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6051B -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6051B
CN108516051B CN201810335854.3A CN201810335854A CN108516051B CN 108516051 B CN108516051 B CN 108516051B CN 201810335854 A CN201810335854 A CN 201810335854A CN 108516051 B CN108516051 B CN 108516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ulkhead
outer plate
wall
chann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58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6051A (zh
Inventor
胡伟成
马晓宇
吴小康
张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3358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6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6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6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6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9/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orts, doors, windows, port-holes, or other open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久检验通道组件,涉及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和舱壁,外板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外板纵骨与舱壁连接固定;舱壁沿外板纵骨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通孔跨设于外板纵骨且外板纵骨自通孔的外壁向通孔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通孔。将本发明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应用于船舶中,解决现有技术中行走平台需要设置较宽、较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舱壁上通常开设有永久检验通道(英文全称: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简称:PMA),以供船级社验船师和船员等检验人员通过,从而,方便对船舶进行检查,永久通道下方设置有供验船师和船员行走的行走平台。
船舶外板上设有外板纵骨,在传统船舶中,永久检验通道与外板纵骨之间有一定距离,从而,为使检验人员正常通过永久检验通道,需要将行走平台的宽度设置的较大。同时,为了使行走平台具有足够的强度,行走平台需要足够厚。因此,现有的船舶中,行走平台用料较多,造成浪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永久检验通道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行走平台需要设置较宽、较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和舱壁,所述外板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所述外板纵骨与所述舱壁连接固定;
所述舱壁沿所述外板纵骨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
所述通孔跨设于所述外板纵骨且所述外板纵骨自所述通孔的外壁向所述通孔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沿所述通孔的周向,所述通孔壁设置有贴筋。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自所述舱壁的中心向所述舱壁的两侧延伸变宽。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自所述舱壁的中心向所述舱壁的两侧以类八字形式延展。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相对于所述舱壁的中心线对称延展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壁的两个所述自由端的贴筋对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弧朝所述外板纵骨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壁的两个自由端均设有倒角,两个所述倒角对称设置于所述外板纵骨的两侧。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削斜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和舱壁,外板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外板纵骨与舱壁连接固定;舱壁沿外板纵骨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通孔跨设于外板纵骨且外板纵骨自通孔的外壁向通孔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通孔。由于舱壁上的通孔跨设在外板纵骨上,通孔与外板之间的距离减小,由通孔远离外板的边缘至外板的距离减小,因此,行走平台由通孔远离外板的边缘的下方延伸至外板,因此行走平台的设计宽度可以做小,厚度可以做薄,节省了制作行走平台的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行走平台需要设置较宽、较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
所述的船舶与上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贴筋和腹板的C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贴筋和腹板的D向视图。
图标:1-外板;2-舱壁;21-上舱壁;22-下舱壁;23-第一软趾;24-第二软趾;25-第一舱壁缺口;26-第二舱壁缺口;3-通孔;4-贴筋;41-第一缓冲端部;42-第二缓冲端部;5-外板纵骨;51-腹板;52-面板;6-行走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1和舱壁2,外板1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5,外板纵骨5与舱壁2连接固定;
舱壁2沿外板纵骨5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3,通孔3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
