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6825A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6825A
CN108506825A CN201810143810.0A CN201810143810A CN108506825A CN 108506825 A CN108506825 A CN 108506825A CN 201810143810 A CN201810143810 A CN 201810143810A CN 108506825 A CN108506825 A CN 108506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aire
work
ventilation fan
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38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6825B (zh
Inventor
浅野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0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6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6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6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离子有效地扩散到室内的照明器具。照明器具(2)具备控制部(76),对用于使室内换气的换气扇(20)的工作、与用于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部(76)在使换气扇(20)开始工作时,使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停止,在使换气扇(20)的工作停止时,使离子发生单元(16)开始工作。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室内照明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对卫生间等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器具之一,有周知的具有除臭功能的吸顶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吸顶灯具备:被设置在室内的天花板的器具主体、被配置在器具主体的下表面的发光元件、以及被搭载在器具主体的离子发生单元。离子发生单元具备鼓风机以及离子发生器。
室内的空气通过鼓风机被吸入到器具主体的内部。被吸入到器具主体的内部的空气通过鼓风机,与离子发生器发生的离子一起从器具主体吹出到室内。从器具主体吹出的离子扩散到室内,从而能够对室内进行除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 特开2010-2955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吸顶灯中存在的课题是,例如在被设置在室内的换气扇进行工作时,从器具主体吹出的离子通过换气扇被排出到室外,从而不能有效地对室内进行除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离子有效地扩散到室内的照明器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照明器具对室内进行照明,所述照明器具具备控制部,对用于使所述室内换气的换气扇的工作、与用于使离子扩散到所述室内的离子发生部的工作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换气扇开始工作时,使所述离子发生部的工作停止,在使所述换气扇的工作停止时,使所述离子发生部开始工作。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照明器具,能够将离子有效地扩散到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地面侧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天花板侧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3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一部分进行分解示出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电源单元的功能构成的概略电路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连接形态等均为一个例子,其主旨本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没有记载在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是严谨的图示。另外,对于各个图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进行说明。
[1.照明器具的构成]
[1-1.照明器具的全体构成]
首先,参照图1~图3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全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地面侧的外观的斜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天花板4侧的外观的斜视图。图3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一部分进行分解来示出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2例如是被设置在卫生间内(室内的一个例子)的天花板4的吸顶灯。照明器具2具有:对卫生间内进行照明的功能、以及通过负离子(离子的一个例子),对卫生间内的气味(主要为附着于卫生间内的地面以及壁面等的附着气味)进行除臭的功能。
如图1~图3所示,照明器具2具备:器具主体6、器具安装板8、发光元件10、扩散罩12、人体感应传感器14、离子发生单元16(离子发生部的一个例子)、以及电源单元18。另外,在图1~图3中,Z轴的正侧表示天花板4侧、Z轴的负侧表示地面(未图示)侧。
以下对照明器具2的上述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如图1所示,在天花板4设置了用于对卫生间内进行换气的换气扇20。通过使换气扇20工作,从而能够将卫生间内的气味(主要为便臭等空间臭味)排出到外部。
