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415B -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6415B
CN108496415B CN201680057580.5A CN201680057580A CN108496415B CN 108496415 B CN108496415 B CN 108496415B CN 201680057580 A CN201680057580 A CN 201680057580A CN 108496415 B CN108496415 B CN 108496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metal shell
mobile terminal
shell body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5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6415A (zh
Inventor
王晓飞
黄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96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6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50)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20);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10)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在切割形成的缝隙(11)内填充绝缘材料(30),且所述绝缘材料(30)将分割的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结合粘连成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膜(20)遮挡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绝缘材料(30)与金属外壳本体(10)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整个金属外壳(50)的外表面的一致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50)形成隐藏的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终端领域,金属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质感,应用越来越广,全金属效果是外观结构件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金属是导体,作为外观结构件时对设备的天线信号有屏蔽作用,因此目前业界主流方案是通过不导电的材料把天线金属部分和主体金属外壳分隔开。通常,金属外壳材料为铝合金或者不锈钢,不导电材料一般为选用塑胶材料,塑胶与金属件通过Insert注塑或者组装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更好的外观效果以及触感,金属材料一般采用阳极氧化或者喷砂处理。由于金属与塑胶的材质不同而导致其外观有很大差异,而作为天线断点的塑胶破坏了结构件整体的金属化效果,降低了部件的质感。
为了改善外观效果,一种方式为:通过塑胶材料配色或者表面喷涂的方式达到塑胶的金属化效果;但是由于材料本质上的差异(喷涂的油漆实际也属于高分子材料),塑胶材料不具备金属光泽,通过塑胶配色或者表面喷涂无法做到与金属完全一致的效果。
另一种方式为:塑料与金属整面喷涂金属漆或者PVD镀膜实现一致的外观效果;该方案中由于金属漆本质上是在油漆中添加铝粉或者珠光粉实现金属效果,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外观一致,但缺少了金属的质感。PVD覆膜技术,一方面由于金属和塑料的基材不同,对膜材的要求不同;另一方PVD膜层通常较薄,对于基材的遮蔽能力较弱,不易实现外观面一致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用以提升制作的金属外壳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
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
在切割形成的缝隙内填充绝缘材料,且所述绝缘材料将分割的金属外壳本体的两部分粘连成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以遮挡金属外壳本体上的绝缘材料与金属外壳本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金属外壳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形成隐藏的天线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时形成的缝隙内填充具有反射、透射或吸收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且所述光学功能层介于绝缘膜与填充的绝缘材料之间。通过填充的光学功能层可以实现特定的光学效果,以可以通过红外光线为例,使得移动终端在需要发射红外指示光线时,光线可以从缝隙中穿过,从而能够进行正常的指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绝缘膜外表面铺设具有反射、发光、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通过设置在外表面的光学功能层提高了金属外壳的一致性。
在一个具体的制备方案中,所述绝缘材料为塑胶、胶水、玻璃、陶瓷等材料。上述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且均能够实现将金属外壳本体的两部分组合粘接成一体的效果,保证了整个金属外壳的完整性。更佳的,在所述绝缘材料为胶水时,所述胶水为反光、吸光或透光胶水。绝缘材料反射、吸收或透过特定频段的光线,从而改善光线照射到金属外壳表面时的一致性。
在具体制备时,所述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具体为:在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通过阳极氧化或氮化将所述金属层转化成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或者该步骤还可以采用:通过阳极氧化或者氮化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表面转化成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即在具体制备时,可以根据金属外壳本体的金属材料选择不同的制备方式,当金属外壳本体的材料不能直接氧化或氮化形成绝缘层时,可通过在金属外壳本体上形成一层能够氧化或氮化的材料,并将该材料进行阳极氧化或者氮化形成绝缘膜。当金属外壳本体的材料能够直接氧化或氮化形成绝缘层时,可以直接通过阳极氧化或氮化形成绝缘膜。
上述制备方案中的金属外壳本体为塑胶与金属形成的复合体,且形成的复合体的外表面为金属。通过采用塑胶与金属复合体形成的金属外壳本体,可以通过塑胶增强金属外壳本体的支撑强度。
在切割金属外壳本体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来实现,如蚀刻或雕刻,具体的,在采用蚀刻工艺时,所述的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具体为:通过蚀刻液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在具体制备时,采用的刻蚀溶液为氯化铜或硫酸铜的饱和酸性溶液,具体为0.1mol/L的氯化铜的盐酸(10%)溶液。