通孔3跨设于外板纵骨5且外板纵骨5自通孔3的外壁向通孔3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通孔3。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外板1的右侧面为内侧面,舱壁2垂直连接于外板1的右侧面,外板1的右侧面设有外板纵骨5,外板纵骨5沿垂直于舱壁2的方向延伸,舱壁2上设有通孔3,通孔3将外板纵骨5的右端将外板纵骨5的有端部涵盖,即外板纵骨5的右端部延伸至通孔3内。
在本实施例中,外板纵骨5可以是工字钢、T型梁或者槽钢等,在本实施例中,外板纵骨5为T形梁。
如图1和图2所示,T形梁包括水平设置的腹板51和设置在腹板51右侧且垂直于腹板51的面板52,腹板51的右端部和面板52均经过通孔3。
可选地,通孔3呈圆形,圆形通孔3与包括矩形在内的多边形相比,能够有效减缓应力集中。
可选地,通孔3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通孔3与圆形的开孔相比,能够有效避免应力集中,提高舱壁2的疲劳强度。
可选地,通孔3呈如下描述的形状:矩形的基础上各直角均呈倒圆角设计,该倒圆角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通孔3的边缘产生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沿通孔3的周向,通孔3壁设置有贴筋4。
具体地,如图3所示,贴筋4呈带状,且贴筋4沿通孔3的内侧壁周向延伸,且贴筋4的外侧面与通孔3的内侧壁垂直连接,即贴筋4与舱壁2垂直设置。
一方面,贴筋4可以增加舱壁2开有通孔3处的强度,另一方面,防止检验人员在通过通孔3时,被舱壁2割伤,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
位于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自舱壁2的中心向舱壁2的两侧延伸变宽。以图3为例,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由舱壁2的壁厚方向的中心面分别向左侧和向右侧延伸,且贴筋4越靠近腹板51越宽。
具体地,如图3所示,贴筋4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缓冲端部41和第二缓冲端部42。在图1中,主体部沿通孔3的内侧壁延伸,主体部的一端延伸至腹板51的上侧,第一缓冲端部41设置于主体部的该端和腹板51之间;主体部的另一端延伸至腹板51的下侧,第二缓冲端部42设置于主体部的该端和腹板51之间。第一缓冲端部41由上至下逐渐变宽,以使第一缓冲端部41的应力均匀变化,防止第一缓冲端部41出现应力集中,延长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使用寿命;第二缓冲端部42由下至上逐渐变宽,以使第二缓冲端部42的应力均匀变化,防止第二缓冲端部42出现应力集中,延长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外板纵骨5为T形梁,腹板51将通孔3的左侧的舱壁2分为上舱壁21和下舱壁22,上舱壁21的下端部与腹板51的上侧面接触,且上舱壁21的右侧边沿竖直方向延伸,下舱壁22的右侧边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上舱壁21的右侧边和下舱壁22的右侧边对齐,以确保面板52与通孔3的左侧边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工人施工。当上舱壁21的右侧边和下舱壁22的右侧边均保持竖直时,位于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自舱壁2的中心向舱壁2的两侧延伸变宽,舱壁2与腹板51的接触处可以保证足够的疲劳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面板52的左侧面至通孔3的左侧壁上的贴筋4部分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60毫米、65毫米、70毫米或者75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60毫米。
可选地,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自舱壁2的中心向舱壁2的两侧以类八字形式延展。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边具有向右下方凹陷的圆倒角,该圆倒角的倒角半径范围40毫米-80毫米,例如,可以是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或者60毫米等,第二缓冲端部42的右侧边具有向左下方凹陷的圆倒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冲端部41左右两侧的凹陷轨迹不限于圆弧,也可以是分别是对称设置的单侧双曲线、抛物线或者其他凹陷曲线。
可选地,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自舱壁2的中心向舱壁2的两侧沿斜直线均匀延展。
进一步地,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相对于舱壁2的中心线对称延展设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半部和第一缓冲端部41的右半部关于舱壁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面对称,有利于舱壁2两侧的贴筋4对腹板51具有相同的接触面积,以确保应力均匀分布于贴筋4的端部。
进一步地,通孔3壁的两个自由端的贴筋4对顶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下端延伸至腹板51的上侧面,第二缓冲端部42的上端延伸至腹板51的下侧面,以确保第一缓冲端部41与第二缓冲端部42将竖直方向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并确保贴筋4、通孔3的侧壁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右两侧端部均呈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端面。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端部呈竖直方向延伸的端面,以避免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端部过薄,发生应力集中,而导致第一缓冲端部41被挤压变形;
第一缓冲端部41的右侧端部呈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端面,以避免第一缓冲端部41的右侧端部过薄,发生应力集中,而导致第一缓冲端部41被挤压变形。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
通孔3壁的自由端设有倒角,倒角弧朝外板纵骨5的方向凸出。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腹板51将通孔3的左侧的舱壁2分为上舱壁21和下舱壁22,上舱壁21的下端部与腹板51的上侧面接触,上舱壁21的底部右侧设有向右侧突出的第一软趾23,且第一软趾23与腹板51的上侧面贴合,第一软趾23与上舱壁21的右侧面之间倒圆角过渡,以便于上舱壁21与第一软趾23之间应力均匀分布,避免发生应力集中,确保舱壁2的足够的强度;下舱壁22的上端部与腹板51的下侧面接触,下舱壁22的顶部右侧设有向右侧突出的第二软趾24,第二软趾24与腹板51的下侧面贴合,第二软趾24与下舱壁22的右侧面之间倒圆角过渡,以便于下舱壁22与第二软趾24之间应力均匀分布,避免发生应力集中,确保舱壁2的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地,通孔3壁的两个自由端均设有倒角,两个倒角对称设置于外板纵骨5的两侧。
