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3888B -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3888B
CN108883888B CN201680083862.2A CN201680083862A CN108883888B CN 108883888 B CN108883888 B CN 108883888B CN 201680083862 A CN201680083862 A CN 201680083862A CN 108883888 B CN108883888 B CN 108883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son
car
weight
situation
desc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8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3888A (zh
Inventor
郑维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3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3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3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60)具备判定部(73),判定部(73)取得检测轿厢的装载重量的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根据在第1状况中基于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得到的信息和在第2状况中基于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得到的信息的不同,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第1状况和第2状况中的哪个进行判定,在第1状况中有上梯人或者下梯人,所述上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乘轿厢的人,所述下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从轿厢下梯的人,在第2状况中有上梯组或者下梯组,所述上梯组是携带车乘轿厢的人及其车的组,所述下梯组是携带车从轿厢下梯的人及其车的组。该控制装置能准确地推定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推定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利用轿厢的装载重量由于人乘轿厢和人从轿厢下梯而变化的情况,算出乘轿厢的人数和从轿厢下梯的人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77729号公报
例如,在商业设施的利用者携带购物车乘轿厢的情况下,该利用者和购物车在轿厢内占有的空间的宽广度比未携带购物车的利用者乘轿厢的情况宽广。利用上述控制装置所推定的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仅仅是乘轿厢的人数和从轿厢下梯的人数,没有考虑乘轿厢的人和从轿厢下梯的人携带的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能准确地推定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的一方式具备判定部,所述判定部取得检测轿厢的装载重量的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基于在第1状况中基于所述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得到的信息和在第2状况中基于所述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得到的信息的不同,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所述第1状况和所述第2状况中的哪个进行判定,在第1状况中有上梯人或者下梯人,所述上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乘所述轿厢的人,所述下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从所述轿厢下梯的人,在第2状况中有上梯组或者下梯组,所述上梯组是携带车乘所述轿厢的人及其车的组,所述下梯组是携带车从所述轿厢下梯的人及其车的组。
作为对人没有携带车乘轿厢还是人携带车乘轿厢进行判定的方法,可列举例如使用从摄影装置得到的图像信息的方法。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对如下情况进行了研讨:利用构成电梯装置的更基础的要素,以使得即使是没有安装摄影装置的电梯装置也能推定与人和车有关的上下梯的状况。其结果是,本申请发明人着眼于如下:人没有携带车上梯或者下梯的情况与人携带车上梯或者下梯的情况的不同出现在基于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得到的信息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此基础上如上所述具备判定部,所述判定部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进行判定,所以作为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能得到比没有考虑到车的信息更准确的信息。所得到的信息能利用于例如用于提高电梯装置的便利性的各种处理。作为一例,可列举如下处理:基于所得到的信息推定在轿厢内乘梯的人和车在轿厢内所占的空间的宽广度;以及基于所得到的信息将在轿厢的门打开时携带车的人和没有携带车的人以什么样的顺序下梯好呢的情况广播。
根据上述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能准确地推定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与图1的控制装置的电气构成有关的框图。
图3是示出装载状况推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上梯图案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与第1上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6是与第2上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7是与第3上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8是与第4上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下梯图案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与第1下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11是与第2下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12是与第3下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图13是与第4下梯图案有关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60:控制装置
