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9324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49324B
CN108749324B CN201810272809.8A CN201810272809A CN108749324B CN 108749324 B CN108749324 B CN 108749324B CN 201810272809 A CN201810272809 A CN 201810272809A CN 108749324 B CN108749324 B CN 108749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print head
support
viewed
fla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28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49324A (zh
Inventor
深泽洸贵
知野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4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4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9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005Cable or belt constructions for driving print, type or paper-carriages, e.g. attachment, tensio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8Details of power line section of control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随着印刷头的移动而在柔性扁平电缆上所产生的剥离带电的危害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有:印刷头,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向介质喷出液滴从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控制部,其对从印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状态进行控制;FFC(35),其以能够传送控制信号的方式对印刷头与控制部之间进行电连接,并且具有平坦部分(41);以及支承部(36),其对FFC(35)的平坦部分(41)进行支承,支承部(36)的与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短于FFC(35)的宽度。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使喷出液滴的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印刷文字、图形等的图像的所谓串行型的印刷装置。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之中,存在进行往返移动的印刷头和对从该印刷头的液滴的喷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通过带状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也称为“FFC”)而被电连接的印刷装置。FFC被构成为,通过使其长边方向的中途部分进行翻转从而形成弯曲形状的弯曲部分,并且该弯曲部分随着印刷头的往返移动而在具有平坦的上表面的框架上进行位移。(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但是,FFC中,在其长边方向上从弯曲部分在与印刷头相反的一侧相连接的平坦部分以与框架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被框架支承。而且,从该状态起,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向远离FFC的弯曲部分的方向进行了移动时,FFC使至此已与支承部接触的平坦部分从框架上剥离的同时使弯曲部分进行位移。因此,FFC在使弯曲部分随着印刷头的移动而位移时,有可能由于平坦部分从框架上被剥离从而产生剥离带电,而且因其带电量的大小而对从控制部向印刷头的由FFC进行的信号传送造成危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3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随着印刷头的移动而在柔性扁平电缆上产生的剥离带电的危害的印刷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以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印刷装置具有:印刷头,其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向介质喷出液滴从而在所述介质上印刷图像;控制部,其对从所述印刷头喷出的所述液滴的喷出状态进行控制;柔性扁平电缆,其以能够传送控制信号的方式对所述印刷头与所述控制部之间进行电连接,并且具有平坦部分;以及支承部,其对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所述平坦部分进行支承,所述支承部的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短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宽度。
根据该结构,使与支承部接触的柔性扁平电缆的平坦部分从支承部上剥离时,在与柔性扁平电缆的正交方向的整体宽度相比较小宽度的范围内使平坦部分从支承部上剥离。因此,在平坦部分从支承部上剥离时,与在跨及柔性扁平电缆的正交方向的整体宽度的范围内与支承部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剥离时所产生的剥离带电的大小减小在正交方向上接触的宽度较短的量。因此,能够降低随着印刷头的移动而在柔性扁平电缆上产生的剥离带电的危害。
优选为,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包括与所述平坦部分相连接并且在任意的位置被折弯而被形成的弯曲部分,并且所述弯曲部分随着所述印刷头的移动而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位移。
根据该结构,由于柔性扁平电缆包括随着印刷头的移动而在主扫描方向上位移的弯曲部分,因此印刷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时,能够抑制对柔性扁平电缆施加过度的张力而导致柔性扁平电缆破损的情况。
优选为,在将所述主扫描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所述正交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所述X轴方向以及所述Y轴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时,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为,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以与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的至少一方交叉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根据该结构,在使柔性扁平电缆的弯曲部分随着印刷头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向X轴方向位移时,能够基于来自支承部的反作用力而在Y轴方向上对柔性扁平电缆进行施力。因此,与在弯曲部分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柔性扁平电缆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优选为,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为,与所述平坦部分相接触的部分在从所述X轴方向观察时,以与所述Y轴方向与所述Z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根据该结构,在柔性扁平电缆使弯曲部分随着印刷头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进行位移时,能够通过支承部的倾斜而在Y轴方向上对柔性扁平电缆进行施力。因此,与在弯曲部分在X轴方向上进行位移时柔性扁平电缆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优选为,所述支承部被构成为,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由多个突起构成,所述多个突起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在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这双方上分别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并且所述多个突起的所述Z轴方向上的高度,在所述Y轴方向上相邻的突起彼此间依次变高。
