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2728B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2728B
CN108632728B CN201810667324.9A CN201810667324A CN108632728B CN 108632728 B CN108632728 B CN 108632728B CN 201810667324 A CN201810667324 A CN 201810667324A CN 108632728 B CN108632728 B CN 108632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diaphragm
magnetic
magnetic circuit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73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2728A (zh
Inventor
王兴龙
葛连山
刘春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6673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27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2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27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1128 priority patent/WO2020000925A1/zh
Priority to US17/256,607 priority patent/US1147757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2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2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发声器件包括第一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第一中心部;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中心部;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固定连接。本发明发声器件实现双向发声的结构占用的体积小,便于广泛应用于便携终端。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扬声器作为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终端的重要部件,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终端,尤其是便携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耳机便能够为扬声器提供的安装空间非常有限,因此,现有的能够应用于狭小安装空间的扬声器,通常采用单个振膜正面发声的结构。为了实现双向发声,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两套音圈及磁路系统的扬声器,但这种扬声器通常体积较大,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实现双向发声的发声器件因体积较大而难以广泛应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发声器件,包括第一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第一中心部;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中心部;
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心部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结合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第一补强部;
所述第二中心部包括:第二平面部和结合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第二补强部;
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固定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补强部包括伸入所述避让孔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补强部包括伸入所述避让孔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在所述避让孔内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面接触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相向渐缩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的侧壁的纵截面形状为阶梯形、弧形或直线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和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与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
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所述导磁轭的中部和中心磁路部分配合形成所述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导磁轭中部的中心磁钢和设于所述中心磁钢顶部的中心导磁板,所述导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内孔,所述中心磁钢开设有第二内孔,所述中心导磁板上开设有第三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及所述第三内孔连通形成所述中心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孔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的顶面围合形成第一台阶形凹部;和/或第三内孔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的底面围合形成第二台阶形凹部。
优选地,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自所述导磁轭的外周缘弯折形成的挡板;或,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磁钢外围的若干边磁钢。
优选地,所述导磁轭的中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向第一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形成所述中心磁路部分,所述翻边围合形成所述避让孔;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翻边外围的若干边磁钢,以及设于所述边磁钢顶部的边导磁板。
优选地,所述翻边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翻边沿所述开口的边沿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还包括围绕第一中心部设置的第一折环部,以及围绕第一折环部设置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振膜还包括围绕第二中心部设置的第二折环部,以及围绕第二折环部设置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均为平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折环部和/或第二折环部为由一个凸起构成的结构,或,所述第一折环部和/或第二折环部为由至少一个凸起和至少一个凹陷构成的波浪形结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便携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该便携终端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所述壳体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声孔,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声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所述第一声孔设置在所述正面上,所述第二声孔设置在所述反面上。
