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3810A -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3810A
CN108893810A CN201811090069.2A CN201811090069A CN108893810A CN 108893810 A CN108893810 A CN 108893810A CN 201811090069 A CN201811090069 A CN 201811090069A CN 108893810 A CN108893810 A CN 108893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osition
negative
sliver
filoplum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00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93810B (zh
Inventor
夏治刚
叶汶祥
张慧霞
苏军
唐建东
郭沁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900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3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93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3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3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3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前置下销、前置弹簧销和管道接头,前置上销上安装前置隔距块,前胶辊和前置上销上套装前置上皮圈,前罗拉、前置下销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前置网格圈,前置下销中开设中空风道,中空风道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内侧贴附,前置上皮圈和前置网格圈形成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前置网格圈表面负压吸风的吸附成纱区纱条毛羽,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纱条毛羽大幅降低。本发明效果显著,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方法,特别是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高速无梭织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减少纱线毛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纱线毛羽产生于环锭纺纱的细纱加工工序。普通环锭纺纱的细纱工序关键问题在于:前罗拉钳口将纤维须条压持呈扁平带状,在加捻扭转力作用下,扁平带状纤维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内外转移,当纤维某部位通过内外转移已经进入纱体,此时该纤维露出纱体的头端部分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于是形成毛羽;当纤维位于扁平带状纤维须条最边缘时,纤维与加捻须条主体之间的附着抱合作用力弱,纤维刚出前罗拉钳口,极易受到笛管的负压吸风抽吸作用而改变方向,脱离加捻的纱条主体,此时纤维完全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直接被笛管的负压吸走,形成落纤,降低纤维利用率和环锭纺纱品质。
针对环锭细纱工序毛羽和纱线品质差的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通常采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常规方法优化普通环锭纺纱工艺,该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纱线毛羽,作用效果有限;另一种是采用新型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来消除毛羽,大幅改善环锭纺纱品质。新型环锭纺纱技术或专用消除毛羽装置是目前环锭纺纱技术研究的热点。目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代表是紧密纺纱技术,如美国知识产权局1984年12月18日公开的发明专利“Device for stretching,condensing and transporting aroveoffibers during a spinning operation”,专利号US 4488397;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6月13日公开的发明专利“Device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专利号6073314;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6月13日公开的发明专利“Device for condensing adrafted fiber strand”,专利号6073314;美国知识产权局2000年7月4日公开的发明专利“Arrangement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专利号6082089;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1月9日公开的发明专利“Transport belt for transporting a fiber strandto be condensed”,专利号US 6170126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7月24日公开的发明专利“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and method formaking yarn thereform”,专利号US 6263656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8月14日公开的发明专利“Apparatus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strand”,专利号US 6272834B1;美国知识产权局2001年5月29日公开的发明专利“Condensing zone for a spinning machine”,专利号US 6237317B1。上述紧密纺纱技术专利公案的核心原理都是针环锭纺纱过程,对牵伸后、加捻前的扁平带状纤维须条进行集聚,以消除纺纱三角区,增加边缘纤维与加捻须条主体间的附着抱合作用力,加强对纤维须条边缘纤维控制,有效降低纺纱过程纤维头端外露和逃逸,降低纱线毛羽和纤维丢失,抑制飞花产生。但紧密纺消除纺纱三角区,纱体内部纤维内外转移率大幅降低,纱线主体内部纤维排列过于平直致密,导致纱体刚度太大、柔软度严重恶化;特别地,通过气流集聚的紧密纺纱技术,需要额外加装负压抽吸装备,能耗大幅增加,导致集聚纺纱技术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成本高,成为贵族式纺纱,违背了节能降耗、低碳生产的新原则。
