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1100B -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1100B
CN108781100B CN201680083366.7A CN201680083366A CN108781100B CN 108781100 B CN108781100 B CN 108781100B CN 201680083366 A CN201680083366 A CN 201680083366A CN 108781100 B CN108781100 B CN 108781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symbols
mapping
sub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3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1100A (zh
Inventor
刘鹍鹏
吴强
张雷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81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1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channel coding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Abstract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根据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根据分集编码方式和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将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能够提高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基站和基站之间的通信包括后向回传(back haul)和前向回传(front haul)的链路通信,其中,后向回传是指基站控制器到服务网关或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网络,前向回传是指天线的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到基站控制器之间的网络。由于后向回传和前向回传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例如,后向回传的分组错误率(PacketError Rate,PER)的要求是10-6,而前向回传的分组错误率的要求更高是10-8,并且后向回传和前向回传的链路通信通常部署在高频下,高频的空间损耗很大,因此对高频环境下的传输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主要采用分集方案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分集的基本思想是,如果能够传输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从统计意义来说,合成的信号衰落比每一路信号衰落要降低很多,这是因为在独立衰落的假设下,当一些信号发生深衰落时,可能另一些信号的衰落较轻,各路信号同时发生深衰落的概率是很低的,从而合成信号发生深衰落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分集方案包括空时编码(Space Time Coding,STC)、循环延时分集(Cyclic DelayDiversity,CDD)及天线切换分集等分集方案,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采用的比较多的分集方案是空频块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编码或SFBC与频率切换发送分集(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FSTD)相结合的分集方案。如图1所示,为LTE中的SFBC分集方案,发送的数据包首先依次进行加扰、调制、SFBC编码器、资源元素映射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产生器处理,最后经过天线端口发送数据。其中,对于两发射天线的SFBC编码器,假设流入SFBC编码器的数据符号为x2k和x2k+1,则天线1的第1个子载波上分别传输x2k,第2个子载波上传输x2k+1,而天线2的第1个子载波上传输-x2k+1*,第2个子载波上传输x2k*,其中()*表示复数的共轭。该分集方案通过在频率和空间上发送重复的数据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用户设备接收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对于空间损耗很大的高频环境,该分集方案的天线增益较低,无法克服空间损耗,严重影响传输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分集方法及设备,将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能够提高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分集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将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能够提高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和/或,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二预设秩4,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提供两种秩和两种分集编码方式,根据不同的秩确定不同的分集编码方式。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继续传输处理的具体流程为: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加扰、调制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资源块映射、OFDM信号产生处理并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传输处理的完整流程,将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既能获得SFBC分集增益又能获得预编码增益,从而提高天线增益。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为d(2k),2k=0,1,...,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为d(2k),2k=0,1,...,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
其中,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两种分集编码方式的具体处理过程,可获得SFBC分集增益。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d(2k)与d(2k+2)为相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相同的数据,则所述第二数据中存在重复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若d(2k)与d(2k+2)为不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不同的数据,则所述第二数据中不存在重复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至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按照预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所述预编码方式为:Y=WX,W为所述预编码矩阵,X为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Y为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符号。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具体预编码处理的过程,以使获取预编码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传输分集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以使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集编码方式和预编码矩阵,进而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将空频块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的具体流程为: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矩阵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传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信息测量单元,用于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机、发射机、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另一种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传输分集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四方面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六方面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信息,并根据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根据确定的分集编码方式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从而实现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的结合,提高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LTE中采用的分集传输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传输分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应用于高频环境下传输数据的场景,例如,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所述秩索引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分集传输处理的场景。本发明实施例在现有的分集方案上改进了空频块编码并增加了预编码,将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能够同时获得SFBC分集增益和预编码增益,提高了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为基站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基站可以是任意网络场景中的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为用户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手环、手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前提条件是基站为第二网络设备配置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式,即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的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例中的传输分集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在该系统中,第二网络设备的数量可能不止一个,本发明实施例对该系统中的一个第二网络设备进行介绍,其它第二网络设备的实现方式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过程受该基站控制,该基站可以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分配传输资源、信道等,并通过该基站的天线端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信息。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下述101-106的内容。
