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5746A -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5746A
CN108725746A CN201810768289.XA CN201810768289A CN108725746A CN 108725746 A CN108725746 A CN 108725746A CN 201810768289 A CN201810768289 A CN 201810768289A CN 108725746 A CN108725746 A CN 108725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elage
elbow
horn
fixed seat
unmanne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8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俊青
仲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7682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57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25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5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30Parts of fuselage relatively movable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支架结构和应用该支架结构的无人机,其中,支架结构包括:机身固定座,机身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折叠弯头,折叠弯头转动连接于机身固定座,折叠弯头相对于机身固定座转动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折叠弯头的背离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以及复位柱,复位柱可移动地装设于机身固定座,复位柱向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折叠弯头相卡持,使折叠弯头保持展开状态;复位柱背离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折叠弯头相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无人机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和应用该支架结构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摄影、娱乐、巡查、乃至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为了收纳方便,无人机机臂与机身连接处普遍会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但是目前,这些可折叠的结构均较为传统,即折叠前后普遍需要螺栓进行固定。如此,在展开或折叠无人机机臂时,便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并对螺栓进行释放和锁紧,才得以实现机臂的固定,费时、费力,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结构,旨在提升无人机的使用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支架结构应用于无人机,该支架结构包括:
机身固定座,所述机身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折叠弯头,所述折叠弯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所述折叠弯头相对于所述机身固定座转动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弯头的背离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以及
复位柱,所述复位柱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机身固定座,所述复位柱向所述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相卡持,使所述折叠弯头保持展开状态;所述复位柱背离所述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相脱离。
可选地,所述机身固定座包括基板和两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基板夹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
两所述侧板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滑槽,所述滑槽沿背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复位柱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所述滑槽内;
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夹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板。
可选地,所述机身固定座还包括定位销,每一所述侧板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销孔,两所述销孔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所述销孔内;
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销。
可选地,至少一所述侧板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间隔分布于所述销孔的外侧,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当所述折叠弯头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孔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中的一个连通,用于插入限位柱保持所述折叠弯头的折叠状态;
当所述折叠弯头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孔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中的另一个连通,用于插入限位柱保持所述折叠弯头的展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机身固定座还包括羊角调节螺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夹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且邻近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羊角调节螺栓的尾部依次贯穿所述基板、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复位柱螺纹连接,所述羊角调节螺栓的头部抵持于所述固定板的背离所述复位柱的一侧表面;
所述羊角调节螺栓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转动,使所述复位柱向所述折叠弯头移动,或者使所述复位柱背离所述折叠弯头移动。
可选地,所述机身固定座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羊角调节螺栓,且位于所述复位柱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复位柱,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板。
可选地,所述折叠弯头包括安装套筒、定位板、及转动部,所述安装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板的板面,另一端背离所述定位板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套筒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所述转动部凸设于所述定位板的背离所述安装套筒的板面,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
