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6403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46403A
CN108946403A CN201811109353.XA CN201811109353A CN108946403A CN 108946403 A CN108946403 A CN 108946403A CN 201811109353 A CN201811109353 A CN 201811109353A CN 108946403 A CN108946403 A CN 108946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leveling mechanism
control element
elastic component
traction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93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
伍翔
郭子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93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46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46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6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365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包括:驱动主机,驱动主机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驱动主机包括曳引轮;轿厢组件,轿厢组件包括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第一平层机构,第一平层机构与第一轿厢驱动连接,第一平层机构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牵引绳,牵引绳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牵引绳绕设于曳引轮,且第一端与第一平层机构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轿厢连接;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及控制元件,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第一平层机构及驱动主机均与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梯的输送能力及输送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电梯的输送能力及输送效率,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双轿厢电梯,其通过曳引机同时牵引两个轿厢来提高电梯的运输能力。但是上述双轿厢电梯没有考虑到钢丝绳在轿厢载重变化时由于其自身的弹性特性也会相应的伸长或缩短,曳引机只能控制一个轿厢的精确平层,另一个轿厢则会出现厅门坎与轿门坎不对齐的情况,即无法使双轿厢同时平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可以使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包括:驱动主机,所述驱动主机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所述驱动主机包括曳引轮;轿厢组件,所述轿厢组件包括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第一平层机构,所述第一平层机构与所述第一轿厢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平层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牵引绳绕设于所述曳引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轿厢连接;第一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及控制元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一平层机构及所述驱动主机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上述的电梯中,驱动主机驱动曳引轮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连接在牵引绳两端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上下运动;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具体地,上述的电梯中,第二位置检测元件能够能检测第二轿厢的实时位置,如此,控制元件可以控制驱动主机上的曳引轮转动,通过牵引绳牵引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当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后,驱动主机的曳引轮停止转动,同时制动器夹紧曳引轮;控制元件再根据第一位置检测元件检测第一轿厢的具体位置,控制第一平层机构工作,第一平层机构再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精确平层。如此,上述的电梯中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均可实现精确平层。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轿厢包括第一厢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厢本体上的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平层机构包括围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梁外的第一提拉框、及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提拉框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提拉框与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拉框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拉提框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平层机构,所述第二平层机构与所述第二轿厢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平层机构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层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轿厢包括第二厢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厢本体上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平层机构包括围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梁外的第二提拉框、及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二提拉框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提拉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拉框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拉提框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相对于所述井道固定设置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曳引轮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绕过所述曳引轮、并与所述第一平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并与所述第二轿