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1203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1203B
CN108781203B CN201780017754.XA CN201780017754A CN108781203B CN 108781203 B CN108781203 B CN 108781203B CN 201780017754 A CN201780017754 A CN 201780017754A CN 108781203 B CN108781203 B CN 108781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s
reference signal
npusch
base station
map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77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1203A (zh
Inventor
高桥宏树
铃木翔一
山田升平
横枕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81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1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04L27/14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04L27/156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with demodulation using temporal properties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detecting pulse 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能高效地进行通信。终端装置生成并发送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发送关联的参考信号,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NPUSCH映射至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参考信号映射至多个第一副载波,在NPUSCH映射至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参考信号映射至多个第四副载波。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通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的标准化作业(非专利文献1、2、3)。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型节点B),将终端装置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是使基站装置所覆盖的区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个基站装置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在3GPP中,为了终端装置的成本削减和终端装置的功耗削减,进行NB-IoT(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的标准化作业。(非专利文献6)。对NB-IoT的上行链路支持使用了1个频调和多个频调(例如,3频调、6频调以及12频调)的发送(非专利文献7)。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13.0.0(2015-12)”,6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 V13.0.0(2015-12)”,6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 V13.0.0(2015-12)”,6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21 V13.0.0(2015-12)”,14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31 V13.0.0(2015-12)”,7th January,2016.
非专利文献6:“Status Report for WI:Narrow Band IOT”,RP-151931,Vodafone,Huawei,Ericsson,Qualcomm,3GPP TSG RAN Meeting#70,Sitges,Spain,7th-10thDecember 2015.
非专利文献7:“Revised Work Item:Narrowband IoT(NB-IoT)”,RP-152284,Huawei,HiSilicon,3GPP TSG RAN Meeting#70,Sitges,Spain,7th-10th December 201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能与基站装置高效地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与该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安装于该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以及安装于该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例如,该终端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可以包含用于降低小区间和/或终端装置间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方法、调制方法、和/或编码方法。
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采用了以下的方案。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终端装置,其具备:生成部,生成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发送关联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基站装置,其具备:接收部,接收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接收关联的参考信号;以及传输路径估计部,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来估计用于所述NPUSCH的传输路径的特性,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生成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发送关联的参考信号,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接收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接收关联的参考信号,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来估计用于所述NPUSCH的传输路径的特性,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5)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一种安装于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其具备:生成电路,生成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发送关联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电路,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6)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一种安装于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其具备:接收电路,接收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接收关联的参考信号;以及传输路径估计电路,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来估计用于所述NPUSCH的传输路径的特性,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相互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设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PUSCH以及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频率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PUSCH以及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频率配置和循环移位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的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注册商标)和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可以定义为不同的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NB-IoT可以定义为包含于LTE的技术。本实施方式适用于NB-IoT,但也可以适用于LTE、其他RAT。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终端装置1B、基站装置3A、以及基站装置3B。也将终端装置1A以及终端装置1B称为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包含基站装置3A以及基站装置3B。基站装置3A和基站装置3B也可以定义为其他装置。基站装置3也可以包含核心网(core network)装置。
终端装置1A以及基站装置3A使用NB-IoT来相互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B以及基站装置3B使用NB-IoT来相互进行通信。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和/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终端装置1设定一个服务小区。也将为终端装置1设定的服务小区称为NB-IoT小区。
