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5954A - 输入装置、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5954A
CN108885954A CN201780017931.4A CN201780017931A CN108885954A CN 108885954 A CN108885954 A CN 108885954A CN 201780017931 A CN201780017931 A CN 201780017931A CN 108885954 A CN108885954 A CN 108885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ensing
sensing unit
electrode
voltage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7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義辉
川畑智幹
小泉剛
後藤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8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5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17/97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a capacitive movable el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 G01L1/14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using capacitors
    • G01L1/14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using capacitors with associated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6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wherein the switch has more than two electrically distinguishable positions, e.g. multi-position push-button switches
    • H01H13/6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wherein the switch has more than two electrically distinguishable positions, e.g. multi-position push-button switches the operating member having only two 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54Double function: touch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detection of a movabl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Abstract

一种输入装置包括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按压单元,设置在压敏传感器上并经受屈曲变形。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上,及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上。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输入装置、包括该输入装置的操作装置、以及包括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压敏传感器的操作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需要能够利用相同的按压单元执行两种操作的输入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操作开关板构件,包括可通过表面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进行操作的按压操作单元、以及能够作为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出表面操作单元上的接触操作的静电电容检测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407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相同的按压单元执行两种操作的输入装置、包括该输入装置的操作装置、以及包括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种技术是一种输入装置,包括: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按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压敏传感器上,并进行屈曲变形。其中,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上,及所述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
第二种技术是包括第一种技术的输入装置的操作装置。
第三种技术是包括第一种技术的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第四种技术是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操作装置,包括输入装置;以及主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操作装置的输出信号进行操作。其中,所述输入装置包括: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按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压敏传感器上,并进行屈曲变形。其中,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上,及所述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实现能够利用相同的按压单元执行两种操作的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造的框图。
[图2]图2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B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3]图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4]图4A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构造的截面图。图4B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结构单元的布置的平面图。
[图5]图5是示出导体基材和传感器层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6]图6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感测单元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7]图7A是示出第一电极的构造的平面图。图7B是示出第二电极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8]图8A是示出在触摸操作期间按压单元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B是用于说明在触摸操作期间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压力的平面图。