[1-2.器具主体]
一边参照图1~图3一边对器具主体6进行说明。器具主体6是用于支承发光元件10、扩散罩12、人体感应传感器14、离子发生单元16以及电源单元18等的框体。
如图1~图3所示,器具主体6具有支承主体22、以及支承罩24。器具主体6的平面视形状例如是直径为180mm~220mm左右的圆形形状。
支承主体22是用于支承发光元件10、人体感应传感器14、离子发生单元16以及电源单元18的部件。如图3所示,支承主体22具有:圆板状的支承部26、以及从支承部26的周缘部向上方(Z轴的正侧)延伸的侧壁部28。在支承部26的下表面(地面侧的面)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发光元件10的凹部(未图示)。在侧壁部28形成有用于使螺钉30穿过的一对孔32。在图3中仅图示了一对孔32中的一方。并且,支承主体22例如由铝等散热性高的金属形成,作为对来自发光元件10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来发挥功能。
支承罩24是用于支承扩散罩12的部件。支承罩24被形成为圆筒状。支承罩24以从侧方覆盖支承主体22的侧壁部28的方式,装拆自如地被安装在支承主体22。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支承罩24的下端部形成有用于配置扩散罩12的开口部34。
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支承罩24的侧面形成吸入口36以及吹出口38。吸入口36以及吹出口38分别沿着支承罩24的侧面的周向而延伸为细长状,并且,由在支承罩24的轴方向(Z轴方向)具有间隔的多个缝隙形成。吸入口36以及吹出口38在沿着支承罩24的侧面的周向上彼此相邻配置。并且,如图3所示,吸入口36以及吹出口38分别被配置在支承罩24的侧面之中的与离子发生单元16的吸入部62以及吹出部64(待后述)对应的区域。
[1-3.器具安装板]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3,对器具安装板8进行说明。器具安装板8是用于将器具主体6安装到天花板4的部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器具安装板8被形成为大致圆板状,例如通过对钢板等板金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在器具安装板8形成用于使木螺钉40穿过的一对孔42。通过使一对木螺钉40分别插入到一对孔42并拧入天花板4,从而器具安装板8被安装到天花板4。并且,在器具安装板8的中央部形成用于使电线44以及电线46插入的孔48。电线44是用于对被配置在天花板4的背面的商用电源68(外部电源的一个例子)与电源单元18进行电连接的电线。电线46是用于对换气扇20与电源单元18进行电连接的电线。
在器具安装板8的周缘部形成向下方(Z轴的负侧)延伸的一对安装片50。在一对安装片50的每一个形成与侧壁部28的一对孔32对应的、用于使螺钉30拧入的螺钉孔52。通过将一对螺钉30分别插入到侧壁部28的一对孔32,并拧入到一对安装片50的各个螺钉孔52,从而支承主体22被安装到器具安装板8。
[1-4.发光元件]
接着,参照图1对发光元件10进行说明。发光元件10例如是发出白光的光源。更具体而言,发光元件10例如是直接安装在基板上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芯片,由含有荧光体的透光性树脂密封的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型的发光模块。
如图1所示,发光元件10被收纳在器具主体6的内部,隔着散热膜(未图示)而被安装到支承主体22的支承部26的凹部。据此,来自发光元件10的热,经由散热膜而被传递到支承主体22,并从支承主体22散热到空气中。
[1-5.扩散罩]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3对扩散罩12进行说明。扩散罩12是用于使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扩散的罩。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扩散罩12被形成为大致圆顶状,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乳白色的丙烯酸树脂等)形成。扩散罩12以覆盖支承主体22的支承部26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被安装在支承罩24的开口部34。
[1-6.人体感应传感器]
接着,参照图1对人体感应传感器14进行说明。人体感应传感器14是用于检测在设置了照明器具2的卫生间内是否有人存在的传感器。
如图1所示,人体感应传感器14被安装在支承主体22的支承部26,穿过支承罩24的孔54而露出到器具主体6的外部。人体感应传感器14例如是对从人的身体放出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热线型传感器。
[1-7.离子发生单元]
接着,参照图3对离子发生单元16进行说明。离子发生单元16是用于将含有负离子的空气扩散到卫生间内的单元。
如图3所示,离子发生单元16被收纳在器具主体6的内部,被固定在支承主体22的支承部26的上表面。离子发生单元16具备:外壳56、鼓风机58、以及离子发生器60。
在外壳56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将空气吸入到外壳56的内部的吸入部62、用于将空气吹出到外壳56的外部的吹出部64、以及用于将离子发生器60发生的负离子放出到外部的放出部66。吸入部62以及吹出部64在沿着外壳56的周向上彼此相邻配置。如图3所示,吸入部62以及吹出部64分别被配置在与支承罩24的吸入口36以及吹出口38相对的位置。
鼓风机58用于产生使负离子扩散到卫生间内的气流,例如是多叶风扇。鼓风机58被收纳在外壳56的内部。鼓风机58通过在规定方向上旋转,而将卫生间内的空气经由吸入口36以及吸入部62,吸入到外壳56的内部(器具主体6的内部)。并且,鼓风机58通过在上述规定方向上旋转,从而将被吸入到外壳56的内部的空气,经由吹出部64以及吹出口38吹出到外壳56的外部(器具主体6的外部)。
离子发生器60用于发生负离子。离子发生器60被收纳在外壳56的内部。离子发生器60具有:针状放电电极、将高压电压施加到针状放电电极(例如,大约6000V)的高电压发生电路、以及对针状放电电极进行冷却的珀耳贴元件。针状放电电极由珀耳贴元件的珀耳贴效应被冷却而结露。高电压发生电路通过向在针状放电电极结露的空气中的水分施加高电压,从而发生由纳米尺寸(例如,直径约为5~20nm)的微粒子水包裹的负离子(所谓的nanoe(注册商标))。由离子发生器60发生的负离子通过放出部66而被放出到外壳56的外部,与从吹出口38吹出的空气一起扩散到卫生间内。
