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0945A -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0945A
CN108780945A CN201780017132.7A CN201780017132A CN108780945A CN 108780945 A CN108780945 A CN 108780945A CN 201780017132 A CN201780017132 A CN 201780017132A CN 108780945 A CN108780945 A CN 108780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module
antenna
bottom plate
opposed port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7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0945B (zh
Inventor
越正史
高井均
今井计裕
宇野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80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0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0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3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antenna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1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a shorting wall or a shorting pin at one end of th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两个天线间的隔离性的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具备:基板、被配置于基板的接地图案、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导电性的底板。第一天线被配置于基板的一端与接地图案之间,具有:与接地图案连接的接地部和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第二天线被配置于基板的另一端与接地图案之间,具有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底板具有:与第一天线对置的第一对置部、与第二天线对置的第二对置部、和与接地图案对置且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第三对置部。此外,底板在第三对置部,具有将底板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中的相比于第二对置部更靠近第一对置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天线的无线模块以及具备该无线模块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两个天线间配置两片导体板,在这两片导体板间的两个位置设置短路部件从而形成狭缝。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使该狭缝具有与狭缝天线同等的功能,从而提高两个天线间的隔离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3-703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具备两个天线并能够提高两个天线间的隔离性、并且能够扩大能确保隔离性的频带的无线模块以及具备该无线模块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公开中的无线模块具备:基板、被配置于基板的接地图案、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导电性的底板。第一天线被配置于基板的一端与接地图案之间,具有:与接地图案连接的接地部和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第二天线被配置于基板的另一端与接地图案之间,具有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底板具有:与第一天线对置的第一对置部、与第二天线对置的第二对置部、和与接地图案对置且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第三对置部。此外,底板在第三对置部,具有将底板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中的相比于第二对置部更靠近第一对置部的位置。
本公开中的无线模块能够提高两个天线间的隔离性,并且有效地扩大能够确保隔离性的频带。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D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的基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3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3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的基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5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基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7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基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9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9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无线模块的底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11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1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1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3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3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的底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15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相当于实施方式5中的无线模块的模型的数值解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电流强度分布图。
图17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7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8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8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无线模块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无线模块的底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实施方式7中的无线模块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后视图。
图21是将实施方式7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安装有无线模块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22是将实施方式7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安装有无线模块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存在省略必要以上详细的说明的情况。例如,存在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以及针对实质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的,并不意图通过这些来限定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主题。
此外,各附图是示意图,未必是严密地图示。此外,各附图中,存在针对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将说明省略或者简化的情况。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A~图2,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进行说明。
[1-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D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模块1的基板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表示x轴、y轴、z轴的3轴,将无线模块1的长边方向的轴设为x轴,将与x轴方向垂直并且与无线模块1的基板10的主面垂直的方向的轴设为z轴,将正交于x轴以及z轴的双方的轴设为y轴。以下使用的各附图中也同样地定义x轴、y轴以及z轴。但是,这些轴仅仅是方便表示,均不限定本公开。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是进行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的无线终端。无线模块1例如是基于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标准的无线终端。如图1A所示,无线模块1具备:基板10、接地图案20、第一天线30、第二天线40和底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1还具备:屏蔽壳体28、第一匹配电路81、第二匹配电路82、导电性螺钉70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1C所示,无线模块1还具备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26和热传导部件6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例如也可以是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方式、分集方式等的无线模块。
如图1B所示,基板10是形成有接地图案20、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并且安装有IC26的电路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0是矩形板状的电介质。基板10例如是玻璃环氧基板。如图1C所示,基板10具备:形成有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的第一主面11、和与第一主面11背对的第二主面12。
如图1A~图1C所示,接地图案20是被配置于基板10的布线图案。接地图案20形成于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以及第二主面12侧,各接地图案20经由充分数量的过孔电极(未图示)等而被相互导通。接地图案20例如由铜箔等的金属箔形成,被抗蚀剂16覆盖。抗蚀剂16是对形成于基板10的布线图案进行保护的绝缘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接地图案20具备设置在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的露出部21。此外,如图2所示,接地图案20还具备设置在基板10的第二主面12侧的露出部22。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是接地图案20之中、未被抗蚀剂16覆盖且露出到外部的部分。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第一主面11侧的接地图案20除了露出部21以外都被抗蚀剂16覆盖,设置在第二主面12侧的接地图案20除了露出部22以外都被抗蚀剂16覆盖。在基板10,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底板50经由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与接地图案20短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接地图案20具备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的结构例,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为了使接地图案20与底板50短路,接地图案20具备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的至少一方即可。但是,利用接地图案20具备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这两者且露出部21和露出部22相互在基板10的贯通孔13通过通孔处理而被连接的结构、以及通过过孔电极来使其相互短路的结构,能够提高接地图案20的电位的均匀性。
如图2所示,在基板10,在接地图案20的露出部22的中央部形成贯通孔13。如图1A~图1C所示,从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向贯通孔13插入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即导电性螺钉70。导电性螺钉70是具备螺钉部的导电性的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通过插入到贯通孔13的导电性螺钉70,底板50与基板10固定。进一步地,经由导电性螺钉70,接地图案20的露出部21与底板50短路。
IC26是被安装于基板10且与接地图案20连接的电路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IC26是包含功率放大器等的部件,例如,是无线LAN芯片。被IC26中包含的功率放大器放大的高频信号被提供给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IC26被屏蔽壳体28覆盖。屏蔽壳体28是对安装在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上的IC26进行覆盖的金属制箱状的导电性部件。屏蔽壳体28对电磁噪声从屏蔽壳体28的外部向内部的进入进行抑制,并且对在屏蔽壳体28的内部产生的电磁噪声向外部的泄漏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壳体28通过焊接等来与接地图案20连接。由此,基于屏蔽壳体28的电磁噪声阻断效果提高。另外,屏蔽壳体28也可以不仅覆盖IC26,还覆盖其他电路元件。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第一天线30是被配置于基板10的一端A1与接地图案20之间、且具备与接地图案20连接的第一接地部32以及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34的天线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30形成于基板10的x轴方向(换句话说基板10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A1与接地图案20之间。第一天线30例如由铜箔等的金属箔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30是PIFA(Planar Inverted-F Antenna:平面倒F形天线),与底板50组合来作为天线而发挥作用。第一天线30的谐振频率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约为2.4GHz。另外,第一天线30的图案形状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形状。第一天线30例如也可以是与多频带对应的多频带对应天线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一天线30被配置于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的结构例,但第一天线30也可以被配置于第二主面12侧。
第一天线30的第一接地部32是与接地图案20连接的接地点。第一主面11侧的接地图案20与第二主面12侧的接地图案20经由过孔电极等,在第一接地部32的尽可能附近导通。例如,从第一接地部32到过孔电极的距离被设定为无线模块1(第一天线30)中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的1/20程度以下。第一天线30可以与接地图案20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料等来与接地图案20连接。
第一天线30的第一供电部34是包含从IC26提供第一信号的供电点的部分。从IC26输出的高频信号经由第一匹配电路81而被提供给第一供电部34。第一天线30可以与构成第一匹配电路81的布线图案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料等来与该布线图案连接。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第二天线40是被配置于基板10的另一端A2与接地图案20之间且具备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44的天线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40形成于基板10的x轴方向(换句话说基板10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A2与接地图案20之间。第二天线40例如由铜箔等的金属箔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40是单极天线。另外,第二天线40的图案形状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形状。第二天线40例如也可以是PIFA或者多频带所对应的多频带对应天线等。第二天线40的谐振频率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约为2.4GHz。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二天线40被配置于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的结构例,但第二天线40也可以被配置于第二主面12侧。
