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501B -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501B
CN108886501B CN201780023339.5A CN201780023339A CN108886501B CN 108886501 B CN108886501 B CN 108886501B CN 201780023339 A CN201780023339 A CN 201780023339A CN 108886501 B CN108886501 B CN 108886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ss
iot
specific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33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501A (zh
Inventor
张宰性
李相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175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7023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195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365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Tele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6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0Overload detection or protection within a single switching element
    • H04L49/501Overload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measured or perceived resources with hig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H04W36/385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of the cor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IoT)网络设备,其包括:分组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两个或多个基站接收同一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检查单元,用于在两个或多个基站中检查是否存在具有发生分组发送/接收失败的特定基站;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查出特定基站时,从处理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或者传输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所使用的对象中,把所述特定基站从所述两个或多个基站中排除,并且避免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基站,从而使得IoT服务质量能够提高。

Description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联网(IoT)技术。
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通过避免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来提高IoT服务质量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用于通过我们生活中物体之间的有线/无线网络连接来共享信息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在诸如医疗健康、远程抄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和智能农场的各个领域中受到关注。
下面将简要描述用于基于IoT技术提供IoT服务的IoT网络结构。
IoT网络由远程IoT终端、客户终端、网络设备以及BS构成,其中客户终端内安装有用于IoT的应用程序(以下,称为IoT app)以识别远程IoT终端的数据并控制IoT终端的,网络设备(或IoT app服务器)通过有线/无线网络连接IoT终端和客户终端(IoT app),BS(以下,称为IoT BS)用作网关以在IoT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发送/接收分组。
在IoT网络结构中提供的IoT服务中,当IoT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IoT终端以广播方式(broadcast)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多个IoT BS接收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此外,在IoT服务中,当网络设备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时,网络设备向为该IoT终端预选的一个IoT BS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并且接收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IoT BS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在IoT网络中,定义了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频带,并且仅作为网关的IoTBS不采用高级计算(computation)。
当IoT BS由于来自第三方的恶意攻击(jamming)或另一网络的干扰而具有信号干扰时,IoT BS不能自行改变频带并且连续使用相同的频带。
此外,在IoT网络中,IoT BS在过载状态下除了将下行链路分组丢弃(Drop)之外不能执行任何操作,因此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不能始终如一并且受到IoT设备状态的影响。
因此,本公开通过提出了一种避免使用发生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避免使用过载状态下的BS的新方法,来提高IoT服务的质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已经做出了本公开,以通过避免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并且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来提高IoT服务的质量。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IoT)网络设备。IoT网络设备包括:分组接收器,其被配置为通过两个或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识别单元,其被配置为从两个或多个BS识别分组发送/接收具有错误的特定BS;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当识别出特定BS时,从两个或多个BS中排除特定BS,来处理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或者为终端传输下行链路分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IoT)网络设备。该IoT网络设备包括:分组接收器,其被配置为通过两个或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识别单元,其被配置为识别两个或多个BS中是否存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当识别出特定BS时,使用通过两个或多个BS中除了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处理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具体而言,识别单元可以配置为:当从BS接收到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的特定消息时,把该BS识别为特定BS。
具体而言,当识别出特定BS时,控制器可以将两个或多个BS的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
具体而言,控制器可以从其余BS中选择的BS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以将传输频带改变为另一频带,从而使两个或多个BS的用于终端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能够改变为另一频带,来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物联网(IoT)网络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两个或多个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从两个或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以及当识别出特定BS时,使用通过从两个或多个中除了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处理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具体而言,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识别出特定BS时,将两个或多个BS的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
具体而言,该改变可以包括:通过从其余BS中选择的BS向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以将传输频带改变为另一频带,从而使两个或多个BS的用于终端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能够改变为另一频带,来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IoT)网络设备。该IoT网络设备包括:分组接收器,其被配置为通过两个或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识别单元,其被配置为从两个或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过载的特定BS;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当识别出特定BS时,从两个或多个BS中排除特定BS,以选择用于传输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
具体而言,控制器可以从两个或多个BS中除了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中选择BS,来传输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该BS具有相对于终端的最佳信道状态(SNR:信噪比)。
具体而言,当从BS接收到包括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的特定消息时,识别单元可以把该BS识别为特定BS。
具体而言,控制器在处理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时,使用通过两个或多个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中的通过特定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物联网(IoT)网络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两个或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从两个或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过载的特定BS;以及当识别出特定BS时,通过从两个或多个BS中排除特定BS来选择用于传输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
