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2059B -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2059B
CN108902059B CN201810854363.XA CN201810854363A CN108902059B CN 108902059 B CN108902059 B CN 108902059B CN 201810854363 A CN201810854363 A CN 201810854363A CN 108902059 B CN108902059 B CN 108902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
cockroaches
box
cockroach
larv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43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02059A (zh
Inventor
许乐乐
王锂韫
雷英姿
陈艳涛
李永芹
陈道海
刘健强
何锐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543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2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2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2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02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2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海蟑螂成体的野外采集;(2)怀孕母体的分离培养;(3)海蟑螂产卵的诱导和幼体的分离;(4)幼体饲料的制备和培养;(5)海蟑螂幼体的规格分级。采用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可实现海蟑螂的大规模分级饲养,能精确分离出同一生长时期的海蟑螂群体,为后续作为优质生物饵料或研究海蟑螂的药物价值、环境生态评价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Description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生甲壳动物海蟑螂的人工分级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海蟑螂属(Ligia) 动物是世界性广布的生物类群,它们大多栖息于近海岩礁生态区的石缝中,或者人工修建的堤坝、港口、码头等建筑设施的空隙内,随着海水的规律性潮汐,在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迁移活动,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海蟑螂本身不喜欢海水,但又不能离开海水环境,没有海水的润泽,它们体表会很快干燥,并且无法呼吸而死亡。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密切的区域,产生大量的有机碎屑和残渣,而海蟑螂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喜食海藻,也摄食一些动植物残渣,能够迅速清除残留在岸边的有机碎屑。海蟑螂本身营养含量丰富,在海边钓鱼的人,常常就地取材抓海蟑螂来当鱼饵,对鱼类有强烈的诱食作用。海蟑螂是海边小螃蟹和鲻鱼的优良天然饵料,而小螃蟹和鲻鱼被海里更大的螃蟹或鱼类摄食,从而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加速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海蟑螂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国沿海地区民间常以海蟑螂为主药,经焙干炮制后,采用口服或外敷,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止痛,或治小儿疳积、痈疮肿毒等,为药用动物之一。现代医学证明(卞俊等,2007),海蟑螂提取物在体外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7901)和人非大细胞肺癌细胞(NCI)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具有抑瘤效果。
海岸带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密切,同时暴露在陆源和海洋环境的双重污染中。海蟑螂生活就在海岸带区域,且对食物不挑剔,主动摄食能力强,这让它成为一种敏感的海洋环境污染指示生物种。Jaqueline García-Hernández et al (2015)指出海蟑螂体内富集的不同重金属浓度就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开采铜矿会使海蟑螂体内铜离子浓度升高,市政排污管道会令其富集砷和铅,而沿海兴建电厂又会使海蟑螂富集汞。
