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6724B - 揚聲器模組 - Google Patents

揚聲器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6724B
TWI796724B TW110125277A TW110125277A TWI796724B TW I796724 B TWI796724 B TW I796724B TW 110125277 A TW110125277 A TW 110125277A TW 110125277 A TW110125277 A TW 110125277A TW I796724 B TWI796724 B TW I7967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peaker
side wall
diaphragm
cav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4223A (zh
Inventor
張嘉仁
徐瑞慶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5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6724B/zh
Priority to US17/527,298 priority patent/US20230008436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04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7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27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using transducers reproducing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3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6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damping material, e.g. as cladding
    • H04R1/288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damping material, e.g. as cladding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3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26Transducers having separately controllable opposing diaphragms, e.g. for ring-tone and vo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揚聲器模組,包含一殼體以及一揚聲器單體。殼體具有一出音口。揚聲器單體設置於殼體內,揚聲器單體與出音口沿著一橫軸方向排列,並且揚聲器單體包含一承載座、一第一揚聲組件以及一第二揚聲組件。第一揚聲組件以及第二揚聲組件設置於承載座上。第一揚聲組件、承載座與第二揚聲組件沿著一縱軸方向依序排列,並且第一揚聲組件與第二揚聲組件對稱於承載座。殼體與第一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一音腔,殼體與第二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二音腔,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於出音口,並且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

Description

揚聲器模組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揚聲器模組,特別係關於一種可消除自身震動的揚聲器模組。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今許多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已是相當普及且受歡迎的產品。其中,筆記型電腦在現今消費性產品中是最受歡迎且普及的,使用者可於筆記型電腦上執行各種應用程式以達到各種所需之目的,例如觀看影片、玩遊戲、瀏覽網頁或看電子書等功能。
一般來說,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裝置都配置有至少一揚聲器模組,配置以發出音樂等聲音。然而,現有的揚聲器模組在發出聲音時都會產生不必要的振動,並且振動時可能會與筆記型電腦的殼體撞擊造成雜音,進而影響揚聲器模組所發出的聲音的效果。
因此,如何設計出可避免不必要振動的揚聲器模組,便是現今值得探討與解決之課題。
有鑑於此,本揭露提出一種揚聲器模組,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揚聲器模組,包含一殼體以及一揚聲器單體。殼體具有一出音口。揚聲器單體設置於殼體內,揚聲器單體與出音口沿著一橫軸方向排列,並且揚聲器單體包含一承載座、一第一揚聲組件以及一第二揚聲組件。第一揚聲組件設置於承載座上,並且第二揚聲組件設置於承載座上。第一揚聲組件、承載座與第二揚聲組件沿著一縱軸方向依序排列,並且第一揚聲組件與第二揚聲組件對稱於承載座。殼體與第一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一音腔,殼體與第二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二音腔,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連通於出音口,並且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殼體包含一外框、一第一夾持件、一第二夾持件以及一第三夾持件,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以及第三夾持件固定於外框內,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夾持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一側,並且第三夾持件夾持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二側,並且第一側相反於第二側。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揚聲器模組更包含一第一隔音元件以及一第二隔音元件。第一隔音元件設置於第一夾持件以及外框之間。第二隔音元件設置於第二夾持件以及外框之間。當沿著揚聲器單體之一長軸方向觀察時,第一隔音元件與第二隔音元件對稱於橫軸方向,並且第一夾持件與第二夾持件對稱於橫軸方向。