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2285B -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2285B
CN108762285B CN201810513680.5A CN201810513680A CN108762285B CN 108762285 B CN108762285 B CN 108762285B CN 201810513680 A CN201810513680 A CN 201810513680A CN 108762285 B CN108762285 B CN 108762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itude
load
target
spacecraft
s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36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2285A (zh
Inventor
关新
汤亮
王有懿
张科备
郝仁剑
田科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8105136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2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2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2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2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2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4Guiding 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e.g. for attitude control
    • B64G1/244Spacecraft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设计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包括星体一级控制系统和载荷二级控制系统。在航天器大角度敏捷机动过程中要求载荷和星体跟踪同一目标姿态。由于星体控制周期不同,需要在星体平台目标姿态已知的情况下,采用插值方法计算出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内的目标姿态。首先由星体姿态规划算法计算出下一个控制周期Δt1内的目标姿态θbr。然后,载荷在已知Δt1时间内的目标姿态θbr,采用牛顿插值方法计算出每一个Δt2时间内载荷的目标姿态θpr。在星体和载荷每个时间点目标姿态都已知的情况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PID控制器进行姿态控制,实现航天器光学载荷高稳定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姿态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实现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天基天文观测、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航天器任务提出了光学载荷超高精度指向超高稳定度控制超敏捷控制等“三超”控制需求。传统的航天器器受限于敏感器测量带宽、执行机构响应带宽等因素,难以满足光学载荷“三超”控制需求。针对此问题,基于主动指向超静平台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中星体和载荷通过柔性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连接,通过主动指向超静平台二级控制,实现载荷高性能控制。
与传统的航天器平台不同,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包含星体和载荷两级控制系统,这要求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在大角度敏捷机动过程时载荷和星体平台在同一时刻应保持对同一目标姿态跟踪控制。由于载荷控制周期Δt2远小于星体控制周期Δt1,且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在轨运行时只能实时规划出Δt1内星体的目标姿态θbr。因此,需要在已知Δt1内星体的目标姿态θbr时,通过插值方法计算出载荷控制周期Δt2内的载荷目标姿态。而线性插值在载荷控制周期Δt2内插值误差较大,且线性插值的非光滑特性对载荷姿态控制带来周期性误差波动,对载荷姿态控制精度产生干扰。因此有必要研究载荷目标姿态规划方法,从而提高载荷目标姿态插值光滑性,提高载荷姿态控制精度。现有航天器平台目标姿态规划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难以满足不同控制周期对同一目标姿态的一致性要求
目前常规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中只有星体一级姿态控制,不包含载荷二级姿态控制系统。航天器在整星敏捷机动过程中,仅需规划出星体一级目标姿态。由于航天器星体和载荷控制周期不同,星体控制周期远大于载荷控制周期,采用现有姿态规划方法仅能实现航天器星体目标姿态规划,无法实现载荷二级目标姿态规划。例如,采用现有姿态规划方法仅能实现0.125s内星体目标姿态计算,无法实现0.005s内的载荷目标姿态规划,无法满足航天器载荷姿态超高精度超高稳定度超敏捷控制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载荷二级目标姿态的规划方法,其规划方法应简单、计算量少、满足载荷控制单元计算能力,为航天器载荷二级姿态控制提供准确的目标姿态。
2、难以实现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的平滑性
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在姿态敏捷机动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得载荷和星体的目标姿态。采用现有的姿态规划方法可获得星体控制周期Δt1内星体的目标姿态。星体将此姿态发送给载荷,通过载荷姿态规划方法计算出载荷控制周期Δt2内的载荷目标姿态。由于星体控制周期Δt1的定时精度存在随机误差dt,这影响着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规划的平滑性。采用线性插值方法,由于随机误差dt的存在,造成线性插值得到的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非光滑特性明显,引起载荷姿态控制周期性误差波动,不利于载荷超高稳定度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航天器整星大角度敏捷机动过程中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的准确规划,为航天器的光学载荷超高精度指向、超高稳定度控制、超敏捷控制、高品质成像提供技术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航天器(包括: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载荷等部分)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c
(2)根据步骤(1)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c,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0≤t≤tc)时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和目标角度θb(t)变化曲线。
(3)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Nseq]={0.0},apseq[3][Nseq]={0.0},ωpseq[3][Nseq]={0.0},θpseq[3][Nseq]={0.0}。
(4)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返回步骤(3);若姿态开始机动则进行步骤(5)。
(5)将t+Δt1(Δt1为星体的控制周期)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
(6)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最左列放置星体当前时刻的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目标角加速度。即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7)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设定的Nmax,若N≤Nmax,则返回步骤(5)。若N>Nmax,则进行步骤(8);
(8)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即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9)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
(10)根据步骤(5)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步骤(9)得到的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根据控制量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