无论是作为药用、饵料用,还是环境指示性生物,一个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海蟑螂的大规模人工养殖技术。实现人工养殖,就能隔绝环境对海蟑螂的复杂影响,才能安全地作为药用及饵料用生物。而要研究它对环境污染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没有在干净环境中海蟑螂对重金属富集能力作为本底参照数值,实验将难以进行。尽管如此,目前世界范围对海蟑螂的研究都相对较少,就我们所知还没有关于海蟑螂人工养殖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以实现在人工可控的干净环境中海蟑螂的低成本、快速养殖,并能实现不同规格海蟑螂的自动分级,为日后实现可持续地利用海蟑螂资源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海蟑螂成体的野外采集:在涨潮前十五分钟在堤坝处站立,待潮水上涨,海蟑螂从堤坝底处礁石沿着堤坝往上爬时,以扫把轻扫,将海蟑螂扫落到用于收集容器中,并在容器中加入干净海水,尽快带回实验室;
(2)怀卵母体的分离培养:自收集回来的海蟑螂成体中寻找胸部膨大的海蟑螂怀卵母体,置于塑料容器中;使用制冰机制备碎冰,将装有怀卵母体的塑料容器置于碎冰上,3分钟后怀卵母体的活动即明显减弱,移动困难,用镊子轻轻地夹取怀卵母体到另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
(3)怀卵母体诱导产卵和幼体的分离:取定量滤纸置于塑料盒底部,加入干净海水,使定量滤纸充分吸水湿润但没有水流出,然后将怀卵母体轻轻放入该塑料盒内;取直径35 mm的一次性塑料细菌培养皿,培养皿上盖加少量海水,投入普通金鱼或锦鲤鱼膨化配合饲料,使饲料吸水变软,供怀卵母体摄食诱导母体产卵,培养皿下盖加入清洁海水,每天更换海水一次,使保持水质清新;依据胚胎发育的情况,在室温条件下,怀卵母体会在一周内产卵,并会将所有幼体产于培养皿下盖的清洁海水内;母体培养期间要早、午、晚检查三次,发现产卵时及时将幼体从海水里移出,将幼体连同它们生活的海水一起倒入另外一个装有湿润定量滤纸的塑料盒里,完成幼体的分离;
(4)幼体饲料的制备和培养:取海带粉、秘鲁蒸汽鱼粉、苯甲酸钠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海水,搅拌成粘稠糊状,制得幼体饲料,置于4℃,保存备用;幼体喂食时用小药勺挖出少量饲料放于滤纸上供幼体摄食;保持培养幼体的塑料盒中定量滤纸湿润干净及食物充足;
(5)海蟑螂幼体的规格分级:海蟑螂幼体培育至35天以后,生长逐渐出现大小分化,此时需要及时将海蟑螂按照体型大小分级培养,以保障它们的健康生长,整个培养过程每隔35~40日需要分级一次。
所述步骤(3)的定量滤纸置于塑料盒后,每天补充少量海水,保持定量滤纸湿润,至第七天当滤纸上布满海蟑螂的粪便和尿液后,更换新的滤纸。
所述分级方法可是直接通过个体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级,即采取低温麻醉方法,将装有待分离的海蟑螂的塑料透明容器置于碎冰上,3-5分钟,经观察比较,轻轻从群体中挑出个别大、小的个体进行分级;当需要对数以百计的海蟑螂群体进行分级,则采用分虫器。
一种用于实现本发明步骤(5)所述的分级的分虫器,采用如附图3的构造。分虫器材质为全透明亚克力板,连接处用玻璃胶粘紧固,外径长25.5厘米,宽10厘米,高16.5厘米,由Ⅰ级分离箱8、Ⅱ级分离箱9、Ⅲ级分离箱10三个部分组成,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以带有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分隔、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之间以带有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分隔;Ⅰ级分离箱8设置有箱盖1、大型个体集中屉5,Ⅱ级分离箱9设置有中型个体集中屉6、Ⅲ级分离箱10设置有小型个体集中屉7。
所述Ⅱ级分离箱9顶面和背面用半透明的黑色塑料膜覆盖,减弱光亮度;所述Ⅲ级分离箱10外侧面均用黑色的化纤布包裹,使完全不透光;
所述不锈钢筛网2的面积4cm×8cm,目数为16目,网眼直径1cm;不锈钢筛网3的目数为32目,网眼直径0.5 cm。
所述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带有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朝向Ⅰ级分离箱8的一侧成列分布有攀爬孔4,朝向Ⅱ级分离箱9的一侧为光滑面。
所述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以带有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朝向Ⅱ级分离箱9的一侧成列分布有攀爬孔4,朝向Ⅲ级分离箱10的一侧为光滑面。
