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5335A -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5335A
CN108785335A CN201810945350.3A CN201810945350A CN108785335A CN 108785335 A CN108785335 A CN 108785335A CN 201810945350 A CN201810945350 A CN 201810945350A CN 108785335 A CN108785335 A CN 108785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lobanoate
capsule
content
starch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53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丹丹
高崎
王军
朱宝中
李存发
张雪怡
韦亚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ling 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ling 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ling 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ling 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453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85335A/zh
Priority to US17/264,152 priority patent/US2022008000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5256 priority patent/WO20200377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5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53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6Ginkgophyta, e.g. Ginkgoaceae (Ginkgo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A61K9/1605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1629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1652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cellulose derivatives; Cyclo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58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66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eating ischaemic 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e.g. antianginal drugs, coronary vasodilators, drug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tinopathy, cerebrovascula insufficiency, renal arterioscler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酮酯胶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优选的制备步骤及其条件,能够获得具有优质的银杏酮酯胶囊。相比常规方法制备的银杏酮酯胶囊,其质量稳定、不合格率低,不同批次的银杏酮酯胶囊一致性好。特别是,银杏酮酯胶囊能够有效控制银杏酸,防止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使用高银杏酸的原料,从而有效提高银杏酮酯胶囊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意识逐渐增强。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性甘,苦,涩,平,归心、肺经,《中药志》中记载银杏叶能“敛肺气,平咳喘,止带浊”。银杏酮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杏叶提取物产品,它是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银杏酮酯包括有多种形式的制剂,其中,银杏酮酯胶囊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浅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气微,味微苦,主要用于治疗血瘀型胸痹及血瘀型轻度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冠心病、心绞痛,活血化瘀,疗效显著。由于银杏酮酯胶囊的显著疗效,市场上相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掺假、掺杂现象严重,具体如人为添加槲皮素等黄酮苷元,使测得的总黄酮醇苷含量结果明显增高,从而表面上符合银杏酮酯胶囊的技术要求,实际影响药品内在质量。同时,市场上相关产品中银杏酸含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添加高银杏酸的原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现有的制法及其质量标准具有局限性,难以保证银杏酮酯胶囊的质量稳定,使银杏酮酯胶囊的不合格率高。为保证不同批次的银杏酮酯胶囊一致性,需要对银杏酮酯胶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质量稳定、不合格率低的银杏酮酯胶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银杏酮酯胶囊,由银杏酮酯原料与辅料混合后制粒装入胶囊而得,以胶囊每粒装载重量0.2g计,符合下列条件:
1)芦丁(C27H30O16,CAS号为153-18-4)的含量≤1.60mg/粒;
2)槲皮素(C15H10O7,CAS号为117-39-5)的含量≤0.160mg/粒;
3)白果内酯(C15H18O8,CAS号为33570-04-6)的含量为1.04-2.08mg/粒;
4)银杏内酯J(C20H24O10,CAS号为107438-79-9)的含量为0.04-0.20mg/粒;
5)乙醇残留的含量≤0.2mg/粒;
6)双黄酮的含量≤0.008mg/粒,所述双黄酮包括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C30H18O10,CAS号为1617-53-4)、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Bilobetin,C31H20O10,CAS号为521-32-4)、白果双黄酮(Ginkgetin,C32H22O10,CAS号为481-46-9);
7)染料木苷(Genistin,CAS号为529-59-9)的含量为0,银杏内酯M(ginkgolide M,CAS号为15291-78-8)的含量为0。
优选地,所述芦丁的含量≤1.28mg/粒。
优选地,所述槲皮素的含量≤0.152mg/粒。
优选地,所述乙醇残留的含量≤0.08mg/粒。
优选地,所述白果内酯的含量为1.44-1.92mg/粒。
优选地,所述银杏内酯J的含量为0.12-0.20mg/粒。
优选地,所述双黄酮的含量≤0.004mg/粒。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C27H30O16)计,为14.08-26.40mg/粒。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17.6-22mg/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19.6-22mg/粒。
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进行计算。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萜类内酯含量以白果内酯(C15H18O8,CAS号为33570-04-6)、银杏内酯A(C20H24O9,CAS号为15291-75-5)、银杏内酯B(C20H24O10,CAS号为15291-77-7)和银杏内酯C(C20H24O11,CAS号为15291-76-6)的总量计,为2.4-4.8mg/粒。所述萜类内酯含量按干燥品计算。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萜类内酯含量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总量计,为3.6-4.8mg/粒。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银杏酸的含量≤2μg/粒。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银杏酸的含量≤1μg/粒。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银杏酸以银杏酸C13:0(C20H32O3,CAS号为20261-38-5)、银杏酸C15:1(C22H34O3,CAS号为22910-60-7)、银杏酸C17:1(C24H38O3,CAS号为111047-30-4)的总量进行表征。所述总银杏酸的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和0431进行计算。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为9.6-14.0mg/粒。所述总黄酮醇苷含量按干燥品计算。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为12.0-14.0mg/粒。
更优选地,所述总黄酮醇苷主要是以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为苷元形成的苷,含有游离的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