具体而言,该选择可以包括:从两个或多个BS中除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中选择BS,来传输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该BS具有相对于终端的最佳信道状态(SNR)。
技术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通过避免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IoT BS,可以实现提高IoT服务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应用了本公开的IoT网络结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oT网络设备的构造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IoT BS避开(改变)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的情形;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避免处于过载状态的IoT BS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情形;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oT网络设备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IoT网络设备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注意,这里使用的技术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除非该术语被定义为另一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过度包含的含义或过度排除的含义。当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是不能准确表达本公开的构思的不正确技术术语时,该技术术语应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正确技术术语代替。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通用术语应该被解释为根据字典定义的语境,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过度限缩的含义。
此外,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只要上下文中他们明显区分开。在本公开中,术语“包括”或“包含”不应被解释为必须包括本文公开的各种元件或各种步骤的全部,而是应被解释为可以不包括这些元件或步骤中的一些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元件或步骤。
此外,尽管使用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的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仅是出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的目的而使用这些术语。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此外,在本公开技术的以下描述中,对结合于此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当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被省略。此外,应该注意,附图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而技术构思不应被解释为受附图的限制。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给附图中的元件添加附图标记时,相同的元件尽管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但是相同的元件尽可能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此外,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对这里并入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当确定该描述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被省略。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应用本公开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的结构。
如图1中所示,IoT网络的结构包括:远程IoT终端(例如,终端1、2、......X);客户终端(未示出),其内安装有IoT应用程序以识别远程IoT终端的数据并控制IoT终端;网络设备100(IoT app服务器),其用于通过有线/无线网络连接IoT终端和客户终端(IoT app);以及IoT基站(例如,BS 1、2、...L),其用作网关以在IoT终端和网络设备100之间执行分组发送/接收。
下面将简要描述在IoT网络结构中提供的IoT服务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组传输过程。
首先,当IoT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IoT终端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多个IoT BS接收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此外,当网络设备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时,网络设备向为IoT终端预选的一个IoT BS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并且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IoT BS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由于在IoT网络中使用未许可频带的频率,因此容易发生由于第三方恶意攻击(jamming)或另一网络的干扰引起的信号干扰。
然而,在当前的IoT网络中,定义了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频带,并且IoTBS仅用作网关但不采用高级计算(computation),因此即使在IoT BS中发生信号干扰,IoTBS也不能自行改变频带。
由此,IoT设备连续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因此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迅速降低,这导致IoT服务质量劣化的问题。
同时,在当前IoT网络中,由于IoT BS仅用作网关但尚未采用高级计算(computation),因此即使IoT BS处于过载状态,IoT BS也不能自行阻止从IoT网络设备接收下行链路分组。
仅通过一个IoT BS(下行链路BS)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然而,当下行链路BS处于过载状态时,下行链路BS除了丢弃(Drop)下行链路分组之外不能执行任何操作,因此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不能始终如一并且受到下行链路BS状态的影响。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避免使用发生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IoT BS的新方法,从而提高了IoT服务的质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实现本公开提出的方法的IoT网络设备。
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oT网络设备(在下文中,称为网络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包括:分组接收器110,其被配置为通过两个或多个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识别单元120,其被配置为识别两个或多个BS中是否存在分组发送/接收中存在错误的特定BS;以及控制器130,其被配置为当识别出特定BS时,从两个或多个BS中排除特定BS,来处理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或传输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
这里,终端是图1中描述的IoT终端(例如,终端1、2、......X)。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描述IoT终端,即终端1、2、...X其中之一,例如终端1。
同时,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在IoT网络中避免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IoT BS的方法,因此,上面和下面描述的BS被理解为用作网关的IoTBS。
分组接收器110通过两个或多个BS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如上所述,在IoT网络中,当IoT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IoT终端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多个IoT BS接收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因此,当作为IoT终端的终端1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终端1附近的多个IoT BS可以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网络设备100,即分组接收器110,通过两个或多个BS(即,多个BS)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图1中所示的BS 1、2和3被描述为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的两个或多个BS。
也就是说,当终端1通过IoT服务所使用的未许可频带上的一个频率信道(频带F1)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在下文中假设多个IoT BS,即BS 1、2和3,在终端1附近通过频带F1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同时,如上所述,当IoT网络设备向IoT网络中的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时,IoT网络设备向为IoT终端预先选择的一个IoT BS(下文中,称为下行链路BS)发送下行链路分组,而接收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下行链路BS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为此,IoT网络为IoT终端选择一个下行链路BS。也就是说,IoT网络从已接收到IoT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IoT网络已发送过上行链路分组的多个IoT BS中,为相应IoT终端选择具有最佳信道状态(SNR:信噪比)的IoT BS作为下行链路BS。