进一步的,所述攀爬孔是采用烧红的不锈钢锥针,在亚克力板上成列扎出,但不能扎透亚克力板,使亚克力板带有攀爬孔的一面有利于海蟑螂攀爬,而另外一面能保持光滑使海蟑螂掉落到箱体底部。
分级时,先打开Ⅰ级分离箱箱盖1,将海蟑螂群体不分大小投入,海蟑螂都落入大型个体集中屉5;利用海蟑螂避光和向高处攀爬的生活特性,通过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带有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上的攀爬孔4沿着亚克力板向上爬,体型中型和小型的海蟑螂可穿过不锈钢筛网2,掉落到中型个体集中屉6中,通过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之间带有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上的攀爬孔4沿着亚克力板向上爬,小体型的海蟑螂幼体会继续穿过不锈钢筛网3,掉入小型个体集中屉7中;这样就实现了大、中、小三种体型海蟑螂的自动分离。
更进一步的,在不锈钢筛网2、不锈钢筛网3的周围设置凹槽,使不锈钢筛网能够从亚克力板上拔插和更换,达到可以筛选不同体型的海蟑螂的目的,加强分虫器的通用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1)海蟑螂爬行速度非常快,且警觉性极高,善于躲藏,难以捕捉,这极大的限制了对它的基础研究和深入开发(赵丽、黄子茜、孙静娴等,2018);本发明在摸清海蟑螂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潮汐规律配合捕捉海蟑螂的方法,效率非常高,单人半小时内就能够收集1斤左右的鲜活海蟑螂个体;
(2)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人工长期培养海蟑螂的方法,由海蟑螂成体的野外采集、怀卵母体的分离培养、怀卵母体诱导产卵和幼体的分离、幼体饲料的制备和培养、海蟑螂幼体的规格分级5个环节层层相扣而成,操作简易,不需控温控光,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
(3)海蟑螂具有相互攻击和残食特性,就算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大型个体的存在也会小型个体的海蟑螂产生明显的胁迫效应,环境中如果没有遮蔽物的存在,小型个体会出现食欲下降,死亡率明显增高等现象。本发明首次公布了一种分虫器的结构,利用海蟑螂具有避光性和喜欢向上攀爬的特点,无须外来动力,利用不同网目的隔离筛板,就能按虫体大小把海蟑螂群体区分开来,分别集中到三个特定的级段内,再分开饲养;本发明的分虫器的效率极高,半小时内即可对400个海蟑螂混杂群体完成大中小体型的分离;通过更换不同网目的筛板,可进一步实现对不同体型混杂群体的分级,通用性也强;
(4)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海蟑螂的大规模分级饲养,能精确分离出同一生长时期的海蟑螂群体,为后续作为优质生物饵料或研究海蟑螂的药物价值、环境生态评价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发明方法实施后,目前已经培养海蟑螂超过8个月,获得的海蟑螂体长平均达到4.12cm,体宽11.70~14.53 mm,成活率95.3%,且仍在生长,状态良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海蟑螂怀卵母体,该海蟑螂体长18.47 mm,体宽8.06 mm,可以直接肉眼观察看到图中椭圆形处母体胸部呈黄色的受精卵。图2为海蟑螂怀卵母体的单独分离培养示意图,两个培养皿盖子中分别是鱼用膨化饲料和洁净海水;图3为分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采用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
(1)海蟑螂成体的野外采集:利用海蟑螂不喜海水但又不能离开海水,并向高处攀爬的特性,在欲采集野生海蟑螂的当天,先使用手机APP“全球潮汐”查出附近海域涨潮的时间,寻找人能下去立足的堤坝,涨潮前提前十五分钟赶到堤坝处;待潮水上涨时,海蟑螂纷纷从底处礁石爬出来,开始沿着堤坝往上爬;此时一人左手持普通的家用脸盆(内径约28cm,高度约11.2cm),右手持扫把沿着堤坝轻扫,大量的海蟑螂个体即落入脸盆中,在脸盆中加入少量的干净海水,将收集的海蟑螂尽快带回实验室。
(2)怀卵母体的分离培养:利用海蟑螂胸部抱卵孵化的特性,在实验室中,将收集的海蟑螂群体稀疏放置于圆形塑料盒中;使用制冰机制备碎冰,再将圆形塑料盒置于碎冰上,3分钟后整个群体的活动即明显减弱,移动困难。圆形塑料盒底部是透明的,操作者将塑料盒举高过头顶,从底部观察,即能发现胸部膨大,卵子橙黄或发黑的母体(图1)。再用镊子轻轻地夹取怀卵母体到另一个圆形塑料盒中单独饲养。室温下海蟑螂的活力会在数分钟内恢复正常。此步骤能从群体中快速分辨出怀卵母体培养。
(3)怀卵母体诱导产卵和幼体的分离:使用直径18 cm的定量滤纸,正好与圆形塑料盒底部直径适配,将滤纸放入塑料盒底,然后加入约80 ml的干净海水,使定量滤纸充分吸水湿润,但没有水流出的程度,然后将怀卵母体轻轻放入该塑料盒内,海蟑螂通过第六、七对胸肢并排形成的凹槽,直接吸取滤纸里面的水分入体内;定量滤纸是每天补充少量海水,使其一直湿润,至第七天当滤纸上布满海蟑螂的粪便和尿液后,始更换新的滤纸。
