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8258A -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8258A
CN108838258A CN201810593474.XA CN201810593474A CN108838258A CN 108838258 A CN108838258 A CN 108838258A CN 201810593474 A CN201810593474 A CN 201810593474A CN 108838258 A CN108838258 A CN 108838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cavity
valve
mandri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34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祖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5934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8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8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82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基座,基座上滑动连接上模座与下模座,基座上设有用于储存毛坯件的料筒,基座上设有用于将料筒内毛坯件逐一推送至下模座的推送组件;下模座与上模座分别设有支撑杆与滑架,支撑杆与滑架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上;支撑杆上设有第一直线齿条,基座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直线齿条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基座通过导向块滑动连接有塞杆,塞杆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直线齿条。提供一种自动化水平更高,且加工精度更高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Description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工艺设备;具体是指,在室温状态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者塑性变形,进而获得所需结构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对于动力源的设置都是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进行采购不同规格或者型号的压力机。压力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放置毛坯的下模座和用于冲压动作的上模座;但是对于一般毛坯件进行冲压工作之后,工件发生塑性变形,由于毛坯件变形之后一旦失去外力,毛坯件会有一定量的回弹,比如说金属件通过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进行加工U型件时,一旦上模座与下模座进行分模,U型件的开口处就会外扩而呈喇叭口的结构,无法确保冲压出开口处两侧翻边是平行的工件;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存在加工精度低的不足;而且,现有技术中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在合模与分模时的自动化水平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水平更高,且加工精度更高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基座,基座上滑动连接上模座与下模座,基座上设有用于储存毛坯件的料筒,基座上设有用于将料筒内毛坯件逐一推送至下模座的推送组件;下模座与上模座分别设有支撑杆与滑架,支撑杆与滑架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上;支撑杆上设有第一直线齿条,基座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直线齿条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基座通过导向块滑动连接有塞杆,塞杆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直线齿条;基座通过支架连接有阀座,塞杆滑动连接在阀座一端部,阀座另一端部设有第一进油口,阀座上从塞杆到第一进油口依次设有供液压油流动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通过过渡流道连通,塞杆上位于第一空腔内部一端设有用于与过渡流道配合的第一活塞;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通过截流孔连通,阀座在截流孔位置转动连接有用于连通或截断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的阀板,阀板与阀座通过拉动组件连接;第三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设有第一出油管,第一出油管上设有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油管的阀门;基座上设有油箱,第一空腔通过第二出油管与油箱连通;基座上设有定量泵,定量泵输入端与油箱连通,定量泵输出端通过进油管与阀座上的第一进油口连通;阀座在第三空腔侧壁上设置有圆筒,圆筒下端部