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2346B -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2346B
CN108872346B CN201810443927.0A CN201810443927A CN108872346B CN 108872346 B CN108872346 B CN 108872346B CN 201810443927 A CN201810443927 A CN 201810443927A CN 108872346 B CN108872346 B CN 108872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ysozyme
graphene
electrode
gate structure
sensor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39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2346A (zh
Inventor
李金华
李珊珊
黄康
范钦
王贤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4439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2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2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2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2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03Cells and electrode assemblies
    • G01N27/414Ion-sensitive or chemic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e. ISFETS or CHEMFETS
    • G01N27/4145Ion-sensitive or chemic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e. ISFETS or CHEMF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molecules, e.g. gate electrode with immobilised recep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电子级玻璃和设置于所述电子级玻璃上的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设置有石墨烯沟道;所述栅极表面固定有双链DNA,所述双链DNA的自由端修饰有氨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中双链DNA直接固定在栅极表面,无需在石墨烯上固定DNA;其三电极结构和石墨烯沟道,使其对电压的变化感应非常强,很小的电压变化就会引起相应的电流变化;利用输入栅极的电压来控制石墨烯沟道电流,降低了操作电压;同时应用石墨烯为沟道材料,增大传感器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 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溶菌酶是人体内的一类重要蛋白,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在生物个体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体内溶菌酶含量的改变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前兆,生物体内溶菌酶含量的检测具有深远意义。
常用检测溶菌酶的方法有比色法、琼脂糖火箭电泳法、平板扩散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力显微镜的微悬臂传感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近年来研究者还结合适体、荧光染料、纳米粒子等设计了一些生物传感方法来检测溶菌酶,已有文献以溴化乙锭为信号物质,溶菌酶适体为分子识别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检测溶菌酶的荧光新方法。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生物传感器具有接受器与转换器的功能。
近年来,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已被用于溶菌酶的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大多使用的是电化学的方法来检测溶菌酶,在用于溶菌酶检测时,需要将金纳米粒子固定在石墨烯上,然后连接DNA,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溶菌酶的浓度,操作困难,并且灵敏度低;为了提高灵敏度,需要提高两电极之间的电流,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无需金纳米粒子固定DNA,可直接在栅极上固定双链DNA,操作方便,并且在较低的使用电压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安全性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电子级玻璃和设置于所述电子级玻璃上的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设置有石墨烯沟道;所述栅极表面固定有双链DNA,所述双链DNA的自由端修饰有氨基。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沟道的宽度为0.2~0.3mm,石墨烯沟道的长度为4~8mm。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沟道为CVD法制备的单层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独立地包括铬层和金层,所述铬层位于电子级玻璃和金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铬层的厚度为5~8nm,所述金层的厚度为60~100nm。
优选的,所述双链DNA经巯基修饰固定于栅极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电子级玻璃表面制备栅极、源极和漏极,使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存在沟道;
(2)将石墨烯转移到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得到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