第二天线40的第二供电部44是包含从IC26提供第一信号的供电点的部分。从IC26输出的高频信号经由第二匹配电路82而被提供给第二供电部44。第二天线40可以与构成第二匹配电路82的布线图案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料等来与该布线图案连接。
第一匹配电路81是用于对从IC26输出的高频信号的第一天线30中的反射进行抑制的阻抗匹配电路。向第一匹配电路81输入从IC26输出的高频信号。此外,第一匹配电路81向第一天线30的第一供电部34输出该高频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匹配电路81在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被配置于IC26与第一天线30之间。
第二匹配电路82是用于对从IC26输出的高频信号的第二天线40中的反射进行抑制的阻抗匹配电路。向第二匹配电路82输入从IC26输出的高频信号。此外,第二匹配电路82向第二天线40的第二供电部44输出该高频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匹配电路82在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被配置于IC26与第二天线40之间。
底板50是具有与第一天线30对置的第一对置部51、与第二天线40对置的第二对置部52和与接地图案20对置且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第三对置部53的导电性的板状部件。底板50还具备第一间隙形成部56以及第二间隙形成部57。底板50在第三对置部53,具有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51的位置。针对该短路点,后面进行叙述。底板50与第一天线30一起作为天线而发挥作用。
底板50具备用于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的结构。针对该结构,后面进行叙述。另外,底板50也可以作为将IC26中产生的热扩散的散热部件来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以及图1C所示,底板50具有折弯为凸状的形状。底板50例如由铝、铁或者各种金属的合金等的金属材料形成。
底板50的第一对置部51是与第一天线30对置配置的部分。这里,所谓“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对置”,并不仅仅限定于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不隔着基板10等而直接对置的结构。这其中也包含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之间存在基板10等的非导电性部件而对置的结构。例如,第一天线30被配置于基板10的第一主面11侧的结构、或者第一天线30被配置于第二主面12侧的结构均包含于底板50的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对置配置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对置部51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形状,与第一天线30以及基板10分离配置。换句话说,在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之间形成间隙。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之间的距离例如为无线模块1(第一天线30)中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的1/30以上且1/10以下程度。
底板50的第一间隙形成部56是被配置于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三对置部53之间且将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三对置部53连接的板状部分。第一间隙形成部56被配置于与基板10交叉的面内,从而在第一对置部51与第一天线30之间形成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形成部56被配置于相对于基板10大致正交的面内。
底板50的第三对置部53是与接地图案20对置并且与接地图案短路的板状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C以及图1D所示,底板50在第三对置部53还具备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54。如图1D所示,突起部54被配置于与接地图案20的露出部22对置的位置,被设置为与露出部22相接。由此,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
如图1D所示,在底板50,在与贯通孔13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55,从第一主面11侧将贯通孔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55。由此,底板50与基板10固定,并且经由导电性螺钉70来与接地图案20的露出部21短路。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中,底板50的突起部54以及螺钉孔55构成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中,通过具备以上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底板50容易地安装于基板10,并且能够提高准确度地使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中,使用导电性螺钉70来将底板50安装于基板10,因此能够将底板50与基板10容易地装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无线模块1,设置了四个突起部54以及螺钉孔55的合计五个位置的短路点,但设置于无线模块1的短路点的数量并不限定于该数量。例如,短路点也可以是一个。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无线模块1中,不需要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那样,设置两个位置的短路部件。
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位置、即露出部21以及露出部22的配置位置对包含第一天线30和底板50的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有较大影响。若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的短路点配置于第一接地部32的尽可能附近,则作为天线单元,可得到良好且稳定的辐射特性。例如,通过在无线模块1中采用露出部21与第一接地部32直接连结的结构、或者将从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的短路点到第一接地部32的距离设为无线模块1中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的1/20程度以下的结构,在无线模块1中可得到稳定的辐射特性。
第三对置部53的突起部54以外的部分与接地图案20分离规定的距离而被配置。该规定的距离例如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1/500以上且1/5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的距离为0.5mm左右。
底板50的第二对置部52是与第二天线40对置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对置部52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形状,与第二天线40以及基板10分离配置。换句话说,在第二对置部52与第二天线40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对置部52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距离例如为无线模块1(第二天线40)中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的1/30以上且1/10以下程度。
底板50的第二间隙形成部57是被配置于第二对置部52与第三对置部53之间且将第二对置部52与第三对置部53连接的板状部分。第二间隙形成部57被配置于与基板10交叉的面内,从而在第二对置部52与第二天线40之间形成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间隙形成部57被配置于相对于基板10大致正交的面内。
隔离物29是用于将基板10与底板50的第三对置部53的间隔稳定地维持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物29具有被折弯为大致U字型的板状的形状,一部分被插入到基板10与第三对置部53之间。隔离物29的被插入到基板10与第三对置部53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与基板10与第三对置部53的间隔为同等程度。由此,可稳定地维持基板10与第三对置部53的间隔。隔离物29由绝缘材料形成。隔离物29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
热传导部件60是被配置于底板50与IC26之间且将IC26中产生的热传导至底板50的部件。热传导部件60被配置于基板10的第二主面12与底板50之间的IC26所对置的位置。此外,热传导部件60被配置为与第二主面12以及底板50相接。热传导部件60例如使用材料而包含热传导性的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60由作为使用材料而包含硅酮等的散热橡胶形成。由此,由于热传导部件60具有弹性,因此能够提高与基板10以及底板50的紧贴性。因此,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减少基板10与底板50之间的热阻。
[1-2.底板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板50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板50如上所述,具备使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提高的结构。换句话说,具备能够减少从一个天线输出的电磁波对另一个天线进行干扰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50在第三对置部53,具有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52更接近于第一对置部51的位置。由此,从第一天线30的第一接地部32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的一部分流到底板50。这样,从第一天线30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减少,从而可减少流到接地图案20的第二天线40附近的电流。因此,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抑制从第一天线30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对第二天线40的影响。即,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此外,在无线模块1中,通过将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51t的电气长度设为规定的长度,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这里,使用图1A来对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51t的电气长度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50在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各边缘与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各边缘交叉的位置,具有四个顶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底板50的顶点是指底板50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B1的边缘与y轴方向上的端部C1的边缘交叉的位置的顶点51t(参照图1A、图1D)。
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顶点51t的电气长度被定义为:从该短路点到由该短路点向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底板50的边缘的垂线的垂足所对应点的距离(图1A以及图1D的箭头91所示的距离)、与从该点到顶点51t的底板50的边缘的长度的和。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示意性地表示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51t的电气长度,则该长度被视为图1A所示的箭头91、箭头92以及箭头93的长度的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50的四个突起部54以及螺钉孔55相当于短路点。在该情况下,所谓从短路点到顶点51t的电气长度,被定义为从顶点51t到各短路点的电气长度之中最短的电气长度。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通过将该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这里,所谓谐振波长的大致1/4,具体而言,是指谐振波长的1/8以上且3/8以下程度。关于该电气长度与两天线间的隔离性的相关的原因,推测为如下那样。
若第一天线30被供电,则在第一天线30与接地图案20中产生天线电流。在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顶点51t的电气长度为谐振波长的大致1/4的情况下,顶点51t成为电流的波节、短路点成为电流的波腹的驻波成立。由此,接地图案20中流过的天线电流被分散为朝向第二天线40侧的路径和朝向第一对置部51侧的路径,输入到第二天线40的电流减少。由此,在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顶点51t的电气长度为谐振波长的大致1/4的情况下,可推测为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的隔离性。
此外,发明人也发现,通过使底板50的第二天线40附近的部分的尺寸最佳化,能够提高无线模块1中的两天线间的隔离性。具体而言,发明人发现,通过将底板50的从第三对置部53的第二对置部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52的与第三对置部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从而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的隔离性。这里,所谓谐振波长的大致1/4,具体而言,是指谐振波长的1/8以上且3/8以下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示意性地表示该电气长度,该长度被表示为图1A以及图1C的箭头94所示的第二间隙形成部57的边缘的长度、与图1A以及图1C的箭头95所示的从第二对置部52的第三对置部53侧的边缘到与第三对置部53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长度的和。
这样,底板50在第二天线40附近,并未限定底板5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这是由于在第二天线40附近,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流到底板50的电流的朝向与底板5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大致平行,底板5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对该电流的影响较小。
如以上那样,在无线模块1中,通过底板50的尺寸被最佳化,能够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进一步地,该隔离性特性相比于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使用狭缝的技术中的隔离性特性,对于谐振波长的变化并不敏感。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中,能够在较宽的频带,确保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中,例如,也能够将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用于相互接近的频带。例如,也能够将第一天线30用作为约2.4GHz频带的Bluetooth(注册商标)用的天线,将第二天线40用作为约2.4GHz频带的无线LAN用的天线。
[1-3.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具备:基板、配置于基板的接地图案、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导电性的底板。第一天线被配置于基板的一端与接地图案之间,具有与接地图案连接的接地部和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第二天线被配置于基板的另一端与接地图案之间,具有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底板具有:与第一天线对置的第一对置部、与第二天线对置的第二对置部、和与接地图案对置并且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第三对置部。此外,底板在第三对置部,具有将底板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更靠近第一对置部的位置。
