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540A - 电致变色面板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3540A
CN108873540A CN201810934743.4A CN201810934743A CN108873540A CN 108873540 A CN108873540 A CN 108873540A CN 201810934743 A CN201810934743 A CN 201810934743A CN 108873540 A CN108873540 A CN 108873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contact hole
electrochromic
electrochromic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4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3540B (zh
Inventor
黄俊隆
施人豪
黄良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73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3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电致变色层。第一基板包含第一基底具有第一中心区及第一非中心区、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基底上、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以及第一辅助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一绝缘层具有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位于第一中心区,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位于第一非中心区。第一辅助层通过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基板包含第二基底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二基底上。电致变色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面板。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是指在外加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学性能(例如:透光率、反光率或吸光率)能够产生可逆变化,从而表现出颜色及透明度的改变。电致变色的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例如:智能调光窗户、防眩光后视镜等。
一般而言,电致变色元件包括前基板、相对于前基板的后基板、配置于前基板上的前电极、配置于后基板上的后电极和夹设于前后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当前后电极之间存在足够的电压差时,电致变色材料层会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而改变其能阶,进而呈消光(diming)状态。当环境光束传递至电致变色材料层时,环境光束会被呈消光状态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吸收。另一方面,当前后电极之间实质上不存在电压差时,电致变色材料层会呈透光状态。此时,环境光束会通过电致变色材料层。
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层是通过交换电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但当应用于较大尺寸的面板时,会出现周围区域先变色而中心区域尚未变色的现象,且需要长时间的驱动,并具有耗能及耗时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电致变色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包含第一基底具有第一中心区及第一非中心区、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基底上、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以及第一辅助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一绝缘层具有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位于第一中心区,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位于第一非中心区。第一辅助层通过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基板包含第二基底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二基底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基底具有第二中心区以及第二非中心区。第二基板还包含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第二辅助层位于第二绝缘层上、以及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基底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第二绝缘层具有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位于第二中心区,及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位于第二非中心区。第二辅助层通过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及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电性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主接触洞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副接触洞的分布密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由于其可以通过图案化第一导电层以形成第一主接触洞以及第一副接触洞,因此驱动信号路径较长的第一中心区中第一辅助层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驱动信号路径较短的第一非中心区中第一辅助层的电阻值。如此,驱动信号的电子可以均匀地在不同区域间移动,而让电致变色层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整体变色均匀性。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可以应用在智能调光窗户或防眩光后视镜,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变色效率以及整体的变色均匀性,更加地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变色均匀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变色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降低电致变色面板的耗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光穿透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大尺寸化电致变色面板。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将电致变色面板应用在智能调光窗户。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将电致变色面板应用在防眩光后视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俯视图。
图2A为图1的电致变色面板沿剖面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
图4A为图1的第一绝缘层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D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20、20A、20B、20C:电致变色面板
100、100A、100B、100C:第一基板
110:第一基底
112:第一中心区
114:第一非中心区
120、120C:第一金属层
122、122C:第一网状图案
130:第一透明导电层
140、140A、140B:第一绝缘层
142、142A、142B:第一主接触洞
144、144A、144B:第一副接触洞
150:第一辅助层
160:第一驱动电路
170:框胶
180:间隙物
200、200A、200B:第二基板
210:第二基底
212:第二中心区
214:第二非中心区
220:第二金属层
222:第二网状图案
230:第二透明导电层
240:第二绝缘层
242:第二主接触洞
244:第二副接触洞
250:第二辅助层
260:第二驱动电路