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第一导向轮之间,所述牵引绳还绕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第三平层机构,所述第三平层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井道固定设置的固定框、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三升降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二导向轮连接的支撑框,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支撑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及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轿厢内,所述第二称重传感设置于所述第二轿厢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电梯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电梯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的第一平层机构或第二平层机构与所述牵引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三平层机构对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进行精确平层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厅门坎,11、第二厅门坎,12、第一导轨,13、第二导轨,20、机房楼板,100、驱动主机,110、曳引轮,120、制动器,210、第一厢本体,211、第一支撑梁,220、第二厢本体,221、第二支撑梁,300、第一平层机构,310、第一提拉框,320、第一升降驱动件,330、第一驱动泵,340、第一控制器,400、牵引绳,401、第一端,402、第二端,410、第一弹性件,420、第一动滑轮,430、第二动滑轮,500、控制元件,600、第二平层机构,610、第二提拉框,700、第一导向轮,800、第二导向轮,900、第三平层机构,910、固定框,920、第三升降驱动件,930、支撑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梯,即电梯吊挂型式为1:1时,包括:驱动主机100,驱动主机100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驱动主机100包括曳引轮110;轿厢组件,轿厢组件包括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第一平层机构300,第一平层机构300与第一轿厢驱动连接,第一平层机构300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牵引绳400,牵引绳400包括第一端401及第二端402,牵引绳400绕设于曳引轮110,第一端401与第一平层机构300连接,第二端402与第二轿厢连接;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及控制元件500,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第一平层机构300及驱动主机100均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
上述的电梯中,驱动主机100驱动曳引轮110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连接在牵引绳400两端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上下运动;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具体地,上述的电梯中,第二位置检测元件能够能检测第二轿厢的实时位置,如此,控制元件500可以控制驱动主机100上的曳引轮110转动,通过牵引绳400牵引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当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后,驱动主机100上的制动器120动作,曳引轮110停止转动;控制元件500再根据第一位置检测元件检测第一轿厢的具体位置,控制第一平层机构300工作,第一平层机构300再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精确平层。如此,上述的电梯中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均可实现精确平层。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检测元件及第二位置检测元件均为光/磁栅尺位置检测装置,包含检测传感器及光/磁栅尺,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的光/磁栅尺及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的光/磁栅尺均设置在井道中,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第一轿厢上,与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的光/磁栅尺相对应,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轿厢上,与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的光/磁栅尺相对应;控制元件500为控制柜内的主微控机,控制元件500能够控制驱动主机100工作,驱动主机100为带有曳引轮110及制动器120的曳引机,驱动主机100固定在井道顶部上方的机房楼板20上,牵引绳400绕过曳引机上的曳引轮110,且牵引绳400的第一端401与第一轿厢连接,第二端402与第二轿厢连接。曳引机在工作时可以驱动曳引轮110转动,当曳引轮110顺时针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轿厢上升,第二轿厢下降;当曳引轮110逆时针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轿厢下降,第二轿厢上升。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轿厢包括第一厢本体210、及设置于第一厢本体210上的第一支撑梁211,第一平层机构300包括围设在第一支撑梁211外的第一提拉框310、及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一升降驱动件320,第一提拉框310与第一端401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320设置于第一提拉框310与第一支撑梁211之间。第一支撑梁211承载第一厢本体210的重量,两者之间设有间隙,第一支撑梁211穿过第一提拉框310,且第一支撑梁211的两端分别与井道内的两个第一导轨12滑动/滚动配合,第一升降驱动件320固定设置于第一提拉框310内侧的底壁与第一支撑梁211之间。如此,当第一升降驱动件320工作时,第一升降驱动件320能够顶推第一支撑梁211,从而使第一轿厢上升,反之,轿厢下降,使第一轿厢的位置的高度发生变化。
可选地,第一驱动主机320为液压缸或气缸。具体地,第一升降驱动件320为液压缸,第一平层机构300还包括用于驱动液压缸的伸缩杆动作的第一驱动泵330、及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泵330启停的第一控制器340,第一控制器340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当第二轿厢通过控制元件500控制驱动主机100实现精确平层后;控制元件500可以通过向第一控制器340发送指令,使第一驱动泵330驱动第一升降驱动件320工作,使第一升降驱动件320的伸缩杆伸长/缩短,即可实现第一轿厢的精确平层。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地,电梯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10,第一弹性件410的一端与第一提拉框310的内壁抵接,第一拉提框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端401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弹性件410的另一端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弹性件410的一端与第一提拉框310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牵引绳400连接,当牵引绳400在牵引第一轿厢时,第一弹性件410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牵引绳400牵引第一轿厢时由于第一轿厢的负载过重而断裂。