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6357A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6357A
CN108666357A CN201810737317.1A CN201810737317A CN108666357A CN 108666357 A CN108666357 A CN 108666357A CN 201810737317 A CN201810737317 A CN 201810737317A CN 108666357 A CN108666357 A CN 10866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hase delay
display panel
touch
de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73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6357B (zh
Inventor
齐璞玉
张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73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6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6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6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6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于衬底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触控电极层之上的圆偏光层,以及形成于圆偏光层之上的保护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形成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而不是将圆偏光片和触控传感器贴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这样省去了触控传感器和圆偏光片的基材,一方面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便于形成曲面显示面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对相位延迟量有影响的材料,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短、高发光效率、广色域、低工作电压、面板薄、可制作大尺寸与可挠曲的显示器的特性,因此备受关注。目前,OLED器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视等场景,并逐渐应用于车载市场,车载显示屏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显示屏具有较低的反射率,以保证日间驾车的安全性,并且对弯折有一定的需求,以方便驾驶员观看屏幕。
在OLED器件中,由于阴极层对外界光的反射,导致屏幕的对比度和室外可视度低,因此,一般会在OLED器件的出光面贴附一层圆偏光片,以改善OLED器件的反光现象。该圆偏光片一般包括一层线偏光片和一层延迟片,目前市面上的圆偏光片的厚度一般为100μm左右,将OLED器件应用于车载显示时,一般采用厚度约为200μm~300μm的圆偏光片。
为了实现触控功能,还会在OLED器件的出光面贴附触控传感器,然而,触控传感器的基材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环烯烃聚合物(Cyclone Olefin Polymer,COP),PET基材较薄但延迟量很大,会导致OLED器件的反射光增加,具体原理如图1所示,自然光照射到线偏光片204上时,只有与线偏光片204的吸收轴方向平行的振动分量能够透过,从而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通过延迟片203(例如四分之一波片)后,延迟片203改变了线偏振光的偏振态,将线偏振光转化为圆偏振光(图中以右旋圆偏振光为例),之后圆偏振光射向触控传感器202,由于触控传感器202中含有延迟量大的基材,因而圆偏振光通过触控传感器202后转变为椭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经阴极层201的反射改变了旋转方向变为左旋,该左旋椭圆偏振光再次经过触控传感器202时相位延迟量还会发生变化,经过延迟片203后的光线会存在于线偏光片204的吸收轴方向相同的分量,因而会有线偏振光从线偏光片204处出射。因而包含PET基材的OLED器件很难应用于对反射率要求很高的车载产品中,因为会对日间驾车的安全造成影响,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COP基材虽然延迟量较小,但厚度较大,对于屏幕的弯折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OLED器件的反射率较高以及厚度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形成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的圆偏光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圆偏光层之上的保护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圆偏光层,包括: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位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以及位于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线偏光层;
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的夹角为75°;
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的夹角为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均由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所述圆偏光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配向层,位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与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间的第二配向层,以及位于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与所述线偏光层之间的第三配向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线偏光层由二色性染料和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形成触控电极层;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圆偏光层;
在所述圆偏光层之上形成保护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采用以下方式形成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涂覆一层紫外光固化层;
采用压印工艺并同时进行紫外光固化,以使所述紫外光固化层形成多个凹槽结构;
在各所述凹槽结构中浇注卤化银溶液;
对浇注卤化银溶液后的所述显示面板进行加热,以得到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圆偏光层,包括: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
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
在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线偏光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均由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第一配向层;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后,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第二配向层;
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后,在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线偏光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第三配向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于衬底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形成于触控电极层之上的圆偏光层,以及形成于圆偏光层之上的保护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形成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而不是将圆偏光片和触控传感器贴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这样省去了触控传感器和圆偏光片的基材,一方面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便于形成曲面显示面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对相位延迟量有影响的材料,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自然光射入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后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曲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方向,以及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自然光射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后的光路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之二;
