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2582B -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2582B
CN108832582B CN201810698142.8A CN201810698142A CN108832582B CN 108832582 B CN108832582 B CN 108832582B CN 201810698142 A CN201810698142 A CN 201810698142A CN 108832582 B CN108832582 B CN 108832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spiral
head sheave
sheave
wound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81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2582A (zh
Inventor
张宁
曹国华
朱真才
彭维红
花纯利
周公博
彭玉兴
李伟
汤裕
刘善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8106981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2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2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2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2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25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take-up reel or dru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本装置及方法通过在左天轮及右天轮之间对角设置左水平导向轮与右水平导向轮,在中间设置螺旋卷筒;左天轮正向旋转并将左导线缠绕在左天轮轴上的左导线缠绕区时,螺旋卷筒随之正向旋转,且螺旋卷筒上缠绕的左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右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右天轮及右天轮轴反向旋转并释放右导线;相反,右天轮及右天轮轴正向旋转并将右导线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时,螺旋卷筒随之反向旋转,且螺旋卷筒上缠绕的右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左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左天轮及左天轮轴反向旋转并释放左导线。本发明中,导线不会干扰天轮的正常旋转,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控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属于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检测提升机的提升速度和提升重量,多通过在天轮的轴承座上贴应变片,利用信号采集装置将数据采集并传递到电脑上,经一系列运算分析从而得到提升机的提升速度和提升重量,然而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相比,误差较大。而将应变片直接贴在天轮上,在天轮静止情况下,经过相同的技术手段的得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较为接近。若采用导线为应变片供电,当天轮处于旋转过程中时,导线将缠绕在天轮轴上,干扰天轮旋转,因此难以通过导线对应变片进行供电,因此无法得到运动过程中提升机的实时载重数据;同样,当天轮上安装其他元器件时,亦无法通过导线对其进行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天轮旋转过程中,导线与旋转天轮互相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包括轴向固定于左天轮轴上的左天轮、轴向固定于右天轮轴上的右天轮,左天轮轴及右天轮轴分别安装于左轴承座及右轴承座中,所述左天轮及右天轮分别位于天轮台的左右两侧,且左天轮及右天轮的轴线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天轮右侧的左天轮轴上设有供左导线缠绕的左导线缠绕区,所述右天轮左侧的右天轮轴上设有供右导线缠绕的右导线缠绕区;
在所述左天轮及右天轮之间的天轮台上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左水平导向轮、螺旋卷筒、右水平导向轮;
所述左水平导向轮及右水平导向轮的轴线在空间上与所述左天轮的轴线相垂直,且左水平导向轮与右水平导向轮在所述天轮台上呈对角布置;
所述螺旋卷筒的轴线与所述左天轮及右天轮的轴线垂直,该螺旋卷筒轴心设有轴向的导线通孔;螺旋卷筒的前半部设有径向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导线通孔及螺旋卷筒外壁;螺旋卷筒的后半部设有径向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导线通孔及螺旋卷筒外壁;
左导线与所述左天轮上的元器件正负极连接后、自左天轮上出发、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后、经所述左水平导向轮导向后缠绕在所述螺旋卷筒的前半部或后半部、然后经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到达所述导线通孔、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与电源及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右导线与所述右天轮上的元器件正负极连接后、自右天轮上出发、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后、经所述右水平导向轮导向后缠绕在所述螺旋卷筒的后半部或前半部、然后经所述第二通孔或第一通孔到达所述导线通孔、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与电源及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并处理元器件的信号。
