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7425B -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7425B
CN108767425B CN201810556400.9A CN201810556400A CN108767425B CN 108767425 B CN108767425 B CN 108767425B CN 201810556400 A CN201810556400 A CN 201810556400A CN 108767425 B CN108767425 B CN 108767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astic
supporting
arc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64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7425A (zh
Inventor
刘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564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7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7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7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7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7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该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体通过所述安装部固设于底板上;及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上,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弧形缓冲体,所述弧形缓冲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置。该支撑件能够缓冲卸载底板安装于天线罩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该天线封装组件采用了上述支撑件使得底板和天线罩的安装过程更加平稳,减少冲击力对天线工作性能的干扰。

Description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站天线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加强底板和天线罩的使用强度,通常需要将底板和天线罩通过支撑结构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起来,使底板和天线罩形成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整体。
传统的支撑结构安装繁琐,且在安装过程中易产生冲击力影响天线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该支撑件能够缓冲卸载底板安装于天线罩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该天线封装组件采用了上述支撑件使得底板和天线罩的安装过程更加平稳,减少冲击力对天线工作性能的干扰。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体通过所述安装部固设于底板上;及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上,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具有导向作用的弧形缓冲体,所述弧形缓冲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置;
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第一连接体及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受力变形量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受力变形量。
上述支撑件应用于底板与天线罩之间时,通过安装部将第一支撑体固定于底板上,此时第二支撑体通过弹性支撑结构设置于第一支撑体上,当底板推入天线罩的过程中,如支撑件与天线罩侧壁发生碰撞,此时设置在第二支撑体上的弧形缓冲体会先与天线罩侧壁发生抵接而发生变形,进而通过弧形缓冲体的物理变形卸载掉产生的碰撞力,使得底板可以平稳的装入天线罩中,避免底板与天线罩硬碰硬而发生变形,影响天线的工作性能;同时在基站天线正常运行状态,天线罩受到外部冲击时,该弹性支撑结构可以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避免瞬间产生的冲击力造成支撑件或/及底板的损坏。同时该弧形缓冲体还起到导向作用,引导支撑件进入天线罩内,使其接触变形量逐渐增大,即产生的抵压力逐渐增大,减少因抵接而产生较大的瞬间冲击力。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上,当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缓冲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侧面呈弧形状,且所述弹性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弧形缓冲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体处于不受力状态时,其侧面为圆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厚度从所述第二支撑体至所述第二连接体的方向逐步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体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缓冲体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侧。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封装组件,包括上述的支撑件,还包括底板及天线罩,所述底板固设于所述天线罩内,且所述底板与所述天线罩的侧壁之间安设有所述支撑件。该天线封装组件采用了上述支撑件使得底板和天线罩的安装过程更加平稳,减少冲击力对天线工作性能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天线封装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天线封装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支撑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支撑件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件,100、第一支撑体,110、安装部,200、第二支撑体,210、缓冲间隙,300、弹性支撑结构,310、弧形缓冲体,320、弹性支撑体,302、第一连接体,304、第二连接体,20、底板,30、天线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天线封装组件包括支撑件10、底板20及天线罩30,底板20固设于天线罩30内,且底板20与天线罩30的侧壁之间安设有支撑件10。该支撑件10包括第一支撑体100,第一支撑体100的一端设有安装部110,第一支撑体100通过安装部110固设于底板20上;及第二支撑体200,第二支撑体200与第一支撑体100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结构300,第二支撑体200通过弹性支撑结构300设置于第一支撑体100的另一端上,弹性支撑结构300包括具有导向作用的弧形缓冲体310,弧形缓冲体31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体200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第一支撑体100的一端设置。