数不同,因此,可以预先 将最大温度差值(Th-Ta)的取值范围划分为预设个数的取值区间,而后,分别为每个取值区 间设置对应的控制参数。例如,参见图2,可以将最大温度差值(Th-Ta)的取值范围划分为5 个区间,分别为:[3°C,+①)、[2.5°C,3°C)、[2°C,2.5°C)、[1.5°C,2°C)、[1°C,1.5°C)。
[0097] 示例三:当控制参数为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时,控制参数设置规则可以如表3所 不。
[0099] 表3控制参数设置规则(控制参数为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
[0100] 由于图2中,Th = 27.9°C,Ta = 25.1°C,则Th-Ta = 2.8,则对应的控制参数(导风条 的暂停摆动时长)为25s,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
[0101] 步骤307,采用控制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0102]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控制参数时,可以采用控制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 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0103] 例如,根据示例一,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目标送风角度时,可以控制空 气调节设备以风速64%,在目标送风角度[87.5%,100%]内送风。
[0104] 根据示例二,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目标送风角度时,可以控制空气调 节设备以导风条的摆动速度为3.6°/s,在目标送风角度[87.5%,100%]内送风。
[0105] 根据示例三,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目标送风角度时,可以控制空气调 节设备以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为25s,在目标送风角度93.75%送风。
[0106] 由此,经过预设时长后,例如30分钟后,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可以 趋于较为均匀状态,环境温度分布图可以如图3所示。
[0107]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108]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0109]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所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110] 如图6所示,该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100包括:检测模块110和调整模块120。其 中,
[0111] 检测模块110,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 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0112] 调整模块120,用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 或制热量。
[0113]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在图6所示实施例 的基础上,该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
[0114]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调整模块120,包括:
[0115] 确定子模块121,用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参 数。
[0116] 控制子模块122,用于采用控制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 或制热量。
[0117]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子模块122,具体用于: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 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风速;
[0118] 或者,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导 风条的摆动速度;
[0119] 或者,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导 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
[012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子模块121,包括:
[0121] 差值确定单元1211,用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 考值之间的温度差值;其中,参考值,是根据各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均值确定的,或者,是根 据空气调节设备的设定温度确定的,或者,是根据至少一个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的。
[0122] 参数确定单元1212,用于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确定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 参数。
[012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数确定单元1212,具体用于: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 差值,确定具有最大温度差值的目标送风位置;根据最大温度差值,确定目标送风位置对应 的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0124]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数确定单元1212,还用于:根据最大温度差值,确定 控制参数比值;其中,控制参数比值,是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与非目标送风角度的预 设控制参数之比;根据控制参数比值和预设控制参数,确定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0125]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用阵列式传感器中第m列传感器测量得到目标送风 位置的环境温度,则参数确定单元1212,还用于:在根据最大温度差值,确定目标送风位置 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之前,根据目标送风位置,确定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
[0126] 其中,m大于或等于预设值X时,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围为
至
M为阵列式传感器的总列数;m小于预设值X时,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取值范 围为〇至
[0127]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目标送风角度的表征值关
[0128]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检测模块110,具体用于:采用N行M列的阵列式传感器 检测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阵列式传感器包括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0129]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 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100,此处不再赘述。
[0130]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环境温 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而后根据环境温度分布,控制 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由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分布,自动调整各 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达到空气调节设备所在空间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131]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 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前 述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0132]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 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空气调节设 备的控制方法。
[013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013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35]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 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 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 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0136]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 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 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 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 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 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 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 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 (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 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 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 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0137]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 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 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 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 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 程门阵列(FPGA)等。
[0138]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0139]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 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 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 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0140]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 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 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 型。
Claims (12)
