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9403B - 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9403B
CN108779403B CN201780016620.6A CN201780016620A CN108779403B CN 108779403 B CN108779403 B CN 108779403B CN 201780016620 A CN201780016620 A CN 201780016620A CN 108779403 B CN108779403 B CN 108779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
raw material
carbonaceous
oxidant
distribution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66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9403A (zh
Inventor
吉田章悟
木津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ow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79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9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46Gasification of granular or pulverulent flues in suspension
    • C10J3/48Apparatus; Plants
    • C10J3/52Ash-removing devices
    • C10J3/526Ash-removing devices for entrained flow gasif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46Gasification of granular or pulverulent flues in suspen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10J3/72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09Details of the feed, e.g. feeding of spent catalyst, inert gas or halogens
    • C10J2300/0903Feed preparation
    • C10J2300/0906Physical processes, e.g. shredding, comminuting, chopping, sor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6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 C10J2300/1625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with solids treatment
    • C10J2300/1628Ash post-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6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 C10J2300/1625Integration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with another plant or parts within the plant with solids treatment
    • C10J2300/1637Char combus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2300/00Detail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es
    • C10J2300/18Details of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e.g. loops, autothermal operation
    • C10J2300/1846Partial oxidation, i.e. injection of air or oxygen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6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CPP], or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
    • Y02E20/18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 e.g. combined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扩大可使用的含碳燃料的范围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气化炉(2),其具有燃烧段(20)以及气化段(21)并生成生成气体(10);以及煤焦供给机构,其从生成气体(10)分离出煤焦(12)并向燃烧段(20)供给,燃烧段(20)具有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以及煤焦用燃烧机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该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设定为,根据由下式[1]规定的气化段(21)的原料分配比(Rc),随着原料分配比(Rc)变大而减小由下式[2]规定的氧化剂分配比(Ro),原料分配比(Rc)=气化段用含碳原料供给量(Cr)/向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Ct)…[1];氧化剂分配比(Ro)=氧化燃烧段用含碳原料的氧化剂供给量(Oc)/向所述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Ot)…[2]。

Description

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含碳原料供给氧化剂而使其气化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使含碳原料气化的气化炉的气化成套设备。作为这种气化成套设备,例如有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以下,称为“IGCC系统”)。在IGCC系统中,通过气化炉使粉煤(含碳原料)气化,从而生成燃气轮机的燃料。
作为气化炉的方式,已知由燃烧室(燃烧段)以及减压器(气化段)构成的二段喷流床方式。
燃烧室是如下的部分:从含碳原料用的燃烧室喷烧器向炉内喷射氧化剂和含碳原料,并且从煤焦用的燃烧室喷烧器喷射氧化剂和从由气化炉生成的气体中分离、回收的煤焦,使含碳原料以及煤焦燃烧(包括部分燃烧)而生成高温气体。
减压器是如下的部分:从减压器喷烧器向炉内喷射含碳原料,使用由燃烧室生成的高温气体使含碳原料产生热解以及气化反应。
作为关于这种二段喷流床方式的气化炉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以下,对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作为参考,用括号表示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
在专利文献1(参照权利要求4等)所公开的技术中,根据粉煤的性状而改变气化段的粉煤分配比(R/T),以能够满足气化炉的稳定运转所需的各种阈值条件。粉煤分配比(R/T)是指,“粉煤向气化段的供给量(R)”与“将粉煤向燃烧段的供给量(C)以及粉煤向所述气化段的供给量(R)合计而得到的总粉煤供给量(T)”之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0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IGCC系统等气化炉成套设备中使用的煤受煤种类、产地限制,其煤性状也处于狭窄范围内。但是,今后,若气化炉成套设备日益普及,则可以预料所使用的煤种类的多样化、以及煤性状的范围的扩大。在使用生物质作为原料的气化炉成套设备中,同样也可以预料生物质的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原料性状的范围的扩大。因此,对于气化炉,逐渐谋求能够应对比以往大的原料性状(煤性状)范围。
为了能够在较大的原料性状(煤性状)的范围内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与原料性状(煤性状)的范围变大相应地,粉煤分配比的变化幅度也变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扩大可使用的含碳燃料的范围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燃烧段以及气化段的气化炉、煤焦供给机构、原料分配比调整阀、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以及控制装置。
在此,所述气化炉从所述燃烧段向炉内供给氧化剂、煤焦以及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而生成高温气体,从所述气化段向所述炉内供给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从而利用所述高温气体使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产生热解以及气化反应而生成生成气体。而且,所述燃烧段具有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以及煤焦用燃烧机构,从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和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从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和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所述煤焦供给机构从所述生成气体分离出所述煤焦并向所述燃烧段供给。
