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6554A -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6554A
CN108666554A CN201810473546.7A CN201810473546A CN108666554A CN 108666554 A CN108666554 A CN 108666554A CN 201810473546 A CN201810473546 A CN 201810473546A CN 108666554 A CN108666554 A CN 108666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ball
selenium
heteroatom doping
graphene hollow
doping graph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35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刘会
郭军坡
谢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735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65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6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65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氮、硼、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将配置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

Description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硒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的电池体系,锂硫电池与锂硒电池因其较高的能量密度(锂硫电池质量能量密度2600Wh/kg,锂硒电池体积能量密度3253mAh/cm3)逐渐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与锂硫电池相比,硒正极材料电子导电率与电化学活性均比硫正极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然而硒与硫类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是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硒的溶解问题以及放电中间产物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二是虽然硒的电子导电率较硫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仍然需要与导电材料复合,以解决材料高倍率放电等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锂硒电池的研究主要是将硒通过热熔的方法注入到多孔碳材料的孔结构中(如多孔碳、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中空碳微球,导电炭黑等),制备出硒/碳复合材料;或者是将用导电聚合物包覆硒材料,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及抑制穿梭效应的发生。中国专利CN103178246A等公开的硒-介孔载体复合物利用负载材料的介孔,将硒限制在介孔内,抑制穿梭效应的发生。但是由于负载材料的介孔特性,导致硒的负载量相对较小,最终制备的锂硒电池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于控制和实现工业化操作,得到的正极材料能量密度高,电子导电性能强,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优异。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氮、硼、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杂原子的掺杂量为1-15wt%。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
S2、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
S3、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
S4、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后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优选地,在S1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10mg/mL;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100mg/mL,二氧化硅的直径为10-500nm;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中,杂原子前驱体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100mg/mL,所述杂原子前驱体为含氮前驱体、含硼前驱体、含磷前驱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含氮前驱体为水合肼、尿素、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所述含硼前驱体为三氧化二硼、硼酸中的一种,所述含磷前驱体为五氧化二磷、磷酸中的一种。
优选地,在S2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1-10。
优选地,在S3中,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喷雾干燥装置的进料速度为1-10mL/min,进料口温度为150-250℃,出料温度为110-150℃。
优选地,在S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氖气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700-1000℃,烧结时间为2-12h。
优选地,在S3中,所述氢氟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40%,浸泡时间为4-12h。
优选地,在S4中,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的质量比为1:1-1:9;球磨的时间为1-4h;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氖气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200-600℃,烧结时间为2-12h。
本发明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氮、硼、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的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因采用了石墨烯并掺杂了杂原子,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由于采用的是石墨烯空心球,提高了硒的负载量,使得到的锂硒电池能量密度高;此外,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形成了巨大的“牢笼”,能束缚硒锂化合物,抑制穿梭效应的发生,同时杂原子掺杂导致的孤对电子对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锂硒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将其限制在石墨烯空心球内,有效的抑制硒溶解以及放电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控制和实现工业化操作,所得的复合正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在0.2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在0.2C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配制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二氧化硅分散液和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水合肼水溶液,其中,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直径为10nm;将上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水合肼水溶液按照1:1: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采用蠕动泵进料,进料速度为1mL/min,进料口温度为150℃,出料温度为110℃,收集喷雾干燥后的产物,将其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2h,室温出料后置于质量浓度为5%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2h,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至滤液PH值呈中性,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按照1:9的质量比混合,球磨2h,然后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60℃烧结10h,室温出料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将本实施例中制备的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作为正极,金属锂片作为负极,滴加电解液进行组装电池,其中,电解液中锂盐为1mol/L的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溶剂为二甲氧基乙烷(DME)和1,3-二氧戊环(DOL)按体积比为1:1的混合物,并加入LiNO3作为成膜添加剂,且LiNO3在电解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测试该电池在0.2C(1C=675mAh/g)倍率下,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第二周放电比容量为702mAh/g,第50周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568mAh/g;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在0.2C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图,由图2可知,复合材料在第1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520mAh/g,库伦效率99.6%。
