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6373A -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6373A
CN108856373A CN201810616469.6A CN201810616469A CN108856373A CN 108856373 A CN108856373 A CN 108856373A CN 201810616469 A CN201810616469 A CN 201810616469A CN 108856373 A CN108856373 A CN 108856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bench
swing rod
rod
limit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6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56373B (zh
Inventor
许雪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o Qis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6164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6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56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6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56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6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00Straightening or restoring form of metal rods, metal tubes, metal profiles,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whether or not in combination with sheet metal parts
    • B21D3/10Straightening or restoring form of metal rods, metal tubes, metal profiles,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whether or not in combination with sheet metal parts between rams and anvils or abu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拨片,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板,工作台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拉动传动板转动的滑板,传动板下端部与拨片抵紧,工作台上设有用于驱动滑板滑动的凸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下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压爪、第二压爪,且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之间设有复位压簧;工作台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压爪抵紧的第一限位板和用于与第二压爪抵紧的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压爪与第二压爪之间的间隙内。提供一种可以提高U型件精度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Description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自动化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加工U型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冲压模具实现。具体包括上模座与下模座,下模座上设有用于容置金属板材的凹模,上模座设有用于与下模座中凹模配合的凸模,上模座与下模座通过导柱连接,上模座滑动连接在导柱上;也就是说,在凸模下降与凹模配合时完成冲压,进而得到与凹模形状一致的U型件。但是,一旦凸模从凹模中拔出,即凸模与凹模分模,取出U型件之后,由于板材的金属属性而具有一定的回弹,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U型件的精度,需要对U型件进行整形,进而使得U型件符合规定尺寸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缺少对U型件进行整形的装置,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提高U型件精度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拨片,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板,工作台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拉动传动板转动的滑板,传动板下端部与拨片抵紧,工作台上设有用于驱动滑板滑动的凸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下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压爪、第二压爪,且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之间设有复位压簧;工作台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压爪抵紧的第一限位板和用于与第二压爪抵紧的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压爪与第二压爪之间的间隙内;工作台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用于U型件定位的凸块,凸块位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内,凸块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平衡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工作台上设有导向块,滑板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导向块上,滑板一端设有用于与凸轮外廓抵紧的第一竖板,另一端设有用于与传动板上端部抵紧的第二竖板,第二竖板与拨片位于传动板同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传动板通过铰接点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第二竖板与拨片分别位于铰接点上下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之间设有复位压簧是指,第一摆杆、第二摆杆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工作台上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同时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复位压簧套接在限位杆上,复位压簧一端与第一摆杆抵紧,另一端与第二摆杆抵紧,且限位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工作台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工作台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板连接的第一推杆,工作台上设有第一导套,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套内,第一推杆与第一摆杆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第一推杆端部设有第一凸环,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凸环分别位于第一导套两侧,第一推杆上套接有第一抵紧压簧,第一抵紧压簧位于第一导套与第一凸环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工作台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限位板连接的第二推杆,工作台上设有第二导套,第二推杆滑动连接在第二导套内,第二摆杆与第二推杆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第二推杆端部设有第二凸环,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凸环分别位于第二导套两侧,第二推杆上套接有第二抵紧压簧,第二抵紧压簧位于第二导套与第二凸环之间;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推杆垂直设置,第二限位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工作台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