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底板20与天线罩30进行安装时,通过安装部110将第一支撑体100固定于底板20上,此时第二支撑体200通过弹性支撑结构300设置于第一支撑体100上,当底板20推入天线罩30的过程中,如支撑件10与天线罩30侧壁发生碰撞,此时设置在第二支撑体200上的弧形缓冲体310会先与天线罩30侧壁发生抵接而发生变形,进而通过弧形缓冲体310的物理变形卸载掉产生的碰撞力,使得底板20可以平稳的装入天线罩30中,避免底板20与天线罩30硬碰硬而发生变形,影响天线的工作性能;同时在基站天线正常运行状态,底板20与天线罩30侧壁之间通过支撑件10连接起来,使得底板20和天线罩30形成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整体;当天线罩30受到外部冲击时,该弹性支撑结构300可以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避免瞬间产生的冲击力造成支撑件10或/及底板20的损坏,导致天线罩30内壁元件损坏,进而可减少冲击力对天线工作性能的干扰。同时该弧形缓冲体310还起到导向作用,引导支撑件10进入天线罩30内,使其接触变形量逐渐增大,即产生的抵压力逐渐增大,减少因抵接而产生较大的瞬间冲击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体100通过安装部110固设于底板20上”的固定方式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如焊接、粘接、铆接或利用一体成型技术一次成型固定等,还可以是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如螺栓连接固定、卡扣固定等等,只要是能够实现第一支撑体100固设于底板20上的任意现有技术均可以,该安装部11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体200通过弹性支撑结构300可移动设置于第一支撑体100的另一端上,当弹性支撑结构300处于不受力状态时,第一支撑体100与第二支撑体200之间设有缓冲间隙210,使得该弹性支撑结构300具有一定的收缩量;同时该缓冲间隙210的设置使得可以预留一个限制缓冲尺寸,即第二支撑体200允许有一定的向下缓冲尺寸,当变形量过大时将使第一支撑体100与第二支撑体200相连,此时,支撑件10上下变成一个整体,对底板20与天线罩30之间起到强支撑作用(即刚性支撑),避免天线罩30发生形变而压坏内部元件。
再进一步地,该弹性支撑结构300可以为复位弹簧、弹性橡胶、复位弹片等现有技术,也可以采用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弹性支撑体320(如图3所示),弹性支撑体32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体100固定、且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体200固定。进而利用弹性支撑体320实现第一支撑体100与第二支撑体200之间的间隔设置形成缓冲间隙210。
如图3及图4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体320的侧面呈弧形状,且弹性支撑体320设置于弧形缓冲体310与第二支撑体200之间,使得该弹性支撑体320为一段闭合的可变形的弧形段,当产生天线罩30外壁受到冲击而变形时,该冲击力会通过闭合圆弧段卸载,此时,该冲击力在支撑件10的中部得到卸载而不会传输到底板20上,进而该底板20不会产生反冲击力对支撑件10和天线罩30产生破坏。具体地,该弹性支撑体320处于不受力状态时,其侧面为圆弧状,且直径为R。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弹性支撑体320包括第一连接体302及第二连接体304,第一连接体30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体200固定,第一连接体30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304的一端固定,第二连接体304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体100固定,第一连接体302的受力变形量小于第二连接体304的受力变形量。进而通过该第一连接体302及第二连接体304实现了弹性支撑体320固定,同时使该弹性支撑体320不同段产生不同的变形,使得弹性支撑体320中部变形部位集中在第二连接体304上,第一连接体302还是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一支撑体100与第二支撑体200横向位移过大,导致冲击力消除后,该第二支撑体200与天线罩30之间因横向复位力而产生摩擦损耗。
该“第一连接体302的受力变形量小于第二连接体304的受力变形量”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如采用不同弹性性能的材料、或采用不同宽度……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302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体304的厚度。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体302的厚度从第二支撑体200至第二连接体304的方向逐步减小,使得第一连接体302的变形量从第二支撑体200至第二连接体304的方向逐渐增大,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断裂,提高弹性支撑体320的可靠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弹性支撑体320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撑体200的两侧,使得第二支撑体200与第一支撑体100之间的受力均衡,避免第二支撑体200与第一支撑体100之间发生横向错位移动。具体地,该弹性支撑体320呈板状。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弧形缓冲体310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撑体200的两侧,使得该底板20的两端均可插入天线罩30中,便于现场安装时进行选择,提高支撑件10的通用性。具体地,该弧形缓冲体310呈板状。
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撑件10的形状并不仅限于附图所示,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备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底板20推入天线罩30时产生的碰撞力能够通过设置在支撑件10顶部的弧形缓冲体310来通过变形吸能的方式进行卸载,提高了底板20安装的平顺性;
2、底板20支撑天线罩30时产生的第一直接冲击力能够通过设置在支撑件10的弹性支撑体320来通过变形吸能的方式进行卸载,避免该瞬间产生的冲击力造成支撑件10或/及底板20的损坏,导致天线罩30内壁元件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体通过所述安装部固设于底板上;及
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上,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具有导向作用的弧形缓冲体,所述弧形缓冲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置;
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还包括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第一连接体及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受力变形量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受力变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另一端上,当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处于不受力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缓冲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侧面呈弧形状,且所述弹性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弧形缓冲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处于不受力状态时,其侧面为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厚度从所述第二支撑体至所述第二连接体的方向逐步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缓冲体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侧。