本发明中发声器件的结构采用两套振动系统,但只采用一套音圈及磁路系统就可以实现双向发声,该结构占用的体积小,能够适应较为狭小的安装空间,便于广泛应用于便携终端。本发明的发声器件工作时,先由磁路系统直接驱动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振膜,由于第一声腔与第二声腔之间设有避让孔连通,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中至少有一者伸入避让孔内以固定连接,因此,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振膜同步振动发声,即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联动发声。应用于便携终端时,本发明的发声器件通过第一振动系统及第二振动系统可以分别向便携终端正反两个方向发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发声器件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器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声器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了磁路系统、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的第一实施例;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发声器件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发声器件中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磁路系统的剖视图;
图13为图3中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磁路系统的剖视图;
图15为图6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0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5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5所示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所示扬声的器爆炸图;
图21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第二振膜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第二振膜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中的中心磁钢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发声器件其磁路系统中的中心磁钢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发声器件其磁路系统中的中心磁钢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发声器件其磁路系统中的中心磁钢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发声器件另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发声器件另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7所示发声器件的一剖视图;
图30为图27所示发声器件的爆炸图;
图31为图27所示发声器件中磁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27所示发声器件中磁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27所示发声器件中磁路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27所示发声器件中磁路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便携终端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中便携终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振动系统;11:第一振膜;111:第一中心部;113,114:第一补强部;113a,113b,113c,113d,113e:第一凸部;115:第一折环部;117:第一固定部;12:音圈;
2:第二振动系统;21a,21b:第二振膜;211:第二中心部;212a,212b:第二折环部;213:第二固定部;214,215,216:第二补强部;214a,214b,214c, 214d,214e:第二凸部;
3a,3b:磁路系统;31:磁间隙;32a,32b:避让孔;32c:边通孔;33:气流通道;34a,34b:导磁轭;341:第一内孔;341a:第一台阶形凹部;343:挡板;341b:开口;343b,343c:翻边;35a,35b:中心磁钢;351a,351b, 351c,351d:第二内孔;352b,352c:子磁钢;352d:切缝;36:中心导磁板; 361:第三内孔;361a:第二台阶形凹部;37:边磁钢;38,38a:边导磁板;
5:第一声腔;6:第二声腔;7:外壳;8:前盖;9:后盖;100:便携终端;110:壳体;130:第一声孔;140:第二声孔;210:发声器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210。
请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发声器件210包括第一振动系统1、第二振动系统2及磁路系统3a,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1包括第一振膜11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11内侧的音圈12,所述第一振膜11包括第一中心部111;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11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21a,所述第二振膜21a包括第二中心部211;
所述磁路系统3a设于所述第一振膜11及第二振膜21a之间,所述音圈 12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3a的磁间隙31中;磁路系统3a设有避让孔32a;所述第一中心部111和第二中心部211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32a以使第一中心部111和第二中心部21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描述,将发声器件210的第一振膜11朝上放置时的位置为参考界定上下,即第一振膜11背向磁路系统3a的一侧为上,第一振膜11朝向磁路系统3a的一侧为下。
第一振动系统1可以参考现有的形式,具体的,音圈12与第一振膜11 固定连接并伸入磁间隙31,音圈12连通变化的电流则受到不同大小的安培力而振动,音圈12振动带动第一振膜11振动,其能量变换方式是电能—机械能—声能。为了调整振动的频率特性,第一振动系统1还可包括配重块(未图示)。磁路系统3a的形式也可以参考现有的结构,中心磁钢35a的俯视形状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圆角矩形等。
为了方便安装第一振动系统1、第二振动系统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磁路系统3a,发声器件210还包括外壳7、前盖8及后盖9,外壳7用于收容第一振动系统1、第二振动系统2及磁路系统3a。前盖8及后盖9与外壳7配合形成保护框架,具体地,第一振膜11用于固定的边缘部由前盖8与外壳7夹持,第二振膜21a用于固定的边缘部由后盖9与外壳7夹持。前盖8对应第一振动系统1设置并设有供声音出射的前出声孔,后盖9对应第二振动系统2并设有供声音出射的后出声孔。
