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7716A -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7716A
CN108757716A CN201810695282.XA CN201810695282A CN108757716A CN 108757716 A CN108757716 A CN 108757716A CN 201810695282 A CN201810695282 A CN 201810695282A CN 108757716 A CN108757716 A CN 108757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turning gear
shaft
ontology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5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52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7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7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7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转轴装置设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用于实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轴和扭力叠加组件;第一转轴用于提供第一扭力,扭力叠加组件用于提供第二扭力,第二扭力用于与第一扭力组合。当仅利用第一转轴提供的第一扭力时,扭力较小,与第二本体的重力相差较大,从而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启;当扭力叠加组件提供的第二扭力与第一转轴提供的第一扭力组合时,扭力较大,能够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故本发明的转轴装置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

Description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轴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笔记本屏幕和底座的重量差越来越小,导致笔记本开启困难,在打开时很容易把底座带起;如果笔记本屏幕带触控功能,触控功能需要的转轴扭矩更是远大于支撑屏幕重量所需要的转轴扭矩,造成笔记本更难以开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装置,以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轴装置的电子设备,以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设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开合,所述转轴装置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用于提供第一扭力;
扭力叠加组件,所述扭力叠加组件用于提供第二扭力,所述第二扭力用于与所述第一扭力组合。
优选的,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所述第一扭力和所述第二扭力之和。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第二扭力为变化扭力。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扭力叠加组件为第二扭力块,所述第二扭力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芯上,所述第二扭力块与所述轴芯的配合所提供的第二扭力随着所述轴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固定支架的转动而线性增大。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第二扭力块与所述轴芯的配合面积随着所述轴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固定支架的转动角度加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扭力线性增大。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所述第一扭力和所述第二扭力之和最小,以及,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所述第一扭力和所述第二扭力之和最大。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所述第二扭力块的第一避让部和工作圆弧槽,以及,所述轴芯上的第二避让部和工作圆弧面,在所述轴芯相对于所述第二扭力块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工作圆弧面与所述工作圆弧槽之间产生的摩擦形成所述第二扭力。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转轴装置所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转轴装置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第二角度。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当所述工作圆弧面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避让部相对设置时符合所述第一预定条件;
所述轴芯位于所述轴芯转动方向的后方的第二避让部与工作圆弧面的交点、所述第一避让部位于所述轴芯转动方向前方的端点,的连线的夹角形成所述第二角度。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第二扭力为恒定扭力。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扭力叠加组件为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扭力。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其中,如果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二转轴所提供的叠加扭力与所述第一转轴所提供的所述恒定扭力组合。
优选的,上述转轴装置中,所述主动齿轮还包括:
弧形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开合的第一阶段的最大角度。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转轴装置设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用于实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轴和扭力叠加组件;第一转轴用于提供第一扭力,扭力叠加组件用于提供第二扭力,第二扭力用于与第一扭力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轴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的一者连接,与第一转轴配合使用的固定支架与另一者连接,第一转轴能够相对固定支架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的开合。