另外,nanoe与负离子单独存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空气中长时间(负离子的约6倍的寿命)地存在。并且,由于nanoe是非常小的纳米尺寸,因此能够均匀地扩散在整个室内,且能够长时间地浮游。正如所知,nanoe具有反应性高、且能够作用于臭味成分并分解为无臭成分的能力。因此,通过nanoe扩散到室内,从而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等,a)对附着在室内的地面或壁面等的臭味(附着气味)进行除臭的效果、b)使在室内浮游或附着的过敏原、病毒等钝化的效果、c)对在室内浮游或附着的真菌、细菌等进行除菌的效果。
[1-8.电源单元]
接着,参照图3以及图4对电源单元18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电源单元18的功能构成的概略电路图。
电源单元18是对发光元件10、离子发生单元16以及换气扇20的各个工作进行控制的单元。如图3所示,电源单元18被收纳在器具主体6的内部,被固定在支承主体22的支承部26的上表面。
并且,如图3所示,在器具主体6的内部配置第1端子台70和第2端子台72,第1端子台70与电线44电连接,第2端子台72与电线46电连接。第1端子台70是对商用电源68与电源单元18的供电部74(待后述)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第2端子台72是对换气扇20与供电部74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
在此,对电源单元18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电源单元18具有供电部74、以及控制部76。
供电部74具有:第3端子台78、整流电路80、变换器82、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第1开关的一个例子)、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第2开关的一个例子)。
第3端子台78是进行如下电连接的连接器,a)对第1端子台70与整流电路80进行电连接、b)对离子发生单元16的整流电路88(待后述)与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进行电连接、且c)对第2端子台72与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进行电连接。
整流电路80与第3端子台78的输出侧电连接。整流电路80是用于将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例如AC100V)(规定的电力的一个例子)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整流电路80例如是采用了4个二极管的桥式电路。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在第3端子台78与整流电路80之间也可以安装用于除去噪声的电容器以及线路滤波器等。
变换器82被电连接于整流电路80和发光元件10之间。变换器82是用于对来自整流电路80的直流电的电压进行降压的DC-DC变换器。来自变换器82的直流电被供给到发光元件10,从而发光元件10点灯。
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被电连接在第3端子台78的输出侧和离子发生单元16之间。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切换。在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被保持在导通状态时,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经由第1端子台70、第3端子台78以及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而被供给到离子发生单元16。并且,在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被保持在截止状态时,则从商用电源68向离子发生单元16的交流电的供给被截断。
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被电连接在第3端子台78的输出侧和第2端子台72之间。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切换。在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保持为导通状态时,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经由第1端子台70、第2端子台72、第3端子台78以及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被供给到换气扇20。并且,在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被保持在截止状态时,从商用电源68向换气扇20的交流电的供给被截断。
另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也可以在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与第3端子台78之间、以及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与第3端子台78之间分别安装用于除去噪声的线路滤波器等。
控制部76是根据来自人体感应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来对变换器82、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以及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的各个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具体而言,控制部76通过使变换器82工作,来使发光元件10点灯,通过使变换器82的工作停止,来使发光元件10灭灯。并且,控制部76通过将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使离子发生单元16开始工作,通过使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从而使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停止。并且,控制部76通过使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使换气扇20开始工作,通过使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从而使换气扇20的工作停止。
