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93A - 制造鞋底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鞋底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693A CN1086693A CN 92111721 CN92111721A CN1086693A CN 1086693 A CN1086693 A CN 1086693A CN 92111721 CN92111721 CN 92111721 CN 92111721 A CN92111721 A CN 92111721A CN 1086693 A CN1086693 A CN 10866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stics
- described manufacturing
- sole
- bag
- communic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鞋底之方法。本发明针对气垫鞋所衬
立体支撑架构气垫有关垂直支撑缓冲能力较硬及垂
直支撑凹穴、凹槽线的刚度较强的不足,提供一种气
垫和鞋体的组合结构具多重缓冲效益的鞋底的制造
方法。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鞋类,具体地是一种鞋底及其制法。
运动用或休闲用鞋具,演进至气垫式结构已成为目前鞋具研究成果之一。气垫鞋的气垫设计,已由传统片材对置热封成一可密封气体的垫体,演进到一体成型具有立体支撑架构的立体中空气垫。传统片材热封式气垫(如美国专利第4219945号)的原本型态,为两片材叠置加工成一密闭扁平袋状,经充气后膨胀成一内有气体并起有缓冲作用的气垫,这种气垫一旦破损或漏气即回复到原来扁平状态,完全丧失使用能力,鞋底也因该气垫扁掉而凹陷,造成鞋底不平,易产生扭脚等运动伤害。所以,本发明人首先推出了具有立体支撑架构的中空立体气垫,使气垫成为自始即具立体中空支撑缓冲效能的立体型态,该发明已获得世界近20国的专利授予,如美国专利第4670995及4722131号,澳洲专利第564804号,欧洲专利第0215974号,日本专利第1709140号,韩国专利第35325、35963号等。但是,上述结构的气垫鞋仍存在着诸如气垫垂直支撑凹穴刚性较强,缓冲弹性较硬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中空垫体与鞋体的结合构造及其制法,它可有效地解除上述气垫垂直支撑凹穴刚性较强,缓冲弹性较硬的不足,并且,它利用垂直支撑和组合构造使气垫与鞋底包覆体间形成多重缓冲的型态,具有显著的实用效果。
下面就本发明内容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并且,鉴于因制造技术及所运用的包覆体材质的不同而有制造方式上以及组合型态上的不同,但发明思想则属同一范畴,所以在本发明运用上其制造方法与组合结构可以有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为发泡材质时及非发泡材质时的区别,在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结构上,亦有依设计使用效益的不同而有创作效用上的差异及选择,因此,本发明以发泡、非发泡第二塑料的包覆体与第一塑料的心体组合不同及包覆体与心体间的结构设计为例加以详述。
图1系本发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与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的组合图例一。
图2系图1的2-2剖面图。
图3系本发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与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的组合图例二。
图4系图3的4-4剖面图。
图5系本发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气咀与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组合图例一。
图6系本发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气咀与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组合图例二。
图7系本发明非发泡第三塑料所构成的包覆体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组合图例一。
图8系图7的8-8剖面图。
图9系图7的9-9剖面图。
图10系本发明附充气泵浦式第一塑料的心体与第三塑料的包覆体的组合结构图例一。
图11系本发明附充气泵浦式第一塑料的心体与第三塑料包覆体的组合结构图例二。
图12系本发明附充气泵浦式第一塑料的心体的限压室结构图。
图13系本发明附充气泵浦式心体的调压阀结构图。
图14系本发明兼具空气调节的组合结构图。
图15系本发明具加压室的附充气泵浦式心体结构图。
图16系本发明兼具空气调节的组合实施例。