当仅利用第一转轴提供的第一扭力时,扭力较小,与第二本体的重力相差较大,从而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启;当扭力叠加组件提供的第二扭力与第一转轴提供的第一扭力组合时,扭力较大,能够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转轴装置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为上述任一种转轴装置,由于上述转轴装置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转轴装置的电子设备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轴装置在第二扭力最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轴装置在第二扭力最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轴装置在第二扭力处于中间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转轴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转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转轴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没有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刚开始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装置,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设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用于实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转轴装置包括第一转轴1和扭力叠加组件;第一转轴1用于提供第一扭力,扭力叠加组件用于提供第二扭力,第二扭力用于与第一扭力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轴1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的一者连接,与第一转轴1配合使用的固定支架3与另一者连接,第一转轴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3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的开合。
第一扭力具体为恒定扭力。第一转轴1的轴芯5与第一扭力块2的配合面积在轴芯5相对于固定支架3的转动过程中,是不发生变化的,也是起产生主要扭力的作用。第一转轴1所提供的恒定扭力至少小于第二本体的重力。这样一来,将第二本体置于放置面上,通过第一转轴1提供的恒定扭力与第二本体的重力差,第一本体很容易打开,便于单手开启操作。第一扭力也可以为变扭力。
当仅利用第一转轴1提供的第一扭力时,扭力较小,与第二本体的重力相差较大,从而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启;当扭力叠加组件提供的第二扭力与第一转轴1提供的第一扭力组合时,扭力较大,能够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转轴装置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
为了便于控制叠加扭力,转轴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
当满足预定条件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扭力叠加组件用于提供第二扭力,便于控制。本发明还可以不包括上述控制组件,通过人为地控制第二扭力与第一扭力组合,如人为地按下按钮,使扭力叠加组件处于产生第二扭力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具体为屏幕,第二本体具体为底座(可以带键盘或不带键盘),当开启屏幕时,由于第一转轴1提供的第一扭力小于底座的重力,单手很容易打开屏幕;开启后的屏幕需要触摸功能时,利用扭力叠加组件提供的第二扭力与第一转轴1提供的第一扭力组合提供扭力,该扭力能够满足触摸功能需要的较大的转轴扭矩。
如图1-4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一中,第二扭力为变化扭力,使第二扭力与第一扭力组合后的扭力为一个变值。
优选的,扭力叠加组件为第二扭力块4,第二扭力块4套设在第一转轴1的轴芯5上,第二扭力块4与轴芯5的配合所提供的第二扭力随着轴芯5相对于第一转轴1的固定支架3的转动而线性增大。
本发明通过第二扭力块4与轴芯5的配合提供第二扭力,通过第一扭力块2与轴芯5的配合提供第一扭力,两者共用一个轴芯5,结构比较简单。可替换的,扭力叠加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具有线性增大的弹性力的扭簧、具有变截面的摩擦片等,以实现同样的第二扭力为变化扭力的效果,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扭力块4与轴芯5的配合面积随着轴芯5相对于第一转轴1的固定支架3的转动角度加大,从而使得第二扭力线性增大。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扭力块4与轴芯5的配合面积的改变,实现第二扭力的改变,当配合面积达到最大值时,产生的扭矩最大,结构比较简单。可替换的,上述第二扭力块4与轴芯5的配合还可以为其他配合方式,如配合驱使弹性件发生变形的程度。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中,控制组件用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控制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小,以及,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大。
上述第一预定条件可以为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开启的第一特定角度,第二预定条件可以为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开启的第二特定角度,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启角度从第一特定角度变化到第二特定角度时,第一扭力与第二扭力组合后的扭力递增;能够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实现扭力的线性变化,使用范围更广。
当然,本发明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从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开启时就组合上第二扭力。
如图1-4所示,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扭力块4的第一避让部42和工作圆弧槽41,以及,轴芯5上的第二避让部52和工作圆弧面51,在轴芯5相对于第二扭力块4转动的过程中,工作圆弧面51与工作圆弧槽41之间产生的摩擦形成第二扭力。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当轴芯5上的工作圆弧面51转动到第二扭力块4的工作圆弧槽41对应的位置,即工作圆弧面51与工作圆弧槽41摩擦配合时,第二扭力块4才与轴芯5的配合产生第二扭力。当轴芯5上的第二避让部52转到第二扭力块4的工作圆弧槽41时,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不产生配合面积,当轴芯5上的工作圆弧面51转动到第二扭力块4的第一避让部42时,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不产生配合面积。
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扭力块2和轴芯5上设置避让部,通过轴芯5相对于第二扭力块4的转动即可控制第二扭力与第一扭力的组合,结构比较简单。同时,第二扭力块4的第一避让部42和工作圆弧槽41,以及,轴芯5上的第二避让部52和工作圆弧面51的结构可以相互配合,实现轴芯5与第二扭力块4的定位作用,避免轴芯5在转动过程中脱离第二扭力块4,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控制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可以啮合与脱离的一对啮合齿,实现同样的控制第二扭力与第一扭力的组合的效果,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的,第一预定条件为转轴装置所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第一角度;第二预定条件为转轴装置所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第二角度。