使用一次性塑料细菌培养皿(直径35 mm),上盖加少量海水,投入少量市场上能够买到的普通金鱼/锦鲤鱼膨化配合饲料(粒径2 mm,粗蛋白32%,粗脂肪8%);饲料经过几小时会充分吸水,变软,适合海蟑螂摄食;培养皿下盖加入清洁海水,每天更换海水一次,使保持水质清新。海蟑螂怀卵母体的单独分离培养示意图如图2所示。
依据胚胎发育的情况,在室温条件下,海蟑螂母体一般会在一周内产卵,并会将所有幼体产于下盖的清洁海水内;母体培养期间要早午晚检查三次,发现产卵了就要及时将幼体从海水里移出,否则幼体会很快缺氧而死;将幼体连同它们生活的海水一起倒入另外一个装有湿润定量滤纸的圆形塑料盒里,即完成幼体的分离。幼体自一产出就具有与成体相似的外形特征,能够自主觅食,只是活动能力弱,以及胸节只有六节。利用培养皿盛放的洁净海水,诱导海蟑螂怀孕母体将幼体产于培养皿中,避免了残食,提高了幼体的存活率,也利于对幼体快速分离。
(4)幼体饲料的制备和培养:海蟑螂幼体需要易消化,且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因此,按照以下配方制备幼体饲料(重量比):海带粉(150~200目)40%,秘鲁蒸汽鱼粉(粗蛋白67%,粗脂肪8.4%)59.8%,苯甲酸钠0.2%(提前溶解于少量的95%乙醇);制备时将上述饲料原料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海水,搅拌成粘稠的糊状,置于冰箱上层4℃保存即可;喂食饲料时用小药勺挖一点放于滤纸上。按照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3.6%,粗脂肪为5.2%,钙含量为3.5%,营养全面,能够很好地满足海蟑螂幼体的营养需求。饲料要在两周之内用完,两周后再制备新的饲料。
海蟑螂每胎的产子数在40~60个个体之间,将其全部置于一个圆形塑料盒中培养,培养方法基本与母体相同。此时不需再使用塑料小培养皿,只需要保持滤纸垫片湿润干净,以及食物充足即可。海蟑螂生长速度非常快,在春季室温27℃情况下,生长98日体长可达到21.34 mm,并进入第一次性成熟期,期间蜕皮约5次。此时可以更换普通的观赏鱼膨化饲料投喂。
(5)海蟑螂幼体的规格分级方法:海蟑螂幼体培育至35天以后,生长逐渐出现大小分化,考虑到个体胁迫和海蟑螂残食的特性,此时需要及时地将海蟑螂按照体型大小分级培养,以保障它们的健康生长;整个培养过程大概35~40日需要分级一次。
少量的海蟑螂个体,当需要大小分级时,采取低温麻醉方法,即将装有待分离的海蟑螂的塑料透明容器置于碎冰上,3-5分钟,经观察比较,轻轻从群体中挑出个别大、小的个体即可;如果面临数以百计的海蟑螂群体,则使用分虫器进行分级。
用于实现分级的分虫器,采用如附图3的构造。分虫器材质为全透明亚克力板,连接处用玻璃胶粘紧固,外径长25.5厘米,宽10厘米,高16.5厘米,由Ⅰ级分离箱8、Ⅱ级分离箱9、Ⅲ级分离箱10三个部分组成,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以带有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分隔、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以带有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分隔;Ⅰ级分离箱8设置有箱盖1、大型个体集中屉5,Ⅱ级分离箱9设置有中型个体集中屉6、Ⅲ级分离箱10设置有小型个体集中屉7。
Ⅱ级分离箱9顶面和背面用半透明的黑色塑料膜覆盖,减弱光亮度;所述Ⅲ级分离箱10外侧面均用黑色的化纤布包裹,使完全不透光;不锈钢筛网2的面积4cm×8cm,目数为16目,网眼直径1 cm;不锈钢筛网3的目数为32目,网眼直径0.5 cm。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带有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朝向Ⅰ级分离箱的一侧成列分布有攀爬孔4,朝向Ⅱ级分离箱的一侧为光滑面。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以带有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朝向Ⅱ级分离箱9的一侧成列分布有攀爬孔4,朝向Ⅲ级分离箱10的一侧为光滑面。所述攀爬孔是采用烧红的不锈钢锥针,在亚克力板上成列扎出,但不能扎透亚克力板,使亚克力板带有攀爬孔的一面有利于海蟑螂攀爬,而另外一面能保持光滑使海蟑螂掉落到箱体底部。
分级时,先打开Ⅰ级分离箱箱盖1,将海蟑螂群体不分大小投入,海蟑螂都落入大型个体集中屉5;利用海蟑螂避光和向高处攀爬的生活特性,通过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带有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上的攀爬孔4沿着亚克力板向上爬,体型中型和小型的海蟑螂可穿过不锈钢筛网2,掉落到中型个体集中屉6中,通过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之间带有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上的攀爬孔4沿着亚克力板向上爬,体宽小于0.5 cm的海蟑螂幼体会继续穿过32目的不锈钢筛网3,掉入小型个体集中屉7中;这样就实现了大、中、小三种体型海蟑螂的自动分离。