300:电致变色层
I-I’:剖面线
T1:第一金属层的厚度
T2:第二金属层的厚度
T3:第一绝缘层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俯视图,为方便说明及观察,图1省略绘制部分构件。图2A为图1的电致变色面板沿剖面线I-I’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A,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面板10包含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以及电致变色层300,电致变色层300位于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可应用为智能调光窗户或防眩光后视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以下将以智能调光窗户举例说明。请参考图1,第一基板100包含第一基底110、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以及第一绝缘层140。第一基底100具有第一中心区112以及第一非中心区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非中心区114实质上环绕第一中心区112。第一基底11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不透光/反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为导电材料、晶圆、陶瓷、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位于第一基底110上,且重叠于第一非中心区114及第一中心区1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与第一基底110之间还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一层金属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40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上。举例而言,第一绝缘层140重叠于部分的第一非中心区114,并重叠于第一中心区112的全部。第一绝缘层140的材料包含氮化硅膜、或氮化硅膜及氧化硅膜的积层体、或上述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40的厚度T3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40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142位于第一中心区112,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144位于第一非中心区114。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14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14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142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144的数量为多个,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多个第一主接触洞142可以阵列方式设置于第一中心区112中,而多个第一副接触洞144可以环绕这些第一主接触洞142且设置于第一非中心区114,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主接触洞142及第一副接触洞144可以暴露出第一透明导电层1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还包含第一辅助层150。第一辅助层150位于第一绝缘层140上,且通过第一主接触洞142及第一副接触洞144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举例来说,第一辅助层150重叠第一绝缘层140并填入第一主接触洞142以及第一副接触洞144,以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第一透明导电层130及第一辅助层150的材料包含氧化铟锡、锑掺杂的氧化锡(ATO)、氟掺杂的氧化锡(FTO)、锑掺杂的氧化锌、氟掺杂的氧化锌(FZO)、氧化锡或高分子透明导电薄膜、纳米碳材或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金属网格薄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面板10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基板100设置的第二基板200。第二基板200结构与第一基板100可以相同或相似,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0包含第二基底210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位于第二基底210上。第二基底210具有第二中心区212以及第二非中心区214。举例而言,第二中心区212以及第二非中心区214可以分别对应第一中心区212以及第一非中心区114设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二基底210的材质可以与第一基底110相同或相似,在此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0还包含第二绝缘层240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上。第二绝缘层24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绝缘层140相似。举例而言,第二绝缘层240重叠于部分的第二非中心区214,并重叠于第二中心区212的全部。第二绝缘层240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242位于第二中心区212,及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244位于第二非中心区214。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24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24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242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244的数量为多个,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多个第二主接触洞242可以阵列地设置于第二中心区212中,而多个第二副接触洞244可以环绕这些第二主接触洞242地设置于第二非中心区214,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二主接触洞242及第二副接触洞244可以暴露出第二透明导电层230。此外,第二主接触洞及第二副接触洞244可以分别对应第一主接触洞142及第一副接触洞144设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0还包含第二辅助层250。第二辅助层250位于第二绝缘层240上,且通过第二主接触洞242及第二副接触洞244电性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举例来说,第二辅助层250重叠第二绝缘层240并填入第二主接触洞242以及第二副接触洞244,以电性连接暴露的第二透明导电层230。
请同时参考图1以及图2A,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面板10的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夹设有电致变色层300以及框胶170。举例而言,框胶170设置于第一辅助层150上并实质上环绕电致变色层300。框胶170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未标示),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的注入口,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至少一间隙物180位于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以支撑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并形成间隙(cell gap),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间隙物180分散于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面板10还包含第一驱动电路16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以及第二驱动电路260设置于第二基板200上,且分别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以提供驱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60、260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200上并位于框胶170外,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60、260也可以位于框胶170内或重叠于框胶170,以栅极驱动电路基板(Gate on Array,GOA)的方式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300的材料包含有机小分子紫精(Viologen)变色材料或高分子是聚苯胺(Polyaniline)变色材料。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与第一辅助层150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与第二辅助层250实质上作为驱动电致变色层300的电极,因此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300的光穿透率,以呈现消光状态或透光状态,使电致变色面板10可以应用为智能调光窗户并控制环境光束穿透电致变色面板10的总量。