(11)判断航天器当前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步骤(1)的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返回步骤(5);若t>tm,则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束,实现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协同规划与多级复合控制。
步骤(1)确定航天器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具体如下:
amax=τmax/I0
式中,τmax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输出力矩;I0为航天器惯量。
ωmax=Hmax/I0
式中,Hmax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角动量。
步骤(1)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m,具体如下:
匀加(减)速段时长ta
ta=ωmax/2πamax
匀速段时长tc
tc=θ/2πamaxta-ta
总机动时间tm
tm=tc+2ta
步骤(2)根据步骤(1)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0≤t≤tc)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具体如下:
目标角加速度a: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51
目标角速度ω: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52
目标姿态θ: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53
步骤(3)设置航天器星体的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54
步骤(3)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61
步骤(5)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具体计算方法的计算公式与步骤(2)的计算公式相同。
步骤(6)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具体为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步骤(8)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在航天器机动时刻,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具体计算方法见权利要求4。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具体如下: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步骤(9)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具体如下:
计算牛顿插值中的各阶差商: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62
则牛顿插值结果为
f(x)=f(x0)+(x-x0)f(x,x0)+(x-x0)(x-x1)f(x0,x1,x2)+...
+(x-x0)(x-x1)...(x-xm)f(x0,x1,...xm)
将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以及ωpseq[0][]、ωpseq[1][]、ωpseq[2][]、θpseq[0][]、θpseq[1][]、θpseq[2][]等数组以及载荷机动当前实时间t2代入上述m阶牛顿插值公式,可得到采用牛顿插值法获得的载荷实时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即获得ap(t)、ωp(t)、θp(t)。
所述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可表示为:分别考虑星体广义位移Xp,载荷广义位移Xb以及挠性附件的振动位移ηb、ηp时,定义整个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状态量x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71
建立航天器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载荷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72
其中,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73
Iηp=I(mM)×(mM),Iηb=I(nN)×(nN)为单位阵。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74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75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81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82
式中,udp为载荷扰动力/力矩,udb为星体扰动力/力矩,uc为星体控制力/力矩,Fa为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输出的主动力。Mp=diag(mp,mp,mp,Ipx,Ipy,Ipz),mp为载荷质量,Ip=diag(Ipx,Ipy,Ipz)分别为载荷x轴、y轴、z轴的惯量在载荷质心本体系下的表达。Mb=diag(mb,mb,mb,Ibx,Iby,Ibz),mb为星体质量,Ib=diag(Ibx,Iby,Ibz)分别为星体x轴、y轴、z轴的惯量在星体质心本体系下的表达。Ptr为载荷挠性附件耦合阵;Btr为星体挠性附件耦合阵;Jp为载荷质心雅克比矩阵,Xp=[rp,θp],rp为载荷平动位移,θp为载荷姿态;Jb为星体质心雅克比矩阵,Xb=[rb,θb],rb为星体平动位移,θb为星体姿态;
步骤(10)根据步骤(5)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步骤(9)得到的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并进行航天器星体和载荷姿态机动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星体姿态PID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83
式中,Isat为整星惯量在整星质心坐标系表达。ksatp、ksati、ksatd为星体控制器参数。θpm、ωpm分别为星体姿态测量值和角速度测量值。
载荷姿态PID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91
其中,Ip为载荷相对于整星质心的惯量在整星质心坐标系表达。kpp、kpi、kpd为载荷控制器参数。θpm、ωpm分别为载荷姿态测量值和角速度测量值。主动指向超静平台主动控制力计算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092
本发明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系统,包括:建立与确定模块、第一计算模块、设置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载荷姿态处理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二载荷姿态处理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第三判断模块;
建立与确定模块,建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航天器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
设置模块,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
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由设置模块重新设置;若姿态开始机动则由第二计算模块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目标姿态;
载荷姿态处理模块,将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最左列为星体当前时刻的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目标角加速度;
第二判断模块,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设定的Nmax,若N≤Nmax,则由第一判断模块重新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N>Nmax,则由第二载荷姿态处理模块,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
第二计算模块,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
第三计算模块,根据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将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代入建立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