工作原理:左天轮及左天轮轴正向旋转并将左导线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时,所述螺旋卷筒随之正向旋转,且螺旋卷筒上缠绕的左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右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右天轮及右天轮轴反向旋转并释放右导线;相反,右天轮及右天轮轴正向旋转并将右导线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时,所述螺旋卷筒随之反向旋转,且螺旋卷筒上缠绕的右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左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左天轮及左天轮轴反向旋转并释放左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左水平导向轮由偶数个前后布置的左水平滑轮组成,所述左导线在左导线缠绕区缠绕后、先绕至远离所述左天轮的轴线的左水平滑轮、并自远离左天轮的轴线至接近左天轮的轴线的方向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左水平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
所述右水平导向轮由偶数个前后布置的右水平滑轮组成,所述右导线在右导线缠绕区缠绕后、先绕至远离所述右天轮的轴线的右水平滑轮、并自远离右天轮的轴线至接近右天轮的轴线的方向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右水平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
进一步的,所述左水平导向轮与螺旋卷筒之间设有左竖直导向轮,且左竖直导向轮的绳槽入绳处与左水平导向轮的绳槽出绳处对齐、以使所述左导线与左竖直导向轮轴线垂直,该左竖直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螺旋卷筒轴线平行;所述左导线经左水平导向轮导向后、再经左竖直导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
所述右水平导向轮与螺旋卷筒之间设有右竖直导向轮,且右竖直导向轮的绳槽入绳处与右水平导向轮的绳槽出绳处对齐、以使所述右导线与右竖直导向轮轴线垂直,该右竖直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螺旋卷筒轴线平行;所述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导向后、再经右竖直导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
进一步的,所述左竖直导向轮由偶数个上下布置的左竖直滑轮组成,所述左导线经左水平导向轮导向后、自上而下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左竖直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
所述右竖直导向轮由偶数个上下布置的右竖直滑轮组成,所述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导向后、自上而下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右竖直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
优选的,所述左导线缠绕区为沿着所述左天轮轴周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右导线缠绕区为沿着所述右天轮轴周向布置的凹槽。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方法,如下所述:
左导线自左天轮上出发、缠绕在左天轮轴上的左导线缠绕区后、经左水平导向轮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的前半部或后半部、然后经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到达导线通孔、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与电源连接;
右导线自右天轮上出发、缠绕在右天轮轴上的右导线缠绕区后、经右水平导向轮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的后半部或前半部、然后经第二通孔或第一通孔到达导线通孔、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与电源连接;
左天轮及左天轮轴正向旋转并将左导线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时,所述螺旋卷筒随之正向旋转,且螺旋卷筒上缠绕的左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右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右天轮及右天轮轴反向旋转并释放右导线;
相反,右天轮及右天轮轴正向旋转并将右导线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时,所述螺旋卷筒随之反向旋转,且螺旋卷筒上缠绕的右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左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左天轮及左天轮轴反向旋转并释放左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左导线经左水平导向轮导向并张紧,所述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导向并张紧。
进一步地,所述左导线经设置在左水平导向轮与螺旋卷筒之间的左竖直导向轮导向并张紧,然后到达螺旋卷筒;所述右导线经设置在右水平导向轮与螺旋卷筒之间的右竖直导向轮导向并张紧,然后到达螺旋卷筒。