设有用于与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二进油口,圆筒内滑动连接有顶杆,顶杆位于圆筒内部一端设有第二活塞,滑架与顶杆之间设有第一推动组件,顶杆与基座之间设有用于打开阀门的第二推动组件,顶杆先后与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接触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料筒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基座上,毛坯件沿料筒长度方向排列在料筒内,料筒上端设有供毛坯件排出的开口,料筒下端设有挡板,料筒内设有第四压簧,第四压簧一端与挡板抵紧,另一端与毛坯件抵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基座上设有用于将料筒内毛坯件逐一推送至下模座的推送组件是指,基座在料筒上端位置滑动连接有推块,推块上靠近下模座一端设有用于容置一个毛坯件的缺口,推块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基座上;推块上设有推架,推架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基座上设有供导向杆滑动的导向环,导向杆上套接有第五压簧,第五压簧一端与导向环抵紧,另一端与推架抵紧;基座通过第四铰接点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推架抵紧的驱动板,基座上设有用于带动驱动板转动的气缸,气缸一端与基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板转动连接,基座上设有用于与驱动板抵紧或脱离的限位销,推块上的推架与限位销分别位于驱动板两侧,气缸与推架位于驱动板同侧,第五压簧位于推架上远离驱动板一侧,推架在第五压簧弹力作用下抵靠在驱动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支撑杆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上是指,基座上设有压爪,支撑杆上设有用于与压爪抵紧或脱离的凸头,凸头位于压爪下方;基座在支撑杆下方设有用于与支撑杆下端部抵紧或脱离的限位块,支撑杆下端部与基座之间设有用于推动凸头抵靠在压爪上的第一压簧;滑架通过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上是指,滑架上设有导柱,基座上设有供导柱滑动的导套,导柱上端部设有圆环,基座上设有用于与导柱上端部抵紧或脱离的圆柱销;圆环位于圆柱销与导套之间,导柱上套接有第二压簧,第二压簧一端与圆环抵紧,另一端与导套端部抵紧;基座通过导向块滑动连接有塞杆是指,基座上设有导向块,塞杆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导向块上;塞杆与支撑杆交错设置,且塞杆运动方向与支撑杆运动方向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通过过渡流道连通是指,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交界处设有供液压油流动的流道,该流道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一活塞的轴截面形状是与过渡流道截面形状相配的等腰梯形;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通过截流孔连通是指,第二空腔内周壁孔径小于第三空腔内周壁孔径,在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交界处形成台阶面;阀板与阀座通过拉动组件连接是指,阀板通过第一铰接点转动连接在第三空腔内部,阀座在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与阀板抵紧或脱离,第一限位杆到第一铰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到第一铰接点的距离;阀板与第二限位杆之间设有用于拉动阀板抵靠在第一限位杆上的第一拉簧,第一拉簧一端与阀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杆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圆筒内部设有供第二活塞滑动的第四空腔,第二进油口与第四空腔连通,圆筒上端设有供顶杆滑动的圆孔,顶杆上套接有用于推动第二活塞抵靠在第二进油口上的第三压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滑架与顶杆之间设有第一推动组件是指,基座通过第二铰接点转动连接有第一摆板,滑架上设有第三直线齿条,第一摆板一端与顶杆上端部抵紧或脱离,另一端设有以第二铰接点为圆心的第一弧形齿条,第一弧形齿条与第三直线齿条啮合传动,第三直线齿条与导柱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顶杆与基座之间设有用于打开阀门的第二推动组件是指,基座通过第三铰接点转动连接有第二摆板,第二摆板一端与顶杆上端部抵紧或脱离,另一端设有以第三铰接点为圆心的第二弧形齿条,基座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二弧形齿条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阀门外周壁设有用于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三齿轮;阀门外壁设有转块,基座在阀门外围设有用于与转块抵紧的第一挡条与第二挡条,第一挡条与第二挡条绕阀门轴线间隔分布,且转块位于第一挡条与第二挡条之间的间隙内,第二摆板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顶杆先后与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接触工作