根据该结构,在柔性扁平电缆使弯曲部分随着印刷头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能够通过以使在Z轴方向的高度在Y轴方向上依次变高的方式位于在X轴方向与Y轴方向这双方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多个突起而在Y轴方向上对柔性扁平电缆通过进行施力。因此,弯曲部分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与柔性扁平电缆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优选为,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于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在所述Y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柔性扁平电缆其平坦部分通过在Y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支承部所支承,能够降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优选为,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支承部的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该结构,在采用了在对柔性扁平电缆中的弯曲部分的位移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上设置支承部的结构时,能够通过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来提高该导向部件的刚性。
优选为,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于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在所述X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柔性扁平电缆其平坦部分通过在X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支承部而以稳定的状态被支承,因此能够降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2-2线向视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表示印刷部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印刷部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5-5线向视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的6-6线向视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的7-7线向视的侧剖视图。
图8为比较例的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改变例1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10为改变例2的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1为改变例3的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2为改变例4的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3为改变例5的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4为改变例6的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5为改变例7的支承部的侧剖视图。
图16为改变例8的支承部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印刷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11被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将沿着上方向和下方向(垂直方向)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沿着水平面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而图示。即,在从正面对印刷装置11进行观察的情况下,成为宽度方向的X轴方向、成为纵深方向的Y轴方向、成为高度方向的Z轴方向分别为不同的方向,并且相互正交。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在壳体12的上表面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供纸盖13和维护盖14,其中,所述供纸盖13位于后侧,所述维护盖14位于前侧。在壳体12的上表面上的与维护盖14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实施印刷装置1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15。而且,在壳体12的在Y轴方向上成为+Y方向侧的侧面的前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将作为在壳体12内被印刷了的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P朝向前方排出的排出口16。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上的+Y方向与纸张P的排出方向一致。
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在壳体12的内部在纸张P上印刷文字或图形等图像的印刷部20。印刷部20具备在壳体12内分别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主导向轴21和副导向轴22。主导向轴21在壳体12内成为Z轴方向(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的高度位置处在X轴方向上延伸,副导向轴22在壳体12内成为主导向轴21的上方的高度位置处在X轴方向上延伸。而且,印刷部20具备:滑架23,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主导向轴21以及副导向轴22支承;印刷头24,其被滑架23所支承并且与滑架23一同在成为主扫描方向的X轴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印刷部20中,对例如油墨等液体进行收纳的至少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液体收纳体2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滑架23上。印刷头24与滑架23一同在成为主扫描方向的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将从这些液体收纳体25被供给的液体向纸张P喷出从而印刷图像。即,印刷装置11为,使印刷头24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而在纸张P上印刷图像的所谓串行型的印刷装置。另外,在滑架23的上部设置有从上方覆盖被安装在滑架23上的液体收纳体25的盖26。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印刷部20具有将也作为主扫描方向的X轴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金属板结构的框架27。框架27在Y轴方向上被设置于与滑架23的移动区域相比靠-Y方向侧的位置处。从X轴方向观察时,该框架27呈在Z轴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轮廓,并且主导向轴21位于其呈中空状的轮廓的内侧的下部,并且副导向轴22位于其内侧的上部。此外,在Y轴方向上成为框架27的-Y方向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电缆支承机构28。