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第一音腔由外框、第一隔音元件、第一夾持件、第一揚聲組件以及第三夾持件形成,並且第二音腔由外框、第二隔音元件、第二夾持件、第二揚聲組件以及第三夾持件形成。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外框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以及一第四側壁,第一側壁連接於第三側壁,第二側壁連接於第四側壁,其中第一揚聲組件之一第一振膜與第一側壁在縱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第二揚聲組件之一第二振膜與第二側壁在縱軸方向上的距離,第一隔音元件與第三側壁在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第二隔音元件與第四側壁在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第三夾持件與第三側壁在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第三夾持件與第四側壁在橫軸方向上的距離,並且第三側壁與第四側壁在縱軸方向上的長度相同。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以及外框形成半封閉的一第三音腔,連通於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一透氣孔,並且第三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形成半封閉的一第四音腔,連通於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二透氣孔。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揚聲器模組更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設置於第一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之間、第二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之間及/或第三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之間。
本揭露提供一種揚聲器模組,包含一殼體以及一揚聲器單體。殼體具有一第一出音部以及一第二出音部。揚聲器單體設置於殼體內,並且揚聲器單體包含一承載座、一第一揚聲組件以及一第二揚聲組件。第一揚聲組件設置於承載座上,並且第二揚聲組件設置於承載座上。第一出音部、第一揚聲組件、承載座、第二揚聲組件以及第二出音部沿著一縱軸方向依序排列,並且第一揚聲組件與第二揚聲組件對稱於承載座。殼體與第一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一音腔,殼體與第二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二音腔,第一音腔連通於第一出音部,第二音腔連通於第二出音部,並且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殼體包含一外框、一第一夾持件、一第二夾持件以及一第三夾持件,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以及第三夾持件固定於外框內,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夾持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一側,並且第三夾持件夾持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二側,並且第一側相反於第二側。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揚聲器模組更包含一第一隔音元件以及一第二隔音元件。第一隔音元件設置於第一夾持件以及外框之間。第二隔音元件設置於第二夾持件以及外框之間。當沿著揚聲器單體之一長軸方向觀察時,第一隔音元件與第二隔音元件對稱於揚聲器單體之一橫軸方向,並且第一夾持件與第二夾持件對稱於橫軸方向。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揚聲器模組更包含一第三隔音元件以及一第四隔音元件,設置於第三夾持件以及外框之間。當沿著長軸方向觀察時,第三隔音元件與第四隔音元件對稱於橫軸方向。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第一音腔由外框、第一隔音元件、第一夾持件、第一揚聲組件、第三隔音元件以及第三夾持件形成,並且第二音腔由外框、第二隔音元件、第二夾持件、第二揚聲組件、第四隔音元件以及第三夾持件形成。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外框具有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第一出音部與第二出音部分別形成於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其中第一揚聲組件之一第一振膜與第一側壁在縱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第二揚聲組件之一第二振膜與第二側壁在縱軸方向上的距離,並且第一隔音元件與第三隔音元件在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第二隔音元件與第四隔音元件在橫軸方向上的距離。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第一出音部具有複數個第一出音口,第二出音部具有複數個第二出音口,並且這些第一出音口與這些第二出音口完全對稱於橫軸方向。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這些第一出音口的總面積為第一振膜的面積的50%以上。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以及外框形成半封閉的一第三音腔,連通於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一透氣孔,並且第三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形成半封閉的一第四音腔,連通於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二透氣孔。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揚聲器模組更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設置於第一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之間、第二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之間及/或第三夾持件與揚聲器單體之間。