[图9]图9A是示出推压操作期间按压单元的状态的截面图。图9B是用于说明在推压操作期间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压力的平面图。
[图10]图10A、10B和10C分别是用于说明滚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11]图11A、11B和11C分别是用于说明确定操作的示意图。
[图12]图12是用于说明输入装置的控制器IC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图13是用于说明操作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图14A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4B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结构单元的布置的平面图。
[图15]图15A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5B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结构单元的布置的平面图。
[图16]图16A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6B是示出压敏传感器的结构单元的布置的平面图。
[图17]图17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感测单元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8]图18是示出第一电极的构造的平面图。图18B是示出第二电极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9]图19是示出第一和第二感测单元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0]图20A是示出第一电极的构造的平面图。图20B是示出第二电极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21]图21A和21B分别是示出按压单元的构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按以下顺序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1 电子设备的构造
2 输入装置的构造
3 电子设备的操作概述
4 输入装置的控制器IC的操作
5 操作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操作
6 效果
7 变形例
[1电子设备的构造]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是所谓的电视设备,并且包括操作装置20、以及用作电子设备10的主体的主机设备30。
(操作装置)
操作装置20是所谓的遥控装置,并且包括输入装置40、控制单元21、通信单元22和存储装置23。
输入装置40可以利用相同的按钮(按压单元)执行两种输入操作,即,触摸操作(第一按压操作)和推压操作(第二按压操作)。如下所述,输入装置40包括多个按钮,并且在对任一按钮执行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输入装置40向控制单元21通知对哪个按钮执行了触摸操作。另外,在对任一按钮执行了推压操作的情况下,输入装置40向控制单元21通知对哪个按钮执行了推压操作。
控制单元21控制整个操作装置20。基于来自输入装置40的通知,控制单元21将控制命令作为控制信息经由通信单元22输出到主机设备30。具体而言,在输入装置40向控制单元21通知了推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从存储装置23中读取与受到推压操作的按钮相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输出到主机设备30。在输入装置40向控制单元21通知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判断是否执行了滑动(swipe)操作。此时,基于是否在预定时间内对与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相邻的按钮执行了先前触摸操作,来做出对于滑动操作的判断。然后,在控制单元21判断执行了滑动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从存储装置23中读取与滑动操作相对应的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输出到主机设备30。
通信单元22根据诸如蓝牙(注册商标)等预定无线通信标准,与主机设备30通信,以交换信息。
存储装置23包括存储器装置,所述存储器装置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在RAM上展开存储在ROM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预定处理。存储装置23存储用于操作主机设备的各种控制命令(控制信息),具体而言,是对应于各个按钮的控制命令、对应于滑动操作的控制命令等等。
(主机设备)
主机设备30包括控制单元31、通信单元32、显示装置33和存储装置34。控制单元31基于经由通信单元32从操作装置20提供的控制命令,执行各种处理。例如,基于从操作装置20提供的控制命令,控制单元31执行与各个按钮相关联的操作(例如,电源开/关操作,显示菜单的选择操作,或者音量改变操作),或者在屏幕显示装置33上执行屏幕显示操作(例如,屏幕画面的滚动操作或光标的移动操作)。
通信单元32根据诸如蓝牙(注册商标)等预定无线通信标准,与操作装置20通信,以交换信息。
显示装置33基于从控制单元31提供的视频信号、控制信号等,显示图像(画面)。显示装置33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EL)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板(PDP),但不限于此。
存储装置34包括存储器装置,存储器装置包括ROM和RAM,在RAM上展开存储在ROM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预定处理。
[2输入装置的构造]
如图2A和2B所示,输入装置40包括压敏传感器50、多个按压单元41、多个按钮42、支撑件43和壳体44。压敏传感器50经由柔性印刷电路(FPC)46连接到基板45。在基板45上,安装作为压敏传感器50的控制单元的控制器集成电路(IC)45a。基板45经由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等预定传输标准的电缆47,连接到输入装置40的控制单元21。
在压敏传感器50的感测表面50Sa设置多个按压单元41,在按压单元41的各个顶部上分别设置按钮42。另一方面,在与感测表面50Sa相对的背面50Sb设置支撑件43。
输入装置40的上述各个部件容纳在壳体44内。壳体44包括壳体44a和44b,并且壳体44a和44b彼此组合,使得壳体44b的周壁的内周表面嵌合到壳体44a的周壁的外周侧。壳体44b具有多个开口部44c,并且从各个开口部44c露出按钮42的操作表面。
(按压单元)
按压单元41是所谓的橡胶触点,如图3所示,按压单元41具有底部开口的中空圆顶形状,并且在推压操作期间屈曲(buckling)变形。按压单元41包括推动件41a、用于支撑推动件41a的屈曲单元41b、用于将按压单元41固定到感测表面50Sa的底部41c、以及在推动件41a的背面侧(与压敏传感器50对应的一侧)朝向压敏传感器50突出的突出部41d。底部41c的底面可以经由诸如压敏粘合层等粘合层(未示出)贴合到压敏传感器50的感测表面50Sa。此处,压敏粘合(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on)定义为粘合(adhesion)的一种。根据该定义,压敏粘合层被视为是粘合层的一种。按压单元41由弹性体构成。弹性体例如是橡胶基树脂,如硅橡胶。
当施加到按压单元41的载荷逐渐增加时,在一定的载荷(下文中称为“屈曲载荷”)下,屈曲单元41b的变形模式突然变化,从而产生大的偏斜(deflection)。此处,“触摸操作”表示在以小于屈曲载荷的载荷(下文中称为“轻载荷”)按压按钮42(即按压单元41)的情况下的操作。“推压操作”表示在以等于或大于屈曲载荷的载荷(以下称为“重载荷”)按压按钮42(即按压单元41)的情况下的操作(按下操作)。