电缆支承机构28具有导向部件29,所述导向部件29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呈上方开口的U字状并且在X轴方向上延伸。导向部件29具有与框架27相比稍短的形状,并且以将导向部件29中的U字状的底部设为在Z轴方向上成为-Z方向的下方,并且使导向部件29中的+Y方向侧的侧壁30与框架27的-Y方向侧的侧面对置的方式而被框架27支承。另外,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导向部件29的内部结构,将导向部件29中的-Y方向侧的侧壁31由作为虚拟线的双点划线来图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电缆支承机构28中导向部件29的X轴方向上成为-X方向侧的端部的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部33,所述控制部33是在控制基板32上形成集成电路而构成的。此外,在滑架23上设置有连接部34,所述连接部34与在使液体从印刷头24喷出时被施加电压的压电元件(省略图示)电连接。而且,该连接部34与控制部33之间通过呈长条带状的具有挠性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也称为“FFC”)35而电连接。
该FFC3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该情况下,为-X方向侧的端部)与控制部33连接,并且长边方向的另一端(该情况下,为+X方向侧的端部)与连接部34连接。即,FFC35以能够经由连接部34而从控制部33向印刷头24传送用于印刷的控制信号的方式对印刷头24和控制部33进行电连接。而且,控制部33根据经由FFC35而传送至印刷头24的控制信号,对从印刷头24喷出的液体的喷出状态进行控制。
如图4以及图5所示,FFC35从其长边方向的中途起靠+X方向侧的部分被配置于导向部件29的内侧(具体而言,为底部的上侧),并且从其长边方向的中途起靠-X方向侧的部分被配置于导向部件29的外侧(具体而言,为底部的下侧)。在导向部件29的底部上,在X轴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由多个肋构成的支承部36,并且在导向部件29的底部的从长边方向的中途而稍靠+X方向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使FFC35折返并将其进行固定的固定部37。从Y轴方向进行观察时,固定部37具有呈大致W字状的上侧夹持部38和呈圆形状的下侧夹持部39,并且能够将FFC35中的从被折返的中途起与-X侧相连的部分以锯齿状地夹持在该上侧夹持部38与下侧夹持部39之间的状态而进行固定。
而且,FFC35在导向部件29的内侧,通过使在其长边方向上从被固定部37固定并折返的部分起与+X方向侧相连接的部分进行翻转,从而形成弯曲形状的弯曲部分40。即,FFC35通过使从在固定部37处被折返的中途起与印刷头24侧连接的部分以形成为向-X方向侧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方式进行翻转,从而形成了能够挠曲变形的弯曲部分40。该弯曲部分40在印刷头24与滑架23一起在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时,随着该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例如,印刷头24在X轴方向上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从在图5中由实线所示的位置起向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方向位移。反之,在印刷头24在X轴方向上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时,弯曲部分40从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起向由实线所示的位置的方向位移。
如图4以及图5所示,FFC35具有:通过在任意的位置处被折弯而形成的弯曲部分40、和与弯曲部分40连接并从-Z方向被支承部36支承的平坦部分41。具体而言,在FFC35的长边方向上从弯曲部分40的一端(图5的情况下为位于下侧的靠-X方向侧的一端)起与印刷头24所处的一侧的相反侧相连接的部分形成了带状的平坦部分41。该平坦部分41被构成为,在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向-X方向侧进行了位移时,从弯曲部分40展开而在X轴方向上延伸得较长。反之,在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向+X方向侧进行了位移时,至此为止在X轴方向上被较长地展开了的平坦部分41,逐渐进入弯曲部分40中而使得X轴方向上的长度变短。而且,随着这样的弯曲部分40的位移而使X轴方向上的长度发生变化的平坦部分41,在导向部件29的内侧,并从弯曲部分40的外侧(具体而言,弯曲部分40被弯曲形成的一侧的相反侧,在图5的情况下为下侧)与至少一个支承部36接触,从而以稳定的状态被支承。
在此,如图6所示,被设置于导向部件29的底部的肋状的支承部36,以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使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即,支承部36以为了对FFC35进行支承而从下侧与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成为+Y方向侧的端部向-X方向侧偏斜的倾斜状的方式被设置。因此,FFC35在弯曲部分40向-X方向侧进行了位移时,使平坦部分41相对于倾斜状的支承部36而在Y轴方向上接触的接触区域60从-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而逐渐扩大。反之,在弯曲部分40向+X方向侧进行了位移时,FFC35使平坦部分41相对于倾斜状的支承部36而接触的接触区域60从+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而逐渐减小。
进一步,如图6所示,被设置于导向部件29的底部的多个肋状的支承部36,以为了对FFC35进行支承而与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在与Y轴方向(该情况下也与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此外,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上述的多个支承部36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处。
另外,如图7所示,被设置于导向部件29的底部的肋状的支承部36,以为了对FFC35进行支承而从下侧与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使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即,支承部36被设置为,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成为以+Y方向侧的端部与-Y方向侧的端部相比在Z轴方向上变低的方式倾斜了预定角度θ的倾斜状。即,支承部36以具有与重力方向交叉的倾斜面的方式而被设置。因此,在这样的导向部件29的内侧,FFC35在弯曲部分40于X轴方向上位移时,通过以使+Y方向侧变低的方式倾斜的支承部36而在Y轴方向上向+Y方向被施力。
因而,接下来,尤其是着重于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FFC35的动作,而对如上构成的印刷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纸张P上印刷图像时,从控制部33经由FFC35而向印刷头24传送控制信号。然后,在串行型的印刷装置11中,通过基于未图示的滑架电机的驱动而滑架23在主扫描方向即X轴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并且在其移动时从印刷头24朝向纸张P喷出液体,从而在纸张P的表面上印刷图像。并且,在此时,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往返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