通过本装置及方法,在天轮旋转过程中,为安装在天轮上的应变片或其他元器件进行供电,导线不会干扰天轮的正常旋转,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控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左水平导向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左竖直导向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螺旋卷筒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左导线经由左水平导向轮导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左导线经由左竖直导向轮导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
1.左天轮,11.左天轮轴,111.左导线缠绕区,12.左轴承座;
2.左水平导向轮,21.左后滑轮,22.左前滑轮;
3.左竖直导向轮,31.左上滑轮,32.左下滑轮;
4.螺旋卷筒,41.导线通孔,42.前半部,421.第一通孔,43.后半部,431.第二通孔;
5.右竖直导向轮,51.右上滑轮,52.右下滑轮;
6.右水平导向轮,61.右前滑轮,62.右后滑轮;
7.右天轮,71.右天轮轴,711.右导线缠绕区,72.右轴承座;
8.天轮台;
9.左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包括轴向固定于左天轮轴11上的左天轮1、轴向固定于右天轮轴71上的右天轮7,左天轮轴11及右天轮轴71分别安装于左轴承座12及右轴承座72中,左天轮1及右天轮7分别位于天轮台8的左右两侧、且左天轮1及右天轮7的轴线相互平行;
如图1及图4所示,左天轮1右侧的左天轮轴11上设有供左导线9缠绕的左导线缠绕区111,即左天轮1距离其左侧的左轴承座12留有一定距离,使该距离内的左天轮轴11上形成左导线缠绕区111,如图5所示,左导线9自左天轮1上延伸下来,然后缠绕在该区域内的左天轮轴11上;同理,右天轮7左侧的右天轮轴71上设有供右导线缠绕的右导线缠绕区711;
如图1所示,在左天轮1及右天轮7之间的天轮台8上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左水平导向轮2、螺旋卷筒4、右水平导向轮6;
左水平导向轮2及右水平导向轮6的轴线在空间上与左天轮1的轴线相垂直,方便导线从天轮轴上延伸至水平导向轮上,且左水平导向轮2与右水平导向轮6在天轮台8上呈对角布置;
如图4所示,螺旋卷筒4的轴线与左天轮1及右天轮7轴线垂直,该螺旋卷筒4轴心设有轴向的导线通孔41;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设有径向的第一通孔421,该第一通孔421连通导线通孔41及螺旋卷筒4外壁;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设有径向的第二通孔431,该第二通孔431连通导线通孔41及螺旋卷筒4外壁;
如图1、图4、图5所示,左导线9与左天轮1上的元器件正负极连接后、自左天轮1上出发、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111后、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或后半部43、然后经第一通孔421或第二通孔431到达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及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右导线与右天轮7上的元器件正负极连接后、自右天轮7上出发、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711后、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或前半部42、然后经第二通孔431或第一通孔421到达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及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并处理元器件的信号。
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中一种,如图1所示,左水平导向轮2位于左天轮1的轴线前侧,则其对应着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右水平导向轮6与左水平导向轮2在天轮台8上呈对角布置,即右水平导向轮6位于右天轮7的轴线的后侧,对应着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而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采用与图1中的相反的布置方式也可以。
工作原理: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左天轮1及左天轮轴11正向旋转并将左导线9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111时,螺旋卷筒4随之正向旋转,且螺旋卷筒4上缠绕的左导线9处于释放状态、右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右天轮7及右天轮轴71反向旋转并释放右导线;相反,右天轮7及右天轮轴71正向旋转并将右导线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711时,此时,螺旋卷筒4随之反向旋转,且螺旋卷筒4上缠绕的右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左导线9处于缠绕状态,而左天轮1及左天轮轴11反向旋转并释放左导线9。在该过程中,左导线9与右导线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导线的缠绕及释放过程,均不会干扰天轮的正常旋转。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导线在天轮轴上的导线缠绕区及螺旋卷筒4上的缠绕圈数,以满足天轮正常工作为标准,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
换言之,以图1再次进行举例说明,从右向左沿着天轮轴的轴向上看图1,左天轮1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右天轮7顺时针旋转;此时,左天轮轴11将左导线9一圈一圈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111上,在左导线9经过左水平导向轮2的导向作用下,螺旋卷筒4随之旋转,并将其前半部42缠绕的左导线9一圈一圈地卸下,同时,右导线一圈一圈地缠绕在其后半部41上,而此时右天轮7顺时针旋转将右导线一圈一圈地卸下。反之同理。导线在该过程中,不干扰天轮旋转,安全可靠、运行稳定。