屈曲单元41b是具有沿着从按压单元41的顶部朝向下部的方向扩展的圆锥面形状的屈曲壁。顺便提及,可以在屈曲单元41b中形成一个或多个通孔,或者屈曲单元41b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推动件41a的多个支腿。突出部41d在按压单元41的屈曲变形期间按压压敏传感器50。
(压敏传感器)
压敏传感器50是具有薄膜形或板形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检测与输入操作对应的静电电容(压力)的变化,并将与该变化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控制器IC 45a。在本说明书中,薄膜还包括薄片。
如图4A所示,压敏传感器50包括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按压单元41的底部41c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S1上,按压单元41的推动件(顶部)41a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S2上。
第一感测单元S1设置在第一区域R1中,第二感测单元S2设置在第二区域R2中。第一区域R1表示在触摸操作期间感测表面50Sa之中的被底部41c以轻载荷按压的区域(轻载荷的按压区域)。另外,第二区域R2表示在推压操作期间感测表面50Sa之中的被突出部41d按压的区域(重载荷的按压区域)。
如图4A所示,压敏传感器50包括导体基材51、多个结构体52和53、传感器层60、多个结构体54和55以及导体基材56。在本文中,压敏传感器50的构成单元(构成部件)的两个主表面之中,位于感测表面50Sa一侧的主表面被称为正面,而位于背面50Sb一侧的另一主表面被称为背面。
导体基材51和传感器层60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使得导体基材51的正面面对传感器层60的背面。传感器层60和导体基材56设置成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使得传感器层60的正面面对导体基材56的背面。通过以此方式在传感器层60的两个主表面侧分别设置导体基材51和56,可以抑制外部噪声(外部电场)进入压敏传感器50。
在导体基材51和传感器层60之间设置多个结构体52和53,并且通过这些结构体52和53将导体基材51和传感器层60保持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在传感器层60和导体基材56之间设置多个结构体54和55,并且通过这些结构体54和55将传感器层60和导体基材56保持彼此隔开预定距离。
(导体基材)
导体基材51构成压敏传感器50的背面50Sb。导体基材56构成压敏传感器50的感测表面50Sa。导体基材51和56连接到地电位。导体基材51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并且如图5所示,包括基材51a、和设置在基材51a的背面上的导体层51b。导体基材51具有比传感器层60、导体基材56等更高的弯曲刚度,并且可以用作压敏传感器50的固定板。如图5所示,导体基材56包括基材56a、和设置在基材56a的背面上的导体层56b。导体基材56是柔性的,并且可以根据压敏传感器50的感测表面50Sa上的按压而变形。
基材51a和56a各自具有例如薄膜形或板形。基材51a和56a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合物树脂或者玻璃。聚合物树脂的示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丙烯酸树脂(PMMA)、聚酰亚胺(PI)、三乙酰纤维素(TAC)、聚酯、聚酰胺(PA)、芳族聚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砜、聚砜、聚丙烯(PP)、二乙酰纤维素、聚氯乙烯、环氧树脂、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和降冰片烯基热塑性树脂,等等。
作为导体层51b或56b,可以使用任何层,只要具有导电性即可。导体层51b或56b的示例包括含有无机导电材料的无机导体层、含有有机导电材料的有机导体层、以及含有无机导电材料和有机导电材料两者的有机-无机导体层等等。
无机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等。此处,金属定义为包括半金属。金属的示例包括例如铝、铜、银、金、铂、钯、镍、锡、钴、铑、铱、铁、钌、锇、锰、钼、钨、铌、钽、钛、铋、锑和铅等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但不限于此。金属氧化物的示例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锌、氧化铟、添加锑的氧化锡、添加氟的氧化锡、添加铝的氧化锌、添加镓的氧化锌、添加硅的氧化锌、氧化锌-氧化锡基化合物、氧化铟-氧化锡基化合物和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镁基化合物等,但不限于此。
有机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碳材料、导电聚合物等等。碳材料的示例包括炭黑、碳纤维、富勒烯、石墨烯、碳纳米管、碳微线圈和纳米角,但不限于此。导电聚合物的示例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含有选自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的(共)聚合物,但不限于此。
(传感器层)
传感器层60是具有薄膜形或板形的柔性层。如图5所示,传感器层60包括电极基材61、压敏粘合层62、电极基材63和绝缘层64。电极基材61包括基材61a、和设置在基材61a的正面上的作为X电极的第一电极61b。电极基材63包括基材63a、和设置在基材63a的正面上的作为Y电极的第二电极63b。电极基材61的正面与电极基材63的背面通过压敏粘合层62贴合。绝缘层64设置在电极基材63的正面上以覆盖第二电极63b。
如图6所示,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包括作为脉冲电极的第一电极61b、和作为感测电极的第二电极63b。替代地,第一电极61b可以是感测电极,第二电极63b可以是脉冲电极。
如图7A所示,第一电极61b在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上为不同的电极,并且包括两个电极61c和61d。电极61c和61d分别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多个子电极61e和61f。电极61c设置在第一区域R1中,电极61d设置在第二区域R2中。
如图7B所示,第二电极63b是由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共用的电极,并且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子电极63c。第二电极63b设置在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两者上。
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第一电极61b和第二电极63b时,子电极61e和63c彼此垂直交叉,并且子电极61f和63c彼此垂直交叉。第一感测单元S1包括在压敏传感器5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电极61c和第二电极63b。另外,第二感测单元S2包括在压敏传感器5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电极61d和第二电极63b。
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电极61b在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上为不同的电极(电极61c和61d),可以提高触摸操作和推压操作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共用第二电极63b,可以实现相对简单且具有良好体积效率的输入装置40。
(结构体)
如图4A和4B所示,结构体52和54支撑从第一区域R1的内周边(即,底部41c的内周边)到第二区域R2的外周边(即,突出部41d的按压区域的外周边)的区域内的任何位置。由此,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以彼此分离,因此可以提高触摸操作和推压操作的检测精度。注意,图4A和4B示出了支撑第一区域R1的内周边的位置的示例。