因此,网络设备100从已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上行链路分组的多个BS 1、2和3中,为终端1选择具有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作为下行链路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终端1位于最靠近BS 3的位置,因此,在BS 1、2和3中,对于终端1而言,BS 3具有最佳信道状态(SNR)。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00在多个BS 1、2和3中选择BS 3作为下行链路BS,并且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例如,ACK或控制命令)生成时,向这一个下行链路BS 3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并且已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下行链路BS 3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识别单元120识别在例如BS 1、2和3的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两个或多个BS之中是否存在分组发送/接收具有错误的特定BS。
当识别单元120识别出特定BS时,控制器130从BS 1、2和3中排除所识别出的特定BS,来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或传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控制器130将分组发送/接收中具有错误的特定BS从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中排除,来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或传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
此时,分组发送/接收中的错误可以指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组所使用的频带中的信号干扰或IoT BS的过载状态。
在下文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假设分组发送/接收中的错误是信号干扰。
识别单元120识别例如BS 1、2和3的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两个或多个BS中,是否存在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
具体地,下面将描述识别是否存在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的过程。
当由于IoT BS附近的第三方恶意攻击(jamming)或另一网络的干扰而发生信号干扰时,IoT BS可以检测到信号干扰的发生。
例如,IoT BS可以针对IoT服务所使用的未许可频带上的所有频率监视各信道的各频带(F1、F2、...)的信道状态(SNR:信噪比),以及当存在信道状态(SNR)快速变坏或变得等于或低于阈值的频带时,确定在相应频带中发生信号干扰。
当然,IoT BS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检测信号干扰的发生。
当IoT BS已经检测到信号干扰的发生时,IoT BS可以向网络设备100发送包括关于具有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的特定消息。
优选地,根据IoT BS和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特定消息是PUSH DATA(推送数据)消息。
关于具有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是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信道)的标识信息(例如,中心频率)。
如果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信道)的数量是多个,则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可以包括多个频带(信道)的标识信息(例如,中心频率)的阵列。
IoT BS和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是GWMP(Gateway Message Protocol:网关消息协议)。在当前的IoT技术中尚未定义IoT BS检测信号干扰并且向网络设备100通知信号干扰。
因此,本公开新定义了在当前IoT技术中未定义的以下内容:IoT BS根据IoT BS与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的GWMP标准,通过PUSH DATA消息向网络设备100通知信号干扰。
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已检测到信号干扰的IoT BS可以向网络设备100发送GWMP标准的PUSH DATA消息,该PUSH DATA消息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从而向网络设备100通知信号干扰。
当网络设备100从BS 1、2和3中的某一BS接收到特定消息,即,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的根据GWMP标准的PUSH DATA消息时,网络设备100(即,识别单元120)将该BS识别为特定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BS 3检测到频带F1中的信号干扰,并且向网络设备100发送包括关于频带F1的信息(频带F1的中心频率)的PUSH DATA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识别单元120可以将在BS 1、2和3中发送了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F1的信息(单个标识信息)的PUSH DATA消息的BS 3识别为特定BS,并且从PUSHDATA消息识别具有信号干扰的频带F1。
当在BS 1、2和3中识别出特定BS(例如,BS 3)时,控制器130仅使用通过BS 1、2和3中除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所接收的上行链路分组,来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当通过多个IoT BS接收到IoT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时,网络设备100将基于上行链路分组的数据映射/保持到相应的IoT终端,从而允许客户终端识别IoT终端的数据,并控制IoT终端。此外,网络设备100使用通过多个IoT BS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执行IoT服务的对上行链路分组处理的所有处理,例如基于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IoT BS。
当如上所述地执行IoT服务的对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处理的所有处理时,控制器130通过丢弃(Drop)BS 1、2和3中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仅使用通过其余BS 1和2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排除BS 3,用以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这是通过丢弃通过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而不使用它,来防止IoT服务质量的恶化,因为通过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可靠性低。
此外,由于即使在IoT网络中通过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被丢弃而没有被使用,终端1的相同上行链路分组也通过其他BS 1和2被接收到了,所以对于正常提供IoT服务没有问题。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改变IoT BS的频带,以避免作为通过BS 3所接收到的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可靠性恶化的根本原因的信号干扰。
更具体地,当识别出特定BS(即,BS 3)时,控制器130将BS 1、2和3用于终端1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
也就是说,BS 1、2和3用于终端1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是频带F1,因此控制器130将BS 1、2和3用于终端1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
如上所述,在IoT网络中IoT BS不能自行改变频带。
同时,在IoT网络中定义了基于网络改变IoT终端的传输频带的信令。
因此,本公开通过改变IoT终端的传输频带的信令,来改变IoT BS的频带。
更具体地,控制器130通过BS 1、2和3中除了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的BS向终端1发送控制消息,以将传输频率改变为另一频带。
此时,控制消息指的是IoT网络中基于网络改变IoT终端的传输频带的信令(Modification Channel Req/Resp:信道修改请求/响应)。
此外,从其余BS 1和2中选择的BS是其余BS 1和2中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信噪比)的BS。
如上所述,控制器130丢弃(Drop)通过BS 1、2和3中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仅使用通过其余BS 1和2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因此,在基于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下行链路分组传输的IoT BS的过程中,控制器130从BS 1、2和3中除了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一个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选择了BS 2。
当选择BS 2作为用于终端1的下行链路传输的IoT BS时,在改变BS的选择之前,在网络设备100中生成的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通过BS 2向终端1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30通过所选择的BS 2发送控制消息,以将终端1使用的传输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到另一频带(例如,频带F2)。
当网络设备100向BS 2发送控制消息,即下行链路分组时,BS 2通过频带F1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控制消息),并且因为BS 2在频带F1中没有检测到信号干扰,所以终端1成功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控制消息)。
终端1根据从网络设备100所接收到的控制消息,将传输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为另一频带(例如,频带F2),并且以后生成的上行链路分组通过改变后的频带F2以广播(broadcast)方式来发送。
因此,因为在各频带中发生了信号干扰,即使BS 3在频带F1中具有信号干扰,BS1、2和3全部能够通过在终端1附近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频带F2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在基于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下行链路分组传输的IoT BS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0在BS 1、2和3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一个BS,即,频带F2的最佳信道状态(SNR),并且向所选择的BS发送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
在IoT网络中,定义了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频带。
被网络设备100选择作为终端1的下行链路BS的BS(BS 1、2和3之一)接收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并且通过频带F2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如同在接收上行链路分组时一样。
