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617A -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617A
CN113141617A CN202010067641.4A CN202010067641A CN113141617A CN 113141617 A CN113141617 A CN 113141617A CN 202010067641 A CN202010067641 A CN 202010067641A CN 113141617 A CN113141617 A CN 113141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preset condition
time length
terminal device
parameter me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76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小勇
赵治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76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749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6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Abstract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终端设备监控第一参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在切换至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其中,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采用上述方法,当终端设备确定信道质量恶化时可以主动调整波束,实现改善通信性能,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已经来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了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场景三大方向—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其中eMBB将能够为每个小区提供10G比特每秒级的上下行吞吐量,为了获得这样的带宽,eMBB将使用更加广泛的频谱资源,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使用的低频段扩展至高频段(例如28GHz、39GHz等)。
高频段电磁波具有高路损的特性,为了克服高频段导致的较大的传播损耗,实现更好的小区覆盖,一种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信号传输机制被采用,以通过较大的天线增益来补偿信号传播过程中的传输损耗。
现有技术中,通过参考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PBCH block,SSB)和/或信道状态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来维护基站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的工作波束对,但是考虑到对时频资源占用和功耗的开销,实际系统中配置的参考信号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场景,如UE发生快速旋转或者基站和UE中间突然有障碍物对电磁波产生了遮挡,都会出现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通信性能迅速下降,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因此当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而UE当前无法测量参考信号时,即在两次参考信号的测量间隔出现通信性能下降时,如何快速恢复通信性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在两次参考信号的测量间隔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所述终端设备监控第一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采用上述方法,当终端设备确定信道质量恶化时可以主动调整波束,实现改善通信性能,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选择除所述第一波束外最高RSRP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所述第二参数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使用所述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分别满足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时再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并在确定这些参数分别满足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时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以避免频繁切换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将所述第二波束切换至其他波束,直至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波束为工作波束。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切换波束直至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在为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时主动调整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解调参考信号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信噪比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调制编码方案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秩Rank下降的总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解调参考信号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信噪比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调制编码方案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秩Rank下降的总层数。其中,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不同。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监控上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理解的是以上参数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网络设备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所述网络设备监控第一参数,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在所述网络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网络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选择除所述第一波束外最高RSRP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采用上述设计,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二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所述第二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所述网络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分别满足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时再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并在确定这些参数分别满足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时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以避免频繁切换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网络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网络设备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将所述第二波束切换至其他波束,直至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网络设备使用的波束为工作波束。
采用上述设计,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切换波束直至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在为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时主动调整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反馈接收失败消息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解调参考信号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信噪比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调制编码方案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秩Rank下降的总层数。其中,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不同。
采用上述设计,网络设备可以监控上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理解的是以上参数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应理解的是,这里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还可以为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芯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应理解的是,这里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还可以为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网络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芯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P2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P3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调整波束的方法的概述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中UE主动调整波束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调整波束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调整波束的方法的概述流程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中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申请中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主要应用于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通信系统,例如,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系统,未来下一代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网元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通过下行信道发送信息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通过上行信道发送信息给网络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物联网终端设备等,也可以称为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还可以为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中的汽车、机器类通信中的机器等,在此不作限定。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演进型基站(eNodeB)、无线保真接入点(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WiFi AP)、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base station,WiMAX BS)等,在此不作限定。此外,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提供无线接入功能的网络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在NR系统中,称为gNB。