在采用雕刻工艺时,所述的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具体为:通过激光雕刻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即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将金属外壳本体分割成两部分,应当理解的是,本方案提供的切割方式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其他能够精确切割的加工方式,如CNC加工后蚀刻、雕刻后蚀刻、CNC加工后雕刻或者CNC加工后雕刻,然后再蚀刻等不同工艺组合的加工方式,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包括金属外壳本体,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上设置有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的缝隙;还包括填充在所述缝隙内并连接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两部分的绝缘材料,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外表面上的绝缘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来遮挡金属外壳本体上的绝缘材料与金属外壳本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金属外壳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可形成隐藏的断点,从而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此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缝隙内且具有反射、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光学功能层,且所述光学层介于所述绝缘材料与所述绝缘层之间。通过填充的光学功能层可以实现特定的光学效果,以可以通过红外光线为例,使得移动终端在需要发射红外指示光线时,光线可以从缝隙中穿过,从而能够进行正常的指示。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膜外表面的具有反射、发光、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通过设置的光学功能层提高了金属外壳的一致性。
其中的绝缘材料为塑胶、胶水、玻璃或者陶瓷。塑胶、胶水、玻璃和陶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且均能够实现将金属外壳本体的两部分组合粘接成一体的效果,保证了整个金属外壳的完整性。具体的,在所述绝缘材料为胶水时,所述胶水为反光、吸光或透光胶水。绝缘材料反射、吸收或者透过特定频段的光线,从而改善光线照射到金属外壳表面时的一致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上述任一项所述金属外壳。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天线,其中,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中至少电绝缘的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天线的辐射单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遮挡金属外壳本体上的绝缘材料与金属外壳本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金属外壳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形成隐藏的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金属外壳本体 11-缝隙 20-绝缘膜
30-绝缘材料 40-光学功能层
50-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50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20;外表面可以为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为用户所见的表面。
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10分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
在切割形成的缝隙11内填充绝缘材料30,且绝缘材料30将分割的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粘连成一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膜20来遮挡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绝缘材料30与金属外壳本体10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金属外壳50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50形成隐藏的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外壳50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并参考图1~图4,图1~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外壳50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20;
具体的,如图1及图2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外壳本体10的结构,其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在一个具体的制备方案中,该金属外壳本体10内增加了塑胶补强层(图中未示出),以增强金属外壳本体10的强度。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外壳本体10为塑胶与金属形成的复合体,且形成的复合体的外表面为金属。在具体制备过程中,上述塑胶与金属复合体通过金属与塑胶以纳米技术结合技术或金属嵌件注塑技术或组装等加工工艺制备而成。
其中金属外壳本体10的金属材料可以为铝、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等可用上述相同工艺制作金属外壳本体10的材料。
在制备完成金属外壳本体10后,在金属外壳本体10上形成绝缘膜20,具体为:在金属外壳本体10上形成一层金属层;通过阳极氧化将金属层转化成金属氧化膜或通过氮化将金属层形成金属氮化膜。在采用上述方法时,在金属外壳本体10上形成金属层的金属材料为极易阳极氧化或氮化的金属材料,如铝。并且在形成该金属层时,金属层铺设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整个外表面,在具体设置时,可以采用金属溅射或其他的常见的制备工艺形成。通过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整体覆盖形成绝缘膜20的金属层,保证形成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能够覆盖整个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提高金属外壳50的外观效果。在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时,由于绝缘膜20采用单独设置的金属层制备,因此,形成的绝缘膜20不会影响到金属外壳本体10的金属材料的厚度,进而降低对金属外壳本体10的强度的影响。此外,在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时,铺设的金属层的材料可以与金属外壳本体10的金属材料一致。如金属外壳本体10的材料采用铝,铺设的金属层的材料也采用铝。
此外,在制备绝缘膜20时,还可以采用通过阳极氧化或者氮化直接将金属外壳本体10的表面转化成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即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金属材料为能够阳极氧化或氮化形成金属材料。可以直接通过阳极氧化或氮化形成绝缘膜20。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形成绝缘膜20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其他的任何能够形成绝缘膜20的金属化合物膜均可以应用在本实施例中。
步骤二: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10分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
具体的,如图3所示,通过蚀刻或者雕刻等加工工艺,将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金属部分切割掉,从而仅保留绝缘膜20。从而使得金属外壳本体10被分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破坏掉金属外壳本体10的电磁屏蔽。在祛除金属时,去除金属的区域可以是规则的线性、环形,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图形,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具体的制备过程中,当采用蚀刻工艺时,通过化学溶剂将金属刻蚀掉。具体的,利用金属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特性,使得溶剂仅仅能够刻蚀掉金属部分,保留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在金属采用铝材料时,蚀刻溶液采用0.1mol/L的氯化铜盐酸(10%)溶液。通过采用上述溶液,并且通过控制刻蚀的时间以及溶液的用量,从而保证在刻蚀时,金属材料能够被刻蚀掉,从而保留下来绝缘膜20部分,实现将金属外壳本体10切割的目的。
