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0043A -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0043A
CN108860043A CN201810637779.6A CN201810637779A CN108860043A CN 108860043 A CN108860043 A CN 108860043A CN 201810637779 A CN201810637779 A CN 201810637779A CN 108860043 A CN108860043 A CN 108860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layer
crossbeam
middle layer
pilo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7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6377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0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6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truck collisions, e.g. bumpers; Arrangements on high-riding vehicles, e.g. lorries, for preventing vehicles or objects from running thereunder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中下三层支撑架,上层支撑架与下层支撑架结构相同,二者以中层支撑架为中心对称布置,且上、中、下层支撑架的外端均固定在一承载架上;上层支撑架和下层支撑架的内端固定在一安装架上,中层支撑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末端缓冲结构;末端缓冲结构包括紧贴上层支撑架下表面的上缓冲体、以及紧贴下层支撑架上表面的下缓冲体,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之间形成缓冲腔。本发明创造结构设计巧妙,发生轻微碰撞时,是由缓冲体承载,碰撞后还能恢复,只有当较严重的碰撞,才由由中层缓冲梁及上、下缓冲体承载,才可能是导致中层缓冲梁变形。大大节约了本产品使用成本,降低了后期的维护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防追尾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轿车与重型车辆一旦追尾,后果通常非常严重,后方小轿车容易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经过众多事故分析和研究,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后方小车追尾扎入前方大货车尾部以下,尤其是高速行驶时,经常会发生小轿车车头连同驾驶位和副驾驶位都扎入大车车底的情况,后车人员生还几率极小。现有的防撞设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但是,若想获得较理想的缓冲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需要加大、加长防撞设施,无疑增大了车辆转弯半径,增加了驾驶难度,转弯过程也增添了新的危险,对路人存在较大的隐患。而较小提交的防撞设施又难以起到较好的吸能效果,若后方司机操作不当,后方小轿车仍然有顺防撞设置下部扎入车底或是直接骑上防撞设置造成翻车事故,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伤亡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中下三层支撑架,上层支撑架与下层支撑架结构相同,二者以中层支撑架为中心对称布置,且上、中、下层支撑架的外端均固定在一承载架上;
所述上层支撑架和下层支撑架的内端固定在一安装架上,中层支撑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末端缓冲结构;所述末端缓冲结构包括紧贴上层支撑架下表面的上缓冲体、以及紧贴下层支撑架上表面的下缓冲体,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之间形成缓冲腔;
所述上层支撑架上设有插入上缓冲体内的上腹板,下层支撑架上设有插入下缓冲体内的下腹板;所述中层支撑架包括中层横梁以及中横梁上间隔设置的中层缓冲梁,中层缓冲梁垂直于中层横梁;
所述上层支撑架包括上层横梁以及上层横梁上间隔设置的上层缓冲梁,上层缓冲梁垂直于上层横梁,且各上层缓冲梁与中层缓冲梁交错布置;
所述下层支撑架包括下层横梁以及下层横梁上等间隔设置的下层缓冲梁,所述下层缓冲梁垂直于下层横梁,且各下层缓冲梁与各上层缓冲梁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中层横梁与各个中层缓冲梁的中心位置相接,每一中层缓冲梁均包括上、下、内、外四个突出板,其内突出板与安装架之间留有缓冲间隙,其外突出板均连接在承载架上,每一上突出板分别伸入到两上层缓冲梁之间,每一下突出板分别伸入到两下层缓冲梁之间;
中层横梁的上下两侧、在处于每两中层缓冲梁之间的位置均设有隔挡板,中层横梁上侧的上隔挡板抵住上层横梁,下侧的下隔挡板抵住下层横梁。
