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8898B - 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8898B
CN108808898B CN201810384206.7A CN201810384206A CN108808898B CN 108808898 B CN108808898 B CN 108808898B CN 201810384206 A CN201810384206 A CN 201810384206A CN 108808898 B CN108808898 B CN 108808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tator
connector housing
stator cor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42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8898A (zh
Inventor
山田尚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Mitsu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Mitsu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Mitsumi Inc filed Critical MinebeaMitsumi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808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8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8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8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的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实施方式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其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向一方的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体,其从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线圈,其经由绝缘体卷绕于多个齿的各个;端子台部,其从绝缘体向与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延伸,具有构成线圈的绕线的末端缠扎在一端的多个端子,并与绝缘体一体地形成;以及连接器外壳,其具有与端子台部连接的连接部,收纳多个端子的各个的另一端,并与外部连接器连接。

Description

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马达或者发电机等的旋转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变压器。例如旋转变压器包含被固定于马达或者发电机等的旋转轴的转子及被固定于外壳等的定子。定子包含具备环状的主体以及沿环状的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的定子铁芯。转子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形状,并且在定子铁芯的环状的主体的径向上以与定子铁芯的多个齿对置的方式被配置。在定子铁芯的多个齿上设置有线圈(被卷绕的绕线)。线圈包含从外部供给励磁电流的励磁绕线和依赖于转子的旋转角度并输出信号的输出绕线。输出绕线包含输出sin相信号的绕线和输出cos相信号的绕线。
在励磁电流被施加于励磁绕线的状态下,转子伴随着马达或发电机等的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时,转子与定子铁芯的多个齿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伴随着转子的旋转而变化。在输出绕线中产生与转子和定子铁芯的多个齿之间的间隙的大小的变化对应的的电压。在输出绕线中产生的电压是取决于转子的旋转角度的信号,因此对在输出绕线中产生的电压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马达或者发电机等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
定子往往包含对定子铁芯的多个齿与线圈之间赋予绝缘的绝缘体。定子往往包含与线圈连接的端子引脚以及通过包围端子引脚来构成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旋转变压器例如在高温那样比较严酷的环境中被使用的情况下,优选绝缘体以及连接器外壳通过插入成型的手段而与定子铁芯一体地成型。这里,连接器外壳与绝缘体一体地成型。
例如,定子构成为,各绝缘板与绝缘模制体一体地成型,在绝缘模制体的外侧形成有壁部,利用该壁部构成连接器的雌侧,能够接受连接器的雄侧(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9594号公报
但是,在不仅是绝缘体而且连接器外壳也与定子铁芯等一体地成型的情况下,用于对定子进行成型的模具的形状是复杂的。据此,用于对定子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成本增加。
而且,往往因连接器的种类、样式或用户的不同而连接于定子的连接器的形状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准备仅连接器外壳的形状不同的模具。与此相应,用于对定子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其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向一方的径向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体,其从上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两侧覆盖上述多个齿;线圈,其经由上述绝缘体卷绕于上述多个齿的各个;端子台部,其从上述绝缘体向与上述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延伸,具有构成上述线圈的绕线的末端缠扎在一端的多个端子,并与上述绝缘体一体地形成;以及连接器外壳,其具有与上述端子台部连接的连接部,收纳上述多个端子的各个的另一端,并与外部连接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从上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表示从底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从上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从底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沿着图4A的线A-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从上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B是表示从底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7B是表示沿着图7A的线A-A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附图文字说明:
1…旋转变压器;2…转子;3A…定子;10…定子铁芯;11…齿;12、13…(定子铁芯的)贯通孔;20…绝缘体;30A…端子台部;31…端子引脚;32…第一贯通孔;33…第二贯通孔;34…(端子台部的)贯通孔;35…引导部;40…线圈;50…连接器外壳;51…(连接器外壳的)贯通孔;52…第一突起部;52a(第一突起部的)前端;52b…(第一突起部的前端的)铆接部;53…第二突起部;53a(第二突起部的)前端;53b…(第二突起部的前端的)铆接部;60…端子盖;61…隔离部件;71…第一线圈盖;72…第二线圈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1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变压器1是包含转子2和定子3A的可变磁阻型旋转变压器。定子3A如后述那样,包含对设置于定子3A的线圈进行覆盖的线圈盖。
转子2具有通过将由硅钢板等软磁材料形成的多张钢板的铁芯进行层叠而得到的层叠构造。转子2被安装于未图示的马达或发电机等的旋转轴。图1所示的转子2被配置于定子3A的内侧。即、图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是内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在图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中,轴向是与连接于转子2的马达或者发电机等的旋转轴的轴向相同。径向表示与正交于轴向的面平行的所有方向。
