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7258A - 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7258A
CN108697258A CN201680081976.3A CN201680081976A CN108697258A CN 108697258 A CN108697258 A CN 108697258A CN 201680081976 A CN201680081976 A CN 201680081976A CN 108697258 A CN108697258 A CN 108697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ver
mentioned
lid
fixing pie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19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7258B (zh
Inventor
蜷川智也
根岸和善
藤田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97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7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7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7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电饭锅(100A)具备:收容内胆(30)的主体(10);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主体的盖体(20);安装于盖体下表面并具有米汤积存空间(61a)的内盖(40A)。内盖具备安装于盖体下表面的第一内盖(50A)和安装于第一内盖下表面的第二内盖(60A),第一内盖具备卡固第二内盖的第一卡固片(54),第一卡固片在第二内盖未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位于与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而在第二内盖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位于不与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饭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忘记安装液状物接收盘的电饭锅。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饭锅中,具备自如取出地配置内胆的主体,在该主体上开闭自如地设置有覆盖内胆的盖体。在盖体上,装拆自如地设有将内胆的上端开口闭塞的第一内盖。另外,在第一内盖的成为内胆侧的下表面,进一步装拆自如地设有分离液状物即米汤并使其返回的接收盘(第二内盖)。另外,第二内盖兼具防止设于第一内盖的排气通路的入口也就是排气孔的堵塞的过滤器作用。
但是,上述的电饭锅有时会因用户的误用而以忘记在第一内盖上安装第二内盖的状态执行烧饭处理。在该情况下,无法对所产生的米汤进行分离,存在产生扑锅这样的问题。
因而,以往提出了防止忘记安装下侧盖罩的电饭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具备干涉部件,该干涉部件在从第一内盖拆掉第二内盖的状态下移动到与内胆或主体发生干涉的干涉位置也就是进行接触的位置,在安装了第二内盖的状态下移动到不与内胆或主体发生干涉的非干涉位置也就是不进行接触的位置。并且,当拆掉第二内盖时,由于干涉部件从非干涉位置移动到干涉位置,所以,若要在该状态下关闭盖体,则干涉部件会与内胆或主体发生干涉。其结果,能够使用户认识到第二内盖未被安装的状态,能够防止在第二内盖未被安装的状态下进行烹调这样的误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7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需要有别于将第二内盖安装到第一内盖上的机构地另外设置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的机构,所以存在花费成本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成本且防止忘记安装下侧盖罩的电饭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饭锅具备:主体,该主体收容内胆;盖体,该盖体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上述主体;以及内盖,该内盖安装于上述盖体的下表面并具有米汤积存空间,上述内盖具备安装于上述盖体的下表面的第一内盖和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下表面的第二内盖,上述第一内盖具备卡固上述第二内盖的第一卡固片,在上述第二内盖未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固片处于与上述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在上述第二内盖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固片处于不与上述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饭锅,能够利用第一内盖所具备的第一卡固片将第二内盖卡固,将第二内盖安装于第一内盖。另外,若要在第二内盖未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将第一内盖安装于盖体,则第一内盖的第一卡固片与盖体发生干涉,无法将第一内盖安装于盖体。因此,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也就是,能够利用第一卡固片将第二内盖安装于第一内盖,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因而无需分开设置将第二内盖安装于第一内盖的机构以及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的机构,能够抑制成本,并且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内盖拆除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蒸汽路径周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从下表面侧观看内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盖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内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内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内盖相对第一内盖的装拆方法的内盖的侧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第一内盖上安装有第二内盖的状态的盖体周边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第一内盖上未安装第二内盖的状态的盖体周边