第三判断模块,判断航天器当前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返回载荷姿态处理模块,将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再增加1;若t>tm,则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束,实现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协同规划与多级复合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能够实现星体和载荷对同一目标姿态高精度跟踪控制,目前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只有星体一级姿态控制,在航天器敏捷机动过程中,仅能给出星体一级目标姿态,无法给出载荷二级目标姿态。例如,采用现有姿态规划方法仅能实现0.125s内星体目标姿态计算,无法实现0.005s内的载荷目标姿态规划,无法满足航天器载荷姿态超高精度超高稳定度超敏捷控制需求。本法明设计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在原有星体目标姿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载荷控制单元资源受限等情况下,设计了简洁的载荷目标姿态规划方法,能够实现载荷对目标姿态的高精度跟踪。其规划方法应简单、计算量少,满足载荷控制单元计算能力,为航天器载荷二级姿态控制提供准确的目标姿态。
(2)本发明能够实现载荷目标姿态平滑规划满足载荷姿态高稳定控制需求,由于星体控制周期Δt1的定时精度存在随机误差dt,影响着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规划的平滑性。采用线性插值方法,由于随机误差dt的存在,造成线性插值得到的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非光滑特性明显,引起载荷姿态控制周期性误差波动,不利于载荷超高稳定度控制。本法明设计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在原有星体目标姿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牛顿插值方法得到载荷目标姿态,降低目标姿态曲线的非光滑特性对载荷姿态稳定度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将载荷目标姿态曲线轨迹插值误差较线性插值降低1~2个数量级。
(3)本发明能够以较少计算量实现载荷毫秒级的姿态规划,航天器在轨运动时,星体需要在控制周期Δt1时间内实现轨道估计、姿态确定等复杂计算,耗时长,无法实现毫秒级的目标姿态生成,难以满足载荷姿态控制要求。本发明采用牛顿多项式插值方法对Δt1时间内星体生成的目标姿态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实现载荷毫秒级的目标姿态生成。该方法通过载荷维持较小的目标姿态、采用较小的计算量满足载荷kHz的姿态控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线性插值规划目标姿态示意图;
图3为牛顿多项式插值规划目标姿态示意图;
图4为线性插值载荷角速度控制结果图;
图5为牛顿多项式插值载荷角速度控制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适用于天基天文观测、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具有载荷超高精度指向控制超高稳定度超敏捷控制需求的领域。所设计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包括星体一级控制系统和载荷二级控制系统。在航天器大角度敏捷机动过程中要求载荷和星体跟踪同一目标姿态。由于星体控制周期Δt1和载荷控制周期Δt2不同(Δt2﹤﹤Δt1),需要在星体平台目标姿态已知的情况下,采用插值方法计算出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内的目标姿态。首先由星体姿态规划算法计算出下一个控制周期Δt1内的目标姿态θbr。然后,载荷在已知Δt1时间内的目标姿态θbr,采用牛顿插值方法计算出每一个Δt2时间内载荷的目标姿态θpr。在星体和载荷每个时间点目标姿态都已知的情况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PID控制器进行姿态控制,实现航天器光学载荷高稳定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将载荷目标姿态曲线轨迹插值误差较线性插值降低1~2个数量级。
本发明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系统,包括:建立与确定模块、第一计算模块、设置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载荷姿态处理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二载荷姿态处理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第三判断模块;
建立与确定模块,建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航天器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
设置模块,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
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由设置模块重新设置;若姿态开始机动则由第二计算模块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目标姿态;
载荷姿态处理模块,将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最左列为星体当前时刻的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目标角加速度;
第二判断模块,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设定的Nmax,若N≤Nmax,则由第一判断模块重新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N>Nmax,则由第二载荷姿态处理模块,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
第二计算模块,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
第三计算模块,根据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将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代入建立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
第三判断模块,判断航天器当前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返回载荷姿态处理模块,将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再增加1;若t>tm,则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束,实现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协同规划与多级复合控制。
确定航天器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具体如下:
amax=τmax/I0
式中,τmax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输出力矩;I0为航天器惯量。
ωmax=Hmax/I0
式中,Hmax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角动量。
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m,具体如下:
匀加(减)速段时长ta
ta=ωmax/2πamax
匀速段时长tc
tc=θ/2πamaxta-ta
总机动时间tm
tm=tc+2ta
根据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0≤t≤tc)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具体如下:
目标角加速度a: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41
目标角速度ω: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42
目标姿态θ: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51
设置航天器星体的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52
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53
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具体计算方法见权利要求4。
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具体为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在航天器机动时刻,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具体计算方法见权利要求4。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具体如下: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具体如下:
计算牛顿插值中的各阶差商: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61
则牛顿插值结果为
f(x)=f(x0)+(x-x0)f(x,x0)+(x-x0)(x-x1)f(x0,x1,x2)+...