如上所述,当具有信号干扰的IoT BS向网络通知信号干扰时,可以使用基于网络的信令来改变IoT终端的传输频带,使得IoT BS的频带可以根据在IoT网络中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频带的特性而自然地改变。
结果,在本公开中,使用用于基于网络改变IoT终端的传输频带的信令来实现基于网络改变IoT BS的频带。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通过执行改变IoT BS的频带的方法来实现提高IoT服务质量的效果,其中该方法适用于IoT网络并且能够改变IoT BS的具有信号干扰的频带。
同时,即使IoT终端由于第三方恶意攻击(jamming)或另一网络的干扰而发生信号干扰,本公开也可以实现IoT终端频带的改变。
例如,当监视当前使用的传输频带的信道状态(SNR)并且信道状态(SNR)快速变坏或者降低到等于或低于阈值时,IoT终端可以检测到当前传输频带中发生了信号干扰。
当然,IoT终端以各种方式检测信号干扰的发生。
由于在当前的IoT技术中IoT终端能够自行改变频带,因此当IoT终端检测到当前传输频带内发生了信号干扰时,IoT终端将传输频带改变为IoT服务所使用的未许可频率中的另一个频带,然后通过改变后的传输频带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特别地,当根据本公开的改变IoT BS的频带的方法应用于IoT技术(LoRa:长距离)时,该长距离(LoRa)是在IoT技术中专用于低速(<1kbps)传输和在大覆盖范围内支持低功率的少量数据传输,可以期望进一步提高IoT服务质量,这是因为可以基于网络改变IoT BS的频带。
同时,下面将针对IoT BS过载作为分组发送/接收中的错误的情形来描述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
识别单元120在例如BS 1、2和3的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两个或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处于过载状态的特定BS。
下面将详细描述识别是否存在处于过载状态的特定BS的过程。
BS可以检测自身状态是否是过载状态。
例如,当通过BS同时发送/接收分组的终端(IoT终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数量,通过BS同时发送/接收的分组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业务量大于或等于阈值,在IoT服务所使用的未许可频带中已使用(已分配)的频率资源大于或等于阈值,或者识别出预定的错误时,该BS可以检测到自身的状态是过载状态。
当然,BS以各种方式检测自身状态是过载状态。
检测到自身状态处于过载状态的BS可以向网络设备100发送包括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的特定消息。
优选地,特定消息是由BS和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定义的PUSH DATA消息。
优选地,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是关于状态是过载状态(真)还是解除过载状态(假)的信息。
当BS与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是GWMP(Gateway Message Protocol:网关消息协议)时,检测到自身过载状态的BS可以将与产生了过载相关的信息(真)插入到GWMP中定义的PUSH DATA消息中的现有字段或新增字段中,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PUSH DATA消息。
在当前的IoT技术中,尚未定义BS检测过载状态并且向网络设备100通知过载状态的部分。
因此,本公开新近定义了以下部分:BS根据IoT BS与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即GWMP标准,通过PUSH DATA消息向网络设备100通知当前IoT技术中未定义的过载状态。
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检测到过载状态的BS可以通过GWMP标准中的PUSHDATA消息向网络设备100通知产生了过载。
网络设备100,即识别单元120,将BS 1、2和3中发送特定消息(即,包括关于产生了过载的信息(真)的、根据GWMP标准的PUSH DATA消息)的BS识别为特定BS(以下,过载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BS 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包括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真)的PUSH DATA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在BS 1、2和3中是BS 3发送了包括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真)的PUSH DATA消息的情况下,识别单元120可以将BS 3识别为特定BS,即,过载BS。
当在BS 1、2和3中识别出过载BS(例如,BS 3)时,控制器130在从BS 1、2和3中选择用于传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时,排除BS 3。
也就是说,当识别单元120识别出已经过载的过载BS(例如,BS 3)时,控制器130在终端1的下行链路BS的选择中,从BS 1、2和3中排除了过载BS 3,以将BS 3排除在用于传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的目标之外。
控制器130从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的BS1、2和3中除过载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在BS 1和2中BS 2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00在多个BS 1、2和3中除了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但是处于过载状态的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2作为下行链路BS,并且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例如,ACK或控制命令)生成时,向一个下行链路BS 2发送下行链路分组,而已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下行链路BS 2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考虑到BS 1、2和3在终端1附近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无论选择BS 1、2和3中的哪个作为下行链路BS向终端1发送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都没有重大问题。由于与终端1的信道状态(SNR)不同,只是存在质量差异。
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在多个BS 1、2和3中,选择BS 2而不是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3作为下行链路BS,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也可以通过BS 2被终端1正常接收。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通过在选择用于IoT终端的下行链路BS中排除处于过载状态的BS,来防止处于过载状态的BS被用于传输IoT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
同时,即使BS 3处于过载状态,由BS 3所接收到的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一旦被网络设备100正常接收到就没有可靠性问题。
因此,为了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控制器130也可以使用通过两个或多个BS(即,BS 1、2和3)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中通过过载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当通过多个BS接收到IoT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时,网络设备100将基于上行链路分组的数据映射/保持到相应的IoT终端,从而允许客户终端识别IoT终端的数据并控制IoT终端。此外,网络设备100使用通过多个IoT 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执行IoT服务的上行链路分组处理的所有处理,如基于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IoT BS。
此时,当通过BS 1、2和3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时,控制器130正常接收/使用通过BS 1、2和3所接收到的所有上行链路分组,而不单独处理通过BS 1、2和3中过载的BS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执行IoT服务的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有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在选择IoT终端的下行链路BS时,处于过载状态的BS被排除在外,因此不通过过载BS中的BS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由此,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
因此,在本公开中考虑BS的状态,使得可以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来向IoT终端传输下行链路分组。
因此,在本公开中,可以防止由IoT网络设备发送的IoT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被BS丢弃,因此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也能够始终如上行链路分组一样好。
同时,与BS向网络设备100通知过载状态的部分一样,BS根据BS和网络设备100之间的协议,即,本公开中的GWMP标准,使用PUSH DATA消息新定义了BS通知网络设备100解除过载状态的部分。
也就是说,检测到自身过载状态已解除的BS可以将与过载解除相关的信息(假)插入到GWMP中定义的PUSH DATA消息的现有字段中或者新增字段中,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PUSH DATA消息。
当从过载BS 3接收到包括与过载解除相关的信息(真)的PUSH DATA消息时,网络设备100识别出BS 3的过载状态被解除,并且从BS 1、2和3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而不会在选择终端1的下行链路BS时排除BS 3。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在为IoT终端选择下行链路BS时处于过载状态的BS被排除在外,因此不通过过载BS中的BS向IoT终端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由此,避免了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
因此,在本公开中,考虑了BS的状态,可以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来向IoT终端传输下行链路分组,从而防止IoT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被BS丢弃,并且使得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始终良好。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通过实现适合于IoT网络以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BS来向IoT终端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下行链路分组传输方法,可以实现提高IoT服务质量的效果。
