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8204A -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8204A
CN108538204A CN201810368288.6A CN201810368288A CN108538204A CN 108538204 A CN108538204 A CN 108538204A CN 201810368288 A CN201810368288 A CN 201810368288A CN 108538204 A CN108538204 A CN 108538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elastomeric element
inlet port
harness apparatus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82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8204B (zh
Inventor
王子锋
冷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82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8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8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8204A/zh
Priority to US16/190,844 priority patent/US1073477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8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8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418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winding or unwinding; Arrangements for releasing the stop means
    • B65H75/4428Arrangements for stopping winding or unwinding; Arrangements for releasing the stop means acting on the reel or on a reel blocking mechanism
    • B65H75/4431Manual stop or release 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01R35/025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 flexible conductor wound around a rotation axi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457Arrangements of the frame or housing
    • B65H75/4471Housing enclosing the r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8Automatic re-storing devices
    • B65H75/48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he spring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两个接口之间设置束线装置,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经过束线结构的第一入线口和第一出线口,通过束线结构对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进行回收,以及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当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切换时,通过束线装置将线材根据需求进行长度调整,当显示装置收缩时,束线装置将线材进行回收,使得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不会发生混乱缠绕;当显示装置拉伸时,束线装置提供所需长度的线材,且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一些显示场景中,出现了可变显示,如柔性显示屏中的可折叠显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的扩屏显示等,会根据使用者所在场景的需求,改变显示装置的大小等。
显示装置在改变显示模式的同时,显示装置中电路板之间的布局也会发生变化,如信号板与处理板之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在显示装置拉伸时,信号板与处理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在显示装置收缩时,信号板与处理板之间的距离缩短。
当显示装置收缩时,由于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导致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线材易产生混乱缠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改变时,线材易产生混乱缠绕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束线装置,所述束线装置应用于连接在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所述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所述束线结构具有第一入线口和第一出线口,所述线材经过所述第一入线口和所述第一出线口;
所述束线结构,被配置为对所述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进行回收,以及在所述线材被拉伸后,控制所述线材处于松弛状态。
优选地,所述束线装置还包括接口保护结构,所述接口保护结构具有第二入线口和第二出线口,所述线材经过所述第二入线口、所述第二出线口、所述第一入线口和所述第一出线口;
所述接口保护结构,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之间的线材的拉伸长度。
优选地,所述接口保护结构包括限位部件和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容许所述线材穿过的所述第二入线口和中间出线口,在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中间出线口的位置处,所述线材与所述弹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中间出线口之间的线材处于弯曲状态,所述弹性部件在最大拉伸状态下,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中间出线口之间的线材处于伸直状态;
所述限位部件,具有中间入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所述中间入线口靠近所述中间出线口,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线材上,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拉伸长度。
优选地,所述束线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轮、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第一按键结构,以及第二按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一入线口及所述第一出线口;所述线材穿入所述第一入线口,缠绕在所述转轮上,并从所述第一出线口穿出;
所述第一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转轮在第一方向的转动;