定子3A包含:定子铁芯10、绝缘体20、端子台部30A、线圈40、及未图示的连接器外壳。定子铁芯10通过将由硅钢板等软磁材料形成的规定张数的钢板的铁芯沿轴向层叠而得到。定子铁芯10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亦即环状部向一方的径向延伸的多个齿11。在内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1中,定子铁芯10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亦即环状部向径向的内侧延伸的多个齿11。图1所示的定子铁芯10具有14个齿11,但定子铁芯10的齿11的数量并不特别地限于此。多个齿11以等角度被配置于环状部的轴向。各齿11的前端具有沿周向扩展的前端部。在邻接的齿11之间形成有空间(插槽)。
绝缘体20是绝缘性的部件。绝缘体20例如由绝缘性树脂的注塑成型而成型。绝缘体20从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11。绝缘体20具有从轴向的两侧覆盖多个齿11的各个的前端的凸缘部。绝缘体20通过插入成型而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定子铁芯10。
端子台部30A是从定子铁芯20向与多个齿11延伸的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延伸的部件。端子台部30A是与绝缘体20一体地形成的部件。端子台部30A通过绝缘性树脂的注塑成型而与绝缘体20一体地成型。图1所示的定子3A具有沿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外侧延伸的端子台部30A。
端子台部30A具有多个端子(端子引脚)31。例如图1所示的端子台部30A具有6个端子31。在各端子31的一端缠扎有构成对应的线圈40的绕线的末端。缠扎在各端子31的一端的绕线的部分例如通过TIG焊接(钨惰性气体焊接)而与该端子31电连接。各端子31的另一端向连接器外壳的内部突出。各端子31的另一端与外部连接器连接。
线圈40是经由绝缘体20卷绕于多个齿11的各个的绕线。线圈40由用于输入励磁信号的绕线亦即励磁绕线和用于根据转子2的旋转角度θ输出两相信号的绕线亦即输出绕线构成。输出绕线由用于输出依赖于sinθ的sin相信号的绕线亦即sin相输出绕线、和依赖于cosθ的cos相信号的绕线亦即cos相输出绕线构成。
图1中未示出的连接器外壳例如是和用于将端子31与雌型的外部连接器连接的端子台部30A连接的雄型的连接器外壳。关于连接器外壳将在后述。
图2A是表示从上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表示从底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的分解立体图。图2A及图2B图示出将连接器外壳50连接于端子台部30A前的定子3A。
如图2A及图2B所示,定子3A包含定子铁芯10、绝缘体20、端子台部30A、线圈40以及连接器外壳50。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定子3A中,绝缘体20及端子台部30A例如通过树脂的成型而与定子铁芯10一体地形成。而且,端子台部30A以从绝缘体20向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一方延伸的方式与绝缘体20一体地形成。线圈40经由绝缘体20卷绕于定子铁芯10的多个齿。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中,连接器外壳50与定子铁芯10、绝缘体20以及端子台部30A独立地形成。
在定子铁芯10的主体部沿定子铁芯10的周向以等角度形成有贯通孔12及贯通孔13。贯通孔12例如是用于供用于将定子铁芯10安装于外壳等的安装螺丝插通的圆弧状的贯通孔。贯通孔13是用于供用于制造定子3A的夹具的夹具销插通的圆弧状的贯通孔。在用于内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1的定子3A中,贯通孔13相对于贯通孔12被形成于径向的内侧。
贯通孔12的形状及贯通孔13的形状均不限定于圆弧状,例如也可是直线状。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定子3A中,虽贯通孔12的数量和贯通孔13的数量均是7个(在被端子台部30A覆盖的部分形成有未图示的一个贯通孔12及一个贯通孔13)。贯通孔12的数量及贯通孔13的数量均没有被特别地限定,也可是6个以下或8个以上。
端子台部30A具有从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外侧将定子铁芯10夹在其间那样的形状(U字形)。在端子台部30A通过多个端子(端子引脚)31的插入成型而埋设多个端子31。在各端子31的一端缠扎构成对应的线圈40的绕线的末端。各端子31的另一端向连接器外壳50的内部突出。
在端子台部30A,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形成有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重叠的第一贯通孔32。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端子台部30A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两个第一贯通孔32。被形成于端子台部30A的第一贯通孔32的数量并不被特别地限定,第一贯通孔32的数量也可是1个或3个以上。
在端子台部30A,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沿与多个齿11延伸的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即在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外侧,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有第二贯通孔33。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端子台部30A以位于定子铁芯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A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两个第二贯通孔33。被形成于端子台部30A的第二贯通孔33的数量没有被特别地限定,第二贯通孔33的数量也可是1个或3个以上。
在端子台部30A,在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贯通孔34。贯通孔34具有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只要被设置于连接器外壳50(后述)的第一突起能够插通第一贯通孔32则贯通孔34的形状和数量,就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贯通孔34的形状和数量可以分别与第一贯通孔32的形状和数量对应。
连接器外壳50是用于收纳多个端子31的各个的另一端的外壳部件。连接器外壳50具有用于与端子台部30A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器外壳50在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侧与端子台部30A连接。在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连接时,连接器外壳50构成使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雌型的外部连接器连接的雄型的连接器,这样连接器外壳50与外部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外壳50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被形成。连接器外壳50以具有方形连接器或椭圆形连接器那样的规定形状的方式被成型。
连接器外壳50在与多个端子31对应的位置具有用于供多个端子31插通的多个贯通孔51。在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连接时,各端子31的另一端压入多个贯通孔51,由此向连接器外壳50的内部突出。多个贯通孔51的形状和数量分别与多个端子31的形状和数量对应,以便多个端子31插通连接器外壳50。
连接器外壳50具有以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和第一贯通孔32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突起部52来作为连接部。第一突起部52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分别与第一贯通孔32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对应,以便第一突起部52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第一突起部52具有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并且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从端子台部30A突出那样的形状。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连接器外壳50中,第一突起部52包含具有圆柱的形状(销的形状)的2个前端52a。更具体而言,在连接器外壳50,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一突起部52。