图4A为图1的第一绝缘层的局部放大俯视图。请参考图2A以及图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40的这些第一主接触洞142的分布密度大于这些第一副接触洞144的分布密度,这些第一主接触洞142的面积可选择性地大于这些第一副接触洞144的面积。举例而言,第一主接触洞142在第一中心区112中暴露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大于第一副接触洞144在第一非中心区114中暴露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也就是说,第一辅助层150通过第一主接触洞142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大于第一辅助层150通过第一副接触洞144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如此一来,第一辅助层150在第一中心区112的电阻值可以大致相同于第一辅助层150在第一非中心区114的电阻值。因此,第一辅助层150中的驱动信号可以均匀地传递至不同区域的电致变色层300,让电致变色层300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整体变色均匀性。此外,第一辅助层150通过第一主接触洞142、第一副接触洞144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还可以降低整体的电阻值,减少驱动电致变色面板10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性能。
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240的这些第二主接触洞242以及这些第二副接触洞244的分布密度以及面积也可以相同或相似于这些第一主接触洞142以及这些第一副接触洞144的分布密度以及面积,而获致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关于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部分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赘述。
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2A、图4A及图4B,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140A与图4A的第一绝缘层140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绝缘层140A的各个第一主接触洞142A的面积大于各个第一副接触洞144A的面积。举例而言,第一主接触洞142A在第一中心区112中暴露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大于第一副接触洞144A在第一非中心区114中暴露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也就是说,第一辅助层150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大于第一辅助层150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如此一来,第一绝缘层140A可提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4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2A、图4A及图4C,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140B与图4A的第一绝缘层140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绝缘层140B的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142B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144B均为网格状,且第一主接触洞142B的面积大于第一副接触洞144B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142B的数量可为一个,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144B的数量可为一个,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主接触洞142B在第一中心区112中暴露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大于第一副接触洞144B在第一非中心区114中暴露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也就是说,第一辅助层150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大于第一辅助层150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总合。如此一来,第一绝缘层140B可提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简言之,相较于现有的电致变色面板,由于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可以通过图案化第一导电层140、140A、140B及/或第二导电层240以形成第一主接触洞142、142A、142B、第一副接触洞144、144A、144B、对应的第二主接触洞242以及对应的第二副接触洞244,因此第一中心区112中第一辅助层150接触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的总合大于第一非中心区114中第一辅助层150接触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面积的总合。第二中心区212中第二辅助层250接触第二透明导电层230的面积的总合大于第二非中心区214中第二辅助层250接触第二透明导电层230的面积的总合。如此一来,在驱动信号路径较长的第一中心区112中第一辅助层150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驱动信号路径较短的第一非中心区114中第一辅助层150的电阻值。第二中心区212中第二辅助层250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第二非中心区214中第一辅助层250的电阻值。如此,驱动信号的电子可以均匀地在不同区域间移动,而让电致变色层300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整体变色均匀性。此外,第一辅助层150通过第一主接触洞142、第一副接触洞144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130,还可以降低整体的电阻值,减少驱动电致变色面板10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性能。另外,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还可以应用在大尺寸化的面板,例如:智能调光窗户,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变色效率以及整体的变色均匀性,更加地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性能。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请参考图1、图2A、图2B以及图3,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A与图1以及图2A的电致变色面板10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基板100A还包含第一金属层120位于第一基底110及第一透透明导电层130之间。举例而言,第一金属层120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上,且重叠于第一非中心区114及第一中心区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20包含第一网状图案122。也就是说,第一金属层120可以是金属网格(metalmesh),以降低第一透明导电层130的电阻值,进一步降低电致变色面板10A的耗能并提升变色效率。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20也可以是整面地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上,且重叠于第一非中心区114及第一中心区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状图案122的透光面积总合占其整体面积的78%至99%。换句话说,电致变色面板10A具有优异的光穿透率。如此,当电致变色面板10A应用于智能调光窗户时,可以同时降低透明导电层130的电阻值,且不致影响环境光束穿透电致变色面板10A的总量,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A的性能以及品质。