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橡胶。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10为弹簧,弹簧与第一连接孔相对,牵引绳400穿过第一连接孔及弹簧、并与弹簧远离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连接。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即电梯为2:1吊挂时,电梯包括第一动滑轮420,第一动滑轮420设置在第一提拉框310内,牵引绳400的第一端401绕过第一动滑轮420、并连接至井道顶部机房楼板20上。如此,实现了牵引绳400与第一平层机构300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二平层机构600,第二平层机构600与第二轿厢驱动连接,且第二平层机构600与第二端402连接,第二平层机构600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如图1所示,驱动主机100驱动曳引轮110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连接在牵引绳400两端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上下运动;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如此,控制元件500可以控制驱动主机100上的曳引轮110转动,通过牵引绳400牵引第一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当第一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后,驱动主机100上制动器120动作,曳引轮110停止转动;控制元件500再根据第二位置检测元件检测第二轿厢的具体位置,控制第二平层机构600工作,第二平层机构600再对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精确平层。如此,上述的电梯中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均可实现精确平层。
进一步地,第二轿厢包括第二厢本体220、及设置于第二厢本体220上的第二支撑梁221,第二平层机构600包括围设在第二支撑梁221外的第二提拉框610、及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二提拉框610与第二端402连接,第二升降驱动件设置于第二提拉框610与第二支撑梁221之间。第二支撑梁221承载第二厢本体220的重量,两者之间设有间隙,第二支撑梁221穿过第二提拉框610,且第二支撑梁221的两端分别与井道内的两个第二导轨13滑动/滚动配合,第二升降驱动件固定设置于第二提拉框610内侧的底壁与第二支撑梁221的底部之间。如此,当第二升降驱动件工作时,第二升降驱动件能够顶推第二支撑梁221,从而使第二轿厢上升,反之,轿厢下降,使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
可选地,第二驱动主机为液压缸或气缸。具体地,第二升降驱动件为液压缸,第二平层机构600还包括用于驱动液压缸的伸缩杆动作的第二驱动泵、及用于控制第二驱动泵启停的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当第一轿厢通过控制元件500控制驱动主机100实现精确平层后;控制元件500可以通过向第二控制器发送指令,使第二驱动泵驱动第二升降驱动件工作,使第二升降驱动件的伸缩杆伸长/缩短,即可实现第二轿厢的精确平层。
进一步地,电梯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提拉框610的内壁抵接,第二拉提框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端402穿过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如此,通过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提拉框610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牵引绳400连接,当牵引绳400在牵引第二轿厢时,第二弹性件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牵引绳400牵引第二轿厢时由于第二轿厢的负载过重而断裂。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橡胶。具体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与第二连接孔相对,牵引绳400穿过第二连接孔及弹簧、并与弹簧远离第二连接孔的一端连接。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即电梯为2:1吊挂时,电梯包括第二动滑轮430,第二动滑轮430设置在第二提拉框610内,牵引绳400的第二端402绕过第二动滑轮430、并连接至井道顶部机房楼板20上。如此,实现了牵引绳400与第二平层机构600的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的第一导向轮700,第一导向轮700与曳引轮110间隔设置,第一端401绕过曳引轮110、并与第一平层机构300连接,第二端402绕过第一导向轮700、并与第二轿厢连接。第一导向轮700通过机房楼板20上的架机梁固定在井道上方,第一导向轮700与曳引轮110并列间隔设置,当牵引绳400绕过第一导向轮700及驱动主机100上的曳引轮110,且两端分别悬挂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进一步地,电梯还包括第二导向轮800,第二导向轮800设置于曳引轮110与第一导向轮700之间,牵引绳400还绕第二导向轮800设置。
具体地,第一导向轮700与驱动主机100上的曳引轮110间隔相对,第二导向轮800设置在曳引轮110与第一导向轮700之间,曳引轮110的上侧与牵引绳400接触,第一导向轮700的上侧与牵引绳400接触,第二导向轮800的下侧与牵引绳400接触,如此,可以加大牵引绳400对曳引轮110的曳引包角,保证电梯的曳引条件。
如图1、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第三平层机构900,第三平层机构900包括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的固定框910、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三升降驱动件920、及与第二导向轮800连接的支撑框930,第三升降驱动件920设置于固定框910与支撑框930之间。
具体地,固定框910设置在机房楼板20上,且固定框910设置在第一导向轮700与驱动主机100的曳引轮110之间,固定框910的两侧设置长条形开口,支撑框930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框910内,且支撑框930的两侧与固定框910两侧的开口的侧壁滑动配合,第二导向轮800设置在支撑框930内,第三升降驱动件920的一端与固定框910内侧的上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框930连接。如此,当第三升降驱动件920工作时,第三升降驱动件920能够顶推支撑框930,从而使第二导向轮800上下运动,改变曳引绳的包角,保证牵引绳400有足够大的曳引包角,确保电梯的曳引条件。同时,第三升降驱动件920在工作时能对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使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
可选地,第三驱动主机为液压缸或气缸。具体地,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为液压缸,第三平层机构900还包括用于驱动液压缸的伸缩杆动作的第三驱动泵、及用于控制第三驱动泵启停的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电梯在运行期间通过第三平层机构900对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在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在到达目的层时均能实现精确平层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及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第一轿厢内,第二称重传感设置于所述第二轿厢内。