连接器外壳50具有以贯通第二贯通孔33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突起部53来作为连接部。第二突起部53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分别与第二贯通孔33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对应,以便第二突起部53贯通第二贯通孔33。第二突起部53具有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贯通第二贯通孔33并且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从端子台部30A突出那样的形状。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连接器外壳50中,第二突起部33包含具有圆柱的形状(销的形状)的2个前端53a。更具体而言,在连接器外壳50,且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A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二贯通孔3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二突起部53。
在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连接时,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并且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从端子台部30A突出。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并且从端子台部30A突出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被固定于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的端子台部30A之上。
在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连接时,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贯通第二贯通孔33并且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从端子台部30A突出。贯通第二贯通孔33并且从端子台部30A突出的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被固定于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的端子台部30A之上。
作为固定从端子台部30A突出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或者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的方法,可例举热铆接、红外线铆接、或超声波铆接那样的铆接固定。通过对从端子台部30A突出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或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进行铆接固定,能够将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更牢靠地连接。如图2A及图2B所示,通过对从端子台部30A突出的2个第二突起部52的前端52a以及2个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进行铆接固定,能够提高连接器外壳50相对于端子台部30A的连接强度。并且,也可使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或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与端子台部30A熔接并固定。
图3A是表示从上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从底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的立体图。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沿着图4A的线A-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的剖面图。图3A、图3B、图4A及图4B图示出将连接器外壳50连接于端子台部30A后的定子3A。
如图3A至图4B所示,在定子3A中,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贯通了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被固定于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的端子台部30A之上。在图3A至图4B所示的定子3A中,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被铆接固定于端子台部30A之上,从而在端子台部30A之上形成铆接部52b。
如图3A至图4B所示,在定子3A中,将第二贯通孔32贯通了的第一突起部53的前端53a被固定于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的端子台部30A之上。在图3A至图4B所示的定子3A中,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被铆接固定于端子台部30A之上,从而在端子台部30A之上形成铆接部53b。
这样,和与绝缘体20一体地形成的端子台部30A独立地形成的连接器外壳50在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侧,和与绝缘体一体地形成的端子台部30A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定子3A包含连接器外壳50,该连接器外壳50具有同与绝缘体20一体地形成的端子台部30A连接的连接部,收纳多个端子31各自的另一端,并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中,连接器外壳50和与绝缘体一体地形成的端子台部30A独立地形成并且能够将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连接。因此,例如有时伴随着外部连接器的规格改变(例如种类、外形、或客户的变更)而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外壳50的形状等规格被改变。此时,通过仅改变连接器外壳50就能够应对外部连接器的各种规格。据此,能够使定子铁芯10、绝缘体20及端子台部30A标准化。即、改变对连接器外壳50进行成型的模具即可。此时,能够使形成定子铁芯10、绝缘体20及端子台部30A的模具标准化而不改变形成定子铁芯10、绝缘体20及端子台部30A的模具。因此,能够降低定子3A的制造成本。据此,能够降低旋转变压器1的制造成本。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定子3A中,在定子铁芯10的主体部沿周向形成有贯通孔13。在端子台部30A形成有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重叠的第一贯通孔32。连接器外壳50作为连接部具有以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突起部52。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及第一贯通孔32贯通了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被固定于端子台部30A之上。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中,能够通过利用定子铁芯的原来形成的贯通孔13的空间,而容易地使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A连接。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定子3A,在端子台部30A形成有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在连接器外壳50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一突起部52。