71: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
72:处理单位提取部
73:判定部
74:总占有面积算出部(算出部)
90:重量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电梯装置的构成>
参照图1对电梯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
电梯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中。建筑物的一例是商业设施。在建筑物的各地面上设有:层站100,其用于预定乘电梯装置1的轿厢20的人(以下为“上梯预定者”)和上梯预定者携带的车等候;井道(省略图示),其设置有轿厢20;以及上下梯门110,其打开关闭使层站100和井道连接的开口。车的一例是购物车、婴儿车以及轮椅。
电梯装置1具备:搬送装置10,其搬送轿厢20;控制装置60,其控制搬送装置10的动作;以及通知部200,其将与轿厢20有关的信息通知上梯预定者。
搬送装置10具备:轿厢20,其能装载装载物;对重12,其利用绳索11与轿厢20连接;偏转器13,其配置于对重12的上方;绳轮50,其卷绕绳索11;电动马达31,其使绳轮50旋转;以及电磁制动器40,其制动电动马达31。装载物主要是人和人携带的车。
绳索11绕挂于偏转器13和绳轮50上。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31A与绳轮50连结。在控制装置60针对搬送装置10执行的搬送控制中,通过控制装置60对电动马达31供电,从而电动马达31驱动,伴随于此,绳轮50旋转。
轿厢20具备:人和车出入的开口21;以及轿厢门22,其打开关闭开口21。在轿厢20停靠于层站100的情况下,轿厢门22和上下梯门110机械地连接。因此,通过轿厢门22打开,从而上下梯门110打开,通过轿厢门22关闭,从而上下梯门110关闭。
电梯装置1进一步具备设置于轿厢20上的重量检测部90。重量检测部90的设置部位是例如轿厢20的地板24的底面。重量检测部90与控制装置60电连接,将反映出轿厢20的装载重量的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60。此外,重量检测部90的设置部位和数量没有限制,只要能随时检测出地板24所承受的装载物的重量即可。
<控制装置的构成>
参照图2对控制装置60的构成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60具备:控制部80,其执行针对搬送装置10(参照图1)的搬送控制和针对通知部200的通知控制;以及推定部70,其推定作为与人乘轿厢时的状况或者人从轿厢下梯时的状况有关的信息的一例的轿厢20的装载状况。
通知控制是使通知部200通知由推定部70所推定的与轿厢20的装载状况有关的信息(以下为“装载状况信息”)的控制。通知部200在例如液晶显示器上显示装载状况信息。装载状况信息是基于表示在轿厢20内乘梯的人和车所占的空间的宽广度(以下为“占有空间量”)的信息得到的信息。上梯预定者能在轿厢20停靠前根据显示于通知部200的装载状况信息识别预定上梯的轿厢20内的情况。
作为用于掌握占有空间量的方法之一,可列举使用摄影装置的方法,但是控制装置60使用基于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推定占有空间量的方法。因此,在轿厢20不含摄影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将装载状况信息通知上梯预定者。
将乘轿厢20的人和车投影到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面积(以下为“总占有面积”)与占有空间量具有相关。因此,能将总占有面积用作占有空间量的代替值。
<推定部的处理方法>
推定部70算出总占有面积。具体地,推定部70基于预先规定的装载物的种类和占有面积的关系算出总占有面积。
预先规定的装载物的种类包含上梯人、上梯组、下梯人以及下梯组。上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乘轿厢20的人。上梯组是携带车乘轿厢20的人及其车的组。下梯人是没有携带车而从轿厢20下梯的人。下梯组是携带车从轿厢20下梯的人及其车的组。占有面积是将上梯人、上梯组、下梯人以及下梯组各自投影到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面积。推定部70具备如下换算单元:该换算单元预先存储有规定上梯人的重量以及下梯人的重量与占有面积的关系的信息。推定部70进一步具备如下换算单元:该换算单元预先存储有规定上梯组以及下梯组与占有面积的关系的信息。
推定部70在检测出上梯人、上梯组、下梯人以及下梯组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使用换算单元算出与检测出的人和组各自对应的占有面积。
<推定部的处理模块>
推定部70执行利用这样的方法推定轿厢20的总占有面积的装载状况推定处理。推定部70作为执行装载状况推定处理的多个模块具备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处理单位提取部72、判定部73以及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
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根据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算出每规定周期的装载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规定周期中的装载重量的差算出重量变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处理单位提取部72在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波峰后出现上下梯收敛值的情况下,提取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波峰到上下梯收敛值的范围作为用于判定上梯人、上梯组、下梯人或者下梯组的处理单位,所述上下梯收敛值取收敛判定值以下的值。处理单位提取部72在重量变化率为正的期间内,提取包含增加波峰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范围作为用于判定上梯人或者上梯组的处理单位,增加波峰是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波峰。另外,处理单位提取部72在重量变化率为负的期间内,提取包含减少波峰的时间序列数据的范围作为用于判定下梯人或者下梯组的处理单位,减少波峰是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波峰。
判定部73基于处理单位提取部72提取的处理单位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第1状况或者第2状况中的哪个进行判定,第1状况是有上梯人或者下梯人的状况,第2状况是有上梯组或者下梯组的状况。