所述第二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与所述转轮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转轮在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转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转轮,被配置为在所述线材被拉伸时,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并在所述线材被拉伸后,在所述第二按键结构的控制下,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线材处于松弛状态;在对所述线材回收时,在所述第一按键结构的控制下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对所述线材进行回收。
优选地,所述转轮包括第一顶出结构、转盘、隔离盖板、内嵌结构和卡扣结构;
所述第一顶出结构与所述第二按键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顶出结构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导杆;
所述转盘上沿径向设置有开槽,所述线材通过所述开槽在所述转盘与所述隔离盖板之间,以及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一导杆之间分别进行缠绕;
所述内嵌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均位于所述隔离盖板背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中心位置固定在所述内嵌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本体、装配结构、嵌套结构及两个限位卡槽;
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的底部固定有所述嵌套结构及所述两个限位卡槽,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内嵌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嵌套结构内,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固定在所述两个限位卡槽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本体上具有所述第一入线口、所述第一出线口,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按键结构的按键开口,所述第一按键结构装配在所述装配结构中,并从所述按键开口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入线口和所述第一出线口在水平方向上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回弹卷材,所述回弹卷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限位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支点和限位部;
所述支点位于所述装配结构内,所述按键伸出所述按键开口,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内,所述支点的一端与所述按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齿轮;所述转盘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限位齿轮;
所述按键,被配置为可作用于所述支点,以由所述支点带动所述限位部移动,使所述第一限位齿轮与所述第二限位齿轮啮合,以限制所述转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和倾斜部,所述第一导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槽的深度;
所述第二按键结构包括第二按键本体及第二顶出结构,所述第二按键本体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第二导杆,所述第二按键本体在靠近所述第一顶出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出结构,所述第二顶出结构的端面呈斜角;
所述第一顶出结构嵌套在所述第二按键本体内;
所述第二按键结构,被配置为在按压状态时,所述第二按键本体上的所述第二导杆沿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向第三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第一顶出结构带动所述第一导杆沿所述第一导槽向所述第三方向运动,以压缩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及在撤销按压时,使得所述第一导杆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二顶出结构和所述倾斜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偏转,控制所述转轮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信号板、处理板、电源板,以及上述的束线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通过在两个接口之间设置束线装置,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经过束线结构的第一入线口和第一出线口,通过束线结构对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进行回收,以及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当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切换时,通过束线装置将线材根据需求进行长度调整,当显示装置收缩时,束线装置将线材进行回收,使得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不会发生混乱缠绕;当显示装置拉伸时,束线装置提供所需长度的线材,且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束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束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口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束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轮的内嵌结构和卡扣结构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轮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转轮中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第二壳体中区域N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第二按键结构和转轮的第一种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第二按键结构和转轮的第二种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束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束线装置,该束线装置应用于连接在两个接口(图1中的A1和B1)之间的线材1,该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2;束线结构2具有第一入线口C1和第一出线口C2,线材1经过第一入线口C1和第一出线口C2;束线结构2,被配置为对两个接口(A1和B1)之间的线材1进行回收,以及在线材1被拉伸后,控制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接口A2指的是线材1的接口A1对应连接的接口,位于需接入线材1的器件A中;接口B2指的是线材1的接口B1对应连接的接口,位于需要与器件A通过线材1连接的器件B中。
当线材1未被拉伸时,在束线结构2内缠绕有多余的线材,当需要拉伸线材1时,将束线结构2内缠绕的线材1拉伸出来,提供所需长度的线材,在线材1被拉伸后,控制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的使用寿命;当不需要使用多余的线材1时,还可通过束线结构2将多余的线材1回收,使得线材不会产生混乱缠绕。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束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束线装置还包括接口保护结构3,接口保护结构3具有第二入线口D1和第二出线口D2,线材1经过第二入线口D1、第二出线口D2、第一入线口C1和第一出线口C2;接口保护结构3,被配置为限制第二入线口D1和第二出线口D2之间的线材1的拉伸长度。
