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3830A -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3830A
CN108763830A CN201810657953.3A CN201810657953A CN108763830A CN 108763830 A CN108763830 A CN 108763830A CN 201810657953 A CN201810657953 A CN 201810657953A CN 108763830 A CN108763830 A CN 108763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icker noise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ise model
trap
w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7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3830B (zh
Inventor
张瑜
商干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li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579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3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3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3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3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3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6Circuit design at the analogue level
    • G06F30/367Design verification, e.g. us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SPICE], direct methods or relax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一沟道区和一有源区,所述沟道区的长度为L,所述有源区的宽度为W,且所述半导体器件位于一阱内,所述阱包括一X轴方向和一Y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所述阱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所述阱的纵向方向,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Y1和Y2,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噪声模型为:Sid=f′(W,L,f,T,X1,Y1,X2,T2)=f(W,L,f,T)*f(X1,Y1,X2,Y2)其中:f为半导体器件的频率,T为半导体器件的温度,f(E,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使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更加精确的反应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适用性更好。

Description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随着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模拟和射频电路的大量使用,影响电路模拟和射频性能的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噪声特性及其建模仿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能够准确全面地表征集成电路的最小单元器件的噪声特性已经成为业界专业人士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先进集成电路里,器件的噪声特性特别是闪烁噪声及其建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高性能的模拟电路中更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没有考虑器件周围的环境对噪声模型的影响。
因此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需要一种更加精确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使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更加精确的反应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适用性更好。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用于表征所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一沟道区和一有源区,所述沟道区的长度为L,所述有源区的宽度为W,且所述半导体器件位于一阱内,所述阱包括一X轴方向和一Y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所述阱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所述阱的纵向方向,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Y1和Y2,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噪声模型为:
Sid=f′(W,L,f,T,X1,Y1,X2,Y2)=f(W,L,f,T)*f(X1,Y1,X2,Y2)
其中:f为半导体器件的频率,T为半导体器件的温度,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更进一步的,
其中,γ1,γ2,α,α2,β,β2,A1,A2,B1,B2,b1,b2,C1,C2,c1,c2,D1,D2,d1和d2为与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所述闪烁噪声模型用于表征所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一沟道区和一有源区,所述沟道区的长度为L,所述有源区的宽度为W,且所述半导体器件位于一阱内,所述阱包括一X轴方向和一Y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所述阱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所述阱的纵向方向,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Y1和Y2,其特征在于,包括:S1:设计不同WPE尺寸的器件结构;S2: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数据;S3:建立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S4: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若拟合不好,则进入S5,若拟合好,则进入S6;S5:修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并进入S4;S6:建立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S7:对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若拟合不好,则进入S8,若拟合好,则进入S9;S8: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并进入S7,以及S9:根据S7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并对闪烁噪声模型进行验证。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还包括S61和S62,其中S61为:固定X1和X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Y1和Y2不同,在不同的Y1和Y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S62为:固定Y1和Y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距离X1和X2不同,在不同的X1和X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
Sid=f′(W,L,f,T,X1,Y1,X2,Y2)=f(W,L,f,T)*f(X1,Y1,X2,Y2),其中,
其中,γ1,γ2,α,α2,β,β2,A1,A2,B1,B2,b1,b2,C1,C2,c1,c2,D1,D2,d1和d2为与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f为半导体器件的频率,T为半导体器件的温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还包括S61,其中S61为:固定X1和X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Y1和Y2不同,在不同的Y1和Y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Sid=f′(W,L,f,T,L1,L2)=f(W,L,f,T)*f(L1,L2),
其中,L1为Y1,L2为Y2,
其中,γ2,α2,β2,A2,B2,b2,C2,c2,D2,d2为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更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S62,S62为:固定Y1和Y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距离X1和X2不同,在不同的X1和X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
5id=f′(W,L,f,T,L1,L2)=f(W,L,f,T)*f(L1,L2),
其中,L1为X1,L2为X2,