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使用处理单位提取部72提取的处理单位和换算单元,算出上梯人、上梯组、下梯人以及下梯组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在仅检测出上梯人或者上梯组的情况下,轿厢门22关闭后的轿厢20的总占有面积比轿厢门22打开前的总占有面积增加。在仅检测出下梯人或者下梯组的情况下,轿厢门22关闭后的轿厢20的总占有面积比轿厢门22打开前的总占有面积减少。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将与在从轿厢20的轿厢门22的打开动作开始至轿厢门22再次关闭为止的期间检测出的上梯人、上梯组、下梯人以及下梯组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相加,算出总占有面积的变化量,使轿厢门22开始进行打开动作时的轿厢20的总占有面积反映该变化量,由此算出轿厢门22再次关闭时的轿厢20的总占有面积。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将该总占有面积发送到控制部80。控制部80基于从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接收的总占有面积生成装载状况信息,使通知部200通知该装载状况信息。
<装载状况推定处理>
图3是示出装载状况推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中,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判定轿厢门22的打开动作是否开始。
在步骤S11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在步骤S12中开始取得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
在步骤S13中,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判定轿厢门22是否再次关闭。
在步骤S13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在步骤S14中结束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的取得。
在步骤S15中,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71基于重量检测部90的检测信号依次生成装载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重量变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步骤S16中,处理单位提取部72从重量变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从增加波峰到上下梯收敛值的范围作为用于判定上梯人或者上梯组的处理单位,并提取从减少波峰到上下梯收敛值的范围作为用于判定下梯人或者下梯组的处理单位。
在步骤S17中,判定部73判定由处理单位提取部72提取的处理单位是否是用于判定上梯人或者上梯组的处理单位。
在步骤S17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18中执行上梯图案判定处理,此上梯图案判定处理判定处理单位的波形的图案符合为了检测上梯人或者上梯组而预先规定的多个上梯图案中的哪个。
多个上梯图案包含第1上梯图案、第2上梯图案、第3上梯图案以及第4上梯图案。
第1上梯图案是1个人正要上梯时还有别人开始上梯时出现的波形图案。第2上梯图案是在1组上梯组乘轿厢20的情况下人跟着车上梯时出现的波形图案。第3上梯图案是在1组上梯组乘轿厢20的情况下车跟着人上梯时出现的波形图案。第4上梯图案是在从1个人开始上梯至完成为止的期间没有别人开始上梯的情况下出现的波形图案。
在步骤S17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因为用于判定下梯人或者下梯组的处理单位已被处理单位提取部72提取,所以在步骤S19中,判定部73执行下梯图案判定处理,在下梯图案判定处理中判定如下:处理单位提取部72提取的处理单位的波形图案符合为了检测下梯人或者下梯组而预先规定的多个下梯图案中的哪个。
下梯图案包含第1下梯图案、第2下梯图案、第3下梯图案以及第4下梯图案。
第1下梯图案是在1个人正要下梯时还有别人开始下梯时出现的波形图案。第2下梯图案是在1组下梯组从轿厢20下梯的情况下人跟着车下梯时出现的波形图案。第3下梯图案是在1组下梯组从轿厢20下梯的情况下车跟着人下梯时出现的波形图案。第4下梯图案是在1个人开始下梯至完成为止的期间没有别人开始下梯的情况下出现的波形图案。
在步骤S20中,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使用换算单元算出与在步骤S17和步骤S18中由判定部73判定的所有的处理单位各自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在步骤S21中基于占有面积的推定值算出总占有面积,在步骤S22中将算出的总占有面积发送到控制部80。此外,推定部70也可以取代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或者在此基础上具备装载数算出部,该装载数算出部基于判定部73的判定结果算出在轿厢20内乘梯的人和轿厢20内的车的数量。装载数算出部例如在装载状况推定处理的步骤S20前或者后,算出在轿厢门22关闭的状态下在轿厢20内乘梯的人和轿厢20内的车的数量。装载数算出部在装载状况推定处理的步骤S21中生成表示如下的信息:在轿厢门22打开时携带车的人和没有携带车的人以什么样的顺序下梯好呢。装载数算出部将该信息发送到控制部80。
<推定值的算出方法>
在判定为处理单位的波形图案是第4上梯图案或者第4下梯图案的情况下,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进一步算出1人的重量WH,判定该重量WH属于多个等级中的哪个。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算出按等级规定的推定值作为该1人的推定值。
多个等级例如包含第1等级、第2等级以及第3等级。第1等级例如是示出成人的平均重量范围的等级。第2等级是示出比第1等级轻的重量范围的等级。第3等级是示出比第1等级重的重量范围的等级。此外,多个等级也可以重量范围相互不同的2个等级或者4个以上的等级。
