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1786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1786A
CN108701786A CN201780007950.9A CN201780007950A CN108701786A CN 108701786 A CN108701786 A CN 108701786A CN 201780007950 A CN201780007950 A CN 201780007950A CN 108701786 A CN108701786 A CN 108701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ortion
wiring
layout structure
holding member
connector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79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1786B (zh
Inventor
春木夫
春木一夫
小山博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01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1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7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具备多个蓄电元件(200)的蓄电装置(1)中具备:将蓄电元件(200)彼此连接的汇流条(400);布线;具有多个引导部的布线配置构件(300);以及连接器保持构件(600),多个引导部中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对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进行定位,多个引导部中的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布线的路径。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蓄电元件(单电池)且为了进行该蓄电元件的电监视而配置有布线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4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蓄电装置中,为了配置布线,需要设置形成布线路径的构件、用于安装连接器的构件等,因此,存在结构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的蓄电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是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具备:将所述蓄电元件彼此连接的汇流条;布线;具有多个引导部的布线配置构件;以及连接器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对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所述布线的路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能够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分解后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块组的内部的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块组分解后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布线配置构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及密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布线配置构件上配置的布线的路径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布线配置构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及密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布线配置构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及密封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是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其具备:将所述蓄电元件彼此连接的汇流条;布线;具有多个引导部的布线配置构件;以及连接器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对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所述布线的路径。
由此,蓄电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引导部的布线配置构件和连接器保持构件,一部分的引导部对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布线的路径。即,引导部兼具形成布线的路径的功能和对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的功能。因此,通过形成引导部,无需形成用于形成布线的路径的部位和用于对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的部位这两种部位,因此,能够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多个引导部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具有:具有所述第一引导部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以及具有所述第二引导部的第二布线配置构件,利用夹着所述第一布线配置构件与所述第二布线配置构件的边界而对置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来形成所述布线的路径。
由此,利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的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的第二引导部来形成布线的路径。即,通过使用两个布线配置构件的引导部,无需使用其他构件就能够使布线容易地通过两个布线配置构件之间。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多个引导部的各个引导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由此,引导部能够利用多个突出部对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并且形成布线的路径。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具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其安装有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为相同形状,且能够安装连接器的开口被罩构件堵塞。
由此,蓄电装置具有:安装有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以及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为相同形状的、连接器安装口被堵塞的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即,通过在不配置连接器的一侧也使用相同形状的连接器保持构件,能够简化蓄电装置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的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所述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
由此,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在布线配置构件的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在布线配置构件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即,通过兼具在一方的引导部定位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的功能和在另一方的引导部定位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的功能,能够简化蓄电装置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上配置的盖体,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的前端与所述盖体接触或接近地对置。
由此,引导部的前端与盖体接触或接近地对置,因此,能够抑制配置于引导部的布线越过引导部而从引导部脱离。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布线配置构件是配置在所述蓄电元件上且将所述蓄电元件朝向下方压入的按压构件。
由此,通过将蓄电元件的按压构件用作布线配置构件,能够简化蓄电装置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在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插入的贯通孔。
由此,在连接器保持构件形成有供引导部插入的贯通孔,因此,能够容易地向连接器保持构件安装引导部。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由此,连接器保持构件的外表面与外装体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容易安装用于覆盖连接器保持构件的外表面与外装体的外表面的罩。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多个引导部配置在旋转对称的位置。
由此,多个引导部配置在旋转对称的位置,因此,在安装设置有引导部的构件时,能够抑制弄错安装方向。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第一基板,其连接有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布线;以及第二基板,其连接有与所述蓄电元件连接的布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分离地配置。