101,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的,在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之前,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导频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其中,所述导频信号为在电信网内为测量或监控的目的而发送的信号,通过物理信道传输。所述导频信号可以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也可以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属的基站发送。所示导频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CSI-RS是一种周期性发送的导频信号。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导频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导频信号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秩索引(RankIndex,RI)等信息。
其中,CQI是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的测量标准。CQI能够是代表一个给定信道的信道测量标准所谓一个值(或多个值)。通常,一个高值的CQI可以表示一个信道有高的质量,反之亦然。
PMI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预编码是多天线系统中的一种自适应技术,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PMI,进而根据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均存储一套包含若干个预编码矩阵的码本,这样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估计出的信道矩阵和某一准则选择其中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值和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PMI之后,再次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导频信号,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重新测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并确定新的PMI和新的预编码矩阵,并发送新的PMI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新的PMI重新确定预编码矩阵。
RI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表示天线矩阵中的秩,若RI为N,则表示N个并行的有效的数据流。在MIMO系统中实际传送所使用的数据流称为层数。RI可以表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多条传输信道之间的相关性。如果RI为1,则表示多条传输通路完全相关,所传送的信号之间很可能会互相干扰,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难以准确接收。如果RI大于1,则表示有多条独立不相关信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接收不同通路上的信号,并根据预编码规则独立或联合解码,从而增加传输可靠性,提高信道容量。
102,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提取测量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将所述秩索引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也可以非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发送的周期在此不做限定。目前,第二网络设备将测量到的所有信道状态信息全部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要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即可,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或第二预设秩4,而目前的秩索引信息不仅可以是所述第一预设秩2或所述第二预设秩4,还可能是其它的秩,因此需要遍历多个秩再确定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秩,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秩就两个,可以在一定程序上节省操作时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均存储有所述预设预编码码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预编码码本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预编码码本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10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所述秩索引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所述秩索引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104,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具体的,由于不同MIMO信道下数据通路之间的正交性不同,因此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数据流之间所产生的干扰。采用多个天线传送多个码字时,需要根据空间信道的秩来确定所能同时发送的数据流数,即层数,以降低信息之间的干扰,增加接收准确性,提升信息传送容量。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接收到的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一预设秩2还是为所述第二预设秩4,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分集编码方式。请参见图3,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与图1所示的SFBC编码类似,但是图1中的SFBC编码只针对两层数据的编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集编码适用于两层数据的编码或四层数据的编码。分集编码方式即为图3中的两个空频块编码矩阵,第一个矩阵的第一行的数据符号为x2k和x2k+1,第二个矩阵的第一行的数据符号为x2k+2和x2k+3,x2k与x2k+2可能表示相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也可能表示不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不相同;x2k+1和x2k+3可能表示相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也可能表示不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不相同。在调制与空频块编码矩阵之间存在一个开关,当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一预设秩2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控制该开关断开,使得流入空频块编码矩阵的数据层数为两层;当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二预设秩4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控制该开关闭合,使得流入空频块编码矩阵的数据层数为四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控制该开关的断开或闭合,进而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可选的,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一预设秩2,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两层数据的分集编码方式。
可选的,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二预设秩4,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集传输模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四层数据的分集编码方式。
105,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即确定图3中的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可以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种。线性预编码在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端通过一些线性检测手段即可译码,主要有:线性迫零(包括波束成型方法等)、信道求逆等。非线性预编码设计复杂,常见的有污纸编码,通常需要对N个相关的非线性方程组做处理。因为非线性复杂度高,译码算法复杂,因此LTE中采用线性预编码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同样采用线性预编码技术。线性预编码操作可以表述为:
Y=WX
其中,W是预编码矩阵,X为传输数据,即输入预编码的数据,Y为传输信息经过预编码处理之后得到的新的发射向量,即预编码输出的数据。
线性预编码操作可以按其预编码矩阵的获得位置划分为两大类预编码方式: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操作和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操作。
在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中,预编码矩阵在基站端获得。基站端利用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计算,常见的预编码矩阵计算方法有奇异值分解,均匀信道分解等。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要求使用专用导频,即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一起进行预编码操作,这样用户端只需要通过信道估计就可以获得预编码后的等效信道,从而方便进行数据解调。
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式中,预编码矩阵在用户端获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利用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的预编码码本中进行预编码矩阵的选择,并将选定的预编码矩阵的序号(PMI)发送给基站。预编码矩阵码本的构建方式有多种,如:基于天线选择的码本,基于发射自适应阵列模式的码本,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码本,随机码本等。从预定的预编码矩阵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可以依据基于性能指标的选择和基于量化的选择两种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索引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从而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106,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具体的,待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加扰、调制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a(0),...,a(Msymb-1),即为图3中的码字;码字经过编码由图3中的加扰以及调制处理后得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d(0),...,d(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其中,码字可以为一个或两个码字,若为一个码字,则Msymb为该码字的数据符号数,即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多少个该码字;若为两个码字,则Msymb为这两个码字的数据符号数的总和,包括第一个码字的数据符号数Msymb (0)和第二个码字的数据符号数Msymb (1),第一码字的数据符号表示为d(0)(i),i=0,1,...,Msymb (0),第二码字的数据符号表示为d(1)(i),i=0,1,...,Msymb (1)。具体的编码方式、扰码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对于不同的下行信道,调制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调制方式有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QPSK)、16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64QAM。对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对编码数据进行扰码,以使在一个物理信道上传输。对扰码数据进行调制,以生成复数调制数据符号。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分集编码将复数调制数据符号映射到一个或多个传输层。若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151