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多个结构体52和54时,如图4B所示,结构体52和54以等间隔,彼此交替地设置。结构体53和55支撑第一区域R1的外周边的外侧位置。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多个结构体53和55时,结构体53和55以等间隔,彼此重叠地设置。
如图4A和4B所示,结构体52包括结构单元52a和接合单元52b。结构单元52a是具有锥截体(frustum)形状、立方体形状、半球形状等的柱状体。接合单元52b设置在结构单元52a的顶部上,并且结构单元52a经由接合单元52b接合到导体基材51。结构单元52a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这种树脂材料的示例可包括光固化树脂,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接合单元52b的材料的示例包括粘合性的树脂材料等等。
注意,结构体52的构造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单元52a和接合单元52b彼此分立的构造,也可以采用预先一体化形成结构单元52a和接合单元52b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结构体52的材料,选择能够实现上述结构单元52a和接合单元52b的两种功能的材料。
结构体54包括结构单元54a和接合单元54b。接合单元54b设置在结构单元54a的顶部上,结构单元54a经由接合单元54b接合到导体基材56。结构体54在除该点之外的方面类似于结构体52。
结构体53和55的构造分别类似于上述的结构体52和54的构造。然而,结构体52可以具有与结构体53不同的形状、尺寸等。类似地,结构体54可以具有与结构体55不同的形状、尺寸等。
(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8A、8B、9A和9B,说明当用户对按钮42执行触摸操作时施加到第一区域R1的压力、以及当用户对按钮42执行推压操作时施加到第二区域R2的压力。
如图8A所示,在用户对按钮42执行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屈曲单元41b几乎不变形,并且突出部41d和感测表面50Sa彼此不接触。因此,仅底部41c按压感测表面50Sa之中的第一区域R1。因此,在第一感测单元S1中检测到压力的增加,而在第二感测单元S2中检测不到或几乎检测不到压力的增加。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用户对按钮42执行了推压操作的情况下,屈曲单元41b大幅变形并偏斜,对第一区域R1的按压力减弱,并且突出部41d按压第二区域R2。因此,在第一区域R1中检测到压力的减小,而在第二区域R2中检测到压力的增加。注意,在图中示出了:施加到第一区域R1的压力增加,直到按压单元41发生屈曲变形,并且在按压单元41屈曲变形之后趋于减小。另外,通常,施加到第一区域R1的压力相对小于施加到第二区域R2的压力。
(支撑件)
支撑件43支撑压敏传感器50的背面50Sb。作为支撑件43,使用比压敏传感器50更难变形的支撑件,即比压敏传感器50刚性更高的支撑件。通过支撑件43支撑压敏传感器50的背面50Sb,可以提高压敏传感器50的检测灵敏度。支撑体43例如包括聚合物树脂层、金属层、或复合层。
(控制器IC)
控制器IC 45a基于从压敏传感器50提供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和ΔC2(压力的变化ΔP1和ΔP2),判断是对按钮42(按压单元41)执行了触摸操作(第一按压操作)还是推压操作(第二按压操作),并向控制单元21通知判断结果。具体而言,在从第一感测单元S1提供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压力的变化ΔP1)超过阈值A的情况下,控制器IC 45a向控制单元21通知对哪个按钮执行了触摸操作。在从第二感测单元S2提供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2(压力的变化ΔP2)超过阈值B的情况下,控制器IC 45a向控制单元21通知对哪个按钮执行了推压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输入装置40中,当控制器IC 45a向第一电极61b和第二电极63b施加电压时,彼此相邻的子电极61e和63c形成电容耦合,并且彼此相邻的子电极61f和63c形成电容耦合。
当在第一电极61b和第二电极63b之间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按钮42执行了触摸操作时,导体基材56被底部41c按压并变形,从而接近第一感测单元S1。另外,传感器层60被结构体54按压并变形,从而接近第一导体基材51。因此,相对的子电极61e和63c之间的静电电容改变,并且整个第一感测单元S1的静电电容改变。基于整个第一感测单元S1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是否超过阈值A,控制器IC 45a判断是否对按钮42的操作表面执行了触摸操作。
当在第一电极61b和第二电极63b之间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按钮42执行了推压操作时,屈曲单元41b发生屈曲变形,并且导体基材56被突出部41d按压并变形,从而接近第二感测单元S2。另外,传感器层60被结构体54按压并变形,从而接近第一导体基材51。因此,相对的子电极61f和63c之间的静电电容改变,并且整个第二感测单元S2的静电电容改变。基于整个第二感测单元S2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2是否超过阈值B,控制器IC 45a判断是否对按钮42的操作表面执行了推压操作。
[3电子设备的操作概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A至10C和图11A至11C,说明通过操作装置20以无线方式操作显示在显示装置(显示器)33上的菜单屏幕33a的示例。
当用户如图10B和10C所示,沿着箭头DA1或DA2的方向顺序地轻轻(以轻载荷)滑动多个按钮42的操作表面时,如图10A所示,菜单屏幕33a沿着上述滑动方向连续移动,并沿着箭头DB1或DB2的方向滚动。在滚动时,在菜单屏幕33a的中央处,比其他数值更大地强调显示选择编号33b。请注意,滑动是触摸操作的一个示例。
此处,为了便于解释,将说明在菜单屏幕33a上显示数字的示例。然而,通常,可以与数值一起显示或代替数字显示多个设置项等,并且滚动这些设置项。在下文中,基于按钮42中的任意一个,在箭头DA1的方向上与该按钮42相邻的按钮被称为“右相邻按钮42”,并且在箭头DA2的方向上与该按钮42相邻的按钮称为“左相邻按钮42”。另外,沿箭头DB1的方向的屏幕滚动被称为“右滚动”,并且沿箭头DB2的方向的屏幕滚动被称为“左滚动”。
当通过上述滚动操作将期望编号显示为选择编号33b时,如图11B和11C所示,用户对按钮42执行推压操作,以按下按钮42。结果,发出确定选择编号33b的指令,并且如图11A所示,进一步地强调显示选择编号33b。
[4输入装置的控制器IC的操作]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2说明输入装置40的控制器IC 45a的操作。
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器IC 45a顺序扫描各个按钮42的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和ΔC2。随后,在步骤S2中,控制器IC 45a判断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第一感测单元S1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是否超过阈值A。
在步骤S2中控制器IC 45a判断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超过了阈值A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控制器IC 45a向控制单元21通知对哪个按钮42执行了触摸操作。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控制器IC 45a判断静电电容的变化ΔC1没有超过阈值A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控制器IC 45a判断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第二感测单元S2的静电电容的变化ΔC2是否超过阈值B。