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第一内盖上安装有第二内盖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第一内盖上未安装第二内盖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内盖的第一卡固片的干涉部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盖体上未安装内盖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从下表面侧观看内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从上表面侧观看内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二内盖相对第一内盖的装拆方法的内盖的侧面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第一内盖上安装有第二内盖的状态的盖体周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的第一内盖上未安装第二内盖的状态的盖体周边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一内盖的第一卡固片的干涉部的位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大小关系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内盖40A拆除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纵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蒸汽路径周边的纵剖面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具备:箱体形状的主体10,其取出自如收容在内部保持米等烹调物即被加热物的有底筒状的内胆30,并具有对内胆30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机构即加热线圈11;盖体20,其开闭自如地设置在主体10的铰链部12;内盖40A,其装拆自如地安装在盖体20的成为内胆30侧的面也就是下表面,并在由盖体20关闭主体10的上表面时闭塞内胆30的上部开口。
如图3所示那样,内胆30在外周面的上侧沿着外周设有朝外侧突出的凸缘31。加热线圈11分别形成为圆环状,配置在收容内胆30的开口的底部。在该底部的中央,设置有对由加热线圈11感应加热的内胆30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3。
在主体10的前侧面,设有在打开盖体20时被按下的开闭按钮14。若按下该开闭按钮14,则盖体20与主体10的卡固被解除,能够打开盖体20。另外,在主体10的内部的背面侧设有电源基板15,该电源基板15安装有用于将商用电源转换为高频电力并供给到加热线圈11的电路。该电源基板15由构成变换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等部件构成。
在盖体20的上表面的前面侧,设有具备烧饭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面板21。在盖体20的内部,设有安装了操作面板21的各种输入开关、液晶面板的操作基板22。操作基板22根据来自操作面板21的输入对电源基板15输出控制信号,并且在液晶面板上显示电饭锅100A的工作状态等。另外,构成操作基板22的电路既可以由实现其功能的电路器件那样的硬件构成,也可以由CPU、微机等运算装置及规定其工作的软件构成。另外,在盖体20的下表面,设有检测内胆30内的温度的盖传感器23、以及用于从上方对收容在主体10内的内胆30内部进行加热的盖加热器24。
内盖40A由安装在盖体20的下表面的第一内盖50A和安装在第一内盖50A的成为内胆30侧的面也就是下表面的第二内盖60A构成。并且,第一内盖50A相比第二内盖60A位于盖体20侧,第二内盖60A相比第一内盖50A位于内胆30侧。另外,在第二内盖60A,形成有中央部向下方突出的积存部61,如图4所示那样,在第一内盖50A与第二内盖60A之间,形成有作为积存米汤的空间即米汤积存空间61a。该米汤积存空间61a也发挥使得在内胆30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的路径作用。
在第一内盖50A的外周部,设有将内盖40A与内胆30之间形成为密闭状态也就是将内胆30内部形成为密闭状态的第一垫圈51。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二内盖60A的中央,设有对应于内胆30内的蒸汽压力而上下移动来开闭连结口(未图示)的开闭阀62,在该开闭阀62的周围,形成有作为米汤积存空间61a的入口的多个第二连通孔63。进而,在第二连通孔63的周围也就是外周部,形成有将第一内盖50A与第二内盖60A之间形成为密闭状态也就是将米汤积存空间61a形成为密闭状态的第二垫圈64。另外,如图4所示那样,在第一内盖50A,形成有作为米汤积存空间61a的出口的多个第一连通孔52。也就是,第一连通孔52与第二连通孔63连通。
如图3所示那样,在盖体20的内侧侧面的前面侧,设有对内盖40A的第一内盖50A进行卡固的第二卡固片25。在该第二卡固片25设有凹形的凹部25a。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盖体20的内侧侧面的背面侧,空开间隔地设有两个支撑部26。在这些支撑部26与盖体2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参照后述的图8)的厚度程度的间隙。另外,支撑部26的数量不限定为2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另外,如图4所示那样,在盖体20的内部,设有形成供在内胆30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的路径即盖体蒸汽路径27a的周缘部27。另外,在盖体20的上表面,形成有作为盖体蒸汽路径27a的出口的蒸汽口28。另外,在周缘部27的外侧,设有将盖体20与第一内盖50A之间形成为密闭状态也就是将盖体蒸汽路径27a形成为密闭状态的第三垫圈29。
另外,在内盖40A安装于盖体2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俯视观看盖体20以及内盖40A时,第一连通孔52与盖体蒸汽路径27a形成在重叠的位置。也就是,第一连通孔52成为盖体蒸汽路径27a的入口。因此,米汤积存空间61a与盖体蒸汽路径27a连通,第二连通孔63、第一连通孔52以及蒸汽口28全部连通。
这里,电饭锅100A在内胆30内收容米和水并利用加热线圈11对内胆30进行加热来烧饭,在烧饭过程中,在内胆30内主要产生蒸汽,蒸汽按照第二连通孔63、米汤积存空间61a、第一连通孔52、盖体蒸汽路径27a的顺序通过,从蒸汽口28被排出到电饭锅100A的外部。
并且,在烧饭过程中,米汤会随着蒸汽一起在内胆30内上升,随着蒸汽一起上升的米汤从第二连通孔63进入到内盖40A内的米汤积存空间61a,在米汤积存空间61a积存米汤。此时,米汤与蒸汽分离,蒸汽经过第一连通孔52从蒸汽口28被排出到电饭锅100A的外部。