目前使用的专用降低毛羽装置为气流喷射式,,安装在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利用额外施加回转气流的作用使已形成的毛羽贴伏在纱线表面,如美国知识产权局1979年4月10日公开的发明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yarn treatment”,专利号41481779、美国知识产权局1989年8月22日公开的发明专利“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spuntextile yarn”,专利号5263311。这些专利主要差别在于由于气流喷射装置的不同导致纱线表面纤维受力方向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卷绕效果而导致纱线毛羽消除效果的不同。但是由于这些装置只能安装在加捻三角区后(因加捻三角区中的纤维基本成散纤维状,喷射的气流会导致纤维运动混乱而断头),其气流吹拂对象为纱线和纱线表面毛羽,吹拂两对象的受气流转动效果不同,实现将毛羽以简单贴伏及松弛缠绕的形式留在纱线表面,导致在后道工序(如络筒)加工中,机件摩擦抽拔纱线表层结构的纤维,松弛贴服和缠绕的毛羽重新显露出来,达不到真正消除毛羽的效果;而且这些专用降低毛羽装置无法解决扁平带状边缘纤维易于逃逸形成落纤和飞花的关键问题。
中国知识产权局2007年07月11日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纱线性能的熨烫纺纱方法”,专利号200610166509.9;美国知识产权局2009年6月30日公开发明专利“Method and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igh quality yarn on a ring-spinning machine”,专利公开号7552580B2。这两项申请案共同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纺纱三角区内纤维进行加热以改善成纱质量的熨烫纺纱方法。但该方法所涉及熨烫装置仅局限降低纤维模量以提高纤维易扭转、易弯曲性能,改善成纱光洁度,无法解决扁平带状边缘纤维易于逃逸形成落纤和飞花的关键问题。同样,熨烫装置仍旧带来额外耗能问题,而且对一些热敏感较差的纤维(如羊毛纤维)进行熨烫纺纱作用效果差,成纱品质得不到改善。特别地,上述方法所涉及的装置都采用在须条加捻成纱区额外加装熨烫装置,对成纱加捻过程中的须条表层纤维进行边加热柔化、边握持缠绕,以达到提高成纱表面的光洁度的目的;但是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只能靠近或接近前罗拉钳口,不能全部覆盖囊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因此握持包缠须条纤维的有效区长度不够;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光洁表面接触部件,不能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自由端进行吸附式紧密包缠,产生了矛盾性技术难题:单一高温陶瓷工作面、或单一高温陶瓷工作面与集聚槽(或约束杆)串联使用时,增加装置处理部位与纱条的接触紧度,能够增加纱条毛羽包缠紧度和耐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纺纱捻陷,阻止了捻度向前罗拉钳口段纱条的有效传递,导致纺纱断头率增高;降低装置处理部位与纱条的接触紧度,纺纱捻陷减小,纺纱断头率降低,但纱条毛羽的包缠紧度和耐磨性下降,纱线后续加工中表面毛羽反弹多,最终产生了“加热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和前罗拉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前置下销、前置弹簧销,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一个吸风管上增设管道接头,前置上销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前置隔距块调节前置上销和前置下销的间距,前胶辊和前置上销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前罗拉、前置下销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网格圈,前胶辊上的前置上皮圈和前罗拉上的前置网格圈啮合,前置下销支撑端设有中空风道,中空风道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内侧贴附,中空风道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管道接头连通,前置上皮圈和前置网格圈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
纺纱时,粗纱经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牵伸,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须条,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后方进入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通环锭细纱机加捻的捻回沿纱条主体,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顺畅传递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纤维须条主体受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加捻形成纱条主体,纤维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纤维,脱离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外露在纱条表面,形成纱条毛羽,外露在纱条表面毛羽的一端受到中空风道的进风口的负压吸风作用,紧密吸附在前置网格圈表面上,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毛羽紧密包缠后的纱条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和前罗拉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前置下销、前置弹簧销,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一个吸风管上增设管道接头,前置上销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前胶辊和前置上销上套装前置上皮圈,前罗拉、前置下销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网格圈,前置下销支撑端设有中空风道,中空风道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内侧贴附,中空风道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管道接头连通,前置上皮圈和前置网格圈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与普通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钳口相比,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实现对囊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进行全部覆盖,环锭成纱区内纱条被握持的长度、力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成纱区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须条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握持加捻成为纱条后,纱条表面毛羽继续受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置上皮圈和前置网格圈的双面延续压持,特别是纱条毛羽受到前置网格圈表面负压吸风的有效吸附,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纱条表面光洁度大幅提高,改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光洁接触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吸附式紧密包缠”的技术方式。