矩阵X的第一行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行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列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列表示第二层数据。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152
矩阵X的第一列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列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行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行表示第二层数据。
可选的,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1) X2k,2=d(2k)
X2k+1,1=-(d(2k))* X2k+1,2=(d(2k+1))*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161
矩阵X的第一行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行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列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列表示第二层数据。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1) X2k+1,1=d(2k)
X2k,2=-(d(2k))* X2k+1,2=(d(2k+1))*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162
矩阵X的第一列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列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行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行表示第二层数据。
若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对d(2k),2k=0,1,...,Msymb-1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如下: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171
矩阵X的第一列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列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行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行表示第二层数据,第三行表示第三层数据,第四行表示第四层数据。
若d(2k)与d(2k+2)为相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相同的数据,则所述第二数据中存在重复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若d(2k)与d(2k+2)为不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不同的数据,则所述第二数据中不存在重复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即为对每层复数调制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其中,所述预编码方式为:Y=WX,W为确定的所述预编码矩阵,X为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Y为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符号,分别对每层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天线端口数,列数为秩。
在完成预编码处理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资源块映射、OFDM信号产生处理并发送。其中,资源块映射处理由图3中的资源元素映射器执行,OFDM信号产生处理由图3中的OFDM信号产生器执行。资源元素映射器将预编码后的每层复数调制数据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的资源元素(k,l)。OFDM信号产生器将资源元素映射器处理后的每层复数调制数据符号调制成时域OFDM数据符号。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图3中的天线端口发送OFDM信号产生器处理后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也可发送至其他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OFDM解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根据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确定的分集编码方式和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从而实现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的结合,提高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请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下述201-204的内容。
202,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具体的,在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导频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属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存在多个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向多个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不同的导频信号。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的所述秩索引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202,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具体的,由于不同MIMO信道下数据通路之间的正交性不同,因此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数据流之间所产生的干扰。采用多个天线传送多个码字时,需要根据空间信道的秩来确定所能同时发送的数据流数,即层数,以降低信息之间的干扰,增加接收准确性,提升信息传送容量。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接收到的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一预设秩2还是为所述第二预设秩4,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分集编码方式。请参见图3,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与图1所示的SFBC编码类似,但是图1中的SFBC编码只针对两层数据的编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集编码适用于两层数据的编码或四层数据的编码。分集编码方式即为图3中的两个空频块编码矩阵,第一个矩阵的第一行的数据符号为x2k和x2k+1,第二个矩阵的第一行的数据符号为x2k+2和x2k+3,x2k与x2k+2可能表示相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也可能表示不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不相同;x2k+1和x2k+3可能表示相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也可能表示不同数据的数据符号不相同。在调制与空频块编码矩阵之间存在一个开关,当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一预设秩2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控制该开关断开,使得流入空频块编码矩阵的数据层数为两层;当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二预设秩4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控制该开关闭合,使得流入空频块编码矩阵的数据层数为四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控制该开关的断开或闭合,进而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可选的,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一预设秩2,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两层数据的分集编码方式。
可选的,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所述第二预设秩4,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集传输模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四层数据的分集编码方式。
20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即确定图3中的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可以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种。线性预编码在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一端通过一些线性检测手段即可译码,主要有:线性迫零(包括波束成型方法等)、信道求逆等。非线性预编码设计复杂,常见的有污纸编码,通常需要对N个相关的非线性方程组做处理。因为非线性复杂度高,译码算法复杂,因此LTE中采用线性预编码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同样采用线性预编码技术。线性预编码操作可以表述为:
Y=WX
其中,W是预编码矩阵,X为传输数据,即输入预编码的数据,Y为传输信息经过预编码处理之后得到的新的发射向量,即预编码输出的数据。
线性预编码操作可以按其预编码矩阵的获得位置划分为两大类预编码方式: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操作和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操作。
在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中,预编码矩阵在基站端获得。基站端利用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计算,常见的预编码矩阵计算方法有奇异值分解,均匀信道分解等。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要求使用专用导频,即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一起进行预编码操作,这样用户端只需要通过信道估计就可以获得预编码后的等效信道,从而方便进行数据解调。
