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51235A -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51235A
CN108551235A CN201810653509.4A CN201810653509A CN108551235A CN 108551235 A CN108551235 A CN 108551235A CN 201810653509 A CN201810653509 A CN 201810653509A CN 108551235 A CN108551235 A CN 108551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hannel
stator core
inner support
during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3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广权
汤磊
夏莉
陈坤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da Pow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da Pow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da Pow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da Pow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653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512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51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1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其冷却系统,电机的冷却系统包括:依次套设的内支架,定子铁芯,机壳组件;其中,机壳组件、定子铁芯和内支架的内部通道形成供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本发明公开的电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机壳组件、定子铁芯和内支架的内部通道形成冷却通道,则实现了冷却液直接接触并冷却定子铁芯、机壳组件和内支架,即实现了冷却液的直接接触和冷却,较现有技术冷却液间接接触和冷却相比,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也相应地,减小了电机的体积,符合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机自身结构特点,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损耗,从而引起电机发热。为了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必需给电机设计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风冷;另一种是液冷。相比于风冷,液冷的冷却效率较高。
目前,液冷冷却系统主要采用外部冷却的方式,即冷却液与被冷却的核心发热部件间接接触,该核心发热部件通常为定子铁芯。由于冷却液与核心发热部件是间接接触,冷却效率相对较低。
另外,采用上述冷却系统,若提高冷却效果,则必需通过增加冷却面积来满足冷却效果,导致电机整机体积较大,占用汽车过多的空间,不符合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电机的冷却系统,以提高冷却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的冷却系统,以提高冷却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电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的冷却系统,包括:依次套设的内支架,定子铁芯,机壳组件;其中,所述机壳组件、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内支架的内部通道形成供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
优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均设置在所述机壳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穿过所述定子铁芯且与所述入流口连通的流入冷却通道,
穿过所述定子铁芯且与所述出流口连通的流出冷却通道,
连通所述流入冷却通道和所述流出冷却通道的中间通道;
其中,所述流入冷却通道和所述流出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依次分布。
优选地,所述中间通道设置于所述内支架。
优选地,所述中间通道包括:
均设置于所述内支架的第一内通道和第二内通道,
均穿过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中间冷却通道和第二中间冷却通道,
连通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内通道和所述第二内通道沿所述内支架的周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中间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中间冷却通道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依次分布;
所述流入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内通道、所述第一中间冷却通道、所述连通通道、所述第二中间冷却通道、第二内通道、和所述流出冷却通道依次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通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组件。
优选地,所述连通通道包括:
设置于所述内支架的第三内通道,
穿过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三中间冷却通道,
设置于所述机壳组件的外通道;
其中,所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为两个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依次分布,所述外通道为两个且沿所述机壳组件的周向依次分布;
所述第一中间冷却通道、一个所述外通道、一个所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内通道、另一个所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另一个所述外通道、和所述第二中间冷却通道依次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支架包括:内支架本体,以及与所述内支架本体固定连接的盖板;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内支架本体形成所述内支架的内部通道。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内支架的内部通道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机壳组件包括套设的机壳和外支架,所述外支架位于所述机壳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
其中,所述入流口和所述出流口均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组件的内部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外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内壁设有用于收集冷却液的收集槽。
基于上述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用于冷却定子铁芯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机壳组件、定子铁芯和内支架的内部通道形成冷却通道,则实现了冷却液直接接触并冷却定子铁芯、机壳组件和内支架,即实现了冷却液的直接接触和冷却,较现有技术冷却液间接接触和冷却相比,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也相应地,减小了电机的体积,符合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路径图;
图3为图1中电机的冷却系统去掉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机的冷却系统去掉机壳和外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机的冷却系统中内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电机的冷却系统中内支架本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包括:依次套设的内支架4,定子铁芯3,机壳组件;其中,机壳组件、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形成供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定子铁芯3外套于内支架4,机壳组件外套于内支架4。
上述机壳组件的内部通道、定子铁芯3的内部通道和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形状、大小和数目不做限定。
上述机壳组件、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形成供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则表明冷却液与机壳组件、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直接接触。定子铁芯3为核心发热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机壳组件、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形成冷却通道,则实现了冷却液直接接触并冷却定子铁芯3、机壳组件和内支架4,即实现了冷却液的直接接触和冷却,较现有技术冷却液间接接触和冷却相比,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也相应地,减小了电机的体积,符合汽车轻量化的需求。