+(x-x0)(x-x1)...(x-xm)f(x0,x1,...xm)
将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以及ωpseq[0][]、ωpseq[1][]、ωpseq[2][]、θpseq[0][]、θpseq[1][]、θpseq[2][]等数组以及载荷机动当前实时间t2代入上述m阶牛顿插值公式,可得到采用牛顿插值法获得的载荷实时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即获得ap(t)、ωp(t)、θp(t)。
所述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可表示为:分别考虑星体广义位移Xp,载荷广义位移Xb以及挠性附件的振动位移ηb、ηp时,定义整个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状态量x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62
建立航天器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载荷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63
其中,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71
Iηp=I(mM)×(mM),Iηb=I(nN)×(nN)为单位阵。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72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73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74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75
式中,udp为载荷扰动力/力矩,udb为星体扰动力/力矩,uc为星体控制力/力矩,Fa为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输出的主动力。Mp=diag(mp,mp,mp,Ipx,Ipy,Ipz),mp为载荷质量,Ip=diag(Ipx,Ipy,Ipz)分别为载荷x轴、y轴、z轴的惯量在载荷质心本体系下的表达。Mb=diag(mb,mb,mb,Ibx,Iby,Ibz),mb为星体质量,Ib=diag(Ibx,Iby,Ibz)分别为星体x轴、y轴、z轴的惯量在星体质心本体系下的表达。Ptr为载荷挠性附件耦合阵;Btr为星体挠性附件耦合阵;Jp为载荷质心雅克比矩阵,Xp=[rp,θp],rp为载荷平动位移,θp为载荷姿态;Jb为星体质心雅克比矩阵,Xb=[rb,θb],rb为星体平动位移,θb为星体姿态;
根据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并进行航天器星体和载荷姿态机动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星体姿态PID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81
式中,Isat为整星惯量在整星质心坐标系表达。ksatp、ksati、ksatd为星体控制器参数。θpm、ωpm分别为星体姿态测量值和角速度测量值。
载荷姿态PID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82
其中,Ip为载荷相对于整星质心的惯量在整星质心坐标系表达。kpp、kpi、kpd为载荷控制器参数。θpm、ωpm分别为载荷姿态测量值和角速度测量值。主动指向超静平台主动控制力计算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183
本发明采用图1所示流程完成航天器敏捷机动与快速稳定控制,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光学载荷等部分。主动指向超静平台安装于载荷和星体平台之间,由六个作动器构成。每个作动器包含并行安装的弹簧-阻尼被动环节、音圈电机的主动环节以及涡流敏感器三部分。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的敏感器包括:星体陀螺、载荷星敏感器、测微敏感器、主动指向超静平台涡流。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包括:控制力矩陀螺群、主动指向超静平台音圈电机。
(2)建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航天器(包括: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载荷等部分)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c
(3)根据步骤(2)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c,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0≤t≤tc)时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和目标角度θb(t)变化曲线。
(4)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Nseq]={0.0},apseq[3][Nseq]={0.0},ωpseq[3][Nseq]={0.0},θpseq[3][Nseq]={0.0}。
(5)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返回步骤(3);若姿态开始机动则进行步骤(4)。
(6)将t+Δt1(Δt1为星体的控制周期)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
(7)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最左列放置星体当前时刻的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目标角加速度。即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8)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设定的Nmax,若N≤Nmax,则返回步骤(6)。若N>Nmax,则进行步骤(9);
(9)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即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10)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
(11)根据步骤(6)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步骤(10)得到的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根据控制量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
(12)判断航天器当前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步骤(1)的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返回步骤(6);若t>tm,则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束,实现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协同规划与多级复合控制。
(13)在分别考虑星体广义位移Xp,载荷广义位移Xb以及挠性附件的振动位移ηb、ηp时,定义整个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状态量x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01
建立航天器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载荷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02