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式中,预编码矩阵在用户端获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利用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在预定的预编码码本中进行预编码矩阵的选择,并将选定的预编码矩阵的序号(PMI)发送给基站。预编码矩阵码本的构建方式有多种,如:基于天线选择的码本,基于发射自适应阵列模式的码本,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码本,随机码本等。从预定的预编码矩阵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可以依据基于性能指标的选择和基于量化的选择两种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索引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从而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204,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具体的,待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加扰、调制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a(0),...,a(Msymb-1),即为图3中的码字;码字经过编码由图3中的加扰以及调制处理后得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d(0),...,d(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其中,码字可以为一个或两个码字,若为一个码字,则Msymb为该码字的数据符号数,即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多少个该码字;若为两个码字,则Msymb为这两个码字的数据符号数的总和,包括第一个码字的数据符号数Msymb (0)和第二个码字的数据符号数Msymb (1),第一码字的数据符号表示为d(0)(i),i=0,1,...,Msymb (0),第二码字的数据符号表示为d(1)(i),i=0,1,...,Msymb (1)。具体的编码方式、扰码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对于不同的下行信道,调制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调制方式有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QPSK)、16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64QAM。对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对编码数据进行扰码,以使在一个物理信道上传输。对扰码数据进行调制,以生成复数调制数据符号。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分集编码将复数调制数据符号映射到一个或多个传输层。若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对d(2k),2k=0,1,...,Msymb-1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221
矩阵X的第一行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行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列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列表示第二层数据。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222
矩阵X的第一列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列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行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行表示第二层数据。
可选的,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1) X2k,2=d(2k)
X2k+1,1=-(d(2k))* X2k+1,2=(d(2k+1))*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231
矩阵X的第一行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行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列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列表示第二层数据。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1) X2k+1,1=d(2k)
X2k,2=-(d(2k))* X2k+1,2=(d(2k+1))*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232
矩阵X的第一列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列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行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行表示第二层数据。
若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对d(2k),2k=0,1,...,Msymb-1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如下: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2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Figure GPA0000249221690000241
矩阵X的第一列表示第2k子载波,第二列表示第2k+1子载波,第一行表示第一层数据,第二行表示第二层数据,第三行表示第三层数据,第四行表示第四层数据。
若d(2k)与d(2k+2)为相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相同的数据,则所述第二数据中存在重复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若d(2k)与d(2k+2)为不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不同的数据,则所述第二数据中不存在重复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即为对每层复数调制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其中,所述预编码方式为:Y=WX,W为确定的所述预编码矩阵,X为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Y为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符号,分别对每层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天线端口数,列数为秩。
在完成预编码处理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资源块映射、OFDM信号产生处理并发送。其中,资源块映射处理由图3中的资源元素映射器执行,OFDM信号产生处理由图3中的OFDM信号产生器执行。资源元素映射器将预编码后的每层复数调制数据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中的资源元素(k,l)。OFDM信号产生器将资源元素映射器处理后的每层复数调制数据符号调制成时域OFDM数据符号。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图3中的天线端口发送OFDM信号产生器处理后的数据符号。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也可发送至其他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数据时,对数据进行OFDM解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网络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根据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确定的分集编码方式和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从而实现第一网络设备将与空频块编码类似的分集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既能获得SFBC分集增益又能获取预编码增益,提高了天线增益,进而降低空间损耗,提高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请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分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下述301和302的内容。
301,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具体的,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导频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导频信号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302,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提取测量到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将所述秩索引信息和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也可以非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发送的周期在此不做限定。目前,第二网络设备将测量到的所有信道状态信息全部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要信道状态信息中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即可,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或第二预设秩4,而目前的秩索引信息不仅可以是所述第一预设秩2或所述第二预设秩4,还可能是其它的秩,因此需要遍历多个秩再确定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秩,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秩就两个,可以在一定程序上节省操作时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均存储有所述预设预编码码本,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预编码码本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预编码码本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对应的预编码码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进而根据确定的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具体处理流程可参见图3。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由于传输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OFDM调制,因此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时,对所述处理后的数据进行OFDM解调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以使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分集编码方式和预编码矩阵,进而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将空频块编码与预编码相结合。
请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网络设备60包括信息接收单元601、方式确定单元602、矩阵确定单元603和传输处理单元604。
信息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方式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