所述转动部边缘凹陷形成有定位台阶,所述复位柱卡持于所述定位台阶,使所述折叠弯头保持展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面开设有贯通所述安装套筒的第一机臂紧固孔,无人机的机臂插设于所述安装套筒内或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筒,所述无人机的机臂开设有第二机臂紧固孔,所述安装套筒通过机臂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机臂紧固孔和所述第二机臂紧固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臂。
可选地,所述机身固定座开设有第一机身紧固孔,无人机的机身开设有第二机身紧固孔,所述机身固定座通过机身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机身紧固孔和所述第二机身紧固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及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机身固定座,所述机身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折叠弯头,所述折叠弯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所述折叠弯头相对于所述机身固定座转动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弯头的背离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以及
复位柱,所述复位柱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机身固定座,所述复位柱向所述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相卡持,使所述折叠弯头保持展开状态;所述复位柱背离所述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相脱离;
所述支架结构的机身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支架结构的折叠弯头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折叠弯头与机身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此时,机身固定座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折叠弯头的背离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这样,折叠弯头相对于机身固定座的转动,便可带动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进行转动,即:当折叠弯头相对于机身固定座转动而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无人机的机臂便可随折叠弯头而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可呈折叠状态、以减小无人机的体积、便于无人机收纳,或者使得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可呈展开状态、以使得无人机的机臂得以舒展、无人机可正常运行。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机身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复位柱,该复位柱相对于机身固定座可移动:在复位柱向折叠弯头移动后,复位柱可与折叠弯头相卡持、限制折叠弯头转动,从而对折叠弯头的展开状态进行约束,即使得折叠弯头的展开状态得以保持,进而提升无人机机臂呈展开状态的稳定性;而在复位柱背离折叠弯头移动后,复位柱可与折叠弯头相脱离、解除对折叠弯头的转动限制,从而使得折叠弯头能够折叠而达到折叠状态,即使得无人机的机臂能够顺利折叠而达到折叠状态。如此,通过复位柱的移动,便可实现对折叠弯头的转动进行“锁定”和“解锁”,从而使得折叠弯头及无人机的机臂能够顺利展开并“锁定”、也能够顺利折叠,简单、有效、且可靠,以此,有效地取代了现有的需要依靠螺栓进行状态“锁定”的折叠结构,避免了现有无人机机臂展开过程和折叠过程中外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的使用,也即,有效地提升了无人机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支架结构与无人机机身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架结构、机身紧固件、及机臂紧固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架结构在折叠弯头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架结构在折叠弯头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支架结构 210 安装套筒
100 机身固定座 211 第一机臂紧固孔
110 基板 220 定位板
120 侧板 230 转动部
121 滑槽 231 卡持板
122 销孔 2311 轴孔
123 第一限位孔 2312 第二限位孔
124 第一机身紧固孔 2313 定位台阶
130 定位销 300 复位柱
140 羊角调节螺栓 100a 机身紧固件
150 固定板 200a 机臂紧固件
160 弹性件 300a 复位柱紧固件
170 安装空间 400a 第二机身紧固孔
200 折叠弯头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架结构1000,其应用于无人机,旨在提升无人机的使用便捷性。
以下将就本发明支架结构10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支架结构1000一实施例中,该支架结构1000包括:
机身固定座100,所述机身固定座100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折叠弯头200,所述折叠弯头200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100,所述折叠弯头200相对于所述机身固定座100转动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弯头200的背离所述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以及
复位柱300,所述复位柱300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机身固定座100,所述复位柱300向所述折叠弯头200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200相卡持,使所述折叠弯头200保持展开状态;所述复位柱300背离所述折叠弯头200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200相脱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折叠弯头200与机身固定座100之间转动连接,此时,机身固定座100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折叠弯头200的背离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这样,折叠弯头200相对于机身固定座100的转动,便可带动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进行转动,即:当折叠弯头200相对于机身固定座100转动而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无人机的机臂便可随折叠弯头200而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可呈折叠状态、以减小无人机的体积、便于无人机收纳,或者使得无人机的机臂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可呈展开状态、以使得无人机的机臂得以舒展、无人机可正常运行。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机身固定座100上还设置有复位柱300,该复位柱300相对于机身固定座100可移动:在复位柱300向折叠弯头200移动后,复位柱300可与折叠弯头200相卡持、限制折叠弯头200转动,从而对折叠弯头200的展开状态进行约束,即使得折叠弯头200的展开状态得以保持,进而提升无人机机臂呈展开状态的稳定性;而在复位柱300背离折叠弯头200移动后,复位柱300可与折叠弯头200相脱离、解除对折叠弯头200的转动限制,从而使得折叠弯头200能够折叠而达到折叠状态,即使得无人机的机臂能够顺利折叠而达到折叠状态。