其中,10-阵列基板;11-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2-触控电极层;13-圆偏光层;131-四分之一延迟层;132-二分之一延迟层;133-线偏光层;134-第一配向层;135-第二配向层;136-第三配向层;14-保护层;201-阴极层;202-触控传感器;203-延迟片;204-线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OLED器件的反射率较高以及厚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0,形成于衬底基板10之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1,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1之上的触控电极层12,形成于触控电极层12之上的圆偏光层13,以及形成于圆偏光层13之上的保护层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形成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而不是将圆偏光片和触控传感器贴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这样省去了触控传感器和圆偏光片的基材,一方面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便于形成曲面显示面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对相位延迟量有影响的材料,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由于省去了触控传感器和原偏光片的基材,形成的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的总厚度可以达到10μm以下,大大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而且,触控电极层中不存在具有相位延迟作用的材料,不会影响光线的延迟量,可以使射向显示面板的自然光通过圆偏光层后转变为圆偏振光,并且经阴极层反射后不会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如图3所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厚度较小,因而比较将显示面板进行弯曲,以得到曲面显示面板,该曲面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较高。该曲面显示面板优选为应用于车载显示面板中,此外,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应用于电视、手机中等,此处不做限定。图3中以朝向出光面一侧弯曲为例进行示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朝向入光面一侧弯曲。对于图3所示的结构,由于靠近出光面一侧的膜层的应力更大,为了避免在弯折过程中触控电极层中的走线发生断裂,优选为将触控电极层设置在圆偏光层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保护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一般可以采用透明玻璃制作,此外,为了隔绝水汽和氧气,还会设置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封装层,可以采用薄膜封装,也可以采用其他封装方式,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所示,上述圆偏光层,可以包括: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位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以及位于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线偏光层133;
同时参照图5,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的光轴方向(即图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与线偏光层133的吸收轴方向(即图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的夹角为75°;
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的光轴方向(即图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与线偏光层133的吸收轴方向c的夹角为15°。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与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圆偏光层的光学性能,使得到的显示面板的抗反射性能更好,此外,为了简化圆偏光层的结构,也可以由线偏光层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构成圆偏光层,且该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方向夹角为45°。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更低的具体原理如下:
自然光照射到线偏光层133时,只有与线偏光层133的吸收轴方向c平行的振动分量才能透过,从而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且该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方向c一致,之后该线偏振光射向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由于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的光轴方向b与线偏光层133的吸收轴方向c的夹角为15°,因而该线偏振光偏转该方向b与方向c的夹角的二倍,也就是该线偏振光经过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后,该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方向c的夹角为30°,此时该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的光轴方向a的夹角为45°,因而该线偏振光透过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后,偏振态发生改变而转换为圆偏振光,图中以右旋圆偏振光为例,之后该右旋圆偏振光射向触控电极层12,由于该触控电极层12中不存在具有相位延迟作用的材料,不会影响光线的延迟量,因而该右旋圆偏振光的偏振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仍以右旋圆偏振光出射,然后改右旋圆偏振光射入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1中,被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1中的阴极层反射转换为左旋圆偏振光,该左旋圆偏振光再次经过触控电极层12,仍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还是以左旋圆偏振光出射,之后该左旋圆偏振光射入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中,偏振态被改变而转换为振动方向与方向c夹角为60°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后,振动方向逆时针转动30°,转换为与方向c垂直的线偏振光,因而该线偏振光不能从线偏光层133出射。因此,射向该显示面板的自然光经阴极层反射后不能由出光侧射出,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而该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较低,显示效果更好,该显示面板应用于车载显示系统中的安全性较高。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上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均由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如图4所示,圆偏光层,还可以包括:位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第一配向层134,位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1与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之间的第二配向层135,以及位于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132与线偏光层133之间的第三配向层136。
液晶材料具有双折射性能,因而可以采用聚合性液晶混合物制作上述四分之相位延迟层和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可以通过调整该混合物的配比和形成的膜层厚度,来改变该膜层的相位延迟量,以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和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为了使液晶分子能够沿特定的方向延伸,可以在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两侧设置配向层,而且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与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可以共用第二配向层,因此,只需设置三层配向层即可,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olyimide,PI)制作各配向层,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各配向层,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上述线偏光层由二色性染料和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由于液晶具有双折射性能,而且,可以液晶分子的方向比较容易控制,因而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的控制形成的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作上述线偏光层,此处不对线偏光层的材料进行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上述触控电极层,可以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在制作工艺过程中,可以将各触控驱动电极与各触控感应电极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制作,也就是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同层同材质,为了使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在交叉位置处绝缘,在交叉位置处还会设置绝缘层。具体地,可以将触控驱动电极设置为条状电极,触控感应电极可以设置为多个块状子电极,通过桥接结构连接各块状电极,在桥接结构与触控驱动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也可以将触控驱动电极设置为多个块状子电极,触控感应电极设置为条状电极,此处不做限定。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将触控电极层设置为包括多个自电容电极,采用自电容的方式实现触控检测。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由于该制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制作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