是指,第二摆板位于第一摆板上方,且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二铰接点上方,顶杆位于第二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之间的间隙内,顶杆先后与第一摆板、第二摆板抵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第二摆板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连接是指,基座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摆板抵紧或脱离的卡销,基座与第二摆板之间设有用于拉动第二摆板抵靠在卡销上的第二拉簧,第二拉簧一端与第二摆板上靠近卡销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基座转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气缸输出端的伸缩可以带动驱动板绕第四铰接点转动,而推架在第五压簧的作用下始终抵靠在驱动板上,随着驱动板的转动,推架可以带动推块在基座上滑动,进而将位于缺口内的毛坯件逐一推送至下模座内;下模座和支撑杆受到毛坯件重力作用而下滑,支撑杆通过第一直线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来带动第二直线齿条与塞杆滑动,进而减小塞杆端部第一活塞与过渡流道的开口;原先定量泵排出的液压油依次流经进油管、第一进油口、第三空腔、截流孔、第二空腔、过渡流道、第一空腔和第二出油管后回到油箱,并且液压油流动稳定,而一旦第一活塞与过渡流道开口突然减小,这会导致在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内流动的液压油流速加快,这是因为定量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等量的液压油进入第三空腔和第二空腔,而这部分等量的液压油需要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排向第一空腔,进而只有加快液压油在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内的流速才能实现;再有就是,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内液压油流速加快会推动阀板绕第一铰接点转动,直到阀板抵靠在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交界处的台阶面为止,这是因为第二空腔、第三空腔液压油流速加快会增加液压油对阀板的冲击,阀板受到的冲击会克服第一拉簧约束而与第一限位杆脱离;当阀板截断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之后,随着定量泵不断往第三空腔排出液压油,第三空腔内部压力不断升高,第三空腔内的液压油会推动顶杆升高,顶杆在升高过程中会率先与第一摆板接触并推动第一摆板转动,第一摆板通过第一弧形齿条与第三直线齿条的啮合来带动滑架的下降,滑架带动上模座下降,上模座与下模座进行合模进而对下模座内的毛坯件进行冲压,得到符合标准的工件;随着第三空腔压力的继续升高,顶杆会继续升高,而第一摆板端部抵靠在顶杆侧壁上保持静止,直到顶杆上端部与第二摆板接触并推动第二摆板转动,第二摆板在转动过程中会通过第二弧形齿条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三齿轮带动阀门转动,进而打开阀门以通过第一出油管连通第三空腔与第一空腔,第三空腔中的液压油可以流经第一出油管进入到第一空腔,进而第三空腔内的压力得到释放,使得阀板、顶杆、第一摆板、第二摆板陆续复位;其中,在顶杆升高过程中,先是与第一摆板接触,后与第二摆板接触,而从第一摆板保持静止到第二摆板开始转动这个时间段是下模座内冲压完成的工件进行保压的时间段,可以让冲压完成的工件静止处于下模座的凹模内,减小上模座与下模座分模后工件发生回弹的变形量。总的来说,本装置可以通过推送组件可以自动向下模座推送毛坯件,而下模座的一次滑动来自动控制上模座与下模座的合模、保压和分模,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冲压得到工件的精度。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水平更高,且加工精度更高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推送组件与下模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推送组件将毛坯件推送至下模座上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阀板截断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顶杆推动第一摆板转动后的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中顶杆推动第二摆板转动,而第一摆板保持静止的状态图。
图中所示:1、上模座,2、下模座,3、毛坯件,4、料筒,5、挡板,6、基座,7、支撑杆,8、滑架,9、第一齿轮,10、塞杆,11、支架,12、阀座,12.1、第一空腔,12.2、第二空腔,12.3、第三空腔,13、第一进油口,14、过渡流道,15、第一活塞,16、截流孔,17、阀板,18、第一出油管,19、阀门,20、油箱,21、第二出油管,22、定量泵,23、进油管,24、圆筒,25、第二进油口,26、顶杆,27、第二活塞,28、第四压簧,29、推块,30、缺口,31、推架,32、导向杆,33、导向环,34、第五压簧,35、第四铰接点,36、驱动板,37、气缸,38、限位销,39、压爪,40、凸头,41、限位块,42、第一压簧,43、导柱,44、导套,45、圆环,46、圆柱销,47、第二压簧,48、导向块,49、第一限位杆,50、第一铰接点,51、第二限位杆,52、第一拉簧,53、第四空腔,54、第三压簧,55、第二铰接点,56、第一摆板,57、第一弧形齿条,58、第三直线齿条,59、