本揭露提供一種揚聲器模組,包含殼體以及揚聲器單體。揚聲器單體包含承載座以及成對的揚聲組件。第一揚聲組件與第二揚聲組件是對稱於承載座。殼體與第一揚聲組件形成第一音腔,殼體與第二揚聲組件形成第二音腔。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使得當揚聲器單體發出聲音時,第一音腔與第二音腔內的壓力會完全相同。因此,揚聲器單體仍然會維持穩定而不會有任何震動(例如Z軸上的震動)。
另外,由於第一揚聲組件與第二揚聲組件是對稱於承載座,因此當揚聲器單體接收電流時,推動第一振膜與第二振膜產生振動的第一電磁驅動力與第二電磁驅動力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使得承載座不會受到上述電磁驅動力的影響。亦即,承載座在揚聲器單體發出聲音時不會有任何在Z軸上的移動。
基於本揭露之設計,當揚聲器模組接收電流訊號發出聲音時,揚聲器模組在Z軸方向上不會產生任何位移,因此揚聲器模組50安裝在任何電子裝置上(例如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都不會造成振動雜音而影響揚聲器模組輸出的聲音效果。
為了讓本揭露之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
在本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間並沒有順序上的先後關係,其僅用於標示區分兩個具有相同名字之不同元件。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10之示意圖。電子裝置10例如為一筆記型電腦,具有一顯示模組11以及一主機模組12。主機模組12連接於顯示模組11,並且主機模組12可包含一鍵盤13、一外殼20以及二揚聲器模組50。揚聲器模組50可設置於外殼20之一前側邊21、一左側邊22、一右側邊23以及一後側邊24之至少一者。
於此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二揚聲器模組50是分別設置於左側邊22以及右側邊23,但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根據所需的聲音效果設置於其他側邊。再者,揚聲器模組50中包含一揚聲器單體100,配置以將電流訊號轉換為聲音訊號。揚聲器單體100的具體結構特徵將在之後的段落詳述。
請參考第2圖至第4圖,第2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一揚聲器單體100之立體示意圖,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爆炸圖,並且第4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沿著剖線B-B之剖面示意圖。於此實施例中,揚聲器單體100可包含一承載座200、一第一揚聲組件110以及一第二揚聲組件120。
第二揚聲組件120、承載座200以及第一揚聲組件110是沿著一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具體而言,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第一揚聲組件11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是對稱地設置於承載座200的上下兩側。
第一揚聲組件110包含一第一磁鐵310、一第一線圈410以及一第一振膜510。第一磁鐵310是固定地設置於承載座200上,第一線圈410是對應於第一磁鐵310,並且第一振膜510是固定地連接於第一線圈410之一側。
相似地,第二揚聲組件120包含一第二磁鐵320、一第二線圈420以及一第二振膜520。第二磁鐵320是固定地設置於承載座200上,第二線圈420是對應於第二磁鐵320,並且第二振膜520是固定地連接於第二線圈420之一側。
再者,揚聲器單體100可更包含一第一框架610以及一第二框架620,第一框架610可包含於第一揚聲組件110,並且第二框架620可包含於第二揚聲組件120。第一框架610是固定於第二框架620,例如透過點膠彼此固定,並且可共同夾持承載座200。其中,第一框架610、第二框架620以及承載座200可由塑膠材質製成。再者,第一框架610與第二框架620可分別夾持第一振膜510以及第二振膜520。
要說明的是,第一揚聲組件11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具有相同之尺寸、材料以及參數。具體而言,第一磁鐵310與第二磁鐵320是相同元件且具有相同的導磁係數,第一線圈410與第二線圈420具有相同的繞線圈數以及繞線長度,並且第一振膜510與第二振膜520是相同元件並以相同材料製成。
因此,如第4圖所示,當第一線圈410與第二線圈420接收一電流(例如一交流電電流)時,第一磁鐵310會與第一線圈410感應產生一第一電磁驅動力F1而使得第一線圈410帶動第一振膜510位移,同時第二磁鐵320會與第二線圈420產生一第二電磁驅動力F2而使得第二線圈420帶動第二振膜520位移,並且第一振膜510的位移與第二振膜520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舉例來說,電流的波形為一正弦波,並且當電流的相位是0至180度時,第一振膜510可沿著第一方向D1產生一第一位移DP1,而第二振膜520是沿著一第二方向D2產生一第二位移DP2。反之,當電流的相位是180至360度時,第一振膜510可沿著第二方向D2產生第一位移DP1,而第二振膜520可沿著第一方向D1產生第二位移DP2。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電磁驅動力F1與第二電磁驅動力F2具有相同的大小,因此第一位移DP1與第二位移DP2的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另外,要說明的是,第一線圈410是並聯於第二線圈420,以使得第一線圈410與第二線圈420在同一個時間點接收到的電流的相位是相同的。
基於上述的設計,當揚聲器單體100接收所述電流時,由於推動第一振膜510與第二振膜520產生振動的第一電磁驅動力F1與第二電磁驅動力F2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因此承載座200不會受到上述電磁驅動力的影響。亦即,承載座200在揚聲器單體100的發出聲音時不會有任何在Z軸上的移動。
接著,請參考第5圖,第5圖表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以及一習知揚聲器模組的頻率與位移關係圖。如第5圖所示,曲線CV1代表習知揚聲器模組發出不同頻率聲音時於Z軸方向上的位移曲線,並且直線CV2代表本揭露之揚聲器單體100發出不同頻率聲音時於Z軸方向上的位移。
如第5圖所示,習知揚聲器模組在多個頻率時於Z軸方向上的位移大於0,亦即習知揚聲器模組在發出聲音時會產生震動。而本揭露之揚聲器單體100在不同頻率下的位移皆為0。因此本揭露之揚聲器單體100在發出聲音時並不會如習知揚聲器模組產生不必要的震動。
接著,請同時參考第3圖、第6圖與第7圖。第6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部分結構的上視圖,並且第7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部分結構的下視圖。承載座200可具有一底板210、一側壁220以及一側壁230,並且第一磁鐵310與第二磁鐵320是固定於底板210的相反兩側。