更优选地,所述总黄酮醇苷含量按公式(1)进行计算,所述公式(1)为: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槲皮素与山柰素(C16H12O6,CAS号为491-54-3)的色谱峰面积比为0.8-1.2,异鼠李素(C16H12O7,CAS号为207-545-5480-19-3)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0.15。
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银杏黄酮水解后生成3种苷元(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具有一定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可在一定程度反映产品原料及工艺正常,可用以控制产品质量。按现有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方法计算槲皮素与山柰素、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包括符合如图1所示的4个共有指纹峰:所述1号峰为芦丁的指纹峰,所述6号峰为槲皮素的指纹峰,所述7号峰为山柰素的指纹峰,所述8号峰为异鼠李素的指纹峰。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与供试品的色谱图的相似度≥0.90。当供试品与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按照《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计算。
上述银杏酮酯胶囊中的芦丁含量、槲皮素含量、白果内酯含量、银杏内酯J含量、总黄酮醇苷含量、萜类内酯含量、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均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双黄酮含量、总银杏酸含量、银杏内酯M含量、染料木苷含量按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
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按组分配比,将银杏酮酯原料、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混匀、制颗粒、干燥,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
较佳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组分配比,取淀粉分成淀粉第一部分和淀粉第二部分,将淀粉第二部分制成淀粉浆,再将银杏酮酯原料、糊精、淀粉第一部分、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进行预混,喷入淀粉浆后制粒、干燥;
B)将制粒、干燥获得的颗粒过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进行混合;
C)将混合获得的颗粒进行胶囊填充,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淀粉浆为玉米淀粉浆。所述淀粉浆作为黏合剂用于制粒。
更优选地,所述玉米淀粉浆是将淀粉第二部分加水搅拌均匀后过筛制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玉米淀粉浆是将淀粉第二部分加常温水搅拌后,再加入沸腾水搅拌均匀后过筛制得。
最优选地,所述常温水和沸腾水均为纯化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淀粉第二部分与水加入的质量之比为6:230-250。更优选地,所述淀粉第二部分与水加入的质量之比为6:24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筛的筛孔目数为70-90目。最优选地,所述过筛的筛孔目数为80目。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淀粉中淀粉第二部分的用量为少量。只要能够制成淀粉浆的淀粉用量即可,淀粉第二部分没有严格的用量范围。
更优选地,所述淀粉第二部分的用量不超过所述淀粉用量的10wt%。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预混、制粒、干燥在沸腾干燥机中进行。所述沸腾干燥机为常规使用的沸腾干燥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更优选地,所述沸腾干燥机的出风温度为35-45℃,进风温度为80-10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沸腾干燥机的出风温度为35℃,进风温度为95℃。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预混的时间为10-12分钟。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喷入淀粉浆时的物料温度为54-56℃。更优选地,所述喷入淀粉的物料温度为55℃。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喷入淀粉浆的喷雾压力为0.25-0.35MPa。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喷入淀粉浆的喷浆转速为40-60转/分钟。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制粒的振荡时间为110-130秒,振荡频率5-8次。更优选地,所述制粒的振荡时间为120秒,振荡频率6-7次。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干燥的停止干燥物料温度为60-64℃。更优选地,所述干燥的停止干燥物料温度为62℃。所述停止干燥物料温度是指,进行干燥时,达到物料设定温度即停止干燥。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15-30分钟。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过筛整粒的筛孔目数为14-18目。更优选地,所述过筛整粒的筛孔目数为16目。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混合在混合机中进行。所述混合机为常规使用的混合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更优选地,所述混合机为多向运动混合机。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混合的转速为20-25转/分钟。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混合的时间为5-6分钟。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胶囊为明胶空心胶囊。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胶囊的尺寸为蓝头白身的2号胶囊,胶囊重量为0.0612g/粒。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胶囊填充在胶囊填充机上进行。所述胶囊填充机为常规使用的胶囊填充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胶囊填充后还要进行灯检、磨光。
更优选地,灯检要求填充后的胶囊无梅花头、绉皮、缺口、瘪头、气泡、空粒,并不得有粘连、变形和破裂现象。
更优选地,所述磨光在磨光机上进行。所述磨光机为常规使用的磨光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
银杏酮酯原料35-45份;
糊精35-45份;
淀粉80-100份;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15-25份;
羧甲淀粉钠6-10份;
硬脂酸镁1-3份。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
银杏酮酯原料40份;
糊精40份;
淀粉90份;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20份;
羧甲淀粉钠8份;
硬脂酸镁2份。
更优选地,所述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CAS号为9004-65-3或78214-41-2。
更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原料为银杏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银杏叶为干燥的银杏苗圃叶。所述银杏苗圃叶即非成树银杏叶,其以采摘银杏叶为种植目的。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为140-160℃,干燥时间为6-15分钟。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银杏苗圃叶符合下列要求:
a)总黄酮醇苷含量≥0.85%;
b)萜类内酯含量≥0.40%;
c)总灰分含量≤10.0%;
d)酸不溶性灰分含量≤2.0%;
e)浸出物含量≥25.0%;
f)槲皮素与山柰素的色谱峰面积比为0.65-1.2,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0.15;
g)杂质含量≤2.0%;
h)水分含量≤12.0%;
i)二氧化硫残留量≤150mg/kg。
所述银杏苗圃叶中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定义同上述银杏酮酯胶囊。所述银杏苗圃叶中黄酮苷元色谱峰面积比(即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之间的色谱峰面积比)的定义同上述银杏酮酯胶囊。
所述银杏苗圃叶中总灰分含量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中记载的灰分测定法进行测定。所述银杏苗圃叶中浸出物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1中记载的浸出物测定法进行测定。所述银杏苗圃叶中杂质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1中记载的杂质测定法进行测定。所述银杏苗圃叶中水分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中记载的水分测定法进行测定。所述银杏苗圃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中记载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进行测定。