所述原料分配比调整阀调整由下式[1]规定的原料分配比。
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调整由下式[2]规定的氧化剂分配比。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该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分别控制所述原料分配比调整阀的开度和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的开度,并设定为随着所述原料分配比增大而减小所述氧化剂分配比。
原料分配比=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的供给量/向所述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1];
氧化剂分配比=用于氧化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的氧化剂的供给量/向所述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2]。
(2)也可以为,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所述含碳原料的原料性状的原料性状输入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根据所述原料性状来设定所述原料分配比的原料分配比设定机构。
(3)优选为,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能够向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向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4)优选为,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能够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的所述供给量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向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5)优选为,在所述含碳原料的灰分含有率大于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与所述灰分含有率为所述规定含有率以下的情况相比而所述非活性气体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的供给量减少、且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6)也可以为,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所述灰分含有率的灰分含有率输入机构。
(7)优选为,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截止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的截止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所述截止机构的动作的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在从所述输入机构输入有表示所述灰分含有率大于所述规定含有率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截止机构的动作,截止所述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为设定氧化剂分配比的方法,并且为在含碳原料气化系统中进行氧化剂的供给的氧化剂供给方法,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具有燃烧段及气化段的气化炉、以及煤焦供给机构,所述氧化剂供给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原料分配比设定步骤和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步骤。
在此,所述气化炉从所述燃烧段向炉内供给氧化剂、煤焦以及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而生成高温气体,从所述气化段向所述炉内供给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从而利用所述高温气体使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产生热解以及气化反应而生成生成气体。而且,所述燃烧段具有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以及煤焦用燃烧机构,从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和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从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和煤焦用的氧化剂。
所述煤焦供给机构从所述生成气体分离出所述煤焦并向所述燃烧段供给。
在所述原料分配比设定步骤中,设定由下式[3]规定的原料分配比。
在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步骤中,设定为随着所述原料分配比增大而减小由下式[4]规定的所述氧化剂分配比。
原料分配比=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的供给量/向所述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3];
氧化剂分配比=用于氧化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的氧化剂的供给量/向所述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4]。
(9)优选为,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具备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在该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中,在所述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向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
(10)优选为,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具备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在该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中,在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的所述供给量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11)优选为,在所述含碳原料的灰分含有率大于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与所述灰分含有率为所述规定含有率以下的情况相比而减少所述非活性气体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
(12)优选为,在所述灰分含有率大于所述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截止所述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对于气化段的原料分配比,设定燃烧段的含碳原料的氧化剂分配比、以及燃烧段中的用于氧化含碳原料的氧化剂的供给量。因此,能够与含碳原料的燃料性状无关地,将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的空气比设定为稳定地维持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的火焰。
由此,能够扩大可使用的含碳原料的种类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含碳原料气化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定用映射表的示意图,图2A是用于根据燃料比F设定粉煤分配比Rc的映射表,图2B是用于根据粉煤分配比Rc设定氧化剂分配比Ro的映射表。
图3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含碳原料气化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定用映射表的示意图,并且是用于对设置于非活性气体供给管的截止阀的开闭条件进行说明的映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应用于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煤气化系统的例子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并不表示排除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各种变形、技术应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取舍选择、或者适当地组合。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供给量”在未进行特别的说明的情况下是指单位时间的供给重量。