第三铰接点,60、第二摆板,61、第二弧形齿条,62、第二齿轮,63、转块,64、第一挡条,65、第二挡条,66、卡销,67、第二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包括基座6,基座6上滑动连接上模座1与下模座2,基座6上设有用于储存毛坯件3的料筒4,基座6上设有用于将料筒4内毛坯件3逐一推送至下模座2的推送组件;下模座2与上模座1分别设有支撑杆7与滑架8,支撑杆7与滑架8都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进而确保上模座1与下模座2可以进行合模,支撑杆7与滑架8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支撑杆7上设有第一直线齿条,基座6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直线齿条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9,基座6通过导向块48滑动连接有塞杆10,塞杆1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齿轮9啮合传动的第二直线齿条;基座6通过支架11连接有阀座12,塞杆10滑动连接在阀座12一端部,阀座12另一端部设有第一进油口13,阀座12上从塞杆10到第一进油口13依次设有供液压油流动的第一空腔12.1、第二空腔12.2和第三空腔12.3,第一空腔12.1与第二空腔12.2通过过渡流道14连通,塞杆10上位于第一空腔12.1内部一端设有用于与过渡流道14配合的第一活塞15;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通过截流孔16连通,阀座12在截流孔16位置转动连接有用于连通或截断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的阀板17,阀板17倾斜设置在阀座12内,且阀板17与阀座12内壁的开口朝向第一进油口13,如图1所示,阀板17与阀座12通过拉动组件连接;第三空腔12.3与第一空腔12.1之间设有第一出油管18,第一出油管18上设有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油管18的阀门19,这里的阀门19是球阀,通过旋转来开启和关闭;基座6上设有油箱20,第一空腔12.1通过第二出油管21与油箱20连通;基座6上设有定量泵22,定量泵22输入端与油箱20连通,定量泵22输出端通过进油管23与阀座12上的第一进油口13连通;阀座12在第三空腔12.3侧壁上设置有圆筒24,圆筒24下端部设有用于与第三空腔12.3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5,圆筒24内滑动连接有顶杆26,顶杆26位于圆筒24内部一端设有第二活塞27,滑架8与顶杆26之间设有第一推动组件,顶杆26与基座6之间设有用于打开阀门19的第二推动组件,顶杆26先后与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接触工作。
料筒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基座6上,毛坯件3沿料筒4长度方向排列在料筒4内,料筒4上端设有供毛坯件排出的开口,料筒4下端设有挡板5,料筒4内设有第四压簧28,第四压簧28一端与挡板5抵紧,另一端与毛坯件3抵紧。
基座6上设有用于将料筒4内毛坯件3逐一推送至下模座2的推送组件是指,基座6在料筒4上端位置滑动连接有推块29,推块29上靠近下模座2一端设有用于容置一个毛坯件3的缺口30,缺口30的开口方向是朝向下模座2的,并且缺口30只具备容置一个毛坯件3的空间,这样才能确保推块29每次往复滑动至推送一个毛坯件3进入下模座2;推块29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推块29上设有推架31,推架31上设有导向杆32,导向杆32沿水平方向设置,基座6上设有供导向杆32滑动的导向环33,导向杆32上套接有第五压簧34,第五压簧34一端与导向环33抵紧,另一端与推架31抵紧;基座6通过第四铰接点35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推架31抵紧的驱动板36,推架31上用于与驱动板36抵紧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滚轮,进而减小推架31相对于驱动板36发生相对位移时的摩擦力;基座6上设有用于带动驱动板36转动的气缸37,气缸37一端与基座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板36转动连接;具体是指,气缸37缸体转动连接在基座6上,而气缸37输出端转动连接在驱动板36上;基座6上设有用于与驱动板36抵紧或脱离的限位销38,推块29上的推架31与限位销38分别位于驱动板36两侧,气缸37与推架31位于驱动板36同侧,第五压簧34位于推架31上远离驱动板36一侧,推架31在第五压簧34弹力作用下抵靠在驱动板36上。其中,料筒4内的毛坯件3在第四压簧28的弹力作用下会逐一被推送至推块29的缺口30内;另外,下模座2位于推块29下方,进而确保毛坯件3可以被推送至下模座2内。
支撑杆7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是指,基座6上设有压爪39,支撑杆7上设有用于与压爪39抵紧或脱离的凸头40,凸头40位于压爪39下方;基座6在支撑杆7下方设有用于与支撑杆7下端部抵紧或脱离的限位块41,支撑杆7下端部与基座6之间设有用于推动凸头40抵靠在压爪39上的第一压簧42;滑架8通过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是指,滑架8上设有导柱43,基座6上设有供导柱43滑动的导套44,导柱43上端部设有圆环45,基座6上设有用于与导柱43上端部抵紧或脱离的圆柱销46;圆环45位于圆柱销46与导套44之间,导柱43上套接有第二压簧47,第二压簧47一端与圆环45抵紧,另一端与导套44端部抵紧;基座6通过导向块48滑动连接有塞杆10是指,基座6上设有导向块48,塞杆10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在导向块48上,塞杆10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导向块48上;塞杆10与支撑杆7交错设置,这里的交错设置是指空间上的交错设置,避免两个部件在运动时发生干涉,且塞杆10运动方向与支撑杆7运动方向垂直。