另一方面,第二内盖60A成为接收盘,被分离的米汤积存在积存部61。并且,在烧饭结束后,当内胆30内的压力下降时,开闭阀62由于自重以及米汤的重量而下降,连结口打开,积存在米汤积存空间61a内的米汤自此处返回到内胆30内,因而,能够烧制出美味的米饭。另外,能够有效地使米汤返回到内胆30内。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从下表面侧观看内盖40A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盖40A的侧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盖40A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内盖50A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内盖60A的外观立体图。
接着,使用图5~图9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盖40A进行详细地说明。
内盖40A如上述那样由第一内盖50A和第二内盖60A构成,第二内盖60A相对于第一内盖50A的下表面装拆自如地安装。
如图8所示那样,第一内盖50A在其下表面的外周部设有第一垫圈51,在相比该第一垫圈51靠内侧的位置设有第一卡固部53以及第二卡固部56。另外,第一卡固部53和第二卡固部56设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如图7所示那样,第一卡固部53具备:在第二内盖60A装拆时滑动(移动)的第一卡固片54;以及经由朝第一内盖50A的中心方向施力的弹簧滑动自如地保持第一卡固片54的卡固片保持件55。另外,在第二卡固部56设有凹形的凹部56a。这里,第一卡固片54由作为耐蒸汽性高的材料的间规聚苯乙烯树脂(SPS)构成,抑制因蒸汽造成的老化。
另外,在第一内盖50A的相比设于下表面的第一卡固部53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圆角长方形的孔即第一连通孔52。另外,第一连通孔52的数量不限定于两个。另外,在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部53侧的外周端,设有朝外侧突出的第一凸部57,在第一内盖50A的外周端的与第一凸部57相向的位置,设有朝外侧突出的第二凸部58。
第一卡固片54如图6所示那样具备:位于第一内盖50A的下表面侧,在用户执行移动时进行把持的杆部54a;位于第一内盖50A的成为盖体20侧的面也就是上表面侧,与杆部54a连动地进行移动的干涉部54b;以及位于第一内盖50A的下表面侧的凹形的凹部54c。
第二内盖60A在其上表面的外周部设有第二垫圈64。另外,如图9所示那样,设有中央部朝下方突出而形成米汤积存空间61a的积存部61。在积存部61的中央设有开闭阀62,在积存部6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圆形的孔即第二连通孔63。另外,在第二内盖60A的外周端,设有朝外侧突出的第一凸部65以及第二凸部66。另外,第一凸部65和第二凸部66设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上。
开闭阀62例如由具有耐热性的硅橡胶等构成,对连结口进行开闭,因烧饭时产生的内胆30内的蒸汽压力而朝上方移动,将连结口形成为密闭状态,在烧饭结束时因自重而下降,将连结口形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在积存部61积存了烧饭时从蒸汽分离出来的米汤。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内盖60A相对第一内盖50A的装拆方法的内盖40A的侧面示意图。另外,图10(a)是示出第二内盖60A向第一内盖50A的安装结束前的状态的图,图10(b)是示出第二内盖60A向第一内盖50A的安装结束后的状态的图,图10(c)是示出第二内盖60A从第一内盖50A拆除结束前的状态的图。
接着,使用图10对第二内盖60A相对第一内盖50A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
当向第一内盖50A安装第二内盖60A时,首先,如图10(a)所示那样将第二内盖60A的第二凸部66插入到第一内盖50A的凹部56a。然后,以第二内盖60A的第二凸部66为中心使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侧向第一内盖50A侧转动,也就是将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朝向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按压。于是,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与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发生干涉也就是接触,被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按压的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抵抗对第一卡固片54朝第一内盖50A的中心方向施力的弹簧的弹力,向第一内盖50A的外侧移动。若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到达第一内盖50A的凹部54c,则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向第一内盖50A的内侧移动,如图10(b)所示那样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与第一内盖50A的凹部54c卡固。这样,能够将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
另一方面,当从第一内盖50A拆卸第二内盖60A时,如图10(c)所示那样把持第一内盖50A的杆部54a,抵抗对第一卡固片54朝第一内盖50A的中心方向施力的弹簧的弹力,使第一卡固片54向第一内盖50A的外侧移动。并且,若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与第一内盖50A的凹部54c卡固的状态被解除,则以第二内盖60A的第二凸部66为中心使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侧朝第一内盖50A侧的相反侧转动,也就是使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离开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然后,将第二内盖60A的第二凸部66从第一内盖50A的凹部56a拔出。这样,能够从第一内盖50A拆卸第二内盖60A。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第一内盖50A上安装有第二内盖60A的状态的盖体20周边的侧面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第一内盖50A上未安装第二内盖60A的状态的盖体20周边的侧面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第一内盖50A上安装有第二内盖60A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第一内盖50A上未安装第二内盖60A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另外,图13(b)示出的是图13(a)所示的电饭锅100A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4(b)示出的是图14(a)所示的电饭锅100A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接着,使用图11~图14对内盖40A相对盖体20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