这样一来,在本发明中,发声器件210中第一振膜11的第一中心部111 和第二振膜21a的第二中心部211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至避让孔32a中,并且第一中心部111和第二中心部211固定连接,由于发声器件210中包含有磁路系统3a和音圈12,且音圈12与第一振膜11的连接,在向音圈12通入电流后,音圈12由于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振动,进而推动第一振膜11振动,由于第一振膜11的第一中心部111与第二振膜21a的第二中心部211固定连接,因此,在第一振膜11振动时,其第一中心部111会带动第二振膜21a的第二中心部 211振动,从而带动第二振膜21a振动,可以使第二振膜21a策动空气发声,实现双向发声。即为在本发明中,发声器件210的结构采用两套振动系统,但只采用一套音圈12及磁路系统3a就可以实现双向发声,该结构占用的体积小,能够适应较为狭小的安装空间,便于广泛应用于便携终端100。同时,该结构中只需要通过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21a本身就可以连接,省去了额外的连接件,从而可以降低发声器件210的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中心部111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结合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第一补强部113。
第二中心部211包括:第二平面部和结合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第二补强部214。
此时,所述第一中心部111和第二中心部211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32a以使第一中心部111和第二中心部211固定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32a 以使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固定连接。
设置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可以增加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 21a的硬度,保证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21a的高频性能。第一补强部113 与第二补强部214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是胶水粘接,或注塑一体成型连接。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中至少其中一个伸入避让孔32a以相互连接,故而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形状为球顶状的结构。且,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214分别与避让孔32a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用以连通第一声腔5及第二声腔6的气流通道33。为了保证被动辐射的第二振膜21a发声性能更优,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Kapton(聚酰亚胺(PI)薄膜材料)、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I(聚酰亚胺)、LCP(Liquid CrystalPolymer液晶聚合物)、PC(聚碳酸酯)、 PPA(Polyphthalamide聚邻苯二甲酰胺)等塑性材料,也可以是铝箔/镁铝合金/镁锂合金等金属材料,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加工方式包含但不限于:吹塑、注塑、冲压及热压成型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 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复合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的发声器件210工作时,先由磁路系统3a直接驱动第一振动系统1 的第一振膜11,由于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之间设有避让孔32a连通,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中至少有一者伸入避让孔32a内以固定连接,因此,在第一振膜11振动发声时,第一补强部113带动第二补强部214振动,从而使得第二振膜21a振动,即为实现第一振动系统1的第一振膜11振动发声时,第二振动系统2的第二振膜21a同步振动发声,即第一振膜11及第二振膜21a联动发声。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系统3a与所述第一振膜11之间形成第一声腔5,所述磁路系统3a与所述第二振膜21a之间形成第二声腔6,所述避让孔32a连通所述第一声腔5和第二声腔6。这样一来,在第一振膜11与第二振膜21a 联动发声的同时,由于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内的空气得以通过避让孔32a 相互流通,两者的气压差较小,给第一振膜11与第二振膜21a的振动造成的阻力也相对较小,从而可以实现更优的声学性能。应用于便携终端100时,本发明的发声器件210通过第一振动系统1及第二振动系统2可以分别向便携终端100正反两个方向发声。
请结合参照图3至5,为了便于批量加工,第一振膜11的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振膜21a的第二补强部214均设有伸入避让孔32a的部分。所述第一补强部 113包括伸入所述避让孔32a的第一凸部113a,所述第二补强部214包括伸入所述避让孔32a的第二凸部214a,所述第一凸部113a和所述第二凸部214a在所述避让孔32a内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3a由第一补强部113直接凸起形成,第一凸部 113a的内部为中空的,该结构既能保证其传动时的结构强度,又能通过降低质量减少能量损耗,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凸部113a传递的振动更加显著,提高发声器件的高频性能。第二凸部214a与第一凸部113a的结构相同,便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请结合参照图6至图10,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形状为矩形,或者,第一补强部114和第二补强部215的形状为圆形。同时,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横截面形状是矩形,或者,第一凸部 (113b,113c)和第二凸部(214b,214c)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或者为上述两者的形状可以任意结合。
请参照图11至图14,对应的,避让孔32a的横截面形状也包括有圆形和矩形的实施例,可与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相匹配,从而使得第一凸部 113a和第二凸部214a更好地容纳于其中,便于固定连接。
当第一凸部(113b,113c)和第二凸部(214b,214c)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时,避让孔32a的横截面为圆形;当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横截面均为距形时,避让孔32a的横截面也为矩形,且此处的矩形均为圆角矩形,从而使得气流在避让孔32a内的流动更加顺畅,不存在尖锐部位,提高发声器件210发声的圆滑度和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凸部113a和所述第二凸部214a面接触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分别设于第一补强部113 的中部和第二补强部214的中部,第一补强部113的外周缘与第一平面部连接,第二补强部214的外周缘与所述第二平面部连接。具体地,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均为平面片状结构,于两者的中部开设补强孔(未标示),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外周缘重叠结合于避让孔的周边缘,以提高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21a各自的整体强度。
