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6043B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6043B
CN108536043B CN201810282673.9A CN201810282673A CN108536043B CN 108536043 B CN108536043 B CN 108536043B CN 201810282673 A CN201810282673 A CN 201810282673A CN 108536043 B CN108536043 B CN 108536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unit
time interval
switching time
state switching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26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6043A (zh
Inventor
王红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26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60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6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6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6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6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2Data acquisition interface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的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其中方法包括:检测第一参数;根据第一参数确定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采集单元第N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采集单元第N+1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采集单元在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使能状态的功耗;控制采集单元按照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本发明能够对电子设备的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作自适应的动态调整,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4年01月09日,申请号为:201410010341.7,发明名称为: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部件唤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中具有众多的采集单元:采集单元主要进行信息的采集,以便电子设备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采集单元使得电子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然而众多的采集单元的工作也为电子设备带来了大量的功耗,如何在电子设备的功能工作和功耗上寻求平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极为关注的一个研究点。
目前电子设备中的采集单元的工作状态均由用户人工手动控制,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工作,如果用户不人工的设置采集单元的工作状态为关闭,那么采集单元将一直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工作,这将带来大量的电子设备功耗,极大的影响电子设备的续航;可以看出,现有采集单元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工作,并且在不人为控制采集单元关闭的情况下,采集单元将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这将使得电子设备存在较大的功耗,影响电子设备的续航。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人为控制采集单元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工作,所存在的电子设备功耗较大,影响电子设备的续航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
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
第一控制采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控制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第一参数,从而根据第一参数确定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通过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从而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的自动动态调整,保证了采集单元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而是能够通过第一参数进行自适应的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的调整,极大的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四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五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六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七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第一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第二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八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九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采集模块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一种可选结构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采集模块的第二种可选结构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二种可选结构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四种结构框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检测单元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五种结构框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六种结构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七种结构框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八种结构框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第九种结构框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确定执行单元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确定执行单元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具有采集单元的电子设备,该采集单元可用于对信息进行采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采集单元处于使能状态时,将进行信息的采集,采集单元处于非使能状态时,将不进行信息的采集;参照图1,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0、检测第一参数;
可选的,第一参数可以与电子设备的预定状态相对应,预定状态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移动状态,电量状态,地理位置变化状态等;根据采集单元的类型的不同,所检测的第一参数的类型也可作调整,对于所要检测的第一参数的类型,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步骤S110、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是采集单元邻近两次处于使能状态的时间间隔;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要确定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目标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相对应的是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认为是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上一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为便于理解,可设t1,t2,t3…tn的时间序列,其中当前时刻为t3,t1和t2为过去时刻,t4~tn为未来时刻,且各相邻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则在t3时刻所要确定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t2时刻所采用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随着时间的推移,t4时刻变为当前时刻,则对应的,t4时刻所要确定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t3时刻所确定并采用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变为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具体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为采集单元第N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N时刻,和采集单元第N+1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即第N+1时刻与第N时刻的时间差;由于在使能状态采集单元将进行信息的采集,因此采集单元在非使能状态的功耗是低于使能状态的功耗的。