另外,无线模块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基板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接地图案20是接地图案的一个例子。第一天线30是第一天线的一个例子。第二天线40是第二天线的一个例子。底板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一端A1是基板的一端的一个例子。第一接地部32是接地部的一个例子。第一供电部34是第一供电部的一个例子。另一端A2是基板的另一端的一个例子。第二供电部44是第二供电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例子中,无线模块1具备基板10和被配置于基板10的接地图案20。无线模块1还具备被配置于基板10的一端A1与接地图案20之间、且具有与接地图案20连接的第一接地部32和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34的第一天线30。此外,无线模块1还具备被配置于基板10的另一端A2与接地图案20之间、且具有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44的第二天线40。此外,无线模块1还具备导电性的底板50,该导电性的底板50具有:与第一天线30对置的第一对置部51、与第二天线40对置的第二对置部52、和与接地图案20对置且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第三对置部53。底板50在第三对置部53具有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52更接近于第一对置部51的位置。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无线模块1中,从第一天线30的第一接地部32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的一部分流到底板50。这样,从第一天线30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减少,从而在无线模块1中,流到接地图案20的第二天线40附近的电流减少。因此,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在无线模块中,短路点也可以被配置于接地部的附近。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中,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一接地部32的附近。
由此,在无线模块1中,在包含第一天线30和底板50的天线单元,可得到良好的辐射特性。
在无线模块中,从短路点到底板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也可以为第一天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另外,顶点51t是底板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从将底板50与接地图案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51t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由此,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在无线模块,从第三对置部的第二对置部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的与第三对置部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也可以为第一天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从底板50的第三对置部53的第二对置部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52的与第三对置部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由此,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无线模块也可以还具备导电性的紧固部件,该导电性的紧固部件被配置于短路点,将基板与底板紧固。
另外,导电性螺钉70是导电性的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例子中,无线模块1还具备导电性螺钉70,该导电性螺钉70被配置于短路点,将基板10与底板50紧固。
由此,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在基板10稳定地固定底板50。此外,通过使用导电性螺钉70作为紧固部件,能够在基板10容易地装卸底板50。进一步地,通过使导电性螺钉70与接地图案20的露出部21接触,在无线模块1中,能够经由导电性螺钉70来使接地图案20与底板50短路。
在无线模块,第一天线也可以是PIFA(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第一天线30为PIFA。
在该情况下,在无线模块1中,第一天线30通过与底板50进行组合,来作为天线发挥作用。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的将底板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的位置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针对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2-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101的结构附图进行说明。
图3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1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1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3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1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101的基板1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3A所示,无线模块101具备:基板1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1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181、第二匹配电路82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3B所示,无线模块101还具备:底板150、导电性螺钉70和热传导部件60。
如图3A所示,接地图案120具备被设置于基板110的第一主面111侧的露出部121。此外,如图4所示,接地图案120还具备被设置于基板110的第二主面112侧的露出部122。露出部121以及露出部122是接地图案120之中未被抗蚀剂16覆盖而露出至外部的部分。露出部121以及露出部122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部121以及露出部122形成于基板1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
如图3B所示,基板110具备:形成有第一天线130以及第二天线40的第一主面111、和与第一主面111背对的第二主面112。此外,如图4所示,在基板110,在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以及露出部122的中央,形成贯通孔113。
基板110主要是第一天线130的第一供电部134以及第一接地部132的配置位置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基板10的第一天线30中的第一供电部34以及第一接地部32的配置位置不同。在基板110,第一天线130的第一接地部132与接地图案120中的露出部121以及露出部122的配置位置相匹配地,被配置于基板1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附近。另一方面,在基板110,第一天线130的第一供电部134被配置于基板1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以使得不与第一接地部132干扰。
第一匹配电路181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匹配电路81实质相同的电路。但是,在基板110中,第一匹配电路181的布局与实施方式1的基板10中的第一匹配电路81的布局不同。在基板110,第一匹配电路181被配置于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的配置位置不干扰的位置。此外,第一匹配电路181与第一天线130的第一供电部134的配置位置相匹配地,来设定输出部的位置。
底板150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底板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151、第二对置部152、第三对置部153、第一间隙形成部1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157(参照图3B)。此外,底板150在第三对置部153,具有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1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1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151的位置。
如图3C所示,底板150在第三对置部153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154。突起部154被配置于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2对置的位置,被设置为与露出部122相接。此外,在底板150,在与贯通孔113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155,从基板110的第一主面111侧将贯通孔1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155。由此,底板150被固定于基板110,并且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露出部122与突起部154被短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中,底板150的突起部154以及螺钉孔155构成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板150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底板50不同点在于: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以及露出部122的配置位置相匹配地,突起部154以及螺钉孔155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153中的第一对置部151侧的边缘方向的大致中央。这里,所谓该边缘方向,是指底板15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所谓该边缘方向的大致中央,是指从底板15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起为该宽度的10%左右的范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板150,第一对置部151的x轴方向的长度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对置部51的x轴方向的长度不同。针对第一对置部151的x轴方向的长度,后面进行叙述。
[2-2.底板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板1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50也与实施方式1的底板50同样地,在第三对置部153,具有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1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1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151的位置。由此,从第一天线130的第一接地部132流到接地图案120的电流的一部分流到底板150。由此,在无线模块101中,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能够提高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101中,也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设定从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1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151t(参照图3C)的电气长度。若示意性地表示该电气长度,则该长度被表示为图3A~图3C所示的箭头191、箭头192以及箭头193的长度的和。并且,该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1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进一步地,底板150的从第三对置部153的第二对置部1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152的与第三对置部1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为第一天线1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另外,该电气长度的长度被示意性地表示为图3B以及图3C的箭头94所示的距离与箭头95所示的距离的和。
通过这些结构,在无线模块10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被配置于底板15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因此,从该短路点到由该短路点向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底板150的边缘的垂线的垂足所对应的点的距离(图3A以及图3C的箭头191所示的距离)比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该距离(图1A以及图1D的箭头91所示的距离)长。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1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151t的电气长度也被设定为第一天线1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因此,从该垂线的垂足所对应的点到顶点151t的底板150的边缘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实施方式1的该长度短,该短了的距离为箭头191所示的距离比实施方式1中箭头91所示的距离长的部分所对应的距离。例如,在第一间隙形成部156的z轴方向的长度(图3B的箭头192所示的距离)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间隙形成部56的z轴方向的长度(图1C的箭头92所示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短底板150的第一对置部151的x轴方向的长度(图3B以及图3C的箭头193所示的距离)。由此,能够使无线模块101小型化。伴随于此,能够减少底板150所需要的成本。
[2-3.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1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基板1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接地图案120是接地图案的一个例子。第一天线130是第一天线的一个例子。底板1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接地部132是接地部的一个例子。第一供电部134是第一供电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1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1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1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无线模块中,短路点也可以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中的第一对置部侧的边缘方向的大致中央。
例如,在实施方式2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01中,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153中的第一对置部151侧的边缘方向的大致中央。
另外,所谓大致中央,例如可以被定义为露出部121或者露出部122被配置于包含该中央的位置。
由此,在无线模块101中,从将底板1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1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151t的电气长度之中,能够使从该短路点到底板150的边缘的电气长度(图3A以及图3C的箭头191所示的距离)相对较长。因此,在将从该短路点到顶点151t的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1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的情况下,能够使底板150的第一对置部151以及第一间隙形成部156小型化。由此,能够减少底板150所需的成本。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201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201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变形例所示的无线模块201的将底板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不同。以下,针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201,针对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2A-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2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2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B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2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C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2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6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201的基板2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5A所示,无线模块201具备:基板210、接地图案2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281、第二匹配电路82、隔离物29、导电性螺钉70、导电性螺钉70a以及导电性螺钉70b。此外,如图5B所示,无线模块201还具备底板250和热传导部件60。