同时本发明起到延续握持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呈前置V形,捻度沿纱条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V形开口端向V形闭口啮合端传递,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本发明方法不增加负压或加热装置,能耗低;本发明技术效果显著,操作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附图。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针对现有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固定的熨烫纺纱部件不能对处理段纱条毛羽进行双面压持包缠,熨烫接触纺纱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等一系列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5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6、前置弹簧销,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一个吸风管8上增设管道接头10,前置上销3活动套装在前胶辊1的轴上,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4,前置隔距块4调节前置上销3和前置下销6的间距,前置下销6固定安装在细纱机罗拉座上,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5、前置下销6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网格圈7,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5上的前置网格圈7啮合,前置下销6支撑端设有中空风道11,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7内侧贴附,中空风道11的出风口通过软管9与管道接头10连通,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网格圈7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与普通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钳口相比,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实现对囊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进行全部覆盖,环锭成纱区内纱条被握持的长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握持、柔洁纺装置接触握持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
纺纱时,粗纱经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牵伸,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须条,纤维须条从前罗拉5后方进入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通环锭细纱机加捻的捻回沿纱条主体,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顺畅传递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纤维须条主体受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加捻形成纱条主体,整个纺纱过程中,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纤维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纤维,脱离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外露在纱条表面,形成纱条毛羽,外露在纱条表面毛羽的一端受到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的负压吸风作用,紧密吸附在前置网格圈7表面上,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改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光洁接触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吸附式紧密包缠”的技术方式;毛羽紧密包缠后的纱条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下面结合不同的环锭纺纱实践,对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在羊毛纺纱过程中,改善环锭纺纱成纱品质。
在毛型环锭细纱机上的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5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6、前置弹簧销,在毛型环锭细纱机每一个吸风管8上增设管道接头10,前置上销3活动套装在前胶辊1的轴上,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4,前置隔距块4厚度规格为3.0mm,前置下销6固定安装在细纱机罗拉座上,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5、前置下销6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网格圈7,网格圈7上的网孔为400目/英寸,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5上的前置网格圈7啮合,前置下销6支撑端设有中空风道11,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7内侧贴附,中空风道11的出风口通过软管9与管道接头10连通,进风口处的网格圈7产生1100Pa,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网格圈7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前端的V形开口端端口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V形闭口啮合端