该所设定的一个服务小区也可以是一个辅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ownlinkComponent Carrier)。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plink Component Carrier)。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独立部署(standalone)、保护带部署(guard band)、以及带内部署(in-band)这三个场景/模式(scenario/mode)。在独立部署模式中,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不包含于LTE小区的信道带宽。在保护带部署模式中,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包含于LTE小区的保护带部署。带内部署模式中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包含于LTE小区的发送带宽。例如,LTE小区的保护带部署是包含于LTE小区的信道带宽,但不包含于该LTE小区的发送带宽的频带。本实施方式能应用于任意模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
各无线帧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10个子帧。各子帧i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两个时隙。该在时域上连续的两个时隙可以是无线帧内的时隙编号ns为2i的时隙、以及无线帧内的时隙编号ns为2i+1的时隙。各无线帧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10个子帧。各无线帧也可以包含在时域上连续的20个时隙(ns=0,1,…,19)。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3中,示出了一个NB-IoT小区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构成。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图3中,l是符号的编号/索引,k是副载波编号/索引。也将副载波称为频调(tone)。
通过资源网格来表现在各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者物理信道。在上行链路中,通过多个副载波和多个时间符号来定义资源网格。将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通过副载波编号/索引k以及符号编号/索引l来表示资源元素ak,l
按天线端口来定义资源网格。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一个天线端口进行说明。也可以对多个天线端口的每个应用本实施方式。
上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上包含多个符号l(l=0,1,…,NUL symb-1)。NUL symb表示一个上行链路时隙中所包含的OFDM符号的个数。对于常规CP(normal Cyclic Prefix:常规循环前缀),NUL symb可以是7个。对于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扩展循环前缀),NUL symb可以是6个。
在NB-IoT的上行链路中,发送带宽设定(系统带宽)是180kHz。上行链路时隙在频域上包含多个副载波k(k=0,1,…,NUL sc)。NUL sc是针对NB-IoT的频域上的副载波的个数。在上行链路中,副载波间隔Δf是15kHz或者3.75kHz。在上行链路的副载波间隔Δf是15kHz的情况下,NRB sc是12个副载波。在上行链路的副载波间隔Δf是3.75kHz的情况下,NRB sc是48个副载波。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设定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是频率轴。NB-IoT小区的发送带宽设定是180kHz,NB-IoT小区的信道带宽是200kHz。在一个符号l中,终端装置1使用三个副载波k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将用于供终端装置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频带称为发送带宽。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了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而被物理层使用。
·NPBCH(Narrowb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窄带物理广播信道)
·NPDCCH(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NPDSCH(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N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1共用的系统信息。
NPDCCH用于发送NPDSCH的调度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Narrow Band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以及NPUSCH(Narrow Band 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的调度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包含HARQ信息。
通过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C-RNTI(临时C-RNTI)、或者SPS(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来对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奇偶校验位进行加扰。C-RNTI以及SPS 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的标识符。在此,Temporary C-RNTI用于竞争随机接入过程期间。也将RNTI附加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为RNTI包含在NPDCCH中。
C-RNTI用于控制一个子帧中的NPDSCH或者NPUSCH。SPS C-RNTI用于周期性地分配NPDSCH或者NPUSCH的资源。Temporary C-RNTI用于调度随机接入消息3的重传以及随机接入消息4的发送。
N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
·NSS(Narrowband Synchronization Signal:窄带同步信号)
·NDL RS(Narrowban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窄带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NSS用于供终端装置1在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中取得频率以及时间的同步。NSS包含NPSS(Narrowband 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窄带主同步信号)以及NSSS(Narrowb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窄带辅同步信号)。基于NB-IoT小区的NPCI(Narrowband Physical layer Cell Identity:窄带物理层小区标识)来生成NSSS。终端装置1可以从NSS获取NB-IoT小区的NPCI。
NDL RS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进行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NDL RS也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计算NB-IoT小区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为了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而被物理层使用。
·NPRACH(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NPUSCH(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NPUSCH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与NPDSCH(下行链路数据)对应的HARQ-ACK(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NPUSCH的发送与一个或者多个副载波对应。例如,从1、3、6、12中选择一次NPUSCH的发送的副载波数。不同的NPUSCH的发送可以与不同的副载波对应。不同的NPUSCH的发送也可以与不同的副载波数对应。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
·NUL RS(Narrowband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窄带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NUL RS可以用于供基站装置1进行NB-IoT小区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NUL RS也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1计算NB-IoT小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NUL RS可以映射至与对应的NPUSCH相同的副载波。NUL-RS可以与NPUSCH进行时间多路复用。也将NULRS称为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或者参考信号。
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DL-SCH是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所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在MAC层按传输块来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控制。传输块是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codeword),并按码字来进行编码处理。
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在上层(higher layer)交换(收发)信号。例如,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可以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收发RRC信令(也称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收发MAC CE(ControlElement:控制元素)。在此,也将RRC信令和/或MAC CE称为上层的信号(higher layersignaling:上层信令)。