如图5A所示,接地图案220具备设置于基板210的第一主面211侧的露出部221、露出部221a以及露出部221b。此外,如图6所示,接地图案220还具备设置于基板210的第二主面212侧的露出部222、露出部222a以及露出部222b。露出部221、露出部221a、露出部221b、露出部222、露出部222a以及露出部222b是接地图案220之中未被抗蚀剂16覆盖且在外部露出的部分。露出部221以及露出部222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露出部221a以及露出部222a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露出部221b以及露出部222b被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在本变形例中,露出部221、露出部221a以及露出部221b、还有露出部222、露出部222a以及露出部222b在基板2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
如图5B所示,基板210具备:形成有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的第一主面211、和与第一主面211背对的第二主面212。此外,如图6所示,在基板210,在接地图案220的露出部221以及露出部222的中央,形成贯通孔213,在露出部221a以及露出部222a的中央,形成贯通孔213a,在露出部221b以及露出部222b的中央,形成贯通孔213b。
第一匹配电路281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匹配电路81实质相同的电路。但是,在基板210中,第一匹配电路281的布局与实施方式1的基板10中的第一匹配电路81的布局不同。在基板210,第一匹配电路281被配置于与接地图案220的各露出部的配置位置不干扰的位置。此外,第一匹配电路281与第一天线30的第一供电部34的配置位置相匹配地,设定输出部的位置。
底板250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底板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251、第二对置部252、第三对置部253、第一间隙形成部2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257(参照图5B)。此外,底板250在第三对置部253,具有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2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2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251的位置。
此外,如图5C所示,底板250在接地图案220的露出部222所对应的位置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254,在露出部222a所对应的位置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254a,在露出部222b所对应的位置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254b。并且,分别设置为突起部254与露出部222相接,突起部254a与露出部222a相接,突起部254b与露出部222b相接。此外,如图5C所示,在底板250,在贯通孔213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255,在贯通孔213a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255a,在贯通孔213b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255b。并且,从基板210的第一主面211侧将贯通孔2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255,从基板210的第一主面211侧将贯通孔213a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a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255a,从基板210的第一主面211侧将贯通孔213b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b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255b。由此,底板250被固定于基板2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导电性螺钉70a以及导电性螺钉70b而与接地图案220的露出部221、露出部221a以及露出部221b短路,此外,露出部222与突起部254被短路,露出部222a与突起部254a被短路,露出部222b与突起部254b被短路。由此,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201中,底板250的突起部254、突起部254a、突起部254b、螺钉孔255、螺钉孔255a以及螺钉孔255b构成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
[2A-2.短路点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短路点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201中,在接地图案220的露出部222、露出部222a以及露出部222b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这些短路点在底板25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这样,无线模块201的短路点的个数以及位置也可以被适当地调整。由此,能够将从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2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边缘的电气长度设定为所希望的长度。
这里,在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201中,从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2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被设定。换句话说,若示意性地表示该电气长度,则该长度被定义为图5C的箭头291的长度、图5B的箭头292的长度与箭头293的长度的和。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201中,从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2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也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将从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2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边缘的电气长度设定为所希望的长度,能够将底板250的第一间隙形成部256的z轴方向的长度(图5B的箭头292所示的距离)以及第一对置部251的x轴方向的长度(图5B以及图5C的箭头293所示的距离)调整为所希望的长度。
[2A-3.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2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基板2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接地图案220是接地图案的一个例子。底板2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2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2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2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201中,通过调整接地图案220的各露出部的位置以及个数和底板250的突起部254的位置以及个数,可调整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的位置以及个数。
由此,在无线模块201中,从将底板250与接地图案2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2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边缘的电气长度被设定为所希望的长度。由此,在无线模块201中,将从该短路点到底板2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的情况下,能够将底板250的第一间隙形成部256以及第一对置部251的尺寸调整为所希望的大小。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301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301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变形例所示的无线模块301的将底板与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不同。以下,针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301,针对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2B-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3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3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3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7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3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301的基板31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7A所示,无线模块301具备:基板310、接地图案3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381、第二匹配电路82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7B所示,无线模块301还具备:底板350、导电性螺钉70和热传导部件60。
如图7A所示,接地图案320具备被设置于基板310的第一主面311侧的露出部321。此外,如图8所示,接地图案320还具备被设置于基板310的第二主面312侧的露出部322。露出部321以及露出部322是接地图案320之中未被抗蚀剂16覆盖且在外部露出的部分。在本变形例中,露出部322具有在基板3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形状。此外,露出部322被配置于包含露出部321所对置的区域的位置。
如图7B所示,基板310具备:形成有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的第一主面311、和与第一主面311背对的第二主面312。此外,如图8所示,在基板310,在接地图案320的露出部322的中央,形成贯通孔313。
第一匹配电路381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匹配电路81实质相同的电路。但是,在基板310中,第一匹配电路381的布局与实施方式1的基板10中的第一匹配电路81的布局不同。在基板310中,第一匹配电路381被配置于与接地图案320的露出部321的配置位置不干扰的位置。此外,第一匹配电路381与第一天线30的第一供电部34的配置位置相匹配地,设置输出部的位置。
底板350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底板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351、第二对置部352、第三对置部353、第一间隙形成部3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357(参照图7B)。此外,底板350在第三对置部353,具有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3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3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351的位置。
此外,如图7C所示,底板350在接地图案320的露出部322所对应的位置,具有单个或者多个突起部354。并且,突起部354被设置为与露出部322相接。突起部354的个数并不被特别限定,在本变形例中,底板350所具有的突起部354的数量为12个。此外,在底板350,如图7C所示,在贯通孔313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355。并且,从基板310的第一主面311侧将贯通孔3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355。由此,底板350被固定于基板3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320的露出部321短路,此外,露出部322与突起部354被短路。由此,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301中,底板350的突起部354以及螺钉孔355构成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
[2B-2.短路点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短路点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301中,接地图案320的露出部322具有在基板3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形状。此外,底板350在露出部322所对应的位置具有突起部354。这样,也可以适当地调整露出部322的形状以及与其对应的底板350的形状(突起部354的配置位置以及数量)。
这里,在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301中,从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3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被设定。换句话说,若示意性地表示该电气长度,则该长度被定义为图7C的箭头391的长度、图7B的箭头392的长度与箭头393的长度的和。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301中,从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3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也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模块1同样地,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将从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3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边缘的电气长度设定为所希望的长度,能够将底板350的第一间隙形成部356的z轴方向的长度(图7B的箭头392所示的距离)以及第一对置部351的x轴方向的长度(图7B以及图7C的箭头393所示的距离)调整为所希望的长度。
[2B-3.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3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基板3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接地图案320是接地图案的一个例子。底板3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3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3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3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301中,通过调整接地图案320的露出部322的形状以及底板350的突起部354的个数,能够调整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的位置以及个数。
由此,在无线模块301中,从将底板350与接地图案3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3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边缘的电气长度被设定为所希望的长度。由此,在无线模块301中,将从该短路点到底板3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的情况下,能够将底板350的第一间隙形成部356以及第一对置部351的尺寸调整为所希望的大小。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无线模块40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401是与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无线模块401的底板的形状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401,针对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3-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4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4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9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4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无线模块401的底板45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9A所示,无线模块401具备:基板1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1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181、第二匹配电路82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9B所示,无线模块401还具备:底板450、导电性螺钉70和热传导部件60。