凸块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平衡组件是指,支撑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支撑杆与第一推杆平行设置;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台,凸块设置在滑台上;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滑台位于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支撑杆上同时套接有第一平衡压簧与第二平衡压簧,第一平衡压簧位于第一限位环与滑台之间,第二平衡压簧位于第二限位环与滑台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U型件放置在凸块上,通过凸轮的转动带动滑板在导向块上滑动,滑板上的第二竖板与传动板抵紧并带动传动板转动,传动板下端部与拨片抵紧以拨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会连同第一摆杆上的第一压爪朝凸块方向靠近,第一压爪推动第一限位板滑动;并且,第一齿轮转动时会与第二齿轮啮合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摆杆下端的第二压爪朝凸块方向靠近,第二压爪推动第二限位板滑动,也就是说,第一压爪与第二压爪同时朝凸块方向聚拢,进而将套接在凸块上的U型件夹紧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进而对U型件进行整形以符合规定尺寸标准;其中,通过第一平衡压簧与第二平衡压簧的设置可以推动滑台和凸块处于支撑杆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一抵紧压簧可以推动第一限位板始终抵靠在第一压爪上,通过第二抵紧压簧可以推动第二限位板始终抵靠在第二压爪上;通过限位杆的设置可以对复位压簧的变形进行限位,防止复位压簧在变形时发生不规则变形。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U型件精度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背景技术中U型件回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工作台,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拨片,5、传动板,6、滑板,7、凸轮,8、第一摆杆,9、第二摆杆,10、第一压爪,11、第二压爪,12、复位压簧,13、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5、支撑杆,16、凸块,17、导向块,18、第一竖板,19、第二竖板,20、铰接点,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限位杆,24、第一推杆,25、第一导套,26、第一凸环,27、第一抵紧压簧,28、第二推杆,29、第二导套,30、第二凸环,31、第二抵紧压簧,32、滑台,33、第一限位环,34、第二限位环,35、第一平衡压簧,36、第二平衡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与第二齿轮3,第一齿轮2通过第一回转轴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第二齿轮3通过第二回转轴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第一回转轴与第二回转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齿轮2上设有拨片4,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板5,工作台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拉动传动板5转动的滑板6,传动板5下端部与拨片4抵紧,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驱动滑板6滑动的凸轮7,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带动凸轮7转动的电机,电机与外接电源连接工作;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下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压爪10、第二压爪11,且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之间设有复位压簧12;工作台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压爪10抵紧的第一限位板13和用于与第二压爪11抵紧的第二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位于第一压爪10与第二压爪11之间的间隙内;工作台1上设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上滑动连接有用于U型件定位的凸块16,凸块16位于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的间隙内,凸块16与支撑杆15之间设有平衡组件。
工作台1上设有导向块17,滑板6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导向块17上,滑板6一端设有用于与凸轮7外廓抵紧的第一竖板18,另一端设有用于与传动板5上端部抵紧的第二竖板19,第二竖板19与拨片4位于传动板5同侧;第一竖板18与第二竖板19是平行设置的,且第二竖板19上朝向传动板5一侧设有凸头,凸头与传动板5右侧壁抵紧,进而减小传动板5与第二竖板19传动时的接触面积进而摩擦力。
传动板5通过铰接点20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第二竖板19与拨片4分别位于铰接点20上下两侧。
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之间设有复位压簧12是指,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工作台1上设有限位杆23,限位杆23同时穿过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复位压簧12套接在限位杆23上,复位压簧12一端与第一摆杆8抵紧,另一端与第二摆杆9抵紧,且限位杆2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其中,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的开口大于限位杆23的截面积,进而避免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在转动时与限位杆23发生运动干涉。
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板13连接的第一推杆24,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导套25,第一推杆24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套25内,第一推杆24与第一摆杆8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第一推杆24端部设有第一凸环26,第一限位板13与第一凸环26分别位于第一导套25两侧,第一推杆24上套接有第一抵紧压簧27,第一抵紧压簧27位于第一导套25与第一凸环26之间。
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限位板14连接的第二推杆28,工作台1上设有第二导套29,第二推杆28滑动连接在第二导套29内,第二摆杆9与第二推杆28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第二推杆28端部设有第二凸环30,第二限位板14与第二凸环30分别位于第二导套29两侧,第二推杆28上套接有第二抵紧压簧31,第二抵紧压簧31位于第二导套29与第二凸环30之间;第一推杆24与第二推杆28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限位板14与第二推杆28垂直设置,第二限位板1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
凸块16与支撑杆15之间设有平衡组件是指,支撑杆15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支撑杆15与第一推杆24平行设置,支撑杆15与限位杆23平行;支撑杆15上滑动连接有滑台32,凸块16设置在滑台32上;支撑杆1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环33与第二限位环34,滑台32位于第一限位环33与第二限位环34之间,支撑杆15上同时套接有第一平衡压簧35与第二平衡压簧36,第一平衡压簧35位于第一限位环33与滑台32之间,第二平衡压簧36位于第二限位环34与滑台32之间。其中,第一平衡压簧35与第二平衡压簧36的规格一致,进而确保滑台32两侧受到相等的弹力,确保滑台32上方凸块16不受外力作用时,滑台32与凸块16可以处于支撑杆15的中间位置;进一步说,滑台32上方凸块16不受外力作用,且凸轮7上近休止角区域与第一竖板18配合时,凸块16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脱离而留出间隙,如图2所示;另外,凸块16通过滑台32滑动连接在支撑杆15上可以使得凸块16在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可以自动对中,也就是说,一旦凸块16被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夹紧过程中可以自动调整位置,进而确保凸块16处于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间隙的中间位置,这样才能确保套接在凸块16上的U型件可以完全贴合在凸块16外壁上,避免U型件与凸块16之间留有间隙。