由此,与蓄电元件连接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一基板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二基板分离地配置。在此,与蓄电元件连接的布线是电压测定用布线等高电压的布线,与连接器连接的布线是通信用布线(控制用布线)等的低电压的布线。因此,通过将低电压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二基板与高电压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一基板分离地配置,能够容易使低电压的布线与高电压的布线绝缘,能够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所具有的不同构件上。
由此,通过将第二基板配置在与第一基板不同的构件,能够更加容易使低电压的布线与高电压的布线绝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本发明的一优选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例,并非意在限定本发明。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示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另外,随附的附图中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并非是严格图示的图。此外,在各附图中,对同一或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实施方式)
首先,对蓄电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分解后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附图中,将Z轴方向示作上下方向,以下,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也考虑Z轴方向不为上下方向的情况,因此,Z轴方向不局限于成为上下方向。在以下的附图中也同样。
蓄电装置1是能够从外部进行充电并向外部进行放电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是在机动车用电源、电子设备用电源、电力贮存用电源等中使用的电池模块。
如这些附图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具有两个单位模块11及12的模块组10、下侧连结构件20以及上侧连结构件30。需要说明的是,蓄电装置1也可以采用仅具备一个单位模块的结构或具备三个以上的单位模块的结构。
模块组10具备在Y轴方向上并排的两个单位模块11及12。另外,在单位模块11设置有正极外部端子11a和负极外部端子11b。蓄电装置1经由该正极外部端子11a和负极外部端子11b,从外部进行充电并向外部进行放电。
单位模块11及12是将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收容于模块壳体14而成的矩形形状的模块,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另外,通过将单位模块11及12内的蓄电元件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电连接,从而单位模块11及12内的所有的蓄电元件被串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之后对模块组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单位模块11及12分别形成有将从蓄电元件的气体排出阀放出的气体排出的排出部13。排出部13是在单位模块11及12的X轴方向(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的端部设置的矩形形状的开口。在该图中,排出部13设置在与蓄电装置1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具体而言是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的端部。即,排出部13配置在未配置正极外部端子11a及负极外部端子11b的一侧,成为排出部13不对外部端子侧造成影响的结构。
下侧连结构件20及上侧连结构件30是将两个单位模块11及12连结的构件,下侧连结构件20是下侧的连结构件,上侧连结构件30是上侧的连结构件。即,通过利用下侧连结构件20和上侧连结构件30以夹入单位模块11及12的方式对单位模块11及12进行固定,从而连结单位模块11及12。
具体而言,下侧连结构件20及上侧连结构件30例如由金属等平板状的构件构成。由此,能够牢固且稳定地固定单位模块11及12。另外,在下侧连结构件20载置两个单位模块11及12分别具有的模块壳体14。
接着,对模块组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块组10的内部的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具体而言,该图是将盖体800从模块组10分离后示出内部结构的图。另外,图4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块组10分解后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如这些附图所示,模块组10所具备的单位模块11及12分别具备由壳体主体100和盖体800构成的模块壳体14(参照图2)、以及收容于模块壳体14的多个蓄电元件200(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蓄电元件200)和布线配置构件300。另外,以跨越模块壳体14的内侧或单位模块11及12之间的方式配置有汇流条400。
另外,在单位模块11的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上配置有第一基板510及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另外,在单位模块12的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配置有第二基板520、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需要说明的是,在布线配置构件300上,配置有将第一基板510、第二基板520、连接器保持构件600以及蓄电元件200的电极端子之间相连的布线,但省略图示。
由壳体主体100和盖体800构成的模块壳体14是构成单位模块11、12的外装体的矩形形状(箱状)的容器。模块壳体14中,将多个蓄电元件200和基板(第一基板510、第二基板520)等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以保护多个蓄电元件200和基板等不受到冲击等。另外,模块壳体14由例如聚碳酸酯等的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从而避免蓄电元件200和基板等与外部的金属构件等接触。
在此,壳体主体100是构成模块壳体14的主体的有底矩形筒状的构件。盖体800是构成模块壳体14的盖的构件,是将壳体主体100的上部的开口堵塞的扁平的矩形形状的构件。具体而言,在壳体主体100内侧依次配置有多个蓄电元件200、布线配置构件300、汇流条400等,在布线配置构件300上配置有盖体800,壳体主体100的开口部由盖体800密封。
蓄电元件200是能够充电并能够放电的充电电池(单电池),更具体而言,是锂离子充电电池等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需要说明的是,蓄电元件200不局限于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以外的充电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还可以是使用者即便不充电也能够使用所蓄积的电的原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蓄电元件200在X轴方向上并排地收容于模块壳体14内。需要说明的是,收容于模块壳体14内的蓄电元件200也可以为六个以外,例如也可以采用仅收容有一个蓄电元件20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单位模块11、12中配置不同数量的蓄电元件200。
具体而言,蓄电元件200具备容器210、正极端子220及负极端子230。另外,在容器210内侧收容有电极体(也称为蓄电要素或发电要素)、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电解液等,但省略图示。
容器210包括由金属构成的矩形筒状且具备底的框体主体、以及将该框体主体的开口堵塞的金属制的容器盖部。需要说明的是,容器210的材质未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不锈钢等能够焊接的金属。另外,正极端子220是经由正极集电体而与电极体的正极电连接的电极端子,负极端子230是经由负极集电体而与电极体的负极电连接的电极端子。
汇流条400是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上方配置的金属等导电性的构件,将多个蓄电元件200彼此电连接。具体而言,汇流条400在邻接的蓄电元件200中将一个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或负极端子230与另一个蓄电元件200的负极端子230或正极端子220连接。
具体而言,在正极外部端子11a侧配置的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与该正极外部端子11a连接,该蓄电元件200的负极端子230经由汇流条400与邻接的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连接。另外,同样地,在负极外部端子11b侧配置的蓄电元件200的负极端子230与该负极外部端子11b连接,该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经由汇流条400而与邻接的蓄电元件200的负极端子230连接。另外,其他的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或负极端子230经由汇流条400而与邻接的蓄电元件200的负极端子230或正极端子220连接。
布线配置构件300是在多个蓄电元件200的上方配置的扁平的矩形形状的构件,且用于配置与该多个蓄电元件200连接的布线。布线配置构件300例如由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另外,布线配置构件300也是限制多个蓄电元件200在壳体主体100内的位置且将多个蓄电元件200固定于壳体主体100的构件。即,布线配置构件300也具有作为嵌入壳体主体100的内侧且将多个蓄电元件200从上方朝向下方压入的按压构件(内盖)的功能。