优选地,所述银杏酮酯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碎银杏叶加乙醇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后滤过,获得滤液;
2)将滤液浓缩后水沉,取上清液离心,获得离心液;
3)将离心液上大孔树脂柱后进行水洗、溶剂洗脱,获得第一洗脱液,所述第一洗脱液包括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和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
4)将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上聚酰胺柱后进行水洗、乙醇洗脱,获得第二洗脱液;
5)将第二洗脱液与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合并浓缩,再萃取、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即得所需银杏酮酯原料。
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碎银杏叶为将银杏叶粉碎后获得的碎银杏叶。
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滤液的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碎银杏叶加60%乙醇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后滤过,获得第一滤液;
B)再将步骤A)滤过后残留的药渣加水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后滤过,获得第二滤液;
C)将步骤B)中的第二滤液与步骤A)中的第一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溶解,静置冷却,滤过,即获得所需滤液。
更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加热回流提取的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每次提取时间:3小时。
更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加热回流提取的条件为:提取次数:1次;每次提取时间:0.5小时。
更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水为纯化水。
更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合并浓缩选自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中的一种。所述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是将第二滤液与第一滤液进行合并后再进行浓缩。所述浓缩后合并的方式是将第一滤液先开始浓缩,再加入第二滤液合并后继续浓缩。
更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溶解为采用热水溶解。所述热水为加热至60-100℃的纯化水。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滤液浓缩至无醇味。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滤液浓缩后的相对密度为1.04-1.08。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水沉中加入的纯化水为银杏叶粉末的1.5-2.5倍量。具体的,所述加入的纯化水为银杏叶粉末的1.5-2.5倍量是指,每1g的银杏叶粉末中加入纯化水1.5-2.5ml。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水沉是在5-7℃的冷却水中夹层冷却12-24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离心条件为:离心转速为13000-15000转/分钟,每3-5L上清液的离心时间为0.75-1.25min。
更优选地,所述离心条件为:离心转速为14000转/分钟,每3-5L上清液的离心时间为1.00min。
步骤2)中,上述浓缩、水沉、离心能够保证本发明中的银杏酮酯原料的质量条件优化,从而使银杏酮酯胶囊质量更好。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水洗为先用纯化水正洗1-2小时,再反洗0.5-1.5小时。所述水洗能够保证本发明中的银杏酮酯原料中银杏酸、炽灼残渣等质量条件优化,使银杏酮酯胶囊质量更好。
更优选地,所述水洗为先用纯化水正洗1.5小时,再反洗1小时。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溶剂洗脱为依次用18%乙醇水溶液、30%乙醇水溶液及50%乙醇水溶液洗脱,分别获得18%乙醇洗脱液、30%乙醇洗脱液及50%乙醇洗脱液。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为50%乙醇洗脱液。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为18%乙醇洗脱液与30%乙醇洗脱液的合并液。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水洗为采用聚酰胺柱体积的0.5-2倍的纯化水进行正洗。更优选地,所述水洗为采用聚酰胺柱体积的1倍的纯化水进行正洗。所述水洗能够进一步去除银杏酮酯中包括银杏酸在内的杂质。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在上聚酰胺柱前要浓缩至无醇味。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第二洗脱液为乙醇洗脱液。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合并浓缩选自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中的一种。所述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是将第二洗脱液与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进行合并后再进行浓缩。所述浓缩后合并的方式是将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先开始浓缩,再加入第二洗脱液合并后继续浓缩。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浓缩至无醇味。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萃取为采用环己烷作为溶剂的萃取。所述萃取后弃去环己烷萃取液。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干燥选自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真空干燥前需要将浓缩液浓缩成稠膏。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过筛为过80-100目筛。更优选地,所述过筛为过90-100目筛。最优选地,所述过筛为过100目筛。所述过筛能够保证本发明中的银杏酮酯原料的粒度更加细,使银杏酮酯胶囊质量更好。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混合的条件为:混合设备:总混机;混合速度:10-12转/分钟;混合时间:1.5-2.5小时。所述混合能够保证本发明中的银杏酮酯原料的均匀度更好,使银杏酮酯胶囊质量更好。
更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条件为:混合设备:总混机;混合速度:11转/分钟;混合时间:2小时。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在制备银杏酮酯胶囊中的用途。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优选的制备步骤及其条件,能够获得具有优质的银杏酮酯胶囊。相比常规方法制备的银杏酮酯胶囊,其质量稳定、不合格率低,不同批次的银杏酮酯胶囊一致性好。特别是,银杏酮酯胶囊能够有效控制银杏酸,防止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使用高银杏酸的原料,从而有效提高银杏酮酯胶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中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其中,1:芦丁;6:槲皮素;7:山柰素;8:异鼠李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所有压力值和范围都是指相对压力。以下使用的试剂均为本领域内的常规试剂。以下使用的仪器均为本领域内的常规仪器。
此外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选取干燥的银杏苗圃叶,将其粉碎后获得的碎银杏叶,加60%乙醇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滤过,获得第一滤液。再将滤过后残留的药渣,加水进行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获得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与第一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合并浓缩可选用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用加热至60-100℃的纯化水溶解,静置冷却,滤过,获得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1.08且无醇味,再加入银杏叶粉末的1.5-2.5倍量的纯化水,在5-7℃的冷却水中夹层冷却12-24h,取上清液以14000转/分钟的转速离心,获得离心液。再将离心液上大孔树脂柱,先用纯化水正洗1.5小时,再反洗1小时,然后依次用18%乙醇水溶液、30%乙醇水溶液及50%乙醇水溶液洗脱,分别获得18%乙醇洗脱液、30%乙醇洗脱液及50%乙醇洗脱液,即为第一洗脱液。在第一洗脱液中,50%乙醇洗脱液为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18%乙醇洗脱液与30%乙醇洗脱液的合并液为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再将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浓缩至无醇味,上聚酰胺柱,采用聚酰胺柱体积的1倍的纯化水进行正洗后,用乙醇洗脱,获得乙醇洗脱液,即为第二洗脱液。将第二洗脱液与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合并浓缩可选用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浓缩液用环己烷萃取后,弃去环己烷萃取液,再将浓缩液喷雾干燥,或者将浓缩液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干燥物粉碎,过100目筛,在总混机中以11转/分钟速度混合2小时,即得所需银杏酮酯原料样品1#。
