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2155A -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2155A
CN108922155A CN201810574848.3A CN201810574848A CN108922155A CN 108922155 A CN108922155 A CN 108922155A CN 201810574848 A CN201810574848 A CN 201810574848A CN 108922155 A CN108922155 A CN 108922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weighing
weight data
pit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48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2155B (zh
Inventor
梁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gic Quadra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gic Quadr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gic Quadra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gic Quadr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48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2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2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2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2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2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software upgrading or down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和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采用该方法,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与地磅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称重不受到地点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必局限在磅房电脑旁进行操作,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在地磅信号范围内即可完成过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便捷。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互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兼容性的地磅数据实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传统物流加工工厂对货物的称重,都会选择安装自己的称重地磅用于测算货物重量,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通过在磅房安装一台个人电脑,通过电脑获取地磅的重量信息,进行货物重量、车辆信息、司机信息的记录。虽然称重数据已经实行电子化,但称重数据的记录过于依赖电脑,对于磅房司磅人员来说,限制较多,必须长时间处于电脑前,否则会影响数据信息的录入。存在的问题还有,订单数据和称重结果数据,仅单一地保存在磅房的电脑中,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流通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订单创建步骤: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
第一指令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和
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采用该方法,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与地磅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称重不受到地点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必局限在磅房电脑旁进行操作,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在地磅信号范围内即可完成过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便捷。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指令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二称重指令,将所述第二称重指令传送给与所述地磅秤;
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重量称量后,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和
数据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计算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计算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数据上传步骤:将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可选地,在所述数据上传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订单打印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打印指令,调用订单打印模板,基于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生成待打印的订单,将所述待打印的订单传送给打印装置。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指令接收步骤中,接收所述用户对称重种类的选择,基于所述称重种类生成第一控件,并将所述第一控件显示给所述用户,以便在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中,将接收的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在所述第一控件中并显示给所述用户。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订单创建模块,其配置成用于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
第一指令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和
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采用该装置,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与地磅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称重不受到地点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必局限在磅房电脑旁进行操作,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在地磅信号范围内即可完成过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便捷。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指令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二称重指令,将所述第二称重指令传送给与所述地磅秤;
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重量称量后,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和
数据计算模块,其配置成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计算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数据上传模块,其配置成用于将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并能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优选为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申请的计算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0订单创建步骤: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
S200第一指令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
S300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采用该方法,直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地与地磅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称重不受到地点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必局限在磅房电脑旁进行操作,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在地磅信号范围内即可完成过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便捷。
可选地,在S100订单创建步骤中,货车司机将车开到地磅秤上称量重量。在第一次开车上磅时,用户,可以是司磅人员,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APP)为该司机创建一笔订单数据,订单数据可以包括:该货车司机的车牌号、姓名、联系方式信息等。
在S200第一指令接收步骤中,用户点击APP中的称重按钮向移动终端发出第一称重指令,该称重按钮包括:称毛重按钮、称皮重按钮,该第一称重指令可以是称毛重或称皮重。移动终端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
在S300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中,地磅秤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称重请求,并且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后,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该数据可以是毛重数据可或皮重数据。移动终端和地磅秤的仪表盘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线连接,地磅秤的仪表盘可以采用RS232C串行通讯接口将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解析第一重量数据,将第一重量数据显示至APP中。
可选地,在S300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中,在地磅秤通过传感器判断物体位于该地磅秤上,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称重请求并且判断该称重请求有效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在S300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后,还包括第一重量数据上传步骤:将所述订单数据和所述第一重量数据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例如,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重量数据后,司磅人员点击APP中的确定按钮,利用该第一重量数据更新订单数据,保存更新后的订单数据,并且将更新后的订单数据上传至云端。
采用该方法,数据不仅保存在磅房的电脑中,也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不受到地点的制约,也保存在从而数据调取和查看。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可选地,在所述S300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400第二指令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二称重指令,将所述第二称重指令传送给与所述地磅秤;