第一空腔12.1与第二空腔12.2通过过渡流道14连通是指,第一空腔12.1与第二空腔12.2交界处设有供液压油流动的流道,该流道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一活塞15的轴截面形状是与过渡流道14截面形状相配的等腰梯形;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通过截流孔16连通是指,第二空腔12.2内周壁孔径小于第三空腔12.3内周壁孔径,在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交界处形成台阶面;阀板17与阀座12通过拉动组件连接是指,阀板17通过第一铰接点50转动连接在第三空腔12.3内部,阀座12在第三空腔12.3内设有第一限位杆49与第二限位杆51,第一限位杆49与阀板17抵紧或脱离,第一限位杆49到第一铰接点50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51到第一铰接点50的距离;阀板17与第二限位杆51之间设有用于拉动阀板17抵靠在第一限位杆49上的第一拉簧52,第一拉簧52一端与阀板17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杆51转动连接。
圆筒24内部设有供第二活塞27滑动的第四空腔53,第二进油口25与第四空腔53连通,圆筒24上端设有供顶杆26滑动的圆孔,顶杆26上套接有用于推动第二活塞27抵靠在第二进油口25上的第三压簧54。
滑架8与顶杆26之间设有第一推动组件是指,基座6通过第二铰接点55转动连接有第一摆板56,滑架8上设有第三直线齿条58,第一摆板56一端与顶杆26上端部抵紧或脱离,另一端设有以第二铰接点55为圆心的第一弧形齿条57,第一弧形齿条57与第三直线齿条58啮合传动,第三直线齿条58与导柱43平行设置。
顶杆26与基座6之间设有用于打开阀门19的第二推动组件是指,基座6通过第三铰接点59转动连接有第二摆板60,第二摆板60一端与顶杆26上端部抵紧或脱离,另一端设有以第三铰接点59为圆心的第二弧形齿条61,基座6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二弧形齿条61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62,阀门19外周壁设有用于与第二齿轮62啮合传动的第三齿轮;阀门19外壁设有转块63,基座6在阀门外围设有用于与转块63抵紧的第一挡条64与第二挡条65,第一挡条64与第二挡条65绕阀门19轴线间隔分布,且转块63位于第一挡条64与第二挡条65之间的间隙内,第二摆板60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6连接。
顶杆26先后与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接触工作是指,第二摆板60位于第一摆板56上方,且第三铰接点59位于第二铰接点55上方,顶杆26位于第二铰接点55与第三铰接点59之间的间隙内,顶杆26先后与第一摆板56、第二摆板60抵紧。也就是说,第二摆板60与第一摆板56从上到下间隔分布在基座6上,第二铰接点55位于顶杆26右侧,第三铰接点59位于顶杆26左侧。
第二摆板60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6连接是指,基座6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摆板60抵紧或脱离的卡销66,基座6与第二摆板60之间设有用于拉动第二摆板60抵靠在卡销66上的第二拉簧67,第二拉簧67一端与第二摆板60上靠近卡销66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基座6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气缸37工作,气缸37输出端伸出以推动驱动板36绕第四铰接点35作逆时针转动,而推架31在第五压簧34的弹力作用下向右抵着驱动板36滑动,即推架31沿导向杆32长度方向右移;而在推架31右移过程中会带动推块29同步向右滑动,进而推块29会将位于缺口30内的毛坯件3推送至下模座2内;下模座2受到毛坯件3的重力作用而推动支撑杆7下降,支撑杆7通过第一直线齿条与第一齿轮9的啮合来带动第二直线齿条和塞杆10向右滑动,塞杆10右端部第一活塞15与过渡流道14之间的开口突然变小;由于定量泵22单位时间内排出等量的液压油,液压油依次流经进油管23、第一进油口13、第三空腔12.3、截流孔16、第二空腔12.2、过渡流道14、第一空腔12.1、第二出油管21后回到油箱20,随着第一活塞15与过渡流道14之间开口的突然变小会导致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内液压油流动的速度增加,这是因为,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需要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将等量的液压油排向第一空腔12.1,但是开口变小之后只能增加流速才能确保单位时间内排出等量的液压油;或者说,随着塞杆10突然往右滑动引起开口变小会引起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内部压力升高,而第一空腔12.1内部压力降低,进而液压油从高压排向低压的速度增快;而一旦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内液压油流速加快会导致阀板17绕第一铰接点50作逆时针转动,阀板17与第一限位杆49脱离,第一拉簧52被撑开,直到阀板17抵靠在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之间的台阶面上为止;这是因为液压油流速加快会导致液压油对阀板17的冲击变大,进而会引起阀板17克服第一拉簧52的约束而发生翻转,如图4所示,截流孔16被阀板17关闭;