当向盖体20安装内盖40A时,首先将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插入到盖体20的下表面与支撑部26之间。然后,以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为中心使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朝盖体20侧转动,也就是朝向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按压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第二卡固片25由弹簧朝盖体20的背面侧施力。
此时,若为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则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与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发生干涉,抵抗朝盖体20的背面侧对第二卡固片25施力的弹簧的弹力地被按压,向盖体20的前面侧移动。并且,若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到达盖体20的凹部25a,则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向盖体20的背面侧移动,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那样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与盖体20的凹部25a卡固。这样,能够将内盖40A安装于盖体20。另外,此时,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被收纳到盖体20的周缘部27内也就是盖体蒸汽路径27a内。
另一方面,若为第二内盖60A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则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那样,当以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为中心使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朝盖体20侧转动时,在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与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发生干涉之前,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并且,第一内盖50A不再向盖体20侧转动。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的干涉部54b的位置的俯视图。另外,图15(a2)示出的是图15(a1)所示的第一内盖50A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5(b2)示出的是图15(b1)所示的第一内盖50A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5(c2)示出的是图15(c1)所示的第一内盖50A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这里,就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的干涉部54b的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那样,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的位置根据是否为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而有所变化。并且,如图15(a2)所示那样,若为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则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由第二内盖60A的第一凸部65按压而向第一内盖50A的外侧移动,成为被收纳到盖体20的盖体蒸汽路径27a内的位置,也就是不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15(b2)所示那样,若为第二内盖60A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则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移动到初始位置,成为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的位置。
这样,在第二内盖60A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下,若将第一内盖50A安装到盖体20上,则由于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位于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的位置,所以,无法将第一内盖50A安装到盖体20上。因此,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A。
另外,在第二内盖60A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下,若以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为中心使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向盖体20侧转动,则在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与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发生干涉之前,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会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容易认识到第一内盖50A不向盖体20侧转动这样的情形。因此,能够防止将第一内盖50A强行安装于盖体20地朝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按压第一内盖50A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这样的情形。
另外,将第二内盖60A从第一内盖50A拆卸时所需的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的移动量,大于在内盖40A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第一卡固片54的直至干涉部54b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为止的移动量。也就是,当将第二内盖60A从第一内盖50A拆卸时,如图15(c2)所示那样,需要使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从被收纳在盖体20的盖体蒸汽路径27a内的位置进一步向第一内盖50A的外侧的位置移动。因此,在内盖40A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相比使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移动直至可拆卸第二内盖60A的位置为止,第一内盖50A的干涉部54b会更早与第二内盖60A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因而不可拆卸第二内盖60A。由此,在内盖40A安装到盖体20上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形成仅拆卸第二内盖60A的状态,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A。