如此,通过复位柱300的移动,便可实现对折叠弯头200的转动进行“锁定”和“解锁”,从而使得折叠弯头200及无人机的机臂能够顺利展开并“锁定”、也能够顺利折叠,简单、有效、且可靠,以此,有效地取代了现有的需要依靠螺栓进行状态“锁定”的折叠结构,避免了现有无人机机臂展开过程和折叠过程中外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的使用,也即,有效地提升了无人机的使用便捷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位柱300与折叠弯头200相脱离、且折叠弯头200达到折叠状态后,复位柱300还可重新向折叠弯头200移动并与折叠弯头200相抵持,以限制折叠弯头200转动,从而对折叠弯头200的折叠状态进行约束,即使得折叠弯头200的折叠状态得以保持,进而提升无人机机臂呈折叠状态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机身固定座100包括基板110和两相对设置的侧板120,所述基板110夹设于两所述侧板120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120围合形成安装空间170;
两所述侧板120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连通所述安装空间170的滑槽121,所述滑槽121沿背离所述基板110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复位柱300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所述滑槽121内;
所述折叠弯头200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夹设于两所述侧板120之间,所述折叠弯头200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板120。
具体地,两侧板120形状大小一致,且均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结构。并且,两侧板120相对设置。基板110大致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夹设于两侧板120之间。并且,基板110的板面邻近侧板120的边缘设置。此时,基板110的两相对的侧边分别与两侧板120的相对的两短边连接,即,基板110与两侧板120共同围合形成“U”型结构,该“U”型结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170,该安装空间170可用于安装复位柱300、折叠弯头200的端部等。
每一侧板120的位于安装空间170内的板面均开设有一滑槽121,每一滑槽121均贯穿对应侧板120的两板面,并且,每一滑槽121均沿背离基板110的方向延伸设置(类似腰形孔)。两滑槽121长度相同且相对设置,复位柱300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滑槽121内,并且,复位柱300的两端端面分别由对应的滑槽121显露且分别开设有紧固孔(如螺纹孔),此时,复位柱紧固件300a(如螺栓)可从侧板120的外侧攻入紧固孔,以防止复位柱300的端部从对应滑槽121内脱出,从而提升复位柱300的移动稳定性,提升复位柱300与折叠弯头200的卡持稳定性。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两侧板120之间夹设有基板110,该基板110可有效地连接两侧板120,从而使得机身固定座1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得以有效提升,保证两侧板120在与无人机机身进行安装固定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消除二次安装误差,实现机身固定座100的精确定位和精确装配,进而有效提升无人机机臂的配装精确度,以有利于无人机的精确操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基板110和两侧板120可由一体压铸成型得到,即,基板110和两侧板120为一体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机身固定座1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还可有利于快速加工制造、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本发明支架结构1000的量产。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机身固定座100还包括定位销130,每一所述侧板120的背离所述基板110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销孔122,两所述销孔122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销130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所述销孔122内;
所述折叠弯头200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销130。
具体地,在机身固定座100的高度方向上,销孔122位于滑槽121的下方。折叠弯头200的朝向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开设有横向贯穿该端部的轴孔2311,此时,定位销130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销孔122内,定位销130的位于其两端之间的部分容置于折叠弯头200的轴孔2311内,即定位销130通过折叠弯头200的轴孔2311贯穿折叠弯头200的端部。这样,折叠弯头200便可绕定位销130进行转动,即折叠弯头200可相对于侧板120(机身固定座100)进行转动。如此,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拆装快捷,而且可靠性、稳定性高,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如图1至图4所示,至少一所述侧板120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123,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123间隔分布于所述销孔122的外侧,所述折叠弯头200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312;
当所述折叠弯头2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孔2312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123中的一个连通,用于插入限位柱(未图示)保持所述折叠弯头200的折叠状态;
当所述折叠弯头20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孔2312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123中的另一个连通,用于插入限位柱(未图示)保持所述折叠弯头200的展开状态。
具体地,每一侧板120均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123,不同侧板120上的第一限位孔123两两相对设置。并且,同一侧板120上,一第一限位孔123位于销孔122的上方,另一第一限位孔123位于销孔122与基板110之间。此时,折叠弯头200的朝向机身固定座100的一端,该端部的分别面向两侧板120的两表面分别开设有一第二限位孔2312,一第二限位孔2312用于与后方侧板120上的两个第一限位孔123对位配合,另一第二限位孔2312用于与前方侧板120上的两个第一限位孔123对位配合。
进一步地,当转动折叠弯头200至展开状态时,折叠弯头200的第二限位孔2312可与位于销孔122和基板110之间的第一限位孔123连通;而当转动折叠弯头200至折叠状态时,折叠弯头200的第二限位孔2312则可与位于销孔122上方的第一限位孔123连通。可以理解的,当第二限位孔2312与第一限位孔123连通时,便可向第一限位孔123和第二限位孔2312内攻入限位柱,这样,便可有效增强折叠弯头200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的稳定性,即可有效增强折叠弯头200的“锁定”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机身固定座100还包括羊角调节螺栓140和固定板150,所述固定板150夹设于两所述侧板120之间且邻近所述基板110设置,所述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尾部依次贯穿所述基板110、所述固定板150,并与所述复位柱300螺纹连接,所述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抵持于所述固定板150的背离所述复位柱300的一侧表面;