进一步,所述上缓冲体上表面紧贴上横梁下表面,其一端抵住安装架,另一端抵住中层横梁上侧的上隔挡板。
进一步,所述下缓冲体下表面紧贴下横梁上表面,其一端抵住安装架,另一端抵住中层横梁下侧的下隔挡板。
进一步,所述中层缓冲梁的内突出板包括靠近中层横梁一侧连接的内连部、以及靠近安装架一侧的外接部、以及内连部和外接部之间的柔性缓冲部。
进一步,所述柔性缓冲部采用柔性的波纹板式结构。
进一步,内突出板、外突出板、上突出板以及下突出板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安装架和承载架之间设有用于包覆上中下支撑架的防护罩。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结构设计巧妙,发生轻微碰撞时,是由上/下缓冲体承载,碰撞后还能恢复,因此,本防护装置并不是一次性产品。只有当较严重的碰撞,才由由中层缓冲梁及上、下缓冲体承载,才可能是导致中层缓冲梁变形。大大节约了本产品使用成本,降低了后期的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中上层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中的中层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中下层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支撑架;2-下层支撑架;3-中层支撑架;4-承载架;5-安装架;6-末端缓冲结构;7-上缓冲体;8-下缓冲体;9-缓冲腔;10-上腹板;11-下腹板;12-中层横梁;13-中层缓冲梁;14-上层横梁;15-上层缓冲梁;16-下层横梁;17-下层缓冲梁;18-内突出板;19-缓冲间隙;20-外突出板;21-上突出板;22-下突出板;23-隔挡板;24-内连部;25-外接部;26-柔性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如图1至5所示,包括上中下三层支撑架,上层支撑架1与下层支撑架2结构相同,二者以中层支撑架3为中心对称布置,且上、中、下层支撑架的外端均固定在一承载架4上;附图1是本发明创造在安装状态下时以车辆左右方向为宽度方向时,在本装置宽度方向上,从上、下腹板处剖切的结构剖视图;
所述上层支撑架和下层支撑架的内端固定在一安装架5上,中层支撑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末端缓冲结构6;所述末端缓冲结构包括紧贴上层支撑架下表面的上缓冲体7、以及紧贴下层支撑架上表面的下缓冲体8,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之间形成缓冲腔9;
所述上层支撑架1上设有插入上缓冲体内的上腹板10,下层支撑架上设有插入下缓冲体内的下腹板11;所述中层支撑架包括中层横梁12以及中横梁上间隔设置的中层缓冲梁13,中层缓冲梁垂直于中层横梁;
所述上层支撑架包括上层横梁14以及上层横梁上间隔设置的上层缓冲梁15,上层缓冲梁垂直于上层横梁,且各上层缓冲梁与中层缓冲梁交错布置;
所述下层支撑架包括下层横梁16以及下层横梁上等间隔设置的下层缓冲梁17,所述下层缓冲梁垂直于下层横梁,且各下层缓冲梁与各上层缓冲梁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中层横梁与各个中层缓冲梁的中心位置相接,每一中层缓冲梁均包括上、下、内、外四个突出板,其内突出板18与安装架之间留有缓冲间隙19,其外突出板20均连接于承载架,每一上突出板21分别伸入到两上层缓冲梁之间,每一下突出板22分别伸入到两下层缓冲梁之间;
中层支撑架被推向安装架的过程中,中层支撑架(的中层缓冲梁)形变大于上/下支撑架(相应的缓冲梁),正是由于每一上突出板分别伸入到两上层缓冲梁之间,每一下突出板分别伸入到两下层缓冲梁之间,有效的避免了中层支撑架相对于上/下层支撑架发生偏转,横向不会发生较大的位移量,保证了发生碰撞时,后车不会突然失稳(跑偏),冲出到碰撞区以外,对自身及其它车辆造成二次事故,防止二次碰撞带来的损害。
中层横梁的上下两侧、在处于每两中层缓冲梁之间的位置均设有隔挡板23,中层横梁上侧的上隔挡板抵住上层横梁,下侧的下隔挡板抵住下层横梁。
受冲击时,由于有隔挡板的定位作用,能够重复发挥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的性能。缓冲间隙以及缓冲腔均为预留的空间,受冲击时,允许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变形,受挤压堆叠在缓冲腔内。上/下缓冲体形变到极限位置后,中层缓冲梁会受载变形,发挥缓冲吸能作用。
上述上缓冲体上表面紧贴上横梁下表面,其一端抵住安装架,另一端抵住中层横梁上侧的上隔挡板。
上述下缓冲体下表面紧贴下横梁上表面,其一端抵住安装架,另一端抵住中层横梁下侧的下隔挡板。
上述中层缓冲梁的内突出板包括靠近中层横梁一侧连接的内连部24、以及靠近安装架一侧的外接部25、以及内连部和外接部之间的柔性缓冲部26。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中层支撑架与末端缓冲结构可靠稳定的接触,可以在中层支撑架的中层缓冲梁朝内的一端设置稳定板27,利用稳定板27可靠的与上、下缓冲体接触,中层支撑架挤压末端缓冲结构进行压缩的过程稳定可靠。稳定板可以采用整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固定在中层缓冲梁上的数块处于同一平面的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柔性缓冲部采用柔性的波纹板式结构,柔性缓冲部可以采用尼龙、也可以是铝合金金属板,只要加工为波纹板式或瓦楞板式结构,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产生极佳的缓冲性能,能够在受载时,被挤压变形。