图17系本发明具调压阀门的心体的示意图。
图18系图17的18-18剖面图。
图19系图17的19-19剖面图。
图20系调压阀门的控制杆示意图。
图21系本发明单向阀门图例。
图22系图21的底视图。
图23系图22的23-23剖面图。
图24系本发明单向阀门另一图例。
图25系图24之25-25剖面图。
参阅图1~2,此系以第二塑料构成的外围包覆体(可为如PU的发泡材质)的鞋中底与以第一塑料构成具原始立体支撑中空架构的心体部份的组合图例,其中第一塑料1所构成的心体部份系受外部第二塑料2所包覆,包覆形态可为全部包覆或部份包覆,所谓全包覆系指整个第一塑料1构成的心体部份包于第二塑料2之中,由外无法视及,而部份包覆则为某部份区域或预定位置可视及第一塑料1(形同开口、开窗),于此第二塑料2与第一塑料1之组合上,该第一塑料1之心体系为一可充填气体、液体、半流体、胶体或任何介质的混合于其内的立体中空心体,此第一塑料1心体亦可为密闭式袋体或具可充填调压之袋体,或具自动充压之袋体设计,于此第一塑料1与第二塑料2组合制造时,可在第一塑料1之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上、下表面加上第三材质,该第三材质可为一发泡材质无法穿透的覆盖物3,此覆盖物3系可为PVC,EVA等无法使发泡材质穿透的薄膜或片材,使第二塑料2包覆第一塑料1时由该覆盖物3阻当第二塑料2材质填入第一塑料1的立体支撑凹穴或凹槽线11中,进而达到如图2所示的第一塑料1各凹穴11与外层第二塑料2间亦形成为一密闭气室,使压迫时该凹穴11与第二塑料2间为一缓冲空间,使第一塑料1与第二塑料2组合后除第一塑料1本身立体中空缓冲外,第一塑料1与第二塑料2间的所有空隙亦成为另一具缓冲效用的密闭缓冲空间,达到单心体1多重缓冲之效益。
上述介于第一塑料1与第二塑料2间的覆盖物3亦可仅介于第一塑料1的上或下表面,使第一塑料1的上或下表面的凹穴11受第二塑料2材料填充,使第一塑料1仅单面具有凹穴11之缓冲空间,以满足不同要求的鞋底结构,另外,第一塑料1组配于第二塑料2的设计中,该第二塑料可为鞋之中底或脚掌部,或脚踵部或任何其他安装位置的形状,并且,亦可有于第二塑料2外可视及或局部视及亦或完全无法视及所包覆其内的第一塑料1结构的不同设计。
参阅图3~4,此系为第二塑料2、第一塑料1部份包覆的实施例,因为部份包覆意味部份裸露的对等用语,所以第二塑料2以开口20裸露内部第一塑料1的具体位置,可以为第二塑料2之侧周边,亦可为如图3~4所示的上、下裸露设计,其中从图4又可知,在利用第三材质的鞋面A与第三塑料构成的大底来组合该做为中底的第二塑料2时,使得第二塑料2上、下缺口(未包覆位置)与鞋面A、第三塑料间成为一中空的空隙,此空隙于压迫时亦构成除第一塑料1外的其他压缩缓冲空间,使组合结构成为多重缓冲的效益,同时该部份裸露部位除可上、下同时开口外,亦可为上、或下的选择性开口设计,并配合开口面积及深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缓冲效益的缓冲空间,且上开口或下开口的预留,亦可设计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缺口,使第二塑料2单面(上或下表面)具有一孔或一孔以上来裸露内部第一塑料1,而每一裸露孔于与第三材质的鞋面A、第三塑料结合时均为独立的缓冲空间,成为具有多重缓冲空间的鞋底结构。
图5及图6为当第一塑料1构成的心体为可调压设计时与第二塑料2间有关调压用气咀12的组合图例,请先参阅图5所示,该第二塑料2位于第一塑料1气咀12处系具有一与外部导通的通道21,以便供球针等充气或调压元件的穿入插接第一塑料1气咀12之用,此第二塑料2的通道21系于模具上预制有形成贯穿通道的插梢,使第一塑料1置入模具中为第二塑料2包覆时,恰由该插梢的预设而形成一对正第一塑料1气咀12插口的通道21;图6所示的系另一组合例,其中于第二塑料2包覆第一塑料1时,利用模具中预制可抵设第一塑料1气咀12的凹穴,来达到模塑成型时该第二塑料2对正第一塑料1气咀12处恰为一设定形状的缺口22,以供充压元件的插入导接。
由图5~6还可知,调压用气咀12的结构,系于第一塑料1安装管10管内设一圈或一圈以上的凹环101,配合外部制有一圈或一圈以上凸环121的气咀12,以便彼此嵌合组配,另因第一塑料1接受包覆时,由于包覆加工之热度易造成气咀12受热膨胀而漏气,所以于第一塑料1安装管10外部另圈套有一以弹性材质制成的防漏圈102,利用防漏圈102的物性受热不会太大变化的圈束作用(如橡胶),第一塑料1接受包覆时其气咀12配置防漏圈102以防护不漏气、不受损,另外,于设制上第一塑料1安装管10之一圈或一圈以上的凹环101内侧环缘系可为倒角,以便于气咀12的插配结合。
参阅图7~9,此系非发泡材质(即非一体成型)第三塑料与第一塑料的组合结构,该第三塑料2为非一体成型包覆第一塑料1的第三塑料包覆体2,实施上可以如图7所举鞋大底为例,且第一塑料1的安置组合,亦可于设定区域(如脚掌、脚踵等区域范围内)利用第三塑料2的预留组合空间来容置第一塑料1,并且第三塑料2的内凹预留空间,亦可依设计为平坦的平面,或为非平坦的凹凸面,或弧形下凹面等非平面,该第三塑料2内凹预留第一塑料1空间,于第一塑料1置入及上方鞋体A固着成鞋子时恰为一组合气垫的密闭空间,且利用第三塑料2预留空间中凹凸设计所提供的下凹空间23,亦可依设计做为大底第三塑料2与第一塑料1间的另一立体凹凸密闭缓冲空间,亦可依设计使下凹空间23配合所组合的第一塑料1气室形状规划而做为第一塑料受压力时或充压变形时的容入(挤入)容纳空间,以使鞋底不变形,而该供第一塑料1置入的第三塑料2容置预留空间的凹凸面,系可为规则或不规则、等高或非等高的立体下凹上凸非平坦面,亦可为弧形内凹或上拱的非平坦面。