由图1和图2的测试可知,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是由于石墨烯及杂原子掺杂可以提高硒电子导电性,由于采用的是石墨烯空心球,可以提高硒的负载量。此外石墨烯和杂原子掺杂导致的孤对电子对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锂硒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将其限制在石墨烯空心球内,从而有效的抑制硒溶解以及放电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配制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10mg/mL的二氧化硅分散液和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硼酸水溶液,其中,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直径为10nm;将上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硼酸水溶液按照1:1: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随后进行喷雾干燥,蠕动泵进料,进料速度为1mL/min,进料口温度为250℃,出料温度为110℃,收集上述喷雾干燥后的产物,将其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00℃烧结12h,室温出料,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2h,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至滤液PH值呈中性,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按照质量比1:9混合,球磨2h,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60℃烧结10h,室温出料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配制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二氧化硅分散液和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磷酸水溶液,其中,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直径为500nm;将上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磷酸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1的比例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蠕动泵进料,进料速度为10mL/min,进料口温度为150℃,出料温度为110℃,收集喷雾干燥后的产物,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00℃烧结4h,室温出料,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2h,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至滤液PH值呈中性,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按照质量比1:9混合,球磨2h,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60℃,烧结10h,室温出料获得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配制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10mg/mL的二氧化硅分散液和质量体积浓度为100mg/mL的尿素水溶液,其中,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直径为10nm;将上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尿素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0:10的比例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蠕动泵进料,进料速度为10mL/min,进料口温度为250℃,出料温度为150℃,收集上述喷雾干燥后的产物,将其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进行烧结,在烧结的过程中,升温速度为5℃/min,烧结温度为700℃,时间为2h,室温出料,然后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2h,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至滤液PH值呈中性,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按照质量比1:1混合,球磨4h,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进行烧结,在烧结过程中,升温速度为5℃/min,烧结温度为260℃,烧结时间为12h,室温出料获得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配制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直径为10nm的二氧化硅球的二氧化硅分散液和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的三聚氰胺水溶液;将上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三聚氰胺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0:1的比例进行混合,超声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蠕动泵进料,进料速度为10mL/min,进料口温度为150℃,出料温度为110℃,收集喷雾干燥后的产物,将其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700℃,烧结2h,室温出料,置于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2h,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至滤液PH值呈中性,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按照质量比1:1混合,球磨2h,置于氮气气氛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60℃,烧结4h,室温出料获得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实施例6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氮。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
S2、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
S3、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
S4、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后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实施例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磷;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杂原子的掺杂量为15wt%。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
S2、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
S3、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
S4、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后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其中,在S1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0mg/mL,二氧化硅的直径为10nm;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中,杂原子前驱体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0mg/mL,所述杂原子前驱体为含磷前驱体;所述含磷前驱体为五氧化二磷;
在S2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
在S3中,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喷雾干燥装置的进料速度为1mL/min,进料口温度为250℃,出料温度为110℃;
在S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1000℃,烧结时间为2h;
在S3中,所述氢氟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0%,浸泡时间为4h;
在S4中,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的质量比为1:9;球磨的时间为1h;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600℃,烧结时间为2h。
实施例8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硼;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杂原子的掺杂量为1wt%。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
S2、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
S3、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
S4、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后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其中,在S1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mg/mL;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二氧化硅的直径为500nm;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中,杂原子前驱体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mg/mL,所述杂原子前驱体为含硼前驱体;所述含硼前驱体为三氧化二硼;
在S2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0:1;
在S3中,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喷雾干燥装置的进料速度为10mL/min,进料口温度为150℃,出料温度为150℃;
在S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700℃,烧结时间为12h;
在S3中,所述氢氟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浸泡时间为12h;
在S4中,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的质量比为1:1;球磨的时间为4h;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200℃,烧结时间为12h。
实施例9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氮、硼、磷的混合物;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杂原子的掺杂量为11wt%。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
S2、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
S3、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
S4、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后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其中,在S1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6mg/mL;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质量体积浓度为55mg/mL,二氧化硅的直径为320nm;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中,杂原子前驱体的质量体积浓度为60mg/mL,所述杂原子前驱体为含氮前驱体、含硼前驱体、含磷前驱体的混合物,且所述含氮前驱体为水合肼,所述含硼前驱体为硼酸,所述含磷前驱体为磷酸;
在S2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6:5;
在S3中,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喷雾干燥装置的进料速度为6mL/min,进料口温度为200℃,出料温度为135℃;
在S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氖气的混合物;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850℃,烧结时间为7h;
在S3中,所述氢氟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浸泡时间为7h;