其中,γ1,α,β,A1,B1,b1,C1,c1,D1,d1为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更进一步的,步骤S1更具体的为设计一半导体器件,使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沟道区与所述阱之间的距离X1,Y1,X2和Y2不同;步骤S2更具体的为在不同的半导体器件温度T下测量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步骤S3更具体的为基于步骤S2中在不同的器件温度T下测量的闪烁噪声,建立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Sid=f(W,L,f,T)。
更进一步的,步骤S4中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11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拟合不好;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小于10%,则认为拟合好。
更进一步的,步骤S5中修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4拟合不好,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
更进一步的,步骤S7中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拟合不好;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小于10%,则认为拟合好。
更进一步的,步骤S7更具体的为对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
更进一步的,步骤S8中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7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X1,Y1,X2和Y2相关的参数。
更进一步的,步骤S7更具体的为对X1和X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
更进一步的,步骤S8中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7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X1和X2相关的参数。
更进一步的,步骤S7更具体的为对Y1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
更进一步的,步骤S8中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7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Y1和Y2相关的参数。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通过在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中拟合了WPE效应对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使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更加精确的反应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适用性更好,给设计者在电路设计时考虑WPE效应对半导体器件的噪声影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半导体器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该闪烁噪声模型能更精确的反应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且适用性更好。目前在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中,为了提高器件载流子的迁移率而引入大量的应力增强技术,这些都导致器件周围的环境对器件自身的电学特性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对器件的噪声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WPE(Well Edge-Proximity Effect)效应,即阱边近接效应,是植入的离子在光阻材料上发生了散射,散射离子进入到沟道区,影响到边缘区域的掺杂浓度,进而对器件的阈值电压、迁移率都有影响,导致噪声模型也会有变化,而现有的器件噪声模型里面没有考虑WPE效应。
请参阅图1,图1为一半导体器件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1所示,半导体器件100位于阱200内,半导体器件100包括沟道区110和有源区120,有源区120的宽度为W,为器件100的宽度,沟道区110的长度为L。阱200包括一X轴方向和一Y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阱200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阱200的纵向方向,阱200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沟道区110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阱200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沟道区110的距离分别为Y1和Y2。现有的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仅考虑了器件100本身的参数,可参阅公式1:
Sid=f(W,L,f,T) 公式1
其中,W为器件的宽度,L为沟道区的长度,f为器件的频率,T为器件的温度。
然而,实际的半导体产品,距离X1、X2、Y1和Y2均会影响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拟合了距离X1、X2、Y1和Y2对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得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公式2:
Sid=f′(W,L,,f,T,X1,Y1,X2,Y2) 公式2
更进一步的,Sid=f(W,L,f,T)*f(X1,Y1,X2,Y2)。
其中f(X1,Y1,X2,Y2)的表达式为公式3:
公式3
其中,γ1,γ2,α,α2,β,β2,A1,A2,B1,B2,b1,b2,C1,C2,c1,c2,D1,D2,d1和d2为与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pwr为求幂函数运算。
如此得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如公式2),在现有的器件闪烁噪声模型(如公式1)的基础上,考虑了阱200离半导体器件100距离的变化(也就是WPE效应)对半导体器件噪声模型的影响。从而在原有噪声模型中引入与WPE尺寸(X1,Y1,X2,Y2)相关的函数(如公式3)。本发明的噪声模型增加了半导体器件在不同的阱环境下的噪声特性,这就给设计者在电路设计时考虑WPE效应对半导体器件的噪声影响提供很大的帮助,使本发明的闪烁噪声模型更精确的反应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且适用性更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具体的可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设计不同WPE尺寸的器件结构。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设计一半导体器件100,并使半导体器件100的沟道区110与阱200之间的距离X1,Y1,X2和Y2不同。
S2: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数据。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半导体器件温度T下测量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
S3:建立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即公式1)。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步骤S2中在不同的器件温度T下测量的闪烁噪声,建立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Sid=f(W,L,f,T)(即公式1)。
S4: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若拟合不好,则进入S5,若拟合好,则进入S6。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拟合不好;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小于10%,则认为拟合好。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为通过仿真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
S5:修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并进入S4。即若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
S6:建立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如公式3)。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不同的X1,Y1,X2和Y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建立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如公式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S61和S62,其中S61为:固定X1和X2,设计阱200使阱200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沟道区110的距离Y1和Y2不同,在不同的Y1和Y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S62为:固定Y1和Y2,设计阱200使阱200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沟道区110的距离距离X1和X2不同,在不同的X1和X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如此经S61和S62,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均确定,即可建立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即公式3)。
