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2347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2347B
CN108702347B CN201780006020.1A CN201780006020A CN108702347B CN 108702347 B CN108702347 B CN 108702347B CN 201780006020 A CN201780006020 A CN 201780006020A CN 108702347 B CN108702347 B CN 108702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ubcarrier
phase rotation
sig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60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2347A (zh
Inventor
铃木翔一
山田升平
横枕一成
高桥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0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2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44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by applying a certain rotation to regular conste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来生成所述时间连续信号,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通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的标准化作业(非专利文献1、2、3)。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型节点B),将终端装置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是使基站装置所覆盖的区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个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在3GPP中,为了终端装置的成本削减和终端装置的功耗削减,进行NB-IoT(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的标准化作业。(非专利文献6)。针对NB-IoT的上行链路,支持使用了一个音调的发送(非专利文献7)。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V13.0.0(2015-12)”,6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V13.0.0(2015-12)”,6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V13.0.0(2015-12)”,6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21V13.0.0(2015-12)”,14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31V13.0.0(2015-12)”,7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6:“Status Report for WI:NarrowBand IOT”,RP-151931,Vodafone,Huawei,Ericsson,Qualcomm,3GPP TSG RAN Meeting#70,Sitges,Spain,7th-10thDecember 2015.
非专利文献7:“Revised Work Item:Narrowband IoT(NB-IoT)”,RP-152284,Huawei,HiSilicon,3GPP TSG RAN Meeting#70,Sitges,Spain,7th-10th December 201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能与基站装置高效地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与该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安装于该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以及安装于该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例如,该终端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可以包含用于降低小区间和/或终端装置间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方法、调制方法和/或编码方法。
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采用了以下的方案。即,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具备:发送部,发送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以及基带部,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来生成所述时间连续信号,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其具备:接收部,从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以及解码部,根据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进行第一复值符号的检测,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由所述终端装置来生成,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发送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来生成所述时间连续信号,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从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根据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进行第一复值符号的检测,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由所述终端装置来生成,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相互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设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的信号点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4-QPSK的信号点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生成π/2-BPSK调制符号以及π/4-QPSK调制符号的概略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调制符号的信号点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调制符号d(i)的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调制符号d(i)的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应用了π/2-BPSK的NPUSCH关联的NUL RS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应用了π/4-QPSK的NPUSCH关联的参考信号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注册商标)和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可以定义为不同的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NB-IoT可以定义为包含于LTE的技术。本实施方式应用于NB-IoT,但也可以应用于LTE、其他RAT。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终端装置1B、基站装置3A以及基站装置3B。也将终端装置1A以及终端装置1B称为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包含基站装置3A和基站装置3B。基站装置3A和基站装置3B也可以定义为其他装置。基站装置3也可以包含核心网装置。
终端装置1A和基站装置3A使用NB-IoT来相互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B和基站装置3B使用NB-IoT来相互进行通信。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和/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终端装置1设定一个服务小区。也将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服务小区称为NB-IoT小区。