矩阵确定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数据处理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图6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实施例,其基本思想和有益效果与图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网络设备70包括信息测量单元701和信息发送单元702。
信息测量单元701,用于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图7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实施例,其基本思想和有益效果与图5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6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图7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结合在一起,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02,接收机803、发射机804以及存储器805。其中,通信总线8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接收机803和发射机804统称为收发台,收发台在处理器801的控制下,完成基站的控制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用户设备通信信号的收发与移动平台之间通过空中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处理器801负责所有的移动通信接口管理,主要是无线信道的分配、释放和管理。处理器801调用存储器805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如图8所示,处理器801包括加扰模块、调制模块、分集模块、预编码模块、资源块模块和OFDM模块,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加扰、调制、两个矩阵、预编码、资源元素映射器、OFDM信号发生器。处理器801用于实现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式确定单元、矩阵确定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接收机803用于实现图6所示实施例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发射机用于将处理器801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天线端口发射给第一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的天线端口未在图8中标明。
请参见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例如CPU,至少一个通信总线902,输入设备903、输出设备904,存储器905、电源模块906和无线通信模块907。其中,通信总线9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输入设备903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还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命令并根据输入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第二网络设备的各种操作。输出设备904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设备904可以包括显示单元、音频输出模块、警报单元等等,未在图9中标明。电源模块906在处理器901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为通信总线902上的设备、模块、存储器905、处理器901等提供所需的电力。
其中,存储器905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处理器901通常控制第二网络设备的总体操作,例如,处理器901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
其中,处理器901用于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信息测量单元,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无线通信模块907用于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装置。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通信模块907用于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信息发送单元,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无线通信模块907还包括空中接口,未在图9中标明。所述空中接口用于第二网络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或第一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输分集系统,包括图6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图7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或包括至图8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图9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特征进行结合或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传输分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未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其中,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包括: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则确定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二预设秩4,则确定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加扰、调制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资源块映射、OFDM信号产生处理并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若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为d(2k),2k=0,1,...,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若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为d(2k),2k=0,1,...,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2k)与d(2k+2)为相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相同的数据,或者,d(2k)与d(2k+2)为不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不同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按照预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所述预编码方式为:Y=WX,W为所述预编码矩阵,X为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Y为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符号。
7.一种传输分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未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时确定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在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二预设秩4时确定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9.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未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
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秩索引信息确定分集编码方式,具体用于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则确定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若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二预设秩4,则确定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矩阵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传输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加扰、调制处理得到第一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资源块映射、OFDM信号产生处理并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为d(2k),2k=0,1,...,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分集编码方式为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为d(2k),2k=0,1,...,Msymb-1,Msymb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符号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d(2k)与d(2k+2)为相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相同的数据,或者,d(2k)与d(2k+2)为不同的数据且d(2k+1)与d(2k+3)为不同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按照预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所述预编码方式为:Y=WX,W为所述预编码矩阵,X为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Y为所述第三数据的数据符号。
15.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测量单元,用于根据导频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和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未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一预设秩2时确定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一分集编码方式,在所述秩索引信息为第二预设秩4时确定分集编码方式为第二分集编码方式,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分集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2=d(2k+1)
X2k+1,1=-(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或,所述第一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所述第二分集编码方式为:
X2k,1=d(2k) X2k+1,1=d(2k+1)
X2k,2=-(d(2k+1))* X2k+1,2=(d(2k))*
X2k,3=d(2k+2) X2k+1,3=d(2k+3)
X2k,4=-(d(2k+3))* X2k+1,4=(d(2k+2))*