实施制造上,第三塑料2可为全透明或部份透明或非透明,以具由外透视内部第一、二塑料构成的预留空间或相通的网路,且透视角度可为九十度的包覆平面透视,当第三塑料2为全透明或半透明时,系可兼作供第一塑料1内填充有随温度变化的颜色介质的光线透入,亦可为填充有随压力变化的颜色介质或不作变化的颜色介质时的透视,而此种非一体成型的第三塑料2配合第一塑料1本体即为立体的设计,得使第一塑料1置入鞋底第三塑料2时加工条件非常的简速(鞋底与鞋体固着时直接固定夹置介于第三塑料构成的鞋底与鞋体间的第一塑料安置组合),同时,当置入的第一塑料1为可调压具气咀12或调压阀等充调控压元件时,于大底第三塑料2内可预塑一具有圈扣且含置定位能力的定位件24,该定位件24可供第一塑料1的气咀12等元件扣入定位,以紧临于欲与外界相通的第三塑料2设定通孔241处,供充、调压元件的穿伸导接或控制第一塑料1的调压作动,同时此第三塑料2的通孔241于设计上亦可为内孔缘具一封闭隔膜242(见图5与7),利用此封闭隔膜242做为防尘用,亦即利用隔膜242以刃状针穿破来供球针穿插,而于平时该贯穿收束孔243则为闭合防尘,另外在第三塑料2有关邻近或正对第一塑料1气咀定位处可为透明材质制造,以利球针插入时可由外观视其气咀12孔的位置。
请参阅图10所示附充气泵浦的第一塑料与第三塑料的组合,系于第三塑料2预定安置充气泵浦4位置(如不妨碍脚底平衡感的部位或鞋底受力最小的区域),而此充气泵浦4系为一立体中空的气室,于该泵浦4本身可具有至少一支或一支以上的安装管41与外界相通,而于相通的安装管41中可为单向阀门411(进或出气阀门)或调压阀门,而于泵浦4与第一塑料1间则为一体成型或导接的连接管42,于连接管42与泵浦4间则可设有单向阀门421,且第一塑料1本体亦可再以一体或导接之连接管43予以向外接设可调节第一塑料1内压力之调压阀431,而该连接管42及43可为S形或直的或可长短伸缩的曲折管状,而此附充气泵浦4之第一塑料1系置放定位于第三塑料2(鞋底)内,经鞋体A与该第三塑料2构成的大底结合时直接完成定位固着结构,如图10所示,当然有关第一塑料1的引设充气泵浦4设定安装位置,如前述可设计于任何鞋底受力最小的地方或不妨碍脚底平衡感的部位,亦可如图11所示牵设于脚后踵之侧壁上(第三塑料之大底形状的设计延伸),所以主要在于第三塑料2形状可以依设计型态而做符合要求的设计,但制造设计上,为第三塑料2预设有供第一塑料1及其相同连接管、充气元件、调压元件定位置放位置,则经第三塑料2与第三材质范围A结合时直接完成第一塑料安装及鞋体制造成品的一次加工同时完成组合的结构。
上述具充气泵浦4的第一塑料1,在结构上亦可为具限压室(如图12所示)之设计,亦可为具调压阀门(如图13所示)之结构,其中所谓限压室5系于第一塑料1连通的充气泵浦4上,分支另一中空气室,此气室即做为自动限压的限压室5,其作用系当泵浦4吸入气体压送经单向阀门421(出气阀门)充入第一塑料1中,直到第一塑料1内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充气泵浦4吸气压缩所产生限压室5均匀充压的压力值与第一塑料1内压力相同时,因压力相等而无法充入第一塑料1中,也就是当充气泵浦4及限压室5内压力,依限压室大小容量的设定达到预计压力值时,充气泵浦4无法自外再吸入气体,因而保持一设定压于泵浦4及相通的限压室5内,达到充气泵浦4压放无法吸、排气的状态,使第一塑料1于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即不会再充压的功能(如图12所示)。
上述压力充填设定值,系与充气泵浦4相通的限压室5大小有关,所以当限压室5大时,第一塑料1充填压力设限值即高,反之,充填压力即低,故于实施上可依不同要求及不同第一塑料1的安置位置来具体运用限压室5,并利用选择控制来达到调压阀门的功能,并且亦可利用充气泵浦4本身来分支出一个以上的不同大小限压室5,再由控制各限压室5的控制杆50(即各限压室可控制是否与充气泵浦相通)以选择限压室5设定第一塑料1充压值之效益,而于同一充气泵浦4,同一第一塑料1,据不同限压室5选择,能做到不同调压的自动充填、自动保持设定恒压之效(如图13及图17与20),此种设计的另一重点在于,若第一塑料1内部压力稍有降低时,充气泵浦4的作动即能立时予以补充到设定值,而前述的用以控制的控制杆50,系为一前后端密闭空心的杆体,于杆外部环绕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孔与杆心相通(见图20)。
请再参阅图14所示,此系利用第三塑料2组合附充气泵4的第一塑料1时,可兼实施为具鞋内空气调节的功效,亦即在置放第一塑料1的第三塑料2上预设连接管置放位置,并于充气泵浦4处另设一控制阀6(此控制阀6可为开、闭之阀门或调压阀门),由该分支的控制阀6外接连接管60,并藉连接管60的分支成一支以上而牵设于预定排入鞋体A内的中底或鞋垫位置,经鞋体A与做为大底的第三塑料2固着时,即能于充气泵浦4使第一塑料1充填到设定压力时,由控制阀6的手控(开关扭转)或自控(为调压阀门时当充气泵浦或第一塑料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超值压力即自动由控制阀排出)来将多余无用的压缩气体排入连接管60内而输入鞋内做为鞋内空气调节的效用,使鞋子的第三塑料、第一塑料及第三材质组合上可作气垫鞋,自动充气调压式气垫鞋以及空气调节的多重实施效益。