上述的电梯中,驱动主机100驱动曳引轮110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连接在牵引绳400两端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上下运动;第一称重传感器可以测量出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第二称重传感器可以测量出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控制元件500可以通过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变化量及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变化量判断出牵引绳400的伸缩量,从而通过牵引绳400的伸缩量控制第一平层机构300工作,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具体地,上述的电梯中,控制元件500控制驱动主机100上的曳引轮110转动,通过牵引绳400牵引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当第二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后,制动器120动作,驱动主机100的曳引轮110停止转动;控制元件500再根据牵引绳400的伸缩量,控制第一平层机构300工作,第一平层机构300再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精确平层。如此,上述的电梯中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均可实现精确平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电梯中,也可以在电梯运行期间通过第一平层机构300提前对第一轿厢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在第二轿厢在到达目的层且实现精确平层时,第一轿厢也能同步实现精确平层。
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轿厢的底部,第一称重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轿厢内的实时负载,并将第一轿厢内的实时负载发送到控制元件500,第二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轿厢的底部,第二称重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二轿厢内的实时负载,并将第二轿厢内的实时负载发送到控制元件500,控制元件500能够根据第一轿厢的负载变化量及第二轿厢的负载变化量计算出牵引绳400的伸缩量,从而根据牵引绳400的伸缩量控制第一平层机构300工作,使第一平层机构300对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以上计算牵引绳400的伸缩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胡克定律F=k×Δx,当第一轿厢中的第一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1,第二轿厢种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2。同时,控制元件500根据轿厢的当前位置或者抵达目的层的位置分别计算出第一轿厢侧及第二轿厢侧到曳引轮的牵引绳的长度LX1(m)、LX2(m)及其伸缩量Δx1(m)、Δx2(m)。我们又知道牵引绳400每米长度的弹性系数kS(N/m),因此有如下计算:
第一轿厢侧:F1=ΔM1g=k1×Δx1=kS/LX1×Δx1,控制元件500可以计算出第一轿厢侧牵引绳400的长度变化量Δx1=ΔM1gLX1/kS;第二轿厢侧:F2=ΔM2g=k2×Δx2=kS/LX2×Δx2,控制元件500可以计算出第二轿厢侧牵引绳400的长度变化量Δx2=ΔM2gLX2/kS。那么牵引绳400的总伸缩量为Δx=Δx1+Δx2
当控制元件500通过第一称重传感器获取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及通过第二称重传感器获取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后,控制元件500计算出牵引绳400的伸缩量;当第二轿厢通过控制元件500控制驱动主机100实现精确平层后,第一轿厢的门坎与第一厅门坎10之间的距离就与牵引绳400的伸缩量相等;控制元件50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320工作,使第一升降驱动件320驱动第一轿厢上升/下降的距离与牵引绳400的伸缩量一样,即可实现第一轿厢的精确平层。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电梯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10,第一弹性件410的一端与第一提拉框310的内壁抵接,第一拉提框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端401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弹性件410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10为弹簧,弹簧与第一连接孔相对,牵引绳400穿过第一连接孔及弹簧、并与弹簧远离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梯具备第一弹性件410,则根据胡克定律F=k×Δx,当电梯停梯响应外召后,轿厢内人数/货物发生变化,第一轿厢中的第一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1,第二轿厢种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2,第一弹性件410的综合弹性系数k2,则第一弹性件410的伸缩量Δx3=F/k2=ΔM1g/k2,我们又知道牵引绳400的伸缩量为Δx1+Δx2,进而控制元件500可以计算出牵引绳400及第一弹性件410总的伸缩量Δx=Δx1+Δx2+Δx3,进而控制第一平层机构300对第一轿厢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二平层机构600,第二平层机构600与所述第二轿厢驱动连接,且第二平层机构600与第二端402连接,第二平层机构600用于对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驱动主机100驱动曳引轮110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连接在牵引绳400两端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上下运动;第一称重传感器可以测量出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第二称重传感器可以测量出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控制元件500可以通过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变化量及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变化量判断出牵引绳400及第一弹性件410的伸缩量,从而通过牵引绳400的伸缩量控制第二平层机构600工作,对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具体地,上述的电梯中,控制元件500首先控制驱动主机100上的曳引轮110转动,通过牵引绳400牵引第一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当第一轿厢实现精确平层后,制动器120动作,驱动主机100的曳引轮110停止转动;控制元件500再根据牵引绳400及第一弹性件410的伸缩量,控制第二平层机构600工作;第二平层机构600再对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精确平层。如此,上述的电梯中的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均可实现精确平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电梯中,也可以在电梯运行期间通过第二平层机构600提前对第二轿厢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在第一轿厢在到达目的层且实现精确平层时,第二轿厢也能同步实现精确平层。