实施例2 采用以下步骤对采集的海蟑螂采用分虫器进行分级:
(1)使用“全球潮汐”手机APP,查出附近海域潮汐的涨落时间,选择最低潮→涨潮转换时分提前赶到海边;潮水上涨逐渐覆盖岸边的礁石、瓦砾、砖块等物体,藏身于岸边硬块的海蟑螂就会纷纷向岸上高处爬动,在水泥堤坝等处数量尤其多,形成黑乎乎的一大片,此时用一软毛扫把,沿着坝边上轻扫,海蟑螂就会纷纷落入准备好的脸盆中。短时间内就能收集以斤计算的海蟑螂;海蟑螂不能忍受过高的密度,气温高时尤其容易大量死亡,应及时将它们稀疏分散到其他脸盆中;
(2)采用图3所示的分虫器,将海蟑螂约100个个体放入分虫器中,合上箱盖。Ⅰ级分离箱保持透明光亮状态,有条件的话在外端可以加设灯泡或手电筒照明,Ⅱ级分离箱用半透光的黑色塑料垃圾袋包裹,接口处用透明胶粘贴缠,Ⅲ级分离箱用黑色聚乙烯膜包好,使完全不透光;Ⅱ级分离箱不锈钢筛网选用12目的筛网(对应的网孔直径为1.4 cm),这样只有体宽小于1.4 cm的海蟑螂才能穿过Ⅱ级分离筛网,落入Ⅱ级分离箱;留在Ⅰ级分离箱的就是野生海蟑螂群体中最大型的个体,体长平均接近4.3 cm。
实施例3 一种海蟑螂的配对繁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实施例2中分离出来的大型海蟑螂个体,抽出大型个体集中屉,置于碎冰上5分钟低温麻醉;用镊子将海蟑螂轻轻翻转过来,借助放大镜观察其腹部;雄性海蟑螂第二腹肢内侧的附肢特化为长锥状的交接器(生殖器),而雌性缺乏此构造;选取外肢完整、色泽正常的一对雌雄配对的海蟑螂,将它们放置于18 cm直径的一次性塑料圆形餐盒里培养;
(2)一次性塑料圆形餐盒里预先铺设18 cm直径的定量滤纸一张,滴加清洁海水至湿润状态。取直径35 mm的一次性塑料细菌培养皿的盖子,加入少量的粒径2 mm的膨化观赏鱼饲料,并在盖子上滴加海水使膨化饲料充分吸水软化。在塑料餐盒的中间放置牡蛎壳一片,利于海蟑螂躲藏栖息。将海蟑螂置于室温培养,不需要特别的避光措施。生活环境的维持,只需要保持滤纸处于湿润状态,以及多余的饲料发霉后,定期更换即可;
(3)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雌雄海蟑螂将很快交配。海蟑螂交配时间可持续数日至数周,交配时拥抱在一起;此时应尽量少地惊扰它们。当观察到海蟑螂结束拥抱分散行动后,就可将雄海蟑螂挑出,留下雌性海蟑螂单独培育。海蟑螂从受精卵发育至幼体自行爬出母体胸部的育幼室约需45日时间。交配行为一年到头均可发生,在广东沿海冬天培育也不需要特别的保温措施;
(4)利用人工培育技术,培育同一窝的海蟑螂幼体至100日,即进入第一次性成熟期。令其近亲繁衍,就可以建立海蟑螂的近交品系、纯系,或固定其某一遗传特征使其成为特殊的品系,便可以深入研究其遗传机理。或者在生产上放大培育,便可进一步开发海蟑螂的饲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Claims (10)

1.一种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海蟑螂成体的野外采集:在涨潮前十五分钟在堤坝处站立,待潮水上涨,海蟑螂从堤坝底处礁石沿着堤坝往上爬时,以扫把轻扫,将海蟑螂扫落到用于收集容器中,并在容器中加入干净海水,尽快带回实验室;
(2)怀卵母体的分离培养:自收集回来的海蟑螂成体中寻找胸部膨大的海蟑螂怀卵母体,置于塑料容器中;使用制冰机制备碎冰,将装有怀卵母体的塑料容器置于碎冰上,3分钟后怀卵母体的活动即明显减弱,移动困难,用镊子轻轻地夹取怀卵母体到另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
(3)怀卵母体诱导产卵和幼体的分离:取定量滤纸置于塑料盒底部,加入干净海水,使定量滤纸充分吸水湿润但没有水流出,然后将怀卵母体轻轻放入该塑料盒内;取直径35 mm的一次性塑料细菌培养皿,培养皿上盖加少量海水,投入普通金鱼或锦鲤鱼膨化配合饲料,使普通金鱼或锦鲤鱼膨化配合饲料吸水变软,供怀卵母体摄食,诱导怀卵母体产卵,培养皿下盖加入清洁海水,每天更换海水一次,使保持水质清新;依据胚胎发育的情况,在室温条件下,怀卵母体会在一周内产卵,并会将所有幼体产于培养皿下盖的清洁海水内;怀卵母体培养期间要早、午、晚检查三次,发现产卵时及时将幼体从海水里移出,将幼体连同它们生活的海水一起倒入另外一个装有湿润定量滤纸的塑料盒里,完成幼体的分离;
(4)幼体饲料的制备和培养:取海带粉、秘鲁蒸汽鱼粉、苯甲酸钠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海水,搅拌成粘稠糊状,制得幼体饲料,置于4℃,保存备用;幼体喂食时用小药勺挖出少量制得的幼体饲料放于定量滤纸上供幼体摄食;保持培养幼体的塑料盒中定量滤纸湿润干净及食物充足;
