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1948U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1948U
CN214041948U CN202120062637.9U CN202120062637U CN214041948U CN 214041948 U CN214041948 U CN 214041948U CN 202120062637 U CN202120062637 U CN 202120062637U CN 214041948 U CN214041948 U CN 214041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electrochromic device
electrodes
prese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26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迅
易伟华
刘明礼
康利
匡秀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G Tech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G Tech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G Tech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G Tech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26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1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1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1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在施加低电压的情况下,电流会通过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快速流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部位,带动EC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还可以减少第二电极层在可视区的遮挡区域,不影响透过率,实现了在低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使EC材料变色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是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改变电致变色物质透光率的器件。基于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其一般应用在隐藏式摄像头、智能玻璃窗和3D眼镜等产品上。
电致变色器件在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其内部会形成一个电场,内部的EC材料会随着电场的变化变色;在停止施加电压后,形成的电场消失,EC材料慢慢变成透明状态。
一般小规格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时间和褪色时间都会保持在一秒以内,电压在一伏特左右,电流在十毫安以内,进而可以达到能量节约的效果。
但是,对于大规格的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变色时间和褪色时间都比较长,且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是一种耗时费能的产品,无法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基底;
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多个独立的所述第二电极呈阵列排布。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在所述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在所述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为300nm-500n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为700nm-900n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线宽为3um-5u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um-50um。
可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器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阻值。
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在施加低电压的情况下,电流会通过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快速流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部位,带动EC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还可以减少第二电极层在可视区的遮挡区域,不影响透过率,实现了在低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使EC材料变色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基底11;
设置在所述基底11一侧的第一电极层12;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2背离所述基底11一侧的第二电极层13;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13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11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13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1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2包括但不限定于氧化铟锡电极层,包括但不限定于通过溅射工艺在基底的一侧镀一层高透的氧化铟锡电极层。
可选的,经过涂布、曝光、显影、蚀刻和脱模等工艺完成第一电极层的制作。
所述第二电极层13包括但不限定于金属电极层,可选的,所述金属电极层为钼金属电极层或铝金属电极层或铜金属电极层,包括但不限定于通过溅射工艺在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镀一层金属电极层。
可选的,经过涂布、曝光、显影、蚀刻和脱模等工艺完成第二电极层的制作。
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极层13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12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13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2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
其中,所述边缘区域可以理解为可视区以外;
所述中间区域可以理解为可视区。
该第一电极131用于连接到驱动PIN端。
在施加低电压的情况下,电流会通过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快速流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部位,带动EC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并且,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32还可以减少第二电极层13在可视区的遮挡区域,不影响透过率,实现了在低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使EC材料变色的目的。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多个独立的所述第二电极132呈阵列排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所述第二电极132呈阵列排布,可以使流到电致变色器件各个部位的电流更加均匀,进而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在所述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32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所述第二电极132在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等间隔设置可以使流到电致变色器件各个部位的电流更加均匀,进而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32之间的距离为30um-50um。
例如,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32之间的距离为33um或40um或47um等。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在所述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32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所述第二电极132在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等间隔设置可以使流到电致变色器件各个部位的电流更加均匀,进而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32之间的距离为30um-50um。
例如,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32之间的距离为34um或41um或44um等。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层12的厚度为300nm-500nm。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2的厚度为349nm或416nm或486nm等。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层13的厚度为700nm-900nm。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13的厚度为745nm或815nm或887nm等。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二电极132的线宽为3um-5um。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132的线宽为3.3um或4.1um或4.7um等。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层13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2的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2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3均为低阻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12的阻值为10欧左右,所述第二电极层13的阻值为0.1欧左右。
进一步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全部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隐藏式摄像头、智能玻璃窗和3D眼镜等设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基底;
设置在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环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边缘区域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间区域的多个独立的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独立的所述第二电极呈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为300nm-5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为700nm-9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线宽为3um-5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30um-50u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阻值。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CN202120062637.9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Active CN214041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2637.9U CN214041948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2637.9U CN214041948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1948U true CN21404194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2637.9U Active CN214041948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1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0056A (en) Transpar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attached substrate and display element using it
JP4601710B1 (ja) 狭額縁タッチ入力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85898B (zh) 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
EP3032383B1 (en) Light-transmitting conductive member and patterning method thereof
CN104246913A (zh) 导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1075690A1 (de) Verbesserte Berührungsbildschirmelektroden
KR20110126528A (ko) 용량성 터치 패널 및 용량성 터치 패널에서 금속 전도체의 투명도를 감소하는 방법
KR20090020772A (ko)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675242B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s with pattern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layers
CN103558939A (zh) 透明导电膜、其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触控装置
US20130213788A1 (en) Touch panel
JP2013045261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付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座標検出装置
TWI528095B (zh) 電致變色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214041948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设备
KR102129675B1 (ko) 투명 발광소자 디스플레이용 전극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777930A (zh) Ogs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ogs触摸装置
CN102591072A (zh) 一种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07001155A1 (en) Conductive pan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168867A (zh) 电容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1182A (zh) 触控元件以及平面显示装置
KR102108828B1 (ko) 전극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변색미러
CN104730762A (zh) 彩膜基板、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CN205384883U (zh) 含粒子的双面ito导电膜
JP200813529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159339A1 (en)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