与属于第2等级的重量WH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小于与属于第1等级的重量WH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与属于第3等级的重量WH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大于与属于第1等级的重量WH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如上,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判定1人的重量WH属于多个等级中的哪个等级,根据1人的重量WH所属的等级确定与该人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在判定为处理单位的波形图案是第1上梯图案或者第1下梯图案的情况下,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算出多个上梯人或者多个下梯人的人均的平均重量WM,利用与在算出1人的重量WH的情况下描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根据平均重量WM所属的等级算出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如上,在判定为处理单位的波形图案是第4上梯图案、第4下梯图案、第1上梯图案或者第1下梯图案的情况下,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考虑到1人的重量WH或者1人的平均重量WM算出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处理单位的波形图案是第2上梯图案、第3上梯图案、第2下梯图案或者第3下梯图案的情况下,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考虑到使人加上车的占有面积,作为推定值算出比在第1上梯图案、第4上梯图案、第1下梯图案以及第4下梯图案的情况下算出的推定值大的推定值。在判定为处理单位的波形图案是第2上梯图案、第3上梯图案、第2下梯图案或者第3下梯图案的情况下总占有面积算出部74算出的推定值例如是预先规定的常数。这是因为:在估计车的占有面积大致恒定的情况下,在上梯组的占有面积和下梯组的占有面积中,车的占有面积占大部分,所以人的重量的不同对上梯组的占有面积和下梯组的占有面积的不同影响不大。
<上梯图案的判定方法>
接着,参照图5对第1上梯图案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参照图6~图8对第2~第4上梯图案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并且,参照图4对依次判定第1~第4上梯图案的上梯图案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第1上梯图案的判定>
作用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上梯移动中的人的重量变化率典型地在一只脚载置于轿厢20时示出波峰,随着另一只脚从层站100的地板120离开而急剧减少,在另一只脚全部从层站100的地板120离开时实质上示出0。
图5(a)是第1上梯图案中的装载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例。图5(b)是与图5(a)对应的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第1个上梯移动中的人使一只脚载置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情况下,在时刻t51检测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第1增加波峰WA1。
在第2个上梯移动中的人使一只脚载置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情况下,在时刻t52检测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第2增加波峰WA2。
第1增加波峰WA1与第2增加波峰WA2之间的第1个收敛值WV1大于收敛判定值WZ,收敛判定值WZ是为了对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实质上是视作0的值进行判定而预先规定的判定值。因此,能判定为在1个人的上梯完成前还有别人开始上梯。
在时刻t53,在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第2增加波峰WA2后出现第2个收敛值WV2。收敛值WV2小于收敛判定值WZ。因此,在时刻t53,能判定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实质上为0,所以能判定为第1个上梯人和第2个上梯人完成了上梯。将这样的小于收敛判定值WZ的收敛值WV2规定为上下梯收敛值,上下梯收敛值是处理单位的终点。
如上,判定部73包含多个增加波峰WA1、WA2,且基于提取出第1个收敛值WV1大于收敛判定值WZ的处理单位判定为上梯图案是第1上梯图案。
<第2上梯图案~第4上梯图案的判定>
参照图6~图8对第2~第4上梯图案进行说明。图6~图8的(a)是各上梯图案中的装载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例,图6~图8的(b)是与该时间序列数据对应的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时刻t61、时刻t71以及时刻t81,在上梯移动中的人使一只脚载置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情况下,检测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增加波峰WA。
如图6(b)、图7(b)以及图8(b)所示,在时刻t62、时刻t72以及时刻t82,检测出在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增加波峰WA后出现的收敛值WV小于收敛判定值WZ的状态。在时刻t62、时刻t72以及时刻t82,能判定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实质上为0,所以能判定为上梯人或者上梯组的上梯完成。
如上,第2上梯图案、第3上梯图案以及第4上梯图案的处理单位是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增加波峰WA出现的时间点到收敛值WV出现的时间点为止的范围。将这样的小于收敛判定值WZ的收敛值WV规定为上下梯收敛值,上下梯收敛值是处理单位的终点。
但是,上梯移动中的车要从层站100的地板120向轿厢20换乘而使前轮旋转移动,所以装载重量的变化逐渐产生。因此,关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峰值,人的上梯移动中比车的上梯移动中显著出现。在此基础上,论述在人开始上梯前使车开始上梯的图6(b)所示的第2上梯图案的情况和在人完成了上梯后车开始上梯的图7(b)所示的第3上梯图案的情况。
<关于比率RA>
判定部73关于与检测出作为上下梯收敛值的收敛值WV的时刻对应的轿厢20的装载重量WX(以下为“收敛时装载重量WX”)以及与检测出增加波峰WA的时刻对应的轿厢20的装载重量WY(以下为“波峰时装载重量WY”),算出波峰时装载重量WY相对于收敛时装载重量WX的比率RA。此外,收敛时装载重量WX和波峰时装载重量WY相当于从图6(a)、图7(a)以及图8(a)所示的装载重量为0的部位、即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波峰出现以前实质上为0的部位算起的增加量的重量。特别是,第4上梯图案中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相当于1人的重量WH。
第2上梯图案的比率RA有大于第3上梯图案的比率RA和第4上梯图案的比率RA的倾向,所以判定部73通过算出比率RA,能判定上梯图案是第2上梯图案。以下对第2上梯图案的比率RA大于第3上梯图案的比率RA和第4上梯图案的比率RA的理由进行说明。
在此,将上梯组所含的车的重量规定为重量WC。将上梯组所含的人的重量和上梯人的重量规定为重量WH。将在检测出增加波峰WA时作用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上梯组所含的人的重量和上梯人的重量规定为重量WHA。