S3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S302、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形成触控电极层;
S303、在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圆偏光层;
S304、在圆偏光层之上形成保护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形成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而不是将圆偏光片和触控传感器贴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这样省去了触控传感器和圆偏光片的基材,一方面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便于形成曲面显示面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对相位延迟量有影响的材料,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上述触控电极层,可以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形成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步骤一: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涂覆一层紫外光固化层;
步骤二:采用压印工艺并同时进行紫外光固化,以使紫外光固化层形成多个凹槽结构;
步骤三:在各凹槽结构中浇注卤化银溶液;
步骤四:对浇注卤化银溶液后的显示面板进行加热,以得到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上述步骤一中,可以采用旋涂或者涂覆的方式采用紫外固化材料形成上述紫外固化层,上述步骤二中,在压印工艺的同时进行紫外光固化,可以在紫外固化层在没有完全固化时形成凹槽结构的形状,通过固化作用形成凹槽结构。步骤四中,由于卤化银溶液受热后容易分解为银和含卤元素的气体,因而对卤化银溶液加热后,可以在凹槽结构中留下银膜层,以形成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的图形,此外,可以在制作银膜层的同时制作出触控电极引线,也就是在步骤二中形成的凹槽结构不仅包含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的图形,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引线的图形,另外,也可以单独制作各触控电极引线,此处不做限定。另外,当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异层设置时,可以将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四操作两次。
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直接涂覆卤化银溶液,通过加热干燥得到银膜层后,采用刻蚀工艺形成触控电极的图形。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银制作上述触控电极,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例如透明导电氧化物等,此处不对触控电极的材料进行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触控电极层也可以包括多个自电容电极,可以采用制作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的方式制作各自电容电极。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如图8所示,上述步骤S303,可以包括:
S401、在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
S402、在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
S403、在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线偏光层。
上述步骤S401和步骤S402中,可以采用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材料制作上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在步骤S403中,可以采用二色性染料和聚合性液晶混合物形成上述线偏光层。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上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上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均由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在上述步骤S401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第一配向层;
在上述步骤S401之后,在上述步骤S402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第二配向层;
在上述步骤S402之后,在上述步骤S403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第三配向层。
上述第一配向层、第二配向层和第三配向层可以采用聚酰亚胺材料制作。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首先在触控电极层之上涂覆一层PI材料,经过紫外光固化得到第一配向层,在第一配向层之上涂覆一层聚合性液晶混合物,经过紫外光固化后得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然后再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涂覆一层PI材料,经过紫外固化得到第二配向层,在第二配向层之上涂覆一层聚合性液晶混合物,经过滋味光固化后得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最后在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上涂覆一层PI材料,经过紫外固化得到第三配向层,在第三配向层之上涂覆二色性染料与聚合性液晶混合物,经过紫外光固化得到线偏光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形成配向层之后还会包括配向工艺,以使液晶分子按照特定方向排列。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形成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将触控电极层和圆偏光层集成在显示面板中,而不是将圆偏光片和触控传感器贴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这样省去了触控传感器和圆偏光片的基材,一方面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可靠性,便于形成曲面显示面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对相位延迟量有影响的材料,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形成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的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的圆偏光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圆偏光层之上的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层,包括: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位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以及位于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线偏光层;
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的夹角为75°;
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线偏光层的吸收轴方向的夹角为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均由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所述圆偏光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配向层,位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与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间的第二配向层,以及位于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与所述线偏光层之间的第三配向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光层由二色性染料和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形成触控电极层;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圆偏光层;
在所述圆偏光层之上形成保护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采用以下方式形成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上涂覆一层紫外光固化层;