接着,定量泵22继续向第三空腔12.3排放液压油,使得第三空腔12.3内部压力升高,第三空腔12.3内的液压油会流经第二进油口25进入到圆筒24的第四空腔53内,第四空腔53内部压力随着第三空腔12.3压力升高而升高,进而推动第二活塞27和顶杆26升高;顶杆26在升高过程中会率先与第一摆板56左端部接触并推动第一摆板56绕第二铰接点55作顺时针转动,第一摆板56右端部通过第一弧形齿条57与第三直线齿条58啮合来拉动滑架8下降,滑架8左端部的上模座2跟随滑架8一起下降,直到上模座2与下模座2完成合模,进而完成对下模座2内毛坯件3的冲压,如图5所示;在顶杆26之后的升高过程中,第一摆板56左端部始终抵靠在顶杆26侧壁上保持静止状态,即第一摆板56保持图5中的状态;
随着第三空腔12.3压力持续升高,第四空腔53内的压力也继续升高以推动顶杆26继续升高,顶杆26会在升高过程中与第二摆板60右端部接触,并且推动第二摆板60绕第三铰接点59作逆时针转动,第二摆板60与卡销66脱离并撑开第二拉簧67;第二摆板60左端部通过第二弧形齿条61带动第二齿轮62转动,第二齿轮62通过与第三齿轮啮合来带动阀门19转动,进而开启阀门19以使得液压油可以在第一出油管18内流动,即第三空腔12.3内的液压油可以流经第一出油管18进入到第一空腔12.1内,降低第三空腔12.3的压力,如图6所示;其中,在顶杆26升高过程中,有一个时间段是第一摆板56保持静止到第二摆板60开始转动的时间间隔,在该时间段内上模座2与下模座2保持合模状态,也可以说是对冲压完成工件的一个保压时间段,可以提高冲压完成工件的稳定性,减小上模座2与下模座2分模后工件发生回弹的变形量;
最后,由于第三空腔12.3内部压力降低,那么阀板17在第一拉簧52作用下绕第一铰接点50作顺时针转动再次抵靠在第一限位杆49上,第二活塞27及顶杆26在第三压簧54作用下复位,第一摆板56与第二摆板60分别反转复位;在第二摆板60反转过程中会通过第二齿轮62来带动阀门19转动复位;在第一摆板56反转过程中,第二压簧47推动滑架8升高以带动上模座2与下模座2分模,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将冲压完成的工件从下模座2凹模内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它包括基座(6),基座(6)上滑动连接上模座(1)与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基座(6)上设有用于储存毛坯件(3)的料筒(4),基座(6)上设有用于将料筒(4)内毛坯件(3)逐一推送至下模座(2)的推送组件;下模座(2)与上模座(1)分别设有支撑杆(7)与滑架(8),支撑杆(7)与滑架(8)分别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支撑杆(7)上设有第一直线齿条,基座(6)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直线齿条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9),基座(6)通过导向块(48)滑动连接有塞杆(10),塞杆(1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齿轮(9)啮合传动的第二直线齿条;基座(6)通过支架(11)连接有阀座(12),塞杆(10)滑动连接在阀座(12)一端部,阀座(12)另一端部设有第一进油口(13),阀座(12)上从塞杆(10)到第一进油口(13)依次设有供液压油流动的第一空腔(12.1)、第二空腔(12.2)和第三空腔(12.3),第一空腔(12.1)与第二空腔(12.2)通过过渡流道(14)连通,塞杆(10)上位于第一空腔(12.1)内部一端设有用于与过渡流道(14)配合的第一活塞(15);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通过截流孔(16)连通,阀座(12)在截流孔(16)位置转动连接有用于连通或截断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的阀板(17),阀板(17)与阀座(12)通过拉动组件连接;第三空腔(12.3)与第一空腔(12.1)之间设有第一出油管(18),第一出油管(18)上设有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油管(18)的阀门(19);基座(6)上设有油箱(20),第一空腔(12.1)通过第二出油管(21)与油箱(20)连通;基座(6)上设有定量泵(22),定量泵(22)输入端与油箱(20)连通,定量泵(22)输出端通过进油管(23)与阀座(12)上的第一进油口(13)连通;阀座(12)在第三空腔(12.3)侧壁上设置有圆筒(24),圆筒(24)下端部设有用于与第三空腔(12.3)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5),圆筒(24)内滑动连接有顶杆(26),顶杆(26)位于圆筒(24)内部一端设有第二活塞(27),滑架(8)与顶杆(26)之间设有第一推动组件,顶杆(26)与基座(6)之间设有用于打开阀门(19)的第二推动组件,顶杆(26)先后与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接触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料筒(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基座(6)上,毛坯件(3)沿料筒(4)长度方向排列在料筒(4)内,料筒(4)上端设有供毛坯件排出的开口,料筒(4)下端设有挡板(5),料筒(4)内设有第四压簧(28),第四压簧(28)一端与挡板(5)抵紧,另一端与毛坯件(3)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基座(6)上设有用于将料筒(4)内毛坯件(3)逐一推送至下模座(2)的推送组件是指,基座(