底板450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底板1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451、第二对置部452、第三对置部453、第一间隙形成部4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457(参照图9B)。此外,底板450在第三对置部453,具有将底板4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4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4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451的位置。
此外,如图10所示,底板450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454。并且,突起部454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同样地,被设置为与露出部122(参照图4)相接。此外,在底板450,如图10所示,在为了穿过导电性螺钉70而设置于基板110的贯通孔113(参照图4)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455。并且,从基板110的第一主面111侧将贯通孔1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455。由此,底板450被固定于基板1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露出部122与突起部454被短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401中,底板450的突起部454以及螺钉孔455构成将底板4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此外,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401所具有的底板450在第二对置部452的第三对置部453侧的端部,沿着该端部的边缘的方向形成切口部45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401中,也与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地,将底板450的从第三对置部453的第二对置部4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452的与第三对置部4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1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由此,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底板450形成切口部458的情况下,上述的“第二对置部452的与第三对置部453相反的一侧的端”是指图10所示的第二对置部452的y轴方向上的端部D1。在该情况下,若示意性地表示上述的电气长度,则该长度被表示为图9B的箭头94所示的第二间隙形成部457的边缘的长度、图10的箭头495所示的切口部458的宽度、与箭头496所示的切口部458的长度的和。
因此,在无线模块401中,通过在底板450形成切口部458,能够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相比,缩小第二对置部452的x轴方向的尺寸。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无线模块401进一步小型化。
[3-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4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底板4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4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4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4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无线模块中,也可以在第二对置部的第三对置部侧的端部,沿着该端部的边缘的方向形成切口部。
另外,切口部458是切口部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3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401的底板450,在第二对置部452的第三对置部453侧的端部,沿着该端部的边缘的方向形成切口部458。
由此,在无线模块401中,在将底板450的从第三对置部453的第二对置部4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452的与第三对置部4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设为第一天线130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对置部452的x轴方向的尺寸相比于未形成切口部458的情况缩小。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无线模块401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是与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无线模块501在基板与底板之间插入电介质这方面,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针对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4-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1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无线模块5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1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无线模块5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1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无线模块5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11A所示,无线模块501具备:基板1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1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181和第二匹配电路82。此外,如图11B所示,无线模块501还具备:底板550、导电性螺钉70和电介质62。
底板550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底板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551、第二对置部552、第三对置部553、第一间隙形成部5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557(参照图11B)。此外,底板550在第三对置部553,具有将底板5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5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5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551的位置。
此外,如图11C所示,底板550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四个)突起部554。并且,突起部554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同样地,被设置为与露出部122(参照图4)相接。此外,在底板550,如图11C所示,在为了穿过导电性螺钉70而设置于基板110的贯通孔113(参照图4)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555。并且,从基板110的第一主面111侧将贯通孔1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555。由此,底板550被固定于基板1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露出部122与突起部554被短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中,底板550的突起部554以及螺钉孔555构成将底板5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电介质62是被配置于基板110与底板550之间的电介质。电介质62具有片状的形状,被配置于基板110与底板550的第三对置部553之间的短路点以外的区域。通过电介质62,能够调整配置于基板110的接地图案120与底板550之间的介电常数。该介电常数对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特性有影响。因此,在无线模块501中,通过调整该介电常数,能够调整两天线间的隔离性特性。在无线模块501中,例如根据底板550的尺寸等,来调整电介质62的介电常数以及尺寸等,从而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的隔离性特性。
[4-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5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底板5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5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5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5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无线模块也可以还具备被配置于基板与底板之间的电介质。
另外,电介质62是电介质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4所示的例子中,无线模块501还具备被配置于基板110与底板550之间的电介质62。
在无线模块501中,通过在基板110与底板550之间插入电介质62,能够调整被配置于基板110的接地图案120与底板550之间的介电常数。在无线模块501中,例如,根据底板550的尺寸等,调整电介质62的介电常数以及尺寸等,从而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特性。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是与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无线模块5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变形例所示的无线模块601不仅在基板与第三对置部之间,而且在基板与第一对置部之间、以及基板与第二对置部之间也插入电介质,这方面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不同。以下,针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针对实施方式1~4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4所示的无线模块5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4A-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6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6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如图12A所示,无线模块601具备:基板1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1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181和第二匹配电路82。此外,如图12B所示,无线模块601还具备:底板650、导电性螺钉70和电介质64。
底板650与实施方式4所示的底板5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651、第二对置部652、第三对置部653、第一间隙形成部6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657(参照图12B)。此外,底板650在第三对置部653,具有将底板6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6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6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651的位置。
此外,如图12B所示,底板650具有单个或者多个突起部654。并且,突起部654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同样地,被设置为与露出部122(参照图4)相接。此外,在底板650,在为了穿过导电性螺钉70而设置于基板110的贯通孔113(参照图4)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未图示)。并且,从基板110的第一主面111侧将贯通孔1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该螺钉孔。由此,底板650被固定于基板1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露出部122与突起部654被短路。由此,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中,底板650的突起部654以及螺钉孔构成将底板6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电介质64是被配置于基板110与底板650之间的电介质。如图12B所示,电介质64在基板110与底板650之间当中,被插入到短路点以外的几乎整体。换句话说,电介质64不仅被插入到基板110与第三对置部653之间,也被插入到基板110与第一对置部651之间以及基板110与第二对置部652之间。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中,通过这样电介质64,能够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模块501中的电介质62同样地,调整被配置于基板110的接地图案120与底板650之间的介电常数。通过调整该介电常数,在无线模块601中,也能够调整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特性。在无线模块601中,例如,根据底板650的尺寸等,调整电介质64的介电常数以及尺寸等,从而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的隔离性特性。
另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中,例如,也可以将底板650由配置于电介质64上的铜箔等的较薄的金属形成。
[4A-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4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6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底板6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6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6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6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电介质64是电介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示的例子中,无线模块601还具备被配置于基板110与底板650之间的电介质64。电介质64不仅被插入到基板110与第三对置部653之间,也被插入到基板110与第一对置部651之间、以及基板110与第二对置部652之间。
在无线模块601中,通过在基板110与底板650之间插入电介质64,能够调整被配置于基板110的接地图案120与底板650之间的介电常数。在无线模块601中,例如,根据底板650的尺寸等,调整电介质64的介电常数以及尺寸等,从而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特性。
此外,在无线模块601中,也能够将底板650由配置于电介质64上的铜箔等较薄的金属构成。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是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6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变形例所示的无线模块701在底板具备电抗元件这方面,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不同。以下,针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针对实施方式1~4以及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6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所示的无线模块6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4B-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3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7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3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7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的无线模块701的底板75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13A所示,无线模块701具备:基板1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130、第二天线40、第一匹配电路181和第二匹配电路82。此外,如图13B所示,无线模块701还具备:底板750、导电性螺钉70和电介质64。