可选地,第一软趾23与上舱壁21之间的倒角为半径30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一软趾23与上舱壁21之间的倒角为半径35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一软趾23与上舱壁21之间的倒角为半径40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一软趾23与上舱壁21之间的倒角为半径45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一软趾23与上舱壁21之间的倒角为半径50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二软趾24与下舱壁22之间的倒角为半径30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二软趾24与下舱壁22之间的倒角为半径35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二软趾24与下舱壁22之间的倒角为半径40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二软趾24与下舱壁22之间的倒角为半径45毫米的圆角。
可选地,第二软趾24与下舱壁22之间的倒角为半径50毫米的圆角。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软趾23的右端呈竖直延伸的端面,以防止第一软趾23的右端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第一软趾23的右端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软趾24的右端呈竖直延伸的端面,以防止第二软趾24的右端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第一软趾23的右端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软趾23的右端与上舱壁21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是3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或者60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40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软趾24的右端与下舱壁22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是3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或者60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40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软趾23的右端与面板52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是3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或者60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35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软趾24的右端与面板52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是3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或者60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35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软趾23的右端和第二软趾24的右端在竖直方向上对齐。
进一步地,位于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削斜处理。
具体地,如图6所示,贴筋4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缓冲端部41和第二缓冲端部42。在图4中,主体部沿通孔3的内侧壁延伸,主体部的一端延伸至腹板51的上侧,第一缓冲端部41设置于主体部的该端和腹板51之间;主体部的另一端延伸至腹板51的下侧,第二缓冲端部42设置于主体部的该端和腹板51之间。第一缓冲端部41由上至下逐渐变窄,以使第一缓冲端部41的应力均匀变化,防止第一缓冲端部41出现应力集中,延长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使用寿命;第二缓冲端部42由下至上逐渐变窄,以使第二缓冲端部42的应力均匀变化,防止第二缓冲端部42出现应力集中,延长永久检验通道组件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地,在图6中,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边向右下方倾斜,第一缓冲端部41的右侧边向左下方倾斜,且第一缓冲端部41左侧边和第二缓冲端部42的右侧边关于第一缓冲端部4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夹角范围为25°至40°,例如,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夹角可以为25°、30°、35°或者40°,本实施例中选择30°。
更具体地,在图6中,第二缓冲端部42的左侧边向右上方倾斜,第二缓冲端部42的右侧边向左上方倾斜,且第二缓冲端部42左侧边和第二缓冲端部42的右侧边关于第二缓冲端部4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缓冲端部42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夹角范围为25°至40°,例如,第二缓冲端部42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夹角可以为25°、30°、35°或者40°,本实施例中选择30°。
进一步地,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缓冲端部42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两个通孔3壁的自由端的贴筋4之间的距离可调。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和第二缓冲端部42的距离范围为50~80毫米,例如可以为50毫米、60毫米、70毫米或者80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60毫米。