图2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B以及图2C,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B与图2B的电致变色面板10A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二基板200A还包含第二金属层220位于第二基底210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之间。举例而言,第二金属层220设置于第二基底210上,且重叠于第二非中心区214及第二中心区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220包含第二网状图案222。也就是说,第二金属层220可以是金属网格(metal mesh),以降低第二透明导电层230的电阻值,进一步降低电致变色面板10B的耗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220也可以是整面地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上,且重叠于第二非中心区214及第二中心区212。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20的厚度为T1,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T2,其中T1>T2,且由于金属层120、220厚度T1、T2很薄,且金属层120、220分别包含网状图案122、222,因此电致变色面板10B的光穿透率不致被影响,而可以维持优良的光穿透率,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性能以及品质。第一金属层120及第二金属层220的材料是包含银、铬、黑铬、钌、不锈钢、硅、钛、镍、钼、镍铬、铬镍铁合金、铟、钯、锇、钴、镉、铌、黄铜、青铜、钨、铼、铱、铝、铝合金、钪、钇、锆、钒、锰、铁、锌、锡、铅、铋、锑、铑、钽、铜、金、铂、铂族金属或其组合,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简言之,相较于现有的电致变色面板,由于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可以通过图案化第一导电层140及/或第二导电层240以形成第一主接触洞142、第一副接触洞144、第二主接触洞242以及第二副接触洞244,因此驱动信号路径较长的第一中心区112中第一辅助层150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驱动信号路径较短的第一非中心区114中第一辅助层150的电阻值。第二中心区212中第二辅助层250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第二非中心区214中第二辅助层250的电阻值。如此,驱动信号的电子可以均匀地在不同区域间移动,而让电致变色层300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的整体变色均匀性。此外,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还可以通过包含网状图案122、222的金属层120、220,进一步的降低透明导电层130、230及辅助层150、250的电阻值,降低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的耗能并提升变色效率,减少驱动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的时间,且维持优良的光穿透率,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的性能以及品质。因此,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可以应用在大尺寸化的面板,例如:智能调光窗户,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的变色效率以及整体的变色均匀性,更加地提升电致变色面板10、10A、10B的性能。
以下将以本发明的电致变色面板应用为防眩光后视镜举例说明,并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而不重复赘述。
图5A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A以及图2A,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与图2A的电致变色面板10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基板100B包含第一金属层120位于第一基底110及第一透明导电层130之间,以及第二基板200B包含第二金属层220位于第二基底210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30之间。第一金属层120以及第二金属层220分别整面地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以及第二基底210上,且第一金属层120重叠于第一非中心区及第一中心区112,第二金属层220重叠于第二非中心区214及第二中心区21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120的厚度T1大于第二金属层220的厚度T2,且第一金属层120及第二金属层220的材料包含银、铬、黑铬、钌、不锈钢、硅、钛、镍、钼、镍铬、铬镍铁合金、铟、钯、锇、钴、镉、铌、黄铜、青铜、钨、铼、铱、铝、铝合金、钪、钇、锆、钒、锰、铁、锌、锡、铅、铋、锑、铑、钽、铜、金、铂、铂族金属或其组合,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此,当电致变色面板20应用为防眩光后视镜时,环境光束可以穿透厚度极薄的第二金属层220,而被相较于第二金属层220,厚度较厚的第一金属层120反射进入使用者的眼睛。电致变色面板20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让电致变色层300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此外,通过调整电致变色面板20的光穿透率,可以降低反射光的强度,减少眩光的产生,提升电致变色面板20的性能以及品质。举例来说,当应用于车用后视镜时,后方车辆所照射的强光透过使用者车辆的后视镜,可避免产生刺眼的反射光,以维持行车安全。另外,金属层120、220还可以分别进一步的降低透明导电层130、230及辅助层150、250的电阻值,以降低电致变色面板20的耗能并提升变色效率,减少驱动电致变色面板20的时间,提升电致变色面板20的性能以及品质。
图5B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B以及图5A,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A与图5A的电致变色面板20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二基板200不包含第二金属层220。举例来说,电致变色面板20A的两个基板之中,仅其中一个基板包含金属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束可以自第二基板200穿透电致变色层300,并由第一金属层120反射。如此配置下,电致变色面板20A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图5C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C以及图5A,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B与图5A的电致变色面板20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基板100A的第一金属层120包含第一网状图案122,且第一网状图案122的透光面积总合占其整体面积的40%至6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束可以穿透厚度极薄的第二金属层220并被第一网状图案122反射,如此配置下,电致变色面板20B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图5D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D以及图5C,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C与图5C的电致变色面板20B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电致变色面板20C仅包含一层金属层,且上述金属层包含网状图案,上述金属层位于第一基底110上或第二基底210上。