通常,上述内突出板、外突出板、上突出板以及下突出板为一体式结构,中层缓冲梁整体结构更稳定可靠。采用一体式结构的中层缓冲梁,只需将整块尼龙板或铝合金金属板上处于柔性缓冲部的位置加工(比如采用注塑或冲压加工压)出上述的波纹(瓦楞状)结构即可。
发生车辆追尾的过程中,尤其是小轿车追尾前方车辆的瞬间,本防护装置中的上、中、下三层支撑架中的中层支撑架部分的形变会大于上层/下层支撑架。在碰撞的瞬间,中层支撑架被向安装架一侧顶推,缓冲间隙处为允许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形变(受压堆叠)的空间,同时,也起到一定分离中层缓冲架与安装架的作用,使得较小的碰撞冲击力的情况下,由末端缓冲结构受载,而不会导致中层缓冲梁的变形,在碰撞过后,只需更换承载架,本防护装置仍然具有初使的吸能效果,而不至于整体更换。
只有当碰撞较严重的情况下,先是由末端缓冲结构提供缓冲,起到吸能作用,中层支撑架会被推向安装架一侧,较大的冲击力挤压中层缓冲梁,会使中层缓冲梁内突出板的柔性缓冲部受压被压缩,各个上/下缓冲体、以及各个内突出板形变过程,实现了极佳的缓冲作用,吸能效果明显。
同时,后车的车头部分会有探入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二者之间的趋势,而上支撑架/下支撑架被向上/向下顶翻,有效的避免了后车追尾大车时造成的扎入打车底部或者翻车等事故。同时,由于各个支撑件上的缓冲板的缓冲吸能作用,极大的减弱了碰撞带来的冲击。
上述安装架和承载架之间设有用于包覆上中下支撑架的防护罩,利用防护罩可靠的聚拢住上、中、下三层支撑架。
由于轻微的碰撞,是由上/下缓冲体承载,碰撞后还能恢复,因此,本防护装置并不是一次性产品。只有当较严重的碰撞,才由由中层缓冲梁及上、下缓冲体承载,才可能是导致中层缓冲梁变形。大大节约了本产品使用成本,降低了后期的维护费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中下三层支撑架,上层支撑架与下层支撑架结构相同,二者以中层支撑架为中心对称布置,且上、中、下层支撑架的外端均固定在一承载架上;
所述上层支撑架和下层支撑架的内端固定在一安装架上,中层支撑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末端缓冲结构;所述末端缓冲结构包括紧贴上层支撑架下表面的上缓冲体、以及紧贴下层支撑架上表面的下缓冲体,在上缓冲体以及下缓冲体之间形成缓冲腔;
所述上层支撑架上设有插入上缓冲体内的上腹板,下层支撑架上设有插入下缓冲体内的下腹板;所述中层支撑架包括中层横梁以及中横梁上间隔设置的中层缓冲梁,中层缓冲梁垂直于中层横梁;
所述上层支撑架包括上层横梁以及上层横梁上间隔设置的上层缓冲梁,上层缓冲梁垂直于上层横梁,且各上层缓冲梁与中层缓冲梁交错布置;
所述下层支撑架包括下层横梁以及下层横梁上等间隔设置的下层缓冲梁,所述下层缓冲梁垂直于下层横梁,且各下层缓冲梁与各上层缓冲梁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中层横梁与各个中层缓冲梁的中心位置相接,每一中层缓冲梁均包括上、下、内、外四个突出板,其内突出板与安装架之间留有缓冲间隙,其外突出板均连接在承载架上,每一上突出板分别伸入到两上层缓冲梁之间,每一下突出板分别伸入到两下层缓冲梁之间;
中层横梁的上下两侧、在处于每两中层缓冲梁之间的位置均设有隔挡板,中层横梁上侧的上隔挡板抵住上层横梁,下侧的下隔挡板抵住下层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体上表面紧贴上横梁下表面,其一端抵住安装架,另一端抵住中层横梁上侧的上隔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缓冲体下表面紧贴下横梁上表面,其一端抵住安装架,另一端抵住中层横梁下侧的下隔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缓冲梁的内突出板包括靠近中层横梁一侧连接的内连部、以及靠近安装架一侧的外接部、以及内连部和外接部之间的柔性缓冲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缓冲部采用柔性的波纹板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突出板、外突出板、上突出板以及下突出板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和承载架之间设有用于包覆上中下支撑架的防护罩。
CN201810637779.6A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Pending CN1088600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7779.6A CN108860043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7779.6A CN108860043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0043A true CN108860043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3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7779.6A Pending CN108860043A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004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9079A (zh) * 2007-04-17 2008-10-22 石伟 滑动式保险杠与升降臂、缓冲装置及srs传感设施