另外,第一连通孔52形成在未设置第一卡固片54的位置,且形成在第一卡固片54的移动范围以外的位置。因此,第一连通孔52不会被第一卡固片54堵塞,能够抑制蒸汽难以从蒸汽口28向电饭锅100A的外部排出这样的情形。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的盖体20上未安装内盖40A的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另外,图16(b)示出的是图16(a)所示的电饭锅100A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在内盖40A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由内盖40A的端部按压而移动,成为不与内胆30的凸缘31发生干涉的位置,而在内盖40A未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那样,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移动到初始位置,成为与内胆30的凸缘31发生干涉的位置。
这样,若要在内盖40A未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关闭盖体20,则由于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位于与内胆30的凸缘31发生干涉的位置,所以无法关闭盖体20。因此,能够防止忘记安装内盖40A。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饭锅100A,能够借助第一内盖50A所具备的第一卡固片54来卡固第二内盖60A,将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另外,若要在第二内盖60A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状态下将第一内盖50A安装到盖体20,则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卡固片54与盖体20发生干涉,无法将第一内盖50A安装于盖体20。因此,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A。也就是,能够利用第一卡固片54将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A,故而无需分开地设置将第二内盖60A安装于第一内盖50A的机构和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A的机构,能够抑制成本,并且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A。
实施方式2.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但省略有关与实施方式1重复部分的(一部分的)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部分或是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100B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从下表面侧观看内盖40B的外观立体图,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从上表面侧观看内盖40B的外观立体图,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盖40B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第二内盖60B与第一内盖50B卡固的构造不同于实施方式1。
如图17~图19所示那样,在第一内盖50B的成为内胆30侧的面也就是下表面,在外周部设有第一垫圈51,在相比该第一垫圈51靠内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卡固部56。另外,在第一内盖50B的成为盖体20侧的面也就是上表面,设有第一卡固部70。另外,第一卡固部70与第二卡固部56设在彼此相向的位置。如图20所示那样,第一卡固部70具备:在第二内盖60B装拆时滑动(移动)的第一卡固片71;以及经由弹簧滑动自如地保持第一卡固片71的卡固片保持件72。另外,在第二卡固部56设有凹形的凹部56a。这里,第一卡固片71由耐蒸汽性高的材料的间规聚苯乙烯树脂(SPS)构成,抑制因蒸汽造成的老化。
另外,在第一内盖50B的下表面的相比第一卡固部70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两个作为圆角长方形的孔的第一连通孔52。另外,第一连通孔52的数量不限定于两个。另外,在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部70侧的外周端,设有朝外侧突出的第一凸部57,在第一内盖50B的外周端的与第一凸部57相向的位置,设有朝外侧突出的第二凸部58。
第一卡固片71具备:位于第一内盖50B的上表面,在用户执行移动时进行把持的杆部71a;朝第一内盖50B的外侧突出的爪部71b;以及相比设在第一卡固片71的两侧面的爪部71b进一步突出的干涉部71c。另外,卡固片保持件72位于第一内盖50B的上表面,具备凹形的凹部72a和供干涉部71c出入的孔部72b。另外,卡固片保持件72由弹簧对第一卡固片71朝第一内盖50B的外侧方向施力。
第二内盖60B在成为第一内盖50B侧的面也就是上表面的外周部设有第二垫圈64。另外,设有中央部向下方突出而形成米汤积存空间61a的积存部61。在积存部61的中央设有开闭阀62,在积存部6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作为圆形孔的第二连通孔63。另外,在第二内盖60B的外周端,设有朝外侧突出的第一凸部80以及第二凸部66。另外,第一凸部80和第二凸部66设在彼此相向的位置。
第一凸部80如上述那样朝第二内盖60B的外侧突出,进而具备端部朝上表面侧突出的爪部80a。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二内盖60B相对第一内盖50B的装拆方法的内盖40B的侧面示意图。另外,图21(a)是示出第二内盖60B向第一内盖50B安装结束前的状态的图,图21(b)是示出第二内盖60B向第一内盖50B安装结束后的状态的图,图21(c)是示出第二内盖60B从第一内盖50B拆除结束前的状态的图。
接着,使用图21对第二内盖60B相对第一内盖50B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