[1.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1-1.煤气化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含碳原料气化系统)100设置于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以下,也称为“IGCC系统”)。
煤气化系统100采用将空气作为氧化剂而生成生成气体的空气燃烧方式,由气体精制装置精制后的生成气体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而向燃气轮机供给(气体精制装置以及燃气轮机均省略图示)。即,配备有煤气化系统100的IGCC系统是空气燃烧方式(吹送空气)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
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煤气化系统100构成为具备粉煤供给装置1、气化炉2、气体冷却器3、旋风分离器4、煤焦供给装置5、空气分离装置6、控制装置7以及输入装置(输入机构)70。
粉煤供给装置1将煤8′干燥、粉碎而制造粉煤(含碳原料)8。作为搬运用气体的非活性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氮,以下,也称为“氮”)9a从后述的空气分离装置6经由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a供给至粉煤供给装置1。由粉煤供给装置1制造的粉煤8通过该非活性气体9a经由粉煤供给管18以及该粉煤供给管18分支而成的粉煤供给管18A、18B等而向气化炉2内搬运。
作为生成气体(燃气轮机燃料)的原料,粉煤8以及后述的煤焦12被供给至气化炉2。气化炉2将经由氧化剂供给管19等而供给的富氧空气(以下,也称为“氧化剂”)9c作为氧化剂而将粉煤8以及煤焦12气化从而制造生成气体10。
富氧空气9c通过将从燃气轮机设备30供给的压缩空气9、以及从空气分离装置6供给的氧9b混合而生成。即,压缩空气9经由氧化剂供给管19′而被供给至空气分离装置6,经由氧供给管19b而向氧化剂供给管19供给从压缩空气9分离出的氧9b,从而生成富氧空气9c。氧化剂9c经由氧化剂供给管19以及该氧化剂供给管19分支而成的氧化剂供给管19A、19B等而向气化炉2内供给。
另外,在空气分离装置6中,压缩空气9被分离为氧9b和氮9a,该氮9a如上述那样作为粉煤8的搬运气体以及如后述那样作为煤焦12的搬运气体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详细情况后述,燃气轮机设备30具备燃气轮机、将压缩空气9向氧化剂供给管19、19′供给的压缩机、以及发电机(燃气轮机、压缩机以及发电机均省略图示)。
由气化炉2生成的生成气体10在被设置在气化炉2内的热交换器即气体冷却器3冷却后,从气化炉2的上部经由气体管道50而向旋风分离器4供给。生成气体10包含以未燃碳以及灰为主要成分的煤焦12,通过旋风分离器4从生成气体10中分离出煤焦12。从生成气体10分离出的煤焦12因重力而从旋风分离器4落下,经由煤焦配管60回收至由碳瓶、料斗构成的煤焦供给装置5。作为搬运用气体的非活性气体9a从空气分离装置6经由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a而被供给至煤焦供给装置5。向煤焦供给装置5回收的煤焦12利用该非活性气体9a而经由煤焦供给管61向气化炉2返回。
这样,由旋风分离器4和煤焦供给装置5构成本发明的煤焦供给机构。
返回至气化炉2的煤焦12与粉煤8一起作为生成气体10的原料而使用。
另一方面,通过旋风分离器4而分离出煤焦12的生成气体11经由气体管道52而向构成IGCC系统的后段的设备(省略图示)供给。
生成气体11在通过其后段的设备精制后,向所述燃气轮机设备30供给。生成气体11作为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中的燃料而使用,使从被所述燃气轮机驱动的所述压缩机供给的压缩空气作为燃烧空气而燃烧。由此,生成燃烧气体,通过该燃烧气体驱动所述燃气轮机、以及与所述燃气轮机连结的所述发电机,从而进行发电。
从所述燃气轮机排出的废气向废热回收锅炉(以下,也称为“HRSG”)供给,在作为生成蒸汽(包括再热蒸汽)的热源而使用后,向大气排出。由HRSG生成的蒸汽向蒸汽轮机供给。所述蒸汽轮机与所述燃气轮机以及所述发电机同轴地连结,与所述燃气轮机一起驱动与所述蒸汽轮机连结的所述发电机,从而进行发电。
另外,所述压缩机如上述那样将压缩空气9向氧化剂供给管19、19′供给。
控制装置7进行煤气化系统100的各种控制。另外,从输入装置70向控制装置7输入与煤8′相关的性状等各种信息。
[1-2.煤气化系统的主要部分结构]
如图1所示,气化炉2构成为具备燃烧室(燃烧段)20以及减压器(气化段)21的二段喷流床气化炉。燃烧室20使粉煤8以及煤焦12燃烧(包括部分燃烧)而生成高温气体,并且使粉煤8以及煤焦12分别所含有的灰分熔融。减压器21通过由燃烧室20生成的高温气体对粉煤8进行加热而产生热解以及气化反应,从而生成生成气体10。需要说明的是,由燃烧室20熔融的灰分作为炉渣而从气化炉2的下部的炉渣孔(省略图示)排出。
以下,对燃烧室20以及减压器21进一步进行说明。
在燃烧室20设置有粉煤用的燃烧室喷烧器(以下,也称为“燃烧室粉煤喷烧器”或者“喷烧器”)20A、以及煤焦用的燃烧室喷烧器(以下,也称为“煤焦喷烧器”或者“喷烧器”)20B。
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沿着气化炉2的周向而设置有规定个数(以下,也称为“喷烧器个数”)Nc,同样地,煤焦喷烧器20B沿着气化炉2的周向设置有规定个数(以下,也称为“喷烧器个数”)Nch。
即,本发明的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构成为具备规定个数Nc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并且本发明的煤焦用燃烧机构构成为具备规定个数Nch的煤焦喷烧器20B。
在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单独地连接有粉煤分配管18A′。粉煤分配管18A′是从粉煤供给管18分支的燃烧室20用的粉煤供给管18A进一步向每个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分支而成的构件。另外,在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单独地连接有氧化剂分配管(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19A′。氧化剂分配管19A′是从氧化剂供给管19分支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用的氧化剂供给管19A进一步向每个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分支而成的构件。
由此,从粉煤分配管18A′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单独地供给粉煤8(包括作为搬运用气体的非活性气体9a),并且从氧化剂分配管19A′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单独地供给氧化剂9c。
在各煤焦喷烧器20B单独地连接有煤焦分配管61′。煤焦分配管61′是煤焦供给管61向每个煤焦喷烧器20B分支而成的构件。另外,在各煤焦喷烧器20B单独地连接有氧化剂分配管(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19B′。氧化剂分配管19B′是从氧化剂供给管19分支的煤焦喷烧器20B用的氧化剂供给管19B向每个煤焦喷烧器20B分支而成的构件。
由此,从煤焦分配管61′向各煤焦喷烧器20B供给煤焦12(包括作为搬运用气体的非活性气体9a),并且从氧化剂分配管19B′向各煤焦喷烧器20B单独地供给氧化剂9c。
在减压器21设置有规定个数(以下,也称为“喷烧器个数”)Nr的粉煤用的减压器喷烧器(以下,也称为“减压器粉煤喷烧器”或者“喷烧器”)21A。在各减压器粉煤喷烧器21A单独地连接有粉煤分配管18B′,从粉煤分配管18B′单独地供给粉煤8(包括作为搬运用气体的非活性气体9a)。粉煤分配管18B′是从粉煤供给管18分支的减压器21用的粉煤供给管18B进一步向每个减压器粉煤喷烧器21A分支而成的构件。
而且,在粉煤供给管18A设置有流调阀18VA,在粉煤供给管18B设置有流调阀18VB。在煤焦供给管61设置有流调阀61V。在氧化剂供给管19A设置有流调阀19VA,在氧化剂供给管19B设置有流调阀19VB。
通过控制上述各流调阀18VA、18VB、61V、19VA、19VB的开度,从而能够控制粉煤8或煤焦12或氧化剂9c向喷烧器20A、20B、21A的供给量。
由控制装置7分别进行上述各流调阀18VA、18VB、61V、19VA、19VB的开度控制。
从输入装置70向控制装置7输入粉煤分配比(原料分配比)Rc,或者在控制装置7中预先存储有粉煤分配比Rc。控制装置7分别控制流调阀18VA、18VB的各开度,以便成为该粉煤分配比Rc。即,通过流调阀18VA、18VB构成本发明的原料分配比调整阀。
粉煤分配比Rc是由下式[1]表示的参数。在下式[1]中,“Cr”是“减压器21用的粉煤8的供给量”,相当于本发明的“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的供给量”(以下,称为“减压器粉煤供给量”)。
“Cc”是“燃烧室20用的粉煤8的供给量”(以下,称为“燃烧室粉煤供给量”)。
“Ct”是“减压器粉煤供给量Cr与燃烧室粉煤供给量Cc的合计量、即向气化炉2供给的粉煤的总供给量”,相当于本发明的“向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以下,称为“粉煤总供给量”)。
即,粉煤分配比Rc是减压器粉煤供给量Cr相对于粉煤总供给量Ct的比率。
Rc=Cr/Ct=Cr/(Cr+Cc)…[1]
粉煤分配比Rc根据煤性状(原料性状)而有所不同,例如如图2A所示,具有燃料比F越高则粉煤分配比Rc越大的倾向。即,燃料比F越高,则减压器粉煤供给量Cr的比率越高。