在该情况下,连接器外壳50在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对应的位置与端子台部30A连接。因此,例如相对于因外部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外壳50的结合或取下而在连接器外壳50中产生的应力,能够提高连接器外壳50相对于端子台部30A的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定子3A中,在端子台部30A以在与多个齿11延伸的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上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有第二贯通孔33。连接器外壳50作为连接部具有以贯通第二贯通孔33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突起部53。贯通了第二贯通孔33的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被固定于端子台部30A之上。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中,利用定子铁芯10的外侧的空间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外壳50连接于端子台部30A。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定子3A中,在端子台部30A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A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2个第二贯通孔33。在连接器外壳50中,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A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二贯通孔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二突起部53。因此,例如相对于因外部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外壳50的结合或取下而在连接器外壳50中产生的应力,能够提高连接器外壳50相对于端子台部30A的连接的稳定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5A是表示从上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的分解立体图。图5B是表示从底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的分解立体图。图5A及图5B示出将连接器外壳50连接于端子台部30B前的定子3B。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在定子3B包含端子盖60并且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与端子盖60连接等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3A不同。
如图5A及图5B所示,端子台部30B具有从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外侧将定子铁芯10夹在其间的那样的形状(U字形)。在端子台部30B埋设有多个端子(端子引脚)31。在各端子31的一端缠扎有构成对应的线圈40的绕线的末端。各端子31的另一端向连接器外壳50的内部突出。
在端子台部30B,在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形成有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重叠的第一贯通孔32。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端子台部30B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两个第一贯通孔32。被形成于端子台部30B的第一贯通孔32的数量并不被特别地限定,第一贯通孔32的数量也可是1个或3个以上。
在端子台部30B,在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贯通孔34。贯通孔34具有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只要被设置于连接器外壳50的第一突起52能够插通第一贯通孔32则贯通孔34的形状和数量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贯通孔34的形状和数量可以分别与第一贯通孔32的形状和数量对应。
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还包含从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覆盖多个端子31的端子盖60。端子盖60具有与端子台部30B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大致方形),以便不仅覆盖被设置于端子台部30B的多个端子31还覆盖端子台部30B。端子盖60在面对多个端子31的一侧具有设置于端子盖60的内部的多个隔离部件(分隔板)61。多个端子31被由多个分隔部件61形成的空间而相互分开。多个端子31被收纳于由多个隔离部件61形成的空间。由此,能够预防多个端子31因侵入到定子3B的异物而产生电短路的情况。
在端子盖60形成有与第一贯通孔32重叠的第三贯通孔62。第三贯通孔62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分别与第一贯通孔32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对应,以便第三贯通孔62与第一贯通孔32重叠。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端子盖60,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三贯通孔62。
在端子盖60中,在与多个齿11延伸的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上,即、在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外侧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有第四贯通孔63。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端子盖60,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盖60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2个第四贯通孔63。形成于端子盖60的第四贯通孔63的数量并不被特别地限定,第四贯通孔63的数量也可是1个或3个以上。
端子盖60的内部也可用清漆填充。在端子盖60的内部被清漆填充的情况下,能够预防缠扎在被端子盖60覆盖的多个端子31的绕线的末端的腐蚀。
连接器外壳50是用于收纳多个端子31的各自的另一端的外壳部件。连接器外壳50具有用于与端子盖60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通过与端子盖60连接,而与端子台部30B连接。连接器外壳50在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侧与端子台部30B连接。在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B连接时,连接器外壳50构成使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雌型的外部连接器连接的雄型的连接器。
连接器外壳50在与多个端子31对应的位置具有用于供多个端子31插通的多个贯通孔51。在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B连接时,各端子31的另一端通过多个贯通孔51而向连接器外壳50的内部突出。多个贯通孔51的形状和数量分别与多个端子31的形状和数量对应,以便多个端子31插通连接器外壳50。
连接器外壳50作为连接部具有以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贯通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突起部52。第一突起部52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分别与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对应,以便第一突起部52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第一突起部52具有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并且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端子盖60突出那样的形状。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连接器外壳50中,第一突起部52包含具有圆柱的形状(销的形状)的2个前端52a。更具体而言,在连接器外壳50中,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以及2个第三贯通孔6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一突起部52。