在采用雕刻工艺时,通过激光雕刻将金属外壳本体10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如激光镭雕工艺,通过激光雕刻将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金属部分雕刻掉,仅剩下绝缘膜20部分,从而实现了将金属外壳本体10分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的目的。在具体雕刻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雕刻工艺,并根据需要雕刻掉的金属外壳本体10中的金属部分的厚度等条件设定雕刻工艺中的参数,由于激光镭雕是现有技术中比较常见的加工工艺,加工参数设定具有成熟的限定以及条件,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割方法,不仅限于上述的蚀刻以及雕刻的方式,还应该包括蚀刻、雕刻的组合工艺,以及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将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的其他加工方式,如数控机床加工以及不同的组合加工方法。
步骤三:在切割形成的缝隙11内填充绝缘材料30,且绝缘材料30将分割的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结合粘连成一体。
具体的,如图4所示,通过采用绝缘材料30填充在切割金属外壳本体10形成的缝隙11中,并且该绝缘材料30能够将分割开的两部分壳体结合粘接成一体。在具体制作时,该绝缘材料30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如塑胶或胶水,玻璃和陶瓷。上述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且均能够实现将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结合粘接成一体的效果,保证了整个金属外壳50的完整性。此外,在绝缘材料30为胶水时,胶水为反光、吸光或者透光胶水。绝缘材料30反射、吸收或透光特定频段的光线,从而改善光线照射到金属外壳50表面时的一致性。如此外,该绝缘材料可以采用光学功能膜与结构胶水的复合材质。
实施例2
一并参考图5~图9,图5~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另一种金属外壳50的制备工艺。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外壳50的制备工艺中的壳体制备及切割的工艺与实施例1中图1~图3示出的金属外壳本体10及切割的工艺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步骤三、在将金属外壳本体10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时形成的缝隙11内填充具有反射、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40,且光学功能层40介于绝缘膜20与填充的绝缘材料30之间。
具体的,如图8所示,在金属外壳本体10上切割成的缝隙11中填充光学功能层40,该光学功能层40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使得金属外壳本体10具有不同的功能。具体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光学功能层40能够反射光线,且具有与金属外壳本体10相同的反射效果,即该光学功能层40为采用反射率比较高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结构,如反射膜、反射板、反射片等,且在具体选用材料时,可以选择反射率与金属外壳10的反射率相同的材料,从而使得透过绝缘膜20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得金属外壳50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光学功能层40不允许可见光穿过(即反射可见光),但能够通过红外光线,使得移动终端在需要发射红外指示光线时,光线可以从缝隙11中穿过。如移动终端内部具有能够发射红外指示的器件,该器件发射的红外指示光线能够穿透过光学功能层40后照射出去,从而使得该器件能够正常工作。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光学功能层40可以通过发光材料实现,如荧光条、发光条等。在采用荧光条时,其原理为先吸收各种光和热,转换成光能储存,然后在黑暗中自动发光,通过吸收各种可见光实现发光功能,可无限次数循环使用,尤其对450纳米以下的短波可见光、阳光和紫外线光(UV光)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实现荧光条发光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功能层40还可以为灯带,如由一个或多个发光二级管组成的光带,连接到移动终端的电路板中,通过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进行控制,如在来电时进行闪烁,或在用户控制器进行闪烁等。或者采用灯带连接一个感应器,在移动终端来电时,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的辐射能量后,控制灯带开始闪烁,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此外,在位于缝隙11中的光学功能层40为发光材料或者灯带时,光线可以通过绝缘膜20发射出去。
在光学功能层40采用吸光材料时,此时,该光学功能层40的材料可以黑色材料,如黑色颜料、纤维。较佳的,可以采用国萨里纳米系统公司(Surrey NanoSystems)研发的一种材料,该材料名为“Vantablack”,其由碳纳米管制成,可吸收照射其上的99.96%的光线,使得形成的光学功能层40具有较佳的吸光效果。
可选地,在具体制备时,光学功能层还可以设置在金属外壳50的外表面,即该步骤可以为:在所述绝缘膜外表面铺设具有反射、发光、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此时该光学功能层40覆盖整个绝缘膜的外表面。其中,在光学功能层40采用反射、吸光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时,材料与上述描述的光学功能层相同。
作为一个更佳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还包括:在缝隙内填充光学功能层,并且在绝缘膜20的外表面也覆盖光学功能层,且所述光学功能层为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在位于缝隙内的光学功能层具备发光效果时,覆盖在绝缘膜上的光学功能层具有透光的效果,从而实现两个不同位置的光学功能层能够实现功能上的搭配,不会互相影响。
步骤四,在切割形成的缝隙11内填充绝缘材料30,且绝缘材料30将分割的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结合粘连成一体。
具体的如图9所示,在缝隙11中形成光学功能层40后,在缝隙11中再形成绝缘材料30,并将金属外壳本体10结合粘接成一体。该绝缘材料30与实施例1中的绝缘材料30相同,且制备工艺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示的制备方法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遮挡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绝缘材料30与金属外壳本体10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金属外壳50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50形成隐藏的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金属外壳50,该金属外壳50包括金属外壳本体10以及将金属外壳本体10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的缝隙;还包括填充在缝隙内并连接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的绝缘材料,还包括覆盖在金属外壳本体10外表面上的绝缘膜20,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膜20为透明的,或者可以透过设定频率光线的层。
