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8034A - 钻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钻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8034A
CN108608034A CN201810300032.1A CN201810300032A CN108608034A CN 108608034 A CN108608034 A CN 108608034A CN 201810300032 A CN201810300032 A CN 201810300032A CN 108608034 A CN108608034 A CN 108608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gear member
drilled
tension spring
driving c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00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巧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to CN2018103000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8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8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8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2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driven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08Gear boxes, clutches, bearings, feeding mechanisms or like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6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driven by man-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设装置。所述钻设装置包括基体、联动机构、钻孔转子、驱动条与凸轮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体内,所述钻孔转子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条插设于所述基体内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条包括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所述拉持段形成于所述驱动条形部的一端,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板、拉簧、凸轮与电机,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板,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拉持段的端部形成有握持卡合部,所述握持卡合部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凸轮的周面抵持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凸轮上。所述钻设装置的使用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钻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设装置。
背景技术
钻设装置一般采用电动机来实现,即钻设装置一般包括电动部及与所述电动部连接的钻孔部,所述电动部带动所述钻孔部进行钻孔作业。然而,对于普通的薄片钻孔,采用电动部钻孔力度太大,容易于钻孔周边产生塌陷,所以适宜人工进行钻孔,然而普通的钻设装置不能利用人工进行钻孔,造成其使用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为方便的钻设装置。
一种钻设装置,包括基体、联动机构、钻孔转子、驱动条与凸轮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体内,所述钻孔转子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条插设于所述基体内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条包括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所述拉持段形成于所述驱动条形部的一端,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板、拉簧、凸轮与电机,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板,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拉持段的端部形成有握持卡合部,所述握持卡合部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凸轮的周面抵持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凸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拉簧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卡合部上形成有卡扣孔,所述驱动板上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卡扣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柱过盈配合于所述卡扣孔中,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凸设有摩擦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卡合部上还开设有指形孔,所述指形孔贯穿所述握持卡合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卡合部包括铁基层与焊接于所述铁基层上不锈钢层,所述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均形成于所述不锈钢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钻孔钻子为锥体形,所述钻孔转子的周面上形成有环绕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绕凹槽为沿螺旋线延伸,所述环绕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簧包括主拉簧与辅拉簧,所述主拉簧与所述辅拉簧互相缠绕。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拉簧的直径大于所述辅拉簧的直径,所述主拉簧的横截面与所述辅拉簧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主拉簧的表面凸设有镍合金层。
当需要利用所述钻孔转子进行钻孔时,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凸轮旋转,从而利用所述凸轮驱动所述驱动板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条往复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联动机构驱动所述钻孔转子实施钻孔作业。在所述凸轮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拉簧能够拉动所述驱动板保持与所述凸轮接触。当需要人工来进行钻孔时,将所述驱动条的拉持段从所述驱动板上拆卸下来,并利用手指拿住,利用人工驱动所述驱动条往复移动即可实现对所述联动机构的驱动,从而使得所述钻设装置能够适用电动驱动,也能够适用人工驱动,使得其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钻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钻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钻设装置的联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设装置。所述钻设装置包括基体、联动机构、钻孔转子、驱动条与凸轮机构。例如,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体内,所述钻孔转子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条插设于所述基体内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条包括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例如,所述拉持段形成于所述驱动条形部的一端,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板、拉簧、凸轮与电机。例如,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板,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例如,所述拉持段的端部形成有握持卡合部,所述握持卡合部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凸轮的周面抵持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凸轮上。