(3)在所述步骤(2)得到的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的栅极表面固定自由端修饰有氨基的双链DNA,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制备包括:采用热蒸发镀膜法在电子级玻璃表面依次蒸镀铬层和金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石墨烯的转移包括:采用湿法转移将金属铜基底单层石墨烯转移至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将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栅极和石墨烯沟道部分浸没于含有待测溶菌酶的电解质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电子级玻璃和设置于所述电子级玻璃上的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设置有石墨烯沟道;所述栅极表面固定有双链DNA,所述双链DNA的自由端修饰有氨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中双链DNA直接固定在栅极表面,无需在石墨烯上固定DNA;其三电极结构和石墨烯沟道,使其对电压的变化感应非常强,很小的电压变化就会引起相应的电流变化;利用输入栅极的电压来控制石墨烯沟道电流,降低了操作电压;同时应用石墨烯为沟道材料,增大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探测器操作电压低于1V,检测灵敏度达到1p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中三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10nM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10nM溶菌酶时的时间电流响应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5nM溶菌酶和10nM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10nM溶菌酶和20nM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2pM-6pM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1pM-20nM溶菌酶时的时间电流响应曲线;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测试器件稳定性时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上固定的双链DNA在荧光显微镜下的形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上金纳米颗粒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上固定的双链DNA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溶菌酶后栅电极在扫描电镜下DNA与溶菌酶结合后的形貌;
图14为本发明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电子级玻璃和设置于所述电子级玻璃上的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设置有石墨烯沟道;所述栅极表面固定有双链DNA,所述双链DNA的自由端修饰有氨基。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电子级玻璃。本发明对所述电子级玻璃的种类和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电子级玻璃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电子级玻璃优选为GL-10173-1.1。在本发明中,所述电子级玻璃作为石墨烯晶体管的基底。
本发明对所述电子级玻璃的尺寸没有特殊的限定,根据器件大小进行调整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电子级玻璃的长和宽独立地优选为(10~15)mm,更优选为12mm;所述电子级玻璃的厚度优选为2mm。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电子级玻璃上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优选顺次间隔设置于电子级玻璃的同一个表面上。在本发明中,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优选形成宽度为0.2~0.3mm的沟道。本发明对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形状没有特殊的形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电极的形状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优选独立地包括铬层和金层,所述铬层优选位于电子级玻璃和金层之间。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中铬层的厚度独立地优选为5~8nm,更优选为7nm;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中金层的厚度独立地优选为60~100nm,更优选为70nm。在本发明中,所述铬层使金层牢固地附着于电子级玻璃表面,避免后期操作中金层的脱落。
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的三电极结构使溶菌酶检测过程中能够利用输入栅极的电压来控制沟道电流,实现低于1V的操作电压。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石墨烯沟道。在本发明中,所述石墨烯沟道的宽度优选为0.2~0.3mm,石墨烯沟道的长度优选为4~8mm。在本发明中,所述石墨烯优选填充满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空隙。在本发明中,所述石墨烯沟道优选为单层石墨烯。在本发明中,所述石墨烯沟道能够增大传感器的灵敏度。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固定于栅极表面的双链DNA,所述双链DNA的自由端修饰有氨基。在本发明中,所述氨基作为待检测溶菌酶的适配体与溶菌酶进行结合。本发明利用目标蛋白质与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在栅极上固定氨基修饰的双链DNA作为适配体,用以检测溶菌酶,选择性高。
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表面双链DNA的物质的量优选为1~2nmol,更优选为1.5nmol。在本发明中,所述双链DNA优选经巯基修饰固定于栅极表面。本发明对所述双链DNA的巯基修饰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巯基修饰DNA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14所示,栅电极和石墨烯沟道之间由电解质导通,形成一个“双电容”结构,而加在栅极和石墨烯沟道之间的电压是一定的,栅极上加的电压因为固定了DNA和DNA与溶菌酶结合时发生改变(电压会减小),同时引起沟道上电压的变化(电压增大),所以反馈出来的栅极电压减小,即狄拉克点左移。