当向第一内盖50B安装第二内盖60B时,首先,如图21(a)所示那样将第二内盖60B的第二凸部66插入到第一内盖50B的凹部56a。然后,以第二内盖60B的第二凸部66为中心使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侧朝第一内盖50B侧转动,也就是将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朝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按压。于是,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与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的爪部80a发生干涉也就是接触,被第一凸部80的爪部80a按压的第一卡固片71,抵抗对第一卡固片71向第一内盖50B的外侧方向施力的弹簧的弹力,向第一内盖50B的内侧移动。若第一凸部80的爪部80a的底面越过第一卡固片71的爪部71b的末端部,则第一卡固片71向第一内盖50B的外侧移动,如图21(b)所示那样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的爪部80a与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的爪部71b卡固。这样,能够将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
另一方面,当从第一内盖50B拆卸第二内盖60B时,如图21(c)所示那样把持第一内盖50B的杆部71a而使第一卡固片71向第一内盖50B的内侧移动。并且,若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的爪部80a与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的爪部71b卡固的状态被解除,则以第二内盖60B的第二凸部66为中心使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凸部80侧向第一内盖50B侧的相反侧转动,也就是使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离开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然后,将第二内盖60B的第二凸部66从第一内盖50B的凹部56a拔掉。这样,能够从第一内盖50B拆卸第二内盖60B。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100B的第一内盖50B上安装有第二内盖60B的状态的盖体20周边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100B的第一内盖50B上未安装第二内盖60B的状态的盖体20周边的纵剖面示意图。另外,图23(b)示出的是图23(a)所示的电饭锅100B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接着,使用图22~图23对内盖40B相对盖体20的装拆方法进行说明。
当向盖体20安装内盖40B时,首先将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凸部57插入到盖体20的下表面与支撑部26之间。然后,以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为中心使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朝盖体20侧转动,也就是将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朝向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按压。第二卡固片25由弹簧向盖体20的背面侧施力。
此时,若为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则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与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发生干涉,抵抗对第二卡固片25向盖体20的背面侧施力的弹簧的弹力地被按压而向盖体20的前面侧移动。并且,若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到达盖体20的凹部25a,则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向盖体20的背面侧移动,如图22所示那样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与盖体20的凹部25a卡固。这样,能够将内盖40B安装于盖体20。另外,此时,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整体即杆部71a、爪部71b以及干涉部71c被收纳在盖体20的周缘部27内也就是盖体蒸汽路径27a内。
另一方面,若为第二内盖60B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则如图23所示那样,在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与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发生干涉之前,第一内盖50B的干涉部71c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并且,第一内盖50B不再向盖体20侧转动。
图2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的干涉部71c的位置的俯视图。另外,图24(a2)示出的是图24(a1)所示的第一内盖50B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24(b2)示出的是图24(b1)所示的第一内盖50B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24(c2)示出的是图24(c1)所示的第一内盖50B的虚线所围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这里,对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的干涉部71c的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那样,第一内盖50B的干涉部71c的位置根据是否为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而有所变化。并且,如图24(a2)所示那样,若为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则第一内盖50B的干涉部71c由第二内盖60B的第一凸部80的爪部80a按压而向第一内盖50B的内侧移动,成为被收纳于盖体20的盖体蒸汽路径27a内的位置也就是不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24(b2)所示那样,若为第二内盖60B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则第一内盖50B的干涉部71c移动到初始位置,成为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的位置。
这样,在第二内盖60B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下,若要将第一内盖50B安装于盖体20,则由于第一内盖50B的干涉部71c位于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的位置,所以无法将第一内盖50B安装到盖体20上。因此,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B。