其中,mp=1000kg,[Ipx,Ipy,Ipz]=[140,140,130]kgm2,mb=4000kg,[Ibx,Iby,Ibz]=[10000,10000,8000]kgm2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03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04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05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06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11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12
主动指向超静平台对星体的雅克比矩阵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13
主动指向超静平台对载荷的雅克比矩阵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14
(14)确定航天器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具体如下:
amax=τmax/I0
式中,τmax=75Nm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输出力矩;I0为航天器惯量。I0=10200kgm2
ωmax=Hmax/I0
式中,Hmax=200Nms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角动量。
(15)设计航天器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0.4(°/s2)、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0.8(°/s),敏捷机动角θ=20°。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θ进行规划:
匀加(减)速段时长ta
ta=ωmax/2πamax=3.142s
匀速段时长tc
tc=θ/2πamaxta-ta=21.86s
总机动时间tm
tm=tc+2ta=28.14s
(16)计算机动过程中的星体时刻t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
目标角加速度: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21
目标角速度: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22
目标姿态: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23
(17)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为ab(t)=0、ωb(t)=0、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为ap(t)=0、ωp(t)=0、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4,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5,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Nseq]={0.0},ωpseq[3][Nseq]={0.0},θpseq[3][Nseq]={0.0}。
(18)判断航天器整星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返回步骤(17);若姿态开始机动则进行下一步。
(19)计算星体目标姿态:设置航天器机动时刻t=t+Δt1,其中Δt1=0.125s,采用步骤(16)的姿态规划方法计算出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
(20)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N+1;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即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21)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Nmax。若N≤Nmax,则进行步骤(19)计算下一时刻星体目标姿态。若N>Nmax,则进行下一步。
(22)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保持不变,即N=N。设置航天器机动时刻为t=t+Δt1,采用步骤(16)的姿态规划方法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即ωpseq[k][i]=ωpseq[k][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23)采用m=3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Δt2=0.005s)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
计算牛顿插值中的各阶差商: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31
则牛顿插值结果为
f(x)=f(x0)+(x-x0)f(x,x0)+(x-x0)(x-x1)f(x0,x1,x2)+...
+(x-x0)(x-x1)...(x-xm)f(x0,x1,...xm)
将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以及ωpseq[0][]、ωpseq[1][]、ωpseq[2][]、θpseq[0][]、θpseq[1][]、θpseq[2][]等数组以及载荷机动当前实时间t2代入上述m阶牛顿插值公,可得到采用牛顿插值法获得的载荷实时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即获得ωp(t)、θp(t)。
(24)在已知星体姿态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时,采用步骤(25)中的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器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并进行航天器整星姿态敏捷机动控制。
(25)设计星体一级姿态PID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41
式中,ksatp=[4076.7,4076.7,2424.8]、ksati=[0.01,0.01,0.01]、ksatd=[9083.6,9083.6,5402.8]为星体控制器参数。
设计载荷二级姿态PID控制器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42
其中,kpp=[41300,41300,36280]、kpi=[134000,134000,182300]、kpd=[5938,5938,3222]为载荷控制器参数。主动指向超静平台主动控制力计算为:
Figure BDA0001673330620000243
(26)判断航天器姿态敏捷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则进行步骤(22);若t>tm,则进行下一步。
(27)本次航天器姿态敏捷机动结束,实现了载荷超高精度指向超高稳定度超敏捷控制。若有下次姿态敏捷机动,则返回步骤(16)进行下一次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规划。
(28)进行航天器姿态快速机动与快速稳定仿真。仿真中采用正弦路径规划进行星体目标姿态曲线规划并进行姿态跟踪控制。图2给出了采用线性插值计算载荷目标姿态示意图,载荷目标姿态采用线性插值存在非光滑性误差,容易引起载荷角速度波动。图4给出了载荷采用线性插值得到目标姿态的姿态角速度控制结果图。由图4可知载荷角速度存在0.005°/s的波动,不利于载荷超高稳定度控制。图3给出了本文所设计的牛顿多项式插值计算载荷目标姿态示意图,载荷目标姿态采用牛顿多项式能够明显降低目标姿态曲线非光滑性误差,降低载荷角速度波动。图5给出了载荷采用本文所设计的牛顿多项式插值得到目标姿态的姿态角速度控制结果图。由图5可知载荷角速度波动量优于0.0005°/s的波动,提高了航天器光学载荷稳定度控制指标。
本发明设计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在原有星体目标姿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载荷控制单元资源受限等情况下,设计了简洁的载荷目标姿态规划方法,能够实现载荷对目标姿态的高精度跟踪。其规划方法应简单、计算量少,满足载荷控制单元计算能力,为航天器载荷二级姿态控制提供准确的目标姿态。
