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3248A - 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3248A
CN108603248A CN201680080770.9A CN201680080770A CN108603248A CN 108603248 A CN108603248 A CN 108603248A CN 201680080770 A CN201680080770 A CN 201680080770A CN 108603248 A CN108603248 A CN 108603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arbon composite
molten metal
carbonaceous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7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3248B (zh
Inventor
加藤秀实
津田雅史
高野勇乡
铃木庸介
茅野务
镰田晃二
室中正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Teknoatchi Co ltd
TP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TP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TP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3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3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3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9/00Compounds of bismu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90Carbides
    • C01B32/914Carbides of single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00Compounds of silv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10Alloys containing non-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10Alloys containing non-metals
    • C22C1/1036Alloys containing non-metals starting from a me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4/00Alloys based on an alkali or an alkaline earth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5/00Alloys based on noble metals
    • C22C5/06Alloys based on silv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解决手段:通过脱成分工序,使由含有碳的化合物、合金或非平衡合金组成的含碳材料(11)浸入具有比该含碳材料(11)的融点低的凝固点且控制在比组成变动范围内的液相线温度的最小值低的温度的金属浴(12),该组成变动范围为从含碳材料(11)中减少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直至得到碳,从而选择性地使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洗脱至金属浴(12)内,而获得具有微小间隙的碳部件。进一步地,通过在碳部件的微小间隙中存在有金属浴(12)的成分的状态下冷却,使金属浴(12)的成分固化,从而获得碳与固化的金属浴(12)的成分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