特别地,当本公开应用于IoT技术(LoRa:长距离)时,该长距离(LoRa)是在IoT技术中专用于低速(<1kbps)传输和在大覆盖范围内支持低功率的少量数据传输,可以期望通过使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达到上行链路分组的接收成功率的水平,来进一步提高IoT服务质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IoT BS避免(改变)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的情况。
为了便于描述,当终端1通过IoT服务所使用的未许可频带上的频率的一个信道(频带F1)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在下文中假设终端1附近通过频带F1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终端1在S10中通过频带F1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并且终端1附近通过频带F1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此时,当BS 3在S20中检测到频带F1中发生了信号干扰时,BS 3在S30中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100发送GWMP标准中的、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F1的信息(频带F1的中心频率)的PUSH DATA消息,来向网络设备100通知信号干扰。
然后,在S40中,网络设备100可以基于PUSH DATA消息在已发送过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中识别出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并且识别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F1。
在S50中已接收到终端1通过频带F1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中,网络设备100在S60中仅使用通过除了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为了执行IoT服务的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有处理,网络设备100丢弃(Drop)通过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仅使用通过BS 1、2和3中其余BS 1和2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在S70中,在基于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下行链路BS的过程期间,网络设备100从BS 1、2和3中除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一个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选择了BS 2。
当选择了BS 2作为用于传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的下行链路BS时,网络设备100在S80中通过所选择的BS 2向终端1发送控制消息,以将终端1所使用的传输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为另一频带(例如,频带F2)。
当网络设备100在S80中向BS 2发送控制消息,即,下行链路分组时,BS 2通过频带F1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控制消息)。
此时,由于BS 2在频带F1中没有检测到信号干扰,因此在S90中终端1正常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控制消息)。
终端1在S100中根据从网络设备100接收到的控制消息(Modification ChannelReq:信道修改请求)内的信道索引,将传输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为另一频带(例如,频带F2),然后,在S110中通过改变后的频带F2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包括控制消息的响应消息(Modification Channel Resp:信道修改响应)的上行链路分组。
因为在各频带中发生了信号干扰,即使BS 3在频带F1中具有信号干扰,BS 1、2和3全部都能够通过在终端1附近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频带F2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oT网络设备的操作方法。
与参照图3的描述类似,假设当终端1通过频带F1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在终端1附近通过频带F1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公开的操作网络设备100的方法中,在S200中通过BS 1、2和3接收终端1已通过频带F1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
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210中识别在BS 1、2和3中是否存在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当在BS 1、2和3中存在发送特定消息(即,根据GWMP标准的PUSH DATA消息,其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的BS时(S210为是),该BS可以被识别为特定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BS 3在频带F1中检测到信号干扰,并且向网络设备100发送包括关于频带F1的信息(频带F1的中心频率)的PUSH DATA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220中,BS 1、2和3中发送了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F1的信息(单个标识信息)的PUSHDATA消息的BS3可以被识别为特定BS,并且可以从PUSH DATA消息中进一步识别出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率F1。
此后,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当在S230中通过BS 1、2和3接收到终端1通过频带F1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时,在S240中,在BS 1、2和3中,仅通过除了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可以用于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为了执行IoT服务的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有处理,通过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被丢弃(Drop)并且仅使用通过BS 1、2和3中其余的BS 1和2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改变IoT BS的频带以避免信号干扰,该信号干扰是通过BS 3所接收到的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可靠性恶化的根本原因。
更具体地,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当识别出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时,在S250和S260中通过在BS 1、2和3中除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所选择的BS,向终端1发送将传输频带改变为另一频带的控制消息。
此时,控制消息指的是IoT网络中基于网络改变IoT终端的传输频带的信令(Modification Channel Req/Resp:信道修改请求/响应)。
此外,在其余BS 1和2中的所选的BS可以是在其余BS 1和2中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为了执行IoT服务的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有处理,通过具有信号干扰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被丢弃(Drop)并且仅使用通过BS 1、2和3中其余的BS 1和2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基于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IoT BS的处理期间,在S250中,从BS 1、2和3中除了BS 3之外其余的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一个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选择了BS 2。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260中,通过所选择的BS 2向终端1发送控制消息(Modification Channel Req:信道修改请求),以将终端1使用的传输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为另一频带(例如,频带F2)。
当网络设备100向BS 2发送控制消息,即下行链路分组时,BS 2通过频带F1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控制消息),并且因为BS 2在频带F1中没有检测到信号干扰,所以终端1成功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控制消息)。
终端1根据从网络设备100接收的控制消息中的信道索引,将传输频带从当前频带F1改变为另一频带(例如,频带F2),并通过改变后的频带F2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自此之后生成的上行链路分组。
因此,因为在各频带中发生信号干扰,即使BS 3在频带F1中具有信号干扰,BS 1、2和3全部都能够通过在终端1附近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频带F2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270中从BS 1、2和3接收终端1已通过频带F2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
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280中,在基于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选择用于下行链路分组传输的IoT BS的处理期间,从BS 1、2和3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即,频带F2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一个BS,并且向所选的BS发送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
在IoT网络中,定义了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频带。
网络设备100选择作为终端1的下行链路BS并且接收到了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BS 1、2和3其中之一)通过频带F2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如同接收上行链路分组一样。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避免处于过载状态的IoT BS传输下行链路分组的情形。