本发明中的三电极结构和石墨烯沟道对电压的变化感应非常强,很小的电压变化就会引起相应的电流变化,因此无需荧光标记DNA;同时,DNA直接固定在栅极表面,无需在石墨烯上固定DN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电子级玻璃表面制备栅极、源极和漏极,使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存在沟道;
(2)将石墨烯平铺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得到石墨烯晶体管;
(3)在所述步骤(2)得到的石墨烯晶体管的栅极表面固定自由端修饰有氨基的双链DNA,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
本发明在电子级玻璃表面制备栅极、源极和漏极,使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存在沟道。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制备优选包括:采用热蒸发镀膜法在电子级玻璃表面依次蒸镀铬层和金层。
本发明对所述热蒸发镀膜法的具体参数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参数,能够制备得到所需厚度电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热蒸发镀膜优选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所述真空的真空度优选为8×10-4Pa以下,更优选为4×10-4Pa。在本发明中,所述铬层的蒸镀温度优选为180~200℃,更优选为185~190℃;所述金层的蒸镀温度优选为100~120℃,更优选为105~110℃。
本发明优选在使用前将所述电子级玻璃进行清洗和干燥。在本发明中,所述清洗优选为超声清洗,更优选依次采用丙酮、异丙醇和乙醇进行超声清洗。在本发明中,所述丙酮、异丙醇和乙醇的超声清洗的时间优选独立地为8~12min,更优选为10min。本发明对所述超声清洗的频率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频率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为烘干。
栅极、源极和漏极制备完成后,本发明将石墨烯平铺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得到石墨烯晶体管。在本发明中,所述石墨烯的平铺包括:采用湿法转移将金属基底单层石墨烯转移至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在本发明中,所述金属基底单层石墨烯优选为铜基底CVD法单层石墨烯。本发明对所述金属基底单层石墨烯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产品,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湿法转移的操作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湿法转移单层石墨烯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湿法转移单层石墨烯的技术方案优选参照陈牧,颜悦,张晓锋,等.大面积石墨烯薄膜转移技术研究进展[J].航空材料学报,2015,35(2):1-11.中公开的技术方案。
石墨烯的转移完成后,本发明优选将所述转移后的产物进行退火,得到石墨烯晶体管。在本发明中,所述退火的温度优选为110~130℃,更优选为140℃;所述退火的时间优选为50~90min,更优选为6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退火能够去除样品表面的水分,同时能够使石墨烯与电子级玻璃结合更加紧密。
得到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后,本发明优选在所述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的栅极表面固定自由端修饰有氨基的双链DNA,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本发明对所述自由端修饰有氨基的双链DNA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双链DNA优选经巯基修饰固定于栅极表面。本发明对所述巯基修饰和固定DNA的操作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DNA的巯基修饰和在金表面固定的方法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将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栅极和石墨烯沟道部分浸没于含有待测溶菌酶的电解质中。在本发明中,所述电解质优选为去离子水;所述电解质的pH值优选为7.2~7.4。在本发明中,所述栅极和石墨烯沟道通过电解质连接,利用输入栅极的电压来控制石墨烯沟道的电流。
在本发明中,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栅极和源极优选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漏极优选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发明对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的具体操作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晶体管测定溶菌酶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电极和石墨烯的制备和转移方法简单,DNA固定的方法简单,与传统的检测溶菌酶的传感器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无需标记目标溶菌酶或者适体DNA,固定用于检测溶菌酶的适体DNA双链后便可检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此种方法的选择性非常高;跟传统的检测溶菌酶的传感器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更加简单,无需用到大型的检测仪器,非常经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用以检测浓度为10nM溶菌酶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制备:
测试浓度为10nM的溶菌酶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电子级玻璃基底经电极金属沉积制备得到三电极,然后转移石墨烯,得到石墨烯沟道,再进行双链DNA的固定,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经蛋白质与适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检测。
热蒸发镀膜:
将电子级玻璃切割成12*12mm大小,依次用丙酮、异丙醇、乙醇超声清洗10min,烘干箱中烘干后用高温胶将玻璃片粘贴在特定形状的掩模版上,称取适量的铬和金放入钨舟中准备真空热蒸发镀膜。
蒸发时先蒸铬:厚度为6nm。
再蒸镀金层:厚度为60nm。
得到的电极形状、结构和尺寸如图2所示。图中,G为gate即栅极,S为source即源极,D为drain即漏极,源极和漏极之间的6*0.25mm大小的沟道转移石墨烯后即为石墨烯沟道。
湿法转移单层石墨烯:
将250mg分子量为9960000g/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于5mL苯甲醚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浓度为50mg/mL的PMMA/苯甲醚溶液。
将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得到的单层铜基底石墨烯裁剪至12mm*12mm大小,在石墨烯表面滴加10μL旋涂制备的PMMA/苯甲醚溶液,设置匀胶机的转速为3000rpm,旋涂时间30s,旋涂完毕室温干燥30min,得到PMMA/石墨烯。
配置100mg/mL氯化铁溶液,将干燥后的PMMA/石墨烯剪切成3*6mm大小后,旋涂过PMMA/苯甲醚溶液的那一面朝上,置于氯化铁溶液中,使铜基底刻蚀完全。
用载玻片将将刻蚀掉铜基底的PMMA/石墨烯转移至去离子水中浸泡10min/次,换2次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将PMMA/石墨烯上残留的氯化铁溶液洗干净;取热蒸发镀膜制成的电极片,分别用丙酮,异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干燥后用氧等离子体处理电极片表面,改善电极片的亲水性。
将洗净后的PMMA/石墨烯转移至洗净的电极上,使其平铺置于电极片表面的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自然晾干至肉眼观察不到表面水分后置于热台100℃退火0.5h,彻底去除样品表面水分,得到PMMA/石墨烯/电极片。
冷却至室温后用牙签将沟道两边多余的PMMA/石墨烯除去。然后用丙酮换洗两次PMMA/石墨烯/电极片,每次10min,然后将PMMA/石墨烯/电极片放入丙酮溶液中70℃加热3h,除掉表面PMMA,得到需要的石墨烯晶体管。3h后用去离子水换洗石墨烯晶体管,自然干燥后至于手套箱中10℃退火0.5h以除去石墨烯晶体管表面附着的水分和杂质。
固定DNA: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双链DNA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如图12所示;双链DNA在荧光显微镜下的形貌图10所示。
将购买的DNA通过离心处理后,根据说明书稀释至100μM。然后comDNA(互补DNA)稀释至50μM,aptDNA(适体DNA)稀释至60μM。
首先取50μM的comDNA20μL,60μM的aptDNA 25μL,10μL退火缓冲液(100mM Tris+1MNaCl+0.5M EDTA,PH=7.2),45μL水共100μL液体置于PCR仪中,采用程序升温并退火,使其在95℃下恒温10min,并且以2℃/min的速度降至室温,得到稳定的DNA双螺旋结构。
然后取8μL经巯基修饰的双链DNA固定至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的栅极上。固定时间为18h后,用磷酸缓冲液润洗掉栅极上未固定的DNA以及其它杂质,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传感器栅极和源极接正极,漏极接负极,接在KEITHLEY2400上,电解质为去离子水,pH值在7.2~7.4之间。
对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器件稳定性进行测试,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图9所示。从图9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溶菌酶传感器的稳定性良好,其转移特性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不会有太大(或者超过实验响应变化)的变化,性能稳定,良好。
检测完毕后,滴加10nM的溶菌酶至去离子水中,测试其转移特性曲线。
按照以上方法利用labview软件本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进行电学测试,检测10nM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图3中,对照曲线为未滴加溶菌酶时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初始曲线为制备得到的溶菌酶传感器器件后的转移特性曲线,10nM的曲线为适配体DNA捕捉到溶菌酶并与之发生反应后的转移特性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溶菌酶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浓度为10nM的溶菌酶,响应为120mV。
图4为检测10nM溶菌酶时的时间电流响应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50s;分别检测5nM和10nM的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分别检测10nM和20nM的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检测1pM-20nM溶菌酶时的时间电流响应曲线如图8所示。
实施例3:
用以检测浓度为2pM-6pM溶菌酶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制备:
测试浓度为2pM-6pM的溶菌酶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电子级玻璃基底经电极金属沉积制备得到三电极,然后转移石墨烯,得到石墨烯沟道,再进行双链DNA的固定,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经蛋白质与适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检测。热蒸发镀膜:
将电子级玻璃切割成12*12mm大小,依次用丙酮、异丙醇、乙醇超声清洗10min,烘干箱中烘干后用高温胶将玻璃片粘贴在特定形状的掩模版上,称取适量的铬和金放入钨舟中准备真空热蒸发镀膜。
蒸发时先蒸铬:厚度为5nm。
再蒸镀金层:厚度为60nm。
得到电极的尺寸和间距与实施例1相同。
湿法转移单层石墨烯:
将250mg分子量为9960000g/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于5mL苯甲醚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得到澄清透明的浓度为50mg/mL的PMMA/苯甲醚溶液。
将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得到的单层铜基底石墨烯裁剪至12mm*12mm大小,在石墨烯表面滴加10μL旋涂制备的PMMA/苯甲醚溶液,设置匀胶机的转速为3000rpm,旋涂时间30s,旋涂完毕室温干燥30min,得到PMMA/石墨烯。
配置100mg/mL氯化铁溶液,将干燥后的PMMA/石墨烯剪切成3*6mm大小后,旋涂过PMMA/苯甲醚溶液的那一面朝上,置于氯化铁溶液中,使铜基底刻蚀完全。