再者,如第6圖所示,當沿著第一方向D1(Z軸)觀察時,側壁220與第一磁鐵310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DS1相等於側壁230與第一磁鐵310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DS2。相似地,如第7圖所示,側壁230與第二磁鐵320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DS2相等於側壁220與第二磁鐵320在Y軸方向上的距離DS1。
基於上述的結構設計,可以使第一磁鐵310以及第二磁鐵320具有相同的磁路,進而確保第一揚聲組件11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產生相同大小的電磁驅動力。
請參考第2圖、第3圖以及第8圖,第8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前視圖。於此實施例中,承載座200可定義有一第一軸向AX1以及一第二軸向AX2,側壁220上可形成有一透氣孔221,側壁230可形成有一透氣孔231,並且透氣孔221與透氣孔231是沿著第二軸向AX2排列並且對稱於第一軸向AX1以及第二軸向AX2。
另外,第一框架610與第二框架620可共同形成有多個通孔630,對應於前述透氣孔221與透氣孔231。舉例來說,第一框架610與第二框架620共同形成有六個通孔630,均分地設置於揚聲器單體100的相反兩側。再者,如第8圖所示,當沿著第二軸向AX2(Y軸)觀察時,中間的通孔630重疊於透氣孔231。
基於前述透氣孔與通孔對稱於第一軸向AX1之設計,可以確保當第一振膜510與第二振膜520振動時,空氣可以均勻地由前述透氣孔與通孔排出揚聲器單體100,以使揚聲器單體100不會產生Z軸方向的振動。
再者,於此實施例中,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承載座200可更包含二第一懸臂240以及二第二懸臂250,二第一懸臂240是連接於第一線圈410與第一框架610,並且二第二懸臂250是連接於第二線圈420與第二框架620。再者,第一線圈410是電性連接於二第一懸臂240,並且第二線圈420是電性連接於二第二懸臂250。
於此實施例中,二第一懸臂240與二第二懸臂250對稱於第一軸向AX1,二第一懸臂240是對稱於第二軸向AX2,並且二第二懸臂250是對稱於第二軸向AX2。再者,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懸臂240與第二懸臂250是可連接於外部的一殼體(如第10圖),以使揚聲器單體100懸吊於外殼中。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一振膜510之上視圖。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振膜510具有一內側部511以及一外側部512。外側部512是環繞內側部511,並且內側部511的硬度是相較於外側部512的硬度高。舉例來說,內側部511可由紙、碳纖維或金屬材料等製成,並且外側部512可由泡棉或塑膠材質等製成。至於第二振膜520,其與第一振膜510的結構與材料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揭露中,第一振膜510(及第二振膜520)的形狀不限於前述實施例之矩形。舉例來說,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振膜510可具有橢圓形結構或圓形結構。亦即第一振膜510可用於不同形狀的揚聲器模組設計。
接著,請參考第1圖與第10圖,第10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沿著第1圖中剖線A-A之剖面示意圖。外殼20可包含一上部件25以及一下部件26,上部件25以及一下部件26一般可分別通稱為C件以及D件,並且上部件25與下部件26可相互固定以容置各種電子元件,例如電路板、處理器(圖中未表示)或揚聲器模組50。
如第10圖所示,揚聲器模組50更包含一殼體60,並且揚聲器單體100是設置於殼體60內。殼體60形成有一出音口VP,對位於外殼20的一開口OP。具體而言,揚聲器單體100、出音口VP以及開口OP是沿著第二軸向AX2(橫軸方向)依序排列,並且第一揚聲組件110、承載座20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是沿著一縱軸方向AX3依序排列。縱軸方向AX3例如為揚聲器單體100平行Z軸的一中心軸。
殼體60與第一揚聲組件110之間可形成一第一音腔VC1,殼體6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之間可形成一第二音腔VC2,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連通於出音口VP,並且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200。詳細的結構如後所述。
殼體60包含一外框62、一第一夾持件63、一第二夾持件64以及一第三夾持件65,並且第一夾持件63、第二夾持件64以及第三夾持件65是固定於外框62內。第一夾持件63、第二夾持件64夾持揚聲器單體100之一第一側(如左側),並且第三夾持件65夾持揚聲器單體100之一第二側(例如右側),並且第一側是相反於第二側。第一夾持件63、第二夾持件64以及第三夾持件65可使揚聲器單體100穩定地固定在外框62內。
再者,揚聲器模組50更包含一第一隔音元件71以及一第二隔音元件72,第一隔音元件71設置於第一夾持件63以及外框62之間,並且第二隔音元件72是設置於第二夾持件64以及外框62之間。第一隔音元件71以及第二隔音元件72例如可由海綿、ABS塑膠或PC塑膠等材質製成,但不限於此。
當沿著揚聲器單體100之第一軸向AX1(X軸,長軸方向)觀察時,如第10圖所示,第一隔音元件71與第二隔音元件72是對稱於第二軸向AX2(橫軸方向),並且第一夾持件63與第二夾持件64是對稱於第一軸向AX1。具體而言,第一夾持件63與第二夾持件64具有相同的形狀與尺寸,第一隔音元件71以及第二隔音元件72為矩形體,並且兩者具有相同的尺寸大小與材質。
於此實施例中,外框62具有一第一側壁66、一第二側壁67、一第三側壁68、以及一第四側壁69。第一側壁66連接於第三側壁68,第二側壁67連接於第四側壁69,並且出音口VP由第三側壁68與第四側壁69形成。
外框62之第一側壁66與第三側壁68、第一隔音元件71、第一夾持件63、第一揚聲組件110以及第三夾持件65形成一第一音腔VC1,並且外框62之第二側壁67與第四側壁69、第二隔音元件72、第二夾持件64、第二揚聲組件120以及第三夾持件65形成一第二音腔VC2。
第一音腔VC1、第二音腔VC2以及出音口VP彼此連通,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對稱於承載座200以及第二軸向AX2,並且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具有相同的尺寸(例如體積)。
具體而言,第一振膜510與第一側壁66在縱軸方向AX3上的距離H1等於第二振膜520與第二側壁67在縱軸方向AX3上的距離H2。第一隔音元件71與第三側壁68在第二軸向AX2上的距離L11等於第二隔音元件72與第四側壁69在第二軸向AX2上的距離L12。