请再参阅图16所示可兼具空气调节的设计,系由第三塑料2的大底及一由第一塑料、第二塑料复合的中底1相组合,于中底与大底间预留空间,并于复合有第一塑料的第二塑料适当处(如脚弓处)设一单向阀门411供吸入气体于空间内,另设一与该单向阀门411反向的另一单向阀门421来启闭第二塑料底面预铸的通道60气流的输出,再由通道60另端分布的出气孔601流通于鞋内,达到空间压、放时由单向阀门411吸入鞋外气流(此阀门位置于脚弓近鞋面边缘处,故可于彼邻鞋面设通气窗口来吸入鞋外空气),经单向阀门421由通道60而排入鞋内预定位置,起鞋内空气调整之效。
另请参阅图21所示,此系软式单向阀门411、421的立体图,其末端为一以本身弹性闭合的切缝,使整体为单向通气之用,且因本身为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并无因设于鞋体而发生伤害之弊,而图24为一对折式单向阀门,该单向阀门双层间,一为贯穿孔,一为活片,利用平时活片本身平贴来施闭合之用,于贯穿孔处施力推动时则活片自动掀离,而达到单向控制的功效,由于此阀门设计为折式扁平片状,所以可广泛运用于小空间塞置使用。
上述结构的鞋底,于整体上由第一、二、三塑料的配合,能以极快速、简捷的方式完成具有多重缓冲效益的鞋底制造,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实用性,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
Claims (47)
1、一种制造鞋底之方法,该鞋底包括由第一塑料所构成的具原始立体支撑中空架构的心体部份;由第二塑料所构成的外围包覆体,该外围包覆体系可构成中底的至少一部份,且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部份保留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预留空间;及由第三塑料构成的大底,其与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间,至少有一平面以粘剂相结合,并使第一塑料的心体部份与第二、三塑料构成一具有预留空间的密闭式包覆体,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第一模内模铸具原始立体支撑中空架构的由第一塑料所构成的心体部份;
(2)置放该第一塑料所构成的心体部份于第二模内,注入第二塑料,并令该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部份保留至少一部份不受该第二塑料包覆,而形成第二塑料含第一塑料的复合体;
(3)将第一、二塑料复合体置于由第三塑料所构成的大底预留空间中,并使该第二塑料构成的包覆体与第三塑料间至少有一平面以粘剂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二塑料表面上系可铸有相通的通道网路,该网路具有至少一与预留空间相通而另端与外界相通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二塑料表面上系可铸有相通的通道网路,该网路具有至少一与预留空间相通而另端与外界相通的通道,且该网路上预铸有一个以上供装置单向阀门的位置,该单向阀门至少有一阀门的一端系与外界相通,而另一端与预留空间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塑料与第三塑料间至少有一平面相结合后,使第二塑料与第一塑料形成后的预留空间形成一密闭的缓冲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三塑料上至少有一部份为透明材质,可透视第一及第二塑料所形成的预留空间或相通之通道网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三塑料与第一、二塑料构成的预留空间的相对部份系可设有内凹的下凹空间以增加预留空间的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三塑料上包含预留空间的透视平面至少有一个以上成九十度角的包覆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所构成的心体部份,系可为一模铸的中空袋体,于上、下平面上至少有一平面具备凹穴或凹槽线用以界定该袋体内部成一个以上彼此相通的气室,且该凹穴或凹槽线可作为袋体立体中空支撑架构的功能,又该第一塑料所模铸的袋体可具备至少一个以上与外界相通的安装口或管的管口以供安装充气阀门,连接管或予以密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一塑料的模铸袋体可为不具备安装管的密闭袋体,其内可装气体、液体、胶体、发泡体、固体或半固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模铸袋体的安装管安装充气阀门时,该充气阀门一端系与外界相通,而另端则与袋体内部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模铸成袋体的心体装有充气阀门时,至少有一充气阀门与预留空间相通,而另端与袋体内部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一塑料模铸成袋体的心体具有连接管时,该连接管的一端与心体内部相通,而另端与一充气系统的出气阀门相通,而该充气系统可包含一泄压阀门,一充气本体及与该充气本体相联接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单向阀门或调压阀门。