X2k,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1,1表示第一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1))*;X2k+1,2表示第二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X2k,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X2k+1,3表示第三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3))*;X2k+1,4表示第四层数据在第2k+1个子载波映射的数据符号,对应于第一数据的数据符号(d(2k+2))*;第二数据的数据符号表示为X。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包括:
秩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秩索引信息;
矩阵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预设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
矩阵信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
17.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机、发射机、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传输分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或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
CN201680083366.7A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8781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6044 WO2017152405A1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1100A CN108781100A (zh) 2018-11-09
CN108781100B true CN108781100B (zh) 2021-06-22

Family

ID=59788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366.7A Active CN108781100B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0162B2 (zh)
EP (1) EP3419190A4 (zh)
CN (1) CN108781100B (zh)
WO (1) WO20171524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9190A4 (en) * 2016-03-10 2019-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733592B (zh) 2016-08-10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案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64260B (zh) * 2019-01-21 2023-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EP4017125A4 (en) * 2019-08-16 2023-01-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 SIGNA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SIGNA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522A (zh) * 2004-06-18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空间频率块编码/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89898A (zh) * 2007-06-25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延迟分集和空间频率分集的发送方法
WO2011043475A1 (ja) * 2009-10-09 2011-04-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891226A (zh) * 2011-10-18 2014-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秩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2956B2 (en) * 2000-11-06 2006-05-09 Hesham El-Gamal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space-time codes for block fading channels
US7336746B2 (en) * 2004-12-09 2008-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spatial spread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69473B (zh) * 2004-06-14 2011-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EP1766789B1 (en) 2004-06-22 2019-02-27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057417B (zh) 2004-09-03 2013-05-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发射分集方案进行空间扩展的设备和方法
KR100909539B1 (ko) 2004-11-09 2009-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다중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1829262B1 (en) * 2004-11-16 2018-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osed-loop rate control for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198460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for high throughput multiple antenna WLAN systems
US8345732B2 (en) * 2005-06-28 2013-01-01 Broadcom Corporation Feedback of channel information in a closed loop beam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525694A (ja) * 2006-01-31 2009-07-09 ビシーム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直交周波数領域変調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変調及び符号化レベル及び空間速度の選択
TWI440330B (zh) * 2006-04-25 2014-06-01 Lg Electronics Inc 利用混合自動請求操作中的資源來傳送資料的方法
US7944985B2 (en) * 2006-08-24 2011-05-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IM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 supporting downlink communication of single channel codewords
US8379738B2 (en) * 2007-03-16 2013-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able fast decoding of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code blocks
KR100913090B1 (ko) * 2007-06-13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US8009758B2 (en) * 2007-06-20 2011-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interleaving and channel-deinterlea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78299B (zh) * 2007-08-28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频编码的发射分集方法
US8320486B2 (en) * 2007-09-28 2012-11-27 Apple Inc.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ARQ in MIMO systems
US8553624B2 (en) * 2007-10-10 2013-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synchronous hybrid ARQ process indication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44797B2 (en) * 2008-03-25 2012-03-2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QI table for wireless MIMO networks
KR101507835B1 (ko) * 2008-05-08 2015-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 방법
WO2010015127A1 (en) * 2008-08-07 2010-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 diversity encoding
JP5455912B2 (ja) * 2008-08-12 2014-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8451932B2 (en) * 2009-02-23 2013-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codebook design for single user MIMO
WO2010103989A1 (ja) * 2009-03-10 2010-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1860948B (zh) * 2009-04-13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耗调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178658B2 (en) * 2009-05-06 2015-11-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interleaver and layer mapp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0137866A2 (ko) * 2009-05-26 2010-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정보를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1004161A (ja) * 2009-06-18 2011-01-06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923143B2 (en) * 2009-06-29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 loop channel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97655A (zh) * 2009-08-20 2011-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实现下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97649B (zh) 2009-08-21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675794B1 (en) * 2009-10-13 2014-03-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feedback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selection