为了便于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上述冷却通道的入流口11和出流口12均设置在机壳组件上。当然,也可选择上述冷却通道的入流口11和/或出流口12设置在内支架3上,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冷却通道的具体结构,存在多种。优选地,上述冷却通道包括:流入冷却通道31,流出冷却通道32,以及连通流入冷却通道31和流出冷却通道32的中间通道。
上述流入冷却通道31穿过定子铁芯3且与入流口11连通,流出冷却通道32穿过定子铁芯3且与出流口12连通,且流入冷却通道31和流出冷却通道32沿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流入冷却通道31和流出冷却通道32均设置在定子铁芯3上。
上述冷却结构,冷却液在流经流入冷却通道31和流出冷却通道32时,实现了对定子铁芯3的冷却。
上述冷却结构中,也可选择上述定子铁芯3仅设置流入冷却通道31,冷却液经流入冷却通道31后直接排出,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优选地,上述中间通道设置于内支架4。这样,简化了整个冷却通道的结构。
上述电机的冷却结构中,也可选择上述中间通道为其他结构。具体地,中间通道包括:均设置于内支架4的第一内通道43和第二内通道44,均穿过定子铁芯3的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和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以及连通通道。
上述第一内通道43和第二内通道44沿内支架4的周向依次分布,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和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沿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流入冷却通道31、第一内通道43、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连通通道、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第二内通道44、和流出冷却通道32依次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流入冷却通道31、流出冷却通道32、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沿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
上述结构中,增加了定子铁芯3的内部通道,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
优选地,上述连通通道设置于机壳组件,这样,简化了整个冷却通道的结构。
上述电机的冷却结构中,也可选择上述连通通道为其他结构。具体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内支架4的第三内通道45,穿过定子铁芯3的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设置于机壳组件的外通道23。
上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为两个且沿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外通道23为两个且沿机壳组件的周向依次分布;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一个外通道23、一个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第三内通道45、另一个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另一个外通道23、和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依次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流入冷却通道31、流出冷却通道32、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另一个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一个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沿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
上述第一内通道43、第三内通道45、第二内通道44沿内支架4的周向依次分布。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内通道43、第三内通道45、第二内通道44均为定子铁芯3的内部通道。
上述电机的冷却结构中,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为:入流口11、流入冷却通道31、第一内通道43、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一个外通道23、一个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第三内通道45、另一个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另一个外通道23、和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第二内通道44、流出冷却通道32、出流口12。
上述电机的冷却结构中,进一步增加了定子铁芯3的内部通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适当地再增加定子铁芯3的内部通道,本发明实施例对定子铁芯3的内部通道的数目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设置,上述外通道23、上述第一内通道43、第三内通道45、和第二内通道44均呈弧形,流入冷却通道31、流出冷却通道32、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和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均沿定子铁芯3的径向设置。
为了便于制造内支架4,上述内支架4包括:内支架本体41,以及与内支架本体41固定连接的盖板42;其中,盖板42与内支架本体41形成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进一步地,盖板42与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一一对应。
具体地,盖板42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第一盖板与内支架本体41形成第一内通道43,第二盖板与内支架本体41形成第二内通道44,第三盖板与内支架本体41形成第三内通道45。
为了便于生产和加工,上述机壳组件包括套设的机壳1和外支架2,外支架2位于机壳1和定子铁芯3之间;其中,入流口11和出流口12均设置在机壳1上,机壳组件的内部通道均设置在外支架2上。
可以理解的是,外通道23设置在外支架2上。外支架2还设置有连通入流口11和流入冷却通道31的进通道21、以及连通流出冷却通道32和出流口12的出通道22。
上述外支架2、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固定相连;外支架2与机壳1固定相连。优选地,外支架2、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外支架2、定子铁芯3和内支架4。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机壳组件仅包括机壳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电机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较易从定子铁芯3的硅钢片渗出并流入到电机内部,从而影响电机性能。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上述机壳1的内壁设有用于收集冷却液的收集槽13,实现了收集渗出的冷却液,也便于将渗出的冷却液及时排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电机的冷却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用于冷却定子铁芯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冷却系统。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冷却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电机包括上述电机的冷却系统,则上述电机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套设的内支架(4),定子铁芯(3),机壳组件;其中,所述机壳组件、所述定子铁芯(3)和所述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形成供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的入流口(11)和出流口(12)均设置在所述机壳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穿过所述定子铁芯(3)且与所述入流口(11)连通的流入冷却通道(31),
穿过所述定子铁芯(3)且与所述出流口(12)连通的流出冷却通道(32),
连通所述流入冷却通道(31)和所述流出冷却通道(32)的中间通道;
其中,所述流入冷却通道(31)和所述流出冷却通道(32)沿所述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道设置于所述内支架(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道包括:
均设置于所述内支架(4)的第一内通道(43)和第二内通道(44),