请参阅图1,一种钻设装置100,包括基体10、联动机构、钻孔转子30、驱动条40与凸轮机构50,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体内,所述钻孔转子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条插设于所述基体内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条包括拉持段41与驱动条形部43,所述拉持段形成于所述驱动条形部的一端,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板51、拉簧52、凸轮53与电机54,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板,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拉持段的端部形成有握持卡合部,所述握持卡合部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凸轮的周面抵持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凸轮上。
例如,当需要利用所述钻孔转子进行钻孔时,通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凸轮旋转,从而利用所述凸轮驱动所述驱动板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条往复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联动机构驱动所述钻孔转子实施钻孔作业。在所述凸轮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拉簧能够拉动所述驱动板保持与所述凸轮接触。当需要人工来进行钻孔时,将所述驱动条的拉持段从所述驱动板上拆卸下来,并利用手指拿住,利用人工驱动所述驱动条往复移动即可实现对所述联动机构的驱动,从而使得所述钻设装置能够适用电动驱动,也能够适用人工驱动,使得其使用较为方便。
例如,为了便于实现所述驱动条与所述驱动板的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拉簧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握持卡合部上形成有卡扣孔,所述驱动板上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卡扣孔中。所述连接柱过盈配合于所述卡扣孔中,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凸设有摩擦层。所述握持卡合部上还开设有指形孔,所述指形孔贯穿所述握持卡合部。所述握持卡合部包括铁基层与焊接于所述铁基层上不锈钢层,所述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均形成于所述不锈钢层上。所述钻孔钻子为锥体形,所述钻孔转子的周面上形成有环绕凹槽。所述环绕凹槽为沿螺旋线延伸,所述环绕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拉簧包括主拉簧与辅拉簧,所述主拉簧与所述辅拉簧互相缠绕。所述主拉簧的直径大于所述辅拉簧的直径,所述主拉簧的横截面与所述辅拉簧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主拉簧的表面凸设有镍合金层。通过设置所述卡扣孔,从而使得所述驱动板的连接柱能够较为方便地插设于所述卡扣孔中,从而实现所述驱动条与所述驱动板的连接。另外,由于所述拉簧包括主拉簧与辅拉簧,从而使得所述主拉簧与所述辅拉簧能够互相配合,进而提供较好的拉力。
请参阅图2至图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钻设装置100,包括基体10、联动机构20、钻孔转子30、驱动条40与凸轮机构(图未示),所述基体内形成有收容腔且所述基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驱动狭槽11,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件21、动力轴杆22、第二传动齿轮件23与第三传动齿轮件2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动力轴杆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固定套设于所述动力轴杆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侧边对准其中一个所述驱动狭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的侧边对准另一个所述驱动狭槽,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用于以第一传动比带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以第二传动比带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所述钻孔转子活动配合于所述动力轴杆上,所述驱动条选择性地穿设于所述两个驱动狭槽中,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或者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旋转。
例如,所述驱动条上形成有啮合齿槽431,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所述啮合齿槽形成于所述驱动条形部上。所述钻设装置在使用时,将所述驱动条穿设于其中一个驱动狭槽中,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啮合,通过外接动力机构往复拉动所述驱动条可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所述动力轴杆带动所述钻孔转子高速旋转,当动力小的外接动力机构需要拉动所述钻设装置时,可以将所述驱动条插入另一个驱动狭槽中并使所述驱动条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然后拉动所述驱动条并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以及所述动力轴杆带动所述钻孔转子旋转。由于所述钻设装置具有第一传动齿轮件及第三传动齿轮件,分别能以不同的传动比驱动所述钻孔转子旋转,进而使得所述钻设装置能够适用不同的动力机构。
例如,为了便于实现不同的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套件25,所述安装套件包括连接板251与套接环253,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基体的侧壁上,所述套接环形成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套接环上。所述套接环内形成有套接空间(图未标),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一端凸设形成有轴部241,所述轴部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套接空间内。由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的外圆直径,因此使得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的旋转角速度大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旋转角速度,因此使得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能够提供相对较大的传动比,即所述第二传动比大所述第一传动比。
例如,为了便于所述驱动条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的配合,使得所述驱动条插入所述驱动狭槽时所述驱动条的啮合齿槽能够顺利地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定位磁铁(图未示)与铁块(图未示),所述定位磁铁嵌设于所述收容腔的侧壁上且位于远离所述安装套件的一侧,所述铁块嵌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边缘,所述定位磁铁用于吸附所述铁块,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于停止旋转时定位于初始位置。当所述驱动条停止运动时,所述定位磁铁能够倚靠吸附力吸附所述铁块,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并驱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停止于预设的初始位置,即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均能够回复原位。