该所设定的一个服务小区也可以是一个辅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ownlinkComponent Carrier)。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plink Component Carrier)。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独立部署(standalone)、保护带部署(guard band)、以及带内部署(in-band)这三个场景/模式(scenario/mode)。在独立部署模式中,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不包含于LTE小区的信道带宽。在保护带部署模式中,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包含于LTE小区的保护带部署。在带内部署模式中,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包含于LTE小区的发送带宽。例如,LTE小区的保护带部署是包含于LTE小区的信道带宽,但不包含于该LTE小区的发送带宽的频带。本实施方式能应用于任意模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
各无线帧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10个子帧。各子帧i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两个时隙。该在时域上连续的两个时隙可以是无线帧内的时隙编号ns为2i的时隙、以及无线帧内的时隙编号ns为2i+1的时隙。各无线帧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10个子帧。各无线帧也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20个时隙(ns=0,1,…,19)。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3中,示出了一个NB-IoT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构成。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图3中,l是符号的编号/索引,k是副载波编号/索引。也将副载波称为音调(tone)。
通过资源网格来表现在各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者物理信道。在上行链路中,通过多个副载波和多个时间符号来定义资源网格。将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通过副载波编号/索引k以及符号编号/索引l来表示资源元素ak,l
按天线端口来定义资源网格。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一个天线端口进行说明。也可以对多个天线端口的每个应用本实施方式。
上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上包含多个符号l(l=0,1,…,NUL symb-1)。NUL symb表示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个数。对于常规CP(normal Cyclic Prefix:常规循环前缀),NUL symb可以是7个。对于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扩展循环前缀),NUL symb可以是6个。
在NB-IoT的上行链路中,发送带宽设定(系统带宽)为180kHz。上行链路时隙在频域上包含多个副载波k(k=0,1,…,NUL sc)。NUL SC是针对NB-IoT的频域中的副载波的个数。在上行链路中,副载波间隔Δf是15kHz或者3.75kHz。在上行链路的副载波间隔Δf是15kHz的情况下,NRB sc是12个副载波。在上行链路的副载波间隔Δf是3.75kHz的情况下,NRB sc是48个副载波。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设定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是频率轴。NB-IoT小区的发送带宽设定是180kHz,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是200kHz。终端装置1在一个符号l中使用一个副载波k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将终端装置1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的带域称为发送带宽。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了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而被物理层使用。
·NPBCH(Narrowb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窄带物理广播信道)
·NPDCCH(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NPDSCH(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N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1共用的系统信息。
NPDCCH用于发送NPDSCH的调度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Narrow Band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以及用于发送NPUSCH(Narrow Band 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的调度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包含HARQ信息。
通过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C-RNTI(临时C-RNTI)或SPS(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对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奇偶校验位进行加扰。C-RNTI以及SPS 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的标识符。在此,Temporary C-RNTI用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期间。也将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附加有RNTI称为在NPDCCH中包含有RNTI。
C-RNTI用于控制一个子帧中的NPDSCH或者NPUSCH。SPS C-RNTI用于周期性分配NPDSCH或NPUSCH的资源。Temporary C-RNTI用于调度随机接入消息3的重新发送以及随机接入消息4的发送。
N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
·NSS(Narrowband Synchronization Signal:窄带同步信号)
·NDL RS(Narrowban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窄带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NSS用于供终端装置1在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中取得频率以及时间的同步。NSS包含NPSS(Narrowband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窄带主同步信号)和NSSS(Narrowb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窄带辅同步信号)。基于NB-IoT小区的NPCI(Narrowband 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窄带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生成NSSS。终端装置1可以根据NSS取得NB-IoT小区的NPCI。
NDL RS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进行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NDL RS也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计算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物理层使用上行链路物理信道来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NPRACH(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NPUSCH(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NPUSCH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与NPDSCH(下行链路数据)对应的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NPUSCH的发送对应于一个副载波。不同的NPUSCH的发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副载波。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
·NUL RS(Narrowban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窄带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NUL RS可以用于供基站装置1进行NB-IoT小区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NUL RS也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计算NB-IoT小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NUL RS可以映射至与所对应的NPUSCH相同的副载波。NUL-RS可以与NPUSCH进行时间多路复用。