由于星体控制周期Δt1的定时精度存在随机误差dt,影响着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规划的平滑性。采用线性插值方法,由于随机误差dt的存在,造成线性插值得到的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非光滑特性明显,引起载荷姿态控制周期性误差波动,不利于载荷超高稳定度控制。本法明设计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在原有星体目标姿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牛顿插值方法得到载荷目标姿态,降低目标姿态曲线的非光滑特性对载荷姿态稳定度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将载荷目标姿态曲线轨迹插值误差较线性插值降低1~2个数量级,实现载荷目标姿态平滑规划满足载荷姿态高稳定控制需求。
本发明能够以较少计算量实现载荷毫秒级的姿态规划,航天器在轨运动时,星体需要在控制周期Δt1时间内实现轨道估计、姿态确定等复杂计算,耗时长,无法实现毫秒级的目标姿态生成,难以满足载荷姿态控制要求。本发明采用牛顿多项式插值方法对Δt1时间内星体生成的目标姿态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实现载荷毫秒级的目标姿态生成。该方法通过载荷维持较小的目标姿态、采用较小的计算量满足载荷kHz的姿态控制需求。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2)

1.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航天器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
(2)根据步骤(1)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
(3)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
(4)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返回步骤(3);若姿态开始机动则进行步骤(5);
(5)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目标姿态;
(6)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最左列为星体当前时刻的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目标角加速度;
(7)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设定的Nmax,若N≤Nmax,则返回步骤(5);若N>Nmax,则进行步骤(8);
(8)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
(9)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
(10)根据步骤(5)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步骤(9)得到的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将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代入(1)建立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
(11)判断航天器当前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步骤(1)的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返回步骤(5);若t>tm,则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束,实现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协同规划与多级复合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确定航天器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amax、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具体如下:
amax=τmax/I0
式中,τmax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输出力矩;I0为航天器惯量;
ωmax=Hmax/I0
式中,Hmax为执行机构的最大角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ta、匀速段时长tc和总机动时间tm,具体如下:
匀加(减)速段时长ta
ta=ωmax/2πamax
匀速段时长tc
tc=θ/2πamaxta-ta
总机动时间tm
tm=tc+2t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根据步骤(1)航天器的匀加(减)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0≤t≤tc)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具体如下:
目标角加速度a: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31
目标角速度ω: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32
目标姿态θ: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设置航天器星体的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的计算公式与步骤(2)的计算公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具体为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在航天器机动时刻,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具体计算方法见权利要求4;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具体如下:apseq[k][i]=apseq[3][i+1],ωpseq[k][i]=ωpseq[3][i+1],θpseq[k][i]=θpseq[k][i+1],tseq[i]=tseq[i+1],(i=1,2,Nseq-1,k=0,1,2);apseq[k][Nseq]=ab(t),ωpseq[k][Nseq]=ωb(t),θpseq[k][Nseq]=θb(t),tseq[Nseq]=t。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具体如下:
计算牛顿插值中的各阶差商: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51
则牛顿插值结果为
f(x)=f(x0)+(x-x0)f(x,x0)+(x-x0)(x-x1)f(x0,x1,x2)+...+(x-x0)(x-x1)...(x-xm)f(x0,x1,...xm)
将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tseq、以及ωpseq[0][]、ωpseq[1][]、ωpseq[2][]、θpseq[0][]、θpseq[1][]、θpseq[2][]等数组以及载荷机动当前实时间t2代入上述m阶牛顿插值公式,可得到采用牛顿插值法获得的载荷实时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即获得ap(t)、ωp(t)、θp(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可表示为:分别考虑星体广义位移Xp,载荷广义位移Xb以及挠性附件的振动位移ηb、ηp时,定义整个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状态量x为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52