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将待整形的U型件套接在凸块16上,凸轮7工作转动以推动第一竖板18向左滑动,具体来说,是凸轮7上的推程运动角区域带动第一竖板18发生滑动,第一竖板18带动滑板6和第二竖板19向左滑动;
第二竖板19拉动传动板绕铰接点20作逆时针转动,传动板5下端部推动拨片4绕第一回转轴作逆时顺转动,即拨片4与第一齿轮2同步作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2下方的第一摆杆8在顺时针转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压爪10向左移动,第一压爪10推动第一限位板13和第一推杆24向左滑动,第一抵紧压簧27被压缩变形;第一齿轮2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二齿轮3绕第二回转轴作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3下方的第二摆杆9带动第二压爪11向右移动,第二压爪11推动第二限位板14向右滑动,第二抵紧压簧31收缩变形,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朝凸块16位置聚拢,直到U型件被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夹紧在凸块16上为止,当U型件完全与凸块16贴合时,凸轮7上的远休止角区域开始与第一竖板18进行配合;也就是说,在凸轮7上远休止角区域与第一竖板18配合的这段时间内,U型件都可以与凸块16进行完全的贴合,对U型件进行一个保压的处理这就完成了对U型件的整形;其中,在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转动过程中,第一摆杆8上的第一通孔21相对于限位杆23右端部发生摆动,第二摆杆9上的第二通孔22相对于限位杆23左端部发生摆动,复位压簧12被压缩;
另外,在复位过程中,随着凸轮7的周转,凸轮7上的回程运动角区域开始与第一竖板18开始配合,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受到复位压簧12的作用会被撑开,进而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推动第一齿轮2与第二齿轮3反转,第一齿轮2通过拨片4带动传动板5反转,传动板5通过第二竖板19带动第一竖板18始终抵靠在凸轮7外廓,并且滑板6向右复位;第一限位板13在第一抵紧压簧27作用下向右复位,且第一限位板13始终抵靠在第一压爪10上,第二限位板14在第二抵紧压簧31的作用下向左复位,且第二限位板14始终抵靠在第二压爪11上;也就是说,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都与凸块16远离,呈外扩的状态;待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与凸块16上的U型件脱离之后,从凸块16上取出整形完毕的U型件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它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与第二齿轮(3),第一齿轮(2)上设有拨片(4),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板(5),工作台(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拉动传动板(5)转动的滑板(6),传动板(5)下端部与拨片(4)抵紧,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驱动滑板(6)滑动的凸轮(7);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下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压爪(10)、第二压爪(11),且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之间设有复位压簧(12);工作台(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压爪(10)抵紧的第一限位板(13)和用于与第二压爪(11)抵紧的第二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位于第一压爪(10)与第二压爪(11)之间的间隙内;工作台(1)上设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上滑动连接有用于U型件定位的凸块(16),凸块(16)位于第一限位板(13)与第二限位板(14)之间的间隙内,凸块(16)与支撑杆(15)之间设有平衡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设有导向块(17),滑板(6)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导向块(17)上,滑板(6)一端设有用于与凸轮(7)外廓抵紧的第一竖板(18),另一端设有用于与传动板(5)上端部抵紧的第二竖板(19),第二竖板(19)与拨片(4)位于传动板(5)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板(5)通过铰接点(20)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第二竖板(19)与拨片(4)分别位于铰接点(20)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摆杆(8)与第二摆杆(9)之间设有复位压簧(12)是指,第一摆杆(8)、第二摆杆(9)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工作台(1)上设有限位杆(23),限位杆(23)同时穿过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复位压簧(12)套接在限位杆(23)上,复位压簧(12)一端与第一摆杆(8)抵紧,另一端与第二摆杆(9)抵紧,且限位杆(2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板(13)连接的第一推杆(24),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导套(25),第一推杆(24)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套(25)内,第一推杆(24)与第一摆杆(8)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第一推杆(24)端部设有第一凸环(26),第一限位板(13)与第一凸环(26)分别位于第一导套(25)两侧,第一推杆(24)上套接有第一抵紧压簧(27),第一抵紧压簧(27)位于第一导套(25)与第一凸环(2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限位板(14)连接的第二推杆(28),工作台(1)上设有第二导套(29),第二推杆(28)滑动连接在第二导套(29)内,第二摆杆(9)与第二推杆(28)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第二推杆(28)端部设有第二凸环(30),第二限位板(14)与第二凸环(30)分别位于第二导套(29)两侧,第二推杆(28)上套接有第二抵紧压簧(31),第二抵紧压簧(31)位于第二导套(29)与第二凸环(30)之间;第一推杆(24)与第二推杆(28)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限位板(14)与第二推杆(28)垂直设置,第二限位板(1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凸块(16)与支撑杆(15)之间设有平衡组件是指,支撑杆(15)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支撑杆(15)与第一推杆(24)平行设置;支撑杆(15)上滑动连接有滑台(32),凸块(16)设置在滑台(32)上;支撑杆(1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环(33)与第二限位环(34),滑台(32)位于第一限位环(33)与第二限位环(34)之间,支撑杆(15)上同时套接有第一平衡压簧(35)与第二平衡压簧(36),第一平衡压簧(35)位于第一限位环(33)与滑台(32)之间,第二平衡压簧(36)位于第二限位环(34)与滑台(32)之间。
CN201810616469.6A 2018-06-14 2018-06-14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Active CN108856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6469.6A CN108856373B (zh) 2018-06-14 2018-06-14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6469.6A CN108856373B (zh) 2018-06-14 2018-06-14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6373A true CN108856373A (zh) 2018-11-23
CN108856373B CN108856373B (zh) 2020-10-27