所述羊角调节螺栓140相对于所述固定板150转动,使所述复位柱300向所述折叠弯头200移动,或者使所述复位柱300背离所述折叠弯头200移动。
具体地,复位柱300的中部开设有贯通该复位柱300的螺纹孔,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尾部通过该螺纹孔与复位柱300螺纹连接,此时,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位于固定板150的背离复位柱300的一侧,且与固定板150的背离复位柱300的一侧表面相抵持。需要说明的是,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与固定板150的背离复位柱300的一侧表面相抵持,可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得以实现,例如,设置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设置于羊角调节螺栓140的两端之间,且与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分别位于固定板150的两侧,限位凸台与固定板150的背离羊角调节螺栓140头部的一侧表面相抵持,使得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与固定板150的背离复位柱300的一侧表面相抵持。
进一步地,当转动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时,羊角调节螺栓140相对于固定板150发生转动,此时,由于复位柱300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滑槽121内,滑槽121的槽壁可对复位柱300的周向转动起到限制,复位柱300与羊角调节螺栓140之间便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由于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尾部通过螺纹孔与复位柱300螺纹连接,复位柱300便可沿滑槽121向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方向移动,并与折叠弯头200相脱离。此时,可以理解的,当羊角调节螺栓140反转时,复位柱300便可沿滑槽121向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尾部方向移动,并与折叠弯头200相卡持。
如此,通过转动羊角调节螺栓140,便可进行复位柱300的移动控制,更加方便了复位柱300的移动调节,从而有效提升了复位柱300的移动便捷性,提升了无人机的使用便捷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机身固定座100还包括弹性件160,所述弹性件160套设于所述羊角调节螺栓140,且位于所述复位柱300与所述固定板150之间,所述弹性件160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复位柱300,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板150。具体地,弹性件160可选择弹簧。
如此,可使得羊角调节螺栓140的头部与固定板150的背离复位柱300的一侧表面相抵持,从而使得羊角调节螺栓140在转动的过程中,其头部与固定板150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这样,不仅可实现羊角调节螺栓140转动对复位柱300移动的有效配合,而且还便于用户定位羊角调节螺栓140、以及对羊角调节螺栓140的转动操作。同时,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拆装快捷,可靠性、稳定性高,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折叠弯头200包括安装套筒210、定位板220、及转动部230,所述安装套筒2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板220的板面,另一端背离所述定位板220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套筒210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所述转动部230凸设于所述定位板220的背离所述安装套筒210的板面,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100;
所述转动部230边缘凹陷形成有定位台阶2313,所述复位柱300卡持于所述定位台阶2313,使所述折叠弯头200保持展开状态。
具体地,转动部23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持板231,两卡持板231形状大小一致,且呈前后间隔设置。两卡持板231均插设于机身固定座100的安装空间170内,且两卡持板231分别与两侧板120贴合设置。每一卡持板231的面向对应销孔122的位置处开设有一轴孔2311,两轴孔2311同轴设置,用于穿过定位销130、实现两卡持板231(转动部230)与机身固定座100的转动连接。当折叠弯头200按照图1至图3所示的方式设置时,轴孔2311位于对应卡持板231的左下方,此时,每一卡持板231的上侧边与右侧边的交界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定位台阶2313,该定位台阶2313的台阶面与复位柱300的下端面平齐,这样,当复位柱300向折叠弯头200移动时,复位柱300的下端面便可与定位台阶2313的台阶面相抵持,从而保持折叠弯头200的展开状态。而当折叠弯头200转动至图4所示的位置时,复位柱300的左端面便可与卡持板231的未形成有定位台阶2313、且与定位台阶2313的台阶面相背离的侧边相抵持,从而保持折叠弯头200的折叠状态。
此外,当折叠弯头200按照图1至图3所示的方式设置时,每一卡持板231的右下方(即台阶面的下方)还开设有一第二限位孔2312,用于与不同的第一限位孔123对位,以增强折叠弯头200两种状态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于转动部230(卡持板231)的边缘凹陷形成定位台阶2313,便可利用复位柱300与转动部230不同位置处——定位台阶2313和侧边的抵持作用,有效实现对折叠弯头200两种状态的“锁定”,增强折叠弯头200两种状态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无人机机臂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并且,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拆装快捷,可靠性、稳定性高,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安装套筒210的内壁面开设有贯通所述安装套筒210的第一机臂紧固孔211,无人机的机臂插设于所述安装套筒210内或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筒210,所述无人机的机臂开设有第二机臂紧固孔,所述安装套筒210通过机臂紧固件200a与所述第一机臂紧固孔211和所述第二机臂紧固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臂。
具体地,至少存在两种情形:
第一,无人机机臂的用于与安装套筒210连接的一端插设于安装套筒210内;此时,安装套筒210的内壁面上两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贯通安装套筒210的第一机臂紧固孔211,无人机机臂的用于与安装套筒210连接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贯穿该端部的第二机臂紧固孔,机臂紧固件200a可采用螺栓和螺母的组合。具体地,当折叠弯头200按照图1至图3所示的方式设置时,螺栓的尾部由上方的第一机臂紧固孔211插入、并通过第二机臂紧固孔贯穿无人机机臂的用于与安装套筒210连接的一端后,由下方的第一机臂紧固孔211穿出而与螺母连接、紧固,从而有效增强无人机机臂与折叠弯头200的连接稳定性。