为了增加第一振膜11与第二振膜21a的连接强度,设置第一凸部113a 与第二凸部214a面接触固定连接,即,第一凸部113a的底壁与第二凸部214a 的底壁相连接,且,第一凸部113a的底壁和第二凸部214a的底壁具有一定的面积大小要求,面积越大粘接力越大,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同样如此。此时,第一凸部113a与第二凸部214a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标准的U型、外扩状的 U型或是近似U型,只需具备一平面状的底壁即可,保证后期粘接的牢固性。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结构强度,减小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质量,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 相向渐缩设置,即,第一凸部113a的横截面面积向第二振膜2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凸部214a的横截面的面积向第一振膜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自身的结构强度增加,且可以使得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增加,以保证第二振膜21a的驱动力。此外,渐缩状的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还可以间接地扩宽气流通道33,从而增大了有效流通面积,如此,可以进一步地促进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之间的空气连通性。
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的方向上呈渐缩状,或者两者均不呈渐缩状,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一凸部113a和/或所述第二凸部214a的侧壁的纵截面形状为阶梯形、弧形或直线形。
请参照图15,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侧壁的第一实施例中,其纵截面为阶梯形,即该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侧壁呈多段弯折设置,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自身强度,同时提高了第一补强部113和第二补强部214的连接强度,以便获取更好的发声效果。
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16和图17,第一凸部(113c,113e)和/或所述第二凸部(214c,214e)的侧壁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在该实施例中,弧形状的侧壁可以向避让孔32a的方向鼓起,也可以是向背离避让孔32a的方向凹陷,两种情况下的第一凸部(113c,113e)和第二凸部(214c,214e)均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连接强度。
此外第二实施例还可以结合第一实施例中的阶梯形进行设置,该结构为第三实施例,具体结构参照图18和图19,该实施例的第一凸部(113b,113d) 和第二凸部(214b,214d)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可以进一步获取更高的结构强度,保证第一振膜11与第二振膜21a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振膜11的第一中心部111和第二振膜21a的第二中心部211还可以是平面结构,即为第一振膜11的第一中心部111与第二振膜21a 的第二中心部211是整体结构,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使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在避让孔内固定连接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至图5、图12至图20,所述磁路系统3a包括导磁轭34a和设于所述导磁轭34a上的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均未标示);
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12的磁间隙31;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
所述导磁轭34a的中部和中心磁路部分配合形成所述避让孔32a。
本实施例中,中心磁路部分可以包括中心磁钢35a,也可以是导磁轭34a 的侧壁,边磁路部分可以是边磁钢37或是导磁轭34a的侧壁。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可以保证磁路部分的磁性稳定性,从而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磁场,从而使得第一振膜11的振动较稳定,保证发声器件210发声的稳定性。由于与中心磁路部分对应的第一振膜11的中心部位振幅通常最大,通过于避让孔32a将第一振膜11的中心部位与第二振膜21a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可以使得第一振膜11推动第二振膜21a时更为省力。
磁路系统3a的第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3a的中心磁路部分包括设于导磁轭34a中部的中心磁钢35a和设于所述中心磁钢35a顶部的中心导磁板36,所述导磁轭34a上开设有第一内孔341,所述中心磁钢35a开设有第二内孔 351a,所述中心导磁板36上开设有第三内孔361,第一内孔341、第二内孔 351a及第三内孔361连通形成避让孔32a。
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3a的中心位置由下及上依次设有导磁轭34a、中心磁钢35a和中心导磁板36,导磁轭34a上开设有第一内孔341,中心磁钢 35a开设有第二内孔351a,导磁板36上开设有第三内孔361,第一内孔341、第二内孔351a及第三内孔361连通形成中心避让孔32a,即,避让孔32a直接贯通导磁轭34a、中心磁钢35a及导磁板36,通过在避让孔32a内将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固定连接实现第一振膜11与第二振膜21a的联动,该形式简单,有利于促进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之间的气体流通。
请参照图12,所述边磁路部分的一实施例中,包括自所述导磁轭34a的外周缘弯折形成的挡板343,磁间隙31形成在中心磁钢35a与该挡板343之间。参照图21,当然,边磁路部分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磁钢35a外围的若干边磁钢37时,磁间隙31则形成在中心磁钢 35a与边磁钢37之间,磁路系统3a可以设置两个边磁钢37或四个边磁钢37。
请参照图22,当然,磁路系统3a在磁间隙31位置还设置边通孔32c。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边通孔32c,结合气流通道33则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声腔 5与第二声腔6之间的连通性,进而第一振膜11振动时,单位时间内能有更多的空气在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之间的流动,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之间的气压更为均衡,造成的阻力更小。