Description

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含有碳和金属的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久性等特性,因此用于电池、电路断路装置用的电接点材料、受电弓的滑板用的滑动集电材料等各种用途。
以往,作为制造含有碳和金属的复合材料的方法,例如存在如下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混炼并粉碎碳、粘合剂及金属后,将该粉碎物成型从而制作成型体,对该成形体在1300℃以上进行热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种方法是使具有孔径为10nm以下的细孔的碳材料浸渍于含有硅或锡的氟化物络合物的反应溶液中,使该碳材料担载选自一氧化硅、二氧化硅、一氧化锡以及二氧化锡组成的群中的一种以上的半金属氧化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开发了能够制造在表面或整体具有微小气孔的金属部件的所谓的金属熔液脱成分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2-256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1-71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11/092909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需要以1300℃以上的高温进行热处理,存在制造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需要事先制造或购入具有细孔的碳材料,存在材料费高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脱成分工序,使由含有碳的化合物、合金或非平衡合金组成的含碳材料,与具有比该含碳材料的融点低的凝固点且控制在比组成变动范围内的液相线温度的最小值低的温度的熔融金属接触,所述组成变动范围为从所述含碳材料中减少所述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直至得到所述碳,从而选择性地使所述其他主成分洗脱至所述熔融金属而形成微小间隙,并使所述熔融金属浸入所述微小间隙;以及冷却工序,在所述微小间隙中存在有所述熔融金属的状态下冷却,从而使该熔融金属固化。
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在脱成分工序中,通过选择性地使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从含碳材料中洗脱至熔融金属,残存的碳彼此反复键合,形成具有纳米尺寸的粒子。进一步地,由于这些粒子部分地键合,因此能够获得具有中孔(直径为2nm~60nm)、大孔(直径为60nm以上)等微小间隙的多孔且块状的碳部件。若使其在该状态下与熔融金属接触,则能够使熔融金属浸入碳部件的微小间隙。在微小间隙中存在有熔融金属的状态下,通过冷却工序进行冷却而将熔融金属固化,由此能够获得碳与固化的熔融金属的成分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利用了所谓的金属熔液脱成分法的至今从未有过的全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能够仅通过控制熔融金属的温度,而较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碳复合材料。此外,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使熔融金属的温度、含碳材料与熔融金属的接触时间、含碳材料内的碳成分比变化,而使所制造的碳复合材料的碳以及固化的熔融金属的成分的尺寸,复合状态变化。
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在脱成分工序中,只要能够使含碳材料的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洗脱至熔融金属,则可以用任意方法使含碳材料与熔融金属接触。例如,所述脱成分工序可以通过将所述含碳材料浸入由所述熔融金属组成的金属浴,选择性地使所述其他主成分洗脱至所述金属浴内。另外,也可以具有预处理工序,所述预处理工序将具有比所述含碳材料的融点低的凝固点的固体金属以事先与所述含碳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所述脱成分工序通过加热所述固体金属从而制成所述熔融金属,由此选择性地使所述其他主成分洗脱至所述熔融金属。
在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冷却工序可以在使多孔的碳部件与熔融金属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在熔融金属由金属浴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多孔的碳部件浸入金属浴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碳部件的微小间隙中堵塞有固化的熔融金属(金属浴)成分的状态下的碳复合材料。仅碳复合材料周边的熔融金属(金属浴)固化的部分按需要去除即可。
另外,在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冷却工序也可以在将多孔的碳部件从熔融金属中分离后,在微小间隙中存在有熔融金属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在熔融金属由金属浴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多孔的碳部件从金属浴中拉起后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熔融金属由Ag、Bi、Cu、Ga、Ge、Hg、In、Ir、Pb、Pt、Rh、Sb、Sn、Zn、或以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为主成分的合金即混和体组成,所述其他主成分由:Al、B、Be、Ca、Ce、Cr、Dy、Er、Eu、Fe、Gd、Hf、Ho、K、La、Li、Lu、Mg、Mn、Mo、Na、Nb、Nd、Pr、Sc、Se、Si、Sm、Sr、Ta、Ti、V、W、Zr中的任一种、或含有它们中的多种的混和体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特别高效地获得碳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脱成分工序在非活性气氛中或真空气氛中进行,或者在所述熔融金属中添加熔剂(日文:フラックス)并在大气中进行。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熔融金属氧化。
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含有碳;以及Ag、Bi、Cu、Ga、Ge、Hg、In、Ir、Pb、Pt、Rh、Sb、Sn、Zn、或以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合金。尤其优选碳;以及Ag、Cu或Zn。
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尤其优选通过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制造。本发明的碳复合材料根据与碳一同被复合化的成分的性质,能够用于各种用途。例如、C与Ag的复合材料能够作为电接点材料,C与Cu的复合材料能够适宜地用作滑动集电材料、电接点材料。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Mn-C系状态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的脱成分工序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获得的碳复合材料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对前体的含碳材料,进行脱成分工序、冷却工序,能够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制作由含有碳和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的化合物、合金或非平衡合金组成的前体,作为含碳材料。例如,参考图1所示的Mn-C系状态图,制作使碳以外的其他的成分为Mn的Mn-C系的前体合金(日语:前駆合金)。此外,Mn、其合金的熔融体一般容易氧化,因此在熔制时,优选在氩等非活性气氛中进行。
接着,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反应性,将制作的前体的含碳材料11制成粉末状或片状,并在具有比该含碳材料11的融点低的凝固点的金属浴12的内部浸渍规定的时间。这时,将金属浴12控制在比组成变动范围内的液相线温度的最小值低的温度,该组成变动范围为从含碳材料11中减少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直至得到碳。例如,在使用Mn-C系的前体合金作为含碳材料11的情况下,根据图1所示的状态图,将金属浴12控制在比组成变动范围内的液相线温度的最小值1231℃低的温度,该组成变动范围为Mn减少直至得到C。此外,在使用Bi熔液作为金属浴12的情况下,在600℃以下难以发生反应,因此优选使金属浴12为600℃以上。
在金属浴12中浸渍的时间根据金属浴12、前体的含碳材料11的成分而各有不同,例如在使用作为金属浴12的Bi熔液、Ag熔液浸渍作为含碳材料11的Mn-C系前体的情况下,为大约5~10分钟左右。另外,例如在使用作为金属浴12的Bi熔液浸渍作为含碳材料11的Mn-C系前体的情况下,由于密度差,粉末状的Mn-C系前体会浮在熔液表面,因此优选在浸渍期间,用棒等搅拌前体和熔液。另外、Bi、其合金的熔融体一般容易氧化,因此优选地,使用其作为金属浴12的脱成分行程在氩等非活性气氛中或真空气氛中进行。
通过在金属浴12中浸渍,能够选择性地使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例如Mn)从含碳材料11中洗脱至金属浴12的内部。由此,残存于金属浴12内部的碳之间反复键合,形成具有纳米尺寸的粒子。进一步地,由于这些粒子部分地键合,因此能够获得具有中孔(直径为2nm~60nm)、大孔(直径为60nm以上)等微小间隙的多孔且块状的碳部件。若使其在该状态下浸渍于金属浴12,则能够使金属浴12的成分浸入碳部件的微小间隙。在微小间隙中存在有金属浴12的成分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将金属浴12的成分固化,由此,能够获得碳与固化的金属浴12的成分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
此外,在冷却时,可以在将多孔的碳部件浸入金属浴12的状态下进行冷却,也可以在将多孔的碳部件从金属浴12中拉起后进行冷却。在浸入金属浴12的状态下冷却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碳部件的微小间隙中堵塞有固化的金属浴12的成分的状态下的碳复合材料。仅碳复合材料周边的金属浴12固化的部分按需要去除即可。
实施例1
作为含碳材料11,使用了粒径20~40μm的MnC(Mn:C=85:15原子%)。另外,作为金属浴12,使用了900℃的Bi熔液。首先,将纯度99.99%的Bi(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00g填充至石墨制坩埚,并将该石墨制坩埚插入高频熔解炉(大亚真空株式会社制造,“VMF-I-I0.5特型”)的内部的线圈。在将高频熔解炉的内部减压至大约5×10-3Pa后,使氩气流入从而将炉内压力提高至大约80kPa,进行了加热。
在加热至900℃而熔解Bi后,将30g作为含碳材料11的MnC投入Bi金属浴12中。使其在金属浴12的内部保持15分钟后,放置冷却,获得了C与Bi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这样获得的碳复合材料的显微镜照片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确认了在Bi中获得了粒径20~40μm的碳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作为含碳材料11,使用了粒径20~40μm的MnC(Mn:C=85:15原子%)。另外,作为金属浴12,使用了1100℃的Ag熔液。首先,将纯度99.99%的Ag(石福金属兴业株式会社)300g填充至石墨制坩埚,并将该石墨制坩埚插入高频熔解炉(大亚真空株式会社制造,“VMF-I-I0.5特型”)的内部的线圈。在将高频溶解炉的内部减压至大约5×10-3Pa后,使氩气流入从而将炉内压力提高至大约80kPa,进行了加热。
在加热至1100℃而熔解Ag后,将10g作为含碳材料11的MnC投入Ag金属浴12中。使其在金属浴12的内部保持15分钟后,放置冷却,获得了C与Ag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利用了所谓的金属熔液脱成分法的至今从未有过的全新的方法来制造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能够仅通过控制熔融金属的温度,而较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碳复合材料。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不限于将含碳材料浸入金属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将具有比含碳材料的融点低的凝固点的固体金属以事先与含碳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加热该固体金属从而制成熔融金属,由此选择性地使其他主成分洗脱至熔融金属。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形成的碳部件的微小间隙中存在有熔融金属的成分的状态下进行冷却,能够获得碳与固化的熔融金属的成分复合而成的碳复合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中,金属浴12不限于Bi,可以是Ag、Cu、Ga、Ge、Hg、In、Ir、Pb、Pt、Rh、Sb、Sn或Zn,也可以由以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为主成分的合金即混和体组成。另外,前体的含碳材料11的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不限于Mn,可以由Al、B、Be、Ca、Ce、Cr、Dy、Er、Eu、Fe、Gd、Hf、Ho、K、La、Li、Lu、Mg、Mo、Na、Nb、Nd、Pr、Sc、Se、Si、Sm、Sr、Ta、Ti、V、W、Zr中的任一种、或含有它们中的多种的混和体组成。
例如,若针对代表性的含碳材料(碳化物)11,研究适用于脱成分工序的金属浴(熔液)12,则认为如表1所示内容。表1是基于各二维状态图研究得出的。
[表1]
附图标记说明
11-含碳材料;12-金属浴;13-碳部件。