上述各网元既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实现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实例,或者是在适当平台上虚拟化功能的实例。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其他通信技术。本申请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以下简要介绍现有技术中确定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间的工作波束对的过程。其中,网络设备以gNB为例,终端设备以UE为例。
在UE接入进入连接态后,gNB通过配置的参考信号执行P2和P3过程,以实现确定gNB和UE间的工作波束对。其中,参考信号可以为SSB或CSI-RS。
在P2过程中,gNB在不同的时刻使用不同的发送波束发送参考信号,UE采用固定的接收波束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gNB,以便于gNB选择最优波束。示例性地,测量结果包括不同发送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测量值和/或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等,通常,若UE所处小区仅包括该UE,则gNB可以基于测量结果选择L1_RSRP测量值中的最大测量值对应的发送波束作为最优波束,或者,若UE所处小区包括多个UE,gNB可以基于测量结果和UE所处小区内的其他UE的信息确定UE对应的最优波束,如图2所示。
在P3过程中,gNB在不同的时刻始终使用P2中获得的最优波束发送参考信号,UE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来测量gNB发送的参考信号,从而获得UE的最优波束。示例性地,UE使用不同的接收波束来测量gNB发送的参考信号,得到不同接收波束对应的L1_RSRP测量值,UE选择L1_RSRP测量值中的最大测量值对应的接收波束作为最优波束,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P2过程和P3过程,gNB和UE可以选择各自确定的最优波束作为工作波束,通过重复上述P2过程和P3过程,可以实现持续保证gNB和UE始终工作在较优的波束对。
但是,在P3过程中,gNB为UE配置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参考信号,因此,当参考信号的周期较长时,UE无法根据检测到的信道条件的变化,快速调整到最优的工作波束上,从而导致用户的业务体验快速变差。
如图4所示,在时刻A,UE通过测量参考信号,确定工作波束为波束2。在时刻B,UE的姿态发生变化,例如UE自身旋转一定角度,但是此时没有到达参考信号发送周期,UE无法测量参考信号调整工作波束,则UE继续使用波束2作为工作波束,但是由于UE的姿态发生变化后,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因此导致通信性能迅速下降,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在时刻C,UE通过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新的工作波束为波束1,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得到改善。在时刻D,在gNB和UE间闯入障碍物,该障碍物遮挡住了当前的工作波束(即波束1),但是此时没有到达参考信号发送周期,UE无法测量参考信号调整工作波束,则UE继续使用波束1作为工作波束,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因此通信性能迅速下降,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直到时刻E,UE才能通过测量参考信号重新调整工作波束到波束0,使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得到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得到改善。
因此,当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而UE当前无法测量参考信号时,即在两次参考信号的测量间隔出现通信性能下降时,由于UE无法及时调整工作波束,将导致通信性能下降,从而可能影响到用户的业务体验。
实施例1: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用于解决在两次参考信号的测量间隔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在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终端设备监控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参数可以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1)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2)终端设备针对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US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
(3)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
(4)在第二时长内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重传次数;
(5)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
(6)在第四时长内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下降的总阶数;
(7)在第五时长内秩(Rank)下降的总层数。
其中,针对上述参数(5),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统计接收到的网络设备反馈的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的次数获得。针对上述参数6)中的MCS和参数(7)中的Rank,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调度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获得。因此,基于获得上述参数的不同方式,上述参数中的(1)~(4)为终端设备检测通信性能得到的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上述参数中的(5)~(7)为终端设备针对网络设备通知信息得到的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应理解的是,以上参数仅为举例,终端设备还可以监控其他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502: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应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波束调整。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则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越多,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达到第一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终端设备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则终端设备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测量值越低,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终端设备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测量值低于第二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终端设备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SNR,则终端设备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SNR越低,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终端设备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SNR低于第三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周期性上报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越低,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低于第四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则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越高,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大于第五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则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越多,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大于第六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则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越大,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大于第七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则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越多,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大于第八阈值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确定第二波束:
方式1:在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之前,终端设备选择除第一波束外最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例如,终端设备基于最近一次P3过程可以得到不同接收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假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最大值对应的波束为第一波束,则终端设备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从大到小的排序结果,选择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方式2:终端设备优先选择与第一波束临近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如图4所示,当前工作波束为波束2,终端设备优先选择波束1或波束3作为切换后的波束。
应理解的是,上述方式1和方式2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步骤503:在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应理解的是,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是不同的波束,其中,第一波束的波束方向与第二波束的波束方向不同。
在一示例中,在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继续检测该第一参数,并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即确定信道质量改善后,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在另一示例中,在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继续检测该第一参数,并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确定第一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即确定信道质量没有改善或改善效果不明显,则继续调整波束,直至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或终端设备等待到达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终端设备通过测量参考信号重新确定工作波束。例如,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从大到小的排序结果,选择其中排在第三位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三波束,将第二波束切换至第三波束,并重复上述过程,判断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则将第三波束作为工作波束,若不满足,则继续调整波束直至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直至到达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第一参数仍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通过测量参考信号确定工作波束。