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当终端1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在终端1附近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终端1在S10中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并且在终端1附近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当BS 3在S21中检测到自身处于过载状态时,BS 3在S31中可以通过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特定消息,即,根据GWMP标准的包括与产生了过载相关的信息(真)的PUSH DATA消息,来通知网络设备100产生了过载。
在S41中,网络设备100可以基于PUSH DATA消息识别在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中已经过载的BS 3。
当在S41中识别出过载BS(例如,BS 3)时,网络设备100在选择识别出过载BS的时间点之后终端1的下行链路BS时,从BS 1、2和3中排除过载BS 3。
更具体地,不知道BS 3的过载状态的终端1在S50中仍然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因此BS 1、2和3一旦接收到上行链路分组,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此时,即使BS 3处于过载状态,通过BS 3所接收到的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一旦被网络设备100正常接收到就没有可靠性问题。
当即使在识别出过载BS 3的时间点之后通过BS 1、2和3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时,网络设备100在S61中正常接收/使用通过BS 1、2和3接收到的所有上行链路分组,而不单独处理通过BS 1、2和3中已经过载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执行IoT服务的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有处理。
另一方面,在识别出过载BS 3的时间点之后,在S71中,在已接收过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已发送过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中,从除了过载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在BS 1和2中BS 2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因为终端1在BS 3之后接下来最接近BS 2。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00在S71中在除了多个BS 1、2和3中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但处于过载状态的BS 3之外的其余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2作为下行链路BS,并且在S81中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例如,ACK或控制命令)生成时向一个下行链路BS 2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并且已经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下行链路BS 2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考虑到在终端1附近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无论选择BS 1、2和3中哪一个作为下行链路BS,对于向终端1发送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都没有大问题,但是由于与终端1的信道状态(SNR)不同,只是存在质量差异。
因此,即使如上所述选择BS 2作为下行链路BS而不是在多个BS 1、2和3中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3,在S91中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通过BS 2也可以被终端1正常接收到。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oT网络设备的操作方法。
与参照图4的描述类似,假设当终端1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时,在终端1附近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BS 1、2和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00中通过BS 1、2和3接收终端1已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
基于在BS 1、2和3中不存在过载BS的前提,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00中当生成用于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例如,ACK或控制命令)时,向BS 1、2和3中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下行链路BS(例如,BS 3)发送下行链路分组,并且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这一个下行链路BS 3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当通过多个BS 1、2和3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且通过一个预先选择的下行链路BS 3发送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时,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10中识别在BS 1、2和3中是否存在过载的特定BS。
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BS 1、2和3中发送特定消息(即,根据GWMP标准、包括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真)的PUSH DATA消息)的BS被识别为特定BS(下文中,过载BS)(S110为是)。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BS 3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了包括与产生了过载有关的信息(真)的PUSH DATA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20中BS 3被识别为特定BS,即,过载BS,并且当选择用于在识别出过载BS的时间点之后传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的下行链路BS时,从BS 1、2和3中排除过载BS 3。
更具体地,不知道BS 3的过载状态的终端1仍然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送上行链路分组,因此位于终端1附近的BS 1、2和3一旦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就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即使BS 3处于过载状态,在S130中也可以通过BS 3以及BS 1和2接收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
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当即使在识别出过载BS 3的时间点之后通过BS 1、2和3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时,在S140中通过BS 1、2和3接收到的所有上行链路分组被正常接收/使用,而不单独处理通过BS 1、2和3中已经过载的BS 3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执行IoT服务的处理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有处理。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50中在识别出过载BS3的时间点之后,在接收到终端1的上行链路分组并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的BS1、2和3中,从除了过载BS 3之外其余的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并且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链路分组。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在BS 1和2中BS 2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因为终端1在BS 3之后接下来最接近BS 2。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60中从除了BS1、2和3中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但处于过载状态的BS 3之外其余的BS 1和2中,选择具有相对于终端1的最佳信道状态(SNR)的BS 2作为下行链路BS。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网络设备100的操作方法中,在S160中,当终端1的下行链路分组(例如,ACK或控制命令)生成时,向下行链路BS 2发送下行链路分组,而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BS 2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分组。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通过避免使用发生了信号干扰的频带以及避免使用处于过载状态的IoT BS,可以实现提高IoT服务质量的效果。
同时,本公开中描述的功能操作和主题的实现可以通过数字电子电路、本公开描述的结构及包括计算机软件、固件或硬件的等同物,或者其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实现可以实现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即,在有形程序存储介质上编码以控制处理系统的操作或通过操作来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存储设备、机器可读存储板、存储器设备、影响机器可读无线电波信号的材料的成分、或其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系统”或“设备”例如覆盖可编程处理器、计算机或包括多处理器或计算机的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类型的机构、设备和机器。除了硬件之外,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在请求时为计算机程序创建执行环境的代码,例如构造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者其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的代码。
计算机程序(也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程序、脚本或代码)能够用任何形式的编程语言编写,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声明或过程语言,并且它能够以任何形式部署,包括独立程序或模块、组件、子例程或适于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他单元。计算机程序可以,但不是必需,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程序能够存储在提供给所请求程序的单个文件中,存储在多个协调文件中(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部分代码的文件),或者存储在持有其他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中(例如,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计算机程序能够部署为在一个计算机上执行或在位于一个站点上或分布在多个站点上并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上执行。