进一步地,电梯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提拉框610的内壁抵接,第二拉提框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端402穿过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与第二连接孔相对,牵引绳400穿过第二连接孔及弹簧、并与弹簧远离第二连接孔的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梯同时具备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则根据胡克定律F=k×Δx,当电梯停梯响应外召后,轿厢内人数发生变化,第一轿厢中的第一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1,第二轿厢种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2,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都为k2,则第一弹性件410的伸缩量Δx3=F1/k2=ΔM1g/k2;第二弹性件的伸缩量Δx4=F2/k2=ΔM2g/k2。我们又知道牵引绳400的伸缩量为Δx1+Δx2,进而控制元件500可以计算出牵引绳400、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总的伸缩量Δx=Δx1+Δx2+Δx3+Δx4,最终控制第二平层机构600对第二轿厢的高度进行调节。
如图1、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第三平层机构900,第三平层机构900包括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的固定框910、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三升降驱动件920、及与第二导向轮800连接的支撑框930,第三升降驱动件920的一端与固定框910抵接,另一端与支撑框930抵接。
当控制元件500通过第一称重传感器获取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及通过第二称重传感器获取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变化量后,控制元件500计算出牵引绳400及弹性件的伸缩量;电梯在运行期间通过第三平层机构900对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在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在到达目的层时均能实现精确平层时。
可选地,第三驱动主机为液压缸或气缸。具体地,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为液压缸,第三平层机构900还包括用于驱动液压缸的伸缩杆动作的第三驱动泵、及用于控制第三驱动泵启停的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与控制元件500电性连接。电梯在运行期间通过第三平层机构900对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在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在到达目的层时均能实现精确平层时。
如图5所示,以上所述的第三平层机构900对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进行精确平层的原理如下: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RtΔAO1B1的斜边则可知L1∝LH,控制元件500通过测量第三驱动主机100上伸缩杆竖直移动的距离,再加上O点到B点的距离得到实时LH1的长度。由于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伸缩杆竖直移动的距离范围在设计之初已限定,则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下限位时对应的两组LX、R0、LH1数值,计算出L1的最短值L10及最长值L11,之后用L1∝LH近似线性关系估算出L1值;同理L2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得出。通过测量LH1的变化量就可以获得L1加L2的变化量,同时计算出驱动主机100左侧的牵引绳400的伸缩量Δx5、及第一导向轮700右侧的牵引绳400的伸缩量Δx6,如此,通过使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伸缩杆竖直移动的距离使得Δx5+Δx6的数值与牵引绳400的伸缩量相等即可使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在到达目的层时实现精确平层。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梯还具备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时,以上需要通过使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伸缩杆竖直移动的距离使得Δx5+Δx6的数值与牵引绳400、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的总变化量相等即可使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在到达目的层时实现精确平层。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测量出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伸缩杆竖直移动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L1与L2的值。例如,上述的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伸缩杆的升降速度v恒定,控制元件500可以通过监控第三升降驱动件920上伸缩杆的工作时间t,依据LH1=O点到B点的距离+vt,计算出LH1的值。
具体到本具体实施例中,计算牵引绳400、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的伸缩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胡克定律F=k×Δx,当第一轿厢中的第一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一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1,第二轿厢种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测量出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的变化质量ΔM2,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都为k2,则第一弹性件410的伸缩量Δx3=F1/k2=ΔM1g/k2,第二弹性件的伸缩量Δx4=F2/k2=ΔM2g/k2,我们又知道牵引绳400的伸缩量为Δx1+Δx2,进而控制元件500可以计算出牵引绳400、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总的伸缩量Δx=Δx1+Δx2+Δx3+Δx4。具体计算分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1,牵引绳400每米弹性系数ks、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k2可以从厂家产品规格书中直接获取。
情形2,当只知道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K2,但没有牵引绳400每米弹性系数ks准确数值的情况下,ks可以在电梯安装后测出。
测试方法之一为:在电梯空载停梯精确平层之后,之后往第一轿厢/第二轿厢推入一定负载M,由于轿厢组件载重的加大,牵引绳400被拉长、第一弹性件410及第二弹性件被压缩,第一轿厢及/或第二轿厢的门坎均会下沉,此时电梯通过第一平层机构300对第一轿厢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二平层机构600对第二轿厢的高度进行调整,使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实现再平层。在此过程中,控制元件500通过第一位置检测元件获取第一轿厢的移动量ΔH1,或者通过第二位置检测元件获取第二轿厢的移动量ΔH2,同时,控制元件500计算出第一弹性件410/第二弹性件的伸缩量Δx3/Δx4。假设仅第一轿厢加入负载,其前后负载变化量M,则可以通过ks=MgLX1/(ΔH1-Δx3)计算出牵引绳400每米弹性系数。