底板750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所示的底板6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751、第二对置部752、第三对置部753、第一间隙形成部7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757(参照图13B)。此外,底板750在第三对置部753,具有将底板7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7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7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751的位置。
此外,如图14所示,底板750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754。并且,突起部754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同样地,被设置为与露出部122(参照图4)相接。此外,在底板750,在为了穿过导电性螺钉70而设置于基板110的贯通孔113(参照图4)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755。并且,从基板110的第一主面111侧将贯通孔113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755。由此,底板750被固定于基板1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露出部122与突起部754被短路。由此,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中,底板750的突起部754以及螺钉孔755构成将底板7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还在底板750具有电抗元件758以及电抗元件759。如图13B以及图14所示,电抗元件758是将第一对置部751与第一间隙形成部756之间连接的元件。如图13B以及图14所示,电抗元件759是将第二对置部752与第二间隙形成部757之间连接的元件。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中,能够通过电抗元件758来调整从将底板7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7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有效的电气长度。换句话说,在无线模块701中,能够在不改变底板750的物理尺寸的情况下,调整有效的电气长度。此外,同样地,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701中,能够通过电抗元件759来调整底板750的从第三对置部753的第二对置部7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752的与第三对置部7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有效的电气长度。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电感器来作为电抗元件758以及电抗元件759,在无线模块701中,能够使有效的电气长度比根据底板750的大小而定的物理长度长。或者,通过使用电容器作为电抗元件758以及电抗元件759,在无线模块701中,能够使有效的电气长度比根据底板750的大小而定的物理长度短。
[4B-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变形例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7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底板7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7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7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7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示的例子中,无线模块701在底板750具备电抗元件758以及电抗元件759。
由此,在无线模块701中,能够调整底板750中的有效的电气长度。换句话说,在无线模块701中,能够在不改变底板750的物理尺寸的情况下,调整有效的电气长度。在无线模块701中,例如,根据底板750的尺寸等,调整电抗元件758以及电抗元件759的特性,从而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1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特性。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是与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无线模块801在第一天线830以及第二天线840具有双频带所对应的形状这方面,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针对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5-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5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无线模块8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无线模块8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如图15A所示,无线模块801具备:基板8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830、第二天线840、第一匹配电路881、第二匹配电路882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15B所示,无线模块801还具备:底板850、导电性螺钉70和热传导部件60。
如图15B所示,基板810具备:形成有第一天线830以及第二天线840的第一主面811、和与第一主面811背对的第二主面812。此外,虽未图示,但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的基板110同样地,在基板810,在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的中央所对应的位置,形成贯通孔。
第一天线830具备:与接地图案120连接的第一接地部832、以及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834。第一天线83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一天线130不同。第一天线830具有双频带所对应的形状。换句话说,第一天线830具备:第一频带所对应的第一频带部836、和低于第一频带的频带即第二频带所对应的第二频带部838。由此,第一天线830能够对应于两个频带。第一频带例如是5GHz频带,第二频带例如是2.4GHz频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一天线830对应于上述的两个频带的结构例,但第一天线8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天线830也可以具备与三个以上的频带对应的结构。
第一匹配电路881是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一匹配电路181类似的电路。但是,第一匹配电路881对从IC26输出的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两个频带的信号的第一天线830中的反射进行抑制,这方面与第一匹配电路181不同。
第二天线84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二天线40不同。第二天线840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形状。换句话说,第二天线840具备:第一频带所对应的第一频带部846、和低于第一频带的频带即第二频带所对应的第二频带部848。由此,第二天线840能够对应于两个频带。
第二匹配电路882是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二匹配电路82类似的电路。但是,第二匹配电路882对从IC26输出的第一频带以及第二频带的两个频带的信号的第二天线840中的反射进行抑制,这方面与第二匹配电路82不同。
底板850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底板1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851、第二对置部852、第三对置部853、第一间隙形成部8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857(参照图15B)。此外,底板850在第三对置部853,具有将底板8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8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8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851的位置。
此外,如图15B所示,底板850具有单个或者多个突起部854。并且,突起部854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同样地,被设置为与在基板810的第二主面812设置的露出部(未图示)相接。此外,在底板850,在为了穿过导电性螺钉70而设置于基板810的贯通孔(未图示)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未图示)。并且,从基板810的第一主面811侧将贯通孔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该螺钉孔。由此,底板850被固定于基板8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设置于基板810的第二主面812的露出部与突起部854被短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中,底板850的突起部854以及螺钉孔构成将底板8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此外,在无线模块801的底板850中,也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底板150同样地,具备能够提高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840之间的隔离性的结构。底板850例如具备如下结构:能够提高针对第一天线830所对应的两个频带之中与第二天线840的干扰可能变得更大的谐振频率的隔离性。换句话说,底板850构成为从将底板8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到底板850的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为该谐振频率所对应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此外,底板850构成为从底板850的第三对置部853的第二对置部8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852的与第三对置部8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为该谐振波长的大致1/4。
通过这些结构,在无线模块801中,能够提高两天线间(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840之间)的隔离性。
[5-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8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基板8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天线830是第一天线的一个例子。第二天线840是第二天线的一个例子。底板8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接地部832是接地部的一个例子。第一供电部834是第一供电部的一个例子。第二供电部844是第二供电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8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8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8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无线模块中,第一天线可以具有双频带所对应的形状。
例如,在实施方式5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801,第一天线830具有双频带所对应的形状。
由此,无线模块801能够增大可对应的频带,并且能够提高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840之间的隔离性。
这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的效果进行说明。这里,使用附图来对相当于无线模块801的模型中的数值解析的结果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相当于实施方式5中的无线模块801的模型的数值解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电流强度分布图。
图16的(a)所示的电流强度分布图表示在向第一天线830提供第一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天线830、第二天线840以及接地图案120中流过的电流的强度分布。图16的(b)所示的电流强度分布图表示在向第一天线830提供第一信号的情况下,底板850中流过的电流的强度分布。
如图16的(a)以及(b)所示,第一天线830以及底板850的第一对置部851附近的电流强度较大,但第二天线840中的电流强度充分小到能够确保隔离性的程度。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中,能够提高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840之间的隔离性。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是与实施方式5中说明的无线模块8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变形例所示的无线模块901在第二天线为PIFA这方面,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不同。以下,针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针对实施方式1~5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无线模块8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5A-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7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9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7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的无线模块9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如图17A所示,无线模块901具备:基板9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830、第二天线940、第一匹配电路881、第二匹配电路982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17B所示,无线模块801还具备:底板850、导电性螺钉70和热传导部件6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主要第二天线94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无线模块801不同。
如图17B所示,基板910具备:形成有第一天线830以及第二天线940的第一主面911、和与第一主面911背对的第二主面912。此外,虽未图示,但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无线模块801的基板810同样地,在基板910,在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的中央所对应的位置,形成贯通孔。
如图17A所示,第二天线940是具备与接地图案120连接的第二接地部942以及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944的PIFA。第二天线940与第一天线830同样地,是与双频带对应的天线。第二天线940具备:第一频带所对应的第一频带部946、和低于第一频带的频带即第二频带所对应的第二频带部948。
第二匹配电路982与第二匹配电路882同样地,是对第二信号中包含的两个频带的信号的第二天线940中的反射进行抑制的电路。
[5A-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9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基板9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第二天线940是第二天线的一个例子。第二供电部944是第二供电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实施方式5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901中,第二天线940是PIFA。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中,如图16所示,第二天线940附近流过的电流强度也被充分抑制,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940之间的隔离性。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是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90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变形例所示的无线模块1001在底板1050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隔离性效果这方面,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不同。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针对实施方式1~5以及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的不同点。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示的无线模块9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6-1.结构]