进一步地,第一缓冲端部41的末端至腹板51的距离等于第二缓冲端部42至腹板51的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下端部的左端点距离上舱壁21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毫米-20毫米,例如可以是10毫米、15毫米或者20毫米等,本实施例中选择15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端部41的下端部的右端点距离上舱壁21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毫米-20毫米,例如可以是10毫米、15毫米或者20毫米等,本实施例中选择15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二缓冲端部42的上端部的左端点距离下舱壁22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毫米-20毫米,例如可以是10毫米、15毫米或者20毫米等,本实施例中选择15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二缓冲端部42的上端部的右端点距离下舱壁22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毫米-20毫米,例如可以是10毫米、15毫米或者20毫米等,本实施例中选择15毫米。
进一步地,图6中第一缓冲端部41的左侧边和下侧边之间做倒圆角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缓冲端部41的疲劳强度。
进一步地,图6中第一缓冲端部41的右侧边和下侧边之间做倒圆角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缓冲端部41的疲劳强度。
进一步地,图6中第二缓冲端部42的左侧边和上侧边之间做倒圆角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第二缓冲端部42的疲劳强度。
进一步地,图6中第二缓冲端部42的右侧边和上侧边之间做倒圆角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第二缓冲端部42的疲劳强度。
进一步地,贴筋4关于舱壁2的中心面对称设置,以确保舱壁2两侧的贴筋4强度相同。
进一步地,贴筋4与舱壁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
具体地,第一加强结构可以是垂直于贴筋4和舱壁2的钢板,可以选择直角三角形的钢板,该三角形的钢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贴筋4和舱壁2连接;也可以是采用条状钢板连接贴筋4的侧边和舱壁2,且条状钢板沿贴筋4的周向延伸,条状钢板、贴筋4和舱壁2围成封闭式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空间。
进一步地,外板1和腹板51的夹角处对应的舱壁2处设有缓应力缺口,以避免应力集中。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腹板51的上表面与外板1形成的夹角处对应的上舱壁21处设有第一舱壁缺口25;腹板51的下表面与外板1形成的夹角处对应的上舱壁21处设有第二舱壁缺口26。
进一步地,缓应力缺口呈向舱壁2内部凹陷的曲线状结构,例如该曲线状结构可以是向舱壁2内部凹陷的圆弧。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舱壁缺口25为向右上方凹陷的倒圆角;第二舱壁缺口26为向右下方凹陷的倒圆角。
进一步地,第一舱壁缺口25倒角半径范围为2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和60毫米等,本实施例中选择40毫米。
进一步地,第二舱壁缺口26倒角半径范围为20毫米~60毫米,例如可以是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45毫米、50毫米、55毫米和60毫米等,本实施例中选择40毫米。
进一步地,第一舱壁缺口25倒角半径等于第二舱壁缺口26的倒角半径,以确保上舱壁21和下舱壁22对腹板51具有关于腹板51对称的作用力,使得上舱壁21和下舱壁22对腹板51的力能够相互抵消,保证腹板5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舱壁2与腹板5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以提高舱壁2与腹板51之间的接触强度。
具体地,在上舱壁21和腹板51的上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固钢板,该第一加固钢板垂直于上舱壁21和腹板51,该第一加固钢板可以呈直角三角形,且第一加固钢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上舱壁21和腹板51连接。
进一步地,上舱壁21和腹板51之间采用第一直条状钢板连接,上舱壁21、腹板51和第一直条状钢板组成三角封闭式结构,即上舱壁21、腹板51和第一直条状钢板组合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具体地,在下舱壁22和腹板51的下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固钢板,该第二加固钢板垂直于下舱壁22和腹板51,该第二加固钢板可以呈直角三角形,且第二加固钢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下舱壁22和腹板51连接。
进一步地,下舱壁22和腹板51之间采用第二直条状钢板连接,下舱壁22、腹板51和第二直条状钢板组成三角封闭式结构,即下舱壁22、腹板51和第二直条状钢板组合体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1和舱壁2,外板1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5,外板纵骨5与舱壁2连接固定;舱壁2沿外板纵骨5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3,通孔3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通孔3跨设于外板纵骨5且外板纵骨5自通孔3的外壁向通孔3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通孔3。由于舱壁2上的通孔3跨设在外板纵骨5上,通孔3与外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由通孔3远离外板1的边缘至外板1的距离减小,因此,行走平台6由通孔3远离外板1的边缘的下方延伸至外板1,因此行走平台6的设计宽度可以做小,厚度可以做薄,节省了制作行走平台6的材料。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其中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1和舱壁2,外板1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5,外板纵骨5与舱壁2连接固定;舱壁2沿外板纵骨5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3,通孔3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通孔3跨设于外板纵骨5且外板纵骨5自通孔3的外壁向通孔3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通孔3。由于舱壁2上的通孔3跨设在外板纵骨5上,通孔3与外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由通孔3远离外板1的边缘至外板1的距离减小,因此,行走平台6由通孔3远离外板1的边缘的下方延伸至外板1,因此行走平台6的设计宽度可以做小,厚度可以做薄,节省了制作行走平台6的材料。