采用压印工艺并同时进行紫外光固化,以使所述紫外光固化层形成多个凹槽结构;
在各所述凹槽结构中浇注卤化银溶液;
对浇注卤化银溶液后的所述显示面板进行加热,以得到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圆偏光层,包括: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
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
在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线偏光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和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均由聚合性液晶混合物构成;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第一配向层;
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之上形成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后,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第二配向层;
在所述四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后,在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线偏光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二分之一相位延迟层之上形成第三配向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737317.1A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666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7317.1A CN108666357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7317.1A CN108666357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6357A true CN108666357A (zh) 2018-10-16
CN108666357B CN108666357B (zh) 2021-01-22

Family

ID=63773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7317.1A Active CN108666357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635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774A (zh) * 2019-07-19 2019-11-26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圆偏光片及制造圆偏光片的方法、发光装置
CN110618483A (zh) * 2019-10-30 2019-1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53522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装置
CN111200001A (zh) * 2020-01-10 2020-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86398A (zh) * 2020-11-18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4206A (zh) * 2021-01-20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744635A (zh) * 2020-05-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WO2023273386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200121A1 (en) * 2021-12-22 2023-06-2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24082507A1 (zh) * 2022-10-19 2024-04-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341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6527790A (zh) * 2016-10-31 2017-03-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870697A (zh) * 2017-12-14 2018-04-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790A (zh) * 2016-10-31 2017-03-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6354341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7870697A (zh) * 2017-12-14 2018-04-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1774A (zh) * 2019-07-19 2019-11-26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圆偏光片及制造圆偏光片的方法、发光装置
CN110618483A (zh) * 2019-10-30 2019-1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774656B2 (en) 2019-10-30 2023-10-03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olariz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853522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装置
WO2021139724A1 (zh) * 2020-01-10 2021-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00001A (zh) * 2020-01-10 2020-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4635A (zh) * 2020-05-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WO2021244192A1 (zh) * 2020-05-30 2021-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2286398A (zh) * 2020-11-18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4206A (zh) * 2021-01-20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2156040A1 (zh) * 2021-01-20 2022-07-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273386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200121A1 (en) * 2021-12-22 2023-06-2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24082507A1 (zh) * 2022-10-19 2024-04-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6357B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635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63798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12849B1 (ko) 전자기 감응 타입 액정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3715219B (zh) 显示装置
TW201510820A (zh) 觸控顯示器及其製備方法
CN106611774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463797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CN111081747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34241A (zh) 触控偏光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7636853A (zh) 光学元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8922903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3005062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681579B (zh) 显示装置
US11128043B2 (en) Liquid crystal cell and scanning antenna
CN1063739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0335961A (zh) 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37975A (zh) 发光显示装置
CN109638036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设备
CN104637977A (zh) 发光显示装置
CN207731184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3607414U (zh) 发光显示装置
CN206096713U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7908178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834147B (zh) 一种反射式显示基板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CN116096137A (zh) 一种封装层结构及oled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