建立航天器星体-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载荷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61
其中,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62
Iηp=I(mM)×(mM),Iηb=I(nN)×(nN)为单位阵;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63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64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65
Figure FDA0002943890880000066
式中,udp为载荷扰动力/力矩,udb为星体扰动力/力矩,uc为星体控制力/力矩,Fa为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输出的主动力;Mp=diag(mp,mp,mp,Ipx,Ipy,Ipz),mp为载荷质量,Ip=diag(Ipx,Ipy,Ipz)分别为载荷x轴、y轴、z轴的惯量在载荷质心本体系下的表达;Mb=diag(mb,mb,mb,Ibx,Iby,Ibz),mb为星体质量,Ib=diag(Ibx,Iby,Ibz)分别为星体x轴、y轴、z轴的惯量在星体质心本体系下的表达;Ptr为载荷挠性附件耦合阵;Btr为星体挠性附件耦合阵;Jp为载荷质心雅克比矩阵,Xp=[rp,θp],rp为载荷平动位移,θp为载荷姿态;Jb为星体质心雅克比矩阵,Xb=[rb,θb],rb为星体平动位移,θb为星体姿态。
12.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与确定模块、第一计算模块、设置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载荷姿态处理模块、第二判断模块、第二载荷姿态处理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第三判断模块;
建立与确定模块,建立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航天器的敏捷机动最大角加速度、敏捷机动最大角速度ωmax,敏捷机动角度θ,采用正弦路径规划方法对敏捷机动角度θ进行规划,计算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航天器的匀加速段时长、匀速段时长和总机动时间,计算航天器机动过程中时刻t时星体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和目标角度变化曲线;
设置模块,设置航天器初始姿态机动时刻t=0,设置星体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b(t)=0、载荷目标姿态初始状态θp(t)=0、设置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0;定义载荷姿态最大计数Nmax,定义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长度Nseq,以及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
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姿态没有开始机动则由设置模块重新设置;若姿态开始机动则由第二计算模块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机动时刻t的目标姿态,包括: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目标角速度、目标姿态;
载荷姿态处理模块,将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增加1,即N+1的值赋给N;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最左列为星体当前时刻的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目标角加速度;
第二判断模块,判断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是否大于设定的Nmax,若N≤Nmax,则由第一判断模块重新判断航天器姿态是否开始机动,若N>Nmax,则由第二载荷姿态处理模块,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N保持不变,将t+Δt1的值赋给机动时刻t,计算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载荷姿态机动序列数组依次左移一列;
第二计算模块,采用m阶牛顿插值法,计算载荷控制周期Δt2时间的实时载荷目标姿态和目标角速度;
第三计算模块,根据星体在机动时刻t的目标角加速度ab(t)、目标角速度ωb(t)、目标姿态θb(t)以及载荷目标角速度ωp(t)、目标姿态θp(t),采用星体和载荷两级姿态控制,计算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将星体和载荷实时姿态控制量代入建立的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
第三判断模块,判断航天器当前机动时间t是否大于姿态总机动时间tm;若t≤tm,返回载荷姿态处理模块,将载荷姿态机动计数标志再增加1;若t>tm,则航天器姿态机动结束,实现星体和载荷目标姿态协同规划与多级复合控制。
CN201810513680.5A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762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3680.5A CN108762285B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3680.5A CN108762285B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2285A CN108762285A (zh) 2018-11-06
CN108762285B true CN108762285B (zh) 2021-08-10

Family

ID=6400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3680.5A Active CN108762285B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2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285B (zh) * 2018-05-25 2021-08-10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8646775B (zh) * 2018-06-08 2021-03-2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三超平台敏捷机动与快速稳定控制方法
CN110329549B (zh) * 2019-06-05 2021-02-0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基于三节点舱构型的大尺度挠性航天器的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11625010B (zh) * 2020-04-28 2023-04-14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组合滤波的航天器三超近零误差跟踪控制方法
CN111605734B (zh) * 2020-04-28 2021-11-1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三超控制星时准确同步的滤波校时系统及方法
CN111638721B (zh) * 2020-04-28 2023-08-1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三超控制全链路扰动传递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
CN111619829B (zh) * 2020-05-11 2022-04-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主动指向超静平台的多级协同控制方法
CN111605737B (zh) * 2020-05-11 2021-10-0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三超控制多级协同规划与敏捷机动方法