均穿过所述定子铁芯(3)的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和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
连通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内通道(43)和所述第二内通道(44)沿所述内支架(4)的周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和所述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沿所述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
所述流入冷却通道(31)、所述第一内通道(43)、所述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所述连通通道、所述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第二内通道(44)、和所述流出冷却通道(32)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包括:
设置于所述内支架(4)的第三内通道(45),
穿过所述定子铁芯(3)的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
设置于所述机壳组件的外通道(23);
其中,所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为两个且沿所述定子铁芯(3)的周向依次分布,所述外通道(23)为两个且沿所述机壳组件的周向依次分布;
所述第一中间冷却通道(33)、一个所述外通道(23)、一个所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所述第三内通道45)、另一个所述第三中间冷却通道(35)、另一个所述外通道(23)、和所述第二中间冷却通道(34)依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4)包括:内支架本体(41),以及与所述内支架本体(41)固定连接的盖板(42);其中,所述盖板(42)与所述内支架本体(41)形成所述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2)与所述内支架(4)的内部通道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包括套设的机壳(1)和外支架(2),所述外支架(2)位于所述机壳(1)和所述定子铁芯(3)之间;
其中,所述入流口(11)和所述出流口(12)均设置在所述机壳(1)上,所述机壳组件的内部通道均设置在所述外支架(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壁设有用于收集冷却液的收集槽(13)。
12.一种电机,包括用于冷却定子铁芯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CN201810653509.4A 2018-06-22 2018-06-22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Pending CN108551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3509.4A CN108551235A (zh) 2018-06-22 2018-06-22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3509.4A CN108551235A (zh) 2018-06-22 2018-06-22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1235A true CN108551235A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3509.4A Pending CN108551235A (zh) 2018-06-22 2018-06-22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5123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4011B1 (en) * 1996-08-09 2001-10-16 The Turbo Genset Company Limited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s
JP2006014564A (ja) * 2004-06-29 2006-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JP2006033965A (ja) * 2004-07-14 2006-0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CN203056802U (zh) * 2013-01-29 2013-07-10 济宁小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内定子水冷开关磁阻轮毂电机
CN104247233A (zh) * 2012-03-26 2014-12-24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线性电动机装置
CN104734425A (zh) * 2015-03-05 2015-06-24 腾达电动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液体冷却轴向磁通电机及定子内绝缘表面的形成方法
CN208445429U (zh) * 2018-06-22 2019-01-29 上海适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4011B1 (en) * 1996-08-09 2001-10-16 The Turbo Genset Company Limited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s
JP2006014564A (ja) * 2004-06-29 2006-01-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JP2006033965A (ja) * 2004-07-14 2006-0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CN104247233A (zh) * 2012-03-26 2014-12-24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线性电动机装置
CN203056802U (zh) * 2013-01-29 2013-07-10 济宁小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内定子水冷开关磁阻轮毂电机
CN104734425A (zh) * 2015-03-05 2015-06-24 腾达电动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液体冷却轴向磁通电机及定子内绝缘表面的形成方法
CN208445429U (zh) * 2018-06-22 2019-01-29 上海适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4113B (zh) 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US7051787B2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a vehicle
CN204168019U (zh) 一种冷却方式为ic511的电动机的内风路结构
CN101656445A (zh) 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12339B (zh) 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JP2006199206A (ja) 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07110001B (zh) 车辆用送风装置
CN108011466A (zh) 电机油冷却系统
CN106100220B (zh) 一种工业电机、电机转子及其转轴
CN103414287A (zh) 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
CN106357053A (zh) 一种采用喷淋和风冷混合冷却方式的轮毂电机驱动系统
CN208445429U (zh)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CN107733134A (zh) 一种电机均匀冷却系统
CN108736653A (zh) 一种电机周向双螺旋冷却水路结构
CN201594780U (zh) 电机
CN103312125B (zh) 空调器、空调器中离心机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8551235A (zh) 电机及其冷却系统
CN205004871U (zh) 一种汽车电机
JP5640875B2 (ja) 複合熱交換器
CN207691578U (zh) 一种电机均匀冷却系统
CN202368346U (zh) 电动汽车冷却水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14314764U (zh)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电机及车辆
CN110212699A (zh) 一种车用发电机复合式散热结构
CN203416111U (zh) 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电机
CN103121401A (zh) 电动汽车冷却水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05, 668 Shenzhuan Highway,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01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Panh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5, 668 Shenzhuan Highway,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Shida pow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