为了提高本装置运行中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左水平导向轮2由偶数个前后布置的左水平滑轮组成,左导线9在左导线缠绕区111缠绕后、先绕至远离左天轮1的轴线的左水平滑轮、并自远离左天轮1的轴线至接近左天轮1的轴线的方向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左水平滑轮导向后、到达螺旋卷筒4;左导线9经过缠绕后,被张紧,由此可以更好地卡合在滑轮的绳槽内,使本装置运行起来更加稳定可靠;
以图2及图5为例进行简化说明,在图5中,左侧为左,下方为前;左水平导向轮2包括左前滑轮22及左后滑轮21两个滑轮,左前滑轮22位于左后滑轮21前方,左导线9自左导线缠绕区111缠绕后,先从左侧逆时针绕左前滑轮22,然后经左前滑轮22导向后,呈S形绕到左后滑轮21后方,到达螺旋卷筒4;此时,左导线9自左后滑轮21的绳槽出绳处即为左水平导向轮2的绳槽出绳处;
同理,右水平导向轮6由偶数个前后布置的右水平滑轮组成,右导线在右导线缠绕区711缠绕后、先绕至远离右天轮7轴线的右水平滑轮、并自远离右天轮7轴线至接近右天轮7轴线的方向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右水平滑轮导向后、到达螺旋卷筒4;在图1给出的实施例中,右水平导向轮6也由右前滑轮61及右后滑轮62两个滑轮组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如图1所示,左水平导向轮2与螺旋卷筒4之间设有左竖直导向轮3,且左竖直导向轮3的绳槽入绳处与左水平导向轮2的绳槽出绳处对齐、以使左导线9与左竖直导向轮3轴线垂直,该左竖直导向轮3的轴线与螺旋卷筒4轴线平行;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再经左竖直导向轮3导向后、到达螺旋卷筒4;左导线9被再次张紧,同时,由于螺旋卷筒4表面缠绕有导线,在旋转过程中,其总直径随着导线的缠绕或释放不断变化,而左竖直导向轮3的设置,可以改变自左水平导向轮2伸出后在竖直面上的角度,从而可以适应缠绕有导线的螺旋卷筒4总直径的变化,也可以更好地适配螺旋卷筒4的高度;不仅如此,左导线9被进一步张紧,装置运行起来更加可靠;
同理,右水平导向轮6与螺旋卷筒4之间设有右竖直导向轮5,且右竖直导向轮5的绳槽入绳处与右水平导向轮6的绳槽出绳处对齐、以使右导线与右竖直导向轮5轴线垂直,该右竖直导向轮5的轴线与螺旋卷筒4轴线平行;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再经右竖直导向轮5导向后、到达螺旋卷筒4。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左竖直导向轮3由偶数个上下布置的左竖直滑轮组成,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自上而下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左竖直滑轮导向后、到达螺旋卷筒4;左导线9被进一步张紧;
以图3及图6进行简化说明,在图6中,上方为上,左侧为左;左竖直导向轮3包括左上滑轮31及左下滑轮32两个滑轮,左上滑轮31在左下滑轮32的上方,左导线9自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自左上滑轮31上方顺时针绕左上滑轮31、再逆时针绕左下滑轮32,即呈S形依次围绕左竖直导向轮3的两个滑轮,并最终到达螺旋卷筒4;此时,左导线9进入左上滑轮31的绳槽位置即为左竖直导向轮3的绳槽入绳处;
同理,右竖直导向轮5由偶数个上下布置的右竖直滑轮组成,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自上而下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右竖直滑轮导向后、到达螺旋卷筒4;在图1给出的实施例中,右竖直导向轮5由右上滑轮51及右下滑轮52两个滑轮组成。
为了更好地使导线缠绕在各个天轮轴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1及图5所示,左导线缠绕区111为沿着左天轮轴11周向布置的凹槽,右导线缠绕区711为沿着右天轮轴71周向布置的凹槽;凹槽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引导导线缠绕在该凹槽内。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方法,如图1至图6所示:
左导线9自左天轮1上出发、缠绕在左天轮轴11上的左导线缠绕区111后、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或后半部43、然后经第一通孔421或第二通孔431到达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连接;
右导线自右天轮7上出发、缠绕在右天轮轴71上的右导线缠绕区711后、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或前半部42、然后经第二通孔431或第一通孔421到达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连接;
左天轮1及左天轮轴11正向旋转并将左导线9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111时,螺旋卷筒4随之正向旋转,且螺旋卷筒4上缠绕的左导线9处于释放状态、右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右天轮7及右天轮轴71反向旋转并释放右导线;
相反,右天轮7及右天轮轴71正向旋转并将右导线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711时,螺旋卷筒4随之反向旋转,且螺旋卷筒4上缠绕的右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左导线9处于缠绕状态,而左天轮1及左天轮轴11反向旋转并释放左导线9。
换言之,以图1再次进行举例说明,从右向左看图1,左天轮1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右天轮7顺时针旋转;此时,左天轮1将缠在左导线缠绕区111的左导线9一圈一圈卸下,左导线9经过左水平导向轮2的导向后,一圈一圈缠在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而螺旋卷筒4在转动的同时,其后半部43将右导线一圈一圈卸下,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的导向后,随着右天轮7的旋转一圈一圈缠在右导线缠绕区711上。导线在该过程中,不干扰天轮旋转,安全可靠、运行稳定。