当线材1需要拉伸时,通过接口保护结构3限制第二入线口D1和第二出线口D2之间的线材1的拉伸长度,使得第二入线口D1和第二出线口D2之间的线材1不会过度拉伸,防止线材1过度拉伸导致线材1的接口与对应连接的接口断开连接,例如,防止接口A1和接口A2断开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接口保护结构3可以设置在靠近器件A的位置处,此时,束线结构2设置在器件B和接口保护结构3之间;接口保护结构3也可以设置在靠近器件B的位置处,此时,束线结构2设置在器件A和接口保护结构3之间;当然,在靠近器件A和器件B的两端分别设置接口保护结构3,此时,束线结构2设置在两个接口保护结构3之间;接口保护结构3和束线结构2的具体位置关系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口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保护结构3包括限位部件31和弹性部件32;弹性部件32具有容许线材1穿过的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在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的位置处,线材1与弹性部件32固定连接,弹性部件32在自然状态下,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处于弯曲状态,弹性部件32在最大拉伸状态下,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处于伸直状态;限位部件31,具有中间入线口E2和第二出线口D2,中间入线口E2靠近中间出线口E1,限位部件31固定在线材1上,被配置为限制弹性部件32的拉伸长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在限位部件31远离弹性部件32的一端拉伸线材1时,线材1受力将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和弹性部件32向限位部件31的方向拉伸,弹性部件32在自然状态下,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处于弯曲状态,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开始拉伸时其并不受力,并且在伸直之前,限位部件31会将弹性部件32阻挡住,则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和弹性部件32不会再向限位部件31的方向拉伸,此时接口A1只受到弹性部件32的较小的弹力,当限位部件31远离弹性部件32的一端的线材1继续伸长时,也不会再影响接口A1的受力;当弹性部件32不受力回缩时,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也恢复至弯曲状态,此时,接口A1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应力。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束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束线结构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转轮23、第一弹性部件24、第二弹性部件25、第一按键结构26,以及第二按键结构27;其中,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入线口C1及第一出线口C2;线材1穿入第一入线口C1,缠绕在转轮23上,并从第一出线口C2穿出。
第一按键结构26,设置在第一壳体21上,被配置为控制转轮23在第一方向的转动;第二按键结构27,设置在第二壳体22上且与转轮23连接,被配置为控制转轮23在第二方向的转动;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转轮23设置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且转轮23在靠近第一壳体21底部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件25连接;转轮23,被配置为在线材1被拉伸时,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第二弹性部件25处于压缩状态,并在线材1被拉伸后,在第二按键结构27的控制下,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在对线材1回收时,在第一按键结构26的控制下及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对线材1进行回收。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仅示出了束线结构2中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各部件之间进行装配,例如,将第二按键结构27和转轮23进行转配,再从第二壳体22中伸出。
由于线材1缠绕在转轮23上,当线材1被拉伸时,带动转轮23沿第二方向转动,同时压缩第二弹性部件25,当线材1不再拉伸时,由于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弹作用始终作用在线材1上,此时按压第二按键结构27,控制转轮23沿第二方向继续转动,从而放松线材1使其不再受力,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1的使用寿命,然后拨动第一按键结构26,限制转轮23在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弹性部件32也将回缩,最终整个束线装置中的线材1都将不再受力。
当需要对线材1回收时,按压第一按键结构26,转轮23在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将线材1回收并重新缠绕在转轮23上,整个回收过程完成后,线材1也不会受力,并保护线材1的接口A1不会因为受力而与接口A2断开连接,以及保护线材1的接口B1不会因为受力而与接口B2断开连接,在线材1拉伸和回收的过程中,接口A1与接口A2、接口B1与接口B2之间不会松动或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线材被拉伸时,转轮2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对线材1回收时,转轮2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当线材被拉伸时,转轮2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对线材1回收时,转轮2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关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具体方向,根据束线结构2和线材1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转轮的内嵌结构和卡扣结构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转轮的侧视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转轮23包括第一顶出结构231、转盘232、隔离盖板233、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第一顶出结构231与第二按键结构27连接;第一顶出结构231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导杆236;转盘232上沿径向设置有开槽2321,线材1通过开槽2321在转盘232与隔离盖板233之间,以及转盘232与第一导杆236之间分别进行缠绕;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均位于隔离盖板233背离转盘232的一侧,第二弹性部件25的中心位置固定在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之间。
通过将第二弹性部件25的中心位置固定在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之间,当转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可压缩第二弹性部件25。