在此,布线配置构件300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和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是设置于单位模块11的布线配置构件,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载置有第一基板510且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另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是设置于单位模块12的布线配置构件,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载置有第二基板520且安装有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
这样,布线配置构件300也作为载置基板(第一基板510、第二基板520)的载置台以及安装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的安装台而发挥功能。之后对布线配置构件3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基板510是搭载有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电路的矩形形状的基板(通信基板)。具体而言,第一基板510通过布线(通信用布线)而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所保持的连接器910连接,通过连接器910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在此,第一基板510配置于单位模块11及12中的、设置有对连接器进行保持的连接器保持构件(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单位模块即单位模块11。具体而言,第一基板510配置在单位模块11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上,且配置为被单位模块11的盖体800覆盖。更具体而言,第一基板510配置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上的、单位模块11所具备的多个蓄电元件200各自的正极端子220与负极端子230之间的空间。这样,第一基板510配置为通过被单位模块11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与盖体800夹着而受到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与盖体800的保护。
第二基板520是获取模块组10所具备的多个蓄电元件200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电压、温度等的电池状态)等且搭载有用于进行监视的电路的矩形形状的基板(监视基板)。具体而言,第二基板520通过布线(电压测定用布线、温度测定用布线)而与该多个蓄电元件200的电极端子连接,由此获取并监视蓄电元件200的电压、温度等。
在此,第二基板520配置在单位模块11及12中的、设置有未对连接器进行保持的连接器保持构件(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单位模块即单位模块12。具体而言,第二基板520配置在单位模块12的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且配置为被单位模块12的盖体800覆盖。更具体而言,第二基板520配置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的、单位模块12所具备的多个蓄电元件200各自的正极端子220与负极端子230之间的空间。这样,第二基板520配置为通过被单位模块12的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与盖体800夹着而受到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与盖体800的保护。
另外,第二基板520也通过布线而与第一基板510连接,将获取到的蓄电元件200的电压、温度等信息向第一基板510发送。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第一基板510与第二基板520的布线是高电压布线,但在第一基板510上安装有用于使该布线与和第一基板510连接的通信用布线绝缘的光电耦合器等部件。
如以上那样,第一基板510和第二基板520分别配置于布线配置构件300所具有的不同构件即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和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即,第一基板510与第二基板520分离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510形成得比第二基板520小,但第一基板510及第二基板520的大小未特别限定。另外,第一基板510及第二基板520的形状也未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矩形形状以外的形状。
连接器保持构件600是对连接器进行保持的构件(连接器安装件),且安装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端部。在此,连接器保持构件600具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和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是对连接器910进行保持的连接器保持构件,安装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是未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保持构件,安装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连接器保持构件600例如由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在此,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的外表面(主面)与蓄电装置1的外装体即模块壳体14的外表面(侧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共面)。即,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Y轴方向负侧的外表面(图8的连接器安装部620的外表面)与单位模块11的模块壳体14(壳体主体100及盖体800)的Y轴方向负侧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另外,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Y轴方向正侧的外表面(图9的连接器安装部620的外表面)与单位模块12的模块壳体14(壳体主体100及盖体800)的Y轴方向正侧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需要说明的是,之后对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密封构件700是可拆卸地安装于布线配置构件300的端部且将形成于该端部的开口堵塞的矩形形状且平板状的构件。密封构件700例如由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由与布线配置构件300相同的材质形成,但各个构件也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形成。
接着,对布线配置构件300的结构(即,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结构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6是从上方(Z轴方向正侧)观察图5所示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如这些附图所示,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是在对置的两端部(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一体地设置有第一引导部311的矩形形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三个第一引导部311。另外,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分也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三个第一引导部3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部311的个数及配置位置也可以为上述以外的情况。
第一引导部311是由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构成的部位,构成为能够在该突出部之间配置布线。即,第一引导部311具有形成与蓄电元件200连接的布线的路径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311由一对矩形形状且平板状的突出部构成,构成为能够在该一对突出部之间配置布线,但突出部的个数及形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
在此,在图5的虚线框内示出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配置有盖体800的情况下的、第一引导部311的位置处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第一引导部311的一对突出部形成为向上方延伸至与盖体800抵接的高度为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部311的该突出部也可以形成为不与盖体800抵接的程度的高度,但该突出部与盖体800之间的间隙优选形成为1cm左右、优选5mm左右等的大致抵接的程度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使所有的第一引导部311成为上述结构,一部分的第一引导部311成为上述结构即可。即,多个第一引导部31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311的前端与盖体800接触或者接近地对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第一引导部311的一对突出部之间配置的布线从第一引导部311脱离。即,该布线不一定柔软,因此有可能越过第一引导部311,但由于第一引导部311的突出部的高度到盖体800的附近,因此,能够抑制该布线越过第一引导部311。
另外,第一引导部311的高度例如具有布线的线径的5倍以上的高度。由此,也能够抑制该布线越过第一引导部311而脱离。