步骤S12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在采集单元启动之时或之前,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在确定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之后,采集单元启动时即可控制采集单元按照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的采集;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也可在采集单元已处于工作状态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将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调整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不同,从而实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动态调整,即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根据所检测的第一参数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图1所示方法可应用于采集单元工作始末的全程,也可应用于采集单元工作始末的任一时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第一参数,从而根据第一参数确定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通过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能够按照第一参数进行自适应的动态调整,而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可以电子设备的预定状态相对应,如第一参数可以表征电子设备所处于的场景和状态,从而通过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保证在电子设备所处于的场景和状态下,采集单元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同时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的自适应动态调整,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功耗是动态可调的;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在电子设备的功耗和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准确性上达到平衡,在保证采集单元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的情况下,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单元可以是任意的可以进行信息采集的单元,如采集亮度信息的采集单元,采集声音信息的采集单元,采集位置信息的采集单元等。
前文已述,本发明实施例可在采集单元已处于工作状态时,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从而在采集单元的工作过程中,对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动态调整,使得采集单元可通过动态调整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的采集,从而在采集单元的工作过程中,实现电子设备功耗的动态可调,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对应的,图2示出了对应的控制方法流程,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参照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0、检测第一参数;
步骤S21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相比图1所示方法,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认为是采集单元第M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M时刻,和采集单元第M+1次从非使能状态切换至使能状态的第M+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M小于N;即可认为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是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前次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步骤S220、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步骤S230、将所述采集单元邻近两次处于使能状态的时间间隔由所述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切换至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步骤S24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选的,可将采集单元邻近两次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由所述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切换至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设t1,t2,t3…tn的时间序列,且各相邻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是不同的,设t3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t2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则在确定了t2时刻的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后,且在t2时刻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之前,本发明实施例可检测第一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t3时刻所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将所述采集单元邻近两次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由所述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切换至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t3时刻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选的,图2所示方法是在检测第一参数之后,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的;即本发明实施例可在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之前,即着手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时序是连续的,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确定了上一时刻的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之后,采用该上一时刻的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之前,即开始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从而保证在采集单元的工作过程中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是实时进行的,从而提高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准确性。通过图2所示方法可在采集单元的工作过程中,实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实时动态可调,且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实现电子设备功耗的动态可调,实现了降低电子设备功耗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图,参照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0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步骤S310、检测第一参数;
步骤S320、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步骤S33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设t1,t2,t3…tn的时间序列,且各相邻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是不同的,设t3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t2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则在t2时刻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可检测第一参数,确定t3时刻所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将所述采集单元邻近两次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由所述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切换至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t3时刻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图3所示方法可在采集单元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之后,开始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从而保证了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有序确定。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前,或在检测第一参数前,采集单元是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的采集,在根据第一参数确定了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之后,可将采集单元邻近两次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由所述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切换至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前文已述,本发明实施例可在采集单元启动之时或之前,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对应的,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四流程图,参照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00、检测第一参数;
步骤S410、在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步骤S420、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另一种控制方法流程可以是:检测第一参数;在启动所述采集单元之前,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选的,在采集单元启动之时或之前,本发明实施例可从多个候选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或者根据所检测的第一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在采集单元启动之时或之前,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可使得采集单元在进行多次启动时,采用不同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使得采集单元可以动态可变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启动,保证了采集单元在启动时的电子设备的功耗可调,并且采集单元在每次启动时所采用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所检测的第一参数是对应的,保证采集单元可按照第一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自适应动态确定,从而使得采集单元启动时就可以有保证信息采集准确性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并且使得电子设备在采集单元启动时就可以有较低的功耗,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可选的,在采集单元启动后,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采集单元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动态调整;对应的,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五流程,第五流程发生在采集单元启动后,参照图5,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500、监测第一参数的变化;