首先,使用附图来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8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无线模块10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8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无线模块100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中的无线模块1001的底板105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如图18A所示,无线模块1001具备:基板910、接地图案120、IC26、屏蔽壳体28、第一天线830、第二天线940、第一匹配电路881、第二匹配电路982和隔离物29。此外,如图18B所示,无线模块1001还具备:底板1050、导电性螺钉70和热传导部件6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的底板105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901的底板850不同。
底板1050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示的底板850同样地,具有:第一对置部1051、第二对置部1052、第三对置部1053、第一间隙形成部1056和第二间隙形成部1057(参照图18B)。此外,底板1050在第三对置部1053,具有将底板10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该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1053中相比于第二对置部1052更靠近第一对置部1051的位置。
此外,如图18B以及图19所示,底板1050具有单个或者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1054。并且,突起部1054与实施方式2所示的无线模块101同样地,被设置为与设置于基板910的第二主面912的露出部(未图示)相接。此外,如图19所示,在底板1050,在为了穿过导电性螺钉70而被设置于基板910的贯通孔(未图示)所对应的位置设置螺钉孔1055。并且,从基板910的第一主面911侧将贯通孔贯通的导电性螺钉70的螺钉部被拧入螺钉孔1055。由此,底板1050被固定于基板910,经由导电性螺钉70而与接地图案120的露出部121短路,此外,设置于基板910的第二主面912的露出部与突起部1054被短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中,底板1050的突起部1054以及螺钉孔1055构成将底板1050与接地图案120短路的短路点。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所具有的底板1050具备用于起到与双频带对应的隔离性效果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底板1050的第一对置部1051,形成大致L字型的第一切口部1058。此外,在底板1050的第二对置部1052,也形成大致L字型的第二切口部1059。
在底板1050中,第一切口部1058形成底板1050的顶点。换句话说,不仅图19所示的顶点1051t,由第一切口部1058形成的顶点1058t也作为底板1050的最接近于短路部的顶点而发挥作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中,底板1050被形成为从短路点到顶点1051t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进一步地,底板1050被形成为从短路点到顶点1058t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通过底板1050具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隔离性效果。
具体而言,在无线模块1001中,底板1050被形成为:从短路点到从该短路点向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底板1050的边缘的垂线的垂足所对应的点的距离(图19的箭头891所示的距离)、与从该点到顶点1051t的底板1050的边缘的长度(图18B的箭头892所示的长度以及箭头893所示的长度的和)的和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此外,底板1050被形成为:从短路点到从该短路点向最接近于该短路点的底板1050的边缘的垂线的垂足所对应的点的距离(图19的箭头1091所示的距离)、与从该点到顶点1058t的底板1050的边缘的长度(图18B的箭头892所示的长度以及图19的箭头1093所示的长度的和)的和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此外,在底板1050中,第二切口部1059也形成底板1050的顶点。换句话说,图19所示的基于第二切口部1059的顶点1059t也作为底板1050的顶点而发挥作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中,底板1050被形成为底板1050的从第三对置部1053的第二对置部10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1052的与第三对置部1053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进一步地,底板1050被形成为底板1050的从第三对置部1053的第二对置部1052侧的端到第二对置部1052的顶点1059t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通过底板1050具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001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隔离性效果。
具体而言,在无线模块1001中,底板1050被形成为:图18B的箭头994所示的第二间隙形成部1057的边缘的长度与图19的箭头995所示的从第二对置部1052的第三对置部1053侧的边缘到与第三对置部1053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长度的和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此外,底板1050被形成为:图18B的箭头994所示的第二间隙形成部1057的边缘的长度与图19的箭头1095所示的从顶点1059t到第二对置部1052的第三对置部1053侧的边缘的长度的和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6-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模块具有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所示的无线模块实质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实质相同的效果。
另外,无线模块10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底板10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第一对置部1051是第一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二对置部1052是第二对置部的一个例子。第三对置部1053是第三对置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在无线模块中,第一天线也可以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形状,在第一对置部,也可以形成第一切口部。从短路点到第一切口部(由第一切口部形成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也可以为第一天线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另外,第一切口部1058是第一切口部的一个例子。顶点1058t是由第一切口部形成的顶点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6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001中,在第一对置部1051,形成第一切口部1058,从短路点到第一切口部1058(由第一切口部1058形成的顶点1058t)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由此,无线模块1001在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940之间,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隔离性效果。
此外,在无线模块,也可以在第二对置部,形成第二切口部。从第三对置部的第二对置部侧的端到第二切口部(由第二切口部形成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也可以为第一天线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另外,第二切口部1059是第二切口部的一个例子。顶点1059t是由第二切口部形成的顶点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6所示的例子中,在无线模块1001中,在第二对置部1052,形成第二切口部1059,从第三对置部1053的第二对置部1052侧的端到第二切口部1059(由第二切口部1059形成的顶点1059t)的电气长度为第一天线830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由此,无线模块1001在第一天线830与第二天线940之间,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隔离性效果。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101以及具备无线模块1101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101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实施方式7所示的无线模块1101的底板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不同,其他的结构实质一致。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模块1101和具备无线模块1101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模块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与该结构要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此外,针对实施方式1~6中说明的事项,适当地省略说明。
[7-1.结构]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实施方式7中的无线模块1101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后视图。
图21是将实施方式7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中安装有无线模块1101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22是将实施方式7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中安装有无线模块1101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另外,在图21以及图22中,为了对安装有无线模块1101的底座1192的剖面形状进行说明,表示底座1192的剖视图。
另外,在图20~图22中,将铅垂方向、即也是无线模块1101的长边方向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铅垂方向朝向设为x轴方向的正向。此外,将与x轴方向垂直、与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前面(换句话说,配置有显示画面的面)以及背面(换句话说,显示画面的背侧面)垂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
图20~图2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例如是电视机。图像显示装置1190具备:无线模块1101、安装有无线模块1101的底座1192、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195。显示部1195被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前面侧。
如图20所示,无线模块1101被配置于在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背面侧所配置的金属制的底座1192的y轴方向端部附近。由此,能够将无线模块1101配置于从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前面侧不能看到的位置。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无线模块1101被配置于底座1192的端部附近,能够增大从无线模块1101辐射的电磁波之中,在底座1192的端部从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背面侧向前面侧衍射的分量。另外,无线模块1101例如也可以被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底座1192的x轴方向端部附近。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无线模块1101的底板1150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底板50,还具备用于将无线模块1101安装于底座1192的安装部1159。在安装部1159,形成两个贯通孔(未图示),向着两个贯通孔分别插入螺钉76。两个螺钉76经由安装部1159,分别被拧入形成于底座1192的两个螺钉孔(未图示),从而底板1150被固定于底座1192。由此,无线模块1101被安装于底座1192。
在图像显示装置1190中,如图21、图22所示,无线模块1101的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被配置为相对于底座1192倾斜。即,在无线模块1101,底板1150形成为在安装部1159被安装于底座1192时,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即,基板10)相对于在底座1192中的安装部1159安装的面倾斜。换言之,在底板1150,安装部1159相对于第三对置部53(参照图1A、图1C)倾斜。
由此,在图像显示装置1190中,能够增大从无线模块1101辐射的电磁波之中,从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背面侧向前面侧传播的分量。
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1190中,底座1192中的安装有无线模块1101的部分的形状不是必须平坦,存在根据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构造而成为各种形状的情况。具体而言,如图21示例那样,存在底座1192在无线模块1101附近具备各种形状的凹凸部1193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1101的底板1150被配置于设置有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的基板10与底座1192之间。因此,最接近于底座1192的金属成为底板1150。由此,即使在底座1192具备凹凸部1193的情况下,在无线模块1101中,也可抑制基于凹凸部1193的形状的对电磁波的辐射特性的影响,在第一天线30以及第二天线40中能够得到一直稳定的辐射特性。
另外,在图20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中,在背面露出底座1192,但图像显示装置1190也可以具备覆盖底座1192以及无线模块1101的背面外罩。在该情况下,该背面外罩具有透过电磁波的结构。例如,该背面外罩由绝缘材料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无线模块1101的对象即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一个例子,示出了电视机,但图像显示装置1190并不限定于电视机。例如,图像显示装置1190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装置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1101除了底板1150具备安装部1159这方面,是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无线模块1实质相同的结构。但是,实施方式7所示的无线模块1101也可以是在实施方式2~6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任意一个的无线模块具备安装部1159的结构。
[7-2.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无线模块、安装该无线模块的底座、显示图像的显示部,该无线模块的底板被配置于基板与底座之间。
另外,图像显示装置1190是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无线模块1101是无线模块的一个例子。底座1192是底座的一个例子。显示部1195是显示部的一个例子。底板1150是底板的一个例子。基板10是基板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实施方式7所示的例子中,图像显示装置1190具备:无线模块1101、安装无线模块1101的底座1192、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195,底板1150被配置于基板10与底座1192之间。
以上那样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1190的从第一天线30的第一接地部32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的一部分流到底板1150。这样,通过从第一天线30流到接地图案20的电流减少,从而在无线模块1101中,流到接地图案20的第二天线40附近的电流减少。因此,在无线模块1101中,能够提高第一天线30与第二天线40之间的隔离性。