其中的绝缘材料为塑胶、胶水、玻璃和陶瓷。塑胶、胶水、玻璃和陶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且均能够实现将金属外壳本体10的两部分结合粘接成一体的效果,保证了整个金属外壳50的完整性。具体的,在绝缘材料30为胶水时,胶水为反光、吸光或透光胶水。绝缘材料30反射、吸收或透过特定频段的光线,从而改善光线照射到金属外壳50表面时的一致性。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缝隙内且具有反射、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40。光学功能层40介于绝缘材料30与绝缘膜20之间。通过填充的光学功能层40可以实现特定的光学效果,以可以通过红外光线为例,使得移动终端在需要发射红外指示光线时,光线可以从缝隙中穿过,从而能够进行正常的指示。可选的,该光学功能层4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绝缘膜外表面,此时的光学功能层40具有反射、发光、吸收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更佳的,还可以采用在缝隙内设置一层光学功能层,另外在绝缘膜外表面再铺设一层光学功能层。上述光学功能层具体的材料以及功能在上述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中已经描述清楚,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以遮挡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绝缘材料30与金属外壳本体10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得金属外壳50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50形成隐藏的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上述任一项所述金属外壳5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天线,其中,所述金属外壳本体10中至少电绝缘的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天线的辐射单元。
其中该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的终端设备。在此不再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采用在金属外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遮挡金属外壳本体10上的绝缘材料30与金属外壳本体10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得金属外壳50的外表面的一体性,此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生产的金属外壳50形成隐藏的断点,可以极大的提升全金属外壳本体智能手机天线设计的灵活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
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
在切割形成的缝隙内填充绝缘材料,且所述绝缘材料将分割的金属外壳本体的两部分结合粘连成一体;还包括在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时形成的缝隙内填充具有反射部分频率光线、吸收部分频率光线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且所述光学功能层介于绝缘膜与填充的绝缘材料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绝缘膜外表面铺设具有反射部分频率光线、发射部分频率光线、吸收部分频率光线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为塑胶、胶水、玻璃或者陶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材料为胶水时,所述胶水为反光、吸光或透光胶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具体为:
在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上形成一层金属层;通过阳极氧化或氮化将所述金属层转化成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形成绝缘膜具体为:
通过阳极氧化或者氮化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表面转化成金属氧化膜或金属氮化膜。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为塑胶与金属复合体,且形成的金属复合体的外表面为金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具体为:
通过蚀刻将所述金属复合体的金属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蚀刻将所述金属复合体的金属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采用的蚀刻溶液为0.1mol/L的氯化铜的盐酸溶液。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两部分具体为:
通过激光雕刻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
11.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本体,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具有绝缘膜,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上设置有将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切割成电绝缘的两部分的缝隙;还包括填充在所述缝隙内并连接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两部分的绝缘材料,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外表面上的绝缘层;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缝隙内且具有反射部分频率光线、吸收部分频率光线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且所述光学功能层介于所述绝缘材料与所述绝缘层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膜外表面的具有反射部分频率光线、发射部分频率光线、吸收部分频率光线或透过部分频率光线的光学功能层。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为塑胶、胶水、玻璃或陶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材料为胶水时,所述胶水为反光、吸光或者透光胶水。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金属外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天线,其中,所述金属外壳本体中至少电绝缘的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天线的辐射单元。
CN201680057580.5A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496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4162 WO2018076389A1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415A CN108496415A (zh) 2018-09-04
CN108496415B true CN108496415B (zh) 2020-09-04

Family

ID=62024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580.5A Active CN108496415B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6415B (zh)