另外,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对置的两端部(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一个开口部321和配置在夹着该开口部321的位置的两个开口部331。开口部321是以覆盖三个第一引导部311的方式形成的大矩形形状的开口,构成为能够配置连接器保持构件600或汇流条400。开口部331是在该三个第一引导部311的两侧(X轴方向的两侧)形成的小矩形形状的开口,构成为能够配置正极外部端子11a、负极外部端子11b、汇流条400或密封构件700。
另外,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用于载置并固定基板的多个突起34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六个突起341,但由于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载置大小较小的第一基板510,因此,使用四个突起341。即,向第一基板510的四个角的贯通孔插入四个突起341而将第一基板510固定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中央部分。
另外,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设置有将与蓄电元件20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布线从该电极端子引导的分隔壁351及352。分隔壁351及352是与蓄电元件200的各电极端子对应地形成在配置该电极端子的位置与配置基板的位置之间配置的开口的壁。在此,分隔壁352与位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对置的角部的电极端子对应地配置,分隔壁351与该角部的电极端子以外的电极端子对应地配置。
分隔壁351是形成在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端部朝向中央部的方向(Y轴方向)上贯穿的开口的壁。另外,分隔壁352是在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角部朝向中央部的方向(例如从Y轴方向倾斜了30°的方向)上贯穿的开口的壁。根据这样的结构,多个分隔壁351及352配置于在绕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中心旋转时呈旋转对称(相对于中心而言点对称)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部311(或第二引导部312)也同样地配置在该旋转对称的位置。即,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具有在绕中心旋转时呈旋转对称(相对于中心而言点对称)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设置有上述的排出部13。排出部13设置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未配置第一引导部311的一侧的端部。通过该排出部13,能够将从蓄电元件200的气体排出阀放出的气体向蓄电装置1的外部排出。
另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也具有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同样的结构。即,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具备具有与第一引导部311同样的结构的第二引导部312。另外,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形成有具有与开口部321、331同样的结构的开口部322、332。另外,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形成有具有与突起341同样的结构的突起34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载置第二基板520,因此,向第二基板520的六个贯通孔插入六个突起342而将第二基板520固定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中央部分。另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具备具有与分隔壁351及352同样的结构的分隔壁353及354。
另外,第一引导部311也具有在将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安装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时将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上进行定位的功能。同样地,第二引导部312也具有在将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安装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时将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进行定位的功能。即,这多个引导部中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对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该多个引导部中的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布线的路径。以下对这些结构详细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被定位于布线配置构件300的引导部而可装卸地安装于布线配置构件300。具体而言,布线配置构件300包括作为该引导部而具有第一引导部311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和作为该引导部而具有第二引导部312的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而且,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向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开口部321插入而被定位于第一引导部311,从而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另外,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向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开口部322插入而被定位于第二引导部312,从而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
在此,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被定位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第一引导部311。另外,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被定位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第二引导部312。即,布线配置构件300可以说是在对置的两端部(Y轴方向的两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引导部(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的矩形形状的构件。而且,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被定位于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一端部(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置的引导部(第一引导部311)。另外,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被定位于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另一端部(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置的引导部(第二引导部312)。
另外,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第一引导部311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第二引导部312配置在相邻的位置。而且,由该相邻的第一引导部311与第二引导部312形成直线状的布线的路径。这样,由夹着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边界而对置的第一引导部311和第二引导部312来形成布线的路径。
另外,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正侧的开口部321及331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负侧的开口部322及332配置在相邻的位置。而且,以跨越该相邻的开口部321及331与开口部322及332的方式配置汇流条400。
另外,密封构件700以分别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并配置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正侧的两个开口部332。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外部端子11a与负极外部端子11b分别插入并配置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负侧的两个开口部331。即,密封构件700是用于密封未插入有正极外部端子11a、负极外部端子11b及汇流条400的开口部331或332的构件。
接着,对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结构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具有底壁部610、连接器安装部620以及侧壁部630。
底壁部610是在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底部配置的平板状的部位,形成有供布线配置构件300的引导部插入的矩形形状的贯通孔即引导部插入口611。即,通过向底壁部610的引导部插入口611插入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第一引导部311,从而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三个第一引导部311所具有的六个突出部对应地,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六个引导部插入口6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引导部插入口611插入布线配置构件300的多个引导部,但也可以构成为仅插入一个引导部。