以上对本发明的船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发明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包括:外板和舱壁,所述外板的内侧面设有外板纵骨,所述外板纵骨与所述舱壁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舱壁沿所述外板纵骨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检验人员通过;
所述通孔跨设于所述外板纵骨且所述外板纵骨自所述通孔的外壁向所述通孔的内壁方向贯穿插入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通孔的周向,所述通孔壁设置有贴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自所述舱壁的中心向所述舱壁的两侧延伸变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自所述舱壁的中心向所述舱壁的两侧以类八字形式延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相对于所述舱壁的中心线对称延展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壁的两个所述自由端的贴筋对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弧朝所述外板纵骨的方向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壁的两个自由端均设有倒角,两个所述倒角对称设置于所述外板纵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通孔壁的自由端的贴筋削斜处理。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永久检验通道组件。
CN201810335854.3A 2018-04-13 2018-04-13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Active CN108516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5854.3A CN108516051B (zh) 2018-04-13 2018-04-13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5854.3A CN108516051B (zh) 2018-04-13 2018-04-13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6051A CN108516051A (zh) 2018-09-11
CN108516051B true CN108516051B (zh) 2020-03-10

Family

ID=6342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5854.3A Active CN108516051B (zh) 2018-04-13 2018-04-13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60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2372B (zh) * 2020-04-28 2023-12-15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矿砂船压载舱集成式检验通道及其搭建方法
CN113636015A (zh) * 2021-07-12 2021-11-12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用于油船货舱内pma检查用的通道设施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6481B (zh) * 2009-12-14 2013-01-23 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船舶边舱内壳倾斜结构的近观检查方法及载人吊篮检查装置
CN201553280U (zh) * 2009-12-14 2010-08-18 大连船舶设计研究所 船舶内壳倾斜结构的载人吊篮检查装置
CN101806655B (zh) * 2010-04-15 2012-11-07 无锡市金帆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铝质易拆装可折叠式检验平台及安全检验通道
CN104044706A (zh) * 2014-05-06 2014-09-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深水浮式平台灌浆与焊接组合连接节点及其海上施工方法
CN203996769U (zh) * 2014-06-05 2014-12-10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舶双层底分段施工通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6051A (zh) 201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6051B (zh) 永久检验通道组件及船舶
US6554225B1 (en) Commercial aircraft low cost, lightweight floor design
CN211196509U (zh) 一种用于船舶上层建筑的型材端部节点
US20090108633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4565993U (zh) 一种lng船压载舱通道孔结构
CN109204696B (zh) 船舶桁材腹板结构及船舶结构
KR940000326A (ko) 스테인레스 강제 철도 차량 동체
KR101492785B1 (ko) 선박용 격벽
KR100306246B1 (ko) 평판형웨브프레임및그위에용접된프로파일몸체
JP2018059396A (ja) 合成系コンクリート中詰鋼製セグメント
CN210793506U (zh) 强横梁、甲板结构及船舶
JPH11264115A (ja) 橋 梁
CN112193360A (zh) 舷侧结构
WO2019033617A1 (zh) 槽型舱壁角隅加强结构、槽型舱壁组件及船舶
JP4712673B2 (ja) 船舶及びその船首構造
CN212375716U (zh) 一种横向由两种桥面形式组成的混合桥面体系
CN112550600B (zh)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CN219750072U (zh) 一种双层底肋板结构
CN113815779B (zh) 一种开孔结构
US20240035279A1 (en) Extrusion profile for modula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212047774U (zh) 有高度差的舵踵外板节点结构
CN214729451U (zh) 滚装船关键节点抗疲劳结构
CN211596382U (zh) 型钢边梁及桥梁伸缩缝装置
KR200268181Y1 (ko) 도로교량용 강재 박스 거더의 거셋 플레이트부 구조
RU2068366C1 (ru) Судовой корпу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