Claims (7)

1.一种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脱成分工序,使由含有碳的化合物、合金或非平衡合金组成的含碳材料,与具有比该含碳材料的融点低的凝固点且控制在比组成变动范围内的液相线温度的最小值低的温度的熔融金属接触,所述组成变动范围为从所述含碳材料中减少所述碳以外的其他主成分直至得到所述碳,从而选择性地使所述其他主成分洗脱至所述熔融金属而形成微小间隙,并使所述熔融金属浸入所述微小间隙;以及
冷却工序,在所述微小间隙中存在有所述熔融金属的状态下冷却,从而使该熔融金属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成分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含碳材料浸入由所述熔融金属组成的金属浴,选择性地使所述其他主成分洗脱至所述金属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预处理工序,所述预处理工序将具有比所述含碳材料的融点低的凝固点的固体金属以事先与所述含碳材料接触的方式配置,
所述脱成分工序通过加热所述固体金属从而制成所述熔融金属,由此选择性地使所述其他主成分洗脱至所述熔融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金属由Ag、Bi、Cu、Ga、Ge、Hg、In、Ir、Pb、Pt、Rh、Sb、Sn、Zn、或以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为主成分的合金即混和体组成,
所述其他主成分由:Al、B、Be、Ca、Ce、Cr、Dy、Er、Eu、Fe、Gd、Hf、Ho、K、La、Li、Lu、Mg、Mn、Mo、Na、Nb、Nd、Pr、Sc、Se、Si、Sm、Sr、Ta、Ti、V、W、Zr中的任一种、或含有它们中的多种的混和体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成分工序在非活性气氛中或真空气氛中进行,或者在所述熔融金属中添加熔剂并在大气中进行。
6.一种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碳;以及Ag、Bi、Cu、Ga、Ge、Hg、In、Ir、Pb、Pt、Rh、Sb、Sn、Zn、或以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为主成分的合金。
7.一种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碳;以及Ag、Cu或Zn。
CN201680080770.9A 2016-03-04 2016-12-07 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Active CN108603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1915A JP6900149B2 (ja) 2016-03-04 2016-03-04 炭素複合材料
JP2016-041915 2016-03-04
PCT/JP2016/086358 WO2017149887A1 (ja) 2016-03-04 2016-12-07 炭素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炭素複合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3248A true CN108603248A (zh) 2018-09-28
CN108603248B CN108603248B (zh) 2022-02-01