1.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的各送风位置处 的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控制所 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量或制热量,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采用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对应送 风角度的制冷量或制热量,包括: 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送风的 风速; 或者,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所 述导风条的摆动速度; 或者,在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摆动至各送风角度时,根据对应控制参数,调整所 述导风条的暂停摆动时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 送风位置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确定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与参考值之间的温度差值;其 中,所述参考值,是根据各送风位置的环境温度均值确定的,或者,是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 备的设定温度确定的,或者,是根据至少一个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确定的; 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确定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确 定对应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各送风位置的温度差值,确定具有最大温度差值的目标送风位置; 根据所述最大温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送风位置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温度差值,确定所 述目标送风位置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温度差值,确定控制参数比值;其中,所述控制参数比值,是所述目标送 风角度的控制参数,与非目标送风角度的预设控制参数之比;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比值和所述预设控制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送风角度的控制参数。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环 境温度分布,包括: 采用N行M列的阵列式传感器检测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所述阵列式传感器包括阵列式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10. —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分布;其中,所述环境温度分布,用于指示空气调节设备 的各送风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分布,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在各送风位置的制冷 量或制热量。
11.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 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 控制方法。
12. —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 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5317.1A CN108954709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5317.1A CN108954709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JP2020571793A JP2021529925A (ja) | 2018-06-29 | 2018-07-27 | 空気調節機器の制御方法、装置及び空気調節機器 |
PCT/CN2018/097393 WO2020000554A1 (zh) | 2018-06-29 | 2018-07-27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4709A true CN108954709A (zh) | 2018-12-07 |
CN108954709B CN108954709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6448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15317.1A Active CN108954709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529925A (zh) |
CN (1) | CN108954709B (zh) |
WO (1) | WO2020000554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94856A (zh) * | 2019-04-15 | 2019-08-0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CN110370895A (zh) * | 2019-06-28 | 2019-10-25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挖掘机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和挖掘机 |
CN110410975A (zh) * | 2019-07-30 | 2019-11-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WO2020134125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CN111912075A (zh) * | 2020-07-31 | 2020-11-10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2460764A (zh) * | 2020-11-30 | 2021-03-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9789A (zh) * | 2013-11-13 | 2014-03-12 |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 能够上下扫描检测温度进行温度控制的空调 |
CN204574266U (zh) * | 2015-04-01 | 2015-08-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安阳分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5066334A (zh) * | 2015-07-23 | 2015-11-18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JP2017053603A (ja) * | 2015-09-11 | 2017-03-16 |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 空気調和機 |
WO2017175305A1 (ja) * | 2016-04-05 | 2017-10-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65355B2 (ja) * | 1992-02-27 | 1998-06-1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5775989A (en) * | 1995-08-21 | 1998-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ir flow control louver |
JP3805165B2 (ja) * | 2000-04-26 | 2006-08-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人体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3995491B2 (ja) * | 2002-02-06 | 2007-10-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6361718B2 (ja) * | 2016-10-28 | 2018-07-2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室内機 |
-
2018
- 2018-06-29 CN CN201810715317.1A patent/CN10895470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27 JP JP2020571793A patent/JP2021529925A/ja active Pending
- 2018-07-27 WO PCT/CN2018/097393 patent/WO202000055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9789A (zh) * | 2013-11-13 | 2014-03-12 |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 能够上下扫描检测温度进行温度控制的空调 |
CN204574266U (zh) * | 2015-04-01 | 2015-08-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安阳分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5066334A (zh) * | 2015-07-23 | 2015-11-18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JP2017053603A (ja) * | 2015-09-11 | 2017-03-16 |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 空気調和機 |
WO2017175305A1 (ja) * | 2016-04-05 | 2017-10-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4125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CN110094856A (zh) * | 2019-04-15 | 2019-08-0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CN110370895A (zh) * | 2019-06-28 | 2019-10-25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挖掘机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和挖掘机 |
CN110410975A (zh) * | 2019-07-30 | 2019-11-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CN111912075A (zh) * | 2020-07-31 | 2020-11-10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2460764A (zh) * | 2020-11-30 | 2021-03-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00554A1 (zh) | 2020-01-02 |
CN108954709B (zh) | 2019-12-10 |
JP2021529925A (ja) | 2021-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54709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8800469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8800470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JP7058352B2 (ja) | 空気調節機器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空気調節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 |
CN109556251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6765962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724220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6152378B (zh) | 一种混流空调及其混流控制方法 | |
CN106225162A (zh) |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 | |
WO2020134124A1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5485849A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装置 | |
CN108800471A (zh) |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9668264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9668265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3851744A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917088B (zh) | 一种体感风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668267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9114772A (zh) | 空调、空调的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059224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9028470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9724221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8954723A (zh) |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0986314A (zh) | 空调器的智能送风调节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8826575A (zh) |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0410975A (zh)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