第三夾持件65與第三側壁68在第二軸向AX2上的距離L13等於第三夾持件65與第四側壁69在第二軸向AX2上的距離L14。第三側壁68在縱軸方向AX3上的長度L21等於第四側壁69在縱軸方向AX3上的長度L22。
根據上述結構設計,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具有L形結構並且兩者的幾何參數與體積皆相同。
因此,聲音由第一振膜510傳遞至出音口VP的路徑長度會與聲音由第二振膜520傳遞至出音口VP的路徑長度完全相同,使得當第一振膜510與第二振膜520同時發出聲音時,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內的壓力會完全相同。因此,揚聲器單體100仍然會維持穩定而不會有任何震動(例如Z軸上的震動)。
另外,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夾持件63、第二夾持件64以及外框62形成半封閉的一第三音腔VC3,其中第三音腔VC3連通於揚聲器單體100的一第一透氣孔(透氣孔221)。第三夾持件65與揚聲器單體100形成半封閉的一第四音腔VC4,其中第四音腔VC4連通於揚聲器單體100的一第二透氣孔(透氣孔231)。
由於第三音腔VC3與第四音腔VC4並沒有與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連通,因此不會影響到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內的壓力,而仍使揚聲器單體100維持穩定。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夾持件63、第二夾持件64以及第三夾持件65是藉由卡合的方式夾持揚聲器單體100,但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在其他實施例中,揚聲器模組50可更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圖中未表示),設置於第一夾持件63與揚聲器單體100之間、第二夾持件64與揚聲器單體100及/或第三夾持件65與揚聲器單體100。緩衝元件例如為具有彈性的膠水。
接著,請第11圖,第11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之剖面示意圖。於此實施例中,揚聲器模組50A的殼體60具有一第一出音部VP1以及一第二出音部VP2,並且第一出音部VP1、第一揚聲組件110、承載座200、第二揚聲組件120以及第二出音部VP2是沿著縱軸方向AX3依序排列。
於此實施例中,殼體60與第一揚聲組件110之間形成第一音腔VC1,殼體6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之間形成第二音腔VC2。第一音腔VC1連通於第一出音部VP1,第二音腔VC2連通於第二出音部VP2,並且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200。
此實施例的殼體60的結構與前述實施例相同,並且第一夾持件63、第二夾持件64以及第三夾持件65夾持揚聲器單體100的方式也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於此實施例中,揚聲器模組50包含有一第一隔音元件71、一第二隔音元件72、一第三隔音元件73以及一第四隔音元件74。其中,第一隔音元件71是設置於第一夾持件63以及外框62之間,並且第二隔音元件72是設置於第二夾持件64以及外框62之間。當沿著揚聲器單體100之第一軸向AX1(長軸方向)觀察時,第一隔音元件71與第二隔音元件72對稱於第二軸向AX2,並且第一夾持件63與第二夾持件64也對稱於第二軸向AX2。
再者,於此實施例中,第三隔音元件73以及第四隔音元件74是設置於第三夾持件65以及外框62之間。當沿著第一軸向AX1(長軸方向)觀察時,第三隔音元件73與第四隔音元件74是對稱於第二軸向AX2(橫軸方向)。
如第11圖所示,外框62、第一隔音元件71、第一夾持件63、第一揚聲組件110、第三隔音元件73以及第三夾持件65形成第一音腔VC1,並且外框62、第二隔音元件72、第二夾持件64、第二揚聲組件120、第四隔音元件74以及第三夾持件65形成第二音腔VC2。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音元件可以與相對應的夾持件一體成形。舉例來說,第一隔音元件71與第一夾持件63一體成形,第二隔音元件72與第二夾持件64一體成形,並且第三隔音元件73、第四隔音元件74以及第三夾持件65一體成形。
於此實施例中,外框62具有第一側壁66以及第二側壁67,並且第一出音部VP1與第二出音部VP2分別形成於第一側壁66以及第二側壁67。如第11圖所示,第一音腔VC1與第一出音部VP1彼此連通,並且第二音腔VC2與第二出音部VP2彼此連通。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對稱於承載座200以及第二軸向AX2,並且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具有相同的尺寸(例如體積)。
具體而言,第一振膜510與第一側壁66在縱軸方向AX3上的距離H3等於第二振膜520與第二側壁67在縱軸方向AX3上的距離H4,並且第一隔音元件71與第三隔音元件73在第二軸向AX2上的距離L15等於第二隔音元件72與第四隔音元件74在第二軸向AX2上的距離L16。
根據上述結構設計,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具有矩形結構並且兩者的幾何參數與體積皆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出音部VP1具有複數個第一出音口VH1,第二出音部VP2具有複數個第二出音口VH2,並且這些第一出音口VH1與這些第二出音口VH2完全對稱於第二軸向AX2。第一出音口VH1與第二出音口VH2可為圓形、矩形或多邊形貫孔,但不限於此。
基於上述的結構設計,聲音由第一振膜510傳遞至第一出音部VP1的路徑長度會與聲音由第二振膜520傳遞至第二出音部VP2的路徑長度完全相同,使得當第一振膜510與第二振膜520同時發出聲音時,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內的壓力會完全相同。因此,揚聲器單體100仍然會維持穩定而不會有任何震動(例如Z軸上的震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第一出音口VH1的總面積為第一振膜510的面積的50%以上,並且第二出音口VH2的總面積為第二振膜520的面積的50%以上。基於此設計,可以確保揚聲器單體100產生的高頻聲音穿過第一出音部VP1與第二出音部VP2。
再者,於此實施例中,上部件25形成有複數個開孔27,對應於複數個第一出音口VH1,並且下部件26形成有複數個開孔28,對應於複數個第二出音口VH2。開孔27的數目與形狀與開孔28的數目與形狀相同,亦即開孔27與開孔28對稱於第二軸向AX2。然而,開孔27的數目與形狀可不同於第一出音口VH1的數目與形狀,可依照實際需求設計。
另外,如第11圖所示,外殼20是藉由一支撐元件30放置於一桌面32上,以使下部件26與桌面32之間具有一間距H5。第二振膜520與下部件26之內壁面之間具有一間距H6,並且間距H5至少為間距H6的三分之一。基於此設計,可以確保空氣順利地由第二音腔VC2排出,使第二音腔VC2內的壓力與第一音腔VC1內的壓力維持相同。