(5)海蟑螂幼体的规格分级:海蟑螂幼体培育至35天以后,生长逐渐出现大小分化,此时需要及时将海蟑螂按照体型大小分级培养,以保障它们的健康生长,整个培养过程每隔35~40日需要分级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定量滤纸置于塑料盒后,每天补充少量海水,保持定量滤纸湿润,至第七天当定量滤纸上布满海蟑螂的粪便和尿液后,更换新的定量滤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分级是通过个体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级,即采取低温麻醉方法,将装有待分离的海蟑螂的塑料透明容器置于碎冰上,3-5分钟,经观察比较,轻轻从群体中挑出个体大、小的个体进行分级;当需要对数以百计的海蟑螂群体进行分级,则采用分虫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采用分虫器,所述分虫器材质为全透明亚克力板,连接处用玻璃胶粘紧固,外径长25.5厘米,宽10厘米,高16.5厘米,由Ⅰ级分离箱(8)、Ⅱ级分离箱(9)、Ⅲ级分离箱(10)三个部分组成,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以带有第一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分隔、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以带有第二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分隔;Ⅰ级分离箱(8)设置有箱盖(1)、大型个体集中屉(5),Ⅱ级分离箱9设置有中型个体集中屉(6)、Ⅲ级分离箱(10)设置有小型个体集中屉(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Ⅰ级分离箱(8)与Ⅱ级分离箱(9)之间带有第一不锈钢筛网(2)的亚克力板朝向Ⅰ级分离箱(8)的一侧成列分布有攀爬孔(4),朝向Ⅱ级分离箱(9)的一侧为光滑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Ⅱ级分离箱(9)与Ⅲ级分离箱(10)之间带有第二不锈钢筛网(3)的亚克力板朝向Ⅱ级分离箱(9)的一侧成列分布有攀爬孔(4),朝向Ⅲ级分离箱(10)的一侧为光滑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锈钢筛网(2)的面积4cm×8cm,目数为16目,网眼直径1 cm;第二不锈钢筛网(3)的目数为32目,网眼直径0.5 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Ⅱ级分离箱(9)顶面和背面用半透明的黑色塑料膜覆盖,减弱光亮度;所述Ⅲ级分离箱(10)外侧面用黑色的化纤布包裹,使完全不透光。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孔是采用烧红的不锈钢锥针,在亚克力板上成列扎出,但不能扎透亚克力板,使亚克力板带有攀爬孔的一面有利于海蟑螂攀爬,而另外一面保持光滑,使海蟑螂掉落到箱体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不锈钢筛网(2)、第二不锈钢筛网(3)的周围设置凹槽,使不锈钢筛网能够从亚克力板上拔插和更换,达到可以筛选不同体型的海蟑螂的目的,加强通用性。
CN201810854363.XA 2018-07-30 2018-07-30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Active CN108902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4363.XA CN108902059B (zh) 2018-07-30 2018-07-30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4363.XA CN108902059B (zh) 2018-07-30 2018-07-30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2059A CN108902059A (zh) 2018-11-30
CN108902059B true CN108902059B (zh) 2020-12-08

Family

ID=6441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4363.XA Active CN108902059B (zh) 2018-07-30 2018-07-30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2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4093A (zh) * 2019-03-29 2019-07-09 西南大学 一种德国小蠊饲养笼及德国小蠊饲养方法
CN115227723B (zh) * 2022-08-04 2023-07-1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蟑螂低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7322B2 (ja) * 2003-11-11 2005-12-14 隆雄 林 船虫捕捉装置
JP2007330120A (ja) * 2006-06-13 2007-12-27 Takao Hayashi 船虫捕捉装置