在此,印刷头24在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时,弯曲部分40从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向由实线所示的位置的方向进行位移。于是,随着弯曲部分40向+X方向的位移,至此从+Z方向(上方)与肋状的支承部36接触并且在X轴方向上被较长地展开了的平坦部分41的接触区域60,以被收进进行位移的弯曲部分40中的方式从支承部36被剥离。
此时,如图6所示,由于肋状的支承部36的长边方向朝向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倾斜状地延伸,因此在FFC35的平坦部分41从该支承部36上被剥离时,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平坦部分41而接触的部分的宽度W2与FFC35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短。即,支承部36与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在与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Y轴方向)上,短于FFC35的宽度。因此,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的接触区域60在与同FFC35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短的宽度W2相对应的较小的剥离面积的范围61内从支承部36上被剥离。
但是,如图8所示,在肋状的支承部36的长边方向朝向与X轴方向正交且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在FFC35的平坦部分41从该支承部36上剥离时,相对于平坦部分41在Y轴方向上接触的部分的宽度W2与FFC35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同。因此,在以此方式随着弯曲部分40的位移而使平坦部分41中的相对于支承部36的接触区域60进行剥离时会产生剥离带电,从而成为在与同FFC35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同的宽度W2相对应的较大的剥离面积的范围61内一下子被剥离。其结果为,存在剥离带电中的带电量变大的可能性,有可能也对由FFC35实施的控制信号的传送造成危害。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FFC35使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的接触区域60在与同FFC35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短的宽度W2相对应的较小的剥离面积的范围61内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由该剥离带电而产生的带电量变大的可能性较低。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对由FFC35实施的控制信号的传送造成的危害。
并且,在导向部件29的内侧弯曲部分40向X轴方向位移时,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在FFC35中,在Z轴方向上弯曲部分40发生挠曲变形以外,在Y轴方向上弯曲部分40以及与其连接的平坦部分41以偏向的方式进行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若例如平坦部分41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则有可能其振动会对由FFC35进行的控制信号的传送造成危害。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肋状的支承部36如上所述那样被形成为倾斜状,因此能够降低这样的危害。
即,如图5所示,FFC35相对于随着弯曲部分40的位移而重复进行与支承部36的接触以及剥离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受到朝向斜上方的反作用力F。也就是说,平坦部分41处于相对于支承部36从+X方向侧和从+Z方向侧这两个方向接触的位置关系,因此该情况下的反作用力F成为朝向+X方向侧的反作用力Fx和朝向+Z方向侧的反作用力Fz的合力。在图5中,用箭头标记表示了该情况下的反作用力Fx和反作用力Fz的合力即反作用力F作为推回力而作用于FFC35的平坦部分41的方向。
而且,如图6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肋状的支承部36的长边方向在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平坦部分41受到朝向与支承部36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反作用力F。虽然该图6所示的反作用力F与图5所示的反作用力F相同,但是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成为朝向+X方向侧的反作用力Fx和朝向+Y方向侧的反作用力Fy的合力。其结果为,FFC35在导向部件29的内侧向Y轴方向中的一侧(在该情况下,+Y方向侧)被施力,与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动作较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支承部36中从下侧与FFC35的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成为以使+Y方向侧的端部与-Y方向侧的端部相比在Z轴方向上变低的方式倾斜了预定角度θ的下坡。因此,FFC35在导向部件29的内侧,结合与平坦部分41从下侧接触的支承部36具有使+Y方向侧降低的下坡的情况也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对Y轴方向上的+Y方向进一步施力。因此,FFC35在弯曲部分40于X轴方向上位移时,Y轴方向上的动作更加稳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导向部件29的底部与X-Y平面大致平行、且导向部件29的侧壁30、31与X-Z平面大致平行这样的配置结构,从而FFC35的平坦部分41被支承部36支承,但是导向部件29的配置并不被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也包括FFC35在内的导向部件29的配置结构,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起以X轴为旋转轴而旋转90度。即,也可以使导向部件29的底部与X-Z平面大致平行,使导向部件29的侧壁30、31与X-Y平面大致平行,FFC35的平坦部分41被支承部36支承。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从X轴方向观察时,以使+Z方向侧的端部与-Z方向侧的端部相比位于靠-Y方向侧的方式倾斜了预定角度θ。由此,在FFC35的弯曲部分40与支承部36抵接时,FFC35在重力作用的方向上(-Z方向侧)被施力,因此Z轴方向上的动作更加稳定。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技术效果。
(1)FFC35在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使弯曲部分40进行位移的同时使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相比较小的宽度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在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与在跨及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较大的剥离面积的范围61内与支承部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剥离时所产生的剥离带电的大小减少在Y轴方向上所接触的宽度W2较短的量。因此,能够降低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在FFC35上所产生的剥离带电的危害。
(2)在FFC35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能够基于来自支承部36的反作用力F而对FFC35向Y轴方向的一侧(例如+Y方向侧)施力。因此,与弯曲部分40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FFC35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3)FFC35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能够通过支承部36的下坡的倾斜而对FFC35向Y轴方向的一侧(例如+Y方向侧)施力。因此,与弯曲部分40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FFC35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4)在采用了在对FFC35中的弯曲部分40的位移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29上设置支承部36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36而提高该导向部件29的刚性。