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一塑料的心体可为不具备与外界相通的密闭袋体。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的心体系可具备至少一个以上与外界相通的安装管,其上至少安装一只阀门,而该阀门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另端与心体内部相通。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的心体系可具备至少一个安装管口,其上至少装置有一阀门,该阀门的一端与第二、三塑料形成的预留空间相通,而另端与心体内部相通。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的心体系可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安装管口,于其上可安装一泄压阀门与外界相通,另可安装进气阀门于预留空间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塑料表面预铸的通道网路至少与一中空通道相交叉,其上并有垂直该中空通道与该网路的连接管,藉以彼此联通,而该中空通道可作为控制杆的安装者。
18、一种制造鞋底之方法,该鞋底包括由第一塑料构成具原始立体支撑中空架构的心体,和由第二塑料与第三材质构成的外围包覆体,该外围包覆体构成中底的至少一部份,且与第一塑料构成的心体保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预留空间,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第一模内以第一塑料模塑具原始立体支撑中空架构的心体;
(2)在第二模内以第二塑料铸造至少包含中底一部份的半开放式包覆体,其上预留供心体置入的位置及其他与心体相邻接的预留空间;
(3)将心体置入该半开放式包覆体的预留空间,其上再覆以第三材质得令该组合体形成一密闭之包覆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塑料表面上铸有相通的通道网路,该网路的一端与第一塑料预置的位置相通,而另端则于第三材质覆盖后与外界相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塑料表面的通道网路上至少可装置一个以上的单向阀门,该单向阀门的一端与通道相通,另端与外界相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形成的心体为一模铸的袋体,其上、下平面至少有一平面具备凹穴或凹槽线,用以界定该袋体成一个以上彼此相通的气室,且该凹穴或凹槽线,可作为袋体支撑架构的功能;又该袋体可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安装管,其上可装配充气阀门、连接管、或予以密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模铸成的袋体可为不具备安装管的密闭袋体,其内可装气体、液体、固体、胶体、发泡材质或半固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安装管上装充气阀门时,该充气阀门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另端与袋体内部相通。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模铸成袋体亦可一起模铸成型连接管,进出气阀门座、泄压阀座及充气泵浦本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一塑料上置有进出气单向阀门及泄压阀门,亦可再以连接管安装充气泵浦及泄压阀门于鞋上任一设定位置,可施由鞋外操控。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一塑料可一体模铸成型具调压阀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调压阀座系与充气泵浦相邻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调压阀座系可与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作为缓冲的本体相邻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上装置有调压阀门,而该调压阀门可装置在鞋上任一处,而由鞋外操控。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上装置有调压阀门,而该充气泵浦本体系可置于鞋底任一处,利用鞋底行走时的冲击作为自动充气效能,而该泄压阀门及调压阀门系可置于鞋上任一处,且可外操控。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调压阀座上系装置有一前后端密闭空心的控制杆,于杆四周环绕有至少一个以上与杆心内部相通的孔。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塑料系可模铸成鞋底,其上并有用以固定第一塑料所装设阀门座的C形结构。