例如,为了便于以第三传动比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所述收容腔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一拉动槽,所述第一拉动槽的贯通方向与所述驱动狭槽的贯通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背离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的一侧边缘对准所述第一拉动槽,所述驱动条还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拉动槽中以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啮合,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以第三传动比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通过将所述驱动条插入所述第一拉动槽中,进而直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以带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从而实现第三传动比传动。例如,所述第三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传动比及所述第一传动比。
例如,为了以第四传动比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四传动齿轮件26,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啮合,所述基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二拉动槽,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拉动槽对准,所述驱动条还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二拉动槽中以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啮合,使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以第四传动比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当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配合时,将所述驱动条插入所述第二拉动槽中,进而直接驱动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带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从而实现第四传动比的传动。例如,所述第四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传动比,但小于所述第三传动比。可以理解,在利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时,在利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均可以自由空转。在利用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驱动所述动力轴杆旋转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均可以自由空转。可以理解,为了便于所述驱动条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或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相互配合,所述钻设装置可以包括四个驱动条,分别用于配合上述四个齿轮。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及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的齿间距,使得上述四个齿轮均能与一个驱动条相互啮合。
例如,为了实现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的脱离或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活动狭槽,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活动狭槽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活动狭槽,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整体位于所述第二活动狭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狭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动狭槽的宽度,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及所述动力轴杆均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当需要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啮合时,通过驱动移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从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相对所述基体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开始时是通过自身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由于受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带动而移动,移动后的第二传动齿轮件是通过自身的底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即所述第一活动狭槽完全消除,同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二活动狭槽完全错位,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啮合。当需要断开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的啮合时,通过向所述基体的顶部移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回复原位,即回到完全位于第二活动狭槽的一侧,此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完全脱离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依靠自身的顶部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件啮合。
例如,为了便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以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相对所述基体移动,所述基体的顶部设置有换挡按钮,所述换挡按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连接,按压所述换挡按钮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配合,拔动所述换挡按钮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脱离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所述两个驱动狭槽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拉动槽与所述基体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拉动槽与所述基体的顶部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所述换挡按钮,从而可以通过按压或拔动所述换挡按钮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配合或者脱离配合,实现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的啮合。例如,为了防止按压过度,所述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挡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移动路径上,从而限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移动位置,当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件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件啮合时,所述限位块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继续移动。