WO2010134596A1 (ja) * 2009-05-22 2010-11-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3057603A (zh) * 2012-11-29 2013-04-24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自卸车司机室追尾保护装置
CN204527094U (zh) * 2015-03-25 2015-08-05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载货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CN206812944U (zh) * 2017-06-05 2017-12-29 张仁昌 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CN207481826U (zh) * 2017-12-06 2018-06-12 张雪红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9079A (zh) * 2007-04-17 2008-10-22 石伟 滑动式保险杠与升降臂、缓冲装置及srs传感设施
WO2010134596A1 (ja) * 2009-05-22 2010-11-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3057603A (zh) * 2012-11-29 2013-04-24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自卸车司机室追尾保护装置
CN204527094U (zh) * 2015-03-25 2015-08-05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载货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CN206812944U (zh) * 2017-06-05 2017-12-29 张仁昌 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CN207481826U (zh) * 2017-12-06 2018-06-12 张雪红 一种小型汽车前防护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1477B (zh) 吸能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932487B (zh) 构成车辆正面的包括至少一个能量吸收构件的车头部件
JP2015189433A (ja) 車体の後部に搭載される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保護構造
JP5821334B2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CN109849826B (zh) 一种汽车防碰撞系统
CN108016506A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3052558A (zh) 车辆的车体结构
JP4599017B2 (ja) 重なり合いを防止する衝撃吸収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CN108860043A (zh) 一种重型车辆防追尾安全防护装置
CN105691461B (zh) 一种四轮车车架防撞结构
CN209870513U (zh) 车辆
CN206067898U (zh) 汽车右纵梁
CN106275087B (zh) 一种汽车机舱总成
CN110228437B (zh) 一种车辆碰撞消能装置
CN113978564B (zh) 一种商用车车身的前部碰撞吸能结构及平头商用车
CN108394364B (zh) 一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CN101992737A (zh) 用于汽车安全保护的吸能装置
CN218489613U (zh)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213008330U (zh) 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及其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CN210234902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防撞杠
CN21923696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03157908U (zh) 带有阻尼装置的车用防护装置
CN218892529U (zh)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105857237A (zh) 车辆
CN218986544U (zh) 汽车前端车架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231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