适合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所有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和存储设备,例如,诸如EPROM、EEPROM和闪存器件的半导体存储设备;如外部硬盘或外部盘的磁盘;磁光盘;CD-ROM和DVD-ROM盘。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专用逻辑电路来添加或集成在逻辑电路中。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实现可以在包括诸如数据服务器的后端组件、诸如应用服务器的中间件组件、诸如具有网页浏览器或图形用户界面的客户端计算机的前端组件、后端、中间件和前端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所有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实现,用户通过该浏览器或图形用户界面能够与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主题的实现进行交互。系统的组件能够通过诸如互联网或媒介的任何类型数字数据通信互相连接。
尽管说明书包括多个具体实现的细节,但他们不应被解释为对任何公开或可要求保护的范围的限制,而是作为特定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可以特有的特征的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在单独实施方式的情形下所描述的某些特征也能够在单个实施方式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方式的情形下所描述的各种特征也能够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子组合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实现。此外,尽管特征可以在上面被描述为以特定组合起作用并且甚至最初如此声明,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从组合中排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涉及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型。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绘出了操作,但是该描绘不应被理解为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来执行操作,或者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达到优选效果。在特定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系统组件的分离不应被理解为在所有实现中都需要这种分离。另外,应该理解,所描述的程序组件和系统通常能够在单个软件包中集成在一起或者可以被封装在多个软件产品中。
如上所述,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因此,尽管已经参照上述示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一些部分进行修改、改变或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详细描述来限定。因此,将被解释为从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范围及其构思等同物所得出的所有修改和变型都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物联网IoT网络设备,该IoT网络设备包括:
分组接收器,所述分组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识别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是否存在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识别出特定BS时,使用通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除了所述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处理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其中,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当从BS接收到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的特定消息时,将该BS识别为所述特定BS,并且
其中,当识别出所述特定BS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的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T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从所述其余BS中选择的BS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以将传输频带改变为所述另一频带,从而使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的用于终端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能够改变为接收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述另一频带。
3.一种操作物联网IoT网络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两个或更多个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具有信号干扰的特定BS;以及
当识别出所述特定BS时,使用通过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除了所述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来处理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其中,所述识别步骤包括:当从BS接收到包括关于发生了信号干扰的至少一个频带的信息的特定消息时,将该BS识别为所述特定BS,并且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识别出所述特定BS时,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的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的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改变为没有发生信号干扰的另一频带的步骤包括:通过从所述其余BS中选择的BS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以将传输频带改变为所述另一频带,从而使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的用于终端的分组发送/接收的频带能够改变为接收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所述另一频带。
5.一种物联网IoT网络设备,该IoT网络设备包括:
分组接收器,所述分组接收器被配置为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过载的特定BS;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当识别出所述特定BS时,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排除所述特定BS,以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
其中,当从BS接收到包括与产生过载有关的信息的特定消息时,所述识别单元将该BS识别为所述特定B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oT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除了所述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中选择BS,以传输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该BS具有相对于所述终端的最佳信道状态,所述信道状态即为信噪比SNR。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oT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处理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时,使用通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中的通过所述特定BS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
8.一种操作物联网IoT网络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基站BS接收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
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识别是否存在过载的特定BS;以及
当识别出所述特定BS时,通过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排除所述特定BS来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
其中,所述识别步骤包括:当从BS接收到包括与产生过载有关的信息的特定消息时,将该BS识别为所述特定B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用于传输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的BS的步骤包括: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BS中除所述特定BS之外的其余BS中选择BS,以传输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分组,该BS具有相对于所述终端的最佳信道状态,所述信道状态即为信噪比SNR。
CN201780023339.5A 2016-09-12 2017-06-30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08886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17565A KR101870237B1 (ko) 2016-09-12 2016-09-12 네트워크장치 및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10-2016-0117565 2016-09-12
KR10-2016-0119529 2016-09-19
KR1020160119529A KR101953650B1 (ko) 2016-09-19 2016-09-19 네트워크장치 및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PCT/KR2017/006981 WO2018048077A1 (ko) 2016-09-12 2017-06-30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장치 및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501A CN108886501A (zh) 2018-11-23
CN108886501B true CN108886501B (zh) 2023-03-24

Family