用载玻片将将刻蚀掉铜基底的PMMA/石墨烯转移至去离子水中浸泡10min/次,换2次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将PMMA/石墨烯上残留的氯化铁溶液洗干净;取(1)中通过热蒸发镀膜制成的电极片若干,分别用丙酮,异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干燥后用氧等离子体处理电极片表面,改善电极片的亲水性。
将洗净后的PMMA/石墨烯转移至洗净的电极上,使其平铺置于电极片表面的源电极(source)和漏电极(drain)之间的沟道上,自然晾干至肉眼观察不到表面水分后置于热台120℃退火,彻底去除样品表面水分,得到PMMA/石墨烯/电极片。
冷却至室温后用牙签将沟道两边多余的PMMA/石墨烯除去。然后用丙酮换洗两次PMMA/石墨烯/电极片,每次10min,然后将PMMA/石墨烯/电极片放入丙酮溶液中70℃加热3h,除掉表面PMMA,得到需要的石墨烯晶体管。
3h后用去离子水换洗石墨烯晶体管,自然干燥后至于手套箱中120℃退火30min以除去石墨烯晶体管表面附着的水分和杂质。
固定DNA:
将购买的DNA通过离心处理后,根据说明书稀释至100μM。
将购买的DNA通过离心处理后,根据说明书稀释至100μM。然后comDNA(互补DNA)稀释至50μM,aptDNA(适体DNA)稀释至60μM。
首先取50μM的comDNA20μL,60μM的aptDNA 25μL,10μL退火缓冲液(100mM Tris+1MNaCl+0.5M EDTA,PH=7.2),45μL水共100μL液体置于PCR仪中,采用程序升温并退火,使其在95℃下恒温10min,并且以2℃/min的速度降至室温,得到稳定的DNA双螺旋结构。
然后取8μL经巯基修饰的双链DNA固定至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的栅极上。固定时间为18h后,用磷酸缓冲液润洗掉栅极上未固定的DNA以及其它杂质,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
本实施例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检测2pM-6pM溶菌酶时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操作电压低于1V,检测灵敏度达到1p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包括电子级玻璃和设置于所述电子级玻璃上的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设置有石墨烯沟道;所述栅极表面固定有双链DNA,所述双链DNA的自由端修饰有氨基;所述栅极、源极和漏极独立地包括铬层和金层,所述铬层位于电子级玻璃和金层之间;所述石墨烯沟道的宽度为0.2~0.3mm,石墨烯沟道的长度为4~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沟道为CVD法制备的单层石墨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铬层的厚度为5~8nm,所述金层的厚度为6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链DNA经巯基修饰固定于栅极表面。
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电子级玻璃表面制备栅极、源极和漏极,使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存在沟道;
(2)将石墨烯转移到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得到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
(3)在所述步骤(2)得到的液栅结构的石墨烯晶体管的栅极表面固定自由端修饰有氨基的双链DNA,得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制备包括:采用热蒸发镀膜法在电子级玻璃表面依次蒸镀铬层和金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石墨烯的转移包括:采用湿法转移将金属铜基底单层石墨烯转移至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上。
8.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或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的栅极和石墨烯沟道部分浸没于含有待测溶菌酶的电解质中。
CN201810443927.0A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Active CN108872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927.0A CN108872346B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927.0A CN108872346B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2346A CN108872346A (zh) 2018-11-23
CN108872346B true CN108872346B (zh) 2021-04-09

Family

ID=64333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927.0A Active CN108872346B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2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0669B (zh) * 2018-11-26 2023-03-14 湖北大学 一种石墨烯晶体管铜离子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55514B (zh) * 2018-12-29 2022-01-0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快速检测牛肉冻融程度的方法
CN112578009B (zh) * 2019-09-30 2024-03-22 湖北大学 一种石墨烯晶体管无标记dna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84663A (zh) * 2020-09-14 2022-03-15 湖北大学 一种石墨烯晶体管铅离子传感器传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34974A (zh) * 2020-12-16 2022-06-17 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核酸检测系统、核酸检测系统阵列、核酸检测方法以及候选引导核酸的筛选方法
CN117269280A (zh) * 2023-11-21 2023-12-22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基于铁电基底的石墨烯场效应生物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5799A (zh) * 2010-07-15 2010-12-1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dna分子检测的延长栅场效应晶体管传感芯片