例如,所述动力轴杆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动力齿,并设置有动力筒,所述动力筒内设置有多个内齿,所述两个卡钩凸设于所述动力筒的底面上,所述动力筒的多个内齿与所述多个动力齿相互啮合。例如,所述动力筒的深度大于所述动力齿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件相对所述基体移动时,所述动力轴杆能够保持与所述动力筒啮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联动机构、钻孔转子、驱动条与凸轮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体内,所述钻孔转子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条插设于所述基体内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条包括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所述拉持段形成于所述驱动条形部的一端,所述凸轮机构包括驱动板、拉簧、凸轮与电机,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板,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拉持段的端部形成有握持卡合部,所述握持卡合部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凸轮的周面抵持于所述驱动板上,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凸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拉簧的延伸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卡合部上形成有卡扣孔,所述驱动板上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卡扣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过盈配合于所述卡扣孔中,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凸设有摩擦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卡合部上还开设有指形孔,所述指形孔贯穿所述握持卡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卡合部包括铁基层与焊接于所述铁基层上不锈钢层,所述拉持段与驱动条形部均形成于所述不锈钢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钻子为锥体形,所述钻孔转子的周面上形成有环绕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凹槽为沿螺旋线延伸,所述环绕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包括主拉簧与辅拉簧,所述主拉簧与所述辅拉簧互相缠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钻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拉簧的直径大于所述辅拉簧的直径,所述主拉簧的横截面与所述辅拉簧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主拉簧的表面凸设有镍合金层。
CN201810300032.1A 2018-04-04 2018-04-04 钻设装置 Pending CN108608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032.1A CN108608034A (zh) 2018-04-04 2018-04-04 钻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032.1A CN108608034A (zh) 2018-04-04 2018-04-04 钻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8034A true CN108608034A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032.1A Pending CN108608034A (zh) 2018-04-04 2018-04-04 钻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803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1684A1 (en) * 2003-10-20 2005-04-21 Tai-Her Yang Wrench driven rotation hand tool with side handle
CN101342621A (zh) * 2008-08-15 2009-01-14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级进模具带攻丝的装置
JP3165113U (ja) * 2010-10-18 2011-01-06 メイコーマシン株式会社 手動回転工具
CN204108487U (zh) * 2013-12-14 2015-01-21 深圳市三合通发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模内气动攻丝装置
CN204603489U (zh) * 2015-05-13 2015-09-02 邱金良 气动攻丝机
CN104923824A (zh) * 2015-05-08 2015-09-23 浙江理工大学 多功能脉冲退刀手摇钻
CN206662340U (zh) * 2017-04-14 2017-11-24 湖北工程学院 防爆手钻及其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1684A1 (en) * 2003-10-20 2005-04-21 Tai-Her Yang Wrench driven rotation hand tool with side handle
CN101342621A (zh) * 2008-08-15 2009-01-14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级进模具带攻丝的装置
JP3165113U (ja) * 2010-10-18 2011-01-06 メイコーマシン株式会社 手動回転工具
CN204108487U (zh) * 2013-12-14 2015-01-21 深圳市三合通发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模内气动攻丝装置
CN104923824A (zh) * 2015-05-08 2015-09-23 浙江理工大学 多功能脉冲退刀手摇钻
CN204603489U (zh) * 2015-05-13 2015-09-02 邱金良 气动攻丝机
CN206662340U (zh) * 2017-04-14 2017-11-24 湖北工程学院 防爆手钻及其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宝福: "《钳工基本操作 钻削》", 31 March 1974,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王伟麟: "《机械制造技术》", 30 June 20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1274B (zh) 缝纫机的两挡式针距调整装置
CN108608034A (zh) 钻设装置
CN106400324B (zh) 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机构
CN201898716U (zh)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旋转式分插机构强制推秧装置
CN210494228U (zh) 用于手术机器人的夹钳式手术器械
CN208562775U (zh) 一种缝纫机及其针杆旋转直驱机构
CN207525279U (zh) 一种磁性动力传动的淬火机床旋转工作台
CN205381036U (zh) 线式全智能装订机的送线机构
CN206907646U (zh) 齿条式环绕机构及环形绕线机
CN213835683U (zh) 一种新型纺织罗拉轴
CN209571909U (zh) 同时可直线和转动运动的装置
CN102090191A (zh) 步行式插秧机旋转式分插机构强制推秧装置
CN207419091U (zh) 一种升降晾衣架的手摇器
CN202239760U (zh) 双速冲击电钻
CN202556125U (zh) 顺序变速机构
CN202298067U (zh) 一种用于织针设备的手摇装置
CN210131366U (zh) 一种机械抓手组件
CN108581092A (zh) 攻丝机构
CN220394063U (zh) 一种侧缝机的摇臂机构
CN206165556U (zh) 可变速的钓鱼用两轴式卷线器
CN2883428Y (zh) 一种曲折缝送步机构
US2430627A (en) Mechanical reversing mechanism
CN210023860U (zh) 一种台钻的机械调速装置
CN205124788U (zh) 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
CN203670741U (zh) 滑动齿轮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