举例来说,第一基板100C的第一金属层120C包含第一网状图案122C,且第一网状图案122C的透光面积总合占其整体面积的40%至60%,或者是第二基板200的第二金属层(未示出)包含第二网状图案(未示出),且第二网状图案的透光面积总合占其整体面积的40%至6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束可以自第二基板200穿透电致变色层300,并由第一网状图案122C反射,或者是在另一例中,环境光束可以自第一基板100C穿透电致变色层300,并由第二网状图案反射。如此配置下,电致变色面板20C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简言之,相较于现有的电致变色面板,由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可以通过图案化第一导电层140及/或第二导电层240以形成第一主接触洞142、第一副接触洞144、第二主接触洞242以及第二副接触洞244,因此驱动信号路径较长的第一中心区112中第一辅助层150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驱动信号路径较短的第一非中心区114中第一辅助层150的电阻值。第二中心区212中第二辅助层250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第二非中心区214中第一辅助层250的电阻值。如此,驱动信号的电子可以均匀地在不同区域间移动,而让电致变色层300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的整体变色均匀性。此外,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还可以通过包含第一网状图案122、122C及/或第二网状图案的金属层120、220,进一步的降低透明导电层130、230及辅助层150、250的电阻值,降低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的耗能并提升变色效率,减少驱动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的时间。
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还可以减少眩光的产生,并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的性能以及品质。因此,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可以对应应用在防眩光后视镜或智能调光窗户,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提升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的变色效率以及整体的变色均匀性,更加地提升电致变色面板20、20A、20B、20C的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由于其可以通过图案化第一导电层及/或第二导电层以形成第一主接触洞、第一副接触洞、第二主接触洞以及第二副接触洞,因此驱动信号路径较长的第一中心区中第一辅助层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驱动信号路径较短的第一非中心区中第一辅助层的电阻值。第二中心区中第二辅助层的电阻值可大致相同于第二非中心区中第二辅助层的电阻值。如此,驱动信号的电子可以均匀地在不同区域间移动,而让电致变色层整体的变色反应均匀,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整体变色均匀性。此外,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还可以通过金属层及/或包含网状图案的金属层,进一步的降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值,降低电致变色面板的耗能并提升变色效率,减少驱动电致变色面板的时间,且维持优良的光穿透率或反射率,进一步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性能以及品质。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可以应用在大尺寸化的面板,例如:智能调光窗户,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变色效率以及整体的变色均匀性,更加地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还可以通过调整包含网状图案的金属层的透光面积总合,同时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光穿透率以及提供反射镜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面板可以应用在防眩光后视镜,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电阻值,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变色效率以及整体的变色均匀性,更加地提升电致变色面板的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致变色面板,包含:
一第一基板,包含:
一第一基底具有一第一中心区及一第一非中心区;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基底上;
一第一绝缘层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位于该第一中心区,及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位于该第一非中心区;以及
一第一辅助层位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通过该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及该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电性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一第二基板,包含一第二基底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二基底上;以及
一电致变色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还包含一第一金属层位于该第一基底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第一金属层包含一第一网状图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第二基底具有一第二中心区以及一第二非中心区,该第二基板还包含:
一第二绝缘层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位于该第二中心区,及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位于该第二非中心区;
一第二辅助层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通过该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及该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电性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
一第二金属层位于该第二基底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第二金属层包含一第二网状图案,其中该第一网状图案或该第二网状图案的透光面积总合占其整体面积的40%至6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第一网状图案的透光面积总合占其整体面积的78%至99%。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第二基底具有一第二中心区以及一第二非中心区,该第二基板还包含:
一第二绝缘层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位于该第二中心区,及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位于该第二非中心区;
一第二辅助层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通过该至少一第二主接触洞及该至少一第二副接触洞电性连接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