另外,在第二内盖60B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下,若以第一内盖50A的第一凸部57为中心使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朝盖体20侧转动,则在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与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发生干涉之前,第一内盖50B的干涉部71c与盖体20的周缘部27发生干涉,容易认识到第一内盖50B不向盖体20侧转动这样的情形。因此,能够防止要将第一内盖50B强制安装于盖体20地将第一内盖50B的第二凸部58侧的端部朝盖体20的第二卡固片25按压这样的情形。
另外,在第一内盖50B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第一卡固片71被收纳于盖体蒸汽路径27a内,无法接触。因此,在第一内盖50B安装于盖体20的状态下,无法仅拆卸第二内盖60B。由此,在第一内盖50B安装于盖体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形成仅第二内盖60B被拆卸的状态,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B。
另外,第一连通孔52形成在未设置第一卡固片71的位置,且形成在第一卡固片71的移动范围以外的位置。因此,第一连通孔52不会被第一卡固片71堵塞,能够抑制蒸汽难以从蒸汽口28排出到电饭锅100A的外部的情形。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饭锅100B,能够利用第一内盖50B所具备的第一卡固片71将第二内盖60B卡固,将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另外,若要在第二内盖60B未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状态下向盖体20安装第一内盖50B,则第一内盖50B的第一卡固片71与盖体20发生干涉,因而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B。也就是,能够利用第一卡固片71将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能够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B,因而,无需分开地设置将第二内盖60B安装于第一内盖50B的机构和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B的机构,能够抑制成本且防止忘记安装第二内盖60B。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主体,11加热线圈,12铰链部,13温度传感器,14开闭按钮,15电源基板,20盖体,21操作面板,22操作基板,23盖传感器,24盖加热器,25第二卡固片,25a凹部,26支撑部,27周缘部,27a盖体蒸汽路径,28蒸汽口,29第三垫圈,30内胆,31凸缘,40A内盖,40B内盖,50A第一内盖,50B第二内盖,51第一垫圈,52第一连通孔,53第一卡固部,54第一卡固片,54a杆部,54b干涉部,54c凹部,55卡固片保持件,56第二卡固部,56a凹部,57第一凸部,58第二凸部,60A第二内盖,60B第二内盖,61积存部,61a米汤积存空间,62开闭阀,63第二连通孔,64第二垫圈,65第一凸部,66第二凸部,70第一卡固部,71第一卡固片,71a杆部,71b爪部,71c干涉部,72卡固片保持件,72a凹部,72b孔部,80第一凸部,80a爪部,100A电饭锅,100B电饭锅。

Claims (9)

1.一种电饭锅,该电饭锅具备:
主体,该主体收容内胆;
盖体,该盖体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上述主体;以及
内盖,该内盖安装于上述盖体的下表面并具有米汤积存空间,
上述内盖具备安装于上述盖体的下表面的第一内盖和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下表面的第二内盖,
上述第一内盖具备卡固上述第二内盖的第一卡固片,
在上述第二内盖未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固片处于与上述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
在上述第二内盖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固片处于不与上述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上述电饭锅具备在内部保持被加热物的上述内胆,
上述盖体具备卡固上述第一内盖的第二卡固片,
在上述内盖未安装于上述盖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卡固片处于与上述内胆发生干涉的位置,
在上述内盖安装于上述盖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卡固片处于不与上述内胆发生干涉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在上述第二内盖未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
当使上述第一内盖朝着向上述盖体安装的方向转动时,
在上述内盖的上述第二卡固片与上述第一内盖发生干涉之前,上述第一内盖的上述第一卡固片与上述盖体发生干涉。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上述盖体具备周缘部,该周缘部形成供向外部被排出的蒸汽通过的蒸汽路径,
上述第一卡固片具备干涉部,
上述干涉部设在上述第一内盖的上表面侧,
在上述第二内盖未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干涉部与上述盖体的上述周缘部发生干涉,
在上述第二内盖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干涉部被收纳在上述周缘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上述第一卡固片具备在移动时被把持的杆部,
上述杆部设在上述第一内盖的下表面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上述第一卡固片具备在移动时被把持的杆部,
上述杆部设在上述第一内盖的上表面侧,
在上述第二内盖安装于上述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固片被收纳在上述周缘部内。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从上述第一内盖拆卸上述第二内盖时所需的上述第一卡固片的移动量,大于在上述内盖安装于上述盖体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固片的直至上述干涉部与上述盖体的上述周缘部发生干涉为止的移动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上述内盖具有供朝外部被排出的蒸汽通过的连通孔,
上述连通孔设置在设有上述第一卡固片的位置以外且上述第一卡固片的移动范围以外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锅,其中,
上述第一卡固片由SPS构成。