CN102411019B (zh) * 2011-08-08 2014-02-19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电极的分子器件用于检测有机生物小分子的方法
CN102435655A (zh) * 2011-09-05 2012-05-02 湖南大学 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的肿瘤诊断仪及其检测方法
CN106226377A (zh) * 2016-07-06 2016-12-14 无锡盈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2346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2346B (zh) 一种基于液栅结构石墨烯晶体管的溶菌酶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溶菌酶检测中的应用
Cai et al. Gold nanoparticles-decorated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biosensor for femtomolar MicroRNA detection
CN108181367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dna检测中的应用
Wang et al.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dynamic polymerase-extending hybridization for E. coli O157: H7 DNA detection
Xu et al. Graphene foam field-effect transistor for ultra-sensitive label-free detection of ATP
Dorvel et al. Silicon nanowires with high-k hafnium oxide dielectrics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small nucleic acid oligomers
Das et al. An electrochemical genosensor for Salmonella typhi on gold nanoparticles-mercaptosilane modified screen printed electrode
JP2007139762A (ja) バイオセンサー、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生体分子の検出方法
CN110684652A (zh) 一种石墨烯核酸生物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230080531A1 (en) Ultrasensitive biosensor using bent and curv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y debye length modulation
Deshmukh et al. A capacitive DNA 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in potable water based on the z3276 genetic marker: Fabrication and analytical performance
Chen et al. Improved DNA detection by utilizing electrically neutral DNA probe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easurements as evidenced b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CN113406154B (zh) 一种三维水凝胶-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8967A (zh) 一种无标记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柔性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hen et al. A novel biomimetic logic gate for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of Pb (II) base on porous alumina nanochannels
CN104407032A (zh) 亚2纳米孔径的超薄固态纳米孔及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应用
Singh et al. Gold–mercaptopropionic acid–polyethylenimine composite based DNA senso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Zhang Silicon nanowire biosensor for ultrasensitive and label-free direct detection of miRNAs
Gao et al. Silicon Nanowire Field-effect-transistor-based Biosensor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heng et al. Ultrasensitive electrical biosensing of syphilis DNA using target-guided formation of polyaniline based on enzyme-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Sun et al. Flow analysis coupled with PQC/DNA biosensor for assay of E. coli based on detecting DNA products from PCR amplification
Kim et al. Improving the neutrality point uniformity for SG-FET-based DNA sensor
Dash et al. Carbon composite-based DNA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caused by Neisseria meningitidis
Brett et al. Synthetic oligonucleotides: AFM characterisation and electroanalytical studies
CN114184663A (zh) 一种石墨烯晶体管铅离子传感器传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