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DL-SCH是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在MAC层按传输块来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控制。传输块是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codeword),并按码字来进行编码处理。
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在上层(higher layer)交换(收发)信号。例如,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可以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收发RRC信令(也称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收发MAC CE(ControlElement:控制元素)。在此,也将RRC信令和/或MAC CE称为上层的信号(higher layersignaling:上层信令)。
NPDSCH用于发送RRC信令以及MAC CE。在此,通过NPDSCH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的共用信令。通过NPDSCH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1的专用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或者UE specificsignaling)。可以使用共用信令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或者使用专用信令对某个终端装置1发送小区特定参数。也可以使用专用信令对某个终端装置1发送UE特定参数。
与相同数据(传输块)对应的物理信道(NPDCCH、NPDSCH以及NPUSCH)可以在连续的子帧中重复发送。也可以按物理信道来控制物理信道的重复等级(Repetition Level:RL)。重复等级1意味着不重复发送与相同数据对应的物理信道。大于1的重复等级意味着重复发送与相同数据对应的物理信道。即,重复等级与时域上的物理信道之一的发送实例(instance)/尝试(attempt)/绑定(bundle)的长度关联。
重复等级可以至少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RRC信令、MAC CE以及范围等级(coverage level)的部分或全部。该范围等级至少包含第一范围等级以及第二范围等级。该范围等级也可以包含大于或等于三个的范围等级。
范围等级与重复等级关联。设定了第一范围等级的终端装置1可以发送或者接收重复等级小于或等于X的物理信道。设定了第一范围等级的终端装置1可以不发送或者接收重复等级大于X的物理信道。设定了第二范围等级的终端装置1可以发送或者接收重复等级大于X的物理信道。例如,X可以是1或者3。
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NDL RS)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来设定范围等级(coverage level)。在此,该信息可以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RRC信令、或者MAC CE。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1构成为包含无线收发部10以及上层处理部16。无线收发部10构成为包含:天线部11、RF(RadioFrequency:射频)部12、基带部13、编码以及调制部14、以及解码以及解调部15。上层处理部16构成为包含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7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也将无线收发部1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
上层处理部16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无线收发部10。上层处理部16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16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7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7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的转发的控制。
上层处理部16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层的信号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
无线收发部10所具备的编码以及调制部14进行编码以及调制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10所具备的解码以及解调部15进行解码以及解调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10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6。无线收发部10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至基站装置3。
RF部12通过正交解调将经由天线部1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下变频:down covert),来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RF部12将进行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基带部。
基带部13将从RF部12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部13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基带部13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带部13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RF部12。
RF部12使用低通滤波器来从由基带部13输入的模拟信号中去除多余的频率成分,将模拟信号上变频(up convert)为载波频率,并经由天线部11发送。此外,RF部12将功率放大。此外,RF部12也可以具备控制发射功率的功能。也将RF部12称为发送功率控制部。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3A的构成与基站装置3B的构成相同。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A构成为包含无线收发部30以及上层处理部36。无线收发部30构成为包含:天线部31、RF部32、基带部33、编码以及调制部34、以及解码以及解调部35。上层处理部36构成为包含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7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也将无线收发部3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
上层处理部36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6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7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7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与调度请求有关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6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生成或从上位节点取得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至无线收发部30。此外,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进行各终端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可以经由上层的信号对各终端装置1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发送/广播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
由于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与无线收发部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10至符号18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30至符号38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
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编码以及调制部14对通过NPUSCH发送的比特序列应用π/2-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方式或π/4-QPSK(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式。也将π/2-BPSK称为π/2频移BPSK。也将π/4-QPSK称为π/4频移QPSK。也将调制符号称为复值符号。