CN201680081976.3A 2016-02-24 2016-10-18 电饭锅 Active CN108697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3273 2016-02-24
JP2016-033273 2016-02-24
PCT/JP2016/080841 WO2017145437A1 (ja) 2016-02-24 2016-10-18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7258A true CN108697258A (zh) 2018-10-23
CN108697258B CN108697258B (zh) 2020-07-28

Family

ID=5968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1976.3A Active CN108697258B (zh) 2016-02-24 2016-10-18 电饭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48808B2 (zh)
CN (1) CN108697258B (zh)
WO (1) WO20171454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0452B2 (ja) * 2019-01-30 2022-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10250919B (zh) * 2019-07-23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3834A (ja) * 1998-07-13 2000-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CN101243944A (zh) * 2007-02-15 2008-08-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烹饪器
CN103260479A (zh) * 2010-12-14 2013-08-21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和电饭锅
CN203943508U (zh) * 2014-06-12 2014-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盖板和电饭煲
JP2015008798A (ja) * 2013-06-27 2015-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15097575A (ja) * 2013-11-18 2015-05-28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調理器
CN204410597U (zh) * 2015-02-09 2015-06-2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蒸汽阀和电饭煲
CN105283101A (zh) * 2013-06-12 2016-01-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饭煲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3834A (ja) * 1998-07-13 2000-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炊飯器
CN101243944A (zh) * 2007-02-15 2008-08-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烹饪器
CN103260479A (zh) * 2010-12-14 2013-08-21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和电饭锅
CN105283101A (zh) * 2013-06-12 2016-01-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饭煲
JP2015008798A (ja) * 2013-06-27 2015-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15097575A (ja) * 2013-11-18 2015-05-28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調理器
CN203943508U (zh) * 2014-06-12 2014-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盖板和电饭煲
CN204410597U (zh) * 2015-02-09 2015-06-2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蒸汽阀和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45437A1 (ja) 2017-08-31
CN108697258B (zh) 2020-07-28
JPWO2017145437A1 (ja) 2018-07-19
JP6548808B2 (ja)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04896A1 (ko) 전기압력조리기용 내솥 뚜껑
CN108697258A (zh) 电饭锅
CN105105645A (zh) 家用电器开盖及保温盖防漏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05697189U (zh) 烹饪器具
EP3397902A1 (en) A household appliance control unit
CN105054767A (zh) 家用电器保温盖防漏装结构及家用电器
CN107440528B (zh) 密封件、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1551136U (zh) 一种无密封内盖不能工作的电热炊具
CN208725517U (zh) 烹饪器具
CN206137886U (zh) 一种用于压力煲的承压结构及含其压力锅
JP6204326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5181085U (zh) 烹饪器具
JP2012026593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5083290U (zh) 家用电器开盖及保温盖防漏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11985068U (zh) 面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EP2797476B1 (en)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207428988U (zh) 烹饪器具
CN205197807U (zh) 烹饪器具
CN108135381A (zh) 烧饭机
JP5630054B2 (ja) 蒸し器
JP7070452B2 (ja) 炊飯器
WO2018103951A1 (en) A dishwasher comprising a card holder
CN107536478A (zh) 烹饪器具
CN209058765U (zh) 烹饪器具
CN21172273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