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8054A -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8054A
CN108628054A CN201810690912.4A CN201810690912A CN108628054A CN 108628054 A CN108628054 A CN 108628054A CN 201810690912 A CN201810690912 A CN 201810690912A CN 108628054 A CN108628054 A CN 108628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glass
lower sheet
metal wire
marginal position
conduc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09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瑞
周伟杰
段成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09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80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8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80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8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cell of electrically changeab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 e.g. liquid-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包括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中,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为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由此可见,该封装方法,首先利用比现有技术中的PIN脚宽度窄的金属线作为导电电极,然后为制作好的金属线配置连接供电电源的导线,进而实现对后视镜的封装;也就是说,在对电致变色后视镜进行封装时,利用宽度相对窄的金属线替代原有的PIN脚,与传统的直接使用PIN脚作为导电电极相比,增大了后视镜的可视区面积。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效果如上。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夜间行车过程中,当后方尾随汽车大灯发出的灯光照射到后视镜时,灯光会通过后视镜反射,造成驾驶员眩目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夜间行车安全。但是使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后视镜可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快速调节反射光的强度,使其快速达到人眼所适应的光强程度,从而达到防眩的目的。在正常强度光的情况下,保持高的反射率,在夜晚或后车有强光时,镜面反射率自动降低,有效地避免眩光反应,有效消除了行车过程中后方车辆发出的强光或其它强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目前电致变色后视镜多为“玻璃/ITO(透明导电层)/EC层(电致变色层)/ITO(透明导电层)/玻璃”三层型结构,主要是通过在两个具有导电层的玻璃基板间灌注电致变色液实现。对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错位封装,即将后视镜的上下两片玻璃基板错位贴合,然后将PIN脚(金属电极)卡在错位贴合的部位并引出接线。PIN脚的宽度相对较宽,所以这种封装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可视区的面积相对较小。
由此可见,如何克服利用传统的封装方式对电致变色后视镜封装后导致的后视镜可视区面积小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致变色后视镜封装后导致的后视镜可视区面积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包括:
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中,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
为所述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
优选地,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包括:
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错位贴合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上片玻璃;
分别在错位贴合的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下片玻璃边缘错开的位置处制作所述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优选地,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包括:
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在所述边框的外围和所述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所述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无错位贴合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下片玻璃。
优选地,在所述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之前,还包括:
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凹槽;
对应地,所述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具体为:
将所述粘合剂滴入所述凹槽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优选地,所述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凹槽具体为:
通过激光干刻机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所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为:
通过液态金属笔分别在所述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所述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优选地,在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上片玻璃的清洁度是否超过阈值;
如果是,则进入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的步骤;
如果否,则清洗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上片玻璃以使所述清洁度超过所述阈值。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具体为UV型或热固型粘合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对应的系统,基于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包括:
控制器、制线工具和机械手,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机械手与所述制线工具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机械手控制所述制线工具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设置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并用于控制所述机械手工作以为所述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
其中,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点胶机,所述点胶机用于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包括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中,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为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由此可见,该封装方法,首先利用比现有技术中的PIN脚宽度窄的金属线作为导电电极,然后为制作好的金属线配置连接供电电源的导线,进而实现对后视镜的封装;也就是说,在对电致变色后视镜进行封装时,利用宽度相对窄的金属线替代原有的PIN脚,与传统的直接使用PIN脚作为导电电极相比,增大了后视镜的可视区面积。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效果如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致变色后视镜封装后导致的后视镜可视区面积小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封装方法包括:
S101: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中,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
S102:为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