另外,连接器安装部620是在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前表面配置的矩形形状且平板状的部位,形成有能够安装连接器910的矩形形状的贯通孔即连接器安装口621。即,通过向连接器安装部620的连接器安装口621安装连接器910,从而连接器910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两个连接器910对应地,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两个连接器安装口621。
另外,侧壁部630是对与连接器910连接的布线进行引导的曲面形状的壁部。即,在从连接器910延伸的布线与第一基板510连接时,沿着曲面形状的侧壁部630进行布线。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连接器910连接蓄电装置1的外部的布线,从而将蓄电装置1的内部与外部连接。例如,连接器910具有:将来自蓄电装置1的外部的布线的电信号向内部的布线传递的输入用的连接器;以及将来自蓄电装置1的内部的布线的电信号向外部的布线传递的输出用的连接器。在该情况下,两个连接器910也可以为相同的形状,还可以为不同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仅安装有一个连接器91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未安装连接器910的连接器安装口621安装后述的罩构件920。
另外,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具有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同样的结构。即,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同样地具有底壁部610、连接器安装部620以及侧壁部630。
另外,在底壁部610形成有引导部插入口611,通过向引导部插入口611插入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第二引导部312,从而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另外,在连接器安装部620形成有连接器安装口6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连接器安装口621未安装连接器910,因此,在两个连接器安装口621分别安装两个罩构件920。这样,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是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为相同形状且用于安装连接器的开口被罩构件920堵塞的构件。
接着,对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配置的布线的路径详细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上配置的布线的路径的俯视图。具体而言,该图是从上方(Z轴方向正侧)观察图3所示的将盖体800与模块组10分离的状态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两个连接器910连接有布线911、912,该布线911、912通过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而与第一基板510连接。此时,布线911、912通过第一引导部311的突出部之间及分隔壁351的壁之间。即,在该情况下,第一引导部311及分隔壁351作为布线路径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在此,例如,布线911是输入用的通信用布线,布线912是输出用的通信用布线。
另外,在配置于单位模块11内的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经由连接构件410而连接有布线411。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中示出在一个正极端子220连接布线411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所有(六个)正极端子220连接有连接构件410,且经由各个连接构件410而连接有布线411。需要说明的是,不局限于在所有的正极端子220连接有布线411,在至少一个正极端子220连接有布线411即可。在此,例如,布线411为电压测定用布线。
另外,在负极外部端子11b侧的负极端子230,经由连接构件420而连接有布线421。即,为了测定蓄电装置1的电压,不仅在正极外部端子11a侧的正极端子220连接电压测定用的布线,还在负极外部端子11b侧的负极端子230连接电压测定用的布线。即,布线421是电压测定用布线。
而且,单位模块11内的所有的布线411与布线421被捆束而构成布线组430。该布线组430通过由X轴方向负侧的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形成的布线路径而朝向第二基板520。另外,此时,布线组430通过分隔壁351的壁之间及分隔壁353的壁之间。即,分隔壁351及353也作为布线路径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
另外,在配置于单位模块12内的蓄电元件200的正极端子220也连接有布线(例如该图的布线441),与布线组430合流且被捆束而构成布线组440。而且,布线组440与第二基板520连接。
另外,在第二基板520连接有布线450,布线450通过由X轴方向正侧的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形成的布线路径而与第一基板510连接。另外,此时,布线组450通过分隔壁351的壁之间及分隔壁353的壁之间。即,在该情况下,分隔壁351及353也作为布线路径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
这样,在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的内侧的布线路径配置布线430、450,但在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的外侧配置汇流条40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汇流条400(主电路的高电压部分)与通信用、计测用的布线(低电压部分)分离。
在此,分隔壁351及353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大致L字形状,L字的角的部分成为R形状的曲面。由此,在分隔壁351及353成为布线路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布线与L字的角抵接而损伤布线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分隔壁351及353不局限于形成布线路径的构件。例如,分隔壁351及353也具有以下的功能。
即,连接构件410的前端部被插入由分隔壁351的一对壁形成的开口,连接构件420的前端部被插入由分隔壁352的一对壁形成的开口。在该情况下,分隔壁351及352具有在将连接构件410、420安装于蓄电元件200的电极端子时抑制连接构件410、420旋转的功能。在此,连接构件410及420的前端部具有L字形状。因此,虽然分隔壁351所形成的开口在Y轴方向上贯穿,但分隔壁352所形成的开口在从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贯穿。这是因为,在分隔壁352所形成的开口在Y轴方向上贯穿的情况下,难以将在前端部连接有布线421的连接构件420插入该开口中。
另外,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第一引导部311被插入引导部插入口611而被定位,但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前端部(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也通过配置在两个分隔壁351之间而被定位。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也是同样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位模块11、12成为向模块壳体14收纳蓄电元件200的收纳单位。即,在单位模块11、12中,使蓄电元件200的长侧面彼此对置地(在与连结正负的电极端子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而被收纳。另外,单位模块11、12在沿着蓄电元件200的长侧面的方向(沿着连结正负的电极端子的直线的方向)上并排地连结。在此,单位模块彼此的电连接如下所述。如图4及图10所示,首先,将单位模块11的端部的蓄电元件200与单位模块12的端部的蓄电元件200串联连接。接着,将单位模块12内的相邻的蓄电元件200彼此串联连接。接着,将单位模块12的该蓄电元件200与单位模块11的蓄电元件200串联连接。接着,将单位模块11内的相邻的蓄电元件200彼此串联连接。通过反复该过程,单位模块11及单位模块12的所有的蓄电元件200被串联连接。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具有形成布线的路径的引导部(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及分隔壁351~354的布线配置构件300;以及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被定位于引导部,且可装卸地安装于布线配置构件300。换言之,多个引导部中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对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进行定位,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布线路径。即,引导部兼具形成布线的路径的功能和对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进行定位的功能。因此,通过形成引导部,无需形成用于形成布线的路径的部位和用于定位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的部位这两种部位,因此,能够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
另外,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第一引导部311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第二引导部312配置在相邻的位置。即,由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第一引导部311和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第二引导部312形成布线的路径。这样,通过将两个布线配置构件的引导部配置在相邻的位置而形成布线路径,无需使用其他构件就能够使布线容易地通过两个布线配置构件之间。