S7:对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若拟合不好,则进入S8,若拟合好,则进入S9。更具体的为对X1,Y1,X2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拟合不好;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小于10%,则认为拟合好。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为通过仿真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
S8: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并进入S7。更具体的,若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X1,Y1,X2和Y2相关的参数。
S9:根据S7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如公式2),并对闪烁噪声模型进行验证。
上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Sid=f′(W,L,f,T,X1,Y1,X2,Y2)拟合了距离X1、X2、Y1和Y2对半导体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也可只拟合距离X1和X2对半导体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或,Y1和Y2对半导体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则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可表示为公式4:
Sid=f′(W,L,f,T,L1,L2) 公式4
其中,L1和L2可分别为X1和X2,则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拟合距离X1和X2对半导体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L1和L2可分别为Y1和Y2,则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拟合距离Y1和Y2对半导体器件100的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Sid=f′(W,L,f,T,L1,L2)=f(W,L,f,T)*f(L1,L2)。
当L1和L2可分别为X1和X2时,其中f(L1,L2)的表达式为公式5:
其中,γ1,α,β,A1,B1,b1,C1,c1,D1,d1为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
当L1和L2可分别为Y1和Y2时,其中f(L1,L2)的表达式为公式6:
其中,γ2,a2,β2,A2,B2,b2,C2,c2,D2,d2为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
如此得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拟合了阱200在一个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沟道区110的距离对半导体器件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使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更加精确,适用性更好。
当然对应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中,S6:建立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更具体的,包括S61或S62。S7,更具体的为对X1和X2,或,Y1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S8,更具体的为根据偏差量对X1和X2,或,Y1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通过在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中拟合了WPE效应对闪烁噪声模型的影响,使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更加精确的反应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适用性更好,给设计者在电路设计时考虑WPE效应对半导体器件的噪声影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用于表征所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一沟道区和一有源区,所述沟道区的长度为L,所述有源区的宽度为W,且所述半导体器件位于一阱内,所述阱包括一X轴方向和一Y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所述阱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所述阱的纵向方向,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Y1和Y2,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噪声模型为:
Sid=f′(W,L,f,T,X1,Y1,X2,Y2)=f(W,L,f,T)*f(X1,Y1,X2,Y2)
其中:f为半导体器件的频率,T为半导体器件的温度,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其特征在于,其中
其中,γ1,r2,α,a2,β,β2,A1,A2,B1,B2,b1,b2,C1,C2,c1,c2,D1,D2,d1和d2为与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
3.一种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所述闪烁噪声模型用于表征所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一沟道区和一有源区,所述沟道区的长度为L,所述有源区的宽度为W,且所述半导体器件位于一阱内,所述阱包括一X轴方向和一Y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为所述阱的横向方向,Y轴方向为所述阱的纵向方向,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分别为Y1和Y2,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设计不同WPE尺寸的器件结构;
S2: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数据;
S3:建立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S4: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若拟合不好,则进入S5,若拟合好,则进入S6;
S5:修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并进入S4;
S6:建立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
S7:对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若拟合不好,则进入S8,若拟合好,则进入S9;
S8: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并进入S7,以及
S9:根据S7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并对闪烁噪声模型进行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S61和S62,其中S61为:固定X1和X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Y1和Y2不同,在不同的Y1和Y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S62为:固定Y1和Y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距离X1和X2不同,在不同的X1和X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
Sid=f′(W,L,f,T,X1,Y1,X2,Y2)=f(W,L,f,T)*f(X1,Y1,X2,Y2),其中,
其中,γ1,γ2,α,a2,β,β2,A1,A2,B1,B2,b1,b2,C1,C2,c1,c2,D1,D2,d1和d2为与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f为半导体器件的频率,T为半导体器件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S61,其中S61为:固定X1和X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Y1和Y2不同,在不同的Y1和Y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Sid=f′(W,L,f,T,L1,L2)=f(W,L,f,T)*f(L1,L2),
其中,L1为Y1,L2为Y2,
其中,γ2,,a2,β2,A2,B2,b2,C2,c2,D2,d2为与Y1和Y2相关的参数,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还包括S62,S62为:固定Y1和Y2,设计所述阱使所述阱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距离所述沟道区的距离距离X1和X2不同,在不同的X1和X2下测量器件的闪烁噪声,以确定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中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得到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为:Sid=f′(W,L,f,T,L1,L2)=f(W,L,f,T)*f(L1,L2),
其中,L1为X1,L2为X2,
