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3176B -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83176B
CN108583176B CN201810379629.XA CN201810379629A CN108583176B CN 108583176 B CN108583176 B CN 108583176B CN 201810379629 A CN201810379629 A CN 201810379629A CN 108583176 B CN108583176 B CN 108583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guide
guide plate
crawler
inter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96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83176A (zh
Inventor
吕建国
肖雪莲
衡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3796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83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8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8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3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3Parts or detail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F3/0046Water deflectors or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包括:夹层水道,形成在车体两侧履带上方;固定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与夹层水道相连通;折叠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可展开和折叠;当所述两栖车辆在陆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叠放在车体上;当所述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向诱导轮方向展开,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经所述夹层水道流向固定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下支、后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经由展开的折叠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本发明提高了履带划水的两栖车辆水上行驶速度;能促进车辆水中行驶时形成“仰头”的行驶姿态;结构简单,能实现后导水装置陆上、水上两种工作状态的快捷转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栖履带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履带划水的两栖车辆,水上速度一般为6km/h左右,很难再有提升,极大影响了车辆的水上机动性能,其部分原因是由于上、下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作用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减小了履带划水前进的总推力。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提高履带划水的两栖车辆水上行驶速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包括:
夹层水道,形成在车体两侧履带上方;
固定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与夹层水道相连通;
折叠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可展开和折叠;
当所述两栖车辆在陆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叠放在车体上;当所述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向诱导轮方向展开,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经所述夹层水道流向固定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下支、后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经由展开的折叠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
其中,所述夹层水道包括:夹层导水板3,设置在车辆两侧履带的正上方,与两侧履带上方的甲板共同形成夹层水道。
其中,所述固定导水机构包括:固定导水板1,设置在车体尾部,固定导水板1上设置有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
其中,所述固定导水板1在车体尾部形成矩形框结构,使得夹层水道流出的水流经由矩形框结构中的弧形导水叶片整理后流出。
其中,所述夹层导水板3位于车首方向的部位开孔,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堆积通过夹层导水板3上开孔、途经所构成的夹层水道流向车辆后方固定导水板1处,通过其上的弧形导水叶片进行水流流向整理。
其中,所述折叠导水机构包括:活动导水板2,设置在固定导水机构上,可展开和折叠;活动导水板2上设置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
其中,所述活动导水板2通过转轴4安装在固定导水机构上;所述后导水装置还包括:操纵机构,连接转轴4,驱动操纵机构使得活动导水板2通过绕转轴4旋转,实现折叠导水机构在陆上、水上两种工作状态转换。
其中,所述活动导水板2展开后,其下边缘高度必须等于或低于主动轮(动力舱后置车辆)或诱导轮(动力舱前置车辆)下方象限点A的高度,对下支、后支履带形成的水流进行流向整理。
其中,所述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为平面、曲面或平面与曲面形成的组合面形状。
其中,所述固定导水板1、夹层导水板3采用轻质金属或钢质金属材料制作;活动导水板2采用轻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作。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提高了履带划水的两栖车辆水上行驶速度;能促进车辆水中行驶时形成“仰头”的行驶姿态;结构简单,能实现后导水装置陆上、水上两种工作状态的快捷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导水装置陆上行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导水装置水上行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为固定导水板,2为活动导水板,3为夹层导水板,4为转轴。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后导水装置夹层水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后导水装置包括:
夹层水道,形成在车体两侧履带上方;
固定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与夹层水道相连通;
折叠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可展开和折叠;
当所述两栖车辆在陆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叠放在车体上;当所述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向诱导轮方向展开,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经所述夹层水道流向固定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下支、后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经由展开的折叠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
具体地,夹层水道包括:夹层导水板3,设置在车辆两侧履带的正上方,与两侧履带上方的甲板共同形成夹层水道。
固定导水机构包括:固定导水板1,设置在车体尾部,固定导水板1上设置有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为了更好的对夹层水道流出的水流进行整理,避免其在车体后方形成团流,优选地,所述固定导水板1在车体尾部形成矩形框结构,使得夹层水道流出的水流经由矩形框结构中的弧形导水叶片整理后流出。
折叠导水机构包括:活动导水板2,设置在固定导水机构上,可展开和折叠;活动导水板2上设置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具体地,活动导水板2通过转轴4安装在固定导水机构上;相应地,设置操纵机构,连接转轴4,可采用任何驱动形式驱动操纵机构使得活动导水板2通过绕转轴4旋转,实现折叠导水机构在陆上、水上两种工作状态转换。
作为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夹层导水板3与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虽然共同组成了后导水装置的结构方案,但两个部分分别具有后导水装置的功能,即夹层导水板3可独立作为后导水装置使用,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亦可独立作为后导水装置使用。
夹层导水板3位于车首方向的部位开孔,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堆积通过夹层导水板3上开孔、途经所构成的夹层水道流向车辆后方固定导水板1处,通过其上的弧形导水叶片进行水流流向整理。
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上具有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可以是平面、曲面或平面曲面形成的组合面形状。