在步骤S4中控制器IC 45a判断静电电容的变化ΔC2超过阈值B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控制器IC 45a向控制单元21通知对哪个按钮42执行了推压操作。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在控制器IC 45a判断静电电容的变化ΔC2没有超过阈值B的情况下,控制器IC 45a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并执行处理。
[5操作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操作]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3说明操作装置20的控制单元21的操作。
首先,在步骤S11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是否从控制器IC 45a接收到推压操作的通知。在步骤S11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接收到推压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控制单元21从存储装置23中读取与受到推压操作的按钮42对应的控制命令,并且经由通信单元22将控制命令传送到主机设备30。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没有接收到推压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是否从控制器IC 45a接收到触摸操作的通知。
在步骤S13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接收到触摸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控制单元21等待预定时间,然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5。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没有接收到触摸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1。
随后,在步骤S15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是否从控制器IC 45a接收到推压操作的通知。在步骤S15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接收到推压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控制单元21从存储装置23中读取与受到推压操作的按钮42对应的控制命令,并经由通信单元22将控制命令传送到主机设备30。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没有接收到推压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是否从控制器IC 45a接收到触摸操作的通知。
在步骤S17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接收到触摸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控制单元21判断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是否是通知受到先前触摸操作(步骤S13)的按钮42的左相邻按钮42。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控制单元21判断控制单元21没有接收到触摸操作的通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1。
在步骤S18中控制单元21判断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是通知受到先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的左相邻按钮42的情况下,在步骤S19中,控制单元21从存储装置23中读取用于向主机设备30请求左滚动的控制命令,并且经由通信单元22将控制命令传送到主机设备30。另一方面,在步骤S18中控制单元21判断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不是通知受到先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的左相邻按钮42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控制单元21判断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是否是通知受到先前触摸操作(步骤S13)的按钮42的右相邻按钮42。
在步骤S20中控制单元21判断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是通知受到先前触摸操作(步骤S13)的按钮42的右相邻按钮42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控制单元21从存储装置23中读取用于向主机设备30请求右滚动的控制命令,并且经由通信单元22将控制命令传送到主机设备30。另一方面,在步骤S20中,在控制单元21判断通知受到当前触摸操作的按钮42不是通知受到先前触摸操作(步骤S13)的按钮42的右相邻按钮42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1。
[6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40包括:包括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的压敏传感器50;以及设置在压敏传感器50上并进行屈曲形变的按压单元41。按压单元41的底部41c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S1上,按压单元41的顶部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S2上。由此,控制器IC 45a可以基于从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提供的压力变化来判别对于按压单元41的触摸操作和推压操作。因此,可以实现能够利用相同的按压单元41执行两种操作的输入装置40。
输入装置40可以仅利用一个压敏传感器50来判别触摸操作和推压操作。因此,与现有技术文献1中描述的发明不同,本发明不必提供用于判别触摸操作和推压操作的不同传感器装置,因此可以简化装置的构造。
由于采用了经由按压单元41按压压敏传感器50的构造,因此还可以检测戴手套作出的触摸操作。
[7变形例]
如图14A和14B所示,压敏传感器50不是在传感器层60和导体基材56之间包括多个结构体54(参见图4A和4B),而是代之以压敏传感器50可以在传感器层60和导体基材56之间包括一个环形结构体57。结构体57包括结构单元57a和接合单元57b。除了具有环形形状之外,结构单元57a和接合单元57b分别类似于结构单元54a和接合单元54b。在这种情况下,压敏传感器50可以不在导体基材51和传感器层60之间包括结构体52。即使在压敏传感器50具有上述构造的情况下,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压敏传感器50类似,根据本变形例的压敏传感器50仍可以将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彼此分开,提高触摸操作和推压操作的检测精度。
如图15A和15B所示,不是输入装置40在传感器层60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分别包括导体基材56和51(参见图4A和4B)的构造,而是代之以可以采用输入装置40仅在传感器层60的正面侧包括导体基材56的构造。
如图16A和16B所示,结构体54支撑按压单元41的底部41c,并且不需要在导体基材51和传感器层60之间设置结构体52。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能够促进由底部41c引起的传感器层60的变形,并且能够避免妨碍由突出部41d引起的导体基材56和传感器层60的变形。