3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二塑料相对于预置第一塑料的空间及连接管的表面上系可为至少有一部份透明的材质。
3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三材质系为包含中底的鞋面。
3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三材质系可为不透气的片材。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模铸成的袋体上可一起模铸成型连接管、进出气阀门座、泄压阀座及充气泵浦本体。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一塑料上装置有进出气单向阀门及泄压阀门,亦可再以连接管安装充气泵浦及泄压阀门于鞋上任一设定位置,可施由鞋外操控。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模铸成的袋体亦可一起模铸成型有调压阀座。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调压阀座系与充气泵浦相邻接。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调压阀座系可与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作为缓冲的本体相邻接。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上装置有调压阀门,而该调压阀门可装置在鞋上任一处,而由鞋外操控。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构成的袋体上装置有调压阀门,而该充气泵浦本体系可置于鞋底任一处,利用鞋底行走时的冲击作为自动充气效能,而该泄压阀门及调压阀门系可置于鞋上任一处,且可由外操控。
43、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调压阀座上系装置有一前后端密闭空心的控制杆,于杆四周环绕有至少一个以上与杆心内部相通的孔。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第二塑料的材质可为发泡材质。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可作为第二塑料的发泡材质可为闭震泡沫与开囊泡沫的组合者。
46、根据权利要求1或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所构成的袋体用以与外界相通的安装管及充气泵浦等所安置的单向阀门本体可为一前端为孔,而末端具有弹性闭合能力的切缝构造,且阀门本体为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
47、根据权利要求1或18所述制造鞋底之方法,其中该第一塑料所构成的袋体用以与外界相通的安装管及充气泵浦等所安置的单向阀门本系可为一对折的双层片体,于其一层具有一贯穿孔,另层则为一可单向开启的活片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2111721 CN1086693A (zh) | 1992-11-13 | 1992-11-13 | 制造鞋底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2111721 CN1086693A (zh) | 1992-11-13 | 1992-11-13 | 制造鞋底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93A true CN1086693A (zh) | 1994-05-18 |
Family
ID=494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2111721 Pending CN1086693A (zh) | 1992-11-13 | 1992-11-13 | 制造鞋底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69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0700B (zh) * | 2009-06-24 | 2012-08-22 | 吴坤和 | 一种鞋底成型工艺 |
CN103619205A (zh) * | 2011-04-06 | 2014-03-05 |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 具有适应性流体系统的鞋类物品 |