在又一示例中,在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继续检测该第一参数,并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但是终端设备确定信道质量有改善,则终端设备不再继续调整波束,而是等待到达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终端设备通过测量参考信号重新确定工作波束。
例如,第一参数为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统计一个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是否下降,且在统计的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是否小于第九阈值,若是,则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否则,继续调整波束,直至在统计的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小于第九阈值,或到达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终端设备通过测量参考信号重新确定工作波束。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第二参数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的参数,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不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其中,第二参数为上述涉及的参数(1)~(7)中不同于第一参数的一个参数。
应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
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监控多个参数,在确定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数满足分别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同时,终端设备在确定上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数均满足分别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时,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以避免频繁切换波束。
例如,终端设备监控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其中,第一参数为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第二参数为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终端设备统计一个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是否下降,以及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是否提高,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否则,继续调整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采用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可以在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时主动调整波束。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时刻A,UE通过测量参考信号,确定工作波束为波束2。在时刻B,UE的姿态发生变化,例如UE自身旋转一定角度,但是此时没有到达参考信号发送时刻,UE无法通过测量参考信号调整工作波束,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变差,因此导致通信性能迅速下降,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UE在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波束2调整为波束1,并在UE采用波束1后继续监控第一参数,当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波束1作为工作波束,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恢复,用户的业务体验得到改善。在时刻C,UE通过测量参考信号确定工作波束为波束1。因此,采用上述设计,UE能够实现在未到达参考信号发送时刻时主动调整波束,使UE与gNB之间的信道的质量得到恢复,用户的业务体验得到改善。
下面结合图7说明图6中波束调整的具体流程:
S701:gNB发送SSB。
UE基于SSB完成与gNB的同步建立。
S702:UE向gNB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
示例性地,UE在gNB分配的PRACH资源上随机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发送至gNB,以通知gNB该UE想要接入gNB下的小区。
S703:gNB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RAR包括与UE发送的preamble对应的前导码索引(preamble index)。
S704:UE向gNB发送消息3(Message 3,Msg3)。
由于可能存储多个UE选择相同的preamble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因此即使RAR包含了UE发送的preamble对应的preamble index,也不能说明UE本次随机接入过程成功。为了解决这种可能存在的冲突问题,Msg3包括UE的特定身份识别信息,作为冲突解决标识。
S705:gNB向UE发送消息4(Message 4,Msg4)。
Msg4包括UE的身份标识。UE通过与Msg4中的UE的身份标识确定随机接入成功。若Msg4不包括UE的身份标识,则表明随机接入失败。
上述S701~S705对应初始同步和随机接入过程,通过上述过程,UE完成初始同步和随机接入。
S706:gNB向UE发送CSI-RS。
S707:UE向gNB发送CSI-RS测量结果,CSI-RS测量结果可以包括不同发送波束对应的RSRP测量值。
上述S706~S707对应P2过程,通过上述过程,gNB选择最优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文中关于P2过程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708:gNB向UE发送CSI-RS。
S709:UE基于CSI-RS测量结果选择最优波束。CSI-RS测量结果包括不同接收波束对应的RSRP测量值。
上述S708~S709对应P3过程,通过上述过程,UE选择最优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文中关于P3过程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上述S701~S709为现有技术,这里仅作为示例并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当上述S701~S709发生变化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UE的工作波束为波束2。
S710:UE在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主动调整工作波束。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UE的工作波束为从波束2切换为波束1。
S711:gNB向UE发送CSI-RS。
S712:UE向gNB发送CSI-RS测量结果。CSI-RS测量结果可以包括不同波束对对应的RSRP测量值。
示例性地,gNB采用3个发送波束分别发送CSI-RS,UE采用2个接收波束分别进行接收,因此,UE上报的CSI-RS测量结果中包括6个RSRP测量值,每个测量值对应一个波束对。
S713:gNB向UE发送DCI,该DCI包括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indicator,TCI),TCI用于指示一个工作波束对。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UE可以通过DCI中的TCI确定波束1作为工作波束。
上述S710,S711~S713均为对工作波束对维护过程。其中,S711~S713为现有技术,仅作为示例并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当上述S711~S713发生变化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当终端设备确定信道质量恶化时,终端设备主动调整波束,可以实现改善通信性能,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实施例2: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用于解决在两次参考信号的测量间隔通信性能下降的问题,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在网络设备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网络设备监控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参数可以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1)在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反馈接收失败消息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2)网络设备针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的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
(3)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
(4)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
(5)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
(6)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
(7)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应理解的是,以上参数仅为举例,网络设备还可以监控其他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802: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应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当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波束调整。
示例性地,若第一参数为在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则在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越多,表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越差,当网络设备在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时,则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式确定第二波束:
方式1: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之前,网络设备选择除第一波束外最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例如,网络设备基于最近一次P2过程可以得到终端设备反馈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包括不同发送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假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最大值对应的波束为第一波束,则网络设备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从大到小的排序结果,选择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此外,若终端设备所处小区包括多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还可以基于测量结果和终端设备所处小区内的其他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第二波束。