具体的,第一角度为0度,该0度具体为两个本体相对闭合状态时的角度,即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0度时,转轴装置所提供的扭力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小;第二角度为60度-120度,即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60度-120度时,转轴装置所提供的扭力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大,也就是说,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60度时,转轴装置所提供的扭力达到最大值,并维持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120度。
可替换的,上述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也可以均为转轴装置所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范围。
优选的,当工作圆弧面51的中部与第一避让部42相对设置时符合第一预定条件;具体的,第一避让部42为开设在第二扭力块4上的两个呈直线设置的矩形槽,第二避让部52为轴芯5上的两个平面缺口,当整个工作圆弧面51进入工作圆弧槽41时,第二扭力最大。
工作圆弧面51的中部与第一避让部42相对设置,是指第二避让部52完全进入工作圆弧槽41,如图1所示,平面缺口的底面与矩形槽的侧面满足平行设置时,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小。
轴芯5位于轴芯5转动方向的后方的第二避让部52与工作圆弧面51的交点A、第一避让部42位于轴芯5转动方向前方的端点B,的连线的夹角形成第二角度。也就是说,轴芯5位于轴芯5转动方向的后方的第二避让部52与工作圆弧面51的交点A,转动到第一避让部42位于轴芯5转动方向前方的端点B时,具体转动角度为60度,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从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小,递增为,第一扭力和第二扭力之和最大。
如图1所示,0度时,轴芯5与第二扭力块4的内孔接触面积最小,此时平面缺口的平面与矩形槽的侧面平行,第二扭力最小。
随着屏幕的打开角度加大,轴芯5与第二扭力块4的内孔接触面积逐渐加大,第二扭力呈线性递增。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设置第二角度为60度,在60度时,轴芯5的工作圆弧面51完全进入第二扭力块4的工作圆弧槽41内。此时第二扭力达到最大,在60度-120度,轴芯5与第二扭力块4的配合面积都是维持最大状态。
如图3所示,随着屏幕的打开角度越来越大,轴芯5的工作圆弧面51逐渐会转出第二扭力块4的工作圆弧槽41,此时轴芯5与第二扭力块4之间产生的第二扭力也会逐渐变小。
如图1所示,当屏幕打开到最大角度180度时,轴芯5的工作圆弧面51与第二扭力块4的接触面再次达到最小,此时的轴芯5与第二扭力块4产生的第二扭力也是最小的。
轴芯5与第一扭力块2装配的位置是完整的圆周面,所以在整个屏幕的打开过程中,轴芯5与第一扭力块2产生的第一扭力是恒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力块2和第二扭力块4相互配合,在屏幕打开小角度时,其组合扭矩也比较小(只有满足支持屏幕的扭矩),因此便于用户轻松打开屏幕。当用户屏幕打开在60度-120度时,第一扭力块2和第二扭力块4与轴芯5产生的扭矩达到最大,可以满足用户正常的触摸需求。所以该变扭矩设计可以同时平衡屏幕的开启和触摸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扭力块2和第二扭力块4形成扭力区是采用整体金属注射成形来实现。该金属注射成形件也可以采用相同截面的不锈钢冲压片叠加来替代,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如图5-9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二中,第二扭力为恒定扭力,使第二扭力与第一扭力组合后的扭力为一个定值。
优选的,扭力叠加组件为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与第一转轴1满足平行条件设置,第二转轴6用于提供第二扭力。第二转轴6与第一转轴1满足平行条件设置是指第二转轴6与第一转轴1平行或者近似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提供恒定扭力,第二转轴6用于提供第二扭力。具体的,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1相对固定支架3的旋转产生的摩擦力形成恒定扭力,通过第二转轴6相对固定支架3的旋转产生的摩擦力形成第二扭力。
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6均可提供扭力,从而扩大了扭力的可调范围,适用性更广。当然,本发明还可以仅利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6的其中一个轴提供扭力,另一轴仅起机械连接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转轴装置通过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6两个转轴实现与固定支架3的连接,连接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还提高了使用手感。
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7,主动齿轮8与第一转轴1固定连接;从动齿轮7与第二转轴6固定连接;其中,如果满足预定条件,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7啮合,以使第二转轴6所提供的叠加扭力与第一转轴1所提供的恒定扭力组合。
本发明通过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7形成的齿轮组对两个转轴产生联动,实现控制第二转轴6所提供的叠加扭力与第一转轴1所提供的恒定扭力组合。具体的,齿轮啮合作用角度可以设计60°-90°。
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开合到第一阶段如90°以内时,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7不产生啮合,所以只有第一转轴1产生扭矩,所以相对扭矩比较小,这样第一本体打开比较方便。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开合到第二阶段如超过90度时,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7互相啮合,在屏幕打开过程中,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6同时产生作用,其合力可以产生更大的力来支撑屏幕触摸功能需求。
如图7所示,第一阶段,2个齿轮没有啮合,只有第一转轴1扭矩在起作用。
如图8所示,到第二阶段,2个齿轮开始啮合,第二转轴6也开始起作用。
如图9所示,在第一本体如屏幕正常使用状态,2个转轴齿轮啮合,同时起作用,可以带来较大的扭矩。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转轴1与主动齿轮8、第二转轴6与从动齿轮7可以焊接,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发明也可以直接在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6上加工出啮合齿。上述控制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驱动第二转轴6旋转的电机和控制电机在预定条件开启的控制器,以实现同样的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叠加扭力与恒定扭力组合,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齿轮8还包括弧形导向槽,弧形导向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开合的第一阶段的最大角度。这样一来,在2个齿轮没有啮合时,从动齿轮7首先与主动齿轮8啮合的齿位于弧形导向槽内,并在第一转轴1的旋转过程中,沿着弧形导向槽滑动。
该弧形导向槽一方面能够导向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8啮合,提高工作可靠性;另一方面,缩短了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7的中心间距,使两个齿轮靠得更近,从而缩小转轴装置的占用面积,使结构更紧凑。