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第2上梯图案中,检测出收敛值WV的时刻t62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是重量WH和重量WC的和。另外,检测出增加波峰WA的时刻t61的波峰时装载重量WY是重量WHA和重量WC的和。因此,第2上梯图案的比率RA用下面式(1)表示。
RA=(WHA+WC)/(WH+WC)…(1)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第3上梯图案中,检测出收敛值WV的时刻t72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是重量WH和重量WC的和。另外,检测出增加波峰WA的时刻t71的波峰时装载重量WY是重量WHA。因此,第3上梯图案中的比率RA用下面的式(2)表示。
RA=WHA/(WH+WC)…(2)
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第4上梯图案中,检测出收敛值WV的时刻t82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是重量WH。另外,检测出增加波峰WA的时刻t81的波峰时装载重量WY是重量WHA。因此,第4上梯图案中的比率RA用下面的式(3)表示。
RA=WHA/WH…(3)
当比较式(2)的右边和式(3)的右边时,分子的值相等,式(2)的右边的分母的值大于式(3)的右边的分母的值。因此,第4上梯图案的比率RA大于第3上梯图案的比率RA。
接着,为了比较式(3)和式(1),考虑使式(3)变形后的下面的式(4)。
{WHA+WC×(WHA/WH)}/(WH+WC)…(4)
式(4)的分子的(WHA/WH)的值小于1。因此,式(4)的分子的值小于式(1)的右边的分子的值。因此,第4上梯图案的比率RA小于第2上梯图案的比率RA。
如上,第2上梯图案的比率RA大于第3上梯图案的比率RA和第4上梯图案的比率RA。因此,作为比假设是第3上梯图案的比率RA和第4上梯图案的比率RA的最大值大的值,预先规定判定比率RX,由此能判定为在比率RA为判定比率RX以上时上梯图案是第2上梯图案。
<关于积分值SA>
判定部73对积分值SA是否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进行判定。判定部73算出积分值SA的期间是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的1个增加波峰WA出现的时间点到收敛值WV出现的期间。另外,判定部73积分的变量是从轿厢20的装载重量(变量)减去波峰时装载重量WY(常数)后的值。
第3上梯图案中的积分值SA由于以下理由有大于第2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和第4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的倾向。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第3上梯图案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增加波峰WA的时刻t71,1组上梯组所含的车没有乘轿厢20。因此,从时刻t71到时刻t72的时间T2是1组上梯组的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和车完成上梯所需的时间。因此,在时间T2,在装载重量由于人上梯而增加后车上梯,由此装载重量进一步增加。
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第2上梯图案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增加波峰WA的时刻t61,1组上梯组的车正在乘轿厢20。因此,从时刻t61到时刻t62的时间T1是1组上梯组的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完成上梯所需的时间。因此,第2上梯图案的时间T1短于第3上梯图案的时间T2。此外,第2上梯图案中的由于车导致的装载重量的增加在时刻t61以前结束,所以在时间T1,装载重量仅由于人的上梯而增加。
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第4上梯图案的情况下,从时刻t81到时刻t82的时间T3是1个上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完成上梯所需的时间。因此,第4上梯图案的时间T3短于第3上梯图案的时间T2。在第4上梯图案的情况下,因为不存在由于车导致的装载重量的增加,所以在时间T3,装载重量仅由于人的上梯而增加。
如上,第3上梯图案的时间T2长于第2上梯图案的时间T1和第4上梯图案的时间T3。另外,时间T1和时间T2的期间的装载重量的增加仅人的上梯对其有影响,与此相对,在时间T2的期间,除了人的上梯的影响之外,由于车的上梯导致的装载重量的增加也有影响。因此,第3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大于第2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和第4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
作为比假定是第2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和第4上梯图案的积分值SA的值的最大值大的值,预先规定判定积分值SR,由此能判定为在积分值SA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时上梯图案是第3上梯图案。
<上梯图案判定处理>
图4是示出上梯图案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判定部73在步骤S31中将没有判定出上梯图案的处理单位读出。
在步骤S32中,判定部73对读出的处理单位是否包含多个增加波峰WA进行判定。在步骤S32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38中判定为上梯图案是第1上梯图案。
在步骤S32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33以后对上梯图案是第2上梯图案、第3上梯图案或者第4上梯图案中的哪个进行判定。
判定部73在步骤S33中对比率RA是否为判定比率RX以上进行判定,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37中判定为上梯图案是第2上梯图案。
在步骤S33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比率RA不足判定比率RX的情况下,判定部73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4。
判定部73在步骤S34中对算出的积分值SA是否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进行判定,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36中判定为上梯图案是第3上梯图案。