方式2:网络设备优先选择与第一波束临近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应理解的是,上述方式1和方式2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步骤803:在网络设备切换至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网络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在一示例中,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继续检测该第一参数,并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即确定信道质量改善后,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在另一示例中,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继续检测该第一参数,并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确定第一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即确定信道质量没有改善或改善效果不明显,则继续调整波束,直至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或网络设备等待到达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反馈的测量结果重新确定工作波束。例如,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从大到小的排序结果,选择其中排在第三位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三波束,将第二波束切换至第三波束,并重复上述过程,判断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满足,则将第三波束作为工作波束,若不满足,则继续调整波束直至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直至到达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第一参数仍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反馈的测量结果重新确定工作波束。
在又一示例中,在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继续检测该第一参数,并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但是网络设备确定信道质量有改善,则网络设备不再继续调整波束,而是等待到达终端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反馈的测量结果重新确定工作波束。
例如,网络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统计一个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是否下降,且在统计的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若是,则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否则,继续调整波束,直至在统计的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小于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或到达网络设备测量参考信号的时机,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反馈的测量结果重新确定工作波束。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大于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阈值。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个参数中的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第二参数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的参数,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不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二参数对应的第二预设条件,则网络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第二参数为上述涉及的参数(1)~(7)中不同于第一参数的一个参数。
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应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为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
采用上述设计,网络设备可以监控多个参数,在确定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数满足分别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恶化的预设条件时,则终端设备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同时,终端设备在确定上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数均满足分别对应的用于指示信道质量恢复的预设条件时,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以避免频繁切换波束。
例如,网络设备监控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其中,第一参数为在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第二参数为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切换为第二波束后,网络设备统计一个第三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是否下降,以及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是否提高,当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将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否则,继续调整波束。
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当网络设备确定信道质量恶化时,网络设备主动调整波束,可以实现改善通信性能,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采用上述设计,网络设备可以在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时主动调整波束。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网元本身、以及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900,该装置900包括收发单元902和处理单元901。
一示例中,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
其中,处理单元901调用收发单元902执行:在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监控至少一个参数;所述至少一个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参数中的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在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一示例中,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
其中,处理单元901调用收发单元902执行:在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监控至少一个参数;所述至少一个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参数中的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在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关于处理单元901、收发单元902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上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变形,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示例性地,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法。其中,处理器完成上述处理单元901的功能,接口电路完成上述收发单元902的功能。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1000。该装置1000中包括:通信接口1001、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至少一个存储器1003。通信接口1001,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0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02调用存储器10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接口1001收发数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示例性地,当该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02调用存储器10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接口10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当该装置为网络设备时,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02调用存储器10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接口10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1001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处理器1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存储器10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存储器1003和处理器1002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另一种实现,存储器1003还可以位于装置1000之外。处理器1002可以和存储器1003协同操作。处理器1002可以执行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003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包括于处理器1002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001、处理器1002以及存储器1003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0中以存储器1003、处理器1002以及通信接口1001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可以理解的,上述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以图10所示的装置1000实现。具体的,处理单元901可以由处理器1002实现,收发单元902可以由通信接口1001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所述终端设备监控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选择除所述第一波束外最高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将所述第二波束切换至其他波束,直至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波束为工作波束。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所述第二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解调参考信号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信噪比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调制编码方案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秩Rank下降的总层数。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不同。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收发器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包括: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收发器执行:
在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监控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在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收发器执行:
选择除所述第一波束外最高RSRP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收发器执行:
在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确定所述第一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将所述第二波束切换至其他波束,直至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使用的波束为工作波束。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收发器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收发器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所述第二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13.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所述电子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所述电子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不同。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调用所述收发单元执行:
在使用第一波束作为工作波束时,监控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第二波束;
在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调用所述收发单元执行:
选择除所述第一波束外最高RSRP测量值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调用所述收发单元执行:
在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后,确定所述第一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按照预设波束调整次序将所述第二波束切换至其他波束,直至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使用的波束为工作波束。
18.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调用所述收发单元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未到达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
19.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调用所述收发单元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第一波束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所述第二参数为用于描述信道质量的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使用第二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其中,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优于当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的质量。
20.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为以下任意一个参数:
在第一时长内解析失败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针对DMRS测量得到的RSRP或SNR、所述终端设备的功率余量、在第二时长内RLC重传次数、在第三时长内网络设备反馈接收失败信息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在第四时长内MCS下降的总阶数、在第五时长内Rank下降的总层数;
所述第二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不同。
2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010067641.4A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141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7641.4A CN113141617A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141749 WO2021147641A1 (zh) 2020-01-20 2020-12-30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7641.4A CN113141617A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617A true CN113141617A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0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7641.4A Pending CN113141617A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617A (zh)
WO (1) WO20211476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132A (zh) * 2022-06-14 2022-09-27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表的电压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WO2023206461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itch prediction and report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5290A (zh) * 2021-09-29 2023-05-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切换、评估上报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145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47272A (zh) * 2017-01-25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束组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8811072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基站和相关方法
US20190297648A1 (en) * 2018-03-23 2019-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itch and beam failure recovery
CN110536312A (zh) * 2019-03-22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覆盖的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572854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系统、基站、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37421A (zh) * 2017-05-09 2019-12-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到备用波束的ue波束切换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221B (zh) * 2014-12-12 2018-11-0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天线
EP3207739B1 (en) * 2016-03-14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 switching
ES2925865T3 (es) * 2017-01-05 2022-10-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étodo, programa informático y aparato para seleccionar un haz para traspaso
CN107342801B (zh) * 2017-06-15 2021-04-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145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47272A (zh) * 2017-01-25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束组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8811072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基站和相关方法
CN110637421A (zh) * 2017-05-09 2019-12-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到备用波束的ue波束切换
US20190297648A1 (en) * 2018-03-23 2019-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itch and beam failure recovery
CN110572854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系统、基站、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6312A (zh) * 2019-03-22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覆盖的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461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itch prediction and reporting
CN115113132A (zh) * 2022-06-14 2022-09-27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表的电压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47641A1 (zh)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0590B2 (ja) 独立リンク用のビーム情報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365532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链路级性能预测
US9603068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jus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dures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8200780B (zh) 用于授权辅助接入的退避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US2023018928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Anticipated Common Beam Switching
US11362716B2 (en) Extrapolated CSI report based on a multi-symbol reference signal
JP201953630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送信および検出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WO2021147641A1 (zh)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KR20220045149A (ko) 다중-trp 모드들에 대한 인핸스먼트들
WO2022032567A1 (en)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doppler shift
CN106537976B (zh) 超可靠链路设计
CN112368954A (zh) 用于不连续接收的链路恢复的系统和方法
US11552691B2 (en) Beam recovery grouping
CN112567839A (zh) 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的方法、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64589B (zh) 超可靠链路设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04337A (zh) 用于双连接(dc)/载波聚合(ca)的以无线接入网(ran)为中心的数据收集
KR20230149813A (ko) 빔 특정 채널 센싱 실패
CN106537977B (zh) 超可靠链路设计
CN11256778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528626A (ja) ビーム失敗回復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4424673B (zh) 用于省略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
CN116261873A (zh) 副蜂窝小区群(scg)休眠期期间基于规则的波束更新
CN116472760A (zh) 对预配置的用于小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的释放
CN114073152A (zh) 用于支持传输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EP4142400A1 (en)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