为了使导线更好地卡合在导向轮中的绳槽内,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并张紧,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并张紧。
为了使导线更好地卡合在导向轮中的绳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左导线9经设置在左水平导向轮2与螺旋卷筒4之间的左竖直导向轮3导向并张紧,然后到达螺旋卷筒4;右导线经设置在右水平导向轮6与螺旋卷筒4之间的右竖直导向轮5导向并张紧,然后到达螺旋卷筒4。
通过本装置及方法,在天轮旋转过程中,为安装在天轮上的应变片或其他元器件进行供电,导线不会干扰天轮的正常旋转,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控容易。

Claims (8)

1.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包括轴向固定于左天轮轴(11)上的左天轮(1)、轴向固定于右天轮轴(71)上的右天轮(7),左天轮轴(11)及右天轮轴(71)分别安装于左轴承座(12)及右轴承座(72)中,所述左天轮(1)及右天轮(7)分别位于天轮台(8)的左右两侧,且左天轮(1)及右天轮(7)的轴线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天轮(1)右侧的左天轮轴(11)上设有供左导线(9)缠绕的左导线缠绕区(111),所述右天轮(7)左侧的右天轮轴(71)上设有供右导线缠绕的右导线缠绕区(711);
在所述左天轮(1)及右天轮(7)之间的天轮台(8)上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左水平导向轮(2)、螺旋卷筒(4)、右水平导向轮(6);
所述左水平导向轮(2)及右水平导向轮(6)的轴线在空间上与所述左天轮(1)的轴线相垂直,且左水平导向轮(2)与右水平导向轮(6)在所述天轮台(8)上呈对角布置;
所述螺旋卷筒(4)的轴线与所述左天轮(1)及右天轮(7)的轴线垂直,该螺旋卷筒(4)轴心设有轴向的导线通孔(41);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设有径向的第一通孔(421),该第一通孔(421)连通所述导线通孔(41)及螺旋卷筒(4)外壁;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设有径向的第二通孔(431),该第二通孔(431)连通所述导线通孔(41)及螺旋卷筒(4)外壁;
左导线(9)与所述左天轮(1)上的元器件正负极连接后、自左天轮(1)上出发、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111)后、经所述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缠绕在所述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然后经所述第一通孔(421)或第二通孔(431)到达所述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及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右导线与所述右天轮(7)上的元器件正负极连接后、自右天轮(7)上出发、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711)后、经所述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缠绕在所述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然后经所述第二通孔(431)或第一通孔(421)到达所述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及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平导向轮(2)由偶数个前后布置的左水平滑轮组成,所述左导线(9)在左导线缠绕区(111)缠绕后、先绕至远离所述左天轮(1)的轴线的左水平滑轮、并自远离左天轮(1)的轴线至接近左天轮(1)的轴线的方向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左水平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所述右水平导向轮(6)由偶数个前后布置的右水平滑轮组成,所述右导线在右导线缠绕区(711)缠绕后、先绕至远离所述右天轮(7)的轴线的右水平滑轮、并自远离右天轮(7)的轴线至接近右天轮(7)的轴线的方向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右水平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平导向轮(2)与螺旋卷筒(4)之间设有左竖直导向轮(3),且左竖直导向轮(3)的绳槽入绳处与左水平导向轮(2)的绳槽出绳处对齐、以使所述左导线(9)与左竖直导向轮(3)轴线垂直,该左竖直导向轮(3)的轴线与所述螺旋卷筒(4)轴线平行;所述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再经左竖直导向轮(3)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所述右水平导向轮(6)与螺旋卷筒(4)之间设有右竖直导向轮(5),且右竖直导向轮(5)的绳槽入绳处与右水平导向轮(6)的绳槽出绳处对齐、以使所述右导线与右竖直导向轮(5)轴线垂直,该右竖直导向轮(5)的轴线与所述螺旋卷筒(4)轴线平行;所述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再经右竖直导向轮(5)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竖直导向轮(3)由偶数个上下布置的左竖直滑轮组成,所述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自上而下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左竖直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所述右竖直导向轮(5)由偶数个上下布置的右竖直滑轮组成,所述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自上而下呈S形依次经过各个右竖直滑轮导向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线缠绕区(111)为沿着所述左天轮轴(11)周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右导线缠绕区(711)为沿着所述右天轮轴(71)周向布置的凹槽。