对照例1
选取常规的银杏叶,将其粉碎后获得的碎银杏叶,加60%乙醇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滤过,获得第一滤液。再将滤过后残留的药渣,加水进行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获得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与第一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合并浓缩可选用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用加热至60-100℃的纯化水溶解,静置冷却,滤过,获得滤液。再将滤液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18%乙醇水溶液、30%乙醇水溶液及50%乙醇水溶液洗脱,分别获得18%乙醇洗脱液、30%乙醇洗脱液及50%乙醇洗脱液,即为第一洗脱液。在第一洗脱液中,50%乙醇洗脱液为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18%乙醇洗脱液与30%乙醇洗脱液的合并液为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再将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浓缩至无醇味,上聚酰胺柱,用乙醇洗脱,获得乙醇洗脱液,即为第二洗脱液。将第二洗脱液与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合并浓缩可选用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浓缩液用环己烷萃取后,弃去环己烷萃取液,再将浓缩液喷雾干燥,或者将浓缩液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干燥物粉碎,即得所需银杏酮酯原料对照样品1*。
对照例2
将常规的银杏叶、银杏根皮、槐角混合后粉碎,获得的碎银杏,加60%乙醇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滤过,获得第一滤液。再将滤过后残留的药渣,加水进行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获得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与第一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合并浓缩可选用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用加热至60-100℃的纯化水溶解,静置冷却,滤过,获得滤液。再将滤液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18%乙醇水溶液、30%乙醇水溶液及50%乙醇水溶液洗脱,分别获得18%乙醇洗脱液、30%乙醇洗脱液及50%乙醇洗脱液,即为第一洗脱液。在第一洗脱液中,50%乙醇洗脱液为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18%乙醇洗脱液与30%乙醇洗脱液的合并液为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再将低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浓缩至无醇味,上聚酰胺柱,用乙醇洗脱,获得乙醇洗脱液,即为第二洗脱液。将第二洗脱液与高浓度溶剂第一洗脱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合并浓缩可选用合并后浓缩的方式或浓缩后合并的方式,浓缩液用环己烷萃取后,弃去环己烷萃取液,再将浓缩液喷雾干燥,或者将浓缩液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干燥物粉碎,即得所需银杏酮酯原料对照样品2*。
实施例2
取玉米淀粉26.40kg分为淀粉第一部分和淀粉第二部分,将0.60kg玉米淀粉作为淀粉第二部分加入适量纯化水搅拌均匀置于配浆容器内,再加入沸腾纯化水至24.00kg搅拌均匀,过80目筛制得淀粉浆。再取银杏酮酯原料样品1#12.60kg、糊精12.00kg、淀粉第一部分25.80k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6.00kg、羧甲淀粉钠2.40kg,投入沸腾干燥机,启动沸腾干燥机,设定沸腾干燥机的出风温度为35℃,进风温度为95℃,先进行预混10-12分钟,待物料温度加热至55℃时,开启喷液系统控制喷雾压力为0.25-0.35MPa,喷浆转速为40-60转/分钟,喷入淀粉浆。然后,在振荡时间为120秒,振荡频率6-7次的条件下进行制粒并且同时干燥,制粒结束后设定物料温度为62℃,到物料设定温度即停止干燥,整个干燥时间为15-30分钟。
将制粒、干燥获得的颗粒,经振荡筛过16目筛后整粒,投入转速为20-25转/分钟的多向运动混合机,加入0.60kg硬脂酸镁,混合5-6分钟。将混合获得的颗粒用蓝头白身的2号胶囊进行填充,灌装速度为80-110(电位器),填充后的胶囊经灯检无梅花头、绉皮、缺口、瘪头、气泡、空粒,并不得有粘连、变形和破裂现象。将灯检后的胶囊进行磨光。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每粒装载重量为0.2g。上述投料量符合质量标准WS3-227(Z-028)-2002(Z)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的规定,落在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范围内。
实施例3
取玉米淀粉90kg分为淀粉第一部分和淀粉第二部分,将1.80kg玉米淀粉作为淀粉第二部分加入适量纯化水搅拌均匀置于配浆容器内,再加入沸腾纯化水至72.00kg搅拌均匀,过80目筛制得淀粉浆。再取银杏酮酯原料样品1#40kg、糊精40kg、淀粉第一部分88.20k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20kg、羧甲淀粉钠8kg,投入沸腾干燥机,启动沸腾干燥机,设定沸腾干燥机的出风温度为35℃,进风温度为95℃,先进行预混11分钟,待物料温度加热至55℃时,开启喷液系统控制喷雾压力为0.30MPa,喷浆转速为50转/分钟,喷入淀粉浆。然后,在振荡时间为120秒,振荡频率6-7次的条件下进行制粒并且同时干燥,制粒结束后设定物料温度为62℃,到物料设定温度即停止干燥,整个干燥时间为25分钟。
将制粒、干燥获得的颗粒,经振荡筛过16目筛后整粒,投入转速为20-25转/分钟的多向运动混合机,加入2kg硬脂酸镁,混合5-6分钟。将混合获得的颗粒用蓝头白身的2号胶囊进行填充,灌装速度为80-110(电位器),填充后的胶囊经灯检无梅花头、绉皮、缺口、瘪头、气泡、空粒,并不得有粘连、变形和破裂现象。将灯检后的胶囊进行磨光。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样品2#,银杏酮酯胶囊样品2#每粒装载重量为0.2g。上述投料量符合质量标准WS3-227(Z-028)-2002(Z)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的规定,落在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范围内。
对照例3
取银杏酮酯原料对照样品1*12.60kg、糊精12.00kg、淀粉26.40k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6.00kg、羧甲淀粉钠2.40kg,按常规的银杏酮酯胶囊制备方法,混匀、制颗粒、干燥,加入0.60kg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每粒装载重量为0.2g。上述投料量符合质量标准WS3-227(Z-028)-2002(Z)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的规定,落在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范围内。
同时,取银杏酮酯原料对照样品2*12.60kg、糊精12.00kg、淀粉26.40k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6.00kg、羧甲淀粉钠2.40kg,,按常规的银杏酮酯胶囊制备方法,混匀、制颗粒、干燥,加入0.60kg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每粒装载重量为0.2g。上述投料量符合质量标准WS3-227(Z-028)-2002(Z)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的规定,落在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范围内。
实施例4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5g粉末,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70%乙醇(1:1)的混合溶液10ml,振荡提取(频率为每分钟500次)30分钟,取出,离心,取上清液;或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A1、A2、A3。