在步骤S34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积分值SA不足判定积分值SR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35中判定为上梯图案是第4上梯图案。
如上,在上梯图案判定处理中,能依次判定第1~第4上梯图案。
<下梯图案的判定方法>
接着,参照图10对第1下梯图案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参照图11~图13对第2~第4下梯图案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并且,参照图9对依次判定第1~第4下梯图案的下梯图案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第1下梯图案的判定>
作用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下梯移动中的人的重量变化率典型地在一只脚载置于层站100的地板120上时,即,在留在轿厢20内的另一只脚支撑下梯移动中的人的体重的力变弱、作用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另一只脚的负荷减少时示出波峰。并且,随着留在轿厢20内的另一只脚从轿厢20的地板24离开而急剧减少,在另一只脚全部从轿厢20的地板24离开时实质上示出0。
图10(a)是第1下梯图案中的装载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例。图10(b)是与图10(a)对应的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由于第1个下梯移动中的人使一只脚载置于层站100的地板120上,从而留在轿厢20内的另一只脚支撑下梯移动中的人的体重的力变弱的情况下,在时刻t101,检测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第1减少波峰WB1。
在由于第2个下梯移动中的人使一只脚载置于层站100的地板120上,从而留在轿厢20内的另一只脚支撑下梯移动中的人的体重的力变弱的情况下,在时刻t102,检测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第2减少波峰WB2。
第1减少波峰WB1与第2减少波峰WB2之间的第1个收敛值WV1大于收敛判定值WZ,收敛判定值WZ是为了对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实质上是视作0的值进行判定而预先规定的判定值。因此,能判定为在1个人的下梯完成前还有别人开始下梯。
在时刻t103,在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第2减少波峰WB2后出现第2个收敛值WV2。收敛值WV2大于收敛判定值WZ。因此,在时刻t103,能判定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实质上为0,所以能判定为第1个下梯人和第2个下梯人完成了下梯。将这样的小于收敛判定值WZ的收敛值WV2规定为上下梯收敛值,上下梯收敛值是处理单位的终点。
如上,判定部73包含多个减少波峰WB1、WB2,且基于提取出第1个收敛值WV1大于收敛判定值WZ的处理单位判定为下梯图案是第1下梯图案。
<第2下梯图案~第4下梯图案的判定>
参照图11~图13对第2~第4下梯图案进行说明。图11~图13的(a)是各下梯图案中的装载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例,图11~图13的(b)是与该时间序列数据对应的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时刻t111、时刻t121以及时刻t131,由于下梯移动中的人使一只脚载置于层站100的地板120上,从而留在轿厢20内的另一只脚支撑下梯移动中的人的体重的力变弱的情况下,检测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减少波峰WB。
如图11(b)、图12(b)以及图13(b)所示,在时刻t112、时刻t122以及时刻t132,检测出在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减少波峰WB后出现的收敛值WV小于收敛判定值WZ的状态。在时刻t112、时刻t122以及时刻t132,能判定为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实质上为0,所以能判定为下梯人或者下梯组完成了下梯。
如上,第2下梯图案、第3下梯图案以及第4下梯图案的处理单位是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减少波峰WB出现的时间点至收敛值WV出现的时间点的范围。将这样的小于收敛判定值WZ的收敛值WV规定为上下梯收敛值,上下梯收敛值是处理单位的终点。
但是,下梯移动中的车要从轿厢20的地板24向层站100的地板120换乘而前轮旋转移动,由此作用于轿厢20的地板24上的负荷逐渐减少。即,装载重量的变化逐渐产生。因此,关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峰值,人的下梯移动中比车的下梯移动中显著出现。在此基础上,论述在人开始下梯前使车开始下梯的图11(b)所示的第2下梯图案的情况和在人完成了下梯移动后车开始下梯移动的图12(b)所示的第3下梯图案的情况。
<关于比率RB>
判定部73关于与检测出作为上下梯收敛值的收敛值WV的时刻对应的轿厢20的装载重量WX(以下为“收敛时装载重量WX”)以及与检测出减少波峰WB的时刻对应的轿厢20的装载重量WY(以下为“波峰时装载重量WY”),算出波峰时装载重量WY的绝对值相对于收敛时装载重量WX的绝对值的比率RB。此外,收敛时装载重量WX和波峰时装载重量WY相当于从图11(a)、图12(a)以及图13(a)所示的装载重量为0的部位、即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波峰出现以前实质上为0的部位算起的减少量的重量。特别是,第4下梯图案中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相当于1人的重量WH。
第2下梯图案的比率RB有大于第3下梯图案的比率RB和第4下梯图案的比率RB的倾向,所以判定部73通过算出比率RB,能判定下梯图案是第2下梯图案。以下对第2下梯图案的比率RB大于第3下梯图案的比率RB和第4下梯图案的比率RB的理由进行说明。
在此,将下梯组所含的车的重量规定为重量WC。将下梯组所含的人的重量和下梯人的重量规定为重量WH。将在检测出减少波峰WB时作用于层站100的地板120上的下梯组所含的人的重量和下梯人的重量规定为重量WHA。
在图11(a)和图11(b)所示的第2下梯图案中,检测出收敛值WV的时刻t112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的绝对值是重量WH和重量WC的和。另外,检测出减少波峰WB的时刻t111的波峰时装载重量WY的绝对值是重量WHA和重量WC的和。因此,第2下梯图案的比率RB用下面式(1)表示。
RB=(WHA+WC)/(WH+WC)…(1)
在图12(a)和图12(b)所示的第3下梯图案中,检测出收敛值WV的时刻t122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的绝对值是重量WH和重量WC的和。另外,检测出减少波峰WB的时刻t121的波峰时装载重量WY的绝对值是重量WHA。因此,第3下梯图案中的比率RB用下面的式(2)表示。