测试方法之二为:在电梯空载停梯状态下,测量记录第一轿厢/第二轿厢与厅门坎的平层偏移量Δx1,厅门坎高于轿门坎记为负值,反之记为正值,之后在轿厢组件加入一定负载M,第一轿厢/第二轿厢的门坎会下沉,再测量记录第一轿厢/第二轿厢门坎与厅门坎的平层偏移量Δx2。假设仅第一轿厢加入负载M,则ks=MgLX1/(Δx2-Δx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梯中,当电梯运行到相应楼层、并实现双轿厢平层后,电梯门打开,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的实时负载可能会随着乘客的数量或体重的变化而快速变快,如此,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所述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第一位置检测元件可以检测第一轿厢的具体位置,将第一轿厢的具体位置发送给控制元件500,控制元件500从而可以计算出第一轿厢的门坎与第一厅门坎10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第一平层机构300对第一轿厢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第一轿厢实现再平层。第二位置检测元件可以检测第二轿厢的具体位置,将第二轿厢的具体位置发送给控制元件500,控制元件500从而可以计算出第二轿厢的门坎与第二厅门坎11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第二平层机构600对第二轿厢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第二轿厢实现再平层。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电梯还可以应用在层高不同的建筑中,实现双轿厢精确平层。例如,在6层高的建筑中,第2层层高为4m,而其余楼层的层高为3米。当第一轿厢需要停靠在第2层,第二轿厢停靠在第5层时,可以通过第一平层机构300对第一轿厢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整,和/或通过第二平层机构600对第二轿厢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整,和/或第三平层机构900分别对第一轿厢的位置的高度及第而轿厢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双轿厢的精确平层。
以上所述的电梯还具有自适应功能。例如,当牵引绳400运行一定次数后,其长度会伸长,控制元件500可以根据轿厢组件的同一载重连续出现3次平层偏差超过上一次测试记录值5mm以上时进行平层补偿距离及弹性系数自修正。平层补偿距离自修正方法一为:第三平层机构900驱动第三导向轮往下移动一固定距离;方法二为通过第一平层机构300使第一轿厢上升一固定距离,或第二平层机构600使第二轿厢上升一固定距离。弹性系数自修正按上述方法重新测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主机,所述驱动主机相对于井道固定设置,所述驱动主机包括曳引轮;
轿厢组件,所述轿厢组件包括第一轿厢及第二轿厢;
第一平层机构,所述第一平层机构与所述第一轿厢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平层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牵引绳绕设于所述曳引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轿厢连接;
第一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
第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二轿厢所处的位置进行检测;及
控制元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元件、所述第一平层机构及所述驱动主机均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包括第一厢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厢本体上的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平层机构包括围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梁外的第一提拉框、及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提拉框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提拉框与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拉框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拉提框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平层机构,所述第二平层机构与所述第二轿厢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平层机构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平层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轿厢所处位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轿厢包括第二厢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厢本体上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平层机构包括围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梁外的第二提拉框、及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二提拉框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提拉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拉框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拉提框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于所述井道固定设置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曳引轮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绕过所述曳引轮、并与所述第一平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并与所述第二轿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第一导向轮之间,所述牵引绳还绕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平层机构,所述第三平层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井道固定设置的固定框、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三升降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二导向轮连接的支撑框,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支撑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及与所述控制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轿厢内,所述第二称重传感设置于所述第二轿厢内。