6)在料筒(4)上端位置滑动连接有推块(29),推块(29)上靠近下模座(2)一端设有用于容置一个毛坯件(3)的缺口(30),推块(29)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推块(29)上设有推架(31),推架(31)上设有导向杆(32),导向杆(32)沿水平方向设置,基座(6)上设有供导向杆(32)滑动的导向环(33),导向杆(32)上套接有第五压簧(34),第五压簧(34)一端与导向环(33)抵紧,另一端与推架(31)抵紧;基座(6)通过第四铰接点(35)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推架(31)抵紧的驱动板(36),基座(6)上设有用于带动驱动板(36)转动的气缸(37),气缸(37)一端与基座(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板(36)转动连接,基座(6)上设有用于与驱动板(36)抵紧或脱离的限位销(38),推块(29)上的推架(31)与限位销(38)分别位于驱动板(36)两侧,气缸(37)与推架(31)位于驱动板(36)同侧,第五压簧(34)位于推架(31)上远离驱动板(36)一侧,推架(31)在第五压簧(34)弹力作用下抵靠在驱动板(3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支撑杆(7)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是指,基座(6)上设有压爪(39),支撑杆(7)上设有用于与压爪(39)抵紧或脱离的凸头(40),凸头(40)位于压爪(39)下方;基座(6)在支撑杆(7)下方设有用于与支撑杆(7)下端部抵紧或脱离的限位块(41),支撑杆(7)下端部与基座(6)之间设有用于推动凸头(40)抵靠在压爪(39)上的第一压簧(42);滑架(8)通过第二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6)上是指,滑架(8)上设有导柱(43),基座(6)上设有供导柱(43)滑动的导套(44),导柱(43)上端部设有圆环(45),基座(6)上设有用于与导柱(43)上端部抵紧或脱离的圆柱销(46);圆环(45)位于圆柱销(46)与导套(44)之间,导柱(43)上套接有第二压簧(47),第二压簧(47)一端与圆环(45)抵紧,另一端与导套(44)端部抵紧;基座(6)通过导向块(48)滑动连接有塞杆(10)是指,基座(6)上设有导向块(48),塞杆(10)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导向块(48)上;塞杆(10)与支撑杆(7)交错设置,且塞杆(10)运动方向与支撑杆(7)运动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空腔(12.1)与第二空腔(12.2)通过过渡流道(14)连通是指,第一空腔(12.1)与第二空腔(12.2)交界处设有供液压油流动的流道,该流道轴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一活塞(15)的轴截面形状是与过渡流道(14)截面形状相配的等腰梯形;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通过截流孔(16)连通是指,第二空腔(12.2)内周壁孔径小于第三空腔(12.3)内周壁孔径,在第二空腔(12.2)与第三空腔(12.3)交界处形成台阶面;阀板(17)与阀座(12)通过拉动组件连接是指,阀板(17)通过第一铰接点(50)转动连接在第三空腔(12.3)内部,阀座(12)在第三空腔(12.3)内设有第一限位杆(49)与第二限位杆(51),第一限位杆(49)与阀板(17)抵紧或脱离,第一限位杆(49)到第一铰接点(50)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杆(51)到第一铰接点(50)的距离;阀板(17)与第二限位杆(51)之间设有用于拉动阀板(17)抵靠在第一限位杆(49)上的第一拉簧(52),第一拉簧(52)一端与阀板(17)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杆(5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圆筒(24)内部设有供第二活塞(27)滑动的第四空腔(53),第二进油口(25)与第四空腔(53)连通,圆筒(24)上端设有供顶杆(26)滑动的圆孔,顶杆(26)上套接有用于推动第二活塞(27)抵靠在第二进油口(25)上的第三压簧(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滑架(8)与顶杆(26)之间设有第一推动组件是指,基座(6)通过第二铰接点(55)转动连接有第一摆板(56),滑架(8)上设有第三直线齿条(58),第一摆板(56)一端与顶杆(26)上端部抵紧或脱离,另一端设有以第二铰接点(55)为圆心的第一弧形齿条(57),第一弧形齿条(57)与第三直线齿条(58)啮合传动,第三直线齿条(58)与导柱(43)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顶杆(26)与基座(6)之间设有用于打开阀门(19)的第二推动组件是指,基座(6)通过第三铰接点(59)转动连接有第二摆板(60),第二摆板(60)一端与顶杆(26)上端部抵紧或脱离,另一端设有以第三铰接点(59)为圆心的第二弧形齿条(61),基座(6)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二弧形齿条(61)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62),阀门(19)外周壁设有用于与第二齿轮(62)啮合传动的第三齿轮;阀门(19)外壁设有转块(63),基座(6)在阀门外围设有用于与转块(63)抵紧的第一挡条(64)与第二挡条(65),第一挡条(64)与第二挡条(65)绕阀门(19)轴线间隔分布,且转块(63)位于第一挡条(64)与第二挡条(65)之间的间隙内,第二摆板(60)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