RB=WHA/(WH+WC)…(2)
在图13(a)和图13(b)所示的第4下梯图案中,检测出收敛值WV的时刻t132的收敛时装载重量WX的绝对值是重量WH。另外,检测出减少波峰WB的时刻t131的波峰时装载重量WY的绝对值是重量WHA。因此,第4下梯图案中的比率RB用下面的式(3)表示。
RB=WHA/WH…(3)
当比较式(2)的右边和式(3)的右边时,分子的值相等,式(2)的右边的分母的值大于式(3)的右边的分母的值。因此,第4下梯图案的比率RB大于第3下梯图案的比率RB。
接着,为了比较式(3)和式(1),考虑使式(3)变形后的下面的式(4)。
{WHA+WC×(WHA/WH)}/(WH+WC)…(4)
式(4)的分子的(WHA/WH)的值小于1。因此,式(4)的分子的值小于式(1)的右边的分子的值。因此,第4下梯图案的比率RB小于第2下梯图案的比率RB。
如上,第2下梯图案的比率RB大于第3下梯图案的比率RB和第4下梯图案的比率RB。因此,作为比假设是第3下梯图案的比率RB和第4下梯图案的比率RB的最大值大的值,预先规定判定比率RX,由此能判定为在比率RB为判定比率RX以上时下梯图案是第2下梯图案。
<关于积分值SB>
判定部73对积分值SB的绝对值是否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进行判定。判定部73算出积分值SB的期间是从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的1个减少波峰WB出现的时间点到收敛值WV出现的期间。另外,判定部73积分的变量是从轿厢20的装载重量(变量)减去波峰时装载重量WY(常数)后的值。
第3下梯图案中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由于以下理由有大于第2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和第4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的倾向。
在图12(a)和图12(b)所示的第3下梯图案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减少波峰WB的时刻t121,1组下梯组所含的车没有从轿厢20下梯。因此,从时刻t121到时刻t122的时间T2是1组下梯组的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和车完成下梯所需的时间。因此,在时间T2,在装载重量由于人下梯而减少后车下梯,由此装载重量进一步减少。
在图11(a)和图11(b)所示的第2下梯图案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减少波峰WB的时刻t111,1组下梯组的车从轿厢20下梯。因此,从时刻t111到时刻t112的时间T1是1组下梯组的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完成下梯所需的时间。因此,第2下梯图案的时间T1短于第3下梯图案的时间T2。此外,第2下梯图案中的由于车导致的装载重量的减少在时刻t111以前结束,所以在时间T1,装载重量仅由于人的下梯而减少。
在图13(a)和图13(b)所示的第4下梯图案的情况下,从时刻t131到时刻t132的时间T3是1个下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完成下梯所需的时间。因此,第4下梯图案的时间T3短于第3下梯图案的时间T2。在第4下梯图案的情况下,因为不存在由于车导致的装载重量的减少,所以在时间T3,装载重量仅由于人的下梯而减少。
如上,第3下梯图案的时间T2长于第2下梯图案的时间T1和第4下梯图案的时间T3。另外,时间T1和时间T2的期间的装载重量的减少仅人的下梯对其有影响,与此相对,在时间T2的期间,除了人的下梯的影响之外,由于车的下梯导致的装载重量的减少也有影响。因此,第3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大于第2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和第4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
作为比假定是第2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和第4下梯图案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的值的最大值大的值,预先规定判定积分值SR,由此能判定为在积分值SB的绝对值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时下梯图案是第3下梯图案。
<下梯图案判定处理>
图9是示出下梯图案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判定部73在步骤S41中将没有判定为下梯图案的处理单位读出。
在步骤S42中,判定部73对读出的处理单位是否包含多个减少波峰WB进行判定。在步骤S42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48中判定为下梯图案是第1下梯图案。
在步骤S42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43以后对下梯图案是第2下梯图案、第3下梯图案或者第4下梯图案中的哪个进行判定。
判定部73在步骤S43中对比率RB是否为判定比率RX以上进行判定,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47中判定为下梯图案是第2下梯图案。
在步骤S43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比率RB不足判定比率RX的情况下,判定部73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4。
判定部73在步骤S44中对算出的积分值SB的绝对值是否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进行判定,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46中判定为下梯图案是第3下梯图案。
在步骤S44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积分值SB的绝对值不足判定积分值SR的情况下,判定部73在步骤S45中判定为下梯图案是第4下梯图案。
如上,在下梯图案判定处理中,能依次判定第1~第4下梯图案。
此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按照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可取得的方式的例示,不期望限制该方式。按照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可取得与实施方式不同的各种方式。
图2
80:控制装置
71: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
72:处理单位提取部
73:判定部
74:总占有面积算出部
90:重量检测部
31:电动马达
40:电磁制动器
200:通知部
图3
装载状况推定处理
S11:轿厢门的打开动作开始?
是 否
S12:开始取得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
S13:轿厢门的关闭完成?