WO (1) WO20180763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330A (zh) * 2020-04-01 2021-10-12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中框、中框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751566B (zh) * 2020-05-26 2022-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機殼的製作方法
CN114107904B (zh) * 2020-08-25 2024-03-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结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563680B (zh) * 2020-11-13 2023-06-23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其封装方法、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2290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广州光宝移动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无线装置
CN105517389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加工方法
CN105530785A (zh) * 2014-12-26 2016-04-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有天线槽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58008A (zh) * 2014-11-12 2016-06-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讯设备
CN105813422A (zh) * 2016-03-25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方法
CN105979741A (zh) * 2016-06-30 2016-09-28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c电子产品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32060A1 (de) * 2006-07-10 2008-01-3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Mobile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CN201479501U (zh) * 2009-08-31 2010-05-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及其壳体
FR2957749A1 (fr) * 2010-03-22 2011-09-23 Sorin Crm Sas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traversee electrique dans la paroi metallique d'un boitier, notamment de dispositif medical actif, et dispositif pourvu d'une telle traversee
KR101928933B1 (ko) * 2012-03-29 2018-12-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9300036B2 (en) * 2013-06-07 2016-03-29 Apple Inc. Radio-frequency transparent window
CN104580585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终端
CN105530791B (zh) * 2014-12-26 2016-10-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有天线槽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2290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广州光宝移动电子部件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无线装置
CN105658008A (zh) * 2014-11-12 2016-06-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讯设备
CN105530785A (zh) * 2014-12-26 2016-04-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有天线槽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7389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加工方法
CN105813422A (zh) * 2016-03-25 2016-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的加工方法
CN105979741A (zh) * 2016-06-30 2016-09-28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c电子产品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6389A1 (zh) 2018-05-03
CN108496415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6415B (zh) 一种移动终端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US10327348B2 (en) Enclosure with metal interior surface layer
CN100583471C (zh) 发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6576434B (zh)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制作方法
EP2167313B1 (en) Self-cleaning system and window-glass
WO2020143719A1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06572212B (zh) 壳体、壳体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3519995A (ja) 近接センサパッケージ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96409B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造方法
US1086164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2006261322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525689A5 (zh)
US20150176814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Set
TW201112939A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device
CN113858742A (zh) 一种柔性电磁屏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0430078U (zh) 一种后盖与天线集成件
TW202003890A (zh) 殼體的製備方法及利用該方法所製備的殼體
CN104009287B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US20090206755A1 (en) Lamp tube structure with reflective surface
CN212463615U (zh) 一种曲面屏柔性电路板
CN216776372U (zh) 一种美妆镜
CN221101234U (zh) 闪光灯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4231864U (zh) 一种电磁屏蔽膜
CN103165793A (zh) 反射元件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装置
KR20070087751A (ko) 곡면으로 된 반사면을 구비한 발광다이오드용 패키지 및 그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