另外,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利用多个突出部对连接器保持构件600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形成布线路径。
另外,蓄电装置1具有:安装有连接器910的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以及与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为相同形状的、堵塞了连接器安装口621的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即,通过在未配置连接器的一侧也使用相同形状的连接器保持构件,能够简化蓄电装置1的结构。
另外,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被定位于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第一引导部31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被定位于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第二引导部312)。即,通过兼具在一方的引导部定位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的功能和在另一方的引导部定位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功能,能够简化蓄电装置1的结构。
另外,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的前端与盖体800接触或接近地对置配置,因此,能够抑制配置于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的布线越过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而脱离。
另外,通过将蓄电元件200的按压构件有效用作布线配置构件300,能够简化蓄电装置1的结构。
另外,在连接器保持构件600形成有供引导部插入的贯通孔即引导部插入口611,因此,能够容易地向连接器保持构件600安装引导部。
另外,连接器保持构件600与作为外装体的模块壳体14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容易安装用于覆盖连接器保持构件600与该外装体的外表面的罩。
另外,多个第一引导部311及分隔壁351、352(或第二引导部312及分隔壁353、354)配置在旋转对称的位置,因此,在安装设置有该引导部及分隔壁的构件(布线配置构件300)时,能够抑制弄错安装方向。
另外,与蓄电元件200连接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一基板510以及与连接器910连接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二基板520分离地配置。在此,与蓄电元件200连接的布线为电压测定用布线等高电压的布线,与连接器910连接的布线为通信用布线(控制用布线)等低电压的布线。因此,通过将低电压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二基板520与高电压的布线所连接的第一基板510分离地配置,能够容易使低电压的布线与高电压的布线绝缘,能够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
另外,通过将第二基板520配置于与第一基板510不同的构件,能够更加容易使低电压的布线与高电压的布线绝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在所有方面的例示,不应认为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示出而非上述的说明,包含与技术方案同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布线配置构件300由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这两个构件构成,但布线配置构件300也可以由一个构件构成,还可以由三个以上的构件构成。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以下说明具体结构。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布线配置构件300上安装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布线配置构件300上安装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的结构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11所示,布线配置构件300具备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这一个构件,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两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即,在该情况下,蓄电装置1仅具备一个单位模块。具体而言,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一端部的第一引导部311定位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且被安装为可装卸,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另一端部的第一引导部311定位有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且被安装为可装卸。
另外,如图12所示,布线配置构件300具备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及第三布线配置构件303这三个构件,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在第三布线配置构件303的端部安装有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及密封构件700。即,在该情况下,蓄电装置1具备三个单位模块。
具体而言,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第一引导部311定位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且被安装为可装卸。另外,在第三布线配置构件303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第三引导部313定位有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且被安装为可装卸。另外,在第三布线配置构件303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开口部323、333安装有密封构件700。
另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第二引导部312与第三布线配置构件303的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第三引导部313配置在相邻的位置。而且,由该相邻的第二引导部312和第三引导部313形成直线状的布线的路径。这样,第三引导部313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同样的功能。
另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正侧的开口部322及332与第三布线配置构件303的Y轴方向负侧的开口部323及333配置在相邻的位置。而且,以跨越该相邻的开口部322及332和开口部323及333的方式配置汇流条400。
如以上那样,布线配置构件300也可以由一个构件构成,也可以由三个构件构成,此外还可以由四个以上的构件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由多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下,该多个构件不局限于配置成图12所示的直线状。例如,通过变更引导部的配置位置或取代汇流条而利用布线进行连接等,能够将布线配置构件300的多个构件构成为L字形状、U字形状、O字形状等各种形状。即,布线配置构件300所具备的各构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四个方向上与其他构件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一体地设置有第一引导部311,在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一体地设置有第二引导部312。但是,引导部也可以分体地设置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或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另外,引导部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任一方。在该情况下,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中的、与该引导部对应的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该引导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为不同构件。但是,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也可以为成为一体的一个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311与第二引导部312配置在相邻的位置。但是,第一引导部311与第二引导部312也可以配置在从相邻的位置稍微错开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与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为相同形状。但是,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与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也可以为不同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连接器安装口621被罩构件920堵塞。但是,也可以在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连接器安装口621不配置罩构件920,而采用连接器安装口621开口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也兼作压入蓄电元件200的按压构件。但是,也可以与布线配置构件300分体地设置按压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形成有供引导部(第一引导部311及第二引导部312)插入的贯通孔即引导部插入口611。但是,作为引导部插入口611,也可以在连接器保持构件600形成切口或凹部。另外,引导部也可以通过与引导部插入口611卡合或嵌合而进行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的定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连接器安装口621。但是,作为连接器安装口621,也可以在连接器保持构件600不形成贯通孔而形成切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的外表面与模块壳体14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但是,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的外表面与模块壳体14的外表面也可以配置在不同平面上。