(其他实施方式)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实施方式1~7以及变形例。但是,本公开中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此外,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1~7或者各变形例中说明的结构要素组合,形成为新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示例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了在无线模块中,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形成于基板的第一主面侧的结构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例如,在无线模块中,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也可以形成于基板的第二主面侧。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了在无线模块中,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不被抗蚀剂覆盖地露出的结构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例如,也可以在无线模块中,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被抗蚀剂覆盖。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抗蚀剂来保护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了在无线模块中,使用导电性螺钉来将底板固定于基板,从而使基板的第一主面侧的接地图案与底板的导通更加稳定化的结构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例如,也可以在无线模块中,使用非导电性的螺钉。在本公开所示的无线模块中,即使使用非导电性的螺钉,也能够经由贯通孔、过孔电极等与第二主面侧的接地图案来使基板的第一主面侧的接地图案与底板导通。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了在无线模块中,在发热部件与底板之间具备热传导部件的结构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在无线模块中,热传导部件不是必须的。例如,底板与基板的抗蚀剂也可以直接相接。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中所述的结构要素中,不仅包含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结构要素,为了示例上述技术,也能够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不是必须的结构要素。因此,这些非必须的结构要素被记载于附图或详细的说明中,但不应直接认定为这些非必须的结构要素是必须的。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示例本公开中的技术,因此在权利要求书或者其均等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此外,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组合,设为新的实施方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气设备。具体而言,本公开能够应用于无线LAN终端、无线LAN路由器、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装置等。
-符号说明-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 无线模块
10、110、210、310、810、910 基板
11、111、211、311、811、911 第一主面
12、112、212、312、812、912 第二主面
13、113、213、213a、213b、313 贯通孔
16 抗蚀剂
20、120、220、320 接地图案
21、22、121、122、221、221a、221b、222、222a、222b、321、322 露出部
26IC
28 屏蔽壳体
29 隔离物
30、130、830 第一天线
32、132、832 第一接地部
34、134、834 第一供电部
40、840、940 第二天线
44、844、944 第二供电部
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1050、1150 底板
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1051 第一对置部
51t、151t、1051t、1058t、1059t 顶点
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1052 第二对置部
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1053 第三对置部
54、154、254、254a、254b、354、454、554、654、754、854、1054 突起部
55、155、255、255a、255b、355、455、555、755、1055 螺钉孔
56、156、256、356、456、556、656、756、856、1056 第一间隙形成部
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1057 第二间隙形成部
60 热传导部件
62、64 电介质
70、70a、70b 导电性螺钉
76 螺钉
81、181、281、381、881 第一匹配电路
82、882、982 第二匹配电路
91、92、93、94、95、191、192、193、291、292、293、391、392、393、495、496、891、892、893、994、995、1091、1093、1095 箭头
458 切口部
758、759 电抗元件
836、846、946 第一频带部
838、848、948 第二频带部
942 第二接地部
1058 第一切口部
1059 第二切口部
1159 安装部
1190 图像显示装置
1192 底座
1193 凹凸部
1195 显示部

Claims (13)

1.一种无线模块,具备:
基板;
接地图案,被配置于所述基板;
第一天线,被配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与所述接地图案之间,且具有与所述接地图案连接的接地部以及提供第一信号的第一供电部;
第二天线,被配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图案之间,且具有提供第二信号的第二供电部;和
导电性的底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天线对置的第一对置部、与所述第二天线对置的第二对置部、和与所述接地图案对置且与所述接地图案短路的第三对置部,
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三对置部,具有将所述底板与所述接地图案短路的短路点,
所述短路点被配置于相比于所述第二对置部更靠近所述第一对置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短路点被配置于所述接地部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从所述短路点到所述底板的最接近于所述短路点的顶点的电气长度为所述第一天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从所述第三对置部的所述第二对置部侧的端到所述第二对置部的与所述第三对置部相反的一侧的端的电气长度为所述第一天线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短路点被配置于第三对置部中的所述第一对置部侧的边缘方向的大致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无线模块还具备:导电性的紧固部件,被配置于所述短路点,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二对置部的所述第三对置部侧的端部,沿着该端部的边缘的方向形成切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对置部形成第一切口部,从所述短路点到所述第一切口部的电气长度为所述第一天线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具有与双频带对应的形状,
在所述第二对置部形成第二切口部,从所述第三对置部的所述第二对置部侧的端到所述第二切口部的电气长度为所述第一天线的两个谐振波长之中波长较短的谐振波长的大致1/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是平面倒F形天线PIFA。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其中,
所述无线模块还具备:电介质,被配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模块;
底座,安装所述无线模块;和
显示部,显示图像,
所述底板被配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底座之间。
CN201780017132.7A 2016-03-17 2017-02-15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780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3977 2016-03-17
JP2016053977 2016-03-17
PCT/JP2017/005482 WO2017159184A1 (ja) 2016-03-17 2017-02-15 無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0945A true CN108780945A (zh) 2018-11-09
CN108780945B CN108780945B (zh) 2021-05-18

Family

ID=5985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7132.7A Active CN108780945B (zh) 2016-03-17 2017-02-15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8746B2 (zh)
EP (1) EP3432419B1 (zh)
JP (1) JP6557872B2 (zh)
CN (1) CN108780945B (zh)
WO (1) WO20171591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561A (zh) * 2017-12-01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7810B2 (ja) * 2015-12-10 2021-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R3075484B1 (fr) * 2017-12-18 2021-10-15 Sagemcom Broadband Sas Antenne pour circuit imprime, circuit electronique et equipement electronique pourvus d'une telle antenne
FR3084779B1 (fr) * 2018-08-02 2022-01-2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d'antenne comportant au moins deux antennes a meme substrat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TWI734488B (zh) * 2020-05-21 2021-07-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天線模組
CN117136472A (zh) * 2022-02-18 2023-11-2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交互平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13152A1 (en) * 1989-04-18 1990-11-01 Novatel Communications Ltd. Duplexing antenna for portable radio transceiver
US20130234896A1 (en) * 2012-03-12 2013-09-12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Dual-band mimo antenna system
EP2662962A2 (de) * 2012-05-11 2013-11-13 Waltec Maschinen GmbH Nach dem Longitudinalflussprinzip ausgebildeter Linearmotor
CN10425330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EP2996193A1 (en) * 2014-09-15 2016-03-16 BlackBerry Limited A multi-antenna system for mobile handsets with a predominantly metal back s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1407A (en) * 1989-04-18 1993-07-27 Novatel Communications, Ltd. Duplexing antenna for portable radio transceiver
JP2004007243A (ja) * 2002-05-31 2004-01-08 Toshiba Corp 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US8947318B2 (en) * 2011-04-22 2015-02-03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Antenna apparatus
US9088069B2 (en) 2011-09-21 2015-07-21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5076019B1 (ja) * 2011-10-19 2012-11-2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と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502809B (zh) * 2012-05-11 2015-10-01 Acer Inc 通訊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13152A1 (en) * 1989-04-18 1990-11-01 Novatel Communications Ltd. Duplexing antenna for portable radio transceiver
US20130234896A1 (en) * 2012-03-12 2013-09-12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Dual-band mimo antenna system
EP2662962A2 (de) * 2012-05-11 2013-11-13 Waltec Maschinen GmbH Nach dem Longitudinalflussprinzip ausgebildeter Linearmotor
CN104253303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EP2996193A1 (en) * 2014-09-15 2016-03-16 BlackBerry Limited A multi-antenna system for mobile handsets with a predominantly metal back sid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561A (zh) * 2017-12-01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039561B (zh) * 2017-12-01 2020-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0945B (zh) 2021-05-18
EP3432419A1 (en) 2019-01-23
US10658746B2 (en) 2020-05-19
EP3432419A4 (en) 2019-03-20
JP6557872B2 (ja) 2019-08-14
WO2017159184A1 (ja) 2017-09-21
JPWO2017159184A1 (ja) 2019-01-24
EP3432419B1 (en) 2021-03-31
US20190089046A1 (en)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0945A (zh)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4018698B2 (ja) 広帯域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の広帯域アンテナを具備する通信装置
JP5731188B2 (ja) 携帯用端末機の内蔵型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用端末機
JP579431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201278A (ja) パターンアンテナ
JP2004159029A (ja) 無線装置
WO2021169700A1 (zh) 电子设备
TW201004028A (en)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same
TWM504361U (zh) 具有低被動相互調變的天線系統
US8963780B2 (en) Antenna module
CN113224503B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JP738174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14122712B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96565B (zh) 双极化天线阵列
TW200537747A (en) Antenna-integrated module suitable for miniaturization
CN11351755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352605A (zh) 无线模块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86507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6825429B2 (ja)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1438900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216961B (zh) 用于多宽带以及多极化通信的天线
WO2014203967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無線装置
CN106299610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658556A (zh) 无线通信设备
JP2012075021A (ja) 無線データ通信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