CN104161347A (zh) * | 2014-08-18 | 2014-11-26 |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舒适兼保健型鞋底及用其制成的拖鞋 |
-
1992
- 1992-11-13 CN CN 92111721 patent/CN10866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0700B (zh) * | 2009-06-24 | 2012-08-22 | 吴坤和 | 一种鞋底成型工艺 |
CN103619205A (zh) * | 2011-04-06 | 2014-03-05 |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 具有适应性流体系统的鞋类物品 |
CN103619205B (zh) * | 2011-04-06 | 2016-08-17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具有适应性流体系统的鞋类物品 |
US9560894B2 (en) | 2011-04-06 | 2017-02-07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n adaptive fluid system |
US10258105B2 (en) | 2011-04-06 | 2019-04-16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n adaptive fluid system |
US10842226B2 (en) | 2011-04-06 | 2020-11-24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n adaptive fluid system |
US11457695B2 (en) | 2011-04-06 | 2022-10-04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n adaptive fluid system |
US11849803B2 (en) | 2011-04-06 | 2023-12-26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n adaptive fluid system |
CN104161347A (zh) * | 2014-08-18 | 2014-11-26 |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舒适兼保健型鞋底及用其制成的拖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09637A (en) | Helium footwear sole | |
CN103313617B (zh) | 用于鞋子的通气鞋底元件及包括该通气鞋底元件的鞋底组件和防水透气鞋子 | |
CN103327842B (zh) | 防水透气的鞋子及用于制造鞋子的方法 | |
KR101866366B1 (ko) | 신발, 신발용 밑창 조립체, 밑창 조립체 제조 방법, 및 신발 제조 방법 | |
US11745456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 footwear midsole | |
US5950332A (en) | Fluid circulating cushioned insole | |
CN101653304B (zh) | 一种礼仪皮鞋及其制作方法 | |
US6921316B1 (en) | Bra with a massaging function | |
CN111452262A (zh) | 一种换气气囊及其制备方法、模具 | |
CN1475340A (zh) | 发泡鞋体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 | |
CN1086693A (zh) | 制造鞋底之方法 | |
CN112617349B (zh) | 一种减震鞋底、减震鞋底制作方法及减震鞋 | |
CN210492858U (zh) | 一种透气防水鞋底 | |
CN102687930A (zh) | 鞋腔清洁调节按摩鞋 | |
CN204908167U (zh) | 具有透气功能的气囊鞋子 | |
CN212382185U (zh) | 耐磨防水安全鞋 | |
CN206675084U (zh) | 减震透气鞋 | |
CN201323924Y (zh) | 减震排气鞋 | |
JPH0274203A (ja) | スキー靴のインナーブーツ | |
CN2660945Y (zh) | 三度空间排气鞋具 | |
CN202980365U (zh) | 鞋腔清洁调节按摩鞋 | |
CN218551487U (zh) | 一种具有3d荧光效果的儿童休闲鞋 | |
CN212604705U (zh) | 一体发泡座椅软垫及其成型模具 | |
JP3089695U (ja) | ダブル吸気孔を具えた靴構造 | |
CN2922546Y (zh) | 一种换气鞋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