如图17所示,当从Z方向俯视观察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时,第一感测单元S1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S2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A所示,作为电极61c,可以使用缺少位于中央部分的子电极61e的梳齿状电极;作为电极61d,可以使用梳齿状电极。电极61d设置在电极61c的缺失部分中。如图18B所示,作为第二电极63b,可以使用具有与电极61c和61d的子电极61e和61f正交的子电极63c的网状电极。然而,上述的电极61c和61d以及第二电极63b的形状是示例,并且不限于此。
如图19所示,当从Z方向俯视观察第一感测单元S1和第二感测单元S2时,第一感测单元S1可以具有圆环形,第二感测单元S2可以具有圆形。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0A所示,作为电极61c,可以使用具有与第二区域R2尺寸基本相同的开口、并且具有与第一区域R1尺寸基本相同的外径的圆环形电极;作为电极61d,可以使用与第二区域R2尺寸基本相同的圆形电极。另外,如图20B所示,作为第二电极63b,可以使用与第二区域R2的外周尺寸基本相同的圆形电极或部分切除的圆形电极。然而,上述的电极61c和61d以及第二电极63b的形状是示例,并且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操作装置20被设置为主机设备30外部的外围设备、并且两者以无线方式交换信息的构造。然而,也可以采用操作装置20和主机设备30一体构成、并且两者以有线方式连接的构造。
在控制器IC 45a基于从压敏传感器50提供的压力的变化(静电电容的变化)判断执行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器IC 45a可以经由控制单元21和通信单元22向主机设备30输出受到触摸操作的按钮42的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1可以经由通信单元32接收上述位置信息,并且可以基于所述位置信息执行诸如显示在显示装置33上的屏幕的滚动操作或光标的移动等等处理。
作为压敏传感器50,可以使用压电元件(压电元件)或压敏橡胶传感器代替静电电容型传感器。然而,当试图使用压电元件或压敏橡胶传感器作为压敏传感器50来检测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每个的压力时,通常需要在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每一个中分别设置压电元件或压敏橡胶传感器。因此,输入装置40的构造可能变得复杂或增大。而另一方面,当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静电电容型压敏传感器50被用作压敏传感器50时,可以实现比较简单、且具有良好体积效率的输入装置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输入装置40包括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器IC 45a的构造。然而,控制器IC 45a对于输入装置40不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而是根据需要设置的。在输入装置40不包括控制器IC 45a的情况下,用于接收输入装置40的输出信号的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IC 45a。
输入装置40可以包括一个按钮42,即一个按压单元41。
如图21A所示,按压单元71可以由圆顶形的金属薄板、圆顶形的聚合物树脂膜等构成,或者如图21B所示,按压单元71可以由锥截体形状的金属薄板、锥截体形状的聚合物树脂膜等构成。
按压单元41也可以不包括突出部41d。然而,从推压操作的检测精度的观点来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单元41优选的是包括突出部41d。
可根据需要设置基材51a和56a,但不是必需设置的。
可根据需要设置支撑件43,但不是必需设置的。
可以使用第一和第二电极设置在基材的同一表面上的传感器层。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以预定间隔在基材的同一表面上交替地设置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子电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作为示例说明了电子设备10是电视设备的情况,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于包括具有按压单元41的输入装置40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本技术可以应用于个人计算机、诸如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照相机、游戏机、导航系统、电子书、电子词典、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诸如智能手表或头戴显示器之类的可穿戴终端、收音机、电动工具、冰箱、空调、可穿戴设备、立体声设备、热水器、微波炉、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照明设备、玩具、医疗设备、机器人等。注意,电子设备还包括所谓的电气设备。
另外,本技术不限于电子设备,而是可以应用于除电子设备之外的各种设备。例如,本技术可以应用于乘载工具、制造装置、分析设备等。乘载工具的示例包括轮式车辆(例如,汽车或摩托车)、船舶、潜水艇、铁路车辆、飞机、航天器、电梯和游戏设备。
在上文中,已经具体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构造、方法、工序、形状、材料、数值等仅是示例,并且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与其不同的构造、方法、工序、形状、材料、数值等。
另外,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造、方法、工序、形状、材料、数值等可以彼此组合。
另外,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构造。
(1)
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
按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压敏传感器上,并进行屈曲变形,
其中,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上,及
所述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
(2)
根据(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按压单元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感测单元突出的突出部。
(3)
根据(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是静电电容型压敏传感器。
(4)
根据(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包括脉冲电极和感测电极,及
所述脉冲电极和所述感测电极之一是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共用的电极,所述脉冲电极和所述感测电极之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为不同的电极。
(5)
根据(3)或(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
导体层,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单元而变形;
传感器层,包括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及
结构体,设置在所述导体层和所述传感器层之间。
(6)
根据(3)或(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
第一导体层;
第二导体层,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单元而变形;