对π/2-BPSK进行说明。π/2-BPSK是一种调制方式,其使通过BPSK调制的调制符号的相位按调制符号而相位相差90度(π/2)。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的信号点(constellation)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7中,映射至调制信号的位串是1001。在本实施方式中,I是同相信道(In-phase channel),Q表示正交信道(Quadrature channel)。在图7的π/2-BPSK的情况下,当将初始相位设为零时,最初位“1”映射至同相信道上,第二位“0”映射至使BPSK调制后的调制符号的相位旋转90度的正交信道上。同样,第三位“0”映射至同相信道上,第四位“1”映射至正交信道上。即,在图7中,第偶数个π/2-BPSK调制符号的相位不被旋转,第奇数个π/2-BPSK调制符号的相位旋转90度。
对π/4-QPSK进行说明。π/4-QPSK是一种调制方式,其使通过QPSK调制的调制符号的相位按调制符号而相位相差45度(π/4)。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4-QPSK的信号点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8中,映射至调制信号的位串是1001。在图8的π/4-QPSK的情况下,当将初始相位设为零时,最初两位“10”以将第一位分配给同相信道的振幅,接着将第二位分配给正交信道的振幅的方式进行映射。接下来的两位“01”映射至使通过与最初两位同样的规则分配的QPSK符号的相位旋转45度的调制信号点。即,在图8中,第偶数个π/4-QPSK调制符号的相位不被旋转,第奇数个π/4-QPSK调制符号的相位旋转45度。
如此,能通过使π/2-BPSK、π/4-QPSK相位交替不同,将调制信号的包络的变动限制得很低,能极大地限制功耗。
π/2-BPSK调制符号的信号点可以是{1,-1,j,-j}。π/2-BPSK调制符号的信号点也可以是使{1,-1,j,-j}旋转45度后的信号点{ej·π/4,ej·3π/4,ej·5π/4,ej·7π/4}。在此,e是讷皮尔数(Napier number),j是虚数单位。
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生成π/2-BPSK调制符号以及π/4-QPSK调制符号的概略框图。通过PSK调制部901将所输入的位串b’(i)(符号位、信息位等)调制为BPSK调制符号或QPSK调制符号。切换902以及切换903按调制符号交替切换按。在切换902以及切换903与上触点相连的情况下,BPSK调制符号或QPSK调制符号保持不变地进行输出。在切换902以及切换903与下触点相连的情况下,通过相位旋转部504将BPSK调制符号或QPSK调制符号的相位旋转90度或45度,并输出旋转相位后的调制符号。终端装置1的编码以及调制部14可以包含:PSK调制部901、切换部902、切换部903以及相位旋转部904。
在此,图9仅为一个示例,π/2-BPSK以及π/4-QPSK的原理是使相位交替不同,如果是可得到同样的效果的构成,则无需与图9为同一构成,只要是实现π/2-BPSK以及π/4-QPSK的构成,则可以是任意构成。在此,对π/2-BPSK以及π/4-QPSK进行了说明,但即使设为使用了使相位交替旋转22.5度的π/8-8PSK这样的其他的相位频移相位调制也不脱离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范围。此外,在此以再现载波来检测信号的同步检波为前提,但也可以是能使用工作编码以及延迟检波来检测信号的π/2-DBPSK(Differential Binary Phase ShiftKeying: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以及π/4-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差分正交相移键控)。
与所输入的位串b’(i)对应的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相位旋转可以至少基于以下(A)~(F)的部分或全部来给出。
(A)NB-IoT小区的NPCI
(B)上层(RRC层)的参数
(C)NPUSCH发送所对应的RNTI
(D)终端装置1的标识符(identity)
(E)NPUSCH发送所对应的副载波索引/编号k
(F)NPUSCH发送所对应的第一个子帧
基站装置3可以将包含(B)上层(RRC层)的参数的NPDSCH发送至终端装置1。(C)NPUSCH发送所对应的RNTI是C-RNTI、Temporary C-RNTI或SPS C-RNTI。(C)NPUSCH发送所对应的RNTI是用于分配NPUSCH的资源元素(副载波)的NPDCCH中所包含的RNTI。(C)NPUSCH发送所对应的RNTI是用于附加于在分配NPUSCH的资源元素(副载波)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奇偶校验位的加扰的RNTI。
例如,{(A)+(E)}mod2=0的情况下第一个π/2-D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可以是{1}。例如,{(A)+(E)}mod2=1的情况下,第一个π/2-D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可以是{j}。在此,j是虚数单位。在此,XmodY是返回X除以Y时得到的余数的函数。在此,(A)是NB-IoT小区的NPCI,(E)是NPUSCH发送所对应的副载波索引/编号k。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调制符号的信号点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0中,终端装置1A和终端装置1C与基站装置3A(小区3A)进行通信。在图10中,终端装置1B和终端装置1D与基站装置3B(小区3B)进行通信。小区3A的NPCI是0。小区3B的NPCI是1。终端装置1A和终端装置1B在副载波0中发送NPUCH的信号。终端装置1C和终端装置1D在副载波1中发送NPUSCH的信号。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B、终端装置1C以及终端装置1D从符号l开始NPUSCH的信号的发送。
在图10中,{(A)+(E)}mod2=0的情况下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是信号点的第一集合{1,-1}中的任意信号点。即,{(A)+(E)}mod2=0的情况下,不对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应用90度的相位旋转。在此,(A)是NB-IoT小区的NPCI,(E)是NPUSCH发送所对应的副载波索引/编号k。在图10中,终端装置1B和终端装置1C满足{(A)+(E)}mod2=0。
在图10中,{(A)+(E)}mod2=1的情况下,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是信号点的第二集合{j,-j}中的任意信号点。即,{(A)+(E)}mod2=1的情况下,对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应用90度的相位旋转。在此,(A)是NB-IoT小区的NPCI,(E)是NPUSCH发送所对应的副载波索引/编号k。在图10中,终端装置1A和终端装置1D满足{(A)+(E)}mod2=1。
如此,能通过基于(A)NB-IoT小区的NPCI给出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相位旋转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如此,能基于(E)NPUSCH发送所对应的副载波索引/编号k给出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相位旋转来降低副载波间的符号干扰,或能改善符号l中的IQ间的平衡。此外,能通过至少基于上述(A)~(F)的一部分或全部给出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相位旋转来使小区间以及副载波间的干扰随机化。也将至少基于上述(A)~(F)部分或全部来确定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相位旋转称为π/2-BPSK调制符号的初始化。
至少基于上述(A)~(F)的部分或全部的π/2-BPSK调制符号d(i)的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可以通过以下(G)~(K)中任意单位来进行。
(G)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
(H)在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中重复发送的NPUSCH
(I)NPUSCH的时间资源分配单位
(J)子帧
(K)时隙
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π/2-BPSK调制符号d(i)的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1的(G)中,对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的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i)进行了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在图11的(H)中,分别对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中所包含的NPUSCH的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i)进行了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
在图12的(I)中,分别对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中所包含的NPUSCH的时间资源分配单位的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i)进行了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例如,NPUSCH的时间资源分配单位是8个子帧。在图12的(J)中,分别对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中所包含的子帧的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i)进行了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在图12的(K)中,分别对一个发送实例/尝试/绑定中所包含的时隙的第一个π/2-BPSK调制符号d(i)进行了信号点/相位旋转的初始化。