一第二金属层位于该第二基底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其中该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为T1,该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T2,T1>T2且 其中该第一金属层及该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包含银、铬、黑铬、钌、不锈钢、硅、钛、镍、钼、镍铬、铬镍铁合金、铟、钯、锇、钴、镉、铌、黄铜、青铜、钨、铼、铱、铝、铝合金、钪、钇、锆、钒、锰、铁、锌、锡、铅、铋、锑、铑、钽、铜、金、铂、铂族金属或其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及该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均为多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些第一主接触洞的分布密度大于该些第一副接触洞的分布密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些第一主接触洞及该些第一副接触洞的面积相同。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些第一主接触洞的面积大于该些第一副接触洞的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至少一第一主接触洞及该至少一第一副接触洞均为网格状,且该第一主接触洞的一面积大于该第一副接触洞的一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还包含一第一驱动电路以及一第二驱动电路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致变色面板,其中该第一非中心区实质上环绕该第一中心区,该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含有机小分子紫精变色材料或高分子是聚苯胺变色材料,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一辅助层的材料包含氧化铟锡、锑掺杂的氧化锡、氟掺杂的氧化锡、锑掺杂的氧化锌、氟掺杂的氧化锌、氧化锡、纳米碳材或纳米银线,该第一绝缘层的材料包含氮化硅、氧化硅、氮化硅及氧化硅的积层体或其组合,该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该电致变色面板还包含:
一框胶,实质上环绕该电致变色层,且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间隙物,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CN201810934743.4A 2018-05-25 2018-08-16 电致变色面板 Active CN108873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8028A TWI662350B (zh) 2018-05-25 2018-05-25 電致變色面板
TW107118028 2018-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540A true CN108873540A (zh) 2018-11-23
CN108873540B CN108873540B (zh) 2021-05-14

Family

ID=6431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4743.4A Active CN108873540B (zh) 2018-05-25 2018-08-16 电致变色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3540B (zh)
TW (1) TWI6623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1770A (zh) * 2019-05-23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9779A1 (en) * 1996-12-30 1998-07-09 Honeywell Inc. Transparent temperature sensor for a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981498A (zh) * 2008-03-04 2011-02-23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包括网孔的电致变色设备
JP5284627B2 (ja) * 2007-11-27 2013-09-11 株式会社船井電機新応用技術研究所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デバイス
WO2017133104A1 (zh) * 2016-02-06 2017-08-10 无锡威迪变色玻璃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180074380A1 (en) * 2011-02-09 2018-03-15 Kinestr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hromic multi-layer devices with spatially coordinated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9779A1 (en) * 1996-12-30 1998-07-09 Honeywell Inc. Transparent temperature sensor for a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284627B2 (ja) * 2007-11-27 2013-09-11 株式会社船井電機新応用技術研究所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デバイス
CN101981498A (zh) * 2008-03-04 2011-02-23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包括网孔的电致变色设备
US20180074380A1 (en) * 2011-02-09 2018-03-15 Kinestr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chromic multi-layer devices with spatially coordinated switching
WO2017133104A1 (zh) * 2016-02-06 2017-08-10 无锡威迪变色玻璃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1770A (zh) * 2019-05-23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540B (zh) 2021-05-14
TWI662350B (zh) 2019-06-11
TW202004312A (zh)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66111A (en) Electrochromic window with integrated bus bars
KR101479597B1 (ko) 최적화된 전기화학적 저항을 갖는 금속 그리드를 구비한, 전기 전도성이 높은 투명 층
US5903382A (en) Electrodeposition cell with high light transmission
US7158276B1 (en) Pressure sensitiv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8319090B (zh) 镜面显示模块
US6400491B1 (en) Fast-switching reversible electrochemical mirror (REM)
EP3045968A1 (en) Electrochromic apparatus, electrochromic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element
WO2007027377A2 (en) Electrode with transparent series resistance for uniform switching of optical modulation devices
EP2396697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EP3379329B1 (en) Optical element
CN108474990B (zh) 电致变色装置
JP2007532940A (ja) 可変の光学および/またはエネルギー特性をもつ電気制御型デバイスに電力供給する方法
KR20080011401A (ko) 전기변색/전기제어 가능한 디바이스용 전극
US10850666B1 (en) Windows with active layers
US8743447B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873540A (zh) 电致变色面板
KR20190008342A (ko) 전압 균일화를 위한 저항성 코팅
JP2019045669A (ja) 調光体
JP6761995B2 (ja) 調光発電ハイブリッド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電方法
JP6989105B2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JP2010049254A (ja) 分割電極構造を備え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5317565B2 (ja) 表示装置
KR102596681B1 (ko) 전기변색 디바이스
WO2017130636A1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CN214041948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