(5)FFC35由于其平坦部分41通过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的多个支承部36而以稳定的状态被支承,因此能够减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改变。
·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支承部36为了对FFC35进行支承而与平坦部分41接触的部分由多个突起51、52、53构成,所述多个突起51、52、53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导向部件29的底壁29a上的在X轴方向与Y轴方向这双方分别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优选的是,该多个突起51、52、53以Z轴方向的高度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突起51、52、53彼此依次变高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如图9所示的改变例1中,以按照在Y轴方向上从位于最-Y方向侧的突起51至位于最+Y方向侧的突起53的顺序,Z轴方向的高度依次变高的方式而被设置。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导向部件29的侧壁30、31以及FFC35的图示。
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同时使与支承部36(该情况下,与各突起51、52、53的顶端面)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也是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小的宽度W2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改变例1中,除了上述(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享有以下所示的效果。即,FFC35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能够通过以使Z轴方向的高度在Y轴方向上依次变高的方式位于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双方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多个突起51、52、53,而对FFC35向Y轴方向施力。因此,与弯曲部分40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FFC35在Y轴方向上自由地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
·如图10所示,支承部36也可以为,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在Y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的结构。如图10所示的改变例2中,通过由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列(该情况下,作为一个示例为两列)的突条组成的支承部36、和由多个突起以在X轴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排列而形成的至少一列(在该情况下,作为一个示例为一列)的突起群组成的支承部36而构成。
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同时使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也是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小的宽度W2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改变例2中,除了上述(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享有以下所示的效果。即,由于FFC35的平坦部分41通过在Y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支承部36所支承,因此能够减低因动作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振动。而且,在如图10所示的改变例10的情况下,由于至少一个支承部36在与Y轴方向正交(交叉)的X轴方向上延伸,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4)同样的效果。
·如图11所示,支承部36也可以是如下支承部36的组合,即,从Z轴方向观察时其长边方向在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支承部36、以及由在与该支承部36平行的方向上多个突起以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排列而形成的突起群构成的支承部36。
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同时使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也是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小的宽度W2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如图11所示的改变例3中,除了上述(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享有以下所示的效果。即,在该改变例3中,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多个支承部36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2)以及(4)同样的效果。
·如图12所示的,支承部36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形状,即,从Z轴方向观察时,其长边方向在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倾斜状肋、和在与该肋呈线对称的位置处向另一个方向延伸的另一个倾斜状肋交叉成X字状的形状。
在该图12所示的改变例4的情况下,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同时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也是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小的宽度W2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被剥离。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如图13所示,支承部36也可以构成为,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从Y轴方向上的长度的中途起一侧(该情况下,+Y方向侧)的一半与X轴方向正交,并且从该中途起另一侧(该情况下,-Y方向侧)的一半在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总之,支承部36只要是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以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至少一方交叉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结构即可。