步骤S510、若所检测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更新所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确定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变化后的第一参数相对应;
在采集单元启动后,本发明实施例可对第一参数进行检测,当所检测的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时,可对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更新,从而在采集单元启动后实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动态可调;此处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是在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时,所更新后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需与变化后的第一参数相对应,具体的对应方式的设置可视具体应用情况而定,并不作限制。可选的,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与所述采集单元启动时或之前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不同。
步骤S52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设t1,t2,t3…tn的时间序列,t1时刻为采集单元的启动时刻,t2,t3…tn时刻为采集单元启动后的工作时刻,则在t1时刻到来时或t1时刻到来前,本发明实施例可检测第一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在t1时刻采集单元启动时,控制采集单元按照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使得采集单元可以动态可变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启动,实现电子设备功耗的动态可调;当处于t2,t3…tn采集单元的工作时刻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检测第一参数,若检测到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时,可对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更新,从而使更新后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变化后的第一参数相对应,在t2,t3…tn时刻,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进行多次的更新。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在采集单元进行多次启动时,采用不同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并且在采集单元每次启动后,根据第一参数的变化进行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动态调整;从而在采集单元启动时,以动态可变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启动,并且在采集单元启动后,以动态可变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保证了采集单元在任一时刻功耗的动态可调。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从多个候选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中进行选取确定,只要所选取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所检测的第一参数相对应即可;可选的,一个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对应一个范围区间的第一参数,如值在1-100范围内的第一参数可对应一个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100-200范围内的第一参数又可对应另一个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这种从多个候选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中选取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方式,可避免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计算过程,在检测了第一参数后,可进行快速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选取,只要保证所设置的候选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所选取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准确性也可得到保证;这种方式实现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快速确定,并且采集单元在多次调整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时,均是按照多个候选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的,保证了多次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调整的变化稳定性,可使得采集单元在多个固定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之间来回调整,保证了采集单元功耗的动态稳定可调。
显然,本发明实施例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也可通过所检测的第一参数进行实时的计算得到;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第一参数的对应性更为准确,保证了每次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采集单元进行第一参数的检测;对应的,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六流程,参照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600、检测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第一参数;
可选的,以采集单元为进行地理位置信息采集的位置信息采集单元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检测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时分别采集的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Y大于X;以采集单元为进行温度信息采集的温度信息采集单元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检测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时分别采集的温度信息,从而在温度信息变化较小时,提高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在温度信息变化较大时,降低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步骤S610、根据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以采集单元为位置信息采集单元为例,在确定了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后,可通过该间隔时间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根据移动距离和间隔时间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从而通过移动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也可直接通过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
步骤S62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第一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而不需要其它单元进行第一参数的采集检测,可减少其它单元的使用,进一步的减小电子设备的功耗。进一步,在通过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第一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可在采集单元的内部集成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功能的控制芯片,通过该控制芯片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及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可选的,应用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与采集单元不同,本发明实施例还可通过检测单元进行第一参数的检测;对应的,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七流程,参照图7,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700、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参数;
以采集单元为位置信息采集单元为例,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包括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等;以采集单元为温度信息采集单元为例,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可以是与天气变化相关的参数,包括湿度,紫外线照射度等。
步骤S710、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以第一参数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为例,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
步骤S720、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与采集单元不同的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可减少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从而减小采集单元的功耗。如在采集单元启动之初,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从而在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之后,启动采集单元,以控制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从而起到减少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的目的,减小了采集单元的功耗。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也可在采集单元启动之初,通过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而在采集单元启动之后,通过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由于采集单元启动后,将进行信息的采集,因此在采集单元启动之后,可直接利用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而避免使用检测单元,从而减小电子设备整体的功耗。
可设t1,t2,t3…tn的时间序列,t1时刻为采集单元的启动时刻,t2,t3…tn时刻为采集单元启动后的工作时刻,则在t1时刻,检测单元可检测第一参数,通过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参数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减少采集单元的采集信息次数;而在t2,t3…tn时刻,由于采集单元已进行过信息采集,因此可通过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可不使用检测单元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减少了检测单元的使用,可减小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电子设备的续航。