其中,在转盘23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孔,第一顶出结构231贯通转盘232并固定在隔离盖板233上,线材1从第一壳体21的第一入线口C1穿入,缠绕在转盘232与隔离盖板233之间,然后线材1通过转盘232上的开槽2321缠绕在转盘232与第一导杆236之间,并从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出线口C2穿出。
需要说明的是,内嵌结构234为一柱状结构,卡扣结构235为半圆形凸起结构,通过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将转轮23与第二弹性部件25固定。
参照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转轮中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在第一顶出结构231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杆236,第一导杆236的顶端P设置有斜角,顶端P指的是第一导杆236远离转盘232的一端。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本体211、装配结构212、嵌套结构213及两个限位卡槽214;第一壳体本体211的底部固定有嵌套结构213及两个限位卡槽214,第一弹性部件24和内嵌结构234均设置在嵌套结构213内,第二弹性部件25固定在两个限位卡槽214之间;第一壳体本体211上具有第一入线口C1、第一出线口C2,以及用于安装第一按键结构26的按键开口215,第一按键结构26装配在装配结构212中,并从按键开口215伸出。
其中,第一入线口C1和第一出线口C2在水平方向上错开设置,方便线材1可以在转轮23上进行上下分层缠绕,例如,可将第一入线口C1的深度设置成大于第一出线口C2的深度,该深度指的是第一壳体本体211上表面距离第一入线口C1表面或第一出线口C2表面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嵌套结构213位于两个限位卡槽214之间的中心位置。
参照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弹性部件25为回弹卷材,该回弹卷材的两端252分别固定在两个限位卡槽214中。
通过将回弹卷材的两端252分别插入两个限位卡槽214的缝隙中,使得回弹卷材与第一壳体23进行固定,此时,回弹卷材的中心位置251环绕嵌套结构213。
如图10所示,第一弹性部件24为弹簧。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将第一弹性部件24插入第一壳体21中的嵌套结构213内,将第二弹性部件25的两端252分别固定在两个限位卡槽214中,再将转轮23中的内嵌结构234放入第一壳体21中的嵌套结构213内,此时,第二弹性部件25的中心位置固定在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之间。
参照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按键结构26包括按键261、支点262和限位部263;支点262位于装配结构212内,按键261伸出按键开口215,限位部263位于第一壳体本体211内,支点262的一端与按键261连接,另一端与限位部263连接,限位部263具有第一限位齿轮2631。
如图7所示,转盘232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限位齿轮2322;按键261,被配置为可作用于支点262,以由支点262带动限位部263移动,使第一限位齿轮2631与第二限位齿轮2322啮合,以限制转轮23在第一方向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支点262的一端与按键261连接,另一端与限位部263连接,只是说明支点262、按键261和限位部263的具体位置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按键结构26为一体结构。
参照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第二壳体中区域N的局部放大图,图14示出了第二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壳体22上具有通孔221;通孔22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槽2211、第二导槽2212和倾斜部2213,第一导槽2211的深度大于第二导槽2212的深度。
如图14所示,第二按键结构27包括第二按键本体271及第二顶出结构272,第二按键本体271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第二导杆273,第二按键本体271在靠近第一顶出结构211的一端连接第二顶出结构272,第二顶出结构272的端面呈斜角。
第一顶出结构231嵌套在第二按键本体271内;第二按键结构27,被配置为在按压状态时,第二按键本体271上的第二导杆273沿第一导槽2211和第二导槽2212向第三方向运动,推动第一顶出结构231带动第一导杆236沿第一导槽2211向第三方向运动,以压缩第一弹性部件24;以及在撤销按压时,使得第一导杆236在第一弹性部件24、第二顶出结构272和倾斜部2213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偏转,控制转轮23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
将第一顶出结构231嵌套在第二按键本体271内,再将第一顶出结构231和第二按键本体271一起穿出第二壳体22上的通孔221,此时,第二按键本体271上的第二导杆273也会进入到通孔221内。其中,第一导杆236可沿第一导槽2211上下运动,而第二导杆273既可沿第一导槽2211上下运动,也可沿第二导槽2212上下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整个束线结构2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三方向指的是向下的方向;其中,对于第二按键本体271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杆273,当其中一个第二导杆273沿第一导槽2211上下运动时,另一个第二导杆273沿第二导槽2212上下运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将第一弹性部件24插入第一壳体21中的嵌套结构213内,将第二弹性部件25的两端252分别固定在两个限位卡槽214中,再将转轮23中的内嵌结构234放入第一壳体21中的嵌套结构213内,此时,第二弹性部件25的中心位置固定在内嵌结构234和卡扣结构235之间;然后,将线材1从第一壳体21的第一入线口C1穿入,缠绕在转盘232与隔离盖板233之间,然后线材1通过转盘232上的开槽2321缠绕在转盘232与第一导杆236之间,并从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出线口C2穿出;接着,将第一按键结构26中的按键261伸出按键开口215,并将支点262插入装配结构212内,将第一顶出结构231嵌套在第二按键本体271内,再将第一顶出结构231和第二按键本体271一起穿出第二壳体22上的通孔221;最后,将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封装,并将封装好的束线结构2固定在器件A和器件B之间的合适位置起到束线的作用。
下面具体介绍整个束线装置的工作过程:
当显示装置需要进行显示模式的转换时,外力将显示装置展开,此时线材1被拉伸变长,首先线材1受力将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和弹性部件32向限位部件31的方向拉伸,并在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线材1伸直之前,限位部件31会将弹性部件32阻挡住,使得接口A1不会受到过大的拉力,此时,线材1继续被拉伸,带动束线结构2中的转轮23沿第二方向转动,同时压缩第二弹性部件25;当显示模式转换完成时,线材1不再拉伸,由于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弹作用始终作用在线材1上,此时按压第二按键结构27,第二按键结构27和转轮23一起沿第三方向运动并压缩第一弹性部件24,此时,第二按键本体271上的第二导杆273沿第一导槽2211和第二导槽2212向第三方向运动,推动第一顶出结构231带动第一导杆236沿第一导槽2211向第三方向运动,当转轮23中的第一导杆236被推出第一导槽2211时,撤销对第二按键结构27的按压,由于第一导杆236的顶端P为斜角,第二顶出结构272的端面呈斜角,通孔221内的倾斜部2213为具有斜度的结构,则第一导杆236在第一弹性部件24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以及第二顶出结构272和倾斜部2213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当第一导杆236偏转时会带动转轮23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