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地增大流通面积,边通孔32c设置有多个,多个边通孔32c沿磁间隙31的周向间隔布置。如此,既可以保证连通的平衡性又能使磁路均衡连通。
具体地,边通孔32c开设在导磁轭34a上。由于导磁轭34a相较中心磁钢 35a及导磁板36最为接近第二声腔6,因而,边通孔32c开设在导磁轭34a 也最为方便。
下面介绍中心磁钢的优选形式:
优选地,请参照图23及图25,中心磁钢35b由一块磁钢组成,中心磁钢 35b上设有连通第二内孔351c内壁面以及中心磁钢35b外周面的切缝352d。通过设置切缝352d可以方便地采用线切割的工艺加工第二内孔351c,具体地,可以先加工出切缝352d,然后再加工出第二内孔351c,相比直接钻制第二内孔351c更具实用性。如此,可降低加工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中心磁钢还可以包括相拼接的两子磁钢(352b,352c),两子磁钢 (352b,352c)的切缝352d与第二内孔(351b,351d)相接。如此,第二内孔 (351b,351d)由两子磁钢(352b,352c)拼接形成,第二内孔(351b,351d)的内壁面实际上转化为各子磁钢(352b,352c)的外周面,即子磁钢(352b,352c) 外周面上开放的槽壁面,如此能够为第二内孔(351b,351d)的加工方面带了方便。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装配并提升两子磁钢(352b,352c)的原材料的互换性,两子磁钢(352b,352c)关于一过第二内孔(351b,351d)中心的竖直平面对称或两子磁钢(352b,352c)关于第二内孔(351b,351d)的中心对称。具体地,在装配时,可以先将两子磁钢(352b,352c)未磁化前的坯料先拼接,然后再磁化,两子磁钢(352b,352c)的坯料可以互换,由此只需要提供一种形状尺寸的坯料即可。
请再次参照图5,第一振膜11、第二振膜(21a,21b)及中心磁钢(35a,35b) 均为长条状,第一振膜11、第二振膜(21a,21b)及中心磁钢(35a,35b)的长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避让孔32a沿中心磁钢(35a,35b)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竖直面即平行于上下方向的平面,相应地发声器件210的外形也为长条形,这种结构在应用于便携终端100时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在相同面积的前提下,长条形的第一振膜11及第二振膜(21a,21b)更易于获得更大的振幅,对于第一振膜11而言可以更易驱动第二振膜(21a,21b)。第一凸部(113a,113b,113c,113d,113e)和第二凸部(214a,214b,214c,214d,214e) 的横截面为长条形,且两者的横截面的长轴与避让孔32a的长轴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21a,21b)的连接面积也会增大。
参照图12,所述第一内孔341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35a的顶面围合形成第一台阶形凹部351a;和/或第三内孔361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35a 的底面围合形成第二台阶形凹部361a。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21a的结构强度较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凸部113a和所述第二凸部214a的侧壁的纵截面形状为阶梯形,且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以中心磁钢35a的横截面为镜面对称设置,为了能够更好地容纳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对应地,第一内孔341 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35a的顶面围合形成第一台阶形凹部351a,第三内孔361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35a的底面围合形成第二台阶形凹部361a,以此可以使第一凸部113a的侧壁与避让孔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间更大,为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联动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有更多的流通空间,第一声腔5与第二声腔6之间的气压更为均衡,造成的阻力进一步减小。
此外,设定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阶梯状侧壁远离中心磁钢的一段为第一阶梯,该第一阶梯的高度不超过中心导磁板36的厚度和导磁轭 34a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振动发声。
请参照图27至图30,磁路系统3b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轭34b的中部形成有开口341b,所述开口341b的边沿向第一振膜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翻边343b,所述翻边343b形成所述中心磁路部分,所述翻边343b围合形成所述避让孔32b;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翻边343b外围的若干边磁钢37,以及设于所述边磁钢37顶部的边导磁板38。
本实施例中,导磁轭34b的中部形成有开口341b,开口341b的边沿向第一振膜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翻边343b,该翻边343b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与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纳第一凸部113a和第二凸部214a。同时该翻边343b也形成了中心磁路部分,与翻边343b外围的若干边磁钢37之间形成磁间隙31,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实施,在形成避让孔32b的同时,也可以形成磁间隙31,进一步降低该发声器件210的重量。
请参照图31至图34,此处的翻边343b结构既可以是沿开口341b周缘连续设置的环状结构,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多个翻边343c沿开口341b的边沿间隔设置,以进一步增大气流流通的空间,提高发声效果。
形成边磁路部分的边磁钢37可以设置两到四个,对应的,设于边磁钢37 顶部的边导磁板38可以对应设置两到四个;也可以在边磁钢37设置四个时,边导磁38a呈一环状结构覆盖于四个边磁钢37的顶部,该结构可以便于批量加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图22和图23,第一振膜11还包括围绕第一平面部设置的第一折环部115以及围绕第一折环部115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17;第二振膜(21a,21b)包括围绕第二平面部设置的第二折环部(212a,212b)和围绕第二折环部(212a,212b)设置的第二固定部213,第一折环部115和/或第二折环部(212a,212b)为由一个凸起构成的结构,或者第一折环部115和/ 或第二折环部(212a,212b)为由至少一个凸起和至少一个凹陷构成的波浪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均设置为平面片状结构,则第一振膜11和第二振膜(21a,21b)在上下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并且可以产生足够大的振幅,如此,本发明提供的发声器件210整体上形成上下方向较薄结构,更易于应用在扁状安装空间。第一折环部115和第二折环部 (212a,212b)为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的运动提供一定的顺性,也就是提供一定的柔性,让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更易于被流经避让孔(32a,32b)以及边通孔32c的气流推动。