Family

ID=6433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6469.6A Active CN108856373B (zh) 2018-06-14 2018-06-14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637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3356U (zh) * 2009-10-12 2010-06-02 西安启源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集流管校圆装置
CN202781178U (zh) * 2012-07-19 2013-03-13 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装置
CN103008414A (zh) * 2012-12-10 2013-04-03 滁州市鑫隆机电有限公司 双向折弯组合机
CN106003110A (zh) * 2016-06-07 2016-10-12 江苏八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sc适配器自动组装装置中的卸料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3356U (zh) * 2009-10-12 2010-06-02 西安启源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集流管校圆装置
CN202781178U (zh) * 2012-07-19 2013-03-13 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装置
CN103008414A (zh) * 2012-12-10 2013-04-03 滁州市鑫隆机电有限公司 双向折弯组合机
CN103008414B (zh) * 2012-12-10 2015-04-22 滁州市鑫隆机电有限公司 双向折弯组合机
CN106003110A (zh) * 2016-06-07 2016-10-12 江苏八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sc适配器自动组装装置中的卸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6373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207A (zh) 多工位传递机械手机构
CN205771639U (zh) 一种自动化送料装置
CN103639787B (zh) 用于精密扇形陶瓷件的装夹工作平台
CN108857335A (zh) 一种高铁刹车片卡簧组装机
CN110814626A (zh) 适于挖掘机动臂的搭焊工装
CN209829942U (zh) 一种弯管机
CN104438852B (zh) 一种斜楔驱动式门壳端折模具
CN204320946U (zh) 一种斜楔驱动式门壳端折模具
CN209175666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组装的夹持装置
CN108856373A (zh) 自动u型件整形装置
CN110405240A (zh) 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
CN207806281U (zh) 一种滚边用窗框滚头组件
CN209424333U (zh) 一种新型液压校直机
CN207914360U (zh) 一种金属板弯折机
CN207272029U (zh) 一种送料卷圆装置
CN110978209A (zh) 一种200公斤以上重型酒坛专用生产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215467841U (zh) 一种用于自由锻双臂电液锤上的装夹机构
CN214516903U (zh) 一种冰箱不锈钢内饰板加工用折弯装置
CN108580701A (zh) 一种弯曲模
CN106181430A (zh) 一种具有倾斜导轨的机床
CN110252905B (zh) 一种芯片引脚的折弯装置
CN203599917U (zh) 用于精密扇形陶瓷件的装夹工作平台
CN208437530U (zh) 一种电机支架的铆接装置
CN206153328U (zh) 钣金预搭扣折弯装置
CN116809748B (zh) 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冲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o Qisheng

Inventor after: Xu Xuejiao

Inventor before: Xu Xueji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30

Address after: Room 401, unit 2, building 37, No. 9, Xingrong East Street,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ao Qisheng

Address before: 317200 Taizhou, Zhejiang Tiantai County, Baihe Town East of Dingcun 3 group 9

Applicant before: Xu Xueji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