Family

ID=59743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770.9A Active CN108603248B (zh) 2016-03-04 2016-12-07 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62872A1 (zh)
EP (1) EP3425073A4 (zh)
JP (1) JP6900149B2 (zh)
KR (1) KR20180118617A (zh)
CN (1) CN108603248B (zh)
WO (1) WO20171498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495A (zh) * 2019-09-25 2021-03-2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铜铬双连续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铜铬双连续相材料
CN112941356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Cu-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双连续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7301A (ja) * 2003-12-26 2005-07-14 Nippon Oil Corp 炭素繊維強化金属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81831A (ja) * 2004-03-30 2005-10-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80081A (zh) * 2011-02-21 2013-10-30 东洋炭素株式会社 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73780A (zh) * 2014-09-09 2017-04-19 东北泰克诺亚奇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质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多孔质石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9020A (en) * 1943-12-08 1946-10-08 Air Reduction Method for desulphurizing iron with molten calcium carbide
NL8801749A (nl) * 1988-07-11 1990-02-01 Hoogovens Groep B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vlokkengrafiet.
JP3351778B2 (ja) * 1999-06-11 2002-12-03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炭素基金属複合材料板状成形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2080280A (ja) * 2000-06-23 2002-03-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高熱伝導性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7301A (ja) * 2003-12-26 2005-07-14 Nippon Oil Corp 炭素繊維強化金属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81831A (ja) * 2004-03-30 2005-10-1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80081A (zh) * 2011-02-21 2013-10-30 东洋炭素株式会社 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73780A (zh) * 2014-09-09 2017-04-19 东北泰克诺亚奇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质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多孔质石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UNG-GEUN YU 等: "Three-dimensional bicontinuous porous graphite generated in low temperature metallic liquid", 《CARBON》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495A (zh) * 2019-09-25 2021-03-2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铜铬双连续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铜铬双连续相材料
CN112553495B (zh) * 2019-09-25 2022-03-29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铜铬双连续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铜铬双连续相材料
CN112941356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Cu-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双连续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41356B (zh) * 2019-12-10 2022-07-05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Cu-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双连续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25073A1 (en) 2019-01-09
KR20180118617A (ko) 2018-10-31
EP3425073A4 (en) 2019-02-20
JP2017155312A (ja) 2017-09-07
CN108603248B (zh) 2022-02-01
WO2017149887A1 (ja) 2017-09-08
JP6900149B2 (ja) 2021-07-07
US20190062872A1 (en)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4246B1 (ko) 땜납 합금
CN107017069B (zh) 制造稀土磁体的方法
US20130266473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intered Magnets with Controlled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JP2010095770A (ja) Ti−Al系合金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03248A (zh) 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复合材料
KR20170002946A (ko) 자성 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37735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carbon material
CN112593104A (zh) 制造Ag基电触头材料的方法、电触头材料和由此获得的电触头
CN105798319A (zh) 银钨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及电触头材料、电触头
US1086165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tact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silver-tin oxide or silver-zinc oxide, and contact material
JP2009233720A (ja) 鉄系焼結部材接合用ろう材および鉄系焼結部材の接合方法
JP5403707B2 (ja) Cu系溶浸用粉末
CN104745848B (zh) 一种包括钨金属的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7267A (zh) 银基钎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002938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またはイオンプレーティング用ターゲッ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430440A (zh) 一种低熔点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204912775U (zh) 银-钨电触头材料的制备装置、电触头材料以及电触头
Fukumoto et al. Transient liquid phase infiltration bonding of copper using porous silver insert sheet
JPS6353252B2 (zh)
EP4254452A1 (en) Brazing method, brazed joint, and braze
JPH08134563A (ja) 焼結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79931B1 (ko) 가스분무법을 이용한 자성솔더 복합분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되는 자성솔더 복합분말
CN114173983A (zh) 预制焊料和使用该预制焊料形成的焊料接合体
CN112536436A (zh) 一种直升机用自润滑铜基粉末冶金结构件的制备方法
KR100283915B1 (ko) 진공 차단기용 접점 재료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0

Address after: Miyagi Prefecture i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ortheast Teknoatchi Co.,Ltd.

Applicant after: TPR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gi Prefecture i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ortheast Teknoatch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PR IN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