ID=6156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3339.5A Active CN108886501B (zh) 2016-09-12 2017-06-30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6322B2 (zh)
CN (1) CN108886501B (zh)
WO (1) WO20180480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8077A1 (ko) * 2016-09-12 2018-03-15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장치 및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9429340B (zh) 2017-08-25 2023-05-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838710B2 (en) * 2018-05-15 2020-11-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updating security preferences in a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environment
US20220174530A1 (en) * 2019-03-27 2022-06-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340367B2 (ja) * 2019-06-28 2023-09-07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609A (zh) * 2008-08-27 2011-07-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干扰信息来控制接入终端操作
KR20130036640A (ko) * 2011-10-04 2013-04-1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전송 제어 시그널링 메시지 처리방법 및 그 네트워크 노드
CN104955162A (zh) * 2015-06-23 2015-09-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分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5472780A (zh) * 2015-12-28 2016-04-06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物联网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广域物联网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62001A (ko) * 2001-01-19 2002-07-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재밍신호에 따른 주파수 채널 변환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40068707A (ko) 2003-01-27 2004-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지국시스템에서 패킷데이터를 전송할 기지국제어기를선택하는 방법
KR20040083861A (ko) * 2003-03-25 2004-10-06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재밍신호 감지가 가능한 디지털 중간주파신호 처리장치
JP4504293B2 (ja) * 2005-09-29 2010-07-14 株式会社東芝 複数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
KR100842275B1 (ko) 2006-12-06 2008-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Mmr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최적 경로 선택 방법
KR101106102B1 (ko) * 2010-03-22 2012-01-18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선 통신망을 운용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431742B1 (ko) 2011-08-26 2014-08-2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망 과부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18252B1 (ko) 2012-08-20 2019-09-0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제어장치 및 기지국제어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4285414B (zh) * 2013-05-13 2018-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过载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4301931A (zh) * 2014-09-24 2015-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拥塞/过载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基站
KR102165774B1 (ko) 2014-10-30 2020-10-1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사물 통신 단말의 네트워크 연결 제어 방법
FR3044198B1 (fr) * 2015-11-25 2018-04-27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d’une passerelle
WO2018048077A1 (ko) * 2016-09-12 2018-03-15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장치 및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609A (zh) * 2008-08-27 2011-07-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干扰信息来控制接入终端操作
KR20130036640A (ko) * 2011-10-04 2013-04-1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전송 제어 시그널링 메시지 처리방법 및 그 네트워크 노드
CN104955162A (zh) * 2015-06-23 2015-09-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分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5472780A (zh) * 2015-12-28 2016-04-06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物联网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广域物联网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oÿs Augustin et al.A Study of LoRa: Long Range & Low Power Network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sensors》.20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501A (zh) 2018-11-23
WO2018048077A1 (ko) 2018-03-15
US11076322B2 (en) 2021-07-27
US20190132774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6501B (zh)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US107576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8112030B (zh) 信息上报的触发方法和装置、信号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US1090482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nomous device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US1072872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94843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gnaling in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KR20200077578A (ko) D2d 통신에서 리소스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단말기기
JP7001307B2 (ja) 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582445B2 (en)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licing mobile devices
US20240080870A1 (en)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383100A1 (en) Support for receive-limite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environments
EP3542579B1 (en) Conditional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8091072A1 (en) Configurable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repor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3141617A (zh)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KR101870237B1 (ko) 네트워크장치 및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8886698B (zh) 网络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由网络装置和基站装置执行的下行链路分组传输基站重新选择方法
CN111788846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210014750A1 (en)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node change
KR101953650B1 (ko) 네트워크장치 및 네트워크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5473606A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148370B2 (en) Interference measuring method and interferenc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11165049A (zh) 链路重新配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EP4354989A1 (en) Preventive radio resources selection
CN112236954B (zh) 用于高效链路重配置的客户端设备、网络接入节点和方法
WO2023115469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on unlicensed carri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