传感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导体层之间,并包括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
第一结构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和所述传感器层之间;及
第二结构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层和所述传感器层之间。
(7)
根据(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单元具有在屈曲变形期间按压所述压敏传感器的突出部,及
所述结构体支撑从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的内周边到所述突出部的按压区域的外周边的区域内的任何位置。
(8)
根据(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结构支撑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
(9)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来判别第一按压操作,以及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感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来判别第二按压操作。
(10)
一种操作装置,包括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
(11)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
(12)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操作装置,包括输入装置;以及
主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操作装置的输出信号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
按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压敏传感器上,并进行屈曲变形,
其中,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上,及
所述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
(13)
根据(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及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来自所述操作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设备上的屏幕显示。
(14)
根据(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屏幕显示的控制是对于屏幕滚动操作的控制。
附图标记列表
10 电子设备
20 操作装置
21、31 控制单元
30 主机设备
33 显示装置
40 输入装置
41 按压单元
41a 推动件
41b 屈曲单元
41c 底部
41d 突出部
45a 控制器IC(控制单元)
50 压敏传感器
60 传感器层
51、56 导体基材
51b、56b 导体层
52、53、54、55 结构体
61b 第一电极
63b 第二电极
61c、61d 电极
S1 第一感测单元
S2 第二感测单元

Claims (14)

1.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
按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压敏传感器上,并进行屈曲变形,
其中,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上,及
所述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按压单元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感测单元突出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是静电电容型压敏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包括脉冲电极和感测电极,及
所述脉冲电极和所述感测电极之一是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共用的电极,所述脉冲电极和所述感测电极之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为不同的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
导体层,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单元而变形;
传感器层,包括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及
结构体,设置在所述导体层和所述传感器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压敏传感器包括:
第一导体层;
第二导体层,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单元而变形;
传感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导体层之间,并包括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
第一结构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导体层和所述传感器层之间;及
第二结构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导体层和所述传感器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单元具有在屈曲变形期间按压所述压敏传感器的突出部,及
所述结构体支撑从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的内周边到所述突出部的按压区域的外周边的区域内的任何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结构体支撑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来判别第一按压操作,以及基于来自所述第二感测单元的输出信号来判别第二按压操作。
10.一种操作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操作装置,包括输入装置;以及
主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操作装置的输出信号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压敏传感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及
按压单元,设置在所述压敏传感器上,并进行屈曲变形,
其中,所述按压单元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上,及
所述按压单元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及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来自所述操作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设备上的屏幕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屏幕显示的控制是对于屏幕滚动操作的控制。
CN201780017931.4A 2016-03-24 2017-03-17 输入装置、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8859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0757 2016-03-24
JP2016060757 2016-03-24