相似於前述實施例,此實施例之揚聲器模組50A也具有半封閉的第三音腔VC3以及半封閉的第四音腔VC4。其中第三音腔VC3僅連通於揚聲器單體100的第一透氣孔(透氣孔221),並且第四音腔VC4僅連通於揚聲器單體100的第二透氣孔(透氣孔231)。其餘結構配置與前述實施例相似,故不再贅述。
相似於前述實施例,揚聲器模組50也可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圖中未表示),設置於第一夾持件63與揚聲器單體100之間、第二夾持件64與揚聲器單體100及/或第三夾持件65與揚聲器單體100。
綜上所述,本揭露提供一種揚聲器模組50,包含殼體60以及揚聲器單體100。揚聲器單體100包含承載座200以及成對的揚聲組件。第一揚聲組件11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是對稱於承載座200。殼體60與第一揚聲組件110形成第一音腔VC1,殼體6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形成第二音腔VC2。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承載座200,使得當揚聲器單體100發出聲音時,第一音腔VC1與第二音腔VC2內的壓力會完全相同。因此,揚聲器單體100仍然會維持穩定而不會有任何震動(例如Z軸上的震動)。
另外,由於第一揚聲組件110與第二揚聲組件120是對稱於承載座200,因此當揚聲器單體100接收電流時,推動第一振膜510與第二振膜520產生振動的第一電磁驅動力F1與第二電磁驅動力F2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使得承載座200不會受到上述電磁驅動力的影響。亦即,承載座200在揚聲器單體100發出聲音時不會有任何在Z軸上的移動。
基於本揭露之設計,當揚聲器模組50接收電流訊號發出聲音時,揚聲器模組50在Z軸方向上不會產生任何位移,因此揚聲器模組50安裝在任何電子裝置上(例如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都不會造成振動雜音而影響揚聲器模組50輸出的聲音效果。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10:電子裝置 11:顯示模組 12:主機模組 13:鍵盤 20:外殼 21:前側邊 22:左側邊 23:右側邊 24:後側邊 25:上部件 26:下部件 27:開孔 28:開孔 30:支撐元件 32:桌面 50:揚聲器模組 50A:揚聲器模組 60:殼體 62:外框 63:第一夾持件 64:第二夾持件 65:第三夾持件 66:第一側壁 67:第二側壁 68:第三側壁 69:第四側壁 71:第一隔音元件 72:第二隔音元件 73:第三隔音元件 74:第四隔音元件 100:揚聲器單體 110:第一揚聲組件 120:第二揚聲組件 200:承載座 210:底板 220:側壁 221:透氣孔 230:側壁 231:透氣孔 240:第一懸臂 250:第二懸臂 310:第一磁鐵 320:第二磁鐵 410:第一線圈 420:第二線圈 510:第一振膜 511:內側部 512:外側部 520:第二振膜 610:第一框架 620:第二框架 630:通孔 AX1:第一軸向 AX2:第二軸向 AX3:縱軸方向 CV1:曲線 CV2:直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P1:第一位移 DP2:第二位移 F1:第一電磁驅動力 F2:第二電磁驅動力 H1、H2、H3、H4:距離 H5、H6:間距 L11、L12、L13、L14、L15、L16:距離 L21、L22:長度 OP:開口 VC1:第一音腔 VC2:第二音腔 VC3:第三音腔 VC4:第四音腔 VH1:第一出音口 VH2:第二出音口 VP:出音口 VP1:第一出音部 VP2:第二出音部 X:X軸 Y:Y軸 Z :Z軸
本揭露可藉由之後的詳細說明並配合圖示而得到清楚的了解。要強調的是,按照業界的標準做法,各種特徵並沒有按比例繪製,並且僅用於說明之目的。事實上,為了能夠清楚的說明,因此各種特徵的尺寸可能會任意地放大或者縮小。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10之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一揚聲器單體100之立體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爆炸圖。 第4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沿著剖線B-B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表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以及一習知揚聲器模組的頻率與位移關係圖。 第6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部分結構的上視圖。 第7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部分結構的下視圖。 第8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揚聲器單體100之前視圖。 第9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第一振膜510之上視圖。 第10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沿著第1圖中剖線A-A之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之剖面示意圖。
100:揚聲器模組 110:第一揚聲組件 120:第二揚聲組件 200:承載座 210:底板 220:側壁 221:透氣孔 230:側壁 231:透氣孔 240:第一懸臂 250:第二懸臂 310:第一磁鐵 320:第二磁鐵 410:第一線圈 420:第二線圈 510:第一振膜 520:第二振膜 610:第一框架 620:第二框架 AX1:第一軸向 AX2:第二軸向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X:X軸 Y:Y軸 Z :Z軸

Claims (17)