现有技术中对电致变色后视镜进行封装时通常是采用错位封装的方法,并在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错开的位置处卡设PIN脚(金属电极),并通过PIN脚引出接线来实现的。因为PIN脚的宽度相对较宽,所说这种封装方式会导致最后封装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可视区面积较小,进而影响后视镜的使用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首先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用该金属线作为导电电极使用,然后在金属线上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用金属线替换原先相对较宽的PIN脚,用金属线作导电电极,然后从金属线上引出导线,用来连接供电电源;在实际制作时,需保证制作的金属线的宽度小于原先的PIN脚的宽度。金属线其实就是用金属油墨制作的线条,该金属线可以导电,所以金属线是具有导电作用的。在实际制作时,优选地,可以通过液态金属笔分别在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实就是通过机械手控制液态金属笔在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分别画一条金属线,利用液态金属笔制作金属线相对方便简单。当然,除了利用液态金属笔制作金属线之外,还可以通过丝印机在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丝印金属线;在本申实施例中一般是在玻璃边缘的1-1.5mm处制作金属线,边缘位置的确定以及金属线的制作方式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包括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中,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为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由此可见,该封装方法,首先利用比现有技术中的PIN脚宽度窄的金属线作为导电电极,然后为制作好的金属线配置连接供电电源的导线,进而实现对后视镜的封装;也就是说,在对电致变色后视镜进行封装时,利用宽度相对窄的金属线替代原有的PIN脚,与传统的直接使用PIN脚作为导电电极相比,增大了后视镜的可视区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包括:
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错位贴合下片玻璃和上片玻璃;
分别在错位贴合的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边缘错开的位置处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包括:
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在边框的外围和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无错位贴合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
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流程为首先是通过切割机将玻璃切割成单粒,单粒指的是一块后视镜大小的玻璃,本申请实施例选用370*470mm的玻璃进行后视镜产品的制作,然后按照后视镜制作工艺“点胶-贴合-灌液”制作后视镜半成品,点胶具体地就是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贴合一般有两种方式,错位贴合和无错位贴合;当选择错位贴合下片玻璃和上片玻璃,需在错位贴合封装时,分别在错位贴合的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边缘错开的位置处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错位贴合时,利用金属线代替PIN脚作导电电极,可以增大后视镜的可视区面积。若选择无错位贴合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需在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之后,在边框的外围和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最终无错位贴合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无错位贴合时利用金属线代替PIN脚,同样可以增大后视镜的可视区面积,同时采用无错位贴合还可以使封装后的后视镜外框相对较窄,进一步提高了后视镜可视区面积。也就是说,错位贴合和无错位贴合对应的金属线的制作顺序不同。
为了使后视镜的变色效果更加明显,提高边框胶与下片玻璃的粘合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之前,还包括:
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凹槽;
对应地,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具体为:
将粘合剂滴入凹槽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具体地,就是根据下片玻璃的形状在其边缘位置处蚀刻出一条蚀刻线即凹槽,其一,是将导电层分割开来,以防将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贴合并将样品接上电源后,整个电路就处于短路状态;其二,确保形成的边框胶与下片玻璃更好的粘合。优选地,可以通过激光干刻机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凹槽。激光干刻机刻蚀速度快且刻蚀精度较高,当然,除了采用激光干刻机刻蚀之外,还可以采用化学蚀刻技术对玻璃进行刻蚀,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发明不做限定。
为了防止玻璃表面不干净,导致制作的金属线导电性和与玻璃的粘性差的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之前,还包括:
判断下片玻璃和上片玻璃的清洁度是否超过阈值;
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01;
如果否,则清洗下片玻璃和上片玻璃以使清洁度超过阈值。
可以利用检测仪检测玻璃表面的清洁度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没有达到阈值,则对玻璃进行清洗以使玻璃的表面清洁度达到阈值后再在相应位置制作金属线,如果确定玻璃的表面清洁度已达到阈值,则直接进入步骤S101即可。阈值是提前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粘合剂具体为UV型或热固型粘合剂。
UV型粘合剂对环境污染小,热固型粘合剂耐老化、耐水、耐油,两者都易凝固。可以理解的是,粘合剂除了可以是UV型和/或热固型的粘合剂之外,还可以是其它符合条件的粘合剂,本发明并不做限定,选用UV型和/或热固型粘合剂只是一种优选地方式,并不代表只有这一种方式,当然,粘合剂的类型并不会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上文中对于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基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该方法对应的系统。由于系统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系统部分的实施例请参照方法部分的实施例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该封装系统包括:
控制器201、制线工具202和机械手203,控制器201通过机械手203与制线工具202连接;
控制器201用于通过机械手203控制制线工具202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设置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并用于控制机械手203工作以为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其中,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
制线工具202就是制作金属线的相应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优选为液态金属笔或丝印机。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包括控制器、制线工具及机械手,控制器分别与制线工具和机械手连接,控制器用于通过机械手控制制线工具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设置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并用于控制机械手工作以为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其中,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由此可见,该封装系统,首先利用比现有技术中的PIN脚宽度窄的金属线作为导电电极,然后为制作好的金属线配置连接供电电源的导线,进而实现对后视镜的封装;也就是说,在对电致变色后视镜进行封装时,利用宽度相对窄的金属线替代原有的PIN脚,与传统的直接使用PIN脚作为导电电极相比,增大了后视镜的可视区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控制器101连接的点胶机,点胶机用于根据需求在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运用几个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出的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操作与另一个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等类似词,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单元、设备或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单元、设备或系统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其中,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
为所述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包括:
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错位贴合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上片玻璃;
分别在错位贴合的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下片玻璃边缘错开的位置处制作所述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包括:
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在所述边框的外围和所述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所述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无错位贴合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下片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之前,还包括:
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凹槽;
对应地,所述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具体为:
将所述粘合剂滴入所述凹槽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凹槽具体为:
通过激光干刻机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刻蚀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具体为:
通过液态金属笔分别在所述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所述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上片玻璃的清洁度是否超过阈值;
如果是,则进入所述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的步骤;
如果否,则清洗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上片玻璃以使所述清洁度超过所述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具体为UV型或热固型粘合剂。
9.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制线工具和机械手,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机械手与所述制线工具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机械手控制所述制线工具分别在后视镜的上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和下片玻璃的边缘位置制作金属线以作为导电电极;并用于控制所述机械手工作以为所述金属线配置连接导线以连接供电电源;
其中,所述金属线的宽度小于PIN脚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点胶机,所述点胶机用于根据需求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滴入粘合剂以在所述下片玻璃的边缘处形成边框。
CN201810690912.4A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86280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0912.4A CN108628054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0912.4A CN108628054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8054A true CN108628054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68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0912.4A Pending CN108628054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8054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3444A (zh) * 2002-04-03 2005-07-20 金泰克斯公司 包含显示器/信号灯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组件
CN104570535A (zh) * 2013-10-24 2015-04-29 力光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31240U (zh) * 2014-08-29 2015-05-13 彭晟罡 一种电控光阀组件和电可控光切换器系统
CN204915475U (zh) * 2015-06-26 2015-12-30 常州市飞拓模塑有限公司 车辆防眩目后视镜
CN10581030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北京生美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无机物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调光膜
CN106126155A (zh) * 2016-06-24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显示屏
CN106773440A (zh) * 2017-03-13 2017-05-3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炫目镜片制作工艺及车辆
CN206411391U (zh) * 2017-01-12 2017-08-15 爱卓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06863436U (zh) * 2017-06-22 2018-01-09 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CN207120701U (zh) * 2017-06-29 2018-03-20 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CN207133554U (zh) * 2017-09-19 2018-03-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CN207190921U (zh) * 2017-09-19 2018-04-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极处玻璃形成保护的后视镜
CN207466493U (zh) * 2017-11-27 2018-06-0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后视镜
CN207481779U (zh) * 2017-12-05 2018-06-12 深圳市轩彩视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3444A (zh) * 2002-04-03 2005-07-20 金泰克斯公司 包含显示器/信号灯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组件
CN104570535A (zh) * 2013-10-24 2015-04-29 力光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31240U (zh) * 2014-08-29 2015-05-13 彭晟罡 一种电控光阀组件和电可控光切换器系统
CN10581030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北京生美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无机物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调光膜
CN204915475U (zh) * 2015-06-26 2015-12-30 常州市飞拓模塑有限公司 车辆防眩目后视镜
CN106126155A (zh) * 2016-06-24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显示屏
CN206411391U (zh) * 2017-01-12 2017-08-15 爱卓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106773440A (zh) * 2017-03-13 2017-05-3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炫目镜片制作工艺及车辆
CN206863436U (zh) * 2017-06-22 2018-01-09 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CN207120701U (zh) * 2017-06-29 2018-03-20 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CN207133554U (zh) * 2017-09-19 2018-03-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CN207190921U (zh) * 2017-09-19 2018-04-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极处玻璃形成保护的后视镜
CN207466493U (zh) * 2017-11-27 2018-06-0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后视镜
CN207481779U (zh) * 2017-12-05 2018-06-12 深圳市轩彩视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3928B (zh) 含有具有可电控光学性能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
EP2342411B1 (en) Switchable glazings
US20220373835A1 (en) Light-adjust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adjusting module
CN107801416A (zh) 具有电容式触敏装置和发光二极管的照明层压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207120701U (zh) 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US20210268774A1 (en) Multilayer film with electrically switchabl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ing
US9454054B2 (en) Electro-optic mirror element and process of making same
CN109154751B (zh) 用于控制辐射透射的装置
JP7380572B2 (ja) ガラス、合わせガラス
JP2022502693A (ja) 多機能の調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のフィルムを含む構造体
KR20200047621A (ko) 전기적으로 제어 가능한 광학 특성을 갖는 복합판유리
US20220194057A1 (en) Switchable laminated glazing with improved bus bar
JP7182011B2 (ja) 電気光学機能的要素を有する積層ペイン配置
CN106483731B (zh) 电致变色显示装置和导航设备
CN108628054A (zh) 一种基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封装方法及系统
CN206863436U (zh) 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JP6625753B2 (ja) 導電性コーティング及びレーザ切断パターンを有する基材を修復する方法
CN207123692U (zh) 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
JP2019138939A (ja) 調光体
CN20748177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
CN206411391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07466493U (zh) 一种新型后视镜
CN207181909U (zh) 一种单边电极控制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
CN105242418A (zh) 防眩目镜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83453A (zh) 新型电热除雾型汽车前挡风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