另外,例如在图7、图11及图12中,在布线配置构件300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但也可以构成为不安装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在旋转对称的位置具有不同形状的分隔壁351及分隔壁352(或分隔壁353及分隔壁354。以下同样)。但是,分隔壁351及分隔壁352也可以不配置在旋转对称的位置。或者分隔壁351及分隔壁352也可以具有相同形状。在该情况下,布线配置构件300也可以具有前后左右对称的形状。或者布线配置构件300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分隔壁351及分隔壁35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具备第一基板510和第二基板520,但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任一基板。另外,蓄电装置1也可以具备第一基板510与第二基板520成为一体的一个基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510及第二基板520分别配置于作为不同构件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但是,第一基板510及第二基板520也可以均配置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中的任一方的布线配置构件。另外,第一基板510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双方或仅配置于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第二基板520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双方或仅配置于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保持构件600(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601及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602)配置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第一布线配置构件301及第二布线配置构件302)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但是,连接器保持构件600也可以配置在布线配置构件300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还可以不配置在端部而配置在中央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可简化配置布线时的结构的蓄电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蓄电装置;
10 模块组;
11、12 单位模块;
11a 正极外部端子;
11b 负极外部端子;
13 排出部;
14 模块壳体;
20 下侧连结构件;
30 上侧连结构件;
100 壳体主体;
200 蓄电元件;
210 容器;
220 正极端子;
230 负极端子;
300 布线配置构件;
301 第一布线配置构件;
302 第二布线配置构件;
303 第三布线配置构件;
311 第一引导部;
312 第二引导部;
313 第三引导部;
321、322、323、331、332、333 开口部;
341、342 突起;
351、352、353、354 分隔壁;
400 汇流条;
410、420 连接构件;
411、421、441、450、911、912 布线;
430、440 布线组;
510 第一基板;
520 第二基板;
600 连接器保持构件;
601 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
602 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
610 底壁部;
611 引导部插入口;
620 连接器安装部;
621 连接器安装口;
630 侧壁部;
700 密封构件;
800 盖体;
910 连接器;
920 罩构件。

Claims (12)

1.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多个蓄电元件,
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将所述蓄电元件彼此连接的汇流条;
布线;
具有多个引导部的布线配置构件;以及
连接器保持构件,
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一部分的引导部对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进行定位,
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另一部分的引导部形成所述布线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引导部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
所述布线配置构件具有:
具有所述第一引导部的第一布线配置构件;以及
具有所述第二引导部的第二布线配置构件,
利用夹着所述第一布线配置构件与所述第二布线配置构件的边界而对置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来形成所述布线的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引导部的各个引导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具有:
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其安装有连接器;以及
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为相同形状,且能够安装连接器的开口被罩构件堵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的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保持构件被定位于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上配置的盖体,
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的前端与所述盖体接触或接近地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布线配置构件是配置在所述蓄电元件上且将所述蓄电元件朝向下方压入的按压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插入的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保持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引导部配置在旋转对称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
第一基板,其连接有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布线;以及
第二基板,其连接有与所述蓄电元件连接的布线,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分离地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布线配置构件所具有的不同构件上。
CN201780007950.9A 2016-01-29 2017-01-27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8701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6713 2016-01-29
JP2016-016713 2016-01-29
PCT/JP2017/002991 WO2017131182A1 (ja) 2016-01-29 2017-01-27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1786A true CN108701786A (zh) 2018-10-23
CN108701786B CN108701786B (zh) 2021-12-24

Family

ID=5939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7950.9A Active CN108701786B (zh) 2016-01-29 2017-01-27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5717B2 (zh)
JP (2) JP6927051B2 (zh)
CN (1) CN108701786B (zh)
DE (1) DE112017000545T5 (zh)
WO (1) WO20171311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0995B1 (ko) * 2017-11-16 2021-07-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커넥터가 설치된 하우징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DE102018201355A1 (de) * 2018-01-30 2019-08-01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modul, Batteriepack dieses enthaltend, sowie deren Verwendung
CN109546019A (zh) * 2018-12-20 2019-03-2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JP7447428B2 (ja) * 2019-10-23 2024-03-1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DE102020208836A1 (de) * 2020-07-15 2022-01-20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Batterieanordnung
KR20220153897A (ko) * 2021-05-12 2022-11-21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15347294A (zh) 2021-05-14 2022-11-1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WO2023008160A1 (ja) 2021-07-26 2023-02-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推定装置、推定方法、推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DE102022129898A1 (de) 2022-11-11 2024-05-16 Man Truck & Bus Se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aufweisend ein Zellkontaktiersystem mit Gleichteile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9749A (zh) * 2010-09-16 2013-01-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连接器
JP2014072084A (ja) * 2012-09-28 2014-04-21 Lithium Energy Japan:Kk 蓄電装置
CN203631621U (zh) * 2013-12-05 2014-06-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JP2015002078A (ja) * 2013-06-14 2015-01-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5195131A (ja) * 2014-03-31 2015-11-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CN205004368U (zh) * 2015-09-29 2016-01-27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走线板及具有该走线板的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5162B2 (ja) * 1998-10-09 2004-01-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用接続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80132B2 (ja) * 2000-03-15 2008-04-23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
KR101293952B1 (ko) * 2010-11-23 2013-08-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구조의 버스 바 어셈블리
JP5618411B2 (ja) * 2010-12-13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チウムエナジージャパン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174507A (ja) 2011-02-22 2012-09-10 Gs Yuasa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11076889A1 (de) * 2011-06-01 2012-12-06 Elringklinger Ag Deckel für eine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JP6079097B2 (ja) 2011-09-29 2017-02-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5245001B2 (ja) 2011-09-29 2013-07-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光電気化学電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金属錯体色素
JP2013106400A (ja) 2011-11-11 2013-05-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825991B2 (ja) 2011-11-21 2015-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蓄電池用の電線配索構造
FR2990063B1 (fr) * 2012-04-30 2016-12-09 Batscap Sa Dispositif pour le maintien d'ensemble de stockage d'energie electrique
JP2014154245A (ja) * 2013-02-05 2014-08-25 Yazaki Corp 接続コネクタ及びセルモジュールのセル電極間接続構造
JP6016737B2 (ja) * 2013-08-29 2016-10-2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電池内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379590B2 (ja) 2014-03-31 2018-08-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2018133846A (ja) * 2017-02-13 2018-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監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9749A (zh) * 2010-09-16 2013-01-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连接器
JP2014072084A (ja) * 2012-09-28 2014-04-21 Lithium Energy Japan:Kk 蓄電装置
JP2015002078A (ja) * 2013-06-14 2015-01-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03631621U (zh) * 2013-12-05 2014-06-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JP2015195131A (ja) * 2014-03-31 2015-11-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CN205004368U (zh) * 2015-09-29 2016-01-27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走线板及具有该走线板的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0545T5 (de) 2018-10-18
US20210175586A1 (en) 2021-06-10
JP7196950B2 (ja) 2022-12-27
CN108701786B (zh) 2021-12-24
JP2021122017A (ja) 2021-08-26
US11545717B2 (en) 2023-01-03
WO2017131182A1 (ja) 2017-08-03
JPWO2017131182A1 (ja) 2018-11-22
JP6927051B2 (ja) 202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1786A (zh) 蓄电装置
US10153565B2 (en) Battery distribution unit
JP6750008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該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該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含む自動車
AU2018204846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07210404B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2842695B (zh) 电池包
CN101769952B (zh) 二次电池模块的电压检测装置
KR101182150B1 (ko) 향상된 생산성과 안전성 구조의 전지팩
CN104272495A (zh) 用于支撑动力储存组件的设备
CN105406141B (zh) 蓄电装置
KR102115481B1 (ko) Bms 통합형 컴팩트 이차전지 모듈
KR20170050508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2714288A (zh) 电池模块
CN103325983A (zh) 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4103801A (zh) 蓄电池模块
KR20140046847A (ko) 배터리 팩
KR20100136107A (ko) 배터리 팩
US20140356669A1 (en) Battery module
US8679671B2 (en) Integrated sense lead module frame
KR101541364B1 (ko) 조립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US10069120B2 (en) Battery module
CN106328876B (zh) 棱柱形的蓄电池单池和蓄电池组
JP2017059503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176561A (zh) 具有改进的二次电池状态估计功能的端子壳体及其电池组
CN110459711A (zh) 蓄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