NPDSCH用于发送RRC信令以及MAC CE。在此,通过NPDSCH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的共用信令。通过NPDSCH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1的专用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或者UE specificsignaling)。也可以使用共用信令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或者使用专用信令对某个终端装置1发送小区特定参数。也可以使用专用信令对某个终端装置1发送UE特定参数。
与相同数据(传输块)对应的物理信道(NPDCCH、NPDSCH、以及NPUSCH)可以在连续的子帧中重复发送。也可以按物理信道来控制物理信道的重复等级(Repetition Level:RL)。重复等级1意味着不重复发送与相同数据对应的物理信道。大于1的重复等级意味着重复发送与相同数据对应的物理信道。即,重复等级与时域上的物理信道之一的发送实例(instance)/尝试(attempt)/绑定(bundle)的长度关联。
重复等级可以至少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RRC信令、MAC CE、以及范围等级(coverage level)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该范围等级至少包含第一范围等级、以及第二范围等级。该范围等级也可以包含大于或等于三个的范围等级。
范围等级与重复等级关联。设定了第一范围等级的终端装置1可以发送或者接收重复等级小于或等于X的物理信道。设定了第一范围等级的终端装置1可以不发送或者接收重复等级大于X的物理信道。设定了第二范围等级的终端装置1可以发送或者接收重复等级大于X的物理信道。例如,X可以是1或者3。
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NDL RS)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来设定范围等级(coverage level)。在此,该信息可以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RRC信令、或者MAC CE。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1构成为包含无线收发部10以及上层处理部16。无线收发部10构成为包含天线部11、RF(RadioFrequency:射频)部12、基带部13、编码和调制部14、以及解码和解调部15。上层处理部16构成为包含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7、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以及参考信号生成部19。也将无线收发部1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也将参考信号生成部19称为生成部。
上层处理部16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无线收发部10。上层处理部16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16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7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17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的转发的控制。
上层处理部16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的上层的信号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18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
无线收发部10所具备的编码和调制部14进行编码和调制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10所具备的解码和解调部15进行解码和解调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10所具备的参考信号生成部19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无线收发部10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6。无线收发部10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至基站装置3。无线收发部10在规定的OFDM符号中,将在参考信号生成部19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作为发送信号发送给基站装置3。
RF部12通过正交解调将经由天线部1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下变频:down covert),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RF部12将进行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基带部。
基带部13将从RF部12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部13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基带部13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带部13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RF部12。
RF部12使用低通滤波器来从由基带部13输入的模拟信号中去除多余的频率成分,将模拟信号上变频(up convert)为载波频率,并经由天线部11发送。此外,RF部12将功率放大。此外,RF部12也可以具备控制发射功率的功能。也将RF部12称为发射功率控制部。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3A的构成与基站装置3B的构成相同。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A构成为包含无线收发部30以及上层处理部36。无线收发部30构成为包含天线部31、RF部32、基带部33、编码和调制部34、以及解码和解调部35。上层处理部36构成为包含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7、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以及传输路径估计部39。也将无线收发部3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
上层处理部36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6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7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7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进行与调度请求有关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6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生成或从上位节点取得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至无线收发部30。此外,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进行各终端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可以经由上层的信号对各终端装置1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8发送/通知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
无线收发部30所具备的传输路径估计部39使用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距离该终端装置1的传输路径的估计。进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无线收发部30所具备的解码和解调部35使用由传输路径估计部39估计的传输路径的特性来进行传输路径校正,并进行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的解码以及解调等物理层的处理。由于无线收发部30所具备的其他功能与无线收发部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终端装置1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10至符号19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30至符号39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NPUSCH以及参考信号的频率配置和/或参考信号所应用的循环移位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PUSCH以及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频率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所示,在频率上存在索引为0~11的12个副载波,NPUSCH 1配置于副载波索引为0~2的3个副载波,NPUSCH 2配置于副载波索引为3~5的3个副载波,NPUSCH 3配置于副载波索引为6~8的3个副载波,NPUSCH 4配置于副载波索引为9~11的3个副载波。终端装置1在发送与NPUSCH 1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发送与NPUSCH 2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将参考信号配置于副载波索引为0~5的6个副载波。终端装置1在发送与NPUSCH 3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或者在发送与NPUSCH 4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将参考信号配置于副载波索引为6~11的6个副载波。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NPUSCH以及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频率配置和循环移位的一个示例的图。