连接器外壳50作为连接部具有以贯通第四贯通孔63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突起部53。第二突起部53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分别与第四贯通孔63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对应,以便第二突起部53贯通第四贯通孔63。第二突起部53具有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贯通第四贯通孔63并且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端子盖60突出那样的形状。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连接器外壳50中,第二突起部53包含具有圆柱的形状(销的形状)的2个前端53a。更具体而言,在连接器外壳50中,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B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四贯通孔6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一突起部53。
在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与端子盖60连接从而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B连接时,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贯通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并且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端子盖60突出。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贯通并且从端子盖60突出了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
在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与端子盖60连接从而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台部30B连接时,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贯通第四贯通孔63并且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端子盖60突出。将第四贯通孔63贯通并且从端子盖60突出了的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
作为固定从端子盖60突出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或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的方法,可例举热铆接、红外线铆接、或超声波铆接那样的铆接固定。通过对从端子盖60突出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或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进行铆接固定,能够将连接器外壳50与端子盖60更牢靠地连接。如图5A及图5B所示,通过对从端子盖60突出的2个第二突起部52的前端52a以及2个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进行铆接固定,能够提高连接器外壳50相对于端子盖60的连接强度。并且,也可使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或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与端子盖60熔接固定
端子台部30B具有以第二突起部53贯通第四贯通孔63的方式引导第二突起部53的引导部35。引导部35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分别与第四贯通孔63的位置、形状及数量对应,以便引导部35以第二突起部53贯通第四贯通孔63的方式引导第二突起部53。
引导部35具有在连接器外壳50的第二突起部53与端子盖60连接时,引导部35的表面与第二突起部53的表面接触并且能够滑动那样的形状。引导部35例如在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具有第二突起部53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形状或与第二突起部53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形状类似的形状。引导部35例如在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具有与具有方柱形状的第二突起部53的剖面邻接的2边的形状或圆弧形状。
图5A及图5B所示的端子台部30B具有与连接器外壳50的2个第二突起部53对应的2个引导部35。更具体而言,端子台部30B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B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二突起部53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引导部35。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的立体图。图7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沿着图7A的线A-A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的剖面图。图6、图7A以及图7B图示将连接器外壳50连接于端子台部30B之后的定子3B的图。
如图6至图7B所示,在定子3B中,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贯通并且从端子盖60突出了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在图6至图7B所示的定子3B中,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被铆接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从而在端子盖60之上形成铆接部52b。
如图6至图7B所示,在定子3B中,贯通第四贯通孔63并且从端子盖60突出了的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在与端子台部30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在图6至图7B所示的定子3B中,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被铆接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从而在端子盖60之上形成有铆接部53b。