下面以采集单元为位置信息采集单元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可选的,位置信息采集单元可以通过卫星进行位置信息采集(如通过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等进行位置信息采集),位置信息采集单元还可以通过基站进行位置信息采集,通过wifi(无线保真)进行位置信息采集。
前文已述,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时分别采集的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实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通过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出在采集单元从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至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通过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和间隔时间确定出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从而根据移动速度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通过移动速度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大致原则可以是:移动速度越快,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越短,移动速度越慢,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越长,但当移动速度过快超过限值时,较短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已无意义,此时需要降低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甚至不进行目标状态的切换。
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出在采集单元从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至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根据移动距离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前文已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通过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当位置变化相关参数为移动速度时,可直接通过移动速度进行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当位置变化相关参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时,可通过移动距离和间隔时间计算移动速度,从而通过移动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当位置变化相关参数为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时,可直接通过移动距离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移动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具体的,可先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定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为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为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预定速度可以是用户出行状态改变时的临界速度,如用户走路状态与骑车状态的临界速度,走路状态与跑步状态的临界速度等。以预定速度为走路状态与跑步状态的临界速度为例,若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预定速度,则可确定用户的出行状态为走路状态,可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间隔,若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则可确定用户的出现状态为跑步状态,可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间间隔。即在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由小于预定速度变为大于预定速度时,减小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采集单元在单位时间内采集信息的次数将增多,在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由大于预定速度变为小于预定速度时,增大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采集单元在单位时间内采集信息的次数将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当移动速度由小于预定速度变为大于预定速度时,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加,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将较快,因此采集单元需要较为频繁的进行信息采集,才可保证所采集的信息的准确性;而当移动速度由大于预定速度变为小于预定速度时,随着移动速度的减小,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较慢,因此采集单元不需要较为频繁的进行信息采集,可以以相对较小的频率进行信息采集,就可保证所采集的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可以较小的功耗实现准确的信息采集;通过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方式可保证电子设备的功耗和采集单元信息采集准确性的平衡。
可选的,图8示出了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第一流程图,参照图8,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800、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可通过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时分别采集的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移动速度的确定;也可通过检测单元所检测的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进行移动速度的确定,如检测单元为距离传感器等;也可通过检测单元直接进行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的确定,如检测单元为速度传感器等。
步骤S810、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定第一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所述第二值为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步骤S820、若所述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小于第一值,所述第一值为移动速度小于预定第一速度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步骤S830、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定第二速度,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三值,所述第三值大于第二值,所述第二值为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810、S820和S830中的任一步骤均可单独实施,也可将其中的任意至少两个步骤相结合后实施。
通过移动速度对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确定,可在移动速度较快时,缩短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提高位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移动速度较慢时,延长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于较慢的移动速度,不会带来较大的地理位置改变,因此延长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并不会对位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造成太大影响,但延长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减小采集单元的功耗,保证电子设备的续航;而当移动速度过快超过限值时,较短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已无意义,此时需要降低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甚至不进行目标状态的切换,以保证电子设备的续航。
可选的,图8所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方法可应用于用户不同出行方式的场景中,预定第一速度可以为用户的走路速度和跑步速度的临界值,小于预定第一速度则认为用户处于走路状态,预定第二速度可以为用户跑步速度和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等)速度的临界值,大于预定第二速度则认为用户处于乘坐交通工具的状态,介于预定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之间则认为用户处于跑步状态;当用户处于走路状态时,可提高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减小功耗;当用户处于跑步状态时,可降低目标状态切换时间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当用户处于乘坐交通工具的状态时,由于高速的运动并无法保证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因此可可提高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减小功耗。
因此当移动速度由小于预定第一速度变为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可将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第一值切换为第二值,此时,第二值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所述第一值大于第二值,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增加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提升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当移动速度由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变为小于预定第一速度时,可将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第二值切换为第一值,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此时,第一值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在保证信息采集准确性的基础上降低采集单元的功耗;当移动速度由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变为大于预定第二速度时,可将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第二值切换为第三值,此时,第三值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第三值大于第二值,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在保证信息采集准确性的基础上降低采集单元的功耗;当移动速度由大于预定第二速度时变为,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可将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第三值切换为第二值,此时,第二值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增加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次数,提升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通过图8所示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确定方法可在不同的出行方式下,保证采集单元的信息采集准确性,并实现电子设备功耗的降低。以用户一天的出行方式为:走路上班,打的去机场,跑步去候机室,坐飞机去另一个城市出差,跑步出机场,走路去旅馆住宿为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对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作如下控制:
步骤S10、检测第一参数;
步骤S11、通过第一参数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第一参数可以直接是移动速度参数,也可以是移动距离,地理位置参数等。
步骤S12、确定移动速度小于预定第一速度,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一值;
小于预定第一速度表示用户处于走路状态,对应走路上班的场景;第一值可以从多个候选的时间间隔中选取(所选取的时间间隔与移动速度对应即可),也可以根据移动速度进行计算。
步骤S13、确定移动速度大于预定第二速度,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三值;
大于预定第二速度表示用户处于交通状态,对应打的去机场的场景。
步骤S14、确定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和预定第二速度之间,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二值;
第二值小于第一值和第三值,实现单位时间内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次数的增加,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和预定第二速度之间表示用户处于跑步状态,对应跑步去候机室;
步骤S15、确定移动速度大于预定第二速度,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三值;
将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由第二值调整为第三值,实现单位时间内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次数的减小,移动速度大于预定第二速度表示用于处于交通状态,对应坐飞机去另一个城市出差的场景;
步骤S16、确定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和预定第二速度之间,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二值;
步骤S16对应跑步出机场的场景。
步骤S17、确定移动速度小于预定第一速度,将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为第一值。
步骤S17对应走路去旅馆住宿的场景。
可选的,图9示出了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第二流程图,参照图9,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900、确定电子设备在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
移动距离可通过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时分别采集的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确定;也可通过检测单元直接进行检测;也可通过检测单元进行移动速度的检测后,确定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
步骤S910、若所述移动距离小于预定第一距离,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四值,所述第四值大于第五值,所述第五值为移动距离大于预定第一距离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若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小于预定第一距离,则说明电子设备移动距离并不远,无需进行频繁的信息采集,因此可增大目标状态唤醒时间间隔,以实现单位时间内采集单元采集信息次数的减小,在保证信息采集准确性的基础上,降低采集单元的功耗。
步骤S920、若所述移动距离大于预定第一距离,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五值,所述第五值小于第四值,所述第四值为移动距离小于预定第一距离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若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大于预定第一距离,则说明电子设备移动距离较远,需要进行频繁的信息采集,以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因此可减小目标状态唤醒时间间隔,以实现单位时间内采集单元采集信息次数的增加。
图9所示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确定方法可应用于用户不同运动场景下,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动态调整。如用户在跑步机、动感单车上进行锻炼时,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是不变的,因此可增大目标状态唤醒时间间隔;而用户在进行骑行或者慢跑等运动时,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变化是较大的,因此可减小目标状态唤醒时间间隔。
可选的,步骤S910和步骤S920可单独实施,无需两者结合实施。
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电子设备在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当移动距离小于预定第一距离时,说明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变化情况变化较慢,因此采集单元不需要较为频繁的进行信息采集,可以以相对较小的频率进行信息采集,就可保证所采集的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可以较小的功耗实现准确的信息采集;当移动距离大于预定第一距离时,说明用户的地理位置变化将较快,因此采集单元需要较为频繁的进行信息采集,才可保证所采集的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方式可保证电子设备的功耗和采集单元信息采集准确性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中以采集单元为进行地理位置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为例所作的描述,仅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其不应成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显然采集单元还可以是进行温度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等。
可选的,应用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式设备,该穿戴式设备包括穿戴部件,该穿戴部件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可选的,该穿戴部件可以是腕戴部件,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该穿戴部件也可以是头戴部件,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上。
穿戴式设备往往用于对使用者较为关注的某几类信息进行采集,穿戴式设备中可集成至少一类的用于采集信息的采集单元;如穿戴式设备可进行地理位置信息的采集,或对用户的身体健康参数(如心跳,脉搏,步频等)进行采集;穿戴式设备由于体积较小,因此电池容量通常较小,一般均在1000毫安以下,然而为了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因此往往需要进行频繁的信息采集,然而这又将带来较大的功耗,因此解决穿戴式设备场景下,电池容量较小与信息采集准确的矛盾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可解决穿戴式设备电池容量较小,与信息采集准确的矛盾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穿戴式设备内的采集单元或检测单元检测第一参数,通过所检测的第一参数确定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从而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使得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按照第一参数做自适应的动态调整,保证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按需确定,从而在保证信息采集准确性的基础上,使用较小的电子设备功耗。
值得注意是的,采集单元在电子设备中的一个应用可以是:电子设备可利用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对目标实现周期性的监测,电子设备可将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对目标的监测结果,为了保证在整个监测周期中,目标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这就要求采集单元具有较高的信息采集频率。如电子设备可利用地理位置采集单元所采集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交通路线的绘制,为了真实的绘制出路线路况的情况,因此需要采集单元处于较高的信息采集频率状态下,这样才可避免路线绘制的错误(如由于采集单元的信息采集频率不高,可能将原本曲折的路线绘制成直线,从而绘制出错误的路线)。又如电子设备可利用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用户身体健康参数信息(如心跳、脉搏等)对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为了保证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就需要采集单元具有较高的信息采集频率,这样才可在用户的身体健康不佳时及时的作出监测,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在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是用于对目标实现周期性的监测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需要保证采集单元具有较高的信息采集频率,可选为采集单元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可将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变为零。
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可确定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的应用场景,若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息是用于对目标实现周期性的监测,则可维持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始终小于预定时间间隔,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采集单元具有较高信息采集频率的临界值。这样可保证目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满足实时监测的要求。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通过对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参数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八流程图,参照图10,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00、检测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参数;