顶杆(26)先后与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接触工作是指,第二摆板(60)位于第一摆板(56)上方,且第三铰接点(59)位于第二铰接点(55)上方,顶杆(26)位于第二铰接点(55)与第三铰接点(59)之间的间隙内,顶杆(26)先后与第一摆板(56)、第二摆板(60)抵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摆板(60)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6)连接是指,基座(6)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摆板(60)抵紧或脱离的卡销(66),基座(6)与第二摆板(60)之间设有用于拉动第二摆板(60)抵靠在卡销(66)上的第二拉簧(67),第二拉簧(67)一端与第二摆板(60)上靠近卡销(66)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基座(6)转动连接。
CN201810593474.XA 2018-06-11 2018-06-11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Withdrawn CN108838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3474.XA CN108838258A (zh) 2018-06-11 2018-06-11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3474.XA CN108838258A (zh) 2018-06-11 2018-06-11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8258A true CN108838258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21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3474.XA Withdrawn CN108838258A (zh) 2018-06-11 2018-06-11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82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5429A (zh) * 2019-10-24 2020-01-17 莫小雨 一种螺纹钢批量加工冷剪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481A (en) * 1919-08-28 1920-10-21 Wilson Mcadam Attachment for punching machines
CN107900176A (zh) * 2017-11-30 2018-04-13 重庆鑫际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配件模具的冲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481A (en) * 1919-08-28 1920-10-21 Wilson Mcadam Attachment for punching machines
CN107900176A (zh) * 2017-11-30 2018-04-13 重庆鑫际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配件模具的冲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5429A (zh) * 2019-10-24 2020-01-17 莫小雨 一种螺纹钢批量加工冷剪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2577A (zh) 智能冲压模具
CN108838258A (zh) 全自动脱模冲压模具
CN108889818A (zh) 自动化冲压合模分模装置
US3303680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forming fittings
JPH06102247B2 (ja) 揺動型鍛造機
CN108435923A (zh) 全自动冲压成形模具
CN108817223A (zh) 冲压模具
CN109731993A (zh) 一种便于减少工件磨损的锻造冲床模具
CN206794542U (zh) 斜楔机构及模具
CN109304385A (zh) 一种压弯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08856619A (zh) 一种直齿轮精锻模具
CN111168150B (zh) 一种高速钢圆锯片刀具烧结成型后切口机械
CN109570353A (zh) 侧围外板的成型模具组件及汽车生产线
CN208437710U (zh) 一种减速机构内齿圈及上盖的安装孔加工装置
CN109079022B (zh) 一种管件端头剪切修边的工艺方法及剪切修边组合模具
CN208374677U (zh) 一种全自动剃须刀五层刀头装配生产线
CN110899411A (zh) 一种弯臂转向节折弯成形系统及方法
CN106345888A (zh) 自动化冲压设备
CN113600677B (zh) 一种五金零件自动化加工机床
CN210450776U (zh) 一种冷镦机用的冲模座
CN109821961A (zh) 金属双层管复合成形装置及方法
CN109500221A (zh)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CN220464496U (zh) 一种具有封堵功能的模具
CN208600531U (zh) 一种便于冲液拉伸的压边机
US824866A (en) Machine for forming wire-drawing d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