存储于控制装置7的粉煤分配比Rc能够修正,粉煤分配比Rc在IGCC系统的设计阶段根据事先得到的煤性状而预先研究设定,但也可以通过试运转而适当修正(原料分配比设定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向各减压器粉煤喷烧器21A供给的粉煤供给量为使减压器粉煤供给量Cr除以喷烧器个数Nr而得到的量(=Cr/Nr),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的粉煤供给量为使燃烧室粉煤供给量Cc除以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个数Nc而得到的量(=Cc/Nc)。
另外,控制装置7具备设定氧化剂分配比Ro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部(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72。而且,控制装置7分别控制各流调阀19VA、19VB的开度,以便成为该氧化剂分配比Ro。即,通过流调阀19VA、19VB构成本发明的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
氧化剂分配比Ro是由下式[2]表示的参数。在下式[2]中,“Oc”是“用于氧化燃烧室20用的粉煤8的氧化剂的供给量”,相当于本发明的“用于氧化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以下,称为“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
“Och”是“用于氧化煤焦12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以下,称为“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
“Ot”是“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与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的合计量、即向燃烧室20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相当于本发明的“向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以下,称为“氧化剂总供给量”)。
即,氧化剂分配比Ro是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相对于向燃烧室20供给的氧化剂总供给量Ot的比率。
Ro=Oc/(Oc+Och)=Oc/Ot…[2]
需要说明的是,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的氧化剂供给量为使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除以喷烧器个数Nc而得到的量(=Oc/Nc),向各煤焦喷烧器20B供给的氧化剂供给量为使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除以煤焦喷烧器20B的个数Nch而得到的量(=Och/Nch)。
氧化剂分配比设定部72例如按照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7的图2B所示的设定用映射表来设定氧化剂分配比Ro,以使得粉煤分配比Rc越高则越降低氧化剂分配比Ro。
减压器21不被供给氧化剂63,因此与燃烧室20相比,容易生成以未燃碳为主要成分之一的煤焦12。因此,粉煤分配比Rc越高,则煤焦12的生成量越多,进而,煤焦12的氧化所需的氧化剂9c的量也越多。与此同时,粉煤分配比Rc越高,则燃烧室粉煤供给量Cc越少。于是,粉煤分配比Rc越高,则越降低氧化剂分配比Ro,降低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与之相应地,增多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
反之,粉煤分配比Rc越低,则煤焦12的生成量越少并且燃烧室粉煤供给量Cc增多,因此增大氧化剂分配比Ro,减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与之相应地,增多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
另外,在图2B所示的设定用映射表中,与粉煤分配比Rc的大小无关地,以稳定地维持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中的火焰的方式设定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空气比。在此,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空气比是指“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的氧供给量”与“使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的粉煤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氧量”之比。
[1-3.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设计阶段以及试运转阶段,以煤8′的煤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燃料比F)为基准而设定粉煤分配比Rc(原料分配比设定步骤)。然后,通过控制装置7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部72,根据该粉煤分配比Rc来设定氧化剂分配比Ro(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步骤)。氧化剂总供给量Ot根据煤8′的性状、煤气化系统100的负载等而决定,因此由上式[2]可知,若设定了氧化剂分配比Ro,则根据氧化剂总供给量Ot和氧化剂分配比Ro,来决定向燃烧室20供给的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设定值)、以及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的氧化剂供给量(设定值)。
因此,能够与煤8′的煤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燃料比F)无关地,以稳定地维持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火焰的方式设定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空气比。
由此,能够扩大可使用的煤的种类的范围。
[2.第二实施方式]
[2-1.主要部分结构]
参照图3以及图4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含碳原料气化系统)100A的主要部分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100A中,在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氧化剂9c的氧化剂供给管19A中,在比流调阀19VA靠氧化剂9c的流通方向上游侧的位置连接有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c。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c从与空气分离装置6连接的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a分支,在该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c设置有截止阀19VC。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非活性气体9a。因此,通过具备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c以及截止阀19VC从而构成本发明的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
同样地,在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氧化剂9c的氧化剂供给管19B中,在比流调阀19VB靠氧化剂9c的流通方向上游侧的位置连接有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d。该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d从与空气分离装置6连接的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a分支,在该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d设置有截止阀19VD。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非活性气体9a。因此,通过具备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d以及截止阀19VD从而构成本发明的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
控制装置7A除氧化剂分配比设定部72以外,还具备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73。
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73从氧化剂分配比设定部72取得粉煤氧化用的氧化剂分配比Ro,根据该氧化剂分配比Ro来控制截止阀19VC、19VD的开闭阀(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示出截止阀19VC、19VD均关闭的状态)。
参照图4具体地进行说明,在氧化剂分配比Ro大于规定值Roc的情况(Ro>Roc)下、即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大于与规定值Roc对应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73将截止阀19VC设为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氧化剂分配比Ro为规定值Roc以下的情况(Ro≤Roc)下、即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73将截止阀19VC设为打开状态。