请参照图35和图3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便携终端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内部具有容置腔,该便携终端100还包括发声器件210,该发声器件 2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便携终端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发声器件210安装在容置腔,壳体110开设有对应第一振膜11的第一声孔130,以及对应第二振膜(21a,21b)的第二声孔140。优选地,为了缩短壳体110内部声音的传播路径,减少声阻,第一声孔130 开设于壳体110的与第一振膜11正对的位置,第二声孔140开设于壳体110 的与第二振膜(21a,21b)正对的位置。
进一步的,壳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第一声孔130设置在正面上,第二声孔140设置在反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第一中心部;所述第一中心部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结合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第一补强部;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中心部;所述第二中心部包括:第二平面部和结合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第二补强部;
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中的至少一个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固定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凸部伸入所述避让孔以使第一补强部和第二补强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避让孔连通所述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部包括伸入所述避让孔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补强部包括伸入所述避让孔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在所述避让孔内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面接触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相向渐缩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的侧壁的纵截面形状为阶梯形、弧形或直线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和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与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
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所述导磁轭的中部和中心磁路部分配合形成所述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导磁轭中部的中心磁钢和设于所述中心磁钢顶部的中心导磁板,所述导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内孔,所述中心磁钢开设有第二内孔,所述中心导磁板上开设有第三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及所述第三内孔连通形成所述避让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孔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的顶面围合形成第一台阶形凹部;和/或第三内孔的内壁面与所述中心磁钢的底面围合形成第二台阶形凹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自所述导磁轭的外周缘弯折形成的挡板;或,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磁钢外围的若干边磁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轭的中部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向第一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形成所述中心磁路部分,所述翻边围合形成所述避让孔;所述边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翻边外围的若干边磁钢,以及设于所述边磁钢顶部的边导磁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翻边沿所述开口的边沿间隔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膜还包括围绕第一中心部设置的第一折环部,以及围绕第一折环部设置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振膜还包括围绕第二中心部设置的第二折环部,以及围绕第二折环部设置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中心部和第二中心部均为平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折环部和/或第二折环部为由一个凸起构成的结构,或,所述第一折环部和/或第二折环部为由至少一个凸起和至少一个凹陷构成的波浪形结构。
15.一种便携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所述壳体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声孔,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声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所述第一声孔设置在所述正面上,所述第二声孔设置在所述反面上。
CN201810667324.9A 2018-06-25 2018-06-25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Active CN1086327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7324.9A CN108632728B (zh) 2018-06-25 2018-06-25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PCT/CN2018/121128 WO2020000925A1 (zh) 2018-06-25 2018-12-14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US17/256,607 US11477577B2 (en) 2018-06-25 2018-12-14 Sounding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7324.9A CN108632728B (zh) 2018-06-25 2018-06-25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2728A CN108632728A (zh) 2018-10-09
CN108632728B true CN108632728B (zh) 2020-08-11

Family

ID=6368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7324.9A Active CN108632728B (zh) 2018-06-25 2018-06-25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7577B2 (zh)
CN (1) CN108632728B (zh)