对与NPUSCH关联的NUL RS进行说明。也将NUL RS称为参考符号。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应用了π/2-BPSK的NPUSCH关联的NUL RS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3中,NUL RS在各时隙中对应于第四个符号。在步骤1301中,在NPUSCH(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位序列q(i)中插入参考位r(i)。π/2-BPSK的情况下,参考位r(i)逐位进行插入。在步骤1302中,将插入了参考位r(i)的NPUSCH的编码位序列q(i)定义为比特序列b(i)。
在步骤1303中,通过使用伪随机序列c(i)将比特序列b(i)加扰来给出比特序列b’(i)。伪随机序列c(i)可以至少基于上述(A)~(F)的一部分或全部来进行初始化。
NPUSCH在多个子帧中被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X子帧块中对伪随机序列c(i)进行初始化。例如,X是4。在此,针对该块的伪随机序列c(i)的初始化可以至少基于该块的索引来进行。
在步骤1304中,使用π/2-BPSK调制由比特序列b’(i)生成调制符号d(i)。
在步骤1305中,由调制符号d(i)生成符号的时间连续信号si(t)(timecontinuous signal)。也将时间连续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在步骤1305中,分别将调制符号d(i)映射至被分配了NPUSCH的资源元素,分别对该调制符号d(i)执行频域同步脉冲整形(frequency domain sinc pulse shaping)以及CP(Cyclic Prefix)的插入,由此得到符号的时间连续信号si(t)。在此,调制符号d(i)以及时间连续信号si(t)与相同的副载波k对应。NPUSCH所对应的副载波k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表示。
如上所述,由于将NPUSCH的编码位序列q(i)以及参考位r(i)一同进行π/2-BPSK调制,因此能将NPUSCH的信号以及参考信号间的包络线的变动限制得较低,能极大地限制功耗。此外,如上所述,通过伪随机序列c(i)对NPUSCH的编码位序列q(i)以及参考位r(i)一同进行加扰,由此能简化终端装置1的构成,并且是相同频率的小区,能使地理上不同位置的小区间的干扰随机化。
在此,参考位的序列r(i)可以是与上述伪随机序列c(i)不同的伪随机序列c’(i),也可以不通过上述伪随机序列c(i)进行加扰。伪随机序列c’(i)可以至少基于以下(A)~(F)的部分或全部来进行初始化。伪随机序列c(i)以及伪随机序列c’(i)可以基于不同的参数集合来进行初始化。例如,伪随机序列c(i)可以至少基于(A)NB-IoT小区的NPCI以及(C)NPUSCH所对应的RNTI来进行初始化,并且伪随机序列c’(i)可以至少基于(A)NB-IoT小区的NPCI以及(E)NPUSCH所对应的副载波索引/编号k来进行初始化。由此,能对NPUSCH的信号,使小区间的干扰随机化。此外,考虑到小区间的NUL RS的组合,能在各小区中进行NPCI的设定。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应用了π/4-QPSK的NPUSCH关联的参考信号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4在参考位r(i)按每两位进行插入这一点与图10不同。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的方案进行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1,具备:发送部10,通过信道(NPUSCH)发送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部14,通过对所述信息的比特序列b’(i)进行π/2频移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来生成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至少基于所述信道所对应的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k和/或NPCI(Narrowband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来给出。
(2)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1,具备:发送部10,通过信道(NPUSCH)发送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部14,通过对所述信息的比特序列b’(i)进行π/2频移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来生成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是包含于信号点的集合的信号点,所述信号点的集合是{1,-1}或{j,-j},并且至少基于所述信道所对应的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k和/或NPCI(Narrowband Physical layerCell Identity)来给出,所述j是虚数单位。
(3)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1,具备:发送部10,通过信道(NPUSCH)发送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部14,通过对所述信息的比特序列b’(i)进行π/2频移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来生成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对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各序列d(i)交替应用0度或90度的相位旋转,应用于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d(0)的相位旋转量至少基于所述信道所对应的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k和/或NPCI(Narrowband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来给出。
(4)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至少基于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NSSS(Narrowb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来检测所述NPCI。
(5)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所述接收部10接收包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NPDCCH(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信道所对应的所述副载波的所述副载波索引k。
(6)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具备:接收部30,通过信道(NPUSCH)接收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解调部35,对根据所述信息的比特序列b’(i)生成的π/2频移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符号的序列d(i)进行解调,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至少基于所述信道所对应的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k和/或NPCI(Narrowband Physical layerCell Identity)来给出。
(7)本实施方式的第五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具备:接收部30,通过信道(NPUSCH)接收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解调部35,对根据所述信息的比特序列b’(i)生成的π/2频移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符号的序列d(i)进行解调,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d(0)的信号点是包含于信号点的集合的信号点,所述信号点的集合是{1,-1}或{j,-j},并且至少基于所述信道所对应的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k和/或NPCI(Narrowband Physical layer CellIdentity)来给出,所述j是虚数单位。
(8)本实施方式的第六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3,具备:接收部30,通过信道(NPUSCH)接收信息(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解调部35,对根据所述信息的比特序列b’(i)生成的π/2频移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符号的序列d(i)进行解调,对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各序列d(i)交替应用0度或90度的相位旋转,应用于所述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的序列d(i)的第一个π/2频移BPSK调制符号d(0)的相位旋转量至少基于所述信道所对应的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k和/或NPCI(Narrowband Physical layerCell Identity)来给出。