CN101427666A (zh) * 2008-12-22 2009-05-1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供试韭蛆的人工饲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3054A (ja) * 2002-07-01 2004-02-05 Takao Hayashi 船虫捕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7322B2 (ja) * 2003-11-11 2005-12-14 隆雄 林 船虫捕捉装置
JP2007330120A (ja) * 2006-06-13 2007-12-27 Takao Hayashi 船虫捕捉装置
CN101427666A (zh) * 2008-12-22 2009-05-1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供试韭蛆的人工饲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udies on Ligia oceanica.I. A. Habitat and Effect of Change of Environment on Respiration B. Observations on Moulting and Breeding;Aubrey G. Nicholls, B.Sc.;《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K》;19311031;第17卷(第3期);第655-673页 *
海蟑螂生物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孙静娴等;《生物学杂志》;20151130;第32卷(第6期);第86-9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2059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759B (zh) 一种石斑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方法
James et al. Hatchery techniques and culture of the sea-cucumber Holothuria scabra
Zacarías‐Soto et al. Spawning and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four‐sided sea cucumber, Isostichopus badionotus (Selenka 1867),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KR101059515B1 (ko) 참조기의 환경수온자극을 통한 조기산란유도 및 양성방법
CN107581106B (zh)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6063469B (zh) 一种白甲鱼苗种培育方法
CN104255603A (zh) 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夏花鱼种的培育方法
KR20180047631A (ko) 어미 해삼 육상관리를 통한 해삼 인공종묘 생산시기 조절방법
James Culture of sea-cucumber
CN110235826A (zh) 一种红螯螯虾苗种暖棚标粗培育方法
CN109804953A (zh) 一种紫伪翼手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CN104186390B (zh) 一种刺参养殖方法
CN103636542A (zh) 一种鳑鲏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CN108902059B (zh) 海蟑螂的规模化分级培养方法
CN102919180B (zh) 金乌贼人工育苗方法
CN110074023A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N1401225A (zh)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KR20180047632A (ko) 해삼 인공종묘 생산을 위한 어미해삼의 육상 관리방법
CN105981684B (zh) 一种优选野长鳖的生产培育方法
KR100588419B1 (ko) 말쥐치의 조기산란유도 및 종묘 생산방법
CN101731166A (zh)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方法
CN111213602A (zh) 一种内壳黄色马氏珠母贝养成内壳深黄金色珠母贝的受精育苗方法
Panda et al. Earning animals
KR101713396B1 (ko) 갯지렁이 양식 방법
UA65842C2 (en) Method of commercial growing the giant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zenbergi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