另外,控制部76使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与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进行排他性地工作。据此,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能够有选择地被供给到离子发生单元16以及换气扇20的其中一方。
而且,离子发生单元16具有用于将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电路88。整流电路88例如是采用了4个二极管的桥式电路。来自整流电路88的直流电例如被供给到上述的鼓风机58以及离子发生器60(参照图3)等。另外,虽然没有图示,离子发生单元16也可以具有除去噪声的电容器以及磁珠电感等。
[1-9.照明器具的工作]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上述的照明器具2的工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工作的流程图。
在人没有进入到设置了照明器具2的卫生间内的期间,人体感应传感器14不进行卫生间内人的存在的检测。此时,控制部76根据来自人体感应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使变换器82的工作停止,并且使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保持为导通状态、使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保持为截止状态。据此,发光元件10灭灯,且离子发生单元16进行工作(S1)、换气扇20停止工作。
在人体感应传感器14不进行卫生间内人的存在的检测的期间(S2的“否”),发光元件10继续保持灭灯状态,且离子发生单元16继续工作(S1),换气扇20继续保持停止工作。此时,如图2所示,含有离子发生单元16发生的负离子的空气被扩散到卫生间内,卫生间内的附着气味被除去。
在此之后,在人进入到卫生间内时,人体感应传感器14进行卫生间内人的存在的检测(S2的“是”)。控制部76根据来自人体感应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使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据此,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停止(S3)。并且,控制部76使变换器82开始工作,且使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据此,发光元件10点灯、且换气扇20开始工作(S4)。
在人体感应传感器14对卫生间内人的存在进行检测的期间(S5的“是”),发光元件10继续点灯、且离子发生单元16继续停止工作、换气扇20继续工作。据此,由来自发光元件10的光对卫生间内进行照明,且由换气扇20对卫生间内进行换气,从而卫生间内的空间臭味被除去。
在此之后,在人从卫生间出来时,人体感应传感器14不进行卫生间内人的存在的检测(S5的“否”)。控制部76根据来自人体感应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使变换器82的工作停止、且使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据此,发光元件10灭灯、且换气扇20的工作停止(S6)。并且,控制部76使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据此,离子发生单元16开始工作(S7)。之后,反复进行上述的步骤S1~S7。
[2.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2是对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器具。照明器具2具备控制部76,对用于使室内换气的换气扇20的工作、以及用于使离子在室内扩散的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部76在使换气扇20开始工作时,使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停止,在使换气扇20的工作停止时,使离子发生单元16开始工作。
据此,通过使离子发生单元16与换气扇20进行排他性的工作,从而能够抑制来自离子发生单元16的离子经由换气扇20被排出到室外,以使离子在室内有效地扩散。
而且,照明器具2还具备对室内是否有人的存在进行检测的人体感应传感器14。控制部76在由人体感应传感器14检测到室内有人的存在时,使换气扇20开始工作。控制部76在人体感应传感器14没有检测到室内有人的存在时,使换气扇20的工作停止。
据此,在室内有人存在时,由于在室内容易发生空间臭味,因此通过换气扇20对室内进行换气,这样,例如能够除去室内的空间臭味。并且,在室内没有人时,使离子发生单元16将离子扩散到室内,例如能够对换气扇20没能除去的室内的附着气味除去。
而且,照明器具2还具备对室内进行照明的发光元件10。控制部76在人体感应传感器14检测到室内有人存在时,使发光元件10点灯、且使换气扇20开始工作。控制部76在人体感应传感器14没有检测到室内有人时,使发光元件10灭灯、且使换气扇20的工作停止。
据此,在有人进入到室内时,能够自动地进行室内的照明与换气,从而能够提高方便性。
并且,照明器具2进一步具备: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对将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供给到离子发生单元16的导通状态、与使向离子发生单元16的交流电的供给截止的截止状态进行切换;以及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对将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供给到换气扇20的导通状态、与使向换气扇20的交流电的供给截止的截止状态进行切换。控制部76通过对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4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进行切换,来控制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通过对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86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进行切换,来控制换气扇20的工作。
据此,能够容易地对换气扇20以及离子发生单元16的各个工作进行控制。