PCT/JP2017/010971 WO2017164130A1 (ja) 2016-03-24 2017-03-17 入力装置、操作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5954A true CN108885954A (zh) 2018-11-23

Family

ID=5989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7931.4A Pending CN108885954A (zh) 2016-03-24 2017-03-17 输入装置、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1522B2 (zh)
EP (1) EP3435395B1 (zh)
JP (1) JPWO2017164130A1 (zh)
CN (1) CN108885954A (zh)
WO (1) WO2017164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5635B (zh) * 2018-07-06 2023-10-13 东莞微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传感器的按压控制模块
JP7426562B2 (ja) * 2019-07-17 2024-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システム
WO2023234850A1 (en) * 2022-05-31 2023-12-07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A computer periphera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729U (ja) * 1993-10-28 1995-06-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接点スイッチ
EP2434645A1 (en) * 2010-09-28 2012-03-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 multi action capacitive switch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4220130A (ja) * 2013-05-09 2014-11-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可動接点部材および可動接点部材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CN104350566A (zh) * 2012-06-12 2015-02-11 株式会社藤仓 输入装置
EP2937998A1 (en) * 2014-04-25 2015-10-28 Home Control Singapore Pte. Ltd. Providing capacitive sensing to a push butt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7671A (ja) * 2001-12-14 2003-07-04 Nec Saitama Ltd キー入力回路、及び、携帯端末の入力装置
US7060924B1 (en) * 2005-01-20 2006-06-13 Kyocera Wireless Corp. Dual tactility keypad switch
JP2009224212A (ja) * 2008-03-17 2009-10-01 Hosiden Corp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ATE497631T1 (de) * 2008-10-08 2011-02-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Zweistufiger einzeltaster
US20190138125A1 (en) * 2017-08-04 2019-05-09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ifferential force sensing referenced to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729U (ja) * 1993-10-28 1995-06-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接点スイッチ
EP2434645A1 (en) * 2010-09-28 2012-03-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 multi action capacitive switch and methods of use
CN104350566A (zh) * 2012-06-12 2015-02-11 株式会社藤仓 输入装置
JP2014220130A (ja) * 2013-05-09 2014-11-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可動接点部材および可動接点部材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EP2937998A1 (en) * 2014-04-25 2015-10-28 Home Control Singapore Pte. Ltd. Providing capacitive sensing to a push butt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5395A4 (en) 2019-03-27
WO2017164130A1 (ja) 2017-09-28
JPWO2017164130A1 (ja) 2019-01-31
US20200293151A1 (en) 2020-09-17
EP3435395A1 (en) 2019-01-30
US11061522B2 (en) 2021-07-13
EP3435395B1 (en)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4654B1 (en) Capacitive sensor for detecting touch position and pressing force
JP6958694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322944B2 (ja) センサ、入力装置、ロボ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8061416A1 (ja) センサ、電子機器、ウエアラブル端末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777068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TW201120722A (en) Capacitive control panel
US11885695B2 (en) Sensor, stack-typ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584432A1 (en) Keypad apparatus having proximity and pressure sensing
CN108885954A (zh) 输入装置、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62563B (zh) 传感器、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950700B2 (ja) センシ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904358B2 (ja) センサ、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720553B2 (en) Input device including fold over sensor substrate
CN111527385A (zh) 传感器、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352397A (zh) 传感器、输入设备和电子装置
WO2013172219A1 (ja) 入力装置
JP2016208342A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