WO (1) WO2020000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728B (zh) 2018-06-25 2020-08-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9040925B (zh) * 2018-11-02 2020-08-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耳机
CN110753292B (zh) * 2019-09-30 2021-07-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安装有该发声装置的声学模块及电子设备
WO2021208676A1 (zh) * 2020-04-18 2021-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内核、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12104935A (zh) * 2020-09-29 2020-12-18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箱
CN112383853A (zh) * 2020-11-30 2021-02-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发声装置
CN113099362B (zh) * 2021-03-31 2022-07-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13068105B (zh) * 2021-05-07 2023-03-24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双面扬声装置
TWI796724B (zh) * 2021-07-09 2023-03-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揚聲器模組
CN217216884U (zh) 2022-01-27 2022-08-1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多功能发声器件
US20240048893A1 (en) * 2022-08-02 2024-02-08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Loudspeak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5745Y (zh) * 2001-06-12 2002-04-10 黄顺君 双向双振膜平面扬声器
CN107360524A (zh) * 2017-09-18 2017-11-17 东莞成谦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推挽式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6794B4 (de) * 1996-04-26 2005-09-29 Harman Audio Electronic Systems Gmbh Lautsprecher
JP4764162B2 (ja) * 2005-12-26 2011-08-3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EP2348754B1 (en) * 2008-11-19 2017-01-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peaker
US20110293120A1 (en) 2010-05-25 2011-12-01 Timothy Val Kolton Earphone transducer
CN102333270B (zh) 2011-07-15 2015-06-2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
KR101177322B1 (ko) * 2012-01-27 2012-08-30 영보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크로스오버 이중 스피커
CN104936112B (zh) * 2015-07-01 2018-08-31 深圳精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膜结构的扬声器及驱动方法
CN104963112B (zh) 2015-07-15 2019-07-12 宁波天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鲁棒数控缝纫模板缝制加工设备
CN109716789A (zh) * 2016-09-02 2019-05-03 东京音响株式会社 电声变换装置
CN206686369U (zh) * 2016-11-14 2017-11-28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8632728B (zh) 2018-06-25 2020-08-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5745Y (zh) * 2001-06-12 2002-04-10 黄顺君 双向双振膜平面扬声器
CN107360524A (zh) * 2017-09-18 2017-11-17 东莞成谦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推挽式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2728A (zh) 2018-10-09
US20210368272A1 (en) 2021-11-25
WO2020000925A1 (zh) 2020-01-02
US11477577B2 (en)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728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8566606B (zh)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CN108632729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14554367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882123B (zh)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WO2020000987A1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8924709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US20220078544A1 (en) Speak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11131977B (zh) 扬声器
US10820113B2 (en) Speaker
CN112468910B (zh)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工艺
WO2022143027A1 (zh) 扬声器和电子终端
CN213342622U (zh) 耳机
US11032648B2 (en) Electroacoustic sound generator
WO2020001230A1 (zh)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TWI390992B (zh) Electrical sound converter
CN111654789A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CN208386918U (zh)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CN217240927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000106A1 (zh) 扬声器箱
CN2172168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57919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126788A1 (zh)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工艺
CN211930864U (zh) 扬声器
CN209964298U (zh) 智能终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