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导杆236和第二顶出结构27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图15中,在按压第二按键结构27时,第二顶出结构272与第一导杆236位置相对应,此时,第二导杆273和第一导杆236均在第一导槽2211内向下运动,当撤销对第二按键结构27按压后,如图16所示,由于第一导杆236发生偏转,使得第一导杆236和第二顶出结构27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具体的,当第一导杆236被推出第一导槽2211时,撤销对第二按键结构27的按压,在第一弹性部件24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导杆236会沿着第二顶出结构272滑动,同时由于倾斜部2213也具有一定的斜度,则第一导杆236沿着倾斜部2213滑动至第二导槽2212的端面处,由于第二导槽2212的深度较小,第一导杆236无法从第二导槽2212内向上回缩;当再次按压第二按键结构27时,将第一导杆236向下推动,此时,第一导杆236与下一个第二顶出结构272的位置相对应,当撤销对第二按键结构27的按压后,相应的,在第一弹性部件24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导杆236会沿着第二顶出结构272滑动,同时第一导杆236沿着倾斜部2213滑动至下一个第一导槽2211内,因此,通过对第二按键结构27不断进行按压复位实现第一导杆236的偏转,进而带动转轮23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按压第二按键结构27实现第一导杆236的偏转时,第二按键结构27上的第二顶出结构272和第二导杆273只是上下运动,不会发生偏转。
当转轮23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时,拨动第一按键结构26中的按键261,通过支点262带动限位部263移动,使得限位部263上的第一限位齿轮2631与转盘232上的第二限位齿轮2322啮合,限制转轮23在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复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第二入线口D1和中间出线口E1之间的弹性部件32也将回缩,最终整个束线装置中的线材1都将不再受力。
当需要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回调时,即需要对线材1回收时,按压第一按键结构26中的按键261,通过支点262带动限位部263移动,使得限位部263上的第一限位齿轮2631与转盘232上的第二限位齿轮2322去除啮合关系,则转轮23会在第二弹性部件2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转动,将线材1回收并重新缠绕在转轮23上,整个回收过程完成后,线材1也不会受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接口之间设置束线装置,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经过束线结构的第一入线口和第一出线口,通过束线结构对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进行回收,以及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当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切换时,通过束线装置将线材根据需求进行长度调整,当显示装置收缩时,束线装置将线材进行回收,使得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不会发生混乱缠绕;当显示装置拉伸时,束线装置提供所需长度的线材,且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参照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G、信号板B、处理板A、电源板F,以及上述的束线装置。
关于束线装置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信号板B与显示组件G连接,处理板A是对需要显示的图片进行系统换算,电源板F为显示装置提供电源。显示组件G、信号板B、处理板A和电源板F都是通过本身的接口和线材1进行连接的,在可变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中,信号板B、处理板A和电源板F相对于显示组件G的边框的位置是不变的,但信号板B和处理板A之间的线材、处理板A和电源板F之间的线材、信号板B和电源板F之间的线材,以及显示组件G的边框是变化的。
因此,在信号板B和处理板A之间、处理板A和电源板F之间,以及信号板B和电源板F之间均设置束线装置,并通过束线装置将线材1连接至信号板B和处理板A之间、处理板A和电源板F之间,以及信号板B和电源板F之间。
针对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2的情况,当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发生变化时,例如将显示装置展开时(如图17中从右侧的模式转化为左侧的模式),将束线结构2内缠绕的线材1拉伸出来,提供信号板B和处理板A之间、处理板A和电源板F之间,以及信号板B和电源板F之间所需长度的线材,在线材1被拉伸后,控制线材1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的使用寿命;将显示装置收缩时(如图17中从左侧的模式转化为右侧的模式),信号板B和处理板A之间、处理板A和电源板F之间,以及信号板B和电源板F之间的束线装置将线材进行回收,使得线材不会产生混乱缠绕。
针对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2和接口保护结构3的情况,当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发生变化时,例如将显示装置展开时(如图17中从右侧的模式转化为左侧的模式),无论在显示装置展开过程中,还是已经展示完毕时,线材1不会产生应力,信号板B、处理板A和电源板F上的接口与线材的接口之间始终不受力不脱落;将显示装置收缩时(如图17中从左侧的模式转化为右侧的模式),信号板B和处理板A之间、处理板A和电源板F之间,以及信号板B和电源板F之间的束线装置将线材进行回收,使得线材不会产生混乱缠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信号板、处理板、电源板和束线装置,通过在两个接口之间设置束线装置,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经过束线结构的第一入线口和第一出线口,通过束线结构对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进行回收,以及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当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切换时,通过束线装置将线材根据需求进行长度调整,当显示装置收缩时,束线装置将线材进行回收,使得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不会发生混乱缠绕;当显示装置拉伸时,束线装置提供所需长度的线材,且在线材被拉伸后,控制线材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线材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装置应用于连接在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所述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结构;所述束线结构具有第一入线口和第一出线口,所述线材经过所述第一入线口和所述第一出线口;
所述束线结构,被配置为对所述两个接口之间的线材进行回收,以及在所述线材被拉伸后,控制所述线材处于松弛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装置还包括接口保护结构,所述接口保护结构具有第二入线口和第二出线口,所述线材经过所述第二入线口、所述第二出线口、所述第一入线口和所述第一出线口;