可选的,可通过电源管理芯片等具有电池监控功能的软件实现剩余电量参数的检测。
步骤S1100、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硬件配置信息估计所述电子设备需要消耗的电量;
可选的,硬件配置信息可以是CUP类型,CPU核数,内存类型等硬件配置参数。
步骤S1200、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及所述需要消耗的电量确定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
步骤S1300、若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大于预定电量,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六值,所述第六值小于第七值,所述第七值为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小于预定电量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步骤S1400、若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小于预定电量,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七值,所述第七值大于第六值,所述第六值为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大于预定电量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可选的,步骤S1300、S1400可单独实施。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较多时,减小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次数,提升采集单元的信息采集准确性;在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较少时,增大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次数,降低采集单元的功耗;从而在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功耗上保持平衡。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九流程图,参照图11,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00、检测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参数;
步骤S2100、若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大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八值,所述第八值小于第九值,所述第九值为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小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步骤S2200、若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小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九值,所述第九值大于第八值,所述第八值为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大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可选的,步骤S2100、S2200可单独实施。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剩余电量较多时,减小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次数,提升采集单元的信息采集准确性;在剩余电量较少时,增大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采集单元采集信息的次数,降低采集单元的功耗;从而在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功耗上保持平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对电子设备的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进行自动动态调整,极大的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控制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控制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框图,该控制装置可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参照图12,该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100,用于检测第一参数;
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
第一控制采集模块300,用于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二种结构框图,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图13所示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采集模块400,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前,或在所述检测第一参数前,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M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M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M+1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M+1时刻的时间间隔,M小于N。
对应的,在图13所示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图14示出了第一控制采集模块300的第一种可选结构,参照图14,第一控制采集模块300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310,用于将所述采集单元邻近两次处于使能状态的时间间隔由所述原始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切换至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图15示出了确定模块200的第一种可选结构,参照图15,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210,用于在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时或之前,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对应的,在图15所示确定模块200的基础上,图16示出了第一控制采集模块的第二种可选结构,参照图16,第一控制采集模块300可以包括:
启动控制采集单元320,用于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对应的,在图15所示确定模块200的基础上,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第三种结构框图,结合图12和图1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数变化检测模块500,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参数的变化;
调整模块600,用于若所检测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时,更新所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确定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变化后的第一参数相对应;
第三控制采集模块700,用于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所述采集单元启动时或之前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不同。
可选的,图18示出了确定模块200的第二种可选结构,参照图18,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选取单元2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从多个候选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图19示出了确定模块200的第三种可选结,参照图19,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计算单元22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图20示出了检测模块100的第一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0,检测模块100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所述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所述第一参数。
对应的,在图20所示检测模块100的基础上,图21示出了确定模块200的第四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1,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第一参数可以是: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时分别采集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Y大于X;对应的,可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是: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移动距离与所述间隔时间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也可以是: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移动距离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检测单元;对应的,图2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100的第二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2,检测模块100可以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120,用于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参数,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采集单元不同。
可选的,图23示出了第二检测单元120的第一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3,第二检测单元120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子单元121,用于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