之间的距离为38mm,有效保证了纺纱加捻时的捻度沿羊毛纱条从V形开口端向V形闭口啮合端传递,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纺纱时,每两根羊毛粗纱从同一个喇叭口喂入器进入毛型环锭细纱机的一个牵伸系统,经牵伸系统牵伸后,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输出,进入包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环锭成纱区内,环锭成纱区全部囊括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从而实现了环锭成纱区内纱条毛羽自由端被负压紧密吸附的长度、力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吸附式延续包缠、柔洁纺装置接触工作面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受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紧密压持的须条主体羊毛纤维加捻成纱条主体,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羊毛纤维,脱离前置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外露在纱条表面,形成纱条毛羽,外露在纱条表面毛羽的一端受到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的负压吸风作用,紧密吸附在前置网格圈7表面上,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光洁接触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吸附式紧密包缠”的技术方式。毛羽紧密包缠后的纱条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经实验测试对比得出:采用本发明所纺制的32公支羊毛纱管纱与对应的普通环锭纺羊毛复合纱相比,3毫米毛羽指数降低56.7%,纱线强力提高3.2%,提高了羊毛须条成纱品质。
实施例2
在苎麻纤维的环锭纺纱过程中,改善苎麻单纱成形品质。
在长麻纺环锭细纱机上的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5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6、前置弹簧销,在长麻纺环锭细纱机每一个吸风管8上增设管道接头10,前置上销3活动套装在前胶辊1的轴上,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4,前置隔距块4厚度规格为3.5mm,前置下销6固定安装在细纱机罗拉座上,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5、前置下销6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网格圈7,网格圈7上的网孔为500目/英寸,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5上的前置网格圈7啮合,前置下销6支撑端设有中空风道11,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7内侧贴附,中空风道11的出风口通过软管9与管道接头10连通,进风口处的网格圈7产生800Pa,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网格圈7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前端的V形开口端端口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V形闭口啮合端之间的距离为40mm,有效保证了纺纱加捻时的捻度沿苎麻纱条从V形开口端向V形闭口啮合端传递,捻度传递顺畅,改变了“距离罗拉钳口较远的柔洁纺装置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纺纱捻陷,阻碍捻度传递、纺纱断头增高”的技术方式,消除了“柔洁纺装置工作面重压纱高紧度包缠毛羽与轻压纱减少纱线断头”的矛盾性技术缺陷。纺纱时,每两根羊毛粗纱从同一个喇叭口喂入器进入长麻纺环锭细纱机的一个牵伸系统,经牵伸系统牵伸后,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输出,进入包括纺纱三角区在内的环锭成纱区内,环锭成纱区全部囊括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从而实现了环锭成纱区内纱条毛羽自由端被负压紧密吸附的长度、力度和时间得到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前罗拉钳口对纱条毛羽无法吸附式延续包缠、柔洁纺装置接触工作面无法完全覆盖全部须条加捻成纱区的技术缺陷。受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的须条主体苎麻纤维加捻成纱条主体,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苎麻纤维,脱离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外露在纱条表面,形成纱条毛羽,外露在纱条表面毛羽的一端受到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的负压吸风作用,紧密吸附在前置网格圈7表面上,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变了“熨烫纺纱额外加装的装置都为固定的光洁接触部件,不能实现对处理段纱条的表面外露毛羽进行吸附式紧密包缠”的技术方式。毛羽紧密包缠后的纱条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经实验测试对比得出:采用本发明所纺制的38公支苎麻管纱与对应的普通苎麻管纱相比,3毫米毛羽指数降低55.2%,纱线强力提高2.3%,提高了苎麻成纱品质。

Claims (1)

1.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个牵伸系统的前胶辊(1)和前罗拉(5)的前方分别增设前置上销(3)、前置下销(6)、前置弹簧销,在普通环锭细纱机每一个吸风管(8)上增设管道接头(10),前置上销(3)上安装有前置隔距块(4),前置隔距块(4)调节前置上销(3)和前置下销(6)的间距,前胶辊(1)和前置上销(3)上套装有前置上皮圈(2),前罗拉(5)、前置下销(6)和前置弹簧销上套装有前置网格圈(7),前胶辊(1)上的前置上皮圈(2)和前罗拉(5)上的前置网格圈(7)啮合,前置下销(6)支撑端设有中空风道(11),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与前置网格圈(7)内侧贴附,中空风道(11)的出风口通过软管(9)与管道接头(10)连通,前置上皮圈(2)和前置网格圈(7)形成后端啮合、前端逐渐张开的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