CN201811109353.XA 2018-09-21 2018-09-21 电梯 Pending CN108946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9353.XA CN108946403A (zh) 2018-09-21 2018-09-21 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9353.XA CN108946403A (zh) 2018-09-21 2018-09-21 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6403A true CN108946403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7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9353.XA Pending CN108946403A (zh) 2018-09-21 2018-09-21 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464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737A (zh) * 2020-03-04 2020-05-22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房导向轮位置调整的电梯智能平层系统及方法
CN114538252A (zh) * 2022-01-18 2022-05-27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 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9128Y (zh) * 1993-04-26 1994-06-15 李基来 曳引机连续加载荷实验装置
CN201211991Y (zh) * 2008-06-03 2009-03-25 郑红晓 节能双轿厢电梯
CN101597004A (zh) * 2008-06-03 2009-12-09 郑红晓 节能双轿厢电梯
CN103072865A (zh) * 2013-01-18 2013-05-01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再平层方法及系统
CN103264937A (zh) * 2013-05-10 2013-08-28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双井道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529674U (zh) * 2013-09-16 2014-04-09 罗湘林 一台曳引机驱动两台轿厢的节能电梯组
CN204079139U (zh) * 2014-11-05 2015-01-07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液压式安全再平层装置
CN105181497A (zh) * 2015-08-20 2015-12-23 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疲劳试验装置
CN107235407A (zh) * 2017-07-25 2017-10-10 波士顿电梯(湖州)有限公司 具有再平层功能的电梯轿厢
CN107741369A (zh) * 2017-09-27 2018-02-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调节包角的绳疲劳磨损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9128Y (zh) * 1993-04-26 1994-06-15 李基来 曳引机连续加载荷实验装置
CN201211991Y (zh) * 2008-06-03 2009-03-25 郑红晓 节能双轿厢电梯
CN101597004A (zh) * 2008-06-03 2009-12-09 郑红晓 节能双轿厢电梯
CN103072865A (zh) * 2013-01-18 2013-05-01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再平层方法及系统
CN103264937A (zh) * 2013-05-10 2013-08-28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双井道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529674U (zh) * 2013-09-16 2014-04-09 罗湘林 一台曳引机驱动两台轿厢的节能电梯组
CN204079139U (zh) * 2014-11-05 2015-01-07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液压式安全再平层装置
CN105181497A (zh) * 2015-08-20 2015-12-23 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疲劳试验装置
CN107235407A (zh) * 2017-07-25 2017-10-10 波士顿电梯(湖州)有限公司 具有再平层功能的电梯轿厢
CN107741369A (zh) * 2017-09-27 2018-02-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调节包角的绳疲劳磨损测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737A (zh) * 2020-03-04 2020-05-22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房导向轮位置调整的电梯智能平层系统及方法
CN114538252A (zh) * 2022-01-18 2022-05-27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 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CN114538252B (zh) * 2022-01-18 2024-02-06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 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49036C2 (ru) Система мониторинга усталости материала при изгибе для стальных канатов при действии на них коррозии и переменной нагрузки
JP6223586B2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の伸び検知装置
CN103350962A (zh) 塔机及塔机的平衡力矩的调整方法
CN101670965A (zh) 电梯平衡系数的检测方法
CN102627205B (zh) 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与控制系统
JP6987255B2 (ja) エレベータ診断システム
CN104444700A (zh) 电梯偏载调节系统
CN108946403A (zh) 电梯
US20170008734A1 (en) Elevator tension member stiffness estimation and monitoring
CN109573759A (zh) 电梯运行过程中钢丝绳延长的检测与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12747853A (zh) 一种电梯曳引力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5253732A (zh)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检测方法
CN111252638B (zh) 用于监测电梯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JP6683184B2 (ja) エレベータ
CN108217354A (zh) 使用基于传感器的潜在载荷变化检测进行电梯悬停模式操作
JP5823196B2 (ja) トラクション能力試験装置
CN209988977U (zh) 一种电梯轿厢上横梁组装用吊运装置
CN209583309U (zh) 电梯运行过程中钢丝绳延长的检测与校正装置
CN111302174A (zh) 电梯平衡系数及电梯静态曳引试验的无载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装置
CN204211371U (zh) 一种高精度行车电子秤
CN205346551U (zh) 节能节时电梯
CN114030962B (zh) 电梯无载荷测量仪
JP200132877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つり合おもりの下降余裕距離測定装置
CN208666829U (zh) 一种电梯曳引轮滑移检测装置
CN109269432B (zh) 一种电梯层门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