可替换的,本发明还可以不设置上述弧形导向槽,只在主动齿轮8的局部加工啮合齿,在主动齿轮8的啮合齿转到能够与从动齿轮7的啮合齿啮合时,才实现第二转轴6提供第二扭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转轴装置,转轴装置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便于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开合,同时满足需要较大扭力的功能需求,其优点是由转轴装置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翻盖手机或者其他需要开合的设备。相应的,第一本体为屏幕,第二本体为底座。
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在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转轴装置中设置了具有扭力叠加组件,该扭力叠加组件能够在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新的扭力与原来的扭力进行组合。使得用户在开合通过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构成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所提供的外力是变化的。在最初开合的时候提供较小扭力(即,扭力叠加组件不提供新扭力或者仅仅提供较小的扭力,因为在此时让扭力叠加组件不工作或者工作但是只提供在其能够提供的变化扭力中最小的扭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依靠第二转轴提供恒定扭力,通过控制装置在满足预定条件的时候将该恒定扭力作为新扭力与原有依靠第一转轴所提供的扭力进行组合。从而保证在预定角度如果上盖具有显示触摸屏时,用户在通过该触摸屏触摸操作该触控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即,上盖不会因为用户的触控操作而产生开合方向上的晃动)。另一个例子,依靠第二扭力块以及与所述第二扭力块对应的转轴上的部分实现变化扭力依靠控制组件在开合的过程中控制第二扭力块提供的变化扭力与第一扭力块提供的恒定扭力进行组合。从而保证在最初开合的时候提供较小扭力(即,扭力叠加组件工作但是只提供在其能够提供的变化扭力中最小的扭力)。而在所述开合的过程中该扭力叠加组件持续的加大所提供扭力从而保证在到达预定角度如果上盖具有显示触摸屏时,用户在通过该触摸屏触摸操作该触控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即,上盖不会因为用户的触控操作而产生开合方向上的晃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设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开合,所述转轴装置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用于提供第一扭力;
扭力叠加组件,所述扭力叠加组件用于提供第二扭力,所述第二扭力用于与所述第一扭力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所述第一扭力和所述第二扭力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第二扭力为变化扭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扭力叠加组件为第二扭力块,所述第二扭力块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芯上,所述第二扭力块与所述轴芯的配合所提供的第二扭力随着所述轴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固定支架的转动而线性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第二扭力块与所述轴芯的配合面积随着所述轴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固定支架的转动角度加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扭力线性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所述第一扭力和所述第二扭力之和最小,以及,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转轴装置所提供扭力为所述第一扭力和所述第二扭力之和最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所述第二扭力块的第一避让部和工作圆弧槽,以及,所述轴芯上的第二避让部和工作圆弧面,在所述轴芯相对于所述第二扭力块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工作圆弧面与所述工作圆弧槽之间产生的摩擦形成所述第二扭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转轴装置所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转轴装置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开合角度为第二角度;
其中,
当所述工作圆弧面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避让部相对设置时符合所述第一预定条件;
所述轴芯位于所述轴芯转动方向的后方的第二避让部与工作圆弧面的交点、所述第一避让部位于所述轴芯转动方向前方的端点,的连线的夹角形成所述第二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第二扭力为恒定扭力;
其中,所述扭力叠加组件为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扭力;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其中,如果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二转轴所提供的叠加扭力与所述第一转轴所提供的所述恒定扭力组合;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还包括:
弧形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槽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开合的第一阶段的最大角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为如权利要1-9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
CN201810695282.XA 2018-06-29 2018-06-29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757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5282.XA CN108757716A (zh) 2018-06-29 2018-06-29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5282.XA CN108757716A (zh) 2018-06-29 2018-06-29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7716A true CN108757716A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7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5282.XA Pending CN108757716A (zh) 2018-06-29 2018-06-29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771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720A (zh) * 2019-03-30 2019-07-12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92688A (zh) * 2019-09-24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0805610A (zh) * 2019-09-29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213054A1 (zh) * 2020-04-22 2021-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和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CN114661093A (zh) * 2022-03-16 2022-06-24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5445Y (zh) * 1996-05-16 2000-02-23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倾转铰链