另外,在氧化剂分配比Ro小于规定值Roch的情况(Ro<Roch)下、即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大于与规定值Roch对应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73将截止阀19VD设为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氧化剂分配比Ro为规定值Roch以上的情况(Ro≥Roch)下、即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73将截止阀19VD设为打开状态。
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2-2.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100A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根据煤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煤的燃料比F)而将粉煤分配比Rc设定得较高,其结果是,在燃烧室粉煤供给量Cc变少而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截止阀19VC打开而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非活性气体9a。(以上为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另一方面,根据煤性状而将粉煤分配比Rc设定得较低,其结果是,在向燃烧室20供给的煤焦供给量变少而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截止阀19VD打开,经由流调阀19VB而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非活性气体9a。(以上为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
由此,即使在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Oc变少而氧化剂9c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供给量低于各流调阀19VA的控制范围的情况下,由于向氧化剂9c供给非活性气体9a,因此也能够将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流量(氧化剂9c的流量与非活性气体9a的流量的合计)设在各流调阀19VA的控制范围内。因此,通过考虑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的氧浓度而控制流调阀19VA的开度,能够将向各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供给的氧供给量以及向燃烧室20供给的粉煤用氧供给量设为适当的值。
另一方面,即使在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Och变少而氧化剂9c向各煤焦喷烧器20B供给量低于各流调阀19VB的控制范围的情况下,由于向氧化剂9c供给非活性气体9a,因此能够将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向各煤焦喷烧器20B的流量设在各流调阀19VB的控制范围内。因此,通过考虑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的氧浓度而控制流调阀19VB的开度,能够将向各煤焦喷烧器20B供给的氧供给量以及向燃烧室20供给的煤焦用氧供给量设为适当的值。
并且,能够将经由流调阀19VA、19VB向喷烧器20A、20B供给的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的流量保持在一定流量以上,能够将喷烧器20A、20B的喷烧器流速V保持在规定流速以上。
在此,各喷烧器20A、20B分别为由内筒以及外筒构成的双重筒结构,在内筒的内侧流通有粉煤8或者煤焦12(包括作为搬运空气的非活性气体9a),在内筒与外筒之间流通有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这里所说的喷烧器流速V特别是指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包含非活性气体9a的氧化剂9c的流速。各喷烧器20A、20B的各喷射方向设定为大致沿着气化炉2的周向的方向,通过来自上述喷烧器20A、20B的喷射而在炉内形成回旋流。通过回旋流,在炉内将粉煤8与氧化剂9c搅拌、混合,从而能够高效地生成生成气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述那样将非活性气体9a与氧化剂9c混合,从而能够将喷烧器流速V保持在规定流速以上,能够得到一定速度以上的回旋流(换言之,能够得到一定以上的回旋力)。
因此,根据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煤气化系统100A,能够与煤的燃料性状无关地(与粉煤分配比Rc的大小无关地),使燃烧室20的粉煤用氧供给量和煤焦用氧供给量合理化并且将气化炉2的炉内的回旋力保持在一定以上,因此能够高效地生成生成气体10。
[2-3.变形例]
(1)在煤8′是高灰分煤的情况下,煤焦12的成分基本为灰分,因此即使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煤焦12,也不燃烧,无助于高温气体的生成。因此,在煤8′是高灰分煤的情况下,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氧化剂9c的必要性低,煤焦喷烧器20B主要发挥在专门气化炉2的炉内赋予回旋力的作用。因此,在煤8′是高灰分煤的情况下,优选为如下运用:向煤焦喷烧器20B尽可能地不供给氧化剂9c而以非活性气体9a为主体进行供给,反之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尽可能地不供给非活性气体9a而以氧化剂9c为主体进行供给,从而高效地生成高温气体。
于是,也可以为,在IGCC系统100A的设计阶段,根据事先得到的煤性状,在发现煤8′的灰分含有率大于预先存储的规定的阈值(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即在预先发现煤8′是高灰分煤的情况下),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73不按照图4所示的设定映射表而进行如下的控制(以下,称为“高灰分煤用控制”)。
即,也可以为,将截止阀19VD打开以便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非活性气体9a,将截止阀19VC例如设为半开(在不供给非活性气体9a的情况下将截止阀19VC设为全闭),以使得非活性气体9a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供给量低于煤8′的灰分含有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也包括不供给非活性气体9a的情况)。用于判断煤8′是否是高灰分煤的上述阈值不限于此,例示15wt%(湿煤基准)以上的灰分。
通过这样的高灰分煤用控制,如上述那样,即使在煤8′是高灰分煤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煤焦喷烧器2B喷射的非活性气体9a而在气化炉2的炉内赋予回旋力,并且从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仅供给粉煤8以及氧化剂9c(或者,粉煤8、氧化剂9c以及比煤8′不是高灰分煤的情况少的非活性气体9A),从而高效地生成高温气体。因此,高效地进行气化炉2中的生成气体10的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从输入装置(灰分含有率输入机构)70向控制装置7A输入煤8′的灰分含有率,在该灰分含有率大于上述的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高灰分煤用控制。
(2)并且,也可以为,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在比流调阀19VB、以及氧化剂供给管19B与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d的连接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氧化剂供给管19B设置有截止阀(截止机构)19VE并且在控制装置7A设置有氧化剂截止控制部(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74。也可以为,在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7A的煤8′的灰分含有率(或者,从输入装置70输入至控制装置7A的煤8′的灰分含有率)大于所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氧化剂截止控制部74将截止阀19VE关闭,从而截止氧化剂9c向煤焦喷烧器20B的供给。
由此,在煤8′的灰分含有率高的情况下,对生成气体10的生成的贡献度低的氧化剂9c向煤焦喷烧器20B的供给被截止,因此能够抑制氧化剂9c的不必要的消耗。另外,氧化剂9c向煤焦喷烧器20B的供给被截止,与之相应地,氧化剂9c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的供给量增加,因此进一步高效地进行气化炉2中的生成气体10的生成。
(3)另外,也可以为,代替从输入机构70输入煤8′的灰分含有率,操作员判断煤8′的灰分含有率是否大于规定的阈值,在灰分含有率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操作员操作使截止阀19VE关闭的输入开关。