第二,无人机机臂的用于与安装套筒210连接的一端套设于安装套筒210外;此时,安装套筒210的内壁面上两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贯通安装套筒210的第一机臂紧固孔211,无人机机臂的用于与安装套筒210连接的一端呈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的内壁面上两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贯穿筒壁的第二机臂紧固孔,两第二机臂紧固孔同轴设置且分别与两第一机臂紧固孔211相对,机臂紧固件200a可采用螺栓和螺母组合。具体地,当折叠弯头200按照图1至图3所示的方式设置时,螺栓的尾部可由上方的第二机臂紧固孔插入、并依次贯穿安装套筒210的两第一机臂紧固孔211后,由下方的第二机臂紧固孔穿出而与螺母连接、紧固,从而有效增强无人机机臂与折叠弯头20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机身固定座100开设有第一机身紧固孔124,无人机的机身开设有第二机身紧固孔400a,所述机身固定座100通过机身紧固件100a与所述第一机身紧固孔124和所述第二机身紧固孔400a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具体地,每一侧板120的上侧边均开设有若干第一机身紧固孔124,若干机身紧固件100a分别贯穿机身的连接部的若干第二机身紧固孔400a后对应插设并固定于若干第一机身紧固孔124内(机身紧固件100a和第一机身紧固孔124一一对应,例如,螺栓与螺纹孔;第二机身紧固孔400a和第一机身紧固孔124一一对应,例如,通孔与螺纹孔)。与此同时,每一侧板120的下侧边也开设有若干第一机身紧固孔124,若干机身紧固件100a分别贯穿机身的另一连接部的若干第二机身紧固孔400a后对应插设并固定于若干第一机身紧固孔124内。
如此,不仅可有效实现机身固定座100与机身的固定连接,而且连接稳定、可靠、拆装简单、方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支架结构1000为模块化安装,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多旋翼机臂的安装固定。并且,对于应用有本发明支架结构1000的无人机,在对机臂进行折叠时,操作简单,无需借助工具,仅需通过调整羊角调整螺栓带动复位柱300进行位置调整,手动弯折折叠弯头200即可快速达到两个极限位置,可靠、方便、快捷。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及如前所述的支架结构1000,该支架结构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无人机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支架结构1000的机身固定座100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支架结构1000的折叠弯头200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结构,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机身固定座,所述机身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折叠弯头,所述折叠弯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所述折叠弯头相对于所述机身固定座转动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折叠弯头的背离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以及
复位柱,所述复位柱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机身固定座,所述复位柱向所述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相卡持,使所述折叠弯头保持展开状态;所述复位柱背离所述折叠弯头移动并与所述折叠弯头相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固定座包括基板和两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基板夹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
两所述侧板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滑槽,所述滑槽沿背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复位柱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所述滑槽内;
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夹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固定座还包括定位销,每一所述侧板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分别开设有一销孔,两所述销孔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所述销孔内;
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侧板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间隔分布于所述销孔的外侧,所述折叠弯头的朝向所述机身固定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当所述折叠弯头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孔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中的一个连通,用于插入限位柱保持所述折叠弯头的折叠状态;
当所述折叠弯头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孔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中的另一个连通,用于插入限位柱保持所述折叠弯头的展开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固定座还包括羊角调节螺栓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夹设于两所述侧板之间且邻近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羊角调节螺栓的尾部依次贯穿所述基板、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复位柱螺纹连接,所述羊角调节螺栓的头部抵持于所述固定板的背离所述复位柱的一侧表面;
所述羊角调节螺栓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转动,使所述复位柱向所述折叠弯头移动,或者使所述复位柱背离所述折叠弯头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固定座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羊角调节螺栓,且位于所述复位柱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复位柱,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弯头包括安装套筒、定位板、及转动部,所述安装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板的板面,另一端背离所述定位板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套筒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臂,所述转动部凸设于所述定位板的背离所述安装套筒的板面,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固定座;
所述转动部边缘凹陷形成有定位台阶,所述复位柱卡持于所述定位台阶,使所述折叠弯头保持展开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面开设有贯通所述安装套筒的第一机臂紧固孔,无人机的机臂插设于所述安装套筒内或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筒,所述无人机的机臂开设有第二机臂紧固孔,所述安装套筒通过机臂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机臂紧固孔和所述第二机臂紧固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臂。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固定座开设有第一机身紧固孔,无人机的机身开设有第二机身紧固孔,所述机身固定座通过机身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机身紧固孔和所述第二机身紧固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身。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臂、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机身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支架结构的折叠弯头固定连接于所述机臂。