  1. 一種揚聲器模組,包含:一殼體,具有一出音口;以及一揚聲器單體,設置於該殼體內,該揚聲器單體與該出音口沿著一橫軸方向排列,並且該揚聲器單體包含:一承載座;一第一揚聲組件,設置於該承載座上;以及一第二揚聲組件,設置於該承載座上;其中,該第一揚聲組件、該承載座與該第二揚聲組件沿著一縱軸方向依序排列,並且該第一揚聲組件與該第二揚聲組件對稱於該承載座;其中,該殼體與該第一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一音腔,該殼體與該第二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二音腔,該第一音腔與該第二音腔連通於該出音口,並且該第一音腔與該第二音腔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該承載座;其中,該第一揚聲組件與該第二揚聲組件分別包含一第一振膜與一第二振膜,並且該第一振膜的位移與該第二振膜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殼體包含一外框、一第一夾持件、一第二夾持件以及一第三夾持件,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二夾持件以及該第三夾持件固定於該外框內,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二夾持件夾持該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一側,並且該第三夾 持件夾持該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二側,並且該第一側相反於該第二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揚聲器模組更包含:一第一隔音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夾持件以及該外框之間;以及一第二隔音元件,設置於該第二夾持件以及該外框之間;其中當沿著該揚聲器單體之一長軸方向觀察時,該第一隔音元件與該第二隔音元件對稱於該橫軸方向,並且該第一夾持件與該第二夾持件對稱於該橫軸方向。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第一音腔由該外框、該第一隔音元件、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一揚聲組件以及該第三夾持件形成,並且該第二音腔由該外框、該第二隔音元件、該第二夾持件、該第二揚聲組件以及該第三夾持件形成。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外框具有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第三側壁、以及一第四側壁,該第一側壁連接於該第三側壁,該第二側壁連接於該第四側壁,其中該第一揚聲組件之該第一振膜與該第一側壁在該縱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該第二揚聲組件之該第二振膜與該第二側壁在該縱軸方向上的距離,該第一隔音元件與該第三側壁在該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該第二隔音元件與該第四側壁在該橫軸方向上的距離,該第三夾持件與該第三側壁在該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該第三夾持件與該第四側壁在該橫軸方向上的距離,並且該第三側壁與該第四側壁在該縱軸方向上的長度相同。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二夾持件以及該外框形成半封閉的一第三音腔,連通於該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一透氣孔,並且該第三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形成半封閉的一第四音腔,連通於該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二透氣孔。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揚聲器模組更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之間、該第二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之間及/或該第三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之間。
  8. 一種揚聲器模組,包含: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出音部以及一第二出音部;以及一揚聲器單體,設置於該殼體內,並且該揚聲器單體包含:一承載座;一第一揚聲組件,設置於該承載座上;以及一第二揚聲組件,設置於該承載座上;其中,該第一出音部、該第一揚聲組件、該承載座、該第二揚聲組件以及該第二出音部沿著一縱軸方向依序排列,並且該第一揚聲組件與該第二揚聲組件對稱於該承載座;其中,該殼體與該第一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一音腔,該殼體與該第二揚聲組件之間形成一第二音腔,該第一音腔連通於該第一出音部,該第二音腔連通於該第二出音部,並且該第一音腔與該第二音腔具有相同尺寸且對稱於該承載座; 其中,該第一揚聲組件與該第二揚聲組件分別包含一第一振膜與一第二振膜,並且該第一振膜的位移與該第二振膜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殼體包含一外框、一第一夾持件、一第二夾持件以及一第三夾持件,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二夾持件以及該第三夾持件固定於該外框內,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二夾持件夾持該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一側,並且該第三夾持件夾持該揚聲器單體之一第二側,並且該第一側相反於該第二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揚聲器模組更包含:一第一隔音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夾持件以及該外框之間;以及一第二隔音元件,設置於該第二夾持件以及該外框之間;其中當沿著該揚聲器單體之一長軸方向觀察時,該第一隔音元件與該第二隔音元件對稱於該揚聲器單體之一橫軸方向,並且該第一夾持件與該第二夾持件對稱於該橫軸方向。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揚聲器模組更包含一第三隔音元件以及一第四隔音元件,設置於該第三夾持件以及該外框之間;其中當沿著該長軸方向觀察時,該第三隔音元件與該第四隔音元件對稱於該橫軸方向。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第一音腔由該外框、該第一隔音元件、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一揚聲組件、 該第三隔音元件以及該第三夾持件形成,並且該第二音腔由該外框、該第二隔音元件、該第二夾持件、該第二揚聲組件、該第四隔音元件以及該第三夾持件形成。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外框具有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出音部與該第二出音部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其中該第一揚聲組件之該第一振膜與該第一側壁在該縱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該第二揚聲組件之該第二振膜與該第二側壁在該縱軸方向上的距離,並且該第一隔音元件與該第三隔音元件在該橫軸方向上的距離等於該第二隔音元件與該第四隔音元件在該橫軸方向上的距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第一出音部具有複數個第一出音口,該第二出音部具有複數個第二出音口,並且該些第一出音口與該些第二出音口完全對稱於該橫軸方向。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些第一出音口的總面積為該第一振膜的面積的50%以上。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第一夾持件、該第二夾持件以及該外框形成半封閉的一第三音腔,連通於該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一透氣孔,並且該第三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形成半封閉的一第四音腔,連通於該揚聲器單體的一第二透氣孔。