(4)并且,在煤气化系统100A中,在预先决定仅使用高灰分煤作为煤8′时,优选如上述那样,采用更多地向煤焦喷烧器20B供给非活性气体9a、向燃烧室粉煤喷烧器20A不供给非活性气体9a而供给氧化剂9c的运用,因此也可以省略在图3中用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A、即由非活性气体供给管19c以及截止阀19VC等构成的非活性气体供给系统。
[3.其他]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设计阶段以及试运转阶段中设定粉煤分配比Rc,但也可以如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在控制装置7、7A设置有粉煤分配比设定部(原料分配比设定机构)71。从输入装置(原料性状输入机构)70向控制装置7、7A输入煤8′的煤性状(例如燃料比F),根据该煤性状,粉煤分配比设定部71按照预先存储的如图2A所示的设定用映射表来设定粉煤分配比Rc(原料分配比设定步骤)。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气化炉,但本发明不限于向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气化炉的应用。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如肥料制造成套设备这样的各种化学成套设备的气化炉。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粉煤作为含碳原料,但含碳原料不限于粉煤(煤)。例如,也可以使用生物质、石油焦炭作为含碳原料。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吹送空气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气化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吹送氧的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的气化炉。
附图标记说明
1 粉煤供给装置
2 气化炉
5 煤焦供给装置
6 空气分离装置
7、7A 控制装置
8′ 煤
8 粉煤(含碳原料)
9a 非活性气体(氮)
9b 氧
9c 富氧空气(氧化剂)
10、11 生成气体
12 煤焦
18、18A、18B 粉煤供给管
18A′、18B′ 粉煤分配管
18VA、18VB 流调阀(原料分配比调整阀)
19VA、19VB 流调阀(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
19、19′、19A、19B 氧化剂供给管
19A′ 氧化剂分配管(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
19B′ 氧化剂分配管(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
19VC、19VD 截止阀
19VE 截止阀(截止机构)
19a、19c、19d 非活性气体供给管
19b 氧供给管
20 燃烧室(燃烧段)
20A 粉煤用的燃烧室喷烧器、燃烧室粉煤喷烧器
20B 煤焦用的燃烧室喷烧器、煤焦喷烧器
21 减压器(气化段)
21A 减压器粉煤喷烧器
60 煤焦配管
61 煤焦供给管
61′ 煤焦分配管
61V 流调阀
70 输入装置(原料性状输入机构、灰分含有率输入机构)
71 粉煤分配比设定部(原料分配比设定机构)
72 氧化剂分配比设定部(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
73 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部(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
74 氧化剂截止控制部(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
100、100A 煤气化系统(含碳原料气化系统)
Cr 减压器粉煤供给量(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的供给量)
Cc 燃烧室粉煤供给量
Ct 粉煤总供给量(向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
Oc 粉煤用氧化剂供给量(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
Och 煤焦用氧化剂供给量
Ot 氧化剂总供给量(向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
Rc 粉煤分配比(原料分配比)
Ro 氧化剂分配比。

Claims (13)

1.一种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化炉,其具有燃烧段以及气化段,从所述燃烧段向炉内供给氧化剂、煤焦以及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而生成高温气体,从所述气化段向所述炉内供给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从而利用所述高温气体使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产生热解以及气化反应而生成生成气体;以及
煤焦供给机构,其从所述生成气体分离出所述煤焦并向所述燃烧段供给,
所述燃烧段具有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以及煤焦用燃烧机构,从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和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从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和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还具备:
原料分配比调整阀,其调整由下式[1]规定的原料分配比;
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其调整由下式[2]规定的氧化剂分配比;以及
控制装置,其分别控制所述原料分配比调整阀的开度和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调整阀的开度,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该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机构设定为随着所述原料分配比变大而减小所述氧化剂分配比,
[1]原料分配比=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的供给量/向所述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
[2]氧化剂分配比=用于氧化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的氧化剂的供给量/向所述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所述含碳原料的原料性状的原料性状输入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根据所述原料性状来设定所述原料分配比的原料分配比设定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能够向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非活性气体的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向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能够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非活性气体的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的所述供给量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向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
能够向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非活性气体的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
能够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非活性气体的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向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在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的所述供给量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向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在所述含碳原料的灰分含有率大于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所述非活性气体供给控制机构,以与所述灰分含有率为所述规定含有率以下的情况相比而所述非活性气体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的供给量减少、且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及所述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所述灰分含有率的灰分含有率输入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截止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的截止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所述截止机构的动作的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