9.一种天线封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底板及天线罩,所述底板固设于所述天线罩内,且所述底板与所述天线罩的侧壁之间安设有所述支撑件。
CN201810556400.9A 2018-06-01 2018-06-01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Active CN108767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6400.9A CN108767425B (zh) 2018-06-01 2018-06-01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56400.9A CN108767425B (zh) 2018-06-01 2018-06-01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7425A CN108767425A (zh) 2018-11-06
CN108767425B true CN108767425B (zh) 2020-12-15

Family

ID=6400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6400.9A Active CN108767425B (zh) 2018-06-01 2018-06-01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7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8883A (zh) * 2019-12-18 2020-04-2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和天线
CN112768925B (zh) * 2021-01-08 2024-04-02 铜陵市华东玻璃钢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可变形式雷达天线罩及其使用方法
CN216773493U (zh) * 2022-02-21 2022-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支撑件和天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58257A (ko) * 2007-12-04 2009-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램프 고정용 가이드와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359084A (zh) * 2014-10-08 2015-02-18 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灯管支架
GB2556018A (en) * 2016-07-01 2018-05-23 Cambrid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An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1204A (ja) * 1986-06-11 1987-12-18 Tokyo Keiki Co Ltd 水平安定装置
CN10134467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765198A (zh) * 2015-04-22 2015-07-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CN205992589U (zh) * 2016-08-29 2017-03-01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罩支撑垫块
CN112162434A (zh) * 2016-09-09 2021-01-01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扩散板支撑架、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6115086U (zh) * 2016-10-27 2017-04-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支撑结构
CN207060381U (zh) * 2017-08-01 2018-03-02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58257A (ko) * 2007-12-04 2009-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램프 고정용 가이드와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359084A (zh) * 2014-10-08 2015-02-18 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灯管支架
GB2556018A (en) * 2016-07-01 2018-05-23 Cambrid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td An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带阻尼剪式可展柔性桁架动力学分析";邱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603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7425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7425B (zh) 支撑件及天线封装组件
US8469417B2 (en) Bumper structure
CN103210359B (zh) 连接机构
JP2014024465A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04978515U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组件的能量吸收装置以及能量吸收系统
KR101388878B1 (ko) 논 배럴 구조를 갖는 스프링 타입 일체형 프로브 핀
CN110733450A (zh)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支撑结构
US11440592B1 (en) Integrated bumper
CN206551983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19322449U (zh) 一种防摔结构及手机
CN110803287A (zh) 轻型变载座椅吸能装置
CN105370771A (zh) 盘式制动器摩擦片回位装置
CN211223886U (zh) 轻型变载座椅吸能装置
CN103921752A (zh)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模块定位装置的方向盘
US9751480B1 (en) Crush box for vehicle impact
CN209982436U (zh) 一种组件电子设备调节机构
CN209835368U (zh) 一种电梯轿壁内嵌段结构
CN217761891U (zh) 一种内凹式容置固定件的盘式飞轮
CN208184006U (zh) 一种抗震结构体
CN111355197A (zh) 一种电池包线束防护固定组件
CN214144545U (zh) 一种防撞踢脚线
CN206558671U (zh) 一种弹性力好的弹片
CN216980748U (zh) 吸能组件、托盘组件和电池
CN205583163U (zh) 弹片
CN204775091U (zh) 一种前防撞梁吸能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