S500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重量称量后,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S600数据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计算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显示给所述用户。
采用该方法,可以通过车辆前后的变化自动检测货物的重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货车司机装货和/或卸货完成后,第二次开车上磅时,司磅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打开S100订单创建步骤中生成的订单数据。用户点击移动终端的称重按钮,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称重指令,该第二称重指令可以是称皮重或称毛重。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方式将该称重请求发送至接地磅仪表盘,在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后,通过RS232C串行通讯接口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解析第二重量数据,将第二重量信息显示到APP中。司磅员点击确定后,APP自动根据毛重数和皮重数据计算出货物净重。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指令接收步骤中,接收所述用户对称重种类的选择,基于所述称重种类生成第一控件,并将所述第一控件显示给所述用户,以便在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中,将接收的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在所述第一控件中并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指令接收步骤中,接收所述用户对称重种类的选择,基于所述称重种类生成第二控件,并将所述第二控件显示给所述用户,以便在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中,将接收的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在所述第二控件中并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参见图2,在所述数据计算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700数据上传步骤:将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本申请把传统称重设备中与地磅秤对接的终端设备由PC端电脑变为了移动端,所有称重数据通过移动终端APP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方便随时随地查看货物称重数据,从而解决了传统磅房依靠PC端电脑,司磅人员受限于磅房电脑的情况,本申请通过移动终端,使司磅人员不再受限于电脑旁,只需要在地磅仪表信号范围内移动终端APP能够接收到信号的位置即可。
可选地,参见图2,在所述数据上传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800订单打印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打印指令,调用订单打印模板,基于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生成待打印的订单,将所述待打印的订单传送给打印装置。移动终端和打印装置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线连接,打印装置可以根据待打印的订单打印出纸质磅单数据。
本申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手机APP与地磅设备进行直联,提高了磅房的工作效率,不依赖于磅房电脑局部区域,手机APP实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通过终端APP实时动态把握进出库信息。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包括:订单创建模块100,其配置成用于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第一指令接收模块200,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和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模块300,其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采用该装置,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与地磅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称重不受到地点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必局限在磅房电脑旁进行操作,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在地磅信号范围内即可完成过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便捷。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指令接收模块400,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二称重指令,将所述第二称重指令传送给与所述地磅秤;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模块500,其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重量称量后,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和数据计算模块600,其配置成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计算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参见图4,该装置还包括:数据上传模块700,其配置成用于将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可选地,参见图4,该装置还包括:订单打印模块800,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打印指令,调用订单打印模板,基于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生成待打印的订单,将所述待打印的订单传送给打印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令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对称重种类的选择,基于所述称重种类生成第一控件,并将所述第一控件显示给所述用户,以便在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模块将接收的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在所述第一控件中并显示给所述用户。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令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对称重种类的选择,基于所述称重种类生成第二控件,并将所述第二控件显示给所述用户,以便在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模块将接收的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在所述第二控件中并显示给所述用户。
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等。无线连接包括:WIFI、蓝牙、NFC等。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声控设备或手写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智能手机、PDA、可穿戴设备、掌上电脑PPC或平板电脑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参照图5,该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1120、处理器1110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20内并能由所述处理器1110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于存储器1120中的用于程序代码的空间1130,该计算机程序在由处理器1110执行时实现用于执行任一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步骤1131。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参照图6,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用于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设置有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的程序1131’,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获取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英文:non-transitory)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 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订单创建步骤: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
第一指令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和
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指令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二称重指令,将所述第二称重指令传送给与所述地磅秤;
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步骤: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重量称量后,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和
数据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计算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显示给所述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计算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数据上传步骤:将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上传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订单打印步骤:接收所述用户的打印指令,调用订单打印模板,基于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生成待打印的订单,将所述待打印的订单传送给打印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指令接收步骤中,接收所述用户对称重种类的选择,基于所述称重种类生成第一控件,并将所述第一控件显示给所述用户,以便在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步骤中,将接收的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在所述第一控件中并显示给所述用户。
6.一种地磅秤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订单创建模块,其配置成用于接收用户的创建订单请求,生成订单数据;
第一指令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一称重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称重指令,向地磅秤发送称重请求;和
第一重量数据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地磅秤接收所述称重请求并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称量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指令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第二称重指令,将所述第二称重指令传送给与所述地磅秤;
第二重量数据接收模块,其配置成用于在所述地磅秤对位于该地磅秤上的物体进行重量称量后,接收所述地磅秤发送的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显示给所述用户;和