(9)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六方案中,所述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发送基于所述NPCI生成的NSSS(Narrowb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10)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六方案中,所述发送部30发送包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NPDCCH(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所述信道所对应的所述副载波的所述副载波索引k。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π/2-BPSK调制符号、π/2-DBPSK调制符号、π/4-QPSK调制符号以及π/4-DQPSK调制符号。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调制符号。
由此,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相互高效地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3也能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来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装置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所有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从而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由程序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处理时暂时读入Random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储存于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并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出、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通过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在此提到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含操作系统、外围设备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的任意一个。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包含:像在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介质;像作为此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对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介质。此外,所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进一步将前述功能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能通过电路,即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者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含: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型处理器,处理器也可以取而代之而是现有型处理器、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或者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者前述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述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含将作为所述各实施方式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置换而得到的构成。(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46647主张优先权的利益,通过对该申请进行参照而将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符号说明
1(1A、1B、1C、1D) 终端装置
3(3A、3B) 基站装置
10 无线收发部
11 天线部
12 RF部
13 基带部
14 编码以及调制部
15 解码以及解调部
16 上层处理部
17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18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30 无线收发部
31 天线部
32 RF部
33 基带部
34 编码以及调制部
35 解码以及解调部
36 上层处理部
37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38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Claims (6)

1.一种终端装置,具备:
发送部,发送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且
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来生成所述时间连续信号,
关于各发送实例的所述相位旋转被初始化,
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多个时间符号,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NPUSCH的重复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还具备:
接收部,接收包含指示所述时间连续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副载波的所述副载波索引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窄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NPDCCH。
3.一种基站装置,具备:
接收部,从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以及
解码部,根据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进行第一复值符号的检测,
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由所述终端装置来生成,
关于各发送实例的所述相位旋转被初始化,
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多个时间符号,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NPUSCH的重复的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还具备:
发送部,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包含指示所述时间连续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副载波的所述副载波索引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窄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NPDCCH。
5.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发送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
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来生成所述时间连续信号,
关于各发送实例的所述相位旋转被初始化,
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多个时间符号,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NPUSCH的重复的发送。
6.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从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时间符号的第一副载波用的时间连续信号,
根据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进行第一复值符号的检测,
所述时间连续信号至少基于应用了相位旋转的第一复值符号由所述终端装置来生成,
关于各发送实例的所述相位旋转被初始化,
所述相位旋转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副载波的副载波索引来给出,
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多个时间符号,所述各发送实例包含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NPUSCH的重复的发送。
CN201780006020.1A 2016-03-10 2017-01-20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702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6647 2016-03-10