同时,分别取芦丁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芦丁250μg,槲皮素2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将供试品溶液A1、A2、A3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1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00nm。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表1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芦丁的含量为1.08mg/粒,数值≤1.28mg/粒;槲皮素的含量为0.112mg/粒,数值≤0.152mg/粒。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芦丁的含量为1.38mg/粒,数值≤1.60mg/粒;槲皮素的含量为0.158mg/粒,数值≤0.160mg/粒。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芦丁的含量为1.93mg/粒,数值>1.60mg/粒;槲皮素的含量为0.198mg/粒,数值>0.160mg/粒。由上述含量数值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可见无掺假外来物质,产品工艺正常,产品质量好。而且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小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可见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的产品质量优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超出规定的数值范围,掺假外来物质,产品质量差。
实施例5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1g粉末,进行喷雾干燥后。采用在真空烘箱中≤80°温度下干燥2小时;或将流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1.2,然后采用进风温度160-165°,出风温度95-100°进行干燥。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乙醇残留的含量为0.06mg/粒,数值≤0.08mg/粒。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乙醇残留的含量为0.13mg/粒,数值≤0.2mg/粒。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乙醇残留的含量为0.17mg/粒,数值≤0.2mg/粒。由上述含量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2*中乙醇残留量均符合控制要求,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乙醇残留最少,品质最佳,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2*中乙醇残留量彼此相差不大,但比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多,品质次之。
实施例6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6g粉末,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30%乙醇15ml,摇匀,再加乙醚20ml,摇匀,放置片刻,小心打开盖子,放气后再旋紧盖子,涡旋振荡(每分钟3000次)1分钟,离心10分钟(每分钟4000转),分取上清液,残渣再加乙醚如上操作3次,每次15ml,合并4次乙醚液,减压浓缩至近干(切勿蒸干),加甲醇适量超声使溶解,并完全转移至5ml量瓶中,离心,取上清液;或过0.45μm的滤膜,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B1、B2、B3。
同时,分别取白果内酯对照品、银杏内酯A对照品、银杏内酯B对照品、银杏内酯C对照品和银杏内酯J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0mg、0.3mg、0.7mg和0.4mg的混合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10μl及供试品溶液B1、B2、B3各10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并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银杏内酯J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2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白果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表2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萜类内酯含量按干燥品计算,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总量计,分别为3.9mg/粒、2.8mg/粒,符合规定的2.4-4.8mg/粒的数据范围。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萜类内酯含量按干燥品计算,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总量计,为1.7mg/粒,低于规定的2.4-4.8mg/粒的数据范围。由于萜类内酯是银杏中特有的成分,是银杏酮酯胶囊活血化瘀,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疾病的主要药效成分,需要符合规定的数据范围,可见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的治疗效果差。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萜类内酯含量更高,能够符合规定的3.6-4.8mg/粒的数据范围,相对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其治疗效果更佳。
同时,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白果内酯的含量分别为1.87mg/粒、1.28mg/粒,符合规定的1.04-2.08mg/粒的数据范围。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白果内酯的含量为0.88mg/粒,低于规定的1.04-2.08mg/粒的数据范围。由于白果内酯会使银杏酮酯胶囊具备抗PAF作用还有对神经具有营养功能,可见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的治疗效果差。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白果内酯含量更精准,能够符合规定的1.44-1.92mg/粒的数据范围,相对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其治疗效果更佳。
另外,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银杏内酯J的含量分别为0.16mg/粒、0.10mg/粒,符合规定的0.04-0.20mg/粒的数据范围。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银杏内酯J的含量为0.01mg/粒,低于规定的0.04-0.20mg/粒的数据范围。由于银杏内酯J也会使银杏酮酯胶囊具备抗PAF作用,可见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的治疗效果差。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银杏内酯J含量更高,能够符合规定的0.12-0.20mg/粒的数据范围,相对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其治疗效果更佳。
实施例7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1g粉末,精密称定,用乙醇5mL超声提取10min,再在3000rpm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重复上述超声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并定容至25mL容量瓶,即得供试品溶液C1、C2、C3。
同时,分别取穗花杉双黄酮对照品、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对照品、白果双黄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穗花杉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白果双黄酮的混合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将供试品溶液C1、C2、C3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和0431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待测成分全部出峰后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9:1)充分清洗至少10倍柱体积;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003mg/粒、0.005mg/粒,即穗花杉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白果双黄酮的总含量均≤0.008mg/粒。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014mg/粒,即穗花杉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白果双黄酮的总含量>0.008mg/粒。由于双黄酮具有致敏性,必须控制其含量,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双黄酮含量超出限量范围,会使患者更易过敏。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双黄酮含量均在限量范围内,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的双黄酮含量更低,能够达到≤0.004mg/粒,更不易致敏。
实施例8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1g粉末,精密称定,用50%甲醇5mL超声提取10min,再在3000rpm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重复上述超声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并定容至25mL容量瓶,即得供试品溶液D1、D2、D3。