NPUSCH 1、NPUSCH 2、NPUSCH 3、以及NPUSCH 4的频率配置与图7的情况相同。终端装置1在发送与NPUSCH 1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将循环移位1应用于生成的参考信号并配置于副载波0~5的6个副载波。终端装置1在发送与NPUSCH 2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对生成了的参考信号应用循环移位2并配置于副载波0~5的6个副载波。终端装置1在发送与NPUSCH 3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对生成了的参考信号应用循环移位1并配置于副载波6~11的6个副载波。终端装置1在发送与NPUSCH 4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对生成了的参考信号应用循环移位2并配置于副载波6~11的6个副载波。这样,通过在NPUSCH 1的发送的情况下和NPUSCH 2的发送的情况下对参考信号应用不同的循环移位,由此,即使在某个终端装置1发送NPUSCH 1,其他终端装置1发送NPUSCH 2,而NPUSCH 1和NPUSCH 2进行频分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也能降低与NPUSCH 1对应的参考信号和与NPUSCH 2对应的参考信号之间的干扰。在图8的在NPUSCH1的发送的情况下和NPUSCH 2的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不应用不同的循环移位而是应用不同的正交码。在图8的在NPUSCH 1的发送的情况下和NPUSCH 2的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不同的循环移位以及不同的正交码。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中,终端装置1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配置NPUSCH的副载波。第一信息可以是从基站装置1接收的DCI。在步骤S102中,终端装置1基于在步骤S101中确定的配置NPUSCH的副载波,来确定配置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副载波。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的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中,终端装置1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配置NPUSCH的副载波。第一信息可以是从基站装置1接收的DCI。在步骤S202中,终端装置1基于在步骤S201中确定的配置NPUSCH的副载波,来确定应用于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
可以串行或并行应用图9的流程图和图10的流程图。即,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第一信息来确定配置NPUSCH的副载波,并基于所确定的配置NPUSCH的副载波来确定配置与该NPUSCH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副载波、以及应用于该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是终端装置1,其具备:生成部19,生成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发送关联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部10,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2)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3)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所述参考信号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来给出,所述参考信号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来给出。
(4)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的情况下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的情况下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相同。
(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是基站装置3,其具备:接收部30,接收与某个子帧中的NPUSCH的接收关联的参考信号;以及传输路径估计部39,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来估计用于所述NPUSCH的传输路径的特性,多个第一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二副载波以及多个第三副载波,多个第四副载波包含多个第五副载波以及多个第六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一副载波,在所述NPUSCH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或者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
(6)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中,所述参考信号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而不同,所述参考信号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而不同。
(7)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中,所述参考信号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三副载波来给出,所述参考信号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基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是所述多个第五副载波还是所述多个第六副载波来给出。
(8)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中,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映射至所述多个第二副载波的情况下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与所述NPUSCH所映射的副载波映射至所述多个第四副载波的情况下所应用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码相同。
由此,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相互高效地进行通信。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装置3也能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来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装置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所有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由程序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处理时暂时读入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储存于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并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出、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并通过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含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的任意一个。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包含:像在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介质;以及像作为此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对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介质。此外,所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进一步将前述功能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能通过电路,即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者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含: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型处理器,处理器也可以取而代之而是现有型处理器、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或者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者前述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含对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之间进行替换的构成。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6-054998主张优先权的利益,并通过对其进行参照而将其全部内容包含到本说明书中。
符号说明
1 (1A、1B、1C、1D)终端装置
3 (3A、3B)基站装置
10 无线收发部
11 天线部
12 RF部
13 基带部
14 编码和调制部
15 解码和解调部
16 上层处理部
17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18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19 参考信号生成部
30 无线收发部
31 天线部
32 RF部
33 基带部
34 编码和调制部
35 解码和解调部
36 上层处理部
37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38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39 传输路径估计部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从基站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生成部,所述生成部生成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