在该图13所示的改变例5的情况下,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同时使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剥离时,也是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小的宽度W2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如图14所示,支承部36也可以被构成为,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从Y轴方向上的长度的中途起一侧(该情况下,+Y方向侧)的一半的长边方向在与X轴方向与Y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一个方向上倾斜状地延伸,从该中途起另一侧(该情况下,-Y方向侧)的一半在成为相反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上倾斜状地延伸。
在该图14所示的改变例6的情况下,在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移动而位移的同时使与支承部36接触的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时,也是在与FFC35的Y轴方向的整体宽度的宽度W1相比较小的宽度W2的范围61内使平坦部分41从支承部36上剥离。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
如图15所示,支承部36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从X轴方向观察时,从Y轴方向上的长度的中途起一侧(该情况下为,+Y方向侧)的一半的倾斜角度θ、与从该中途起另一侧(该情况下为,-Y方向侧)的一半的倾斜角度θ为相反方向。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导向部件29的底部处,支承部36从Y轴方向的两侧以使中央在Z轴方向上成为最低的方式朝向中央而互相向下倾斜的结构。
在该图15所示的改变例7的情况下,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只要支承部36的长边方向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则也能够享有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另外,在该改变例7的情况下,在FFC35使弯曲部分40随着印刷头24的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而在X轴方向上位移时,能够通过朝向支承部36的中央的下坡而对FFC35向Y轴方向的中央施力。因此,也能够享有与上述(3)同样的效果。
·如图16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导向部件29的内侧配置施力部件(例如,螺旋弹簧)42,并且由该施力部件42隔着板43而对FFC35向Y轴方向的一侧(此时,+Y方向侧)施力。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除了支承部36倾斜以外,施力部件42的施力也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强劲地对FFC35向Y轴方向的一侧(例如+Y方向侧)施力,从而能够切实地享有与上述(3)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肋状的支承部36并非为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处的部件,而是一根较长的肋状的支承部36以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方式而被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肋状的支承部36以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Y方向侧的端部成为并非向-X方向侧而是向+X方向侧偏向的倾斜状的方式而被设置。
·在图9所示的改变例1中,多个突起51、52、53也可以被构成为,按照在Y轴方向上从位于最+Y方向侧的突起53至位于最-Y方向侧的突起51的顺序,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依次变高。
·在图10所示的改变例2中,也可以是所有的支承部36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全部的支承部36由在X轴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的多个突起排列而形成的突起群构成。
·在图11所示的改变例3中,也可以如下的方式进行设置,即,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一个支承部36的+Y方向侧的端部成为向+X方向侧偏向的倾斜状,而另一个支承部36的+Y方向侧的端部成为向-X方向侧偏向的倾斜状。
·在图12所示的改变例4中,支承部36的形状也可以为,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并非为X字状而是Y字状或S字状等。总之,支承部36只要不是如图8所示的比较例那样的在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的所谓的I字状即可。
·在图13所示的改变例5中,也可以设为,除了该支承部36延伸以外,还由多个突起排列而构成。
·在图14所示的改变例6的情况下,支承部36也可以构成为,在X轴方向上并非向-X方向突出的形状,而是向+X方向突出的形状。
·在图15所示的改变例7的情况下,也可以分别在导向部件29中的+Y方向侧的侧壁30的内表面与-Y方向侧的侧壁31的内表面上,添加如图16的改变例8中的施力部件42那样的施力部件。
·在图16所示的改变例8中,由于设置有施力部件42,因此也可以采用导向部件29的底部的支承部36不倾斜的结构。
符号说明
11…印刷装置;24…印刷头;29…导向部件;30、31…侧壁;33…控制部;35…柔性扁平电缆(FFC);36…支承部;40…弯曲部分;41…平坦部分;51、52、53…构成支承部的突起;60…接触区域;61…范围;W1、W2…宽度;F、Fx、Fy…反作用力。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印刷头,其向介质喷出液滴而在所述介质上印刷图像;
控制部,其对从所述印刷头喷出的所述液滴的喷出状态进行控制;
柔性扁平电缆,其以能够传送控制信号的方式对所述印刷头和所述控制部之间进行电连接,并且具有平坦部分;以及
至少一个支承部,其被构成为对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所述平坦部分进行支承,
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包括与所述平坦部分相连接并且通过在任意的位置被折弯而形成的弯曲部分,
在主扫描方向被设为所述印刷头的移动方向且正交方向被设为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情况下,
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所述弯曲部分被构成为,在所述印刷头进行移动时,相对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进行移动,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中的被构成为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宽度短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主扫描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所述正交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所述X轴方向以及所述Y轴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时,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为,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以与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的至少一方交叉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被设置为,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在从所述X轴方向观察时,以与所述Y轴方向和所述Z轴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被构成为,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由多个突起构成,所述多个突起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在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Y轴方向这双方上分别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并且