数据计算模块,其配置成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计算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显示给所述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数据上传模块,其配置成用于将所述订单数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和所述差值传送给云端服务器,以便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9.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并能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优选为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574848.3A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08922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4848.3A CN108922155B (zh)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4848.3A CN108922155B (zh)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2155A true CN108922155A (zh) 2018-11-30
CN108922155B CN108922155B (zh) 2020-10-02

Family

ID=6441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4848.3A Active CN108922155B (zh) 2018-06-06 2018-06-06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2155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0121A (ja) * 1987-12-16 1989-06-23 Kubota Ltd トラック管理システム
CN104065723A (zh) * 2014-06-23 2014-09-24 深圳市芯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oC的电子健康设备APP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4154983A (zh) * 2008-12-09 2014-11-19 数据逻辑Adc公司 用于减少与部分地偏离秤盘的物品有关的称重误差的系统和方法
CN204556086U (zh) * 2015-04-20 2015-08-12 厦门市三友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称重设备计量状况移动终端实时监管系统
CN205449275U (zh) * 2015-12-29 2016-08-10 浙江小尤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秤
CN105953878A (zh) * 2016-04-18 2016-09-21 初庆瀚 集装箱申报总重量称重系统
CN106441535A (zh) * 2016-11-17 2017-02-22 刘宇峰 一种智能婴儿秤
CN106441533A (zh) * 2016-11-16 2017-02-22 甄彦彬 一种用智能手机控制的无线电子秤
CN106600934A (zh) * 2016-12-28 2017-04-26 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秤控制系统
CN206312217U (zh) * 2016-11-29 2017-07-07 四川泰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仓库智能管理系统
CN206369579U (zh) * 2017-01-16 2017-08-01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物资过磅监控系统及自动过磅系统
CN10706342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缤刻普锐(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称量设备
CN107274134A (zh) * 2017-07-05 2017-10-20 深圳市宏鑫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仓库货物的监管方法及数据汇聚节点
CN107506809A (zh) * 2017-08-23 2017-12-22 卡车司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磅室自动化作业系统、方法及智能磅室互联方法
CN206862473U (zh) * 2017-05-22 2018-01-09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手持终端的智能地磅称重系统
CN107633585A (zh) * 2017-10-11 2018-01-26 邱诗妍 一种共享单车的管理系统及开锁方法
CN107844944A (zh) * 2017-12-27 2018-03-27 郑州金恒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CN207335857U (zh) * 2017-03-29 2018-05-08 山东云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移动应用型rfid电子秤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0121A (ja) * 1987-12-16 1989-06-23 Kubota Ltd トラック管理システム
CN104154983A (zh) * 2008-12-09 2014-11-19 数据逻辑Adc公司 用于减少与部分地偏离秤盘的物品有关的称重误差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65723A (zh) * 2014-06-23 2014-09-24 深圳市芯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oC的电子健康设备APP服务系统及方法
CN204556086U (zh) * 2015-04-20 2015-08-12 厦门市三友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称重设备计量状况移动终端实时监管系统
CN205449275U (zh) * 2015-12-29 2016-08-10 浙江小尤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秤
CN105953878A (zh) * 2016-04-18 2016-09-21 初庆瀚 集装箱申报总重量称重系统
CN106441533A (zh) * 2016-11-16 2017-02-22 甄彦彬 一种用智能手机控制的无线电子秤
CN106441535A (zh) * 2016-11-17 2017-02-22 刘宇峰 一种智能婴儿秤
CN206312217U (zh) * 2016-11-29 2017-07-07 四川泰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仓库智能管理系统
CN106600934A (zh) * 2016-12-28 2017-04-26 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秤控制系统
CN206369579U (zh) * 2017-01-16 2017-08-01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物资过磅监控系统及自动过磅系统
CN207335857U (zh) * 2017-03-29 2018-05-08 山东云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移动应用型rfid电子秤
CN10706342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缤刻普锐(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称量设备
CN206862473U (zh) * 2017-05-22 2018-01-09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手持终端的智能地磅称重系统
CN107274134A (zh) * 2017-07-05 2017-10-20 深圳市宏鑫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仓库货物的监管方法及数据汇聚节点
CN107506809A (zh) * 2017-08-23 2017-12-22 卡车司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磅室自动化作业系统、方法及智能磅室互联方法
CN107633585A (zh) * 2017-10-11 2018-01-26 邱诗妍 一种共享单车的管理系统及开锁方法
CN107844944A (zh) * 2017-12-27 2018-03-27 郑州金恒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2155B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8655B2 (ja) 車両保険調査任務の発表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4926414B2 (ja) 索引付けされた機械利用メトリックスを提供するシステム
US98706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universal wireless platform for asset monitoring
US10678310B2 (en) Modular tablet case wit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mponents
CN107977110A (zh) 用于获取指纹信息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RU2014148911A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крана
CN107437162A (zh) 一种货物入库的提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533641A (zh) 指纹信息处理方法及支持指纹信息处理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9584341B (zh) 在画板上绘图的方法及装置
US11428744B2 (en)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 number of workflow cycles able to be completed from a remaining battery capacity
CN103246488A (zh) 便携式终端和打印指示方法
KR102238059B1 (ko) 동적 워크플로우 우선순위 선정 및 작업 수행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CN107015752A (zh) 用于处理视图层上的输入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4679977A (zh) 生物体信息测定装置以及个人登记信息登记方法
CN110659179B (zh) 一种评估系统运行状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22155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磅秤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857431B (zh) 信息显示方法、触控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85178A1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ntent of work perform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ork
CN106651581B (zh) 订单创建方法及装置
CN207792516U (zh) 一种具有称重能力的集装箱正面吊车
US20140058864A1 (en) Commodity regist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1353657B (zh) 一种人均小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367763B (zh) 应用程序安装成功率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KR20050114766A (ko) 화물계량처리장치, 화물계량 통합관리시스템,화물계량처리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데이터가 기록된 컴퓨터에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JP7433037B2 (ja) 運搬車両管理システム、運搬車両管理装置、運搬車両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