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已应用循环移位的所述DMRS,
所述发送部基于所述DCI确定用于发送所述PUSCH的副载波,
所述副载波的个数是从1、3、6、12中选择,
所述生成部基于所述副载波确定所述循环移位。
2.一种基站装置,具备:
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表示副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述接收部使用所述副载波接收所述PUSCH,且
所述DMRS为已应用基于所述副载波而被确定的循环移位的信号,
所述副载波的个数是从1、3、6、12中选择。
3.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从基站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基于所述DCI确定用于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副载波,
生成解调参考信号DMRS,
基于所述副载波确定循环移位,
所述副载波的个数是从1、3、6、12中选择,
发送PUSCH和已应用所述循环移位的所述DMRS。
4.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
发送表示副载波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使用用于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所述副载波,接收所述PUSCH,
接收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DMRS为已应用基于所述副载波而被确定的循环移位的信号,
所述副载波的个数是从1、3、6、12中选择。
CN201780017754.XA 2016-03-18 2017-02-0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781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4998 2016-03-18
JP2016054998A JP2019080085A (ja) 2016-03-18 2016-03-18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CT/JP2017/003628 WO2017159098A1 (ja) 2016-03-18 2017-02-01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1203A CN108781203A (zh) 2018-11-09
CN108781203B true CN108781203B (zh) 2022-01-04

Family

ID=5985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7754.XA Active CN108781203B (zh) 2016-03-18 2017-02-0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9267B2 (zh)
EP (1) EP3432530B1 (zh)
JP (1) JP2019080085A (zh)
CN (1) CN108781203B (zh)
WO (1) WO201715909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760A (zh) * 2009-08-04 2012-07-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报告
CN103503347A (zh) * 2011-05-03 2014-0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响应于多个请求的来自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
CN103947145A (zh) * 2011-11-04 2014-07-23 英特尔公司 支持上行链路(UL)协调多点(CoMP)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用户设备(UE)特定分配
CN105052061A (zh) * 2013-03-13 2015-1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自适应配置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1876A (ko) * 2009-02-11 201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동작
JP2013017016A (ja) * 2011-07-04 2013-01-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2094890B1 (ko) * 2011-08-19 2020-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EP2953411B1 (en) * 2011-10-31 2017-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68336A1 (ko) * 2013-04-11 2014-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US9516541B2 (en) * 2013-09-17 2016-12-06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ges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real-time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WO2015194825A1 (ko) * 2014-06-16 2015-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236610B1 (en) * 2014-12-17 2021-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and wireless device requiring coverage enhancement
US9887801B2 (en) * 2015-03-11 2018-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petitions of transmi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8760A (zh) * 2009-08-04 2012-07-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报告
CN103503347A (zh) * 2011-05-03 2014-0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响应于多个请求的来自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
CN103947145A (zh) * 2011-11-04 2014-07-23 英特尔公司 支持上行链路(UL)协调多点(CoMP)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用户设备(UE)特定分配
CN105052061A (zh) * 2013-03-13 2015-1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自适应配置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2530A1 (en) 2019-01-23
EP3432530B1 (en) 2022-08-31
CN108781203A (zh) 2018-11-09
JP2019080085A (ja) 2019-05-23
EP3432530A4 (en) 2019-11-06
WO2017159098A1 (ja) 2017-09-21
US10779267B2 (en) 2020-09-15
US20190116581A1 (en)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27735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476472B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6155501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111325A1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677642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9047375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70234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6635267B2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10092732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639395B2 (ja)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AU2018361531C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852715B (zh) 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612558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029111B (zh) 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78120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941779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915622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2558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7481517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913187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816854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