其中,γ1,α,β,A1,B1,b1,C1,c1,D1,d1为与X1和X2相关的参数,f(W,L,f,T)为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更具体的为设计一半导体器件,使所述半导体器件的沟道区与所述阱之间的距离X1,Y1,X2和Y2不同;步骤S2更具体的为在不同的半导体器件温度T下测量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步骤S3更具体的为基于步骤S2中在不同的器件温度T下测量的闪烁噪声,建立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Sid=f(W,L,f,T)。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拟合不好;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小于10%,则认为拟合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修改与半导体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4拟合不好,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基本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器件尺寸、频率和温度相关的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拟合不好;若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相差小于10%,则认为拟合好。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更具体的为对X1、X2、Y1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7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X1,Y1,X2和Y2相关的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更具体的为对X1和X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7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X1和X2相关的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更具体的为对Y1和Y2相关的参数进行曲线拟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修改与WPE效应尺寸相关的参数,包括若步骤S7拟合不好,则根据测量的闪烁噪声数据与根据WPE效应的闪烁噪声模型得到的噪声数据的偏差量修改与WPE效应尺寸Y1和Y2相关的参数。
CN201810657953.3A 2018-06-25 2018-06-25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Active CN108763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7953.3A CN108763830B (zh) 2018-06-25 2018-06-25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7953.3A CN108763830B (zh) 2018-06-25 2018-06-25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3830A true CN108763830A (zh) 2018-11-06
CN108763830B CN108763830B (zh) 2022-08-09

Family

ID=6397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7953.3A Active CN108763830B (zh) 2018-06-25 2018-06-25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38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5471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CN113311304A (zh) * 2021-04-28 2021-08-27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检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70078A (ko) * 2009-12-18 2011-06-24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반도체 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30249016A1 (en) * 2006-05-22 2013-09-26 Tetsuji Ueno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alog transistor with improved operating and flicker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6777545A (zh) * 2016-11-25 2017-05-3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闪烁噪声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8021777A (zh) * 2017-12-28 2018-05-1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闪烁噪声统计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9016A1 (en) * 2006-05-22 2013-09-26 Tetsuji Ueno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alog transistor with improved operating and flicker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20110070078A (ko) * 2009-12-18 2011-06-24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반도체 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777545A (zh) * 2016-11-25 2017-05-3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闪烁噪声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8021777A (zh) * 2017-12-28 2018-05-1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闪烁噪声统计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SHIKI KANAMOTO 等: "Impact of Well Edge Proximity Effect on Timing", 《EUROPEAN SOLID 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5471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CN113311304A (zh) * 2021-04-28 2021-08-27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检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3311304B (zh) * 2021-04-28 2024-03-19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检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3830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0604B (zh) 基于版图邻近效应的统计模型的建模方法
US10783301B2 (en) Analyzing delay variations and transition time variations for electronic circuits
CN102385650B (zh) 建构模型参数与电参数之间的映射的方法
CN102176215B (zh) 一种soi场效应晶体管spice模型系列的建模方法
CN108763830A (zh)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CN104614660A (zh) 基于有源光学水印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CN103810316B (zh) 降低寄生失配的方法
CN110110406B (zh) 一种基于Excel计算平台实现LS-SVM模型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
CN103646031B (zh) Drc文件的坐标数据对比方法
CN103777459A (zh) 一种opc验证方法以及掩膜版的制备方法
CN106649920A (zh) 一种基于ibis的集成电路总剂量效应建模方法
WO2012081158A1 (ja) 回路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CN103020371B (zh) 自加热效应的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CN104484525A (zh) 一种减弱硬件木马检测中工艺偏差影响的方法
CN104750922A (zh) Soi四端口网络及其模型拓扑结构
CN103163404B (zh) 一种基于相邻激励测量模式的电流-电压映射构造方法
CN109635471A (zh) 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CN109684881A (zh) 一种旁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038322A (zh) 一种spice集中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8875200B (zh) 通用型wpe优化模型及其提取方法
CN113449422A (zh) 处理测试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17581A (zh) 基于spice模型的仿真方法、仿真系统
CN107589300A (zh) 一种线路阻抗检测方法、系统、装置与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80366A (zh) 一种针对模型提高漏电流温度特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85645B (zh) 电容的器件失配的修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