对应的,在图23所示第二检测单元120的基础上,图2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200的第五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4,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240,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通过检测单元检测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可以是: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对应的,根据所述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是: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通过检测单元检测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可以是: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设备在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对应的,根据所述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包括:根据所述移动距离与所述间隔时间,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通过检测单元检测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可以是: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设备在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对应的,根据所述位置变化相关的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可以是:根据所述移动距离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图2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200的第六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5,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一移动速度确定单元201,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第一确定执行单元202,用于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定速度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为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第二确定执行单元203,用于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为移动速度大于预定速度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图2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200的第七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6,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二移动速度确定单元250,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移动速度;
第三确定执行单元251,用于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预定第一速度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值大于第二值,所述第二值为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和/或,若所述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小于第一值,所述第一值为移动速度小于预定第一速度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和/或,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预定第二速度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三值,所述第三值大于第二值,所述第二值为移动速度介于预定第一速度与预定第二速度之间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图2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200的第八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7,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移动距离确定单元260,用于确定电子设备在所述采集单元在第X次切换至使能状态和第Y次切换至使能状态的间隔时间内的移动距离,Y大于X;
第四确定执行单元261,若所述移动距离小于预定第一距离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四值,所述第四值大于第五值,所述第五值为移动距离大于预定第一距离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和/或,若所述移动距离大于预定第一距离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五值,所述第五值小于第四值,所述第四值为移动距离小于预定第一距离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图2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100的第三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8,检测模块100包括:
剩余电量检测单元13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参数。
对应的,图29示出了确定模块200的第九种可选结构,参照图29,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第五确定执行单元270,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可选的,图30示出了第五确定执行单元270的第一种可选结构,参照图30,第五确定执行单元270可以包括:
预估子单元2701,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硬件配置信息估计所述电子设备需要消耗的电量;
电量供给确定子单元2702,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及所述需要消耗的电量确定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
第一确定执行子单元2703,用于若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大于预定电量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六值,所述第六值小于第七值,所述第七值为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小于预定电量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和/或,若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小于预定电量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七值,所述第七值大于第六值,所述第六值为用于供给所述采集单元工作的电量大于预定电量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可选的,图31示出了第五确定执行单元270的第二种可选结构,参照图31,第五确定执行单元270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执行子单元2710,用于若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大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八值,所述第八值小于第九值,所述第九值为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小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和/或,若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小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时,确定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为第九值,所述第九值大于第八值,所述第八值为所述剩余电量参数大于预定剩余电量参数时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的数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能够对电子设备的采集单元进行信息采集的时间间隔进行自适应的动态调整,极大的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续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描述可参照上文图12-图31对应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
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采集单元启动后,监测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变化;
若所检测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更新所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确定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变化后的第一参数相对应;
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所述采集单元启动时或之前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不同;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包括:
在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时或之前,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所述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包括:
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从多个候选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或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第一参数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4.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为所述采集单元第N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时刻,和所述采集单元第N+1次从所述非使能状态切换至所述使能状态的第N+1时刻的时间间隔,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在所述非使能状态的功耗低于在所述使能状态的功耗;
第一控制采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数变化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采集单元启动后,监测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参数的变化;
调整模块,用于若所检测的所述第一参数的变化符合预设条件时,更新所述采集单元的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以确定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变化后的第一参数相对应;
第三控制采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所述更新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与所述采集单元启动时或之前所确定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不同;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时或之前,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采集单元的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控制采集模块包括:
启动控制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所述采集单元,控制所述采集单元按照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进行信息采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从多个候选状态切换时间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或,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状态切换时间间隔。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信息采集的采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采集单元具有使能状态和非使能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CN201810282673.9A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5360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673.9A CN108536043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0341.7A CN104777759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810282673.9A CN108536043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0341.7A Division CN104777759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6043A CN108536043A (zh) 2018-09-14
CN108536043B true CN108536043B (zh) 2022-03-25

Family

ID=536192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2673.9A Active CN108536043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410010341.7A Active CN104777759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0341.7A Active CN104777759B (zh) 2014-01-09 2014-01-09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5360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5012B (zh) 2018-05-10 2021-07-06 深圳市超捷通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推荐方法
TWI706253B (zh) * 2018-05-10 2020-10-01 富智捷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設備及推薦方法
CN108809760A (zh) * 2018-06-07 2018-11-1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采样系统中采样周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94092B (zh) * 2019-10-28 2020-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CN111930079A (zh) * 2020-06-30 2020-11-13 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和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4674B (zh) * 2020-10-23 2021-01-15 四川写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631262B (zh) * 2021-03-04 2021-07-09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814981B (zh) * 2021-10-18 2023-06-20 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运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机器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7525A (ja) * 2001-03-16 2002-09-25 Citizen Watch Co Ltd Gps受信機
WO2006099632A2 (en) * 2005-03-17 2006-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ps position tracking method with variable updating rate for power conservation
US20100323754A1 (en) * 2007-02-07 2010-12-23 Takao Nakagawa Portable terminal and its global-positioning result acquisition interval set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6520A (ja) * 1997-01-16 1998-08-07 Canon Inc 携帯型測位端末装置
CN101470412B (zh) * 2007-12-25 2011-01-05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电子装置功耗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1741477A (zh) * 2008-11-26 2010-06-16 爱思开电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测量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36165A (zh) * 2010-12-16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种定位方式的定位方法及用户终端
CN202206549U (zh) * 2011-06-03 2012-04-25 上海申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网能耗控制系统
CN102711136A (zh) * 2012-01-12 2012-10-03 李彬 通讯基站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2638875A (zh) * 2012-03-30 2012-08-15 深圳市易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省电的移动终端无线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76753A (zh) * 2012-04-28 2013-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待机唤醒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03200660A (zh) * 2013-03-11 2013-07-10 苏州海客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定位方式调节方法
CN203179232U (zh) * 2013-04-17 2013-09-04 成都众山科技有限公司 低功耗无线山洪预警系统
CN203148575U (zh) * 2013-04-17 2013-08-21 成都众山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型温度遥测系统
CN103402176A (zh) * 2013-07-31 2013-11-20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动态调整定位周期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76147B (zh) * 2013-08-27 2016-02-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7525A (ja) * 2001-03-16 2002-09-25 Citizen Watch Co Ltd Gps受信機
WO2006099632A2 (en) * 2005-03-17 2006-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ps position tracking method with variable updating rate for power conservation
US20100323754A1 (en) * 2007-02-07 2010-12-23 Takao Nakagawa Portable terminal and its global-positioning result acquisition interval set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7759B (zh) 2018-03-27
CN104777759A (zh) 2015-07-15
CN108536043A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6043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43441B (zh) 一种处理方法和装置、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376960B2 (ja) 測位装置及び測位時間間隔制御方法
US9200918B2 (en) Intelligent destination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EP2818830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erver for providing content
US20090164115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route navigation via mobile devices
EP2336723A1 (en) Assisting a user in arriving at a destination in time
JP2004069609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9711591B (zh) 一种路段速度预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11107652A1 (en) Apparatus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geographical location data sampling
CN105333880A (zh) 通信终端及其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7152934A (zh) 基于检测到的乘客睡眠数据调整导航路线的方法及系统
JP2014081240A (ja) エリアマップ提供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サーバ装置
JP2012233882A (ja) 全地球的航法衛星システム用受信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523126A (ja) 地図に基づくナビゲーション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05180951B (zh) 对车辆的路线规划
US20130328698A1 (en) Co-operative traffic notification
JP2008304243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ナビゲ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40817A (zh) 电子导航方法及装置
TWI479122B (zh) 目的地估測及顯示方法、裝置及電腦程式產品
WO2015070371A1 (en) Scheduling download of data of an on-line service
JP6198188B2 (ja) 移動管理システム、移動管理装置、およびユーザ端末
JP2015194370A (ja) バッテリの充電率推定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の充電率推定方法
CN105376714B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JP2011163788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