同时,分别取染料木苷对照品、银杏内酯M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染料木苷、银杏内酯M的混合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将供试品溶液D1、D2、D3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和0431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待测成分全部出峰后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9:1)充分清洗至少10倍柱体积;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均不含有染料木苷、银杏内酯M。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含有染料木苷、银杏内酯M。由于染料木苷是槐角中的成分,银杏内酯M是银杏根皮中存在的成分,上述成分在银杏叶中均不含有。因此,在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检测出上述成分,则意味着在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非法添加了槐角和银杏根皮,掺假外来物质。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无掺假外来物质,产品质量好。
实施例9
取芦丁对照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70%乙醇70ml,于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每1ml中含无水芦丁0.2mg)。
然后,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0.4、0.6、0.8、1.0、1.2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各加水至3ml,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和0.1mol/L三氯化铝溶液各2ml,摇匀,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以相应的溶液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试验,在2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2g粉末,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70%乙醇4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4小时,放冷,提取液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0.5ml,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3ml,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和0.1mol/L三氯化铝溶液各2ml,摇匀,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401)试验,在2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相当于芦丁的重量,计算,即得。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C27H30O16)计,含量分别为21.31mg/粒、16.88mg/粒,符合规定的14.08-26.40mg/粒的数据范围。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黄酮含量以芦丁(C27H30O16)计,含量为11.77mg/粒,低于规定的14.08-26.40mg/粒的数据范围。由于总黄酮是除总黄酮醇苷以外还含有游离黄酮的富有活性的物质,一定含量的总黄酮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会使银杏酮酯胶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的治疗效果差。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总黄酮含量更高,能够符合规定的19.6-22mg/粒的数据范围,相对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其治疗效果更佳。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3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2g粉末,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D1、D2、D3。
同时,分别取银杏酸C13:0对照品、银杏酸C15:1对照品、银杏酸C17:1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各含0ng/ml、10ng/ml、2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的系列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将供试品溶液D1、D2、D3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和0431中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待测成分全部出峰后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99:1)充分清洗至少10倍柱体积;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监测离子对见下表3。供试品溶液若检出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且所选择的离子丰度比与相当浓度对照品溶液的离子丰度比符合下表4规定,可判定具有该成分。
表3
表4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总银杏酸的含量分别为0.3μg/粒、1.4μg/粒,均≤2μg/粒。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总银杏酸的含量为4.1μg/粒,>2μg/粒。由于银杏酸具有致敏作用,长期服用银杏制剂,会造成银杏酸积累,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必须控制其在银杏酮酯胶囊中的含量,使银杏酸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保持低含量,防止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使用高银杏酸的原料,增加银杏酮酯胶囊的安全性,这在原先银杏酮酯胶囊中从未控制过。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总银杏酸含量超出限量范围,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总银杏酸含量均在限量范围内,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的总银杏酸含量更低,能够达到≤1μg/粒,更不易致敏,安全性更好。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3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2g粉末,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盐酸溶液(4:1)的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置85-90℃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E1、E2、E3。
同时,分别取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照品、异鼠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30μg、30μg、2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将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49:51)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8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山柰素峰与异鼠李素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并将银杏酮酯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按公式(1)进行计算,所述公式(1)为: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柰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
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含量分别为13.2mg/粒、10.5mg/粒,符合规定的9.6-14.0mg/粒的数据范围。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含量为6.7mg/粒,低于规定的9.6-14.0mg/粒的数据范围。由于总黄酮醇苷是含有游离黄酮的富有活性的物质,一定含量的总黄酮醇苷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会使银杏酮酯胶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的治疗效果差。而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中总黄酮醇苷含量更高,能够符合规定的12.0-14.0mg/粒的数据范围,相对于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其治疗效果更佳。