在表示所述灰分含有率大于所述规定含有率的信息被输入的情况下,所述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截止机构的动作,截止所述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截止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的截止机构,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所述截止机构的动作的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
在表示所述灰分含有率大于所述规定含有率的信息被输入的情况下,所述氧化剂截止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截止机构的动作,截止所述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
9.一种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其为在含碳原料气化系统中设定氧化剂分配比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所述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具备:
气化炉,其具有燃烧段以及气化段,从所述燃烧段向炉内供给氧化剂、煤焦以及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而生成高温气体,从所述气化段向所述炉内供给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从而利用所述高温气体使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产生热解以及气化反应而生成生成气体;以及
煤焦供给机构,其从所述生成气体分离出所述煤焦并向所述燃烧段供给,
所述燃烧段具有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以及煤焦用燃烧机构,从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和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从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和煤焦用的氧化剂,
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原料分配比设定步骤,设定由下式[3]规定的原料分配比;以及
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步骤,设定为随着所述原料分配比增大而减小由下式[4]规定的所述氧化剂分配比,
[3]原料分配比=所述气化段用的含碳原料的供给量/向所述气化炉供给的含碳原料的总供给量;
[4]氧化剂分配比=用于氧化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的氧化剂的供给量/向所述燃烧段供给的氧化剂的总供给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具备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在该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中,在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向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具备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在该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中,在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的所述供给量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具备:
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在该第一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中,在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的供给量为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向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所述原料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燃烧段用的含碳原料用的氧化剂;
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在该第二非活性气体供给步骤中,在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的所述供给量为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向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所述煤焦用氧化剂供给线路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煤焦用的氧化剂,
在所述含碳原料的灰分含有率大于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与所述灰分含有率为所述规定含有率以下的情况相比,减少所述非活性气体向所述含碳原料用燃烧机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供给所述非活性气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灰分含有率大于所述规定含有率的情况下,截止所述氧化剂向所述煤焦用燃烧机构的供给。
CN201780016620.6A 2016-03-11 2017-03-08 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Active CN108779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8645 2016-03-11
JP2016048645A JP6637797B2 (ja) 2016-03-11 2016-03-11 炭素含有原料ガス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酸化剤分配比設定方法
PCT/JP2017/009240 WO2017154982A1 (ja) 2016-03-11 2017-03-08 炭素含有原料ガス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酸化剤分配比設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9403A CN108779403A (zh) 2018-11-09
CN108779403B true CN108779403B (zh) 2021-02-19

Family

ID=5979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6620.6A Active CN108779403B (zh) 2016-03-11 2017-03-08 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8250B2 (zh)
JP (1) JP6637797B2 (zh)
CN (1) CN108779403B (zh)
WO (1) WO20171549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6272A (zh) * 2020-12-27 2022-07-01 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气化过程中煤灰熔点的复配剂及混合工艺
CN112940790B (zh) * 2021-03-10 2022-06-24 西北大学 一种快速、高效调控煤灰流动温度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3627A (en) * 1980-11-28 1982-08-1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 two-stage coal gasifier
US5356845A (en) * 1993-05-11 1994-10-18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reactivation of nickel-alumina catalysts
CN1221446A (zh) * 1996-05-20 1999-06-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煤气化装置、煤气化方法及煤气化复合发电系统
CN1298926A (zh) * 1999-11-04 2001-06-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氢气/一氧化碳混合气生产方法和系统及燃料/电力联合装置
CN102174336A (zh) * 2011-02-25 2011-09-07 华东理工大学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479759A (zh) * 2014-12-19 2015-04-01 刘晓军 一种提高气化炉开工烧嘴点火成功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2913A (en) * 1972-03-23 1974-01-01 Us Interior Two-stage gasification of coal with forced reactant mixing and steam treatment of recycled char