纺纱时,粗纱经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牵伸,形成扁平带状的纤维须条,纤维须条从前罗拉(5)后方进入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通环锭细纱机加捻的捻回沿纱条主体,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顺畅传递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纤维须条主体受到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加捻形成纱条主体,纤维须条边缘未被完全捻入纱体的纤维,脱离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后端的啮合钳持以后,外露在纱条表面,形成纱条毛羽,外露在纱条表面毛羽的一端受到中空风道(11)的进风口的负压吸风作用,紧密吸附在前置网格圈(7)表面上,在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中的加捻纱条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被紧密吸附的毛羽一端紧密包缠在纱条主体上,毛羽紧密包缠后的纱条从前置负压吸附式V形皮圈钳口的前端输出,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最终卷绕到纱管上。
CN201811090069.2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Active CN108893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0069.2A CN108893810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0069.2A CN108893810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3810A true CN108893810A (zh) 2018-11-27
CN108893810B CN108893810B (zh) 2021-04-16

Family

ID=6435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0069.2A Active CN108893810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38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488A (zh) * 2019-06-18 2019-09-17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智能纺专用的细纱后区牵伸压力棒组件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3627Y (zh) * 2001-08-23 2002-05-29 东华大学 人字齿面双皮圈须条纤维集聚装置
DE102004062796A1 (de) * 2004-12-20 2006-06-29 Spindelfabrik Sü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Unterdruckkanal für Faserbündelungseinrichtungen einer Spinnmaschine
CN104018257A (zh) * 2014-06-11 2014-09-03 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大牵伸的低负压集合装置
CN108070928A (zh) * 2016-11-14 2018-05-25 如皋市欧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积极传动的紧密纺吸聚圈传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3627Y (zh) * 2001-08-23 2002-05-29 东华大学 人字齿面双皮圈须条纤维集聚装置
DE102004062796A1 (de) * 2004-12-20 2006-06-29 Spindelfabrik Süssen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Unterdruckkanal für Faserbündelungseinrichtungen einer Spinnmaschine
CN104018257A (zh) * 2014-06-11 2014-09-03 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大牵伸的低负压集合装置
CN108070928A (zh) * 2016-11-14 2018-05-25 如皋市欧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积极传动的紧密纺吸聚圈传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488A (zh) * 2019-06-18 2019-09-17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智能纺专用的细纱后区牵伸压力棒组件及其应用
CN110241488B (zh) * 2019-06-18 2024-03-2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智能纺专用的细纱后区牵伸压力棒组件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3810B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6188B (zh) 一种负压引导捕捉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CN106337229B (zh) 纳米静电纺丝与短纤维环锭纺纱一体化成纱的方法
CN106987943B (zh) 一种利用单锭雾化给湿装置减少毛羽的环锭纺纱机
CN104746189B (zh) 一种负压引导捕捉式环锭纺纱方法
CN102226303A (zh) 一种柔洁纺纱方法
CN103014944B (zh) 一种分束助捻式涡流纺纱器
CN108456967A (zh) 一种双弹纱、制备方法及其织物
CN102634894A (zh) 一种改善转杯纺纱成纱性能的方法
CN101487153A (zh) 一种利用气流减少纱线毛羽的装置及其应用
CN102953180B (zh) 一种生产玉蚕纤维纯纺60支紧密纺纱的方法
CN104357972A (zh) 一种须条纤维双重聚集的纺纱方法
US10753014B2 (en) Half-slide matched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of ultra-smoothly reconstructing yarn hairy structure
CN105133109B (zh) 一种特细特纱的生产方法
CN108893810A (zh) 一种前置负压吸附式延续包缠毛羽的纺纱方法
CN203034183U (zh) 一种分束助捻式涡流纺纱器
CN105970387B (zh) 一种多微孔超柔纱的制备方法
CN112695421A (zh) 一种转杯包芯纱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04509575U (zh) 一种负压引导捕捉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CN213387224U (zh) 一种防磨损纱线错位卷绕装置
CN213113666U (zh) 一种环锭细纱机赛络纺粗纱缺失检测装置
CN108950762B (zh) 一种精确选择式去除纱条毛羽的纺纱方法
CN109281005B (zh) 一种皮圈钳口延续握持加捻的环锭纺纱方法
CN207525402U (zh) 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
CN108950761B (zh) 一种侧向负压引导捕捉式环锭纺纱装置
CN206279296U (zh) 一种弹性压持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