另外,将供试品溶液E1、E2、E3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按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色谱峰面积比分别为0.88、0.97,符合规定的0.8-1.2数据范围;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分别为0.21、0.19,均>0.15。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色谱峰面积比分别为0.55,低于规定的0.8-1.2数据范围;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为0.10,<0.15。由上述比例关系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无掺假外来物质,产品工艺正常,产品质量好,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添加槲皮素,掺假外来物质,产品质量差。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2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对照例3中制备获得的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取20粒胶囊内容物,分别混匀,精密称定,研细,取0.2g粉末,精密称定,加75%甲醇1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10分钟,离心(每分钟4000转)5分钟,取上清液,即得供试品溶液F1、F2、F3。
同时,分别取芦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将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15cm,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照下表5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表5
当供试品与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按照《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计算。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指纹图谱包括符合如图1所示的4个共有指纹峰:所述1号峰为芦丁的指纹峰,所述6号峰为槲皮素的指纹峰,所述7号峰为山柰素的指纹峰,所述8号峰为异鼠李素的指纹峰。经测定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的指纹图谱与供试品的色谱图的相似度分别为0.98、0.92,均≥0.90。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的指纹图谱与供试品的色谱图的相似度为0.35,<0.90。由上述相似度可知,银杏酮酯胶囊样品1#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1*无掺假外来物质,产品质量好,而银杏酮酯胶囊对照样品2*掺假外来物质,产品质量差。
实施例13
取实施例1作为药材原料的银杏苗圃叶,在140-160℃干燥6-15分钟后,作为原料样品1;同时取对照例1作为药材原料的常规银杏叶,作为原料样品2。
分别将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按实施例9中方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和黄酮苷元色谱峰面积比,按实施例4中记载的方法测定萜类内酯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中记载的灰分测定法测定总灰分含量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1中记载的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1中记载的杂质测定法测定杂质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中记载的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含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中记载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
经测定可知,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总黄酮醇苷含量分别为1.63%、0.63%,原料样品2中总黄酮醇苷含量虽然符合药典中总黄酮醇苷含量≥0.40%的规定,但不符合本发明中的总黄酮醇苷含量≥0.85%的规定,而原料样品1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不仅≥0.40%,而且≥0.85%,其总黄酮醇苷含量更高,原料质量更好。
经测定可知,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萜类内酯含量分别为0.73%、0.33%,原料样品2中萜类内酯含量虽然符合药典中萜类内酯含量≥0.25%的规定,但不符合本发明中的萜类内酯含量≥0.40%的规定,而原料样品1中萜类内酯含量不仅≥0.25%,而且≥0.40%,其萜类内酯含量更高,原料质量更好。
经测定可知,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色谱峰面积比分别为0.99、0.46,原料样品1符合本发明规定的0.65-1.2数据范围,而原料样品2不符合本发明规定的0.65-1.2数据范围。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分别为0.25、0.11,原料样品1符合本发明规定的>0.15,而原料样品2不符合本发明规定的>0.15。由上述比例关系可知,作为原料,原料样品1的原料质量优于原料样品2。
经测定可知,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分别为17mg/kg、99mg/kg,均≤150mg/kg,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均在限量范围内,原料质量符合要求。但原料样品1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更低,其原料质量更好。
同时,经测定可知,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总灰分含量分别为4.9%、8.0%,均≤10.0%。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为0.89%、1.76%,均≤2.0%。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浸出物含量分别为45.3%、29.4%,均≥25.0%。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杂质含量分别为0.78%、1.64%,均≤2.0%。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水分含量分别为6.4%、11.2%,均≤12.0%。可见,原料样品1、原料样品2中的上述含量均在规定的限量范围内,原料质量符合要求。但原料样品1的相关含量指标均优于原料样品2,因而原料样品1的原料质量更好。通过原料样品1,能够生成质量更好的银杏酮酯原料样品,进而能够生成质量更好的银杏酮酯胶囊样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优选的制备步骤及其条件,能够获得具有优质的银杏酮酯胶囊。相比常规方法制备的银杏酮酯胶囊,其质量稳定、不合格率低,不同批次的银杏酮酯胶囊一致性好。特别是,银杏酮酯胶囊能够有效控制银杏酸,防止在银杏酮酯胶囊中使用高银杏酸的原料,从而有效提高银杏酮酯胶囊的安全性。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银杏酮酯胶囊,由银杏酮酯原料与辅料混合后制粒装入胶囊而得,以胶囊每粒装载重量0.2g计,符合下列条件:
1)芦丁的含量≤1.60mg/粒;
2)槲皮素的含量≤0.160mg/粒;
3)白果内酯的含量为1.04-2.08mg/粒;
4)银杏内酯J的含量为0.04-0.20mg/粒;
5)乙醇残留的含量≤0.2mg/粒;
6)双黄酮的含量≤0.008mg/粒,所述双黄酮包括穗花杉双黄酮、7-去甲基银杏双黄酮、白果双黄酮;
7)染料木苷的含量为0,银杏内酯M的含量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14.08-26.40mg/粒;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萜类内酯含量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总量计,为2.4-4.8mg/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银杏酸的含量≤2μg/粒,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银杏酸以银杏酸C13:0、银杏酸C15:1、银杏酸C17:1的总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为9.6-14.0mg/粒;所述银杏酮酯胶囊中槲皮素与山柰素的色谱峰面积比为0.8-1.2,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色谱峰面积比>0.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按组分配比,将银杏酮酯原料、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混匀、制颗粒、干燥,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组分配比,取淀粉分成淀粉第一部分和淀粉第二部分,将淀粉第二部分制成淀粉浆,再将银杏酮酯原料、糊精、淀粉第一部分、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进行预混,喷入淀粉浆后制粒、干燥;
B)将制粒、干燥获得的颗粒过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进行混合;
C)将混合获得的颗粒进行胶囊填充,即得所需银杏酮酯胶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包含有以下条件中一项或多项:
A1)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
A2)所述淀粉浆为玉米淀粉浆,所述玉米淀粉浆是将淀粉第二部分加水搅拌均匀后过筛制得;
A3)所述预混的时间为10-12分钟;
A4)所述喷入淀粉浆时的物料温度为54-56℃;
A5)所述制粒的振荡时间为110-130秒,振荡频率5-8次;
A6)所述干燥的停止干燥物料温度为60-64℃;
A7)所述干燥的时间为15-3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包含有以下条件中一项或多项:
B1)所述过筛整粒的筛孔目数为14-18目;
B2)所述混合的转速为20-25转/分钟;
B3)所述混合的时间为5-6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杏酮酯胶囊的组分配比,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
银杏酮酯原料 35-45份;
糊精 35-45份;
淀粉 80-100份;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15-25份;
羧甲淀粉钠 6-10份;
硬脂酸镁 1-3份。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银杏酮酯胶囊中的用途。
CN201810945350.3A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7853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5350.3A CN108785335A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US17/264,152 US20220080005A1 (en) 2018-08-20 2018-09-12 Ginkgo biloba leave extract capsul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8/105256 WO2020037736A1 (zh) 2018-08-20 2018-09-12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5350.3A CN108785335A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5335A true CN108785335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8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5350.3A Pending CN108785335A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0005A1 (zh)
CN (1) CN108785335A (zh)
WO (1) WO2020037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2645B (zh) * 2020-12-18 2023-06-16 四川峨嵋山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柠檬烯胶囊批量生产的改进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8542A (zh) * 1998-03-19 2004-06-30 �Ϻ�������Ƽ�ҩҵ�ɷ����޹�˾ 银杏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02525A (zh) * 2011-09-02 2012-01-04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40091A1 (de) * 1989-12-04 1991-06-06 Schwabe Willmar Gmbh & Co Extrakt aus blaettern von ginkgo biloba,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den extrakt enthaltende arzneimittel
DE3940094A1 (de) * 1989-12-04 1991-06-06 Montana Ltd Wirkstoffkonzentrate und neu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aus blaettern von ginkgo biloba,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die wirkstoff-konzentrate bzw. di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enthaltenden arzneimittel
WO2005092324A1 (en) * 2004-03-19 2005-10-06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Ginkgolide compounds, compositions, extracts, and uses thereof
CN1977868B (zh) * 2005-12-05 2010-12-29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杏叶总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01628003A (zh) * 2009-08-19 2010-01-20 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杏酮酯与双嘧达莫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20849B (zh) * 2016-10-31 2019-04-16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银杏叶组合物制备的舒血宁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8542A (zh) * 1998-03-19 2004-06-30 �Ϻ�������Ƽ�ҩҵ�ɷ����޹�˾ 银杏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02525A (zh) * 2011-09-02 2012-01-04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杏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春燕等: "《药剂学》", 31 July 2017, 重庆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7736A1 (zh) 2020-02-27
US20220080005A1 (en)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5336A (zh) 一种银杏酮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0386A (zh) 一种银杏酮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6394A (zh) 黄连的hplc特征图谱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黄连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7456479B (zh) 一种补骨脂配方颗粒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CN109528803A (zh) 一种太子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太子参提取物和检测方法
CN107335401B (zh) 一种利用无机吸附剂脱除中医膏方中农药残留的方法
CN108785335A (zh) 一种银杏酮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6056B (zh) 一种板蓝根包衣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1496A (zh) 银杏叶提取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和用途
CN107102093A (zh) 复方丹茵膏的检测方法
CN108785337A (zh) 一种银杏酮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3076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防治病毒细菌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9023A (zh) 一种当归四逆汤的制备工艺及其评价方法
CN101274053B (zh) 腰息痛胶囊的检测方法
CN105911211B (zh) 麻杏止咳糖浆的检测方法
CN109700899A (zh) 一种川射干黄芩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147140A (zh) 一种秦皮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7854598A (zh) 一种柏栀祛湿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772016C1 (ru) Экстракт листьев гинкго билоб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CN110787201B (zh) 人参冻干口崩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8890A (zh) 一种复生康片中莪术的薄层色谱检测方法
RU2778292C1 (ru)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ый сложный кетоновый эфир гинкобилоб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CN1127642A (zh) 珍珠口疮冲剂的生产方法
JPH07309769A (ja) 防湿性漢方顆粒製剤
CN107308270A (zh) 一种抗癌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991 Huaqing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

Applicant after: SPH XING LI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3, Shanghai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Qing Ping highway 3500

Applicant before: SPH XING LI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