CN111781943B (zh) * 2020-07-20 2024-04-1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分布式载荷位姿三超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086A (zh) * 2008-09-12 2009-01-28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操纵律奇异回避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CN102589917A (zh) * 2012-02-23 2012-07-18 华中科技大学 无拖曳航天器的自由落体验证装置
CN102736518A (zh) * 2012-07-24 2012-10-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含测量和输入时滞的挠性航天器复合抗干扰控制器
CN10301878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力卫星编队轨道稳定性优化设计和精密反演地球重力场方法
CN103235597A (zh) * 2013-04-09 2013-08-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航天器的快速姿态机动快速稳定联合控制方法
CN107168357A (zh) * 2017-06-30 2017-09-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考虑姿态约束与抗退绕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CN107491082A (zh) * 2016-12-31 2017-12-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天器姿态控制混合执行机构优化控制方法
CN108762285A (zh) * 2018-05-25 2018-11-0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5469B2 (en) * 2001-10-28 2003-07-22 The Boeing Company Attitude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ple-payload spacecraf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086A (zh) * 2008-09-12 2009-01-28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操纵律奇异回避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CN102589917A (zh) * 2012-02-23 2012-07-18 华中科技大学 无拖曳航天器的自由落体验证装置
CN102736518A (zh) * 2012-07-24 2012-10-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含测量和输入时滞的挠性航天器复合抗干扰控制器
CN10301878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力卫星编队轨道稳定性优化设计和精密反演地球重力场方法
CN103235597A (zh) * 2013-04-09 2013-08-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航天器的快速姿态机动快速稳定联合控制方法
CN107491082A (zh) * 2016-12-31 2017-12-1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天器姿态控制混合执行机构优化控制方法
CN107168357A (zh) * 2017-06-30 2017-09-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考虑姿态约束与抗退绕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CN108762285A (zh) * 2018-05-25 2018-11-0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titude takeover control for post-capture of target spacecraft using space robot》;Panfeng Huang 等;《Aero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0131;第171-180页 *
《UKF 位姿估计的超静平台耦合模型参数辨识》;张科备 等;《宇航学报》;20171231;第1289-1296页 *
《基于观测器的平台无陀螺姿态复合控制》;张科备 等;《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71212;第24-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2285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2285B (zh)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目标姿态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1605737B (zh) 一种航天器三超控制多级协同规划与敏捷机动方法
CN108646775B (zh) 一种三超平台敏捷机动与快速稳定控制方法
CN106289246B (zh) 一种基于位置和姿态测量系统的柔性杆臂测量方法
CN107618678B (zh) 卫星姿态角度偏差下的姿控信息联合估计方法
CN109539903B (zh) 一种固体运载火箭椭圆转移轨道迭代制导控制方法
CN108536014B (zh) 一种考虑飞轮动态特性的航天器姿态规避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06970530B (zh) 空间非合作目标自主视线交会的无模型预设性能控制方法
CN108801270B (zh) 一种航天器多级复合控制的超高精度姿态确定方法
US200401404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ttitude of a flying object
CN107402516B (zh) 基于联合执行机构的递阶饱和模糊pd姿态控制方法
CN110262241B (zh) 基于高斯过程预测控制的航天器轨道控制方法
CN111638643B (zh) 一种位移模式无拖曳控制动力学协调条件确定方法
CN113419431B (zh)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平流层飞艇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61013A (zh) 一种基于时间同步稳定的航天器姿态鲁棒控制方法
CN114131596A (zh) 一种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位姿分辨率分析方法
CN114357853A (zh) 基于遗传算法修正的多圈J2-Lambert转移轨道求解方法
CN117227967B (zh) 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方法、装置、介质和飞行器
CN113297745A (zh) 一种基于短弧拟合位置的双弧段轨道改进方法
CN110955255B (zh) 基于cmg的高精度轨控姿态维持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8454884A (zh) 一种动力上升安全制导方法及系统
CN108803307B (zh) 一种主动指向超静平台自主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209190B (zh) 一种卫星标称轨道无偏飞行控制的方法
CN111605736A (zh) 地月l2点转移轨道最优误差修正点选择方法
CN110750110A (zh) 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的指向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