是 否
S14:结束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的取得
S15:基于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依次生成重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重量变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
S16:从重量变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重量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处理单位
S17:提取的处理单位是否是用于判定上梯人或者上梯组的处理单位
S18:执行上梯图案判定处理
S19:执行下梯图案判定处理
S20:算出与判定的所有的处理单位对应的占有面积的推定值
S21:基于占有面积的推定值算出总占有面积
S22:将总占有面积发送到控制部
结束
图4
上梯图案判定处理
S31:将没有判定出上梯图案的处理单位读出
是 否
S32:读出的处理单位是否包含多个增加波峰?
是 否
S33:比率RA是否为判定比率RX以上?
是 否
S34:积分值SA是否为判定积分值SR以上?
是 否
S35:判定为第4上梯图案
S36:判定为第3上梯图案
S37:判定为第2上梯图案
S38:判定为第1上梯图案
结束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具备判定部,所述判定部取得检测轿厢的装载重量的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基于在第1状况中基于所述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得到的重量变化的信息和在第2状况中基于所述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得到的重量变化的信息的不同,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所述第1状况和所述第2状况中的哪个进行判定,在第1状况中有上梯人或者下梯人,所述上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乘所述轿厢的人,所述下梯人是没有携带车从所述轿厢下梯的人,在第2状况中有上梯组或者下梯组,所述上梯组是携带车乘所述轿厢的人及其车的组,所述下梯组是携带车从所述轿厢下梯的人及其车的组,在所述第1状况下得到的重量变化的信息包含在人的上梯移动中或人的下梯移动中出现的重量变化,在所述第2状况下得到的重量变化的信息包含在人的上梯移动中或人的下梯移动中出现的重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所述时间序列数据算出部使用所述重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算出所述轿厢的装载重量的重量变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
所述判定部从所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处理单位,基于所述处理单位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所述第1状况和所述第2状况中的哪个进行判定,所述处理单位是包含所述在人的上梯移动中或人的下梯移动中出现的波峰在内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处理单位提取部,在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中出现的1个波峰后没有出现其他的波峰且出现上下梯收敛值的情况下,提取从所述1个波峰到所述上下梯收敛值的范围作为所述处理单位,所述上下梯收敛值取收敛判定值以下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基于从出现所述1个波峰的时间点到出现所述上下梯收敛值的时间点的期间内的所述轿厢的装载重量的积分值,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所述第2状况进行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积分值,确定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发生了车跟着人上梯的所述上梯组或车跟着人下梯的所述下梯组的状况。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基于出现所述上下梯收敛值的时间点的所述轿厢的装载重量和出现所述1个波峰的时间点的所述轿厢的装载重量的比率,对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所述第2状况进行判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比率,确定与人和车的上下梯有关的状况是发生了车跟着人上梯的所述上梯组或车跟着人下梯的所述下梯组的状况。
CN201680083862.2A 2016-03-31 2016-03-31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8883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7982 WO2017166158A1 (zh) 2016-03-31 2016-03-31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3888A CN108883888A (zh) 2018-11-23
CN108883888B true CN108883888B (zh) 2020-07-24

Family

ID=5996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862.2A Active CN108883888B (zh) 2016-03-31 2016-03-31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3566B2 (zh)
CN (1) CN108883888B (zh)
WO (1) WO2017166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0312B2 (ja) * 2018-01-16 2020-09-2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装置
JP7483148B2 (ja) 2021-12-16 2024-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1635A (ja) * 1992-01-28 1993-08-1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US5347093A (en) * 1992-08-10 1994-09-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Fuzzy tailoring of elevator passenger fuzzy sets
JP2000086095A (ja) * 1998-09-03 2000-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運転装置
JP2009102166A (ja) * 2007-10-03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人数検知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0064868A (ja) * 2008-09-11 2010-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ショッピングカート装置
JP2014108864A (ja) * 2012-12-03 2014-06-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乗りかご床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2015134666A (ja) * 2014-01-17 2015-07-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6158A1 (zh) 2017-10-05
JP2019503950A (ja) 2019-02-14
CN108883888A (zh) 2018-11-23
JP6693566B2 (ja)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3888B (zh) 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
JP6305178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688314B2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5105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2193007A (ja) エレベータ
JP6125842B2 (ja)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装置
CN107352356A (zh) 一种带平衡装置的楼道双人扶梯
JP2015000807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76031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7879209A (zh) 在建筑物内用于人员疏散的电梯的分组协调
WO2020174775A1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675668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101327886A (zh) 缆车电梯
CN114348812B (zh) 电梯控制装置
US20180170710A1 (en) Elevator hover mode operation using sensor-based potential load change detection
KR20150088982A (ko) 열차의 현 탑승 인원수 파악 및 무임 승차 검출
CN112607539A (zh) 电梯系统
CN103848296A (zh) 一种垂直升降式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11295349A (zh) 电梯的乘降人数推算装置、乘降人数推算方法和乘降人数推算程序
JP5474168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13753723B (zh) 一种辅助搭乘扶梯的设备、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19282A (zh) 一种监控设备及乘客运输设备
JP6679150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1019287A (ja) 可動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095410B2 (ja) バリアフリー乗下船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