US3945809A (en) * 1975-07-08 1976-03-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coarse unentrained char particles from the second stage of a two-stage coal gasifier
US4168956A (en) * 1977-08-18 1979-09-25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al gasifier
US4158552A (en) * 1977-08-29 1979-06-19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Entrained flow coal gasifier
US4278445A (en) * 1979-05-31 1981-07-14 Avco Everett Research Laboratory, Inc. Subsonic-velocity entrained-bed gasification of coal
US4319888A (en) * 1980-12-12 1982-03-16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Apparatus for mixing char-ash into coal stream
US4872886A (en) * 1985-11-29 1989-10-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Two-stage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JPH02149738U (zh) * 1989-05-22 1990-12-21
SE470213B (sv) * 1992-03-30 1993-12-06 Nonox Eng Ab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framställning av bränslen ur fasta kolhaltiga naturbränslen
US20030046868A1 (en) * 2001-03-12 2003-03-13 Lewis Frederic Michael Generation of an ultra-superheated steam composition and gasification therewith
JP2008150463A (ja) * 2006-12-15 2008-07-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二段噴流床ガス化炉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FI122860B (fi) * 2007-05-25 2012-08-15 Gasek Oy Menetelmä kiinteän polttoaineen kaasuttamiseksi ja myötävirtakaasutin
US8028511B2 (en) * 2007-05-30 2011-10-0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power generation plant
US8211191B2 (en) * 2007-08-07 2012-07-03 Phillips 66 Company Upright gasifier
JP5166910B2 (ja) * 2008-01-29 2013-03-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石炭ガス化炉の起動方法および起動装置
JP5642657B2 (ja) * 2011-12-06 2014-12-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ガス化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燃料ガス化システムを備える燃料ガス化複合発電システム
JP6189082B2 (ja) * 2013-04-26 2017-08-3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化発電プラントの制御装置、ガス化発電プラント、及びガス化発電プラントの制御方法
US9321975B2 (en) * 2013-12-06 2016-04-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syngas within a gasifier system
JP5816770B1 (ja) * 2015-05-22 2015-11-18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石炭ガス化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PL3423550T3 (pl) * 2016-03-04 2021-11-08 Lummus Technology Llc Dwustopniowy gazogenerator i sposób zgazowania przy elastyczności surowc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3627A (en) * 1980-11-28 1982-08-1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 two-stage coal gasifier
US5356845A (en) * 1993-05-11 1994-10-18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reactivation of nickel-alumina catalysts
CN1221446A (zh) * 1996-05-20 1999-06-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煤气化装置、煤气化方法及煤气化复合发电系统
CN1298926A (zh) * 1999-11-04 2001-06-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氢气/一氧化碳混合气生产方法和系统及燃料/电力联合装置
CN102174336A (zh) * 2011-02-25 2011-09-07 华东理工大学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479759A (zh) * 2014-12-19 2015-04-01 刘晓军 一种提高气化炉开工烧嘴点火成功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煤气化系统中的氧煤比控制;王延年;《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1225(第6期);第104-10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54982A1 (ja) 2017-09-14
US10738250B2 (en) 2020-08-11
JP2017160393A (ja) 2017-09-14
JP6637797B2 (ja) 2020-01-29
US20190093030A1 (en) 2019-03-28
CN108779403A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9511B2 (ja) 石炭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
JP4981901B2 (ja) ガス化複合発電プラント
JP5721317B2 (ja) 石炭ガス化炉設備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石炭ガス化複合発電装置
CN108779403B (zh) 含碳原料气化系统及其氧化剂分配比设定方法
CN103980941B (zh) 气化炉的起动方法、气化装置及煤气化复合发电设备
AU2012300696B2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with indirect firing system
US10233835B2 (en) Gasification power plant control device, gasification power plant, and gasification power plant control method
US9890331B2 (en) Gasification facility
KR101880382B1 (ko) 가스화로 설비, 가스화 복합 발전 설비, 및 가스화로 설비의 기동 방법
KR101735989B1 (ko) 가스화 발전 플랜트의 제어 장치, 가스화 발전 플랜트, 및 가스화 발전 플랜트의 제어 방법
CN107937039A (zh) 一种耦合燃煤机组的生物质气化炉启停工艺
JP2017110165A (ja) ガス化装置及びガス化装置の制御装置、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
JP5808465B2 (ja) ガス化炉の起動方法、ガス化炉及び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
JP2016037593A (ja) ガス化炉設備、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およびガス化炉設備の制御方法
JP2016089134A (ja) ガス化炉及びガス化炉への燃料投入方法
JP2023109424A (ja) グランドフレア、ガス化設備およびグランドフレアの運転方法
AU2012221495B2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JP2017137452A (ja) ガス化システム及びガス化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2004101010A (ja) ガス化溶融炉
JPH04183936A (ja) 作動流体供給方法および燃焼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