所述接口保护结构,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之间的线材的拉伸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保护结构包括限位部件和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容许所述线材穿过的所述第二入线口和中间出线口,在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中间出线口的位置处,所述线材与所述弹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中间出线口之间的线材处于弯曲状态,所述弹性部件在最大拉伸状态下,所述第二入线口和所述中间出线口之间的线材处于伸直状态;
所述限位部件,具有中间入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所述中间入线口靠近所述中间出线口,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线材上,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拉伸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轮、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第一按键结构,以及第二按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一入线口及所述第一出线口;所述线材穿入所述第一入线口,缠绕在所述转轮上,并从所述第一出线口穿出;
所述第一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转轮在第一方向的转动;
所述第二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与所述转轮连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转轮在第二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转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转轮,被配置为在所述线材被拉伸时,沿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并在所述线材被拉伸后,在所述第二按键结构的控制下,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线材处于松弛状态;在对所述线材回收时,在所述第一按键结构的控制下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对所述线材进行回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包括第一顶出结构、转盘、隔离盖板、内嵌结构和卡扣结构;
所述第一顶出结构与所述第二按键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顶出结构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第一导杆;
所述转盘上沿径向设置有开槽,所述线材通过所述开槽在所述转盘与所述隔离盖板之间,以及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一导杆之间分别进行缠绕;
所述内嵌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均位于所述隔离盖板背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中心位置固定在所述内嵌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本体、装配结构、嵌套结构及两个限位卡槽;
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的底部固定有所述嵌套结构及所述两个限位卡槽,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内嵌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嵌套结构内,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固定在所述两个限位卡槽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本体上具有所述第一入线口、所述第一出线口,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按键结构的按键开口,所述第一按键结构装配在所述装配结构中,并从所述按键开口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线口和所述第一出线口在水平方向上错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回弹卷材,所述回弹卷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限位卡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支点和限位部;
所述支点位于所述装配结构内,所述按键伸出所述按键开口,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内,所述支点的一端与所述按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齿轮;所述转盘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限位齿轮;
所述按键,被配置为可作用于所述支点,以由所述支点带动所述限位部移动,使所述第一限位齿轮与所述第二限位齿轮啮合,以限制所述转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和倾斜部,所述第一导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槽的深度;
所述第二按键结构包括第二按键本体及第二顶出结构,所述第二按键本体的外圆面上具有多个第二导杆,所述第二按键本体在靠近所述第一顶出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出结构,所述第二顶出结构的端面呈斜角;
所述第一顶出结构嵌套在所述第二按键本体内;
所述第二按键结构,被配置为在按压状态时,所述第二按键本体上的所述第二导杆沿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向第三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第一顶出结构带动所述第一导杆沿所述第一导槽向所述第三方向运动,以压缩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及在撤销按压时,使得所述第一导杆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二顶出结构和所述倾斜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偏转,控制所述转轮继续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组件、信号板、处理板、电源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束线装置。
CN201810368288.6A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538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8288.6A CN108538204B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US16/190,844 US10734774B2 (en) 2018-04-23 2018-11-14 Wiring harness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8288.6A CN108538204B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8204A true CN108538204A (zh) 2018-09-14
CN108538204B CN108538204B (zh) 2020-11-06

Family

ID=63479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8288.6A Active CN108538204B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4774B2 (zh)