所述活动导水板2展开后,其下边缘高度必须等于或低于主动轮(动力舱后置车辆)或诱导轮(动力舱前置车辆)下方象限点A的高度,对下支、后支履带形成的水流进行流向整理。
固定导水板1、夹层导水板3可采用轻质金属材料制作,如铝合金(板)材料,也可使用常用的钢质金属材料制作;活动导水板2可采用轻质金属材料制作,如铝合金(板)材料,也可使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在某些特殊状态时允许受外力冲击而造成损坏,即一次性使用。
当车辆在陆上行驶时,如图1所示,活动导水板2处于初始收起折叠状态,叠放在车身(车体)上,以保证车辆陆上行驶时的越障性能;当车辆水上行驶时,如图2所示,活动导水板2绕转轴4向诱导轮方向展开,形成后导水装置,可将上支履带、下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进行有效导向,提高车辆水上行驶速度。
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在夹层导水板3开孔处改变流向,沿夹层导水板3所构成的夹层水道流向车辆后方固定导水板1处,经固定导水板1对水流流向整理后,向车辆后方流出。在后导水装置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所形成的几何形状约束下,使得下支、后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沿主动轮(动力舱后置车辆)或诱导轮(动力舱前置车辆)的旋转方向进行流动,水流能量尽可能多的形成稳态液动力。活动导水板2的设置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收集下支、后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聚集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推力,同时通过水流流向的整理,促进车辆水中行驶时形成“仰头”的行驶姿态。该后导水装置结构简单,车辆在陆上及水上行驶时,通过改变装置的位置状态,不会改变车辆的长度参数,也不会影响车辆的陆地通过性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后导水装置导水板的设置,对上、下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流向进行管理,消除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反向作用力,提高车辆水上行驶速度,并促进车辆水中行驶时形成“仰头”的行驶姿态。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后导水装置陆上、水上两种工作状态的快捷转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层水道,形成在车体两侧履带上方;
固定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与夹层水道相连通;
折叠导水机构,设置在车体尾部且可展开和折叠;
当所述两栖车辆在陆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叠放在车体上;当所述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时,折叠导水机构向诱导轮方向展开,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经所述夹层水道流向固定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下支、后支履带划水所形成的水流经由展开的折叠导水机构进行梳流整理;
所述夹层水道包括:夹层导水板(3),设置在车辆两侧履带的正上方,与两侧履带上方的甲板共同形成夹层水道;
所述固定导水机构包括:固定导水板(1),设置在车体尾部,固定导水板(1)上设置有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
所述夹层导水板(3)位于车首方向的部位开孔,上支履带划水形成的水流堆积通过夹层导水板(3)上开孔、途经所构成的夹层水道流向车辆后方固定导水板(1)处,通过其上的弧形导水叶片进行水流流向整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水板(1)在车体尾部形成矩形框结构,使得夹层水道流出的水流经由矩形框结构中的弧形导水叶片整理后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导水机构包括:活动导水板(2),设置在固定导水机构上,可展开和折叠;活动导水板(2)上设置整理水流方向用的弧形导水叶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水板(2)通过转轴(4)安装在固定导水机构上;所述后导水装置还包括:操纵机构,连接转轴(4),驱动操纵机构使得活动导水板(2)通过绕转轴(4)旋转,实现折叠导水机构在陆上、水上两种工作状态转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水板(2)展开后,其下边缘高度必须等于或低于主动轮或诱导轮下方象限点的高度,对下支、后支履带形成的水流进行流向整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水板(1)、活动导水板(2)为平面、曲面或平面与曲面形成的组合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水板(1)、夹层导水板(3)采用轻质金属或钢质金属材料制作;活动导水板(2)采用轻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作。
CN201810379629.XA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Active CN108583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9629.XA CN108583176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9629.XA CN108583176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3176A CN108583176A (zh) 2018-09-28
CN108583176B true CN108583176B (zh) 2020-08-04

Family

ID=6360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9629.XA Active CN108583176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83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8031A (zh) * 2020-11-19 2021-03-16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新型联动导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303070C2 (de) * 1966-10-26 1976-09-16 Ruf, Walter, Dr.-Ing., Bottighofen, Thurgau (Schweiz) Schwallblech fuer ein amphibienfahrzeug
US3750613A (en) * 1970-12-17 1973-08-07 Rheinstahl Ag Device for use with land vehicles to make the same amphibious
US5765497A (en) * 1996-10-31 1998-06-16 United Defense Lp Bow vane with integral suspension fairings
FI125295B (fi) * 2013-10-11 2015-08-14 Patria Land Systems Oy Vedessä kulkeva ajoneuvo
JP6501491B2 (ja) * 2014-10-30 2019-04-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陸両用車
CN106853751B (zh) * 2016-12-07 2021-01-2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前导水组件
CN206926475U (zh) * 2017-06-05 2018-01-26 青州市巨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用履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3176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99954A (en) Ground-air-water craft
CN1170697C (zh) 水陆两用车
US5765497A (en) Bow vane with integral suspension fairings
WO2009033153A3 (en) High water-speed tracked amphibian
CN102923265B (zh) 无人驾驶水面清洁电动三体船
CN108583176B (zh) 一种用于履带式两栖车辆的后导水装置
CN109026007B (zh) 一种适用于稀软底质的海底行走机构
CN104875565A (zh) 水陆两用车辆
US20070160472A1 (en) Additional drive system by diverting a fluid flow
CN211617900U (zh) 一种货车导流罩
KR102092256B1 (ko) 해양용 고속 준설선
CA1156293A (en) Trailer undercarriage fairings
JP6586043B2 (ja) 鞍乗型車両
CA1225288A (en) Linear propeller
KR101681979B1 (ko) 수상운행이 가능한 날개 내장형 타이어 휠
US3403654A (en) Watercraft propulsion
CN211568224U (zh) 一种自制船体结构
CA2346574A1 (en) Snow or soil grader
JP6501491B2 (ja) 水陸両用車
JP2013199217A (ja) 水陸両用車
CN201941538U (zh) 高速水陆两用车
CN211995539U (zh) 一种破冰气垫船
KR20120116070A (ko) 수륙양용 수단을 구비하는 교통수단
KR20140043465A (ko) 수륙양용차
CN207450172U (zh) 水陆结合的漂浮式轨道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