所述多个突起的所述Z轴方向上的高度,在所述Y轴方向上相邻的突起彼此间依次变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在所述Y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的与所述平坦部分接触的部分,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在从所述Z轴方向观察时,被设置于在所述X轴方向上隔开了间隔的多个位置处。
CN201810272809.8A 2017-04-03 2018-03-29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8749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3496 2017-04-03
JP2017073496A JP6999872B2 (ja) 2017-04-03 2017-04-03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9324A CN108749324A (zh) 2018-11-06
CN108749324B true CN108749324B (zh) 2021-04-27

Family

ID=6367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2809.8A Active CN108749324B (zh) 2017-04-03 2018-03-29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3674B2 (zh)
JP (1) JP6999872B2 (zh)
CN (1) CN10874932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6316A (en) * 1988-11-18 1992-03-17 Seikosha Co., Ltd. Serial printer
CN10108557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JP2009023169A (ja) * 2007-07-18 2009-02-05 Seiko Epson Corp クランプ部材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2179819A (ja) * 2011-03-02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帯状ケーブルの支持装置、記録装置、電子機器
JP2014133358A (ja) * 2013-01-10 2014-07-2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CN104723689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5509A (ja) 2004-06-30 2006-01-19 Seiko Epson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電磁波遮蔽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150625A (ja) 2004-11-25 2006-06-15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8235180A (ja) 2007-03-23 2008-10-02 Seiko Epson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複合ケーブル及び吐出装置。
JP5928121B2 (ja) * 2012-04-19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31646B2 (ja) * 2014-04-23 2018-05-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387497B2 (en) * 2014-07-28 2016-07-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tube position correc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6316A (en) * 1988-11-18 1992-03-17 Seikosha Co., Ltd. Serial printer
CN10108557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JP2009023169A (ja) * 2007-07-18 2009-02-05 Seiko Epson Corp クランプ部材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2179819A (ja) * 2011-03-02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帯状ケーブルの支持装置、記録装置、電子機器
JP2014133358A (ja) * 2013-01-10 2014-07-2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CN104723689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81391A1 (en) 2018-10-04
CN108749324A (zh) 2018-11-06
JP6999872B2 (ja) 2022-01-19
JP2018176423A (ja) 2018-11-15
US10583674B2 (en)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8545B2 (en) Wiper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20070257968A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11027949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roplet-ejection recording head
EP1231063B1 (en) Cartridge, carriag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head
US20080246803A1 (en) Electrostatic Aerosol Control
US7758151B2 (en) Wiper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2008149647A (ja) 流体供給装置
US20110242208A1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CN108749324B (zh) 印刷装置
KR101450371B1 (ko) 카트리지 홀더
KR20030013285A (ko) 스프링 패드와, 캐리지 조립체와, 프린트 카트리지와프린터 캐리지의 전기 접속 방법
USRE46963E1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JP2004216887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方法
JP2009160786A (ja) 液滴吐出装置
US6773088B2 (en) Double lipped printhead maintenance cap
US6598955B1 (en) Wiping mechanism
JP6796098B2 (ja) 印刷装置
JP201618560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US6755505B2 (en) Carriage dam for inkjet printer
US9033463B1 (en) Printer
CN113370658B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3093893A (ja) 記録装置
JP20051618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178993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23077864A (ja) ワイピ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