并且,照明器具2进一步具备:供电部74,将来自商用电源68的交流电有选择地供给到离子发生单元16以及换气扇20的其中一方;第1端子台70,用于对商用电源68与供电部74进行电连接;第2端子台72,用于对换气扇20与供电部74进行电连接;以及器具主体6,收纳控制部76、离子发生单元16、供电部74、第1端子台70以及第2端子台72。
据此,能够期待照明器具2的小型化。
(变形例等)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非受上述实施方式所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照明器具2设置在卫生间,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也可以设置在感觉到有气味的室内,例如可以设置在住宅的门口、鞋柜、步入式衣橱、或楼梯平台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人体感应传感器14视为热线型传感器,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超声波等来检测是否有人的存在的传感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发光元件10设为COB型的发光模块,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可以是被封装化后的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的发光模块。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光元件10虽然采用了使用LED芯片的发光模块,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等半导体发光元件、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或无机EL等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照明器具2安装在天花板4,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安装在室内的墙壁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照明器具2为吸顶灯,但是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是枝形吊灯、吊灯、壁灯、浴室灯或厨房灯等。
并且,控制部76也可以具有计时器。据此,控制部76例如可以在使离子发生单元16连续工作2.5小时之后,使离子发生单元16的工作停止1个小时,将这样的循环一天反复3次。
其他,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等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均包含在本发明内。
符号说明
2 照明器具
6 器具主体
10 发光元件
14 人体感应传感器
16 离子发生单元(离子发生部)
20 换气扇
68 商用电源(外部电源)
70 第1端子台
72 第2端子台
74 供电部
76 控制部
84 第1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第1开关)
86 第2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第2开关)

Claims (10)

1.一种照明器具,对室内进行照明,
所述照明器具具备控制部,对用于使所述室内换气的换气扇的工作、与用于使离子扩散到所述室内的离子发生部的工作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
在使所述换气扇开始工作时,使所述离子发生部的工作停止,
在使所述换气扇的工作停止时,使所述离子发生部开始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照明器具进一步具备人体感应传感器,该人体感应传感器对所述室内的人的存在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
在由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室内有所述人的存在时,使所述换气扇开始工作,
在由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室内有所述人的存在时,使所述换气扇的工作停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照明器具进一步具备用于对所述室内进行照明的发光元件,
所述控制部,
在由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室内有所述人的存在时,使所述发光元件点灯,且使所述换气扇开始工作,
在由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室内有所述人的存在时,使所述发光元件灭灯,且使所述换气扇的工作停止。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照明器具进一步具备:
第1开关,在将来自外部电源的规定的电力供给到所述离子发生部的导通状态、与对所述规定的电力向所述离子发生部的供给进行切断的截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第2开关,在将来自所述外部电源的所述规定的电力供给到所述换气扇的导通状态、与对所述规定的电力向所述换气扇的供给进行切断的截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部,
通过在所述第1开关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来控制所述离子发生部的工作,
通过在所述第2开关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来控制所述换气扇的工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第1开关以及所述第2开关分别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照明器具进一步具备:
供电部,将来自外部电源的规定的电力,有选择地供给到所述离子发生部以及所述换气扇的其中一方;
第1端子台,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供电部进行电连接;
第2端子台,用于对所述换气扇与所述供电部进行电连接;以及
器具主体,收纳所述控制部、所述离子发生部、所述供电部、所述第1端子台以及所述第2端子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离子发生部具有:
离子发生器,发生所述离子;以及
鼓风机,产生用于使所述离子发生器发生的所述离子扩散到所述室内的气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器具主体具有:
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室内的空气吸入到所述器具主体的内部;以及
吹出口,用于将所述离子发生器发生的所述离子与空气一起吹出到所述器具主体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吸入口以及所述吹出口在沿着所述器具主体的侧面的周向上被配置成彼此相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
所述离子是由纳米尺寸的微粒子水包裹的负离子。
CN201810143810.0A 2017-02-24 2018-02-11 照明器具 Active CN108506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3954A JP6837219B2 (ja) 2017-02-24 2017-02-24 照明器具
JP2017-033954 2017-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6825A true CN108506825A (zh) 2018-09-07
CN108506825B CN108506825B (zh) 2022-04-15

Family

ID=6337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3810.0A Active CN108506825B (zh) 2017-02-24 2018-02-11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37219B2 (zh)
CN (1) CN108506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9958A1 (ko) * 2020-09-15 2022-03-24 주식회사 예인 유해전자파 감쇠기능을 구비한 음이온 발생 led 조명등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4783A (en) * 1996-05-10 1999-08-1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Ventilating fan/light combination
JP2003294282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換気扇
JP2003347070A (ja) * 2002-05-28 2003-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CN204591712U (zh) * 2015-01-28 2015-08-26 杨秋鸿 一种换气扇
JP2017033795A (ja) * 2015-08-03 2017-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能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4783A (en) * 1996-05-10 1999-08-1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Ventilating fan/light combination
JP2003294282A (ja) * 2002-03-29 2003-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換気扇
JP2003347070A (ja) * 2002-05-28 2003-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CN204591712U (zh) * 2015-01-28 2015-08-26 杨秋鸿 一种换气扇
JP2017033795A (ja) * 2015-08-03 2017-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能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37219B2 (ja) 2021-03-03
JP2018139204A (ja) 2018-09-06
CN108506825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8383B1 (ko) 환경 감지 기능을 갖는 엘이디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176565B1 (ko) Led 조명 기능이 구비된 천장 부착형 공기청정기
KR20220034456A (ko) 표면 및 공간 led 살균 조명장치
JP6495642B2 (ja) イオン発生機
US201003288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204637A (ja) センサ付ランプユニット、及びセンサ付ランプシステム
JP6595838B2 (ja) 空気清浄機能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CN207247159U (zh) 照明器具
CN108506825A (zh) 照明器具
CN205137212U (zh) 一种led空气净化灯
JP2010097915A (ja) 非常用照明装置
JP2011029089A (ja) 照明器具
CN105135245A (zh) 一种可进行空气净化产生维生素负氧离子的led灯
CN108302513A (zh) 一种具有负离子功能的led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CN204164762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安全正方形组合灯芯
CN206943994U (zh) 一种具有空气监测功能的家居吊灯
JP2018133257A (ja) 照明器具
CN212673065U (zh) 负离子除菌除味天花灯
JP6952263B2 (ja) 照明器具
CN206708745U (zh) 一种紫外线消毒led灯具
CN211952567U (zh) 一种多功能灯具
JP2019102384A (ja) 照明器具
JP6643672B2 (ja) 照明器具
JP7122600B2 (ja) 照明器具
CN205504627U (zh) 模块化led空气净化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