这样,和与绝缘体一体地形成的端子台部30B独立地形成的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与相对于端子台部30B被配置于相反侧的端子盖60连接。据此,连接器外壳50在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侧同与绝缘体20一体地形成的端子台部30B连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定子3B还包含从多个端子31的一端侧覆盖多个端子31的端子盖60。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通过与端子盖60连接而与端子台部30B连接。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中,通过将连接器外壳50的连接部与端子盖60连接,能够保护被设置于端子台部30B的多个端子31并且能够将连接器外壳50连接于端子台部30B。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定子3B中,在端子台部30B形成有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重叠的第一贯通孔32。在端子盖60形成有与第一贯通孔32重叠的第三贯通孔62。连接器外壳50作为连接部具有以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贯通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突起部52。将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第一贯通孔32及第三贯通孔62贯通了的第一突起部52的前端52a被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中,能够通过利用定子铁芯10的原来形成的贯通孔13的空间来容易地将连接器外壳50的第一突起部52与端子盖60连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定子3B中,在端子盖60,且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三贯通孔62。在连接器外壳50,且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一贯通孔32及2个第三贯通孔6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一突起部52。在该情况下,连接器外壳50的第一突起部52在与定子铁芯10的贯通孔13的两端对应的位置与端子盖60连接。因此,例如相对于因外部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外壳50的结合或取下而在连接器外壳50中产生的应力,能够使连接器外壳50相对于端子盖60的连接的稳定性提高。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定子3B中,在端子盖60以在与多个齿延伸的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上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有第四贯通孔63。连接器外壳50作为连接部具有以贯通第四贯通孔63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突起部53。贯通了第四贯通孔63的第二突起部53的前端53a被固定于端子盖60之上。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中,能够通过利用定子铁芯10的外侧的空间来容易地将连接器外壳50的第二突起部53与端子盖60连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定子3B中,在端子盖60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盖60的两端的方式形成有2个第四贯通孔63。在连接器外壳50,且在与以位于定子铁芯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上的端子台部30B的两端的方式设置的2个第四贯通孔6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2个第二突起部53。因此,例如相对于因外部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外壳50的结合或取下而在连接器外壳50中产生的应力,能够使连接器外壳50相对于端子盖60的连接的稳定性提高。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定子3B中,端子台部30B具有以第二突起部53贯通第四贯通孔63的方式引导第二突起部53的引导部35。因此,通过利用被设置于端子台部30B的引导部35,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外壳50的第二突起部53定位于端子盖60的第四贯通孔63。据此,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外壳50的第二突起部53与端子盖60连接。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B的另一构成例(定子3C)的图。定子3C在定子3C包含第一线圈盖71及第二线圈盖72这些点上与定子3B不同。
第一线圈盖71及第二线圈盖72的材料并没有被特别限定,但例如由树脂形成。第一线圈盖71及第二线圈盖72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被成型。作为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树脂。
如图8所示,第一线圈盖71及第二线圈盖72从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两侧覆盖线圈40从而保护线圈40。如图8所示,第一线圈盖71从线圈40的上侧安装。第二线圈盖72从线圈40的下侧安装。
在定子3C中,端子盖60与覆盖线圈40的第一线圈盖71一体地形成。即、端子盖60以及第一线圈盖71通过绝缘性树脂那样的树脂的注塑成型而被成型。
在定子3C中,端子盖60与覆盖线圈40的第一线圈盖71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保护多个端子31及线圈40的盖安装于定子3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31虽是直棒的引脚,但被配置于连接器外壳50内的多个端子31的另一端向定子铁芯10的轴向突出,多个端子31的形状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作为多个端子31能够使用多个L字形的引脚。在该情况下,也可按照被配置于连接器外壳50内的多个L字形的引脚的另一端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多个L字形的引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旋转变压器1是内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应用于外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在外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中,在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向径向的外侧延伸的多个齿的定子铁芯的外侧配置转子。端子台部从绝缘体向径向的内侧延伸。即使在外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中,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外壳也和绝缘体独立地形成。连接器外壳在与定子铁芯的内侧对应的位置具有与端子台部连接的连接部,从而在定子铁芯的内侧被连接于端子台部。
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各构成要素而构成的内容也包含于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能够容易导出的。因此,本发明更广泛的实施方式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定子,其中,具备:
定子铁芯,其具有从环状的主体部向一方的径向延伸的多个齿;
绝缘体,其从上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两侧覆盖上述多个齿;
线圈,其经由上述绝缘体卷绕于上述多个齿的各个;
端子台部,其从上述绝缘体向与上述一方的径向相反的径向延伸,具有构成上述线圈的绕线的末端缠扎在一端的多个端子,并与上述绝缘体一体地形成;
连接器外壳,其具有与上述端子台部连接的连接部,收纳上述多个端子的各个的另一端,该多个端子的另一端与外部连接器连接;以及
端子盖,从上述多个端子的上述一端侧覆盖上述多个端子,
在上述主体部沿周向以等角度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在上述端子台部形成有与上述定子铁芯的上述多个贯通孔的一个重叠的第一贯通孔,上述第一贯通孔位于比上述多个端子靠上述线圈侧的位置,
上述绝缘体与上述定子铁芯一体地形成,
在上述端子盖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贯通孔重叠的第三贯通孔,
上述连接器外壳具有以将上述定子铁芯的上述贯通孔、上述第一贯通孔、以及上述第三贯通孔贯通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突起部来作为上述连接部,将上述定子铁芯的上述贯通孔、上述第一贯通孔、以及上述第三贯通孔贯通了的上述第一突起部的前端被固定于上述端子盖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上述连接器外壳的上述连接部通过与上述端子盖连接,从而与上述端子台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上述端子盖以在上述相反的径向上位于上述定子铁芯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有第四贯通孔,