6.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左导线(9)自左天轮(1)上出发、缠绕在左天轮轴(11)上的左导线缠绕区(111)后、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前半部(42)、然后经第一通孔(421)或第二通孔(431)到达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连接;
右导线自右天轮(7)上出发、缠绕在右天轮轴(71)上的右导线缠绕区(711)后、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后缠绕在螺旋卷筒(4)的后半部(43)、然后经第二通孔(431)或第一通孔(421)到达导线通孔(41)、并最终穿过导线通孔(41)与电源连接;
左天轮(1)及左天轮轴(11)正向旋转并将左导线(9)缠绕在左导线缠绕区(111)时,所述螺旋卷筒(4)随之正向旋转,且螺旋卷筒(4)上缠绕的左导线(9)处于释放状态、右导线处于缠绕状态,而右天轮(7)及右天轮轴(71)反向旋转并释放右导线;
相反,右天轮(7)及右天轮轴(71)正向旋转并将右导线缠绕在右导线缠绕区(711)时,所述螺旋卷筒(4)随之反向旋转,且螺旋卷筒(4)上缠绕的右导线处于释放状态、左导线(9)处于缠绕状态,而左天轮(1)及左天轮轴(11)反向旋转并释放左导线(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线(9)经左水平导向轮(2)导向并张紧,所述右导线经右水平导向轮(6)导向并张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线(9)经设置在左水平导向轮(2)与螺旋卷筒(4)之间的左竖直导向轮(3)导向并张紧,然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所述右导线经设置在右水平导向轮(6)与螺旋卷筒(4)之间的右竖直导向轮(5)导向并张紧,然后到达所述螺旋卷筒(4)。
CN201810698142.8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32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8142.8A CN10883258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8142.8A CN10883258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2582A CN108832582A (zh) 2018-11-16
CN108832582B true CN108832582B (zh) 2019-08-30

Family

ID=6413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814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3258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258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48847B (en) * 1983-10-26 1987-01-21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Cable reeling arrangement
CN2529850Y (zh) * 2001-11-21 2003-01-08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旋转导电连接装置
CN101710008A (zh) * 2009-12-01 2010-05-19 中国矿业大学 提升机天轮应力检测方法与装置
CN205335754U (zh) * 2016-02-22 2016-06-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莘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安装紧线装置
CN107036800B (zh) * 2017-06-05 2023-03-14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矿井天轮绳槽径向特性检测系统
CN207069154U (zh) * 2017-08-31 2018-03-02 郑州瑞孚净化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2582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5451B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绞线机
CN205099089U (zh) 大型多盘缠绕机
CN107039128A (zh) 一种同心式高速绞线机
CN203174424U (zh) 用于双捻机的放线退扭装置
CN108832582B (zh) 一种对旋转天轮上的元器件进行供电的装置及方法
CN209859695U (zh) 一种用于生产电源线的绞线装置
CN104562817A (zh) 一种钢丝双捻内放线摇篮装置
CN208346551U (zh) 钢丝芯股退捻放线机构
CN105621155A (zh) 一种新型双头梅花布线桶装收线机
CN104659708A (zh) 一种输电线路用电动绞磨
CN109065274B (zh) 一种无扭成缆机
CN104759794B (zh) 焊带自动导出系统
CN104444580B (zh) 一种双层极细缠绕机
CN207852382U (zh) 一种自动放线装置
CN203596217U (zh) 同扭机及其压线旋转装置
CN106743997B (zh) 象鼻收线和工字轮收线一体的多功能收线机
CN202384104U (zh) 束丝机
CN202038784U (zh) 一种钢丝绳绕线装置
CN211507231U (zh) 一种高强合金钢绞线生产断线检测停车装置
CN201447325U (zh) 千吨级起重卷扬机
CN202848747U (zh) 电缆收线机
CN104163365B (zh) 机车控制线路的放线装置
TWI568557B (zh) Wire saw and lead wire cutting method
CN203307639U (zh) 升降晾衣架用绕线驱动机构
CN206877758U (zh) 一种同心式高速绞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