JP2016046647A JP2019075595A (ja) 2016-03-10 2016-03-10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CT/JP2017/001969 WO2017154379A1 (ja) 2016-03-10 2017-01-20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2347A CN108702347A (zh) 2018-10-23
CN108702347B true CN108702347B (zh) 2021-06-22

Family

ID=5978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6020.1A Active CN108702347B (zh) 2016-03-10 2017-01-20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8097B2 (zh)
EP (1) EP3429149B1 (zh)
JP (1) JP2019075595A (zh)
CN (1) CN108702347B (zh)
WO (1) WO20171543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1746B (zh) * 2016-01-11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92B (zh) * 2017-03-24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9036846A1 (en) 2017-08-21 2019-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PRACH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CN109246042B (zh) * 2017-08-25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985017B2 (en) * 2018-10-28 2024-05-14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erabad (Iith)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transmit waveform for reference sequences
WO2020200752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Time slot control for radio power boosting
CN111769911B (zh) * 2019-04-02 2023-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重复传输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7250A (zh) * 2014-04-18 2015-10-28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纠正上行频率偏差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1939B1 (ko) * 2004-01-16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의 초기 주파수 동기 방법 및 장치
US8270514B2 (en) * 2005-01-17 2012-09-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20063530A1 (en) 2009-06-12 2012-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5096121A1 (zh) * 2013-12-27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860349B2 (en) * 2015-03-25 2018-01-02 Newracom,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ame, and wireless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method
US20180062904A1 (en) * 2015-04-16 2018-03-01 Lg Electronics Inc. Symbol-mapping method and radio device for decreasing papr
US11533675B2 (en) * 2015-07-27 2022-12-20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ystem operation for narrowband-LTE for cellular IoT
WO2017123140A1 (en) * 2016-01-11 2017-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dependent compensation rotation of symbo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7250A (zh) * 2014-04-18 2015-10-28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纠正上行频率偏差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B-PUSCH design;Huawei et al;《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20160219;正文全文 *
PAPR reduction for single-tone PUSCH transmission;Huawei et al;《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20160120;正文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75595A (ja) 2019-05-16
EP3429149B1 (en) 2023-07-26
WO2017154379A1 (ja) 2017-09-14
US20190097853A1 (en) 2019-03-28
US10708097B2 (en) 2020-07-07
CN108702347A (zh) 2018-10-23
EP3429149A1 (en) 2019-01-16
EP3429149A4 (en) 201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34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997406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signalling
JP508706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143405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8143402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RU2770685C1 (ru)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WO2019045115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01762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722450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28802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signaling us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WO2015129797A1 (ja)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5170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6021585A1 (ja)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017672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099946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612558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3172369A1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570567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00543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915622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21739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8051702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878120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612558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RU2781811C2 (ru)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