在S4中,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的质量比为1:6;球磨的时间为3h;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氖气的混合物;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380℃,烧结时间为8h。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复合而成,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所述杂原子为氮、硼、磷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中,杂原子的掺杂量为1-15wt%。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
S2、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和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混合后分散均匀,获得悬浮液;
S3、将悬浮液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下进行烧结,出料后置于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洗涤、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
S4、将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混合后球磨,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下烧结,出料后得到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10mg/mL;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100mg/mL,二氧化硅的直径为10-500nm;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中,杂原子前驱体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100mg/mL,所述杂原子前驱体为含氮前驱体、含硼前驱体、含磷前驱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前驱体为水合肼、尿素、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所述含硼前驱体为三氧化二硼、硼酸中的一种,所述含磷前驱体为五氧化二磷、磷酸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二氧化硅分散液、杂原子前驱体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1-10。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喷雾干燥装置的进料速度为1-10mL/min,进料口温度为150-250℃,出料温度为110-150℃。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氖气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700-1000℃,烧结时间为2-12h。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氢氟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40%,浸泡时间为4-12h。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与硒的质量比为1:1-1:9;球磨的时间为1-4h;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氖气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烧结的过程中,烧结温度为200-600℃,烧结时间为2-12h。
CN201810473546.7A 2018-05-17 2018-05-17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6665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3546.7A CN108666554A (zh) 2018-05-17 2018-05-17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73546.7A CN108666554A (zh) 2018-05-17 2018-05-17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6554A true CN108666554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7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3546.7A Pending CN108666554A (zh) 2018-05-17 2018-05-17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65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920A (zh) * 2019-01-22 2019-05-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硒包覆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111087A (zh) * 2022-10-27 2023-05-12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分层级氮掺杂石墨烯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167A (zh) * 2014-03-03 2014-06-04 东南大学 基于石墨烯海绵的硒/硫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150064575A1 (en) * 2013-09-03 2015-03-05 Hui He Lithium-Selenium secondary batteries having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US20150180021A1 (en) * 2011-03-01 2015-06-25 Uchicago Argonne, Ll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06981649A (zh) * 2017-06-06 2017-07-2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11395A (zh) * 2017-09-08 2018-01-19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小尺寸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的锂硫电池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0021A1 (en) * 2011-03-01 2015-06-25 Uchicago Argonne, Ll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US20150064575A1 (en) * 2013-09-03 2015-03-05 Hui He Lithium-Selenium secondary batteries having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CN103840167A (zh) * 2014-03-03 2014-06-04 东南大学 基于石墨烯海绵的硒/硫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81649A (zh) * 2017-06-06 2017-07-2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11395A (zh) * 2017-09-08 2018-01-19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小尺寸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的锂硫电池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920A (zh) * 2019-01-22 2019-05-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硒包覆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111087A (zh) * 2022-10-27 2023-05-12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分层级氮掺杂石墨烯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6134B (zh) 自支撑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泡沫负载氨基蒽醌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7808944A (zh) 用于金属锂负极保护的多孔MOF/CNFs复合材料
CN103500819A (zh) 一种表面修饰多孔状碳结构的碳纤维/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5898A (zh) 一种硅/碳纳米管/介孔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3606642B (zh) 一种共轭有机框架化合物/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355849B (zh) 锂电池负极添加剂、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660968A (zh) 复合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9481A (zh) 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用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3574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90696B (zh) 一种高比容量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91676B (zh) 一种利用多孔碳聚苯胺制备耐高压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10957490A (zh) 一种中空结构的碳包覆磷酸铁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26274A (zh) 一种石墨烯均匀分散的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323073A (zh) 一种氧掺杂磷化钴镍-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3937341A (zh) 一种金属锌二次电池
CN108821256A (zh) 一种纳米纤维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4F的制备方法
CN10252254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
CN105161690B (zh) 通过掺杂石墨烯和二氧化钛提高二硫化钼充放电循环能力的方法
CN103117400A (zh) 一种二次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
CN107507958B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原位粉体包覆与极板制备一体化方法
CN109860509A (zh) 一种阴离子共掺杂的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974033A (zh) 氮掺杂介孔碳包覆磷酸焦磷酸铁钠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666554A (zh) 硒-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空心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9246A (zh) 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包覆α-Fe2O3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4134548A (zh) 一种多孔的二氧化锰及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