US8917796B1 (en) * 2009-10-19 2014-12-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US8811518B2 (en) * 2009-11-02 2014-08-19 Pantech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receiver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53635B1 (ko) * 2010-01-28 2011-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릴레이 노드로 제어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782647B1 (ko) * 2010-01-28 2017-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인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US8213873B2 (en) * 2010-04-09 2012-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03864B1 (ko) * 2010-04-29 2017-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정보의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과, 제어정보의 수신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WO2011161946A1 (ja) * 2010-06-21 2011-1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再送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JP2012010205A (ja) * 2010-06-25 2012-01-12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1835326B1 (ko) * 2010-09-26 201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52824B1 (ko) * 2010-09-29 2017-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8675558B2 (en) * 2011-01-07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CQI definition for transmission mode 9 in LTE-advanced
CN102595469B (zh) * 2011-01-12 2016-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确定方法
WO2012129798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n loop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43209B (zh) * 2011-06-22 2015-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EP2727393B1 (en) * 2011-07-01 2018-09-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downlink channel
JP2013038666A (ja) * 2011-08-10 2013-02-21 Sharp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30083681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084238B2 (en) * 2011-09-12 2015-07-14 Blackberry Limited Searching space and operation for enhanced PDCCH in LTE systems
US9723496B2 (en) * 2011-11-04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a user equipment using blind detection
KR101691708B1 (ko) * 2012-01-17 2016-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08784B2 (en) * 2012-01-30 2014-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data including symbol mapping/demapping and related devices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425934B2 (en) * 2012-05-07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CN103973409A (zh) * 2013-01-31 2014-08-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预编码装置和包含该预编码装置的发射机
US9143212B2 (en) * 2013-02-25 2015-09-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on PUCCH for 4Tx MIMO
JP6302068B2 (ja) * 2013-09-04 2018-03-28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チャネル測定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基地局
US9923666B2 (en) 2014-10-01 2018-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coding in uplink multi-user MIMO and OFDMA transmissions
KR102381442B1 (ko) * 2015-01-23 2022-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전송모드 블라인드 검출 기법
US20160295426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200999B2 (en) * 2016-02-18 201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ind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 parameters in LTE system
EP3419190A4 (en) * 2016-03-10 2019-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733492B (zh) 2016-08-10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0224727A (zh) * 2016-08-12 2019-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信令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9522A (zh) * 2004-06-18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空间频率块编码/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89898A (zh) * 2007-06-25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延迟分集和空间频率分集的发送方法
WO2011043475A1 (ja) * 2009-10-09 2011-04-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3891226A (zh) * 2011-10-18 2014-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秩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20389A1 (en) 2019-01-17
CN108781100A (zh) 2018-11-09
EP3419190A1 (en) 2018-12-26
EP3419190A4 (en) 2019-01-02
WO2017152405A1 (zh) 2017-09-14
US10560162B2 (en)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0375B1 (ko) 개선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선형 조합 pmi 코드북 기반 csi 보고
CN113381849B (zh) 用于关于pucch的csi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RU2630378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по указателю матрицы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сторона приема и сторона передачи
CN107070512B (zh) 使用块对角矩阵进行预编码的方法
JP5127394B2 (ja) Mimoシステム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装置
CN102714647B (zh) 用于多粒度反馈的码本设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84629B (zh) 在mimo电信系统中使用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35054B (zh) 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KR101363969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정보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95149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9302220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U233748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частотно-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временного блочн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ости
US20110085588A1 (en) Method for precoding based on antenna grouping
KR20090025135A (ko)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부호어를 송수신하는방법
EP29654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book enhancement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AU2011245863A1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reporting modes
US10560162B2 (e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0050689A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EP3637713B1 (en) Nr uplink codeboo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KR20180112796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csi)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334591A1 (e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15090021A1 (zh) 波束质量信息反馈方法和系统
CN111757382B (zh)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KR101319878B1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와 스트림의 조합 표시방법
KR2019002202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피드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