上述连接器外壳具有以贯通上述第四贯通孔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突起部来作为上述连接部,贯通了上述第四贯通孔的上述第二突起部的前端被固定于上述端子盖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
上述端子台部具有以上述第二突起部贯通上述第四贯通孔的方式引导上述第二突起部的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上述端子盖与覆盖上述线圈的线圈盖一体地形成。
6.一种旋转变压器,其中,具备:
转子;以及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
CN201810384206.7A 2017-04-28 2018-04-26 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Active CN108808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0647 2017-04-28
JP2017090647A JP6969894B2 (ja) 2017-04-28 2017-04-28 ステータおよびレゾル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8898A CN108808898A (zh) 2018-11-13
CN108808898B true CN108808898B (zh) 2022-06-03

Family

ID=63916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4206.7A Active CN108808898B (zh) 2017-04-28 2018-04-26 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7717B2 (zh)
JP (1) JP6969894B2 (zh)
CN (1) CN108808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2776A1 (ja) * 2018-01-18 2019-07-25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CN113169631A (zh) * 2018-12-19 2021-07-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控制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JP7142776B2 (ja) * 2019-05-24 2022-09-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冗長レゾルバ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916838B2 (ja) * 2019-06-18 2021-08-11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モータ用配線基板
JP7412133B2 (ja) * 2019-10-29 2024-01-12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211981596U (zh) * 2020-04-07 2020-11-20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变定子定位压片和定位结构
WO2021244407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机及电动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4007A1 (en) * 2002-09-25 2004-03-31 Taiichi Miya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resolver
CN100429482C (zh) * 2004-10-07 2008-10-29 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变压器外部导线固定构造
JP2012135078A (ja) * 2010-12-20 2012-07-12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レゾルバ構造
CN106104720A (zh) * 2014-09-05 2016-11-09 大成电气有限公司 旋转变压器的绝缘盖和用于缠绕旋转变压器的绝缘盖的线圈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7368B2 (ja) 2002-01-16 2006-02-22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4007A1 (en) * 2002-09-25 2004-03-31 Taiichi Miya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resolver
CN100429482C (zh) * 2004-10-07 2008-10-29 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变压器外部导线固定构造
JP2012135078A (ja) * 2010-12-20 2012-07-12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レゾルバ構造
CN106104720A (zh) * 2014-09-05 2016-11-09 大成电气有限公司 旋转变压器的绝缘盖和用于缠绕旋转变压器的绝缘盖的线圈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16235A1 (en) 2018-11-01
US10707717B2 (en) 2020-07-07
CN108808898A (zh) 2018-11-13
JP6969894B2 (ja) 2021-11-24
JP2018191403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8898B (zh) 定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CN108880013B (zh)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US10451442B2 (en) Stator structure and resolver
EP3200320B1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644561B2 (en) Stator structure and resolver
CN111628593B (zh) 定子、定子组件、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
US11626784B2 (en) Stator structure and resolver
CN107404172B (zh) 电动机的绝缘部件
JP7076277B2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CN111095754B (zh)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JP6608864B2 (ja) レゾルバ
CN110690768A (zh) 电动机
CN107302274B (zh) 电动机的定子
US11438680B2 (en) Transducer for converting between electr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CN110164672B (zh) 旋转变压器的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JP2021010219A (ja) ステータコア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JP6853149B2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US10505435B2 (en) Stator structure and resolver including a stator with a plurality of teeth
JP6889122B2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JP6313243B2 (ja) 可変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
WO2022234824A1 (ja) 接続コネクタ及び多相モータ
WO2022234825A1 (ja) 多相モータ用絶縁構造及び多相モータ
CN109672275B (zh)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JP2021010218A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JP2023059637A (ja) レゾル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