CN201810768289.XA 2018-07-12 2018-07-12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Pending CN1087257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8289.XA CN108725746A (zh) 2018-07-12 2018-07-12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8289.XA CN108725746A (zh) 2018-07-12 2018-07-12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5746A true CN108725746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26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8289.XA Pending CN108725746A (zh) 2018-07-12 2018-07-12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257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5236A (zh) * 2018-12-27 2019-04-16 首航国翼(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多轴无人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827A (zh) * 2016-01-26 2016-05-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轴飞行器的机臂折叠装置
CN106218860A (zh) * 2016-09-06 2016-12-14 深圳亿天航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防虚位折叠装置
CN205801497U (zh) * 2016-07-25 2016-12-14 淮安市创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双推折叠式机臂连接件
CN205819539U (zh) * 2016-07-12 2016-12-21 山东兆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机臂连接机构
CN206750117U (zh) * 2017-04-24 2017-12-15 杭州嘉恒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CN206857000U (zh) * 2017-07-03 2018-01-09 宜昌兴邦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喷药无人机的可折叠机臂连接头
CN207106847U (zh) * 2017-06-16 2018-03-16 浙江航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臂的折叠装置
CN108263609A (zh) * 2018-02-28 2018-07-10 深圳市飞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身与机臂的折叠式连接模组及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9827A (zh) * 2016-01-26 2016-05-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轴飞行器的机臂折叠装置
CN205819539U (zh) * 2016-07-12 2016-12-21 山东兆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机臂连接机构
CN205801497U (zh) * 2016-07-25 2016-12-14 淮安市创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双推折叠式机臂连接件
CN106218860A (zh) * 2016-09-06 2016-12-14 深圳亿天航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防虚位折叠装置
CN206750117U (zh) * 2017-04-24 2017-12-15 杭州嘉恒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CN207106847U (zh) * 2017-06-16 2018-03-16 浙江航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臂的折叠装置
CN206857000U (zh) * 2017-07-03 2018-01-09 宜昌兴邦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喷药无人机的可折叠机臂连接头
CN108263609A (zh) * 2018-02-28 2018-07-10 深圳市飞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身与机臂的折叠式连接模组及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5236A (zh) * 2018-12-27 2019-04-16 首航国翼(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多轴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1547B2 (en) Robot-deployed assembly tool
WO2020177177A1 (zh) 稳定器折叠结构及手持式稳定器
EP1935718B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mirror assembly
US20170361922A1 (en) Rotatable wing tip joi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5329304A (zh) 婴幼儿载具
CN108713275B (zh) Rtk天线安装支架及无人飞行器
CN110534913A (zh) 一种折叠收拢固面反射器
CN108725746A (zh) 支架结构和无人机
CN204802065U (zh)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CN207433784U (zh) 一种折叠式无人机机臂锁紧结构
CN204846362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US9217269B2 (en) Hinge assembly
CN106347649B (zh) 桨叶连接器及共轴双桨结构及无人机
CN207889970U (zh) 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CN107458577B (zh) 折叠装置及无人机
CN111332456A (zh) 一种固锁结构和无人机
CN114771830A (zh) 一种跨介质飞行器的机身结构
CN109282957A (zh) 振动检测支架
CN104943855A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108945391A (zh) 一种机臂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N108001667A (zh) 机臂组件及无人机
CN209274830U (zh) 斜支撑装置
CN206231615U (zh) 可变角度的固定机翼
CN206750119U (zh) 机臂的折叠结构及无人机
CN208919661U (zh) 一种云台的安装结构及摄像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