JP2013072442A (ja) * 2011-09-26 2013-04-22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3879917U (zh) * 2014-04-17 2014-10-15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转轴同步运动的扭力平衡装置
CN104343813A (zh) * 2013-08-09 2015-0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205895885U (zh) * 2016-07-07 2017-01-18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组合枢轴装置的扭力模块
CN205895886U (zh) * 2016-07-07 2017-01-18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枢轴装置的扭力模块
CN107678501A (zh) * 2017-11-10 2018-02-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939820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昆山嘉玮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扭力线性变化的封闭式转轴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5445Y (zh) * 1996-05-16 2000-02-23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倾转铰链
JP2013072442A (ja) * 2011-09-26 2013-04-22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4343813A (zh) * 2013-08-09 2015-0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203879917U (zh) * 2014-04-17 2014-10-15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转轴同步运动的扭力平衡装置
CN205895885U (zh) * 2016-07-07 2017-01-18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组合枢轴装置的扭力模块
CN205895886U (zh) * 2016-07-07 2017-01-18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枢轴装置的扭力模块
CN107678501A (zh) * 2017-11-10 2018-02-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939820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昆山嘉玮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扭力线性变化的封闭式转轴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720A (zh) * 2019-03-30 2019-07-12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92688A (zh) * 2019-09-24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1057333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0805610A (zh) * 2019-09-29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058034A1 (zh) * 2019-09-29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213054A1 (zh) * 2020-04-22 2021-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和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CN114661093A (zh) * 2022-03-16 2022-06-24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4661093B (zh) * 2022-03-16 2023-12-08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7716A (zh) 转轴装置和电子设备
EP405710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405367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40571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5554194B (zh) 具有侧屏的移动终端
TWI327195B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321702B2 (ja)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384861B (zh) 包括安静地操作的调节器的家用电器
US201600609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KR20030044092A (ko) 힌지장치
CN204704255U (zh) 易开关单向摩擦转轴铰链和移动电子产品终端
CN112178041A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装置
CN10404975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1761476B2 (en) Torque hinge module
KR102205393B1 (ko) 접이식 멀티미디어 단말기
CN115494913A (zh) 折叠转轴结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US10296056B2 (en) Bell crank linked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2020517876A (ja) 携帯端末に用いられる二軸ヒンジ機構及び携帯端末
JP2013072442A (ja)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4343810B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372513B1 (en) Coupling element for hinged electronic device
JP6957318B2 (ja) スタンド自動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装置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US2011012718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nge mechanism
WO2017082910A1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4915223B2 (ja) 連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