  17. 如請求項9所述之揚聲器模組,其中該揚聲器模組更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之間、該第二夾持件與該揚聲器單體之間及/或該第三夾持件與該揚聲 器單體之間。
TW110125277A 2021-07-09 2021-07-09 揚聲器模組 TWI796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5277A TWI796724B (zh) 2021-07-09 2021-07-09 揚聲器模組
US17/527,298 US20230008436A1 (en) 2021-07-09 2021-11-16 Electronic device and speaker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5277A TWI796724B (zh) 2021-07-09 2021-07-09 揚聲器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223A TW202304223A (zh) 2023-01-16
TWI796724B true TWI796724B (zh) 2023-03-21

Family

ID=8479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277A TWI796724B (zh) 2021-07-09 2021-07-09 揚聲器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8436A1 (zh)
TW (1) TWI796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0674B1 (ko) * 2021-11-29 2023-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음향 출력 장치
US11968512B2 (en) * 2022-06-22 2024-04-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peaker devices with dual-transduc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6506A (zh) * 2017-02-24 2017-05-17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6792394A (zh) * 2017-01-24 2017-05-31 范邱燕 一种双向扬声器及音响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6315B2 (en) * 2004-03-30 2008-03-18 Motorola Inc Handheld device loudspeaker system
CN108632728B (zh) * 2018-06-25 2020-08-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11711896B (zh) * 2020-08-20 2020-11-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
CN115209287A (zh) * 2021-04-09 2022-10-18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394A (zh) * 2017-01-24 2017-05-31 范邱燕 一种双向扬声器及音响设备
CN106686506A (zh) * 2017-02-24 2017-05-17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223A (zh) 2023-01-16
US20230008436A1 (en)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6724B (zh) 揚聲器模組
US8259985B2 (en) Speaker se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54053A1 (en) Resonance chamber of mobile phone
JP6313367B2 (ja) ロングストローク型スピーカ
EP2999238A1 (en) Audio output device, audio output method, and video display device
WO2021008383A1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WO2021098563A1 (zh) 扬声器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EP1955573B1 (en) Speakerbox
CN111800714B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08572429U (zh) 提供声音输出和振动功能的扬声器组件
CN103096226A (zh) 压电扬声器
JP7318095B1 (ja)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5623394A (zh) 扬声器模块
US20230145438A1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CN108551607A (zh) 对称式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35598A (zh) 扬声器设备和电子设备
TWI763515B (zh) 揚聲器
CN106061151A (zh) 电子装置壳体及扬声器
CN101998199A (zh) 耳机
TW201929559A (zh) 音箱及應用該音箱的電子裝置
CN102711011B (zh) 双回路电声转换装置
JP2015159537A (ja) 圧電素子を有するラウドスピーカ
WO2022062123A1 (zh) 移动终端
CN115474138A (zh) 扬声器
KR100769885B1 (ko) 전자음향변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