CN (1) CN1085382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9193A (zh) * 2020-10-30 2021-01-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7141B1 (en) * 2000-07-19 2001-09-11 Pi Yun Hsieh Hua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and storing communication wire
CN202046762U (zh) * 2011-04-07 2011-11-23 乐利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卷线器
CN103700448A (zh) * 2013-12-25 2014-04-02 镇江市华银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电源线的制作方法
CN204416807U (zh) * 2015-01-30 2015-06-24 杨叶 一种绕线器
CN206697696U (zh) * 2017-02-14 2017-12-01 广州市金圣斯皮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收线器
CN207158510U (zh) * 2017-07-28 2018-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收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8473A (en) * 1981-02-05 1983-03-29 Noorigian Kenneth C Retractable drop light
US6942079B2 (en) * 2003-11-07 2005-09-13 Kuang Po Chang Power cord winding and releasing device
US6803525B1 (en) * 2004-01-05 2004-10-12 Sheng Hsin Liao Retractable cable device
US7028939B2 (en) * 2004-02-17 2006-04-18 Sheng Hsin Liao Assembled windlass structure
TWM263680U (en) * 2004-07-13 2005-05-01 Sheng-Shing Liau Reel structure commonly for two cables
US7097018B2 (en) * 2004-08-09 2006-08-29 Sung Chiang Wu Wire-winding device
US7182286B2 (en) * 2004-12-28 2007-02-27 Chin Huang Cable winder apparatus
US7942360B2 (en) * 2006-01-25 2011-05-17 Winston Products Llc Retractable tow strap
US7523883B2 (en) * 2007-07-10 2009-04-28 Hung-Wen Cheng Dual roll-up wire reel device with resilient positioning
US20090050099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Wen-Han Chang Positioning peg structure of a single-pull reel
US7900863B1 (en) * 2009-09-17 2011-03-08 Chi-Wen Cheng Retractable cable device having protecting function
US9908742B2 (en) * 2012-04-30 2018-03-0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able storage spool with center feed
US10230200B1 (en) * 2016-02-04 2019-03-12 Laura Tomasko Cord retractor
JP2019103149A (ja) * 2017-11-28 2019-06-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可動体用給電構造及び余長吸収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7141B1 (en) * 2000-07-19 2001-09-11 Pi Yun Hsieh Hua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and storing communication wire
CN202046762U (zh) * 2011-04-07 2011-11-23 乐利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卷线器
CN103700448A (zh) * 2013-12-25 2014-04-02 镇江市华银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电源线的制作方法
CN204416807U (zh) * 2015-01-30 2015-06-24 杨叶 一种绕线器
CN206697696U (zh) * 2017-02-14 2017-12-01 广州市金圣斯皮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收线器
CN207158510U (zh) * 2017-07-28 2018-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收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9193A (zh) * 2020-10-30 2021-01-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4774B2 (en) 2020-08-04
US20190326717A1 (en) 2019-10-24
CN108538204B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3590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3793118A (zh)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0799357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38204A (zh) 一种束线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5635360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4848095A (zh) 曲率可调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CN105044953A (zh) 显示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399399U (zh) 柔性电路板及具备该柔性电路板的电子设备
CN11334160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27264A (zh) 柔性显示设备
CN104157214A (zh) 配戴式挠曲显示装置
CN105355165A (zh) 显示屏驱动电路、电视机和显示装置
CN203757618U (zh) 压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5787464U (zh) 一种显示屏和fpc结构
CN212111614U (zh) 一种测试面板
CN105828524A (zh) 显示器、多段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31717A (zh)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
CN106020345A (zh) 模块化平板电脑
CN206609603U (zh) 一种自动化按压机构及按键测试设备
KR101436040B1 (ko) 확장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392250B (zh) 一种超大尺寸拼接印刷的方法、拼接印刷结构及应用
CN209198886U (zh) 一种用于圆形手表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30